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岗村位于茂林镇东北,距镇政府约2.5公里,东邻溪里凤村,南连长征村,西与镇工业集中区交界,北与凤村村接壤。沈岗村辖14个村民组,464户,农业人口1590人,由原来的沈岗村、金盆村合并而成。
沈岗村属农业村,辖区内有耕地面积2500亩,桑园面积480亩,有林山场1000多亩,种桑养蚕和家禽养殖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境内有较丰富的钼矿资源,并纳入安徽钱塘钼矿有限公司开采范围。通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沈岗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幢幢楼房拨地而起,村容整洁,交通十分便捷,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设党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1名,其中女党员13名。2006年度被宣城市评为“五个好”党组织标兵。本村有党员70名;其中女党员14人;党小组4个;党支部支委4人;书记是凤元富;副书记是肖金良。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823101 | 242000 | -- | 查看 沈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茂林社区 |
茂林社区:位于泾县西南边陲,2004年8月由原延陵、山河、街道三村合并而成,总面积3.8平方公里,下辖30个村民组,1535户,人口3536人,全社区耕地面积1730亩。 |
溪口村 |
溪口村:位于泾县西南边陲,茂林镇西北部,总面积14.86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组,293户,共993人,耕地面积890亩。 |
奎峰村 |
奎峰村地域广,路线长约25公里,上与高湖、新景两个邻界,下至山河村为界,东与长征村相邻,除梨竹、桥吴、罗家、西洪村三个组共计6个组以外,从上东门组至马路组共计9个村民组分布在茂林街东西两侧。 本村辖15个村民组,人口1722人,耕田面积1799.8亩,旱地420亩,山场800亩。 奎峰村党总支有党员48人;其中女党员7名;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第-支部和第二党支部,党小组4个;党总支支委4人;书记是吴有斌;副书记是章云龙。 |
潘村村 |
潘村村位于茂林镇正南方,距镇2公里,占地面积约五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东与奎峰村、南容村接壤,南邻唐里村,西与唐里村毗邻,北连茂林镇社区。村内两条小溪合并汇成茂林西边河,因此,自古有“古溪潘村”之美称。 潘村村历史悠久,以潘姓居住而得名,为本地区望族之一,自古以来人才济济,造就潘村村的兴盛,古建筑气势恢宏,鳞次栉比,今保存完好的有群佰第、体仁堂、三个支祠、潘锡恩花园、约园等古民居。 现潘村村于2003年10月由潘村、三甲、末桥三村合并而成,有24个村民组,户籍人口1599人,常住人口1103人,耕地面积2213.22亩,水利条件优越,筑有两座小型水库(即龙口涝、琵琶庄水库),为我村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林业面积近2000余亩,本村道路设施齐全,各自然村通公路,完成“村村通”工程总里程4.1公里,做到每村一条水泥路,极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植水稻、蚕桑养殖、蜂蜜、西瓜、中药材,以及林业。 本村有党员42名;其中女党员5名;党小组4个;党支部支委4人;书记是舒兴;主任是周三九;另有选聘生1名,任村主任助理。 |
唐里村 |
唐里村位于茂林镇西南部,2003年由原唐里村、陈坑村、渣溪村合并而成。距泾县城区 40公里 ,离茂林镇区 5公里 ,全村总面积22.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9982亩,耕地面积2216亩。辖15个村民组和1个社区,共490户1589人。唐里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9名,其中女党员7名。党总支支委3人,总支书记文兆麟。 唐里村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毛竹蓄积量达119万根,木材蓄积量12735立方米。全村以食用菌种植为主导产业。 唐里村于2006年5月被确定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工程示范村之一。 |
凤村村 |
凤村村是2003年区划调整中由原来的鸣凤、阳山、凤村三村合并而成,位于茂林镇北部,南与沈岗村相邻,东、北面与黄村镇交界。辖区面积12.56Km2,22个村民组,总人口2170人,675户,共有党员84人。 耕地面积2924亩,山场面积8841亩。鸣凤河溪穿村而过,古民居保存完好,风景秀丽,欢迎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指导。 本村有党员84人;其中女党员11 名;党小组4 个;党支部支委4 人;书记是张世寿;副书记是杨玉生。 |
沈岗村 |
沈岗村位于茂林镇东北,距镇政府约2.5公里,东邻溪里凤村,南连长征村,西与镇工业集中区交界,北与凤村村接壤。沈岗村辖14个村民组,464户,农业人口1590人,由原来的沈岗村、金盆村合并而成。 沈岗村属农业村,辖区内有耕地面积2500亩,桑园面积480亩,有林山场1000多亩,种桑养蚕和家禽养殖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境内有较丰富的钼矿资源,并纳入安徽钱塘钼矿有限公司开采范围。通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沈岗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幢幢楼房拨地而起,村容整洁,交通十分便捷,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设党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1名,其中女党员13名。2006年度被宣城市评为“五个好”党组织标兵。本村有党员70名;其中女党员14人;党小组4个;党支部支委4人;书记是凤元富;副书记是肖金良。 |
