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西秀区 >> 旧州镇 >> 浪塘村

浪塘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浪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浪塘村简介

  浪塘村位于旧州镇东北面、距旧州镇4公里,四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295亩,其中:田873亩,地422亩,308户,总人口1461人,男756人,女705人,非农业人口29人,男20人,女9人,农业人口1432人,男736人,女696人,汉族人口866人,男450人,女416人,少数民族人口595人,男306人,女289人。
  洪武年间罗、赵两姓建寨,型江河水缓缓流来,地貌如同河中一浪亭,三面环水低凹处如同一塘,故名浪塘。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得到青岛扶贫,土地整理项目支持,镇-王峰,副书记、镇长辜贤刚,副镇长周祖林等同志深入我村指导工作,解决疑难问题,使我村村容村貌的到了很大的改变,荣获和谐“五新”村、先进基层党支部、维稳安全先进村等荣誉。
  
  --人口总数:1461人 农业人口:1432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办公所在地:旧州镇浪塘村
  --所辖村:浪塘,清水,破头山,庙塘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折耳根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折耳根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02109 561000 -- 查看 浪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浪塘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浪塘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旧州社区

  安顺旧州——黔中古镇,位于黄果树大瀑布的故乡安顺之东南面,距安顺市区仅32公里,北面直接清(镇)黄(果树)高速公路,东南面环绕着320国道线,四周密布五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2008年7月12日,旧州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旧州镇所在地分东、南、西、北街,总面积 平方公里,辖一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 人,农业人口 人,居民人口2690余人, 个小吃店,四家大酒店,境内有三家炮竹厂,二家砖厂,聚居汉、苗、彝多个少数民族,城外邢江河环绕,这里的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生产出的大米口感极好,自古以来堪称鱼米之乡。   旧州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又是诗的古乡,传承六百年,文化魅力经久不衰,过往墨客赞叹不已,旧州物产丰富,盛产山药100余吨。辣子80吨以上,折耳根120余吨以上,远销全国各地,旧州民风淳朴,民族节日多彩,古老的地戏、花灯戏,民族歌舞热情奔放。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明代“调北征南”,调北征南的屯堡人至今保持传承着高超的烹调技术,色、香味俱全,旧州鸡辣子、八宝饭、红烧肉列为黔中名菜,口感极佳,营养丰富,名不虚传。镇所在地共有30余家小吃店,4家大酒楼,商业铺面佰余家。   旧州古城墙环山而下,城内古寺林立,钟鼓楼等八大建筑群,其气势古朴二雄伟,四合院民居清新典雅,使旧州享有小江南之美称。近年来,旧州居委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锐意进取,先后被西秀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庄”、“五好”基层党组织,和谐“五新”社区、“五好”先进社区等荣誉奖牌。      --人口总数:1372人 农业人口:74人 非农业人口:1298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分散居住在全镇,主要以旧州村相关集中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叶,林业,商业 名特产品:瀑布绿茶 办公所在地:旧州村   

