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宣城市 >> 泾县 >> 茂林镇

茂林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茂林镇谷歌卫星地图)


茂林镇简介

  茂林镇地处皖南山区,位居黄山、太平湖的中心点,是安徽省泾县西南之重镇,距县城35公里,322省道穿镇而过,总面积为23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万。1996年,茂林镇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500家试点镇之一,1999年,茂林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00家中心建制镇之一,2003年又确定为全省63家重点中心建制镇之一。
   茂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称“江南名镇”,素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境内青山环绕,东溪古溪两水相抱,魁峰挹秀,风光秀丽,游人流连。镇域平坦开阔,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建筑昌盛,鳞次栉比,展唐、宋、明、清风格各异,府第轩园、楼亭坊塔尚存300余处,极具价值。史上名人辈出,为官者,如清代吏部尚书吴芳培、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新中国曾任国家财政部长吴波等;为文者,有并称“茂林三吴”的近代书法家吴玉如、文学家吴组缃、画家吴作人等。
   茂林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位于赤坑山中的蜜蜂洞是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遇难地。尚有保存完好的新四军前线作战指挥所旧址。
   茂林资源丰富。全镇有林山场面积16214公顷,毛竹蓄积量465.9万根,木材蓄积量76.8万立方米,年采伐毛竹59万根、木材5073立方米。林业苗圃有57亩。绿色无公害的农副土特产的盛多,主要有粮食、木竹、蚕茧、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灵芝、板栗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硫铁矿、铜矿、铁矿、硅灰石矿、煤矿、钼矿、铅锌矿等。
   镇内建有工业园区。有县重点骨干企业安徽卧龙泵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太平湖药业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
   茂林镇党委、政府提供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为各方投资兴业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我们竭诚欢迎海
  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观光旅游、共谋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5万人 233平方公里 341823101 242000 0563 查看 茂林镇谷歌卫星地图

茂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茂林社区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茂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溪口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溪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奎峰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奎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潘村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潘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唐里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唐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凤村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凤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沈岗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沈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征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长征村谷歌卫星地图
溪里凤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溪里凤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容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南容村谷歌卫星地图
濂长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濂长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湖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高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水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山水村谷歌卫星地图
铜山村 ·泾县旅游·泾县特产·泾县十大特产·泾县十景·泾县名人·宣城 0

----

查看 铜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茂林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泾川镇

  泾川镇地处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是泾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114.22平方公里,辖14个村和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二00三年,工农业总产值9.3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65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综合经济指标位于宣城市乡镇第四位。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泾川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农业正朝着城郊农业,特色农业的方向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大户近百户。镇属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较快,全镇已有民营企业210余家,个体工商户3000余户,在建的园林民营企业园区和百亩园开发区初具规模,工业已形成机电铸造、宣纸及加工、建筑材料、木竹加工、儿童玩具、制衣等六大产业。商业、饮服业、建筑及房地产开发业、旅游业、修理业等第三产业也有了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6.5 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布局合理,城区环境幽雅,街道整洁,绿树成荫,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成为全县人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近几年来,泾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这一主题,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泾县园林民营企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等,同时加强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端正服务态度,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积极推行全程代理制和“一站式”服务制度,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简便、快捷、热情、周到的服务。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泾县园林民营企业园区已落户35户,产值2亿元,年创利税500万元。目前园区正进行二期规划设计,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三纵二横”主干道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多方筹措资金抓紧建设,以改善园区的投资环境。今年以来,共吸引投资1500余万元,全镇重点企业10余户。  

