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镇宁县 >> 白马湖街道

白马湖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白马湖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白马湖街道简介

  白马湖街道是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是镇宁县县城驻地,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5号批准撤销城关镇设置白马湖街道。
  新设置的白马湖街道辖原城关镇南街社区、黄果树东大街社区、青龙村、水京村、黄马村、治安村、民族村、永和村、田其村、凉山村、城南村、大新村、民新村、祝英村共2个社区12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7万人 119平方公里 520423100 561200 0853 查看 白马湖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白马湖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东大街社区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东大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南街社区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南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乘凉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乘凉村谷歌卫星地图
干坝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干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元总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元总村谷歌卫星地图
贡寨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贡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旧苑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旧苑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井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水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仰木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仰木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新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大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花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红花村谷歌卫星地图
乔田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乔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永和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永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旧寨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旧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山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大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木山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大木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发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新发村谷歌卫星地图
地坝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地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关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王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玉京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玉京村谷歌卫星地图
养新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养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猴其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猴其村谷歌卫星地图
陇怀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陇怀村谷歌卫星地图
民新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民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里坪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五里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干河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干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丁家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丁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兴隆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兴隆村谷歌卫星地图
治安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治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城南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城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岩山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岩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二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西二村谷歌卫星地图
玻琳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玻琳村谷歌卫星地图
祝英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祝英村谷歌卫星地图
计王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计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马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白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草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黄草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塘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水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十三旗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十三旗村谷歌卫星地图
土地关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土地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瓦窑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瓦窑村谷歌卫星地图
客田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客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代家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代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一村 ·镇宁县旅游·镇宁县特产·镇宁县十大特产·镇宁县十景·安顺品 0

----

查看 西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马湖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环翠街道

  环翠街道是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下辖街道,是该县县城驻地街道,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5号批准撤销城关镇设置环翠街道。   新设置的环翠街道辖原城关镇西街社区、北街社区、锦屏村、果寨村、和平村、高荡村、和睦村、十一村、城西村、刘关村、五兴村、田关村、烟棚村、北关村共2个社区12村。  

白马湖街道

  白马湖街道是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是镇宁县县城驻地,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5号批准撤销城关镇设置白马湖街道。   新设置的白马湖街道辖原城关镇南街社区、黄果树东大街社区、青龙村、水京村、黄马村、治安村、民族村、永和村、田其村、凉山村、城南村、大新村、民新村、祝英村共2个社区12村。  

丁旗街道

  丁旗镇地处镇宁县北面六枝、普定、安顺几县、市交界处,是镇宁自治县人口大镇,总面积115.175平方公里,辖5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2个自然村寨,211个村民小组,全镇主要居住有汉、布依、苗、仡佬等民族共四万余人,人均纯收入1857元。镇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方便。镇东面有蓄水量达3000万立方米的桂家湖水库,每年保灌21个行政村的7000余亩水田,并为镇宁县城输送饮用水。西北面有东西部结合的典范企业——镇宁红蝶钡业有限公司,每年为镇宁自治县创税5千万元以上,解决全县1000余劳动力就业,西面有正在投资兴建年总产量45万吨的宏发、黔镇、大营、路达四大煤矿,预计投产后每年能提供百万元以上税收,并解决全镇800余人劳动力就业;大威、普镇公路穿境而过;安顺、镇宁两条输电路同时供电,为丁旗发展一、二、三产业提供电力保障;全镇开通了程控电话、宽带上网。电视覆盖率达100%,1994年,丁旗镇被列为全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1996年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先进乡(镇)”称号。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确立了以发展基础农业为主,鼓励自主创业,积极吸引外资兴镇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以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种植业以西瓜、花生、地萝卜、生姜等经济作物为主,更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大力发展西红柿、辣椒、早玉米等早熟蔬菜的种植;养殖业以杂交牛、二元杂交猪为主,使种养殖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规模。现已形成镇普公路沿线的息上坡经济作物示范区、下午村二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戈机村杂交牛养殖基地以及郭其村、桂家村早熟蔬菜种植基地,每年为农户增收0.2万元。丁旗镇传统的酿酒、榨油、优质米加工、豆腐等个体私营经济已形成一定规模,品牌渐成雏形,以上产业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产、运、销”一条龙服务,产品除在本省畅销外,已销往两广、福建等省,但产品急需整合,形成品牌、创出品牌,打开市场。丁旗镇拥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镇内煤炭资源储量达22.4亿吨;民俗文化别具一格,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本着“全方位服务、全方位协调、全方位支持”的思路努力构建好投资环境,积极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办法,使镇内的特色产业及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欢迎各业、各界朋友前来投资。.  