汪寨村

  旧州镇汪寨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西南面,离安顺城有22公里,离旧州镇行政中心所在地有7.5公里。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东与陇灰村接壤,南与双堡镇青龙山村互邻,西与西地村为伴,北与木叶村相望。   ●人口状况   汪寨村辖两个自然村组,居住着汉、苗两大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2010年末,全村总户数318户,总人口1362人,其中农业人口1293人,占总人口的94.93%。人口出生率5‰,符合国家政策生育标准。全村有劳动力681人,在劳动力结构上: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为69:1:3,。在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的438人,初中文化的95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16人,文盲半文盲132人。   ●交通状况   汪寨村交通发展滞后。2009年,在镇党委政府及西秀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村支两委通过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开展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硬化了大汪寨和小汪寨两个自然村组的组内道路,从而结束了晴通雨阻的发展瓶颈。   ●地质地貌   汪寨村位于黔中腹地,地畴平坦,海拔介于1100—1150之间,地形地貌结构复杂。土壤主要以黄壤、黄棕壤、紫色壤、黑土等为主,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好,有利于种植优质水稻、油菜、玉米等作物,同村公路沿线还可发展中药材、蔬菜、优质水果等产业。   ●气候特点   汪寨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8℃左右,无霜期大于298天,年均日照时数约为1800小时,年均降雨量1245毫米,主要集中在5至9月,平均相对湿度80%,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温凉湿润且四季分明的季风气候。   ★村史   汪寨村自1355年建寨至今已有六百余载,陆续有梅、张、李、吴、王、杨等姓人家入住,自古至今村生态保护良好,村寨和睦、村民团结。   ★领导关怀   1、2011年8月,西秀区人民法院院长亲临我村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帮促受灾农户指导抗旱救灾和生产自救,并慰问受灾困难农户。   2、2011年8月,区农业局邱继学副局长率农业局一行深入我村开展抗旱救灾帮扶活动,并慰问受灾困难群众。    3、2011年镇-王峰、党委副书记黄炫忠等领导多次来我村看望和慰问受灾群众,并指导村民如何开展生产自救情况。   ★集体荣誉    无。      --人口总数:1362人 农业人口:1293人 非农业人口:69人   --行政区面积: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1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汉 发展口号:建设和谐新农村   --所辖村:小汪寨,大汪寨 生产总值:63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叶,中药材 名特产品:茶叶,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汪寨村大汪寨组   --自然条件:光照充足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生态资源保护良好   

苏吕村

  苏吕村位于旧州镇东面3.8公里处,东面、北面分别与刘官乡的水桥村、南翠村接壤,南面与东屯乡接壤,西面与本镇的高车村相邻。总人口1343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490亩,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油菜、玉米。年总产值210万元。我村始建于(1328年)600于年前的明朝时代,是屯兵扎寨之地,素有屯堡之称。有传统的民间地戏,闹花灯等传统节日。   --人口总数:1343人 农业人口:1333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办公所在地:苏吕村   --所辖村:9 生产总值:2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油菜,玉米 名特产品:山药   

松林村

  松林村位于旧州镇中心南部,距镇中心1.5公里,东邻文星村陈家庄组,以茶坡村,南与龙潭村老孟组毗邻,西邻甘塘村,北邻旧州长村场坝组。现有3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779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7%,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和睦相处,全村上刻苦奋进,昔日的茅草房换成的别墅般的小洋楼。整脏治乱的开展,文化活动广场及卫生室的建立 ,体现了全村精神,物质文明有了较大的提高。我要先后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三创”先进村,“文明村寨”   和谐“五新’村等荣誉。   现阶段,村支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领导下,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为目标,争取全村各项工作得致电全面,更美好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口总数:839人 农业人口:836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37.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经济   --所辖村:松林寨,打寨山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手工业 名特产品:芦苼 办公所在地:松林寨   

平寨村

  平寨村位于旧州镇东面3公里处,东邻高车村,南与茶坡村接壤,西抵文星村,北接刘官乡南翠村,全村土地面积为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456亩,总人口1146人,境内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14.3℃,极端气温最高34.3℃,最低-2℃,无霜期269.9天,年均降雨量136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田畴平坦,素有旧州“米粮仓的美誉。   。      --人口总数:1146人 农业人口:1141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平寨组,莲花塘组 生产总值: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山药 办公所在地:莲华塘   

木叶村

  木叶村位于旧州镇西南面距镇区8公里,全村辖木叶、小格志、齐家庄3个自然组共272户,1243人,其中男610人、女633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总面积4.02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211亩。其中:田662亩,地549亩。林业用地面积1575亩,有林地面积1458亩,森林覆率29.5%。   木叶村在民国30年(1941年)推行新县制,撤联保办公处,恢复乡、镇公所属旧州乡第十二保。1949年安顺县人民政府成立后,设立了陇灰乡原木叶村大队现木叶行政村成立。   上级领导十分关心我村的各项工作,原旧州镇-现西秀区教育局局长熊杰,在旧州镇任职时多次到我村检查农业、烤烟生产,现旧州镇-王峰、镇长辜贤刚等镇领导多次到我村检查指导工作。      --人口总数:1243人 农业人口:1238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4.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1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所辖村:木叶寨组,小格志组,齐家庄组 生产总值:15.7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旧州镇木叶村   