长征村 |
长征村位于茂林镇东北方向,距镇2公里,东与溪里凤接壤,西与奎峰相接,北与沈岗相邻,面积约9平方公里。由明塘、田湖、朱冲、沈家、靠山、寒坦、苋田、董家、新屋、木井、枫树、周家、溪塘和溪边14个村民组组成。 人口居住分散,共有385户,1335人。长征村境内水田较多,山场较少,田亩面积约2500亩。村名主要收入来源为水稻种植、养殖桑蚕、林木加工及外出务工。 本村有党员46人,其中女党员7人;党小组4个;党支部支委2人;-杜守华;书记唐绍春。 |
溪里凤村 |
溪里凤村 位于茂林镇东北方向,距镇6公里,东与黄村镇、榔桥镇接壤,南与濂长村相邻,西和长征村及沈岗村相接,北与黄村镇交界。本村由原石井村与原溪里凤村合并而成,辖11个村民组(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六队,中心组,里王组,柯家组,大园组,老屋组),334户,人口1113人。本村有党员33名;其中女党员4人;党小组3个;党支部支委3人。本村总面积13.1平方公里,有山场2万5千余亩,农田2千余亩。本村有3家农村专业合作社:泾县茂林东流山永盛茶叶专业合作社;泾县溪里凤村植保专业合作社;泾县富源灵芝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80余亩,年产值150万元。本村是“皖南事变”激战地,著名景点有:秀美的东流山,石井坑小(一)型水库,叶挺主持最后一次撤退会议遗址,革命音乐家任光牺牲点,泾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县长)洪林(凤石山)故居,溪里凤地震监测井等。 |
南容村 |
南容位于泾县茂林镇东南,距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东邻高湖村,南接山水村,西依唐里村,北靠奎峰村,村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全村辖19个村民组,总人口2014人。 南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南容”原为人名,春秋鲁国人,姓南宫,名括,字子容,系孔子弟子。翠螺山人诗:《思溪怀古二十韵》中有“南容”二字锡嘉名。(其意是“将做美好的名字—南容,赐作地名” )。南容姓氏渊源十分悠久,以章姓、李姓、左姓为主姓。南容(凌阳)章家,早在秦汉时期,章氏先祖由吴兴(福建浦城)迁居河南,因战乱,后裔章及辗转复迁浦城县,章及之孙章仔钧,官至高州刺史检校太傅,其夫人练氏因厚德,世称“全城章”。章仔钧子孙众多,并有多人为南唐高官,其后代章文谷为南唐状元,居官至宋初。章氏子孙世沿,后裔分支迁至泾县漆林(今花林)。漆林章氏后裔章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迁南容。李氏于元仁宗间迁南容而居,距今680余年,溪里左氏居南容达55余年。南容古今名人不乏其人,左景,明宣德九年升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李宗权清康熙20年辛酉科武举人,24年乙丑科武进士;李竞成清同治庚午举人,封资政大夫(二品);清末著名画家章介眉、章绍眉等。近代有经济学家李子翔等。 数百年的兴盛,带来了南容文化的繁荣,尤为古建筑,高大、恢弘,具有官家气势,门墙采用土窑烧制的花砖饰面,门额-府第名称。具有较高的艺术和传承保护价值。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建尚存30余座。南容狮舞由来已久,传承至今500余年。人物造型各异,全场锣鼓相伴,气势热烈,精彩至极。南容狮舞在长期的表演中,其艺术形式不断改进和提高,已形成独特舞狮表演形式,充分表达了百姓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南容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34年方志敏领导的工农红军来到南容开辟红色政权革0据地,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发生,在南容东流山的我新四军将士在数倍于敌军的包围中浴血奋战,军长叶挺下山谈判中被扣,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惨遭叛徒杀害于南容蜜蜂洞;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宣传部长朱镜我在突围中壮烈牺牲,七女跳崖、九女引爆,何等壮烈,谱写了近代革命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南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四季花木葱郁,溪水汩汩流淌。群山环绕,四季分明。东迎高耸入云的东流山、南有锦绣玉屏、盖山浮龟、西依山势巍峨的齐元山、北靠秀丽魁山。境内水系纵横,濂溪、思溪、荀冲河流分别从东、南、西方向穿越经茂林溪口注入青弋江。夏冬季节常现自然奇观,“西边红日、东边雨,西边日照雪山景”。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2%,荣获“安徽省生态村”称号。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南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投资基础建设、发展效益农业,农村一派繁荣景象。