黄果树镇

  黄果树镇位于镇宁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约15公里,与本县城关镇、马厂乡、扁担山乡和关岭县小镇接壤,全镇交通便利,贵黄、滇黔公路纵贯全境,100%以上的行政村通车,境内有中外著名的黄果树风景名胜旅游区、远销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民间蜡染制品,丰富多彩的名胜旅游景点和石头寨民俗风情景点,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全镇幅员面积63多平方公里,21个行政村,33个自然寨,100个村民小组,3611户,1.73万人,主体民族以布依族、汉族为主,沿贵黄、滇黔、安湛三条公路两旁居住,总耕地面积1.44万亩,其中小田8771亩,旱地5632亩。   全镇境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4—19。7℃之间,降雨量在1025—1410毫米之间;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山多土少是我镇的一大特征,全镇以种植业为主,养殖加工运输为辅,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胡豆、油菜籽、桃李水果和早熟蔬菜。   旅游资源是我镇的一大优势,发展潜力很大。境内的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水上石林,陡坡塘瀑布等多姿多彩,随处可见,天星桥水上石林、黄果树碑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全镇社会治安稳定,各种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逐年均有下降趋势,交通发达,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人口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勤劳团结,安居乐业,政治基础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江龙镇

  江龙镇位于镇宁自治县中部,东邻革利乡和西秀区岩腊乡,南连本寨乡,西靠沙子、募役乡,北接朵卜陇乡。镇政府所在地江龙距镇宁县城27公里,紫黄公路、镇紫公路由西北向东南横跨,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91.05平方公里,人口20706人,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6个自然村,115个村民组,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全镇属亚热带山区气候、雨量充沛、山间多雾、土地较为肥沃、经济作物及农特产品十分丰富、品质优良。主要盛产茶叶、黑葵花、辣椒、土烟叶、油菜籽、樱桃、本地黑毛猪、肉用黄牛、黑山羊等。政府所在地“江龙场”是镇宁自治县中部地区农特产品、日用品重要的货物集散地,集市贸易繁荣,辐射本县朵卜陇、革利、本寨、募役、沙子及西秀区的岩腊、新场乡和紫云自治县的白石岩乡、猫云镇等乡镇,市场交易额可达百万元,1981年评为全省的“八大乡场”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省“双百”小城镇之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确立了“诚信立镇、粮油稳镇、茶叶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依托市场建设为主体,围绕特色产品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以茶叶为龙头的传统特色产业,一批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农特产品进入省、市市场,全镇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坚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两稳定、两突出、一发展”,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2003年实现粮食总产量7500吨,油菜、花生等总产量720吨,现有粮油加工小作坊33个,油菜基地6000余亩。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茶叶兴镇战略取得新的进展。1999年采取规模化连片种植,已建成生态茶园3863亩,其中:生态高产茶场500亩,全镇茶叶面积已达8000余亩。2003年再次提出“树品牌促发展”,投入30余万元引进日产干茶200斤的生产设备,注册“黄果树茶”、“江龙白砂茶”两个茶叶商标,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技术改良,实现茶叶质量好、销量高,加工厂投产至今已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万元,茶叶已经成为江龙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充分发挥商贸活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江龙镇集镇区为镇政府所在地,是全县中部五乡一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提升“江龙市场”知名度的优势,打造新型的综合农贸市场,一直是党委、政府重要工作。.  

