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苑村位于城关镇北部,距镇宁县城10公里,占地面积为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亩,其中田470亩,地270亩。全村有三个村民组,490人。旧苑村以前属于丁旗镇管辖,后划归城关镇管辖。
近年来,在城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村面貌焕然一新,先是进行了农网改造,为本村村民用电带来了便捷;然后是修建了村级公路,改善了村民和生产生活环境;修建了村活动室,为村委工作和群众活动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修建了村医务室,解决了村民平时小病小痛看医生得跑到别的村去的麻烦;修建了篮球场,为村民平时锻炼身体和娱乐提供了场地。
--人口总数:490人 农业人口:49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3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旧苑村办公室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423100 | 561200 | -- | 查看 旧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大街社区 |
东大街社区于2003年建立起来的大型社区,座落于镇宁县的东面,社区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北抵岩关口、东抵青龙山----镇宁山----火金山脚----南抵酒厂路口中、南北大街。东社区总人口户数为:3118户、分25个小区、19幢职工住宅楼,居民人口12128人。经营户、流动商贩、集贸市场上流动人口占243余人。辖区绿化面积6平方米。2008年3月东社区被评为县级文明社区示范点,2009年7月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2011年7月被评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集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 东社区工作主抓计生、流动人口、综治、“三创”老年大学和未成年人工作室、社区人民委员调解室等。当你漫步在南北大街穿城河时,看见两岸绿荫荫的杨柳迎着微风飘扬,你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街道两旁干干净净,环境的优美得到了改变。这一切,让东大街社区的居民爽心悦目啊! 当你在新广场载歌载舞时,老人、小孩、青年人随着广场音乐的节拍跳起广场舞。一切都那么的自然、整齐。新广场的音乐喷泉随着广场的灯光喷涌而出,变幻无穷,美丽极了,一片都融入在欢乐景象之中。 --人口总数:12128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12128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0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零售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东大街社区办公室 |
南街社区 |
南街社区位于镇宁县城关镇人民路与南街交叉的凹厂口,社区管辖区域,从镇宁老城区钟鼓楼城门洞以南至东南面与募役乡接壤的猴其村,西南面与黄果树镇风景名胜区相郊的祝英村相毗邻,辖区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共有非农居民户3806户,居民总人口13872,其中少数民族1868人,占总人口13.47%,流动人口1135人,房屋出租户126家,旅社业21家,居民花园小区7个,初、高中完整,中学一所,玉京民族职中,完小两所,景贤希望小学与城关四小,治安亭两个设置在人民路和镇坝路,每个岔路口都安装监控器。辖区内含有城内大街,小巷共14个路段及15个自然村的 非农户居民,有6家-糖厂,3家沙石厂,5家水泥标砖厂,3家家具生产厂。有狗肉馆、牛肉馆、羊肉馆和其它饮食业共有10多家。容纳了部分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社区居民群众的经济来源于小本经营及临工就业维持,无稳定的经济收入,人均收入在500至800元之间。有汉族、布依族、苗族、黎族、仡佬族等多民族及外来人口团结和谐和睦相处。 本社区宣传栏展现了党建工作,党员教育创业带富,政策解读,学习培训,等项工作实绩内容。(1)老年大学开学典礼。(2)老年任的学习培训,内容“老年-益保障法”及“居家养老”等。(3)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议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0”“防疫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4)社区开展“双拥”活动,节日期间慰问武警官兵,送新战士入伍等,(5)社区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沿街开展募捐活动,上交捐款万余元,(6)“三创”活动与学校老师上街打扫卫生。(7)社区“三创”志愿者服务队,奔扑辖区内大街小巷清理垃圾。(8)参加本县各项活动。(9)整修辖区内街道烂路段,(10)开展计生学习培训。(11)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读书培训课,(12)认真贯彻落实殡改政策。(13)开展吸毒人员培训课,作好禁毒宣传。在以上各项活动中,社区组织学习,请公安干警,学校专科教师授课,有时利用赶场天道车站或人群稠密的地点进行设点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的认可,深受群众的好评。由于社区条件差,办公地点与居民住户和后面田房户共用通道,两边墙壁的宣传资料,单位牌子常被一些无聊、无德的人破坏,楼梯过道光线暗,白天需要点灯,办公室光线反照,墙上资料不显眼。远程教育设备不全,单位赠送的旧复印机多次维修,常花钱不能使用,无打字机,任何资料必须人工手写,既费力又不规范。因此社区微机录入的资料多是照片,文字资料很便民服务,人才发现等内容尽快及时进入电脑网页,同时向好的村(社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学习,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 --人口总数:13872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13872人 --行政区面积: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黎族,仡佬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7 生产总值:4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工业,手工制作业 名特产品:-糖,剪粉 办公所在地:南社区办公室 |