村组道路的建设,彻底解决了百姓出行难问题;医疗、养老保险实行全覆盖,惠及全民;农业生产从单一的水稻种植发展成农、林、茶、桑及特色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方式;全村成立了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尤为“南容一枝春”茶叶,荣获“安徽省名誉”称号,1998年在中国国际名誉、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上评定为“名誉推荐产品”。生猪、肉鸡养殖已初具规模。 凝心聚力得发展。励精图治兴南容。南容人民将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振奋精神,充满信心,围绕“林业开发宣特色、农业生产多效益、养殖加工上规模,社会建设上水平”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乡情联络,加大引智引资,着重抓哈“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降低农业成本,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保持自然生态,调整思路,加快发展绿化苗木、青檀林、毛竹基地建设,建立全镇特色林业示范点;畜禽养殖更加注重生态放养,质量为先、扩大规模;茶叶、土特产加工行业树立品牌意识,创新营销方式;加大环境整治和乡村道路升级改造;不久的将来,南容的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携手共进,开启南容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
濂长村 |
濂长村位于茂林镇东南方向,距镇9公里,东与榔桥镇接壤,南和旌德县交界;西与山水村相邻,北与高湖村相接,区域面积40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367户,1296人。 濂长村属山区村,山林面积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0%,具有丰富的林木、矿产和生态红色旅游资源,“皖南事变”打响第一枪的地方丕岭和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遇难地蜜蜂洞位于境内,为茂林皖南事迹激战地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生产的绿茶 “濂坑特尖”其味浓醇香、口味独特,堪称绿茶中极品,市场供不应求。该村依托林木资源,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反季节香菇,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本村有党员49名;其中女党员有14人;党小组4个;党支部支委3人;书记是俞海阳。 |
高湖村 |
高湖村位于茂林镇东南方向,距泾县县城42公里。于2003年11月由原高湖村、高坦村合并而成。东与濂长村交界;南与南容村以濂溪河隔河相望;西与奎峰村相邻;北与长征村接壤。面积9.6平方公里,共有15个村民组,人口1425人。有水田2445亩,山场2800余亩,现有党员40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 高湖村系茂林镇粮食生产区,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近年来,蚕桑业在我村已形成规模,成为我村的新兴支柱产业,同时香菇种植、肉鸡养殖近年来在我村也有所发展。 皖南事变激战地东流山、新四军最后一次排以上干部会议会址“汪氏宗祠” 均座落于我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欢迎四方朋友来我村投资旅游。 本村有党员40名;其中女党员6名;村两委班子5人,大学生村官1名。 |
山水村 |
山水村位于茂林镇东南方向,距镇14公里,东与濂长村接壤,南和旌德县交界;西与铜山村相邻,北与南容村相接,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345户,1224人。 山水村属典型的山区村,山林面积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0%。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硫铁矿、煤矿、石灰石等。天然的地貌造就了多个神奇的溶洞,如燕子洞、管家洞、霍家洞,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经济收入以竹木、茶叶为主。 本村有党员39名;其中女党员6人;党小组4个;党支部支委4人;书记是徐金标;副书记是章百清。 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 |
铜山村 |
泾县茂林镇铜山村位于泾县南部,距县城有50公里。下辖22个村民组,境内有322省道贯穿我村,距黄山市仅55公里。本村有农业人口2018人,辖22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107亩,人均耕地1.01亩。国家公益林面积有3万余亩。这里山高林密,自然生态环境优良,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盛产的名茶“铜山龙芽”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铜山村种植较多的杉木、毛竹、青檀。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有泾县振兴铜矿有限公司、泾县银山岭矿业有限公司。铜山村自然环境独特,是“铜山龙芽”的原产地,曾获农业部第二届博览会金奖。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有振兴铜矿、铜山铜矿等矿山企业,欢迎有识之士来我村投资兴业。 本村有党员84人,其中女党员14人;党小组有三个;党支部支委4人; 党支部书记:曹国龙 村委会主任:章小伍 书 记 助理:吴超(大学生村官) 村委会副主任:徐伟明 支 委:徐小春 村 委:徐珍玲(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