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池州市 >> 青阳县 >> 杜村乡

杜村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杜村乡谷歌卫星地图)


杜村乡简介

  杜村乡,属青阳县辖乡。乡政府驻杜村,东经117°44′,北纬30°31′;建成区面积1600公顷,驻地总人口3436人,常住户口3462人;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处。全乡设立杜村、四峰、宗文四合、西馆、东馆5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1591人,均为汉族。行政区面积7480公顷,年末耕地面积1136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71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60公顷;园地504公顷;林地326公顷;水面160公顷。北靠庙前,东依九华,南与贵池区刘街接壤,西和贵池区解放、墩上交界。
  杜村乡以驻地“杜村”得名。解放初期属庙前;1957年由镇华、东河、西河3乡合并建立杜村乡;1958年划入九华人民公社;1963年从九华析出成立杜村公社;1966年更名为红旗公社;1971年复称杜村乡;1983年体制改革时恢复杜村乡。杜(村)庙(前)公路与219省道相交连接318国道,全乡公路通车里程长35公里;村村通电;程控电话装机达 门;交通电讯便利。
  全境三面环山,属低山丘陵地区。北部较平坦,中部为冲畈。九华河上游的八都河自南向北流经全境;小(一)型东红、向阳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690、450公顷,总库容量分别为217.5、141.4万方;小(二)型红星、建新、畈里、五阳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121、130、140、44公顷,总库容量分别为30、15.6、19.5、12万方。农业以水稻为主,茶叶、麻、蚕桑、油料等次之,主要农产品总量为:粮食9439吨,游乐713吨,年末大牲畜存栏979头,猪肉产量446吨,水产品25吨;拥有农用机车 台(辆),机械总动力4682千瓦,机耕面积 公顷;有效灌溉面积833公顷,约占耕地面积73%;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6个,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1人。林业有乡村林场15个,主要树种有松、杉、油桐、漆树和毛竹等,绿化面积公顷,占山场面积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341723202 247100 0566 查看 杜村乡谷歌卫星地图

杜村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宗文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宗文村谷歌卫星地图
垅上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垅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阳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五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河东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河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河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西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华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龙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峰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上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镇华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镇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丰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新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光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红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垅村 ·青阳旅游·青阳特产·青阳十大特产·青阳十景·青阳名人·青阳 0

----

查看 长垅村谷歌卫星地图

杜村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蓉城镇

  青阳县辖镇,县府驻地。1957年始设蓉城镇,后改城关镇,1963年撤城关镇,并入城关公社,1982年复名蓉城镇。位于县境中部偏西,面积52.5平方公里,人口3.4万。318国道过境。青(阳)铜(陵)、青(阳)石(台)、青(阳)黄(山)公路在此交会,为皖南交通枢纽。青通河南北贯穿。辖蓉城、富阳、双河、高阳、九华、龙子口、西峰、龙山8个居委会及牌楼、城东、城北、红旗、城西、光华、杨冲、平山、姚圩、临城、百花、花园、金冲、分桥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建材、棉织、针织、缫丝、酿酒、五金、轻工机械、制鞋、雨具、仿古家具、工艺竹编、饮食服务等。农产以水稻为主。古迹有富阳桥、双河桥,为明代建筑。  