茂林镇

  茂林镇地处皖南山区,位居黄山、太平湖的中心点,是安徽省泾县西南之重镇,距县城35公里,322省道穿镇而过,总面积为23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万。1996年,茂林镇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500家试点镇之一,1999年,茂林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00家中心建制镇之一,2003年又确定为全省63家重点中心建制镇之一。    茂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称“江南名镇”,素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境内青山环绕,东溪古溪两水相抱,魁峰挹秀,风光秀丽,游人流连。镇域平坦开阔,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建筑昌盛,鳞次栉比,展唐、宋、明、清风格各异,府第轩园、楼亭坊塔尚存300余处,极具价值。史上名人辈出,为官者,如清代吏部尚书吴芳培、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新中国曾任国家财政部长吴波等;为文者,有并称“茂林三吴”的近代书法家吴玉如、文学家吴组缃、画家吴作人等。    茂林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位于赤坑山中的蜜蜂洞是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遇难地。尚有保存完好的新四军前线作战指挥所旧址。    茂林资源丰富。全镇有林山场面积16214公顷,毛竹蓄积量465.9万根,木材蓄积量76.8万立方米,年采伐毛竹59万根、木材5073立方米。林业苗圃有57亩。绿色无公害的农副土特产的盛多,主要有粮食、木竹、蚕茧、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灵芝、板栗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硫铁矿、铜矿、铁矿、硅灰石矿、煤矿、钼矿、铅锌矿等。    镇内建有工业园区。有县重点骨干企业安徽卧龙泵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太平湖药业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    茂林镇党委、政府提供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为各方投资兴业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我们竭诚欢迎海   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观光旅游、共谋发展.  

榔桥镇

  榔桥镇位于泾县东南部,北距县城28公里,南与旌德县相邻,205国道穿境而过,是黄山、九华山风景区中心点。全镇总面积331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8万人。集镇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人,集镇辐射人口达10万人,是安徽省中心镇之一。境内交通、水电、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工商、税务、公安、供电、金融、土地、城建等各种服务配套体系健全。其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在全县排序中均位居前列,地域面积居全省之首。   榔桥镇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有林面积31万亩,主要林业资源有杉木、松树、毛竹等。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2%,是泾县的主要木、竹产区之一。榔桥农业物产丰厚,建有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和省级能源生态示范基地、无公害“涌溪火青”茶叶基地。经济作物及农副土特产主要有青梅、板栗、竹笋、食用菌、蚕茧、茶叶以及部分名贵中药材等,投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原料充沛。榔桥是著名的茶乡,高山茶园面积达4500亩,年产茶120余吨。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涌溪火青”就产于境内黄田村和涌溪村,该茶自清代就被誉为“贡茶”,多次获国内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是绿茶中之精品。   榔桥镇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著名的“红星”宣纸原产地就座落于辖区内。“江南第一漂”、黄田古民居“洋船屋”、溪头明清古民居和花戏楼等旅游景点成为皖东南地区旅游业的新亮点。境内神龙寨、湖家湾、蟹形山、报恩寺等多处景区,其自然景观独特,地理条件优越,是投资旅游休闲渡假项目首选。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紧急军事会议就召开于境内的百户坑,史称“百户坑会议”。   榔桥镇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探明金矿石3万立方米,花岗石1.5亿立方米,石灰石100亿吨,紫墨玉石30万立方米,银铅矿3.7万吨,石英12万吨,目前已有部分金矿和银铅矿在开采。.  

桃花潭镇

  桃花潭镇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的文化古镇(省级保护),全镇总面积86.03km2,南邻旅游胜地黄山,西接著名佛地九华山,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人口13122人。该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耕地面积为10800亩,主产水稻、油菜、豆类、花生、芝麻、茶叶,名特产为山药、兰花茶,水产品主产鲤、鲑、翘白、雪花君等名贵鱼,矿产资源为煤、石灰石、石英石等。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发展桃花潭镇经济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桃花潭镇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境内有全省最大的水电站——陈村水电站和烟波浩渺的太平湖。该镇距黄山85km、九华山90km、芜湖144km,居“一湖”挑“两山”的最佳方位。    桃花潭镇不仅有山、水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诗仙李太白应泾县名士汪伦之邀,畅游桃花潭,豪饮于“万家酒店”,临别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千古绝唱,从此,桃花潭名声鹊起,文人侠士游踵不绝。为了繁衍和衬托深蕴的桃花潭的唐文化,后人陆续兴建了太白楼、义门、怀仙阁、踏歌岸阁、梦潭轩、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文昌阁、万村和水东老街、南阳镇门楼等古建筑群,形成别具一格的桃花潭景区。十多年来,多家景视台看好桃花潭景区,先后来此拍摄10多部影视剧,其中有《乡亲》、《翡翠麻将》、《太白仙踪》、《唐诗的故事》、《唐诗50首》、《没有桃花的桃花潭》等。中央、省级等1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对桃花潭作过大量报道,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走进景区,犹入世外桃园,回味返朴归真的意境,流连忘返。一位新加坡友人如此评价“桃花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简直是一座天然的艺术馆”。国际旅游组织专家恩莱特来景区考察后欣然挥笔提词:“桃花潭一天胜似天堂一年”。  