扁担山镇

  扁担山乡位于镇宁西北部丘原山区,距黄果树瀑布7公里,距贵黄、镇胜高速公路6公里。全乡总面积49.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59亩,辖24个行政村,106个村民组,总人口1669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5%以上,是典型的布依族聚居的民族乡。全乡地形呈两个狭长的山槽与田坝相间,即扁担山槽子、普里山槽子,槽子内分别有白水河上游、扁担山河、麻元河流经过境,有安庄、落别公路,大抵拱至麻元水库公路穿过。山水相间,依山傍水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特别是在普里山麓、扁担山河段,形成了风貌各异,千奇百态,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河水跌宕,溪岛相生的壮丽景观。为扁担山乡实施旅游开发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地处黄果树瀑布风景区上游,在发展这一要务的大局面前,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认真审视乡情,依托贵州西线旅游中心—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引资开发了上硐溶洞景区。景区分别由溶洞湖、洞中河、洞内一厅、洞内大厅等景观组成。在2400平方米的溶湖泛舟游玩后,可直接乘舟经380米进入洞内,然后可上岸到一厅,大厅内尽情观赏那些如长城峰台相连、瑶池天坛、琼楼玉宇,错落有致,似人似神,如花如雪的实情形态;进入洞内,就象进入一个纯艺术的宫殿,虚实浓淡、动感交错、亦真亦幻、其鬼斧神工之作,充分体现出溶洞极高的品位,堪称喀斯特溶洞地貌代表作。依靠独有的旅游资源,乡党委、政府提出了“依托风景名胜区打造旅游兴乡富民”的新观念和发展思路,全面挖掘和整活现有的旅游资源。明确了实施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以开发独特自然景观和以布依蜡染、织锦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民间文化艺术为主的民族风情为重点,把旅游开发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来狠抓落实,打造具有优异自然风光醇厚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扁担山乡具有水光山色相映的秀美风光。沿河而居的布依村寨和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风光,与天然的民族生态,民族文化,自然生态,可分别开发民族之舞表演,民族民间工艺、自然生态的最佳结合。纯朴好客的扁担山人热诚欢迎五胡四海的宾朋到扁担做客,同时真诚希望您加入到扁担的开发与建设的队伍中来,谱写扁担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募役镇

  素有镇宁中、南、片区咽喉要道之称的募役乡是市级重点工程“王二河水库工程”所在地,距县城13公里、黄果树风景区15公里,龙宫风景区20公里;东接江龙镇,西邻马厂乡,南毗沙子乡,北靠城关镇;镇坝公路、紫黄公路、王马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通公路,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乡辖14个行政村,115个村民组,共3696户,16724人,其中少数民族10437人,占总人口的62.4%。全乡总面积共109.4平方公里,山青水秀,植被保存完好,水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贾角山水库库容量60万立方、八河水库库容量1050万立方,正在修建的王二河水库库容量近1亿个立方,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养育着一方勤劳善良的人民。呈南北走向的中槽山谷煤系地型,最高海拔1316米,最低海拔882米,海拔高差达434米。立体性的自然气候孕育了60多种中药材和美味可口的吴胜大米、品质纯正的募役生姜、晶莹剔透的大红樱桃等等;建成后的王二河水库上接龙宫、下连黄果树,集旅游、灌溉防洪于一体,前景诱人。100万元的桐上、斗糯肉牛养殖基地和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化木砖厂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依托镇坝公路铺油沙路面的契机,开发八河水库、贾角山水库旅游资源终将募役乡带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优美的人文环境,宽松的政策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迷人的田园风光,热情、勤劳、智慧的募役各族人民,热情欢迎八方宾客。.  

