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西秀区 >> 大西桥镇 >> 带子街村

带子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带子街村谷歌卫星地图)


带子街村简介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西面,距城区二十公里,土地面积550亩,汉、苗杂居,总人口1116人,在我村范围内,有养殖四家,种植十三家,我村交通便利,紧邻贵黄、清黄高速公路、关双公路贯穿全村,以养殖、种植运输为主。
  
  --人口总数:1116人 农业人口:1036人 非农业人口:80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17.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稻谷、玉米 名特产品:西红柿、辣椒 办公所在地:滇黔公路旁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02105 561000 -- 查看 带子街村谷歌卫星地图

带子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带子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马场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南面,距城区二十六公里,土地面积760亩,苗汉杂居,总人口1268人,在我村范围内,有榨油厂四家,其中广源油脂公司为省级龙头企业,有客运车辆六台,其它货运车辆十六台。养殖场十二家,我村交通便利,紧邻贵黄、清黄高速公路、关双公路贯穿全村,以种养殖加工,运输为主。      --人口总数:1120人 农业人口:800人 非农业人口:320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本村经济   --所辖村: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加工、运输 名特产品:粮油 办公所在地:滇黔公路旁   --自然条件:资料丰富,交通方便   

小屯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西北面,距离城区20公里,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清镇高速公路贯穿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南邻贵黄高等级公路、302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350户,总人口1487人,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其土壤深厚肥沃,水源条件好,耕地面积2000余亩,是典型的农业大村,现已成为以生产、培训、示范、销售为一体的蔬菜科普示范基地。      --人口总数:1569人 农业人口:1487人 非农业人口:82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扩大种植规模,发展本村经济   --所辖村: 生产总值:449.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种植 名特产品:大理石、西红柿 办公所在地:西秀区大西桥镇小屯村   --自然条件:资源丰富,大理石销往全国各大城市,水源条件好,其土壤肥沃   

小白岩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南面,距城区35公里,土地面积247亩,汉苗杂居,总人口420人,在我村范围内,有种植西红柿2户,面积达10亩以上,种植地瓜1户,面积达4亩,有货运车辆1台,以种植和农业生产为主。      --人口总数:457人 农业人口:445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7.5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汉 发展口号:谋发展,促生产,奔小康   --所辖村: 生产总值: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大西桥镇白岩村   --自然条件: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新寨村

  新寨村人口1892人,农业人口1817人,非农业人口75人,行政区域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0亩,其主要由苗族和汉族组成,6个村民组分为新寨组、石坝组、上辽组、下辽组。主要经济产业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建筑业、运输业。   --人口总数:1892人 农业人口:1817人 非农业人口:75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汉 发展口号:抓机遇、建五新,做强加工业、运输业   --所辖村: 生产总值:52.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粮食、蔬菜、养殖、加工 名特产品:蔬菜、豆腐 办公所在地:大龙潭   --自然条件:山青水秀,水资源丰富,道路四通八达,土地肥沃   

杨家关村

  杨家关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南面,距城区30公里,土地面积168亩,汉苗杂居,总人口1286人,在我村范围内,有种植西红柿6户,面积达30亩以上,种植地瓜20户,面积达10亩,有货运车辆8台,以种植和农业生产为主。   --人口总数:1286人 农业人口:1201人 非农业人口:85人   --行政区面积: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   --所辖村: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地瓜、西红柿 名特产品:地瓜、西红柿 办公所在地:大西桥镇杨家关村   --自然条件: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   

中所村

  中所村位于大西桥镇东部,距镇政府约两公里,滇黔线贵、贵黄线、株六复线、关州线从中横贯而过,是一个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村民纯朴的屯堡自然村寨,全村总户数916户,人口3761人,以汉族为主体,全村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3623,非农业人口138人,区城面积7.8平方公里,村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生猪饲养及生猪营销是中所产业支柱。      --人口总数:3761人 农业人口:3623人 非农业人口:138人   --行政区面积: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76.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汉 发展口号:团结一心,共创和谐,促进村寨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菜、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 办公所在地:中所村文化文体活动中心   