琴溪镇

  琴溪镇位于泾县城东北10公里处,总面积93.1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5.7万亩,耕地面积18660亩,辖8个村委会,192个村民组,一个居委会,三个居民小组,5936户,19955人。    322省道穿镇过境,交通十分便利。境内高山秀拔、绿水长流、幅员广阔、资源丰富。主要盛产煤炭、黄沙、耐火土、石灰石、焦宝石、大理石、铁矿石、竹、木等。近年来我镇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做活了文章。开发出高科技、高价值而畅销的工业产品。如:高科技农用种衣剂、历代世上绝无仅有的贡品琴鱼、6千千卡优质有烟煤、牛皮系列包装纸、高清洁卫生纸、精美竹木工艺品、精制食品、绿化苗木、泡花碱、香菇、铸钢等等。由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产品深加工基地,大大带动了全镇第三产业发展。    风景秀丽的琴高山上有隐雨石、炼丹洞、悬崖峭壁间历代名人摩石刻石像二、三十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基地,“山夕照”景色奇特,赤滩、马头古镇明清式老店铺,古民居古色古香,马头三圣殿修复旧制,犹如江南塞北的千亩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巍巍琴高山、悠悠琴溪河、千亩大草原、马头及赤滩古镇、三圣殿等已开发成连一体的旅游景区,吸引着全国各地无数游客漂流、游览观光。    琴溪镇党委、政府为加快“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步伐,响应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效益年”号召,着力优化环境,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实施“政策上真正宽松、环境上真正优化、服务上真正跟上”的投资环境,使来琴溪投资发展者感受到成本低、服务优、效益高。先后引进资金5000多万元,先后创办了天恒农化种衣剂公司,赤滩民俗文化旅游公司,杨梓山煤矿、窑安煤矿、金隆纸业有限公司、兆枫铸钢有限公司、泾景宁食用菌投资公司、仙峰工艺品公司、乡缘食品厂等具规模、上效益企业,使全镇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大大促进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蔡村镇

  蔡村镇位于蜚声海内外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三角区内,距安徽省泾县城15公里,宣城市40公里,临322省道。全镇总面积136.3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30个村民组、一个居委会,总人口24000多人。森林覆盖率达76.4%,绿化程度98%以上,素有“山青水秀月亮湾,竹海茶香金蔡村”之美誉。   该镇有丰富的优质煤炭、竹林、石英砂、茶叶、青檀等资源。竹林面积达10万元亩以上,毛竹产量1400余万根,被誉为“华夏毛竹第一镇”。境内山峦重叠、云雾缭绕、溪水纵横、气候温和,是国优名茶重点产地之一,爱民茶以其独特的品质优势,自明清以来一直被列为贡品,并远销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爱民翠尖“以其茶色清新鲜活、青翠欲滴、形如兰花、舒展平直、香气扑鼻而享誉海内外,年产量25万斤,为四季皆宜的天色绿色食品。该茶已于1994年通过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1995年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蔡村镇旅游资源丰富,有浩瀚的竹海和独具魅力的月亮湾。同时又是著名的影视基地,《闪闪的红星》、《月亮湾的笑声》、《渡江侦察记》等十几部影片都在此取景拍摄。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镇社会公益设施齐全,程控电话、移动通信、光纤网络全国联网,柏油马路全境贯通,广播电视覆盖全部镇区,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旅 游 资 源   蔡村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深山峡谷、溪水潺潺、竹海浩翰、风景秀丽。汀溪河贯穿全境,两岸树木茂密、花草簇锦、山溪淙淙、景色清幽、群山逶迤、层峦叠障、公路峰回路转、迂回曲折,令人惊叹不已。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大量的飞禽走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时时可闻啁啾声,处处可见各种动物嬉戏于溪边、林间。其生态璞玉、世外桃源,确是人们休闲、探险、渡假、旅游的理想地。   已开发的汀溪河漂流,沿途有惊豹观竹海、犀牛望月、山间吊桥、鸳鸯潭、明清古栈道、施村古民居等重要景点。此外,还有鬼磨剑、狮子山、石人山等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旅游景点。.  