本寨镇

  本寨乡位于贵州省镇宁县东南部N25052‘,E105056‘,距县城36公里.东与紫云县接壤,南与沙子乡毗邻,西连募役乡,北接革利乡、江龙镇。全乡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寨,105个村民组,共3942户,16845人。乡境内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944人,其中布依族和苗族占总人口数的55.7%。全乡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旱地种植占68.5%,主产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葵花、核桃、辣椒、苡仁米等。耕地总面积14468亩,其中田5237亩,地9231亩,共有林地21176亩,荒山63631亩,牧地400亩,森林覆盖率为13.38%。据2003年统计,人均占有粮食325公斤,人均收入1150元。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等因素,群众生活极为贫困。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正在向小康大步迈进。紫云至黄果树公路从乡境内穿腹而过。全乡公路网络以紫黄公路为主。目前全乡已有17个村通车,占89.47%。虽然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受地形条件的经济条件的制约,通村公路水平还不高,而且还有部分村没有通车。乡党委、政府将大力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力争于2006年全乡村组通车。乡境内有哑呀河、红坪河穿腹而过。水力资源丰富,有国有企业关山电站和民营企业下弄贯电站(正在修建之中)。乡境内已探明的有煤、铁等矿产资源,有乡镇企业关山铁合金厂,旅游资源有岩下神仙洞(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尚未开发)。全乡现有学校13所(点),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小5所(点),初小3所,教学点4个。由于地理环境及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水平还很低。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发展。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全乡共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12000余亩;实施了2772.5亩的坡改梯工程,有效保护耕地3000余亩,但我乡生态环境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还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民政救助工作得到加强。近几年来,共发放救济粮121000公斤,救济款8000元,但由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至今仍有760户3200人处于贫困状态,439户1641人处于极贫状态,扶贫攻坚难度还很大。.  

大山乡

  大山乡位于镇宁自治县北片区,东邻龙宫风景区,南与本县城关镇接壤,西与本县丁旗镇及云马飞机制造厂相接,北与安顺市开发区么铺镇毗邻。全乡辖32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98个自然村寨,居住着汉、布依、苗等民族,总面积88.9平方公里。设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9所。境内贵黄高等级公路、滇黔公路、谷威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全境;新修建开通的清镇高速公路在乡境内有进出口通道。是到龙宫、黄果树旅游胜地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依托牛来香企业,加强大牲畜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目前大寨村的肉牛养殖、岩坡、龙井的生猪养殖专业村已打入市场,沙戈村的莲藕、茭瓜,朱家村的豆腐,清河村的“包谷沙”,箐口村的“牛驾担”生产等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莲藕、茭瓜、荸荠、西红柿、白菜等,村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进入新世纪,按照“新理念、新机制、新大山”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小城镇建设,撤乡建镇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动员和鼓励广大农户和商家到我乡投资,参与小城镇建设,扩大我乡经济总量,推动全面建设小康步伐。大山乡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各地客商前来投资开发。.  

马厂乡

  马厂乡位于镇宁自治县西部,东与沙子乡和关岭县扒子村相接,南连关岭县八德乡,西接黄果树管委会天星桥风景区,北靠募役乡,总面积148.9平方公里,属全县边远乡镇之一。辖15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75个自然村寨,总户数5087户,总人口23660人,其中少数民族16936人,耕地面积20452亩。2003年末粮食总产量8856吨,人均吃粮400公斤,财政收入54万元(主要是农业税),人均纯收入1272元。全乡属亚热带山区气候,日照时间长,全年基本无霜,农产品丰富,品质优良,主要盛产优质大米、花生、蚕豆、辣椒、樱桃、黄花梨、花椒、莎仁等,特别是在下巴地、凡其、茂良、吴关、龙潭、马厂等村均有反季蔬菜种植,且远销省内的贵阳、安顺、水城等市场。乡政府所在地马厂,距镇宁县城29公里,交通便利,集市贸易繁荣,是募役乡、沙子乡、黄果树镇、关岭县八德乡的农特产品、日用品聚集地和交易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确立了创建优质米大乡、花生大乡、畜牧大乡、水果大乡、蚕豆大乡的发展思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主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使全乡所有中小学全部达到规范化校园的标准;15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本寨、张官、旗山、吴关四村实现通村公路了水泥硬化路面),通电话,通电;15个村有计划生育服务室,其中12个村有党员活动室。围绕特色产品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创建了百吨优质大米、年产量4000吨稻桩蚕豆和色泽金黄、果肉松软、远销广东、四川等地,年产量百余吨的黄花梨和年销售万余头的二元杂交猪仔等示范基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沙子乡