木镇镇

  木镇镇是青阳县首镇,古称木竹潭、吴潭镇,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木镇地处著名佛教圣地九华山东麓, 距县城12公里,辖区面积4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余人,为青阳县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区位优势突出 木镇镇地处318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处, 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热线上的重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铜陵港、池州港均在40公里以内, 距九华山风景区40公里,距黄山风景区100公里。    商贸优势明显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木镇自古以来便是周边乡镇农副产品集散地,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按照“立足优势求发展,筑巢引凤兴商兴”的思路,狠抓小集镇建设,重塑了商贸大镇, 商贸新镇的形象的地位,镇区现有个体经济经商户600余家、从业人员3000人,经营范围涉及建材、装潢、印刷、维修、饮食服务、百货、电器、 摄影、美容化妆、网吧等众多领域,集镇规模、经商人员、市场繁荣程度始终位居全县之首。    物华天宝,矿藏丰富 木镇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竹木、瓜果、优质大米、鲜鱼,尤以蚕茧、蔬菜等农副产品闻名遐迩,其中大棚蔬菜150亩,拥有山场面积3.7万亩, 可利用水面1000余亩,地下已探明的矿藏有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等,开发前景广阔。    基础设施完善 境内有35千伏的输变电所一座,日供水3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家, 邮政、通讯、教育、金融、医疗、宾馆等设施齐全,镇内6条主要街道整齐划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丰硕成果,1999年被评为全国村镇建 设先进镇,2000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中心镇。    投资兴业热土 2002年,县委、县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在318国道木镇永胜 段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以非金属矿深加工、机电产品、建材铸造业为主的木镇工业园,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投资兴业提供了绝好的 发展空间和商机。一期占地1000亩已动工建设。目前,安徽巢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英格瓷太平洋公司、香港韦确集团等上市公司、跨国公司相 继落户园区。   木镇镇人民在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为优良的服务,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  

庙前镇

  庙前镇地处青阳西部,九华山北麓,九十九米大铜像相邻,方圆58平方公里,建镇历史悠久,唐朝时称慕善镇,是青阳西片旅游、经济、文化、商贸中心镇,全镇人口2.4万人。“五九”公路、蓉十路、省道青高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镇内拥有高中、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医院、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法庭、派出所、银行、信用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治安秩序井然。庙前镇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绿化率50%以上,八都河、九华河穿境而过,无污染,水源广,水质清。空气清新、山清水秀,也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镇里有多个行政村被列为生态示范村,窑西生态小学2005年荣获“全国绿色学校”光荣称号。  同时,庙前镇提出“工业强镇、商贸富镇、旅游兴镇”的战略口号,狠抓“三项建设”,创优服务环境,不惜一切代价为外商投资搭建理想平台。镇政府成立招商引资领导组,分部门、分性质成立五个招商团,实行团长负责制。结合县委青发[2005]1号文件,统一执行,出台优惠政策,在工作中严格兑现。  基于以上环境条件,庙前是项目投资的沃土,特别适合食品加工企业和饮料企业落户。目前,银杏矿泉水有限公司落户庙前多年,生产的九华佛水“银杏矿泉水”已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  

陵阳镇

  陵阳镇位于青阳县南部,辖24个行政村(180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委会,面积213.85平方公里,人口25589人,2005年镇财政收入1907万元,总量跃居全县和全市第二。陵阳历来就有“富贵陵阳镇”的美誉,在西汉时期(前109年)置县郡,战国时期屈原曾驻足多年,自古为江南重镇,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明清时期为徽州文化的传播要道,商业兴隆,多富商大贾,1965年-在此留下“富贵陵阳镇,风流谢家村”的佳句。    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两山一湖”腹地,铜汤高速贯穿全境,并设出口,103省道贯穿南北,325省道在境内起点,九黄公路全线拉通,是承接“两山一湖”的重要枢纽、九华山的南大门、青阳县旅游次中心、市级标准化中心镇,镇域经济和商贸经济辐射周边三市四县。工业经济发展:现有工业企业39家,其中骨干企业19家,规模以上企业9家,是全国重要的方解石系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方解石、石灰石、花岗岩、萤石、石英石、铜、镍、钼、铅、锌等矿产资源,其中方解石储量达3亿吨,且品质优良;自然风光优美:位于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九黄公路两侧黄石大峡谷和神龙谷被人们誉为“小九寨沟”,省级历史文化古迹太平山房、李氏宗祠等分布在九黄公路沿线。基础设施完善:中心集镇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5000,建有全市最大的乡镇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富贵陵阳大市场。特色产品众多:“两黄一干”享誉海内外,其中黄石名茶曾获国际金奖,被外交部作为礼品茶馈赠国际友人,黄精蜜饯和陵阳豆制品也畅销县内外。    陵阳镇2005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消原陵阳、南阳、沙济三乡镇成立后,资源进一步集中,优势进一步整合,财政和经济势力进一步增强,为实现跨越,建设全省一流经济强镇创造了条件。新一届镇党委政府以新农村总揽全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特色农业富民”四大战略,提出“一年稳定打基础、两年发展求突破、三年跨越争一流”的目标,力争在“十一五”末将我镇建设成为: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经济强盛、商贸经济繁荣、旅游经济活跃、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兴全省一流经济强镇。  