云岭镇

  云岭镇位于泾县城西城南23公里处,总面积43.6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40000亩,耕地面积14000亩),东邻丁家桥镇,南接章渡镇、中村乡,西依北贡乡,北界南陵县。境内属丘陵半山区,夹两脉青山之间,南北长30华里,东西宽5华里,土地肥沃,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四顾”、“云岭”两山对峙,有“云中美人雾里山”之称。全镇辖9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1826人,农户3524户。    云岭是革命老区,是当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现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旧址6处,省级文物保护旧址3处。旧址纪念馆内珍藏着各类文物1542种;计6308件。解放后由汀潭、顾北、云岭三乡合并为云岭乡,一九五八年成立云岭人民公社至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一九八四年撤社建乡,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撤乡建镇。    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800万元,乡镇工业产值3500多万元,财政收入1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    全镇农作物以种水稻为主,是全县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乡镇。全镇三分之二的行政村都是贫困村,现有贫困户477户,1643个贫困口。.  

黄村镇

  黄村镇位于泾县西南,总面积为153.9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6733户,总人口为24359人,其中集镇非农户1736人。耕地面积为31095亩,人均1.4亩,其中水田面积27245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6○C,年降雨量1500mm左右。    黄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主要生产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蚕桑等,年产优质水稻13989吨,棉花109吨,油料1182吨,蔬菜5300吨,肉类990吨、水产品296吨,蚕茧252吨。大畈区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优质粮油示范基地、玉米基地、蚕桑基地,基本上形成了“涝能排、旱能灌、田成方、沟相连、路相通、树成行”的规范化农业示范区。    镇内山场面积为105345亩,有林地80759亩,主要生产杉木、松树、毛竹、元竹及经果林等,木材蓄积量达172800立方米。2002年春季造林2310亩,其中退耕还林1425亩,有中小型木材加工厂17家。    镇内文化、教育、卫生设置:有线广播室2个,有线电视站9个。成人技校1所,班级2个,在校生70人;初级中学2所,班级19个,在校生990人;小学15所,其中教学点4个,在校生2013人,其中幼儿园学生336人。卫生院2所,现有医师7名,拥有B超机2台,X光机2台,洗胃机1台,病床20张,村级医疗室16个。青弋江综合利用总干渠贯穿全镇,农田灌溉配.套工程齐全,有300万方以上小(一)型承流峰水库1座,10万方以上小(二)型鹅形水库、雷塘水库、梅家涝水库3座,有效灌溉面积27000亩.    镇内交通便利,322省道穿境而过。镇村道路总长59.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道路。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从事建筑业的有223户;从事交通运输业的有104户;从事批发零售贸易的有132户;从事旅游饮食服务业的有15户。“江南第一漂”是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漂流经过的地段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有黄山脚下“小漓江”之美誉。    名 品 特 产    一、“南盛牌”特尖绿茶    产于黄村镇平垣村,此地崇山峻岭,山气空潆,薄雾轻云,十分适宜茶叶生长,产茶奇肥嫩玉润,酣醇清洌,浓香计厚,其摘采时间,亦多在初春谷雨前后,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有较好疗效,是人们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  

丁家桥镇

  丁家桥镇位于泾县西南,距县城约10公里处,东邻泾川镇,南靠黄村镇,西接章渡、云岭镇,北界南陵县,总面积为63.03平方公里,其中山场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188.1亩,其中水田面积11568亩,旱地面积3620亩,水面积1406亩,有蚕桑园1100亩,棉花生产基地2000亩,旱涝保收示范片1000亩,全镇辖14个行政村,144个村民组,经济开发区面积2平方公里,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全镇总人口2平方公里,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全镇总人口17010人,其中农业人口15819人。322省道贯穿本镇西部,南部有泾陈公路横穿镇境,泾水大桥连结泾陈与322省道两条公路,村村通三级机耕路。    旅 游 资 源    张氏宗祠    祠址在本镇省湾村。相传始建于1880年,祠地面对承流峰,背滨青弋江,主房建筑面积960平方米,附属建筑物计1300多平方米。该祠设计考究,造型美观,前有栏栅门,设有左、中、右三门,中有天井;二进(俗称祭堂)为大厅,东西花砖固砌的两壁,嵌有“忠”、“孝”、“节”、“义”四字,相传出于宋代朱熹手迹;三进是享堂(俗称挺身楼,跑马楼)。整个建筑制作精细,雕梁画栋,木、石、砖“三雕”俱全,堪称古建筑中“精品”。    小岭村许湾古法宣纸纸槽旧址    许湾古法宣纸纸槽地址在泾县西约二十华里处,是小岭村俗称的九岭十三坑之一。纸槽作坊修建于明末清初,历代都加以修复改进。目前,纸槽旧址保存完好。根据小岭“曹氏宗谱”记载,小岭营造宣纸历史已逾七百五十年,它的创业奠基人为小岭曹氏始祖曹大三(1204—1283)。小岭宣纸生产的发展历史是,始于宋末之初,兴于明清,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宣纸的发明者蔡伦庙就建立在许湾深潭之上,过去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传说蔡伦诞辰日),人们都要到庙中举行祭祀活动,以示度假,祈求纸业兴旺。.  