下九村

  下九村座落于老落坡山脉,型江河沿村而过,属大西桥镇辖区,现有人口697人,自然村党支部一个,现有党员14名,各种组织健全,民风淳朴,人民勤劳。      --人口总数:740人 农业人口:711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苗、白 发展口号:以茶叶发展带动其他经济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大西桥镇下九村   --自然条件: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山地众多,适宜茶叶种植   

西陇村

西陇村  西陇村位于大西桥镇西南部,距镇政府约3公里。东接本镇新寨村,南接七眼桥镇水洞村,西接王家院村,北邻鲍屯村。总面积约4.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0亩;含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323户农户,总人口1421人,其中农业人口1351人,非农人口32人,外来人口38人,以白,汉两个民族为主体组成,以农业、石碑雕刻为主。我村山清水秀,水资源丰富,道路四通八达,土地肥沃,人民勤劳,蕴藏着浓烈的屯堡文化气息。      --人口总数:1421人 农业人口:1351人 非农业人口:70人   --行政区面积:4.1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汉 发展口号:抓机遇,建五新,促旅游   --所辖村: 生产总值:78.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莲籽、石雕、地戏、花灯 办公所在地:西陇小学   --自然条件:山青水秀,水资源丰富,道路四通八达,土地肥沃,人民勤劳   

王家院村

  王家院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西南面,距城区20公里,土地面积305.71亩,汉族村居,总人口563人,在我村范围内有种杂交辣椒3户,杂交高梁2户3亩,稻田养殖(鱼鳅)1户,面积1亩,有农用拖拉机20台,每天运出毛青石80立方,以种植和农业生产为主。   --人口总数:563人 农业人口:545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5.7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油菜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大西桥镇王家院村   

石板房村

  石板房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大门,滇黔公路、株六复线铁路穿村而过,村后有贵黄、清黄高等级公路,是一个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文化发达的自然村,有职业技术中学一所,村小学一所,有师生员工近一千余人,全村245户,812人,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246人,农业人口566人,土地面积163亩,其中田92亩,地61亩,人均耕地面积0.23亩,是全镇耕地面积人均最少的一个村,改革开发以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始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发展多元化趋势。      --人口总数:812人 农业人口:566人 非农业人口:246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仡佬 发展口号:团结一心,共创和谐   --所辖村: 生产总值:3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大葱 办公所在地:大西桥镇石板房上街   --自然条件:汽车运输、养殖、面条加工、经商为龙头企业   

小寨村

  小寨村地处安顺市东面,属西秀区大西桥镇直辖的行政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安顺市区20公里,省城贵阳市70公里,清黄、贵黄高速公路顺村寨南北越境而过,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属高原性小丘陵地势,全村由三个村民组,五个自然村组成,土地总面积3.41平方公里,总户数514户,人口2456人,党员57人,全村人民民风淳朴厚重,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在党的领导下,村内处处呈现一片和谐、欣欣向荣的景象。   “十一五”期间,小寨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后,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体党员、人民群众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全面对小寨村进行河道、沟渠、通村公路、机耕道路不同程度的硬化改造。   先后创办了养殖协会、种植协会及增福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无公害肉鸡养殖小区一处,面积26.5亩和单户养殖户120户,年出栏肉鸡30万羽,季节性蔬菜1500亩,新种茶园1200亩,运输车辆30辆,休闲山庄一处12亩,农村经济增长迅速,固定、移动电话普及全村,网络电脑120余台。      --人口总数:2456人 农业人口:2306人 非农业人口:150人   --行政区面积:3.4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特色种、养殖,全面推动农业经济建设   --所辖村:7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建筑、运输 名特产品:肉鸡、辣椒、西红柿 办公所在地:小寨村中心   --自然条件:高原性小丘陵地带,土地平坦,水源充足   

三个山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西北面,与西秀区七眼桥镇、蔡官镇,平坝县二官村相邻,距城区2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由大山、山背后、猫岩三个自然村4个村民组组成,汉族村居,152户,人口564人。我村实际耕地面积4000余亩,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和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另外,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已成为我村经济发展特色产业。      --人口总数:564人 农业人口:56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发展药材产业,振兴村寨经济   --所辖村: 生产总值:2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西瓜 办公所在地:大西桥镇三个山村   --自然条件:山高岩石多,水浅地皮薄   