新河镇

  青阳县辖乡。1957年设新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5.9公里。面积70.1平方公里,人口1.4万。318国道横贯境内。辖万春、安山、胜利、江梅、周桥、新建、光荣、洪山、黄檀、团结、向阳11个村委会。矿藏有铁、锰、煤、硫铁等。乡镇企业有煤、铅锌、轮窑、再生胶、商贸服务等。农业主产水稻,蚕桑次之。境内有宋代滕子京古墓。.  

丁桥镇

  丁桥镇是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的工业重镇、农业大镇,背靠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脚踏“黄金水道”长江。枕山临水近城,东邻芜湖,北接铜陵。镇域面积94.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1万人口,现有注册企业50余家,铜材、建材、矿产、纺织、新材料和农业产业化六大支柱产业正不断壮大,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县约三分之一,工业用电量占全县五分之一。1994年底被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2年又被安徽省政府列为全省200个中心镇之一。    历史沿革:据县志记载,有丁氏建桥,名为“丁家桥”。丁桥乡1949年属吴谭区。1950年设丁桥区,1952年境内置丁桥、天屏、茗山、长狮、牛山、平山等乡。1957年丁桥、茗山合并成立丁桥乡。1958年建丁桥公社。1960年并入木镇公社,翌年恢复。1984年恢复了丁桥乡。1992年5月根据县政府青政字[1992]12号文件,报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    区位优势:丁桥区位独特,优势明显。沿江铁路、沿江高速、合黄高速、318国道均擦境而过;103省道贯穿全境,是进入黄山、九华山“两山一湖”旅游热线上的北大门,距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大桥27公里,距铜陵火车站、铜陵港、池州港均在40公里以内,镇内有季节性港口直通长江。电力供应充足,邮电通讯网络覆盖全境。    资源状况:丁桥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尤其是矿藏十分丰富,主要有煤、金、铁、锰、石灰石、方解石、陶土、大理石、石膏等。其中石灰石储量在30亿吨以上。农业资源也十分丰富,优质米、经果林、丹皮、水产资源可成片开发。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开明开放的丁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用农业项目建设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用市场化理念来经营集镇,以经济高速增长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积极打造诚信丁桥,努力把丁桥建成工业强镇,经济名镇。.  