猛贡村

  猛贡村位于旧州镇西南面,总户数359户,耕地面积2032亩,总人口数1627人。   原隶属于安顺县陇灰乡,1991年撤区并乡后隶属于西秀区旧州镇。   旧州镇猛贡村是西秀区质监局的帮扶对象。2009年猛贡村党支部荣获“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人口总数:1627人 农业人口:1617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23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巩固发展   --所辖村:新猛贡,旧猛贡,小屯,王二寨,烂泥寨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油菜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村办公室   

濛村村

  濛村村位于旧州镇西面,北面与双堡镇接壤,南面与宁谷镇相邻,下辖四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1006亩,其中田778亩,地228亩,总人口1195人,其中汉族人口895人,少数民族300人。      --人口总数:1195人 农业人口:1182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衣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坝,魏家,马场路,濛村, 生产总值: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茶叶,山药 办公所在地:濛村村   

罗官村

  罗管村位于旧州镇镇南面,距政府所在地8公里处,全村总户数325户,总人口1348人,其中,男679人,女667人,汉族140人,少数民族1208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3亩,其中:田1335,地188亩。   村史   我村大约建于明洪武1381年间,系明代调北填南时居民的后裔。   领导关怀   上级领导十分关心我村的各项工作,镇-王峰,镇长辜贤刚等镇领导多次到我村检查指导工作。   集体荣誉:2007区级创建“三无三有”先进村、2008年、2009年镇级文明村寨、2010年镇级先进党组织等称号。      --人口总数:1409人 农业人口:1390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罗官组,下红组,中红组,新苑组 生产总值:17.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旧州镇罗官村   

陇灰村

  陇灰村位于旧州镇东西方8公里处,村辖3个村民组,现有383户,人口总数1482,田地面积1495多亩。丰富的人力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条件,为陇灰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近年来,村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两个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农民增收,集体增效,加强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繁荣农村经济,有效地带动了该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陇灰村村委在工作中,坚持公益设施系列化、文明队伍专业化、群众创建活动规范化,积极推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人口总数:1482人 农业人口:1470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0.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勤动员 勤发展 群致富   --所辖村:上陇灰,下陇灰,旧院 生产总值:17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手工业 名特产品:油菜 办公所在地:旧州镇陇灰村   

龙潭村

  龙潭村是古镇旧州的一个的行政村,位于旧州镇的西南方向,紧紧挨着镇区,距离旧州镇区约0.6公里,主要居住着汉族和苗族。龙潭村现辖有老孟、邵家田、大地坡、刘家坡和龙潭等五个自然村寨,与松林、詹屯、猛贡、陇灰、大地坡、甘塘等村接壤。全村有448户,175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7人,耕地总面积2155亩,其中水田有1448亩。      --人口总数:1764人 农业人口:1756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4.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粮食稳农,烤烟富农!   --所辖村:龙潭,老孟,大地坡,邵家田,刘家坡 生产总值:5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烤烟,油菜籽 名特产品:无公害大米,绿色优质油菜籽   --自然条件: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办公所在地:龙潭组   

浪塘村

  浪塘村位于旧州镇东北面、距旧州镇4公里,四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295亩,其中:田873亩,地422亩,308户,总人口1461人,男756人,女705人,非农业人口29人,男20人,女9人,农业人口1432人,男736人,女696人,汉族人口866人,男450人,女416人,少数民族人口595人,男306人,女289人。   洪武年间罗、赵两姓建寨,型江河水缓缓流来,地貌如同河中一浪亭,三面环水低凹处如同一塘,故名浪塘。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得到青岛扶贫,土地整理项目支持,镇-王峰,副书记、镇长辜贤刚,副镇长周祖林等同志深入我村指导工作,解决疑难问题,使我村村容村貌的到了很大的改变,荣获和谐“五新”村、先进基层党支部、维稳安全先进村等荣誉。      --人口总数:1461人 农业人口:1432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办公所在地:旧州镇浪塘村   --所辖村:浪塘,清水,破头山,庙塘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折耳根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折耳根   