安庄屯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西北面,距城区二十三公里,土地面积1700亩,汉、苗、回杂居,总人口1803人,在我村范围内,有养殖户12户,种植户100余户,我村交通便利,紧邻清黄、贵黄高速公路,以养殖、种植为主。      --人口总数:1803人 农业人口:1754人 非农业人口:49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 发展口号:理清思路,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油菜、拆耳根、西红柿、大葱 办公所在地:安庄屯村门前河边   --自然条件:山青水秀,水资源丰富,道路四通八达,土地肥沃,人民勤劳   

九溪村

  九溪村位于西秀区东南部,大西桥镇南部,距省会贵阳80公里,安顺城区27公里,全村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关州公路源村而过,从北向南流泾。主要矿产资源有煤,3万余棵成林杉树,价值40万余元,集体收入为零状况。   全村总户数1231户,总人口4569人,耕地面积为2336户,农田面积2338亩,全村党员48名。      --人口总数:4569人 农业人口:4468人 非农业人口:101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务实、勤政、公平、公开   --所辖村: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菜、茶叶、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九溪村大堡球场   --自然条件:青山绿水,气候宜人,交通方便   

江常村

  江常村,人口总数825人,农业人口810人,非农业人口15人,面积3.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0亩,主要由汉、苗、仡佬族等民族组成,下辖5个村组,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特产:茶叶、白菜、辣椒、大葱等农副产品,乡间以山、水、林、田为景点。      --人口总数:825人 农业人口:820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3.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仡佬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   --所辖村: 生产总值:1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油菜及各类蔬菜 名特产品:花仁米 办公所在地:江常小学   --自然条件: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吉昌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南面,距城区25公里,土地面积2140亩,汉族组成,全村十四个村民组,总人口3841人,在我村范围内有种植西红柿5户,面积达10亩以上,种植大葱6户,面积18亩,有货运车辆15台,农用车辆20台,有建筑队十余个,从业人员300余人,全村以种植为主。      --人口总数:3841人 农业人口:3616人 非农业人口:125人   --行政区面积:2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抗大旱,保民生,大季损失小季补   --所辖村: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产品、水稻、玉米、油菜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吉昌村大街   --自然条件:有明代古遗址“屯军山”、“汪公殿”,属贵州省外事办旅游窗口   

河桥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东部,大西桥镇东北面,距省城60公里,安顺市城区23公里,国土面积3.14平方公里,属峰丛岩溶地貌、山坡、岩溶坝子交错公布,平均海坡1300—135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总人口1578人,95%为仡佬族。在我村以蔬菜产业化种植为主,其中西红柿种植200余亩,辣椒种植2000余亩,其它蔬菜种植500余亩,稻田1000余亩,大型货运车辆20余台,小二型水库一座,蓄水83m3,全村目前以蔬菜产业化种植为主。      --人口总数:1578人 农业人口:1548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3.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建成蔬菜产业化基地,全村共同走向富裕   --所辖村: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公害蔬菜种植 名特产品:西红柿、辣椒、大米 办公所在地:河桥村   --自然条件:属山坡、河流,坝子交错,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狗场屯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所在地北面,与平坝县二官村、乐平、天龙相邻,距安顺市2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清黄公路从村之南面东面行走,乡村公路通往大西桥、天龙、乐平、安顺市茶场等地,为本村村民养殖业和种植业提供十分方便的交通条件,全村原来的十一个生产队成为今天的十一个村民组。有农户750户,总人口3333人,面积15平方公里,土壤PH值在6.8左右,适宜各种农作物种植,耕地面积10000余亩。   我村始建于公元1381年,到2011年上,建村已630年,630年来我村都以农业为主,曾是安顺地区的产茶大村。      --人口总数:3137人 农业人口:3037人 非农业人口:100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所辖村: 生产总值:8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西瓜 办公所在地:大西桥镇狗场屯村   