朱备镇

  朱备镇地处佛教名山九华山下,距青阳县城镇10公里,是县城的卫星镇。即将建设的合(肥)--黄(山)高级公路将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全区面积68平方公里。旅游资源和林产品资源丰富。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以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游览观赏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朱备镇作为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自然风光优美,佛教文化灿烂,人文景观众多,还是明代古战场。   全镇境内峻峰、秀水、名泉、飞瀑、奇松、怪石星罗棋布,四季风景如画,仅《九华山志》上记载的自然景观就达上百处,著名的九华十景中的“天柱仙踪”、“九子泉声”、“莲峰云海”均在其中。   朱备境内的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烟霞园景区是佛教文化的集中地,园内名寺遍布,省重点寺庙多处。其中广化院为地藏菩萨第一修行处,高僧辈出。双溪寺内有新中国建国后第一尊肉身大兴真身,被佛教界尊为地藏菩萨第三代化身。   朱备镇南部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海拔1200米的名峰--大古峰,其所在地便是六百多年前明朝大将常遇春施巧计,以少胜多,大败陈友谅部的古战场。现仍存有将军庙等众多古战场遗址。   朱备镇地处北亚热带,不仅受湿润季风的影响,而且受到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的制约,具有温和湿润、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由于地势错综复杂,风化层较厚,气候上具有垂直变化的特点,雨量充沛,适宜于各种林木和和经济植物的生长。林木以阔叶树、杉、松、毛竹为主,其中不乏珍稀树种。经济作物以茶叶最为著名,在海拔出500米以上的高山峡谷之间,有生态茶园林3000余亩。传统历史名茶“九华毛峰”之极品--‘双溪早芽’”是全区唯一批量生产的高档名优茶,曾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深受消费者青睐,尤为佛门钟爱,多年来一直是全国佛教协会的礼品、接待用茶。   九十年代中期,朱备境内的旅游开发步伐加快,已初步开发,对游人开放的烟霞园景区内游人、香客四季不断。其余众多景点皆为待开发的处女地。目前全镇正积极组织景区间的旅游公路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朱备镇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交通、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日渐提高,朱备镇正以崭新的形象喜迎八方佳宾。.  

杨田镇

  杨田镇,属青阳县辖镇。镇政府驻张家坦,东经117°56′,北纬30°35′,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处。行政区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21412人,其中非农业户口875人全镇设立杨田、旗星、黄泥、涧泉、东南、缑山、梅溪、五梅、上东堡、下东堡10个村民委员会。东邻宣州厚岸和黄山新华,南连陵阳,西接朱备,北依蓉城。    杨田镇以境内杨田埂得名。相传宋代杨姓在此围埂垦田,后发展村落。解放初期属蓉城区,1952年划乡建政时设杨田乡,1956年与桥梅、五梅、石山、鸡海、东溪5个乡合并仍称杨田乡,1958年成立杨田人民公社,1972年东堡从境内析出,1979年社址从杨田埂迁至张家坦,1984年体制改革时恢复杨田乡,2000年与东堡合并建立杨田镇。   103省道在境内由西北向东南贯穿,乡村公路交织,全镇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    全境东部为山区,大部分为丘陵畈区。东河由南向北穿流全境;小(一)型广德口水库集雨面积1060公顷,总库容量404万方;小(二)型山阡里、横山冲、官塘水库集雨面积依次为3700、100、22公顷,总库容量依次为86、12.5、11万方;山阡里、广德口小水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2/200、2/100(台/KW)。    农业以水稻为主,兼产茶叶、麻桑、油料等;林业有乡村林场10个,竹木资源丰富;水产品丰盛。    市辖青阳铅锌矿在该镇缑山村境内。    全镇村村有小学,镇有中学。镇有卫生院,各村均建有医疗室。相当于老年公寓的敬老院里可供养23位老人。   名胜古迹有“天官坟”,位于涧河村鸭子湖西边山上,为明代皇帝谕葬之顺天府尹施笃臣、施尧臣古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施饶臣墓位于该镇涧河村王井山,占地三亩有余。墓基阶梯式,墓室呈螺旋形,条石全封结构。墓前有放养池,左右两侧有石人、石马、石狮等众象生,雕刻精细,造型美观,全墓及附属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另有王宗诚墓在石山村当辅队,为夫妇合葬墓,粘米砂石全封结构。墓前有礼部尚书吴椿撰写的《纶音》碑一块,记述了王公的生平,还有道光十八年(1838)其子元榜、元林、元栻为父、母、继配竖碑一块。墓前有石马、石狮各一对,1988年曾被盗。.  