保卫羊村

  保卫羊村位于西秀区以东,旧州镇镇政府西南面,距区城中心二十公里,距旧州镇镇政府约十五公里,所辖烂坝、七眼灶、小寨三个自然村,全村居民160户,总人674人,主要居住着汉(屯堡)、苗民族,耕地面积600亩,森林40亩,七眼灶自然村已于2005年的移民工程搬迁到新的寨子。清凉村自然条件优越,屯堡文化和苗族文化相得益彩,民族风情浓郁淳朴,传统文化异彩绘呈,三个自然村落浑然一体,但又各具特色。村寨四面环山,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微风轻斜,天籁阵阵。这里有三国时孟获的屯粮之地——粮仓洞,有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时的减兵增灶遗址——七眼灶,从安夏公路通过时还能看到25米高的将军岩,贵遗址的辉煌和古战场的惨烈依稀可见,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开发性平台。   保卫羊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传统的以农为主的渠道中走出来,产业结构调整走向多元化形式,蛋鸡养殖、生猪饲养、淡水养殖、旅游业等,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0万元,人均纯收入800元。   2、产业发展状况   保卫羊村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商业、加工业为辅,其中种植业主要是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商业以零售为主,加工业因没有形成规模而带动不了全村的经济发展。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村民的劳动强度较大,经济收入较低。   3、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人畜饮水已受污染,垃圾的处理上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乱倒垃圾的现象,因而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身心健康。另外,塘房村到二铺村的这一段路,因没有资金维修,村集体用房仅有12平方米,它既是计生服务室,还是村支两委的办公室和远程教育播放室,是真正的一室多用。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没有宽敞的机耕道,村民多数是原始的作业方式——肩挑担扛。在住房方面,布局无序,特别是新建的房屋与屯堡风格不协调。      --人口总数:2297人 农业人口:229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5组 生产总值:1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西秀区宁谷镇山井村   --自然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资源:无   

横水村

  横水村位于旧州镇南面,面积3.0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6.5公里,耕地1506亩,其中田1263亩,地243亩,共有291户人家,1408人,是汉、苗、布依混居的村寨,经济以农业为主,养殖业及运输有一定规模,人均纯收入3100元。   --人口总数:1408人 农业人口:1385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团结一致,和谐发展!   --所辖村:横水组,小河组,小高组,汪田组, 生产总值:43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横水   

文星村

  文星村始建于清朝初年,解放前有部分村寨是属于茶坡大队,后来又属平寨乡。解放后1955年正式启用“文星”作为村名。有两个含义,一是寓于天上有文曲星下凡于此地,二是指村落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旧州镇中心的旧州村周围。   文星村位于旧州镇的东北面,距镇政府1公里,主要居住地是型江河两岸。东面、南面与茶坡村接壤,西面、北面分别与浪塘村、高坡村毗邻。   该村共有12个自然村落,11个村民组,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73%。该村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是以种植业主的多民族杂居的大村。      --人口总数:2974人 农业人口:2921人 非农业人口:53人   --行政区面积:9.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衣 发展口号:大力开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11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6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手工业 名特产品:大米,蔬菜,萝卜 办公所在地:小者木   

五翠村

  --人口总数:1861人 农业人口:1857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经济   --所辖村:大五翠,小五翠,彭家院,蜂子坡,猓狸 生产总值:2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彭家院   

西地村

  西地村位于旧州镇西面距镇区14公里,辖西地、上坝、甘冲、高院4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9.02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284户,总人口1349人其中少数民族1336人是一以少数民族聚集的村。全村耕地面积有1126亩(其中田868亩、地258亩)。      --人口总数:1349人 农业人口:1341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9.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西地组,上坝组,甘冲组,高院组 生产总值:17.21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叶,折耳根,水稻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西地村西地组   