带子街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西面,距城区二十公里,土地面积550亩,汉、苗杂居,总人口1116人,在我村范围内,有养殖四家,种植十三家,我村交通便利,紧邻贵黄、清黄高速公路、关双公路贯穿全村,以养殖、种植运输为主。      --人口总数:1116人 农业人口:1036人 非农业人口:80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17.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稻谷、玉米 名特产品:西红柿、辣椒 办公所在地:滇黔公路旁   

背陇村

  背陇村地处大西桥镇北面乐坝水库库尾半山至山麓一带,现有住户182户,人口781人,其中773人为农业人口,区域面积3.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共3806亩,有1.5公里通村道路与大西桥至二官寨的公路相接,该村分三个村民组,比较集中,共同组成一个典型的屯堡村落。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苞谷、油菜、水稻和蔬菜等经济作物。      --人口总数:781人 农业人口:773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3.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加快蔬菜产业规模化进程   --所辖村: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菜、粮食、蔬菜 名特产品:溥层灰白色料石 办公所在地:大西桥镇背陇村委会   --自然条件: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   

鲍家屯村

鲍家屯村  鲍屯村位于安顺城区东面,距城区22公里,全村710户,2396人,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瓮城核心保护区2.62平方公里。    鲍屯村独有的古水利工程,获中国国家灌排排水委员会“水利遗产保护奖”;2010年,鲍屯村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2011年,鲍屯古水利水碾坊被评为亚太遗产保护卓越奖,2012年入选世界最佳遗产协会“精英俱乐部”。    安顺市西秀区鲍屯村被称为“袖珍都江堰”的古水利工程已有600多年历史,如今仍然发挥着灌溉功能,滋养着一方百姓,为10个村民组610户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令人称奇。    鲍屯村处于乌江上游支流型江河流域。“水仓”是鲍屯古水利工程的“龙头”,也是最早修建的“拦蓄引水”工程。600多年前,鲍屯先人在这里筑起了一道既能拦水灌溉,又能溢流泄洪的拦河坝,同时采用“鱼嘴分水”的方式,向下游“小坝湾”方向开了一条1.33公里长的新河,把上游河道一分为二,形成“两河绕田坝”的态势。顺河而下,又修建5座引水坝和5条引水渠,使不同高程的2300亩田地中的大部分都能得到自流灌溉。    近年来,水利专家对鲍屯水利灌溉系统研究后发现,它的原理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相似,因此它又被水利专家称为“袖珍都江堰”。    据《鲍氏家谱》记载,鲍福宝是鲍屯的创建者,也是鲍屯水利系统的创建者。据去年年初鲍屯人从“水仓”附近发现的一块“驿马井石碑”上的落款“大明庚午年立”推断,鲍屯水利系统至今已有617年的历史。  

白泥寨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西大门,距城区20公里,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贵烟线、成昆铁路、株六复线等主要交通要道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190户,总人口875人,占地3.2平方公里,这里土地肥沃,水源丰富,耕地面积700余亩,属自给自足农业村,现已转型以种植蔬菜为主的示范基地。      --人口总数:875人 农业人口:842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调整村寨产业结构,改变农村居住环境   --所辖村: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大葱、西红柿 办公所在地:大西桥镇白泥村小学内   --自然条件:株六、贵烟线穿境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三铺村

  三铺村自明代建村以来,已有600多年历史,三铺村原名中伙铺。后因从安顺出发往东,需经头铺、二铺两个驿站才到三铺,因此改名三铺。   三铺村地处大西桥镇西面3公里滇黔公路线上,距安顺市城区20公里,村前株六复线铁路紧靠省道滇黔公路,村后有贵黄公路、清黄高等级公路及正在施工的沪昆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国土面积3.34平方公里。村前河道为型江河上游水泵,常年河道河水清清,从未断流。   三铺村属单一行政村,由8个村民组组成,总户数600余户,人口2662人,其中居民126人,耕地面积1330余亩。村民以农业生产、零散经商、交通运输和外出务工为主,到2010年底,人均收入达5500多元。      --人口总数:2664人 农业人口:2563人 非农业人口:131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188.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种植 名特产品:西红柿 办公所在地:三铺村办公楼内   --自然条件:水源充沛,交通发达,土地肥沃   


带子街村特产大全




带子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