  沙子乡位于镇宁自治县城南面,距县城43公里,西临关岭县八德乡及本县马厂乡,北与本县募役乡毗邻,南和本县六马乡接壤,东连本县本寨乡及紫云县的火花乡、达邦乡。全乡国土总面积131.8平方公里,总人口14000多人。全乡辖16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91个自然寨,主要居住有布依、苗、黎等少数民族。沙子乡属亚热带气候。境内年平均气温14.6摄氏度,年降雨量1342.5毫米,无霜期240天。气侯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植被丰富,林木茂盛,水草丰美,环境清新。沙子乡投资环境优越。乡内交通、通讯、水力、文化基础设施齐全;土地、水力、劳动力等主要成本优势明显;生态环境、空气,植被等各项生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镇坝公路纵贯境内南北,是通往南片区六马乡、良田乡、简嘎乡的必经之路,全乡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开采的有重晶石矿和铅锌矿,单是重晶石矿的开采就带动了我乡2000多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珠江水系红腊河流经乡境内,水电资源丰富,已建有落洼、安定两个发电厂。建有8个移动通信塔投入使用,网络的覆盖实现了沙子乡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森林资源丰富。在乡境内沿镇坝公路两侧有15公里长的绿色长廊,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桉树种植量大“贵州桉树之乡”的美誉。主要农产品有香米、早熟玉米、板栗、南瓜、黄果等。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遵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立足乡情,确立了以发展基础农业为主,鼓励自主创业,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以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以创建协会为龙头的种养殖业协会的发展思路。种养殖业形成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规模。这里有优美的原生态林园和得开独厚的自然风光。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沙子乡各族人民欢迎四海宾客前来投资兴业。.  

革利乡

  革利乡位于镇宁自治县中部,东与紫云自治县的猫云镇接壤,南接镇宁县本寨乡,西靠镇宁县江龙镇,北与安顺市西秀区的岩腊、鸡场二乡毗邻,地处三县交界处,距镇宁县城40公里。全乡总面积78.75平方公里,耕地11942亩,其中田3241亩,地8701亩。辖18个行政村,82个村民组,69个自然寨,3214户,14852人,其中苗族、布依族人口7026人,占总人口的49.7%。全乡平均海拔1646米,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经济作物富集,主要盛产茶叶、辣椒、土烟、核桃、板栗等。长期以来,乡党委、政府立足农业富民,科技兴乡,紧紧围绕农特产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建成了茶叶、辣椒、板栗等农特产品基地。同时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努力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目前格帮、水牛坝等10个村发展的二元母猪和林下肉鸡养殖规划已初步形成。革利乡始终坚持把以水、电、路、生态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稳步推动发展的基础,为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11所中小学的新建和扩建。近年来,革利乡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诚信乡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展特色经济”作为发展理念。始终立足优势、突出特色、与时俱进、敢于创新,走适合自已的强乡富民的路子,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态势,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愈显勃勃生机。.  

六马镇

  六马乡位于镇宁自治县南部,距县城63公里,东与紫云县达帮乡接壤,南邻良田乡、简嘎乡,西与打帮乡相接,北与沙子乡毗邻。全乡总面积177.1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93个自然寨112个村民小组,3755户,19200人,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90%以上,耕地11311亩,其中田5279亩,地6032亩。全乡平均海拔725米,属低热河谷,具有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同季,年平均气温20℃,年积温6880℃,年日照时数1216小时,无霜期高达355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112毫米。具有“天然温室”的美称。有-总理生前曾用“银花金果丰,油桐冠全黔”的题词而享誉国内外的出口免检产品--六马桐油;有现在培植的2500亩楠竹,212亩的六马六月李,以及每年五几千亩的六马布依小香辣、早玉米、早熟蔬菜和错季节蔬菜。有近20亩的原始森林中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楠木近百棵。全乡是典型的农业乡,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早熟蔬菜、水果、楠竹等,自然资源丰富,环境独特。.  