新寨村

  新寨村村位于旧州镇西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共6个自然组,总人口1830人,有3种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解放前,我村总户数为70多户,随着解放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各户自力自创,发家致富,发展壮大,现在户数已达158户。      --人口总数:1830人 农业人口:1795人 非农业人口:35人   --行政区面积:0.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以农业为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所辖村:新寨组,新坡组,郭家寨,猫洞组,老秧寨,新龙组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水稻,烤烟 办公所在地:新龙组   --自然条件:水资源充沛,光照条件好 资源:森林,水   

詹屯村

  詹屯村位于旧州镇镇南面,距政府所在地2公里处,全村总户数363户,总人口1641人,其中,男823人,女791人,汉族1497人,少数民族117人;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其中:田1250,地150亩。   我村大约建于明洪武1381年间,系明代调北填南时居民的后裔,是省历史文化名村。   市区领导十分关心我村的各项工作,区委组织部部长苟海明、副区长胡礼祺曾多次到我村检查指导工作   集体荣誉:2007年市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村、区级创建“三无三有”先进村、市级文明村寨、2008年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区级和谐“五新”村、2009年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2010年市级先进党组织等称号。      --人口总数:1614人 农业人口:1581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4.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詹家屯组,乡底下组 生产总值:18.4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旧州镇詹家屯村   

高坡村

  高坡村位于旧州镇镇东北面,距政府所在地5公里处,全村总户数427户,总人口2123人,其中,男1062人,女1061人,汉族1092人,少数民族1031人,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6亩,其中:田1483,地473亩。      --人口总数:2123人 农业人口:2106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4.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办公所在地:羊保组   --所辖村:高坡组,有牙口组,羊保组,岩脚组 生产总值:21.6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折耳根,山药,油菜 名特产品:水稻,折耳根,山药   

高车村

  旧州镇高车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东部,离安顺城有78公里,离旧州镇行政中心所在地有3.5公里。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东与苏吕村接壤,南与东屯乡吕官村互邻,西与詹屯村为伴,北与平寨村相望。   ●人口状况   高车村辖两个自然村组,居住着汉、苗两大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48.6%。2010年末,全村总户数250户,总人口1119人,其中农业人口1079人,占总人口的96.4%。人口出生率5‰,符合国家政策生育标准。全村有劳动力670人,在劳动力结构上: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为69:1:3,。在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的428人,初中文化的9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16人,文盲半文盲132人。   ●交通状况   高车村交通发达,安顺—黄腊县级公路穿村而过。2009年,在镇党委、政府及西秀区新农办的大力支持下,村支两委通过组织村民积极投劳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硬化了连接两个自然村组的通组道路,从而结束了晴通雨阻的发展瓶颈。   ●地质地貌   高车村位于黔中腹地,地畴平坦,海拔介于1100—1115之间,地形地貌结构单一。土壤主要以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等为主,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好,有利于种植优质水稻、油菜等作物,旧黄公路沿线还可发展山药、蔬菜、水果等种植。   ●气候特点   高车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8℃左右,无霜期大于290天,年均日照时数约为1800小时,年均降雨量1245毫米,主要集中在5至9月,平均相对湿度80%,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温凉湿润且四季分明的季风气候。   ★村史:   高车村自嘉庆年间建寨至今已有两百余载,陆续有周、曾、詹、吴、熊、舒、王、陈、杨、伍、刘等姓入住我村,自古至今村民和睦、寨风良好。   ★领导关怀:   1、2009年12月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本强亲临我村慰问贫困农户。   2、2009年8月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勾海明,副部长封忠鸿一行到我村检查党建工作,副部长封忠鸿还多次代表组织部门到我村指导工作。   3、2010年4月贵州省财政厅李处长,区委常委、副区长胡礼琪,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金林顺、区财政局长夏勇在我镇熊杰书记、王峰镇长的陪同下到我村检查“一事一议”工作。   4、2011年6月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金林顺一行到我村访问困难老干部并发放慰问金。   5、2011年8月25日,区审计局局长雷达一行到我村了解受灾等状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6、2011年8月31日,区财政局局长夏勇、区审计局局长雷达、区水利局局长杨德义在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辜贤刚的陪同下到我村看了苏高电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集体荣誉:   2008年高车村党支部荣获旧州镇先进党支部称号;   2009年高车村党支部荣获旧州镇先进党支部称号;   2009年高车村荣获安顺市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高车村荣获西秀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高车村党支部荣获旧州镇先进党支部称号。      --人口总数:1119人 农业人口:1079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高举“三面旗帜”,建设社会主义小康新村   --所辖村:高车,老黄寨 生产总值:671.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折耳根,山药 名特产品:山药 办公所在地:旧州镇高车村高车组   --自然条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资源:土壤肥沃   