九华镇

  九华镇位于九华山风景区核心景区, 面积为1 3.1平方公里,下辖两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900人,是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九华山历史悠久, 旧志载: 自古“九华九十九峰,独此处于山顶平地,有溪有田,四山环绕如城”,山中寺宇材立,村舍井然,素有“莲花佛国”之美誉。融自然景观和人文胜景于一体的九华镇是名不虚传的旅游镇,著名的“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平岗积雪等景观在九华镇境内。    如今有凤凰古松、甘露灵秀、龙池飞瀑、摩空梵宫、闵园竹海、 劝音慈航、大鹏听经、仙人击鼓、犀牛望月、花台锦簇等“新十景’令人神往。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被誉为“东南第一山”,山中气候凉爽,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达84%以上,自然分布维管植物1400余种,古树名木、奇花异草遍布全山,飞禽走兽出没于深山密林,是一个天然的大公园。    九华毛峰主产于九华山上的九华镇,这里地势呈燕窝形盆地,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森林覆盖面积大。茶园分布于峻岭之中,沐浴云雾露霖,为茶树优良品质的形成垫定了自然环境。    九华毛峰开采于清明谷雨之间,采摘初展的一芽两叶为名茶,现采现制,均匀烘制,剔除劣叶,做到鲜、嫩、匀、净。.  

乔木乡

  乔木乡,属青阳县辖乡。乡政府驻乔木湾,东经118°05′,北纬30°42′,位于县城东北22公里处。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总人口11451人,其中非农业户口493人。全乡设立凌塘、金山、官塘、东源、塔山5个村民委员会。东北部与南陵烟墩、河湾接壤,南与酉华相连,西北与木镇毗连。    乔木乡以驻地乔木湾得名。相传很久以前此地河湾松柳成荫,大者数人合抱,高四丈许,故名乔木湾。1957年始设乔木乡,1958年成立乔木人民公社,1960年与酉华合并为石安公社,1961年与酉华分开复为乔木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时恢复乔木乡。    318国道自西向东贯穿境内中部,乡村公路畅通,全乡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    境内地属丘陵,七星河上游的南河自东向西流过,沿河两岸6个村多为小冲小畈。小(一)型东风水库集雨面积200公顷,总库容量113万方;小(二)型齐心水库集雨面积350公顷,总库容量48.6万方。    农业以水稻为主,兼产诱蚕桑、丹皮、豆、麦等;林业有乡村林场11个,竹木资源丰富;水产品丰盛;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锑、锰等。    全乡村村有小学,乡有中学。乡有卫生院,各村均建有医疗室。有文化、广播电视站;电影院;电视差转台。供水站1个。敬老院里可供养20位老人。.  

酉华乡

  酉华乡,属青阳县辖乡。乡政府驻杨家村,东经118°01′,北纬30°41′;建成区面积1500公顷,驻地总人口1689人,常住户口1501人;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行政区面积1177公顷,年末耕地面积1055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16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514公顷;园地746公顷;林地5592公顷;水面224公顷。北靠乔木、竹阳、木镇,西邻新河、城东,南依杨田,东与泾县厚岸接壤。    区划 人口 酉华乡是以取境内二酉、朝华两村末字合并得名。1952年划乡建政时始设酉华乡;1957年与金石乡合并仍称酉华乡;1958年成立酉华人民公社社址在田屋村;1960年与乔木合并为石安公社;1961年石安被撤销,与乔木分开,再度成立酉华公社,社址迁至杨家村;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为酉华乡。全乡设立朝华、金峰、双冲、田屋、黄岸、二酉、东山、章村徐家、三园、乐园、宋冲11个村民委员会,4182户,总人口14644人,其中非农业户口657人。    交通 电讯 各村均有公路通至乡政府驻地再与位于北部边界的318国道衔接,全乡公路通车里程长80公里;村村通电;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覆盖全乡。    地形 水利 全境四面环山,中间为冲畈。小(二)型大酉、小酉、马冲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145、167、112公顷,总库容量依次为21.1、34.5、16.9万方。    资源 特产 农业以水稻为主,蚕桑、茶叶、油料、小麦、丹皮等次之;林业有乡村林场12个,竹木资源丰富;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锑、钨等。    社会事业 全乡有学校12所,在校学生1719人,教师110人,其中初级中学1所。乡卫生院有医护人员7人,病床4张;各村均建有医疗室。有文化、广播电视站;电影院;电视差转台。汽车站1个。银行、信用社3家。有5个村通自来水。集贸综合市场1个。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6个。敬老院里可供养20位老人。.  