汀溪乡

  “名优茶之乡”汀溪是泾县东南部的一个山区乡镇,距县城19公里,全乡总人口14200人,总面积166.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00余亩,有林地18.1万亩,茶园近10000亩,森林覆盖率80%。进出乡境便捷,有古漕公路、白洗公路贯穿全境并与国道205线、省道322线直通。乡内电力充足,水源丰沛,通信设施完善,是人们投资、兴业、旅游的理想选择地。    汀溪乡境内群山逶迄、层峦叠障、溪漳纵横、碧水潺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雅致清新,以山川清俊、雅淡、凉秀而传誉。这里林种丰富,大片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与各种灌木、藤木、草木共生,全乡木材蓄积量36.7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284万根,现已建成千亩早园林生产基地。乡境野生植物繁多,主要有百合、六月雪、蕨菜、金银花、荠菜、马齿苋、何首乌、覆盆子等,其中可批量加工利用的达35种。同时更是野生动物生长繁衍的理想之地,无论春夏秋冬,时时可闻啁啾之声,处处可见动物嬉戏山间。    汀溪乡属自然生态保护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最具特色的当数桃岭地区、九里地区和大南坑地区。桃岭地区其景、其势、其险、其秀堪称“生态璞玉、世外桃源”;九里山区是泾县生态旅游环线的重要景区之一,适宜私家车旅游,这里梯田层层,翠竹幽幽,低洼和山垄相互交织、绿茵覆盖、错落有致,宛若一幅上乘山水图画,极具观赏价值;大南坑地区集青水绿水、-茶园、奇花异树、怪石深潭于一体,素有“小黄山”之美誉,区域内近10000亩原始森林乃是江淮大地上仅存的原始林区,安徽师范大学韩也良教授对此调查后确认说,这是中亚热带东北部最后一块“绿色净土”。乡境内还有无心拱桥、千年古杨树、观溪亭、鬼磨剑、一线天、鬼门关、棋盘石、古牛石、猫耳洞、青龙潭等数十个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并可享受“桃花源里农家乐”的无穷乐趣,是游客不可多得的休闲、度假、避暑、探幽的场所,也是众多旅游开发公司最佳的投资宝地。    汀溪乡生产结构具有多元化特点,初步形成优质绿茶、优质稻米、木竹制品、宣纸和宣纸原料、食用菌等五个独具特色的产业群,犹以产茶而闻名。.  

昌桥乡

  昌桥乡位于泾县城北郊8公里,;辖17个行政村,313个村民组,10149户总人口3.8万人。地域面积180平方公里。境内有205国道南北横贯,毗邻318国道,交通十分便捷。距宣城火车站45公里,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码头)、芜湖机场80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0公里。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分别为南京180公里,杭州245公里,上海350公里,无锡260公里,黄山105公里,合肥200公里。    该乡具有较优的区位优势,邮电通信条件良好,程控电话,移动网络,联通网络遍及各村,乡内道路四通八达,电力设施齐全,有35kv变电压一座。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水库7座,一条孤峰河流自西向东流向青弋江。    该乡林区生态优异,竹木资源丰富,辖区内林业用地面积15.6万亩,其中:有林地13.9万亩。毛竹林地面积2.9万亩,毛竹总蓄积量427万根,年采伐量50万根以上。杉类林地面积6000亩,蓄积量2.8万立方米,松杂类林地面积7.6万亩,蓄积量31.8万立方米,松杂类林地面积7.6万亩,蓄积量31.8万立方米,年采积量2500立方米。.  


茂林镇特产大全




茂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