甘塘村

  --人口总数:1650人 农业人口:1646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2.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艰苦奋斗,和谐发展   --所辖村:大堡,小堡,郭伍,湾子 生产总值:44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粮食,养殖,烤烟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大堡   --自然条件: 资源:粮食,养殖,烤烟   

朵嘎村

  本村属旧州镇下属的行政村,属市级二类贫困村,本村由朵嘎,潘家庄,马料田,水湖坝四个自然村组成,距镇政府9公里,全村共有253户,共有人口1039人,水田面积423亩,旱地面积197亩,林地面积3500亩,茶园面积1000亩。   朵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村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和社会福利等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1年,该村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文化广场,投资65多万元修建了地沟和宽阔的街道,免费为全村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加入了合作医疗,多年未向群众收取任何费用,10余年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由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以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艰苦努力,使该村获得了乡级先进党支部、村委会;区级小康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人口总数:1039人 农业人口:1030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2.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和谐发展,团结奋进。   --所辖村:朵嘎,潘家庄,马料田,水湖坝 生产总值:30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渔业, 名特产品:水稻,渔业, 办公所在地:朵嘎   

茶坡村

  茶坡村位于旧州镇政府东南面,旧刘公路旁,距旧州镇区约2公里,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可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茶坡村单独列为一个行政村,总人口765人,耕地面积有805亩,主要以汉族和苗族混居。   --人口总数:765人 农业人口:746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2.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1 生产总值:16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茶坡村   

把士村

  把士村位于旧州镇西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村辖把士、洗马溏、平桥、小寨、赛围等五个村民组,现有531户,2230人,是汉苗杂居的村寨,其中少数名族641人,耕地面试为1689亩(水田1295亩,耕地394亩),林地624亩。党员54人,其中正式党员51人,预备党员3人(其中苗族党员10人),初中文化30人,高中21人,大学3人,平均年龄35岁。2010年把士村村名人均纯收入是4180元。   把士村由来历史久远,早在600年前长毛者造反,洪秀全部下将军张恒率兵到把士坟桥项屯军,当时部队把兵叫做士,故而得名把士,后来人口发展产生了晒韦、洗马、朝阳等寨,又得名晒韦一围,把士八十一寨,洗马一壹,朝阳在外的传说。   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2006-2010年把士村委曾多次获得“先进党支部”、“五好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2009年获“创建工作先进村”、“文明村寨”的称号。      --人口总数:2230人 农业人口:2214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8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把士,洗马溏,平桥,小寨,晒围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面条 办公所在地:把士村   

旧州村

  旧州村距安顺市东南面37公里。古集镇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古集镇前居住的本地少数民族青族(苗族的一种)居住在此,现有陈家庄、牛滚塘、韭菜园等纯民族村寨。常住人口:6280人(非农业人口2023人、农业人口425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76人)、暂住人口:793人;面积:4.5平方公里,田地与五翠村、高坡村、文星村、松林村、把士村交叉耕种,土地面积:3161亩。(其中,水田:2080亩、旱地:1081亩)。本村是镇政府所在地,驻有区直单位、学校。      --人口总数:6280人 农业人口:4257人 非农业人口:2023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办公所在地:旧州北街   --所辖村: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场坝 生产总值:8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商业、手工业 名特产品:旧州鸡辣子、烟花炮竹、小慈姑   


浪塘村特产大全




浪塘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