良田乡

  良田乡位于镇宁自治县南端,东与六马乡、简嘎乡毗邻,西隔北盘江、打帮河与关岭自治县板贵乡、贞丰县白层镇相望,南与贞丰县鲁容乡接壤,北与打帮乡相邻。镇(宁)坝(草)公路穿境而过,乡政府驻地距县城86公里,距贵州第二南下通道坝草码头21公里。全乡辖21个行政村,97个村民组,86个自然寨。国土面积196.1平方公里,是全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全乡有3938户19049人,居住着布依、苗、汉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82.15%。良田乡属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自然气候区,平均海拔700米,全市最低的地方坝草海拔仅356米。多年平均气温19.1℃,年降雨量1100毫米,全年基本无霜,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全乡现有耕地10974亩,其中,稻田3375亩,主要农作物有甘蔗、玉米、花生、稻谷、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板栗、甜橙、罗汉果、李子、桃子、核桃、砂仁、撑绿竹等。全乡境内资源丰富,有与恐龙同时代的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桫椤;有百余种野生药材;有北盘江、打帮河、清水河两岸旖旎迷人的风光和漂流探险;有正在建设装机容量达84万千瓦的董箐水电站;有储量48万吨的锑等矿产资源;有20余万亩待开发的荒山荒坡,有万余亩甘蔗,有正在建设中的万头肉牛绿色养殖基地和万亩撑绿竹基地等。这里民风淳厚,风情浓郁,有70年前红军长征经过乡境留下的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积淀数百年古老而神秘的遗风和厚重而深远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优秀革命传统的少数民族聚居乡。目前,良田乡正在申报撤乡设镇工作。随着广西龙滩电站和乡境内董箐水电站的建成,良田乡将成为贵州、安顺南下出海的交通要塞及旅游开发的重要乡镇。.  

简嘎乡

  江龙镇位于镇宁自治县中部,东邻革利乡和西秀区岩腊乡,南连本寨乡,西靠沙子、募役乡,北接朵卜陇乡。镇政府所在地江龙距镇宁县城27公里,紫黄公路、镇紫公路由西北向东南横跨,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91.05平方公里,人口20706人,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6个自然村,115个村民组,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全镇属亚热带山区气候、雨量充沛、山间多雾、土地较为肥沃、经济作物及农特产品十分丰富、品质优良。主要盛产茶叶、黑葵花、辣椒、土烟叶、油菜籽、樱桃、本地黑毛猪、肉用黄牛、黑山羊等。政府所在地“江龙场”是镇宁自治县中部地区农特产品、日用品重要的货物集散地,集市贸易繁荣,辐射本县朵卜陇、革利、本寨、募役、沙子及西秀区的岩腊、新场乡和紫云自治县的白石岩乡、猫云镇等乡镇,市场交易额可达百万元,1981年评为全省的“八大乡场”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省“双百”小城镇之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确立了“诚信立镇、粮油稳镇、茶叶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依托市场建设为主体,围绕特色产品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以茶叶为龙头的传统特色产业,一批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农特产品进入省、市市场,全镇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坚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两稳定、两突出、一发展”,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2003年实现粮食总产量7500吨,油菜、花生等总产量720吨,现有粮油加工小作坊33个,油菜基地6000余亩。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茶叶兴镇战略取得新的进展。1999年采取规模化连片种植,已建成生态茶园3863亩,其中:生态高产茶场500亩,全镇茶叶面积已达8000余亩。2003年再次提出“树品牌促发展”,投入30余万元引进日产干茶200斤的生产设备,注册“黄果树茶”、“江龙白砂茶”两个茶叶商标,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技术改良,实现茶叶质量好、销量高,加工厂投产至今已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万元,茶叶已经成为江龙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充分发挥商贸活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江龙镇集镇区为镇政府所在地,是全县中部五乡一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提升“江龙市场”知名度的优势,打造新型的综合农贸市场,一直是党委、政府重要工作。.  


白马湖街道特产大全




白马湖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