杜村乡

  杜村乡,属青阳县辖乡。乡政府驻杜村,东经117°44′,北纬30°31′;建成区面积1600公顷,驻地总人口3436人,常住户口3462人;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处。全乡设立杜村、四峰、宗文四合、西馆、东馆5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1591人,均为汉族。行政区面积7480公顷,年末耕地面积1136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71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60公顷;园地504公顷;林地326公顷;水面160公顷。北靠庙前,东依九华,南与贵池区刘街接壤,西和贵池区解放、墩上交界。   杜村乡以驻地“杜村”得名。解放初期属庙前;1957年由镇华、东河、西河3乡合并建立杜村乡;1958年划入九华人民公社;1963年从九华析出成立杜村公社;1966年更名为红旗公社;1971年复称杜村乡;1983年体制改革时恢复杜村乡。杜(村)庙(前)公路与219省道相交连接318国道,全乡公路通车里程长35公里;村村通电;程控电话装机达 门;交通电讯便利。   全境三面环山,属低山丘陵地区。北部较平坦,中部为冲畈。九华河上游的八都河自南向北流经全境;小(一)型东红、向阳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690、450公顷,总库容量分别为217.5、141.4万方;小(二)型红星、建新、畈里、五阳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121、130、140、44公顷,总库容量分别为30、15.6、19.5、12万方。农业以水稻为主,茶叶、麻、蚕桑、油料等次之,主要农产品总量为:粮食9439吨,游乐713吨,年末大牲畜存栏979头,猪肉产量446吨,水产品25吨;拥有农用机车 台(辆),机械总动力4682千瓦,机耕面积 公顷;有效灌溉面积833公顷,约占耕地面积73%;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6个,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1人。林业有乡村林场15个,主要树种有松、杉、油桐、漆树和毛竹等,绿化面积公顷,占山场面积 %。.  

九华乡

  九华乡,属九华山管委会代管乡。乡政府驻柯村,东经117°48′,北纬30°33′;位于青阳县城西南10公里。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12363人,其中非农业户口620人。全乡设立柯村、戴村、拥华、老田、二圣、桥庵6个村民委员会。东接朱备,南邻九华山,西连杜村,北靠庙前。    九华乡以其境内九华山得名。1952年划乡建政时始设九华乡,1956年撤销,1957年由老田、华源两乡合并重新设立九华乡,1958年与杜村、庙前合并成立为九华人民公社(社址在庙前),1963年与杜村、庙前分开成立九华公社(社址设在柯村),1966年更名为东风公社,1971年复称九华公社,1977年所属九华村划给九华山管理处,1984年体制改革时恢复九华乡。    219省道纵贯全境,连接各村,全乡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    境内大部分为山区,九都河由南至北贯穿;小(二)型友谊、民主、云山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163、100、47公顷,总库容量分别为80.8、22.7、20.4万方;九华小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105(台/KW)。    农业以水稻为主,兼产茶、麻、桑等;林业有乡村林场7个,竹木资源丰富;旅游景点较多。    全乡村村有小学,乡有中学。乡有卫生院,各村均建医疗室。有文化、广播电视站;电影院;电视差转台。敬老院里可供养20位老人。    境内名胜古迹有峻峭的狮子峰、巍峨的笔架山,飞练喷珠的碧桃瀑布,清澈如镜的舒潭印月(舒姑泉),悬崖卓立的钓鱼台以及紫竹庵、毛竹庵、广胜寺、才子洞、开元观、黑虎松等九华胜景。在刘冲附近还有北宋和明代石刻多组,另有柯乔门坊、九华行祠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杜村乡特产大全




杜村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