乘凉村 |
乘凉村位于镇宁县城南面8公里处,海拔1300米。全村有125户,380多人,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行政村。 --人口总数:380人 农业人口:3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2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樱桃,李子,桃子 办公所在地:乘凉村办公室 |
干坝村 |
干坝村位于镇宁县城北部3公里处,有172户,人口919人,居住布依、汉族。2008年村主任王尚奎被城关镇评为优秀党员,2009年被城关镇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现任支书王尚奎男 布依族 生于1962.06.05初中文化,现任文书兼计生 专干 疗正雄 1940年4月8日生,布依族 高中文化。 --人口总数:919人 农业人口:91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1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生猪,地萝卜 办公所在地:干坝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 |
元总村 |
元总村位于城关镇西部,坡高路远,距离县城11公里。本村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主要居住着布依族、黎族和汉族,共二个村民小组,八十五户,农业人口300多人,非农业人口50多人,全村人口共计380多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生姜等。由于位置偏远,经济比较落后,村民生活也比较困难。1997年二组村民沈定志担任村主任以来,为村里和村民做了很多好事实事,使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自1997年沈定志担任本村主任以来,元总村每年的公益粮上交工作都取得优秀的成绩,年年得到上级的奖励,被评为模范村。村里有一条元总大河,它属于著名的世界第二大瀑布——黄果树瀑布的上游。元总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人口总数:380人 农业人口:330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黎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2 生产总值:7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元总村办公室 |
贡寨村 |
贡寨村位于城关镇西面,离镇宁县城16公里,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行政村,全村有102户,436人人。本村总面积9000多平方米,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村里有一口水井,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水质清澈。 村后有一座山,名叫坡棉山,有600米高,山顶有茂密的树木,站在山顶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景象。距坡棉山1公里左右有一片2000多平方米的石林和花草树木,风景怡人,是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人口总数:436人 农业人口:436人 非农业人口:436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 生产总值: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贡寨村办公室 |
旧苑村 |
旧苑村位于城关镇北部,距镇宁县城10公里,占地面积为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亩,其中田470亩,地270亩。全村有三个村民组,490人。旧苑村以前属于丁旗镇管辖,后划归城关镇管辖。 近年来,在城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村面貌焕然一新,先是进行了农网改造,为本村村民用电带来了便捷;然后是修建了村级公路,改善了村民和生产生活环境;修建了村活动室,为村委工作和群众活动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修建了村医务室,解决了村民平时小病小痛看医生得跑到别的村去的麻烦;修建了篮球场,为村民平时锻炼身体和娱乐提供了场地。 --人口总数:490人 农业人口:49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3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旧苑村办公室 |
水井村 |
水井村坐落于镇宁自治县城东南方向2.5公里处,全村有人口1716人,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0亩。水井村四周青山环绕,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村寨,距村委活动室30米处有一个汤公亭,亭子占地面积约26平方米,据说汤公是一位有着灵性和预测能力强的文士,很多前来游玩的客人在休闲的同时也抱着祈祷的念头。全村主要收入来源于蔬菜种植,本村的蔬菜种植面积413.2亩,主要种植的蔬菜有生姜、白菜、萝卜、四季豆、辣椒、小瓜、豇豆等,此外,还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 --人口总数:1716人 农业人口:171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办公所在地:水井村办公室 --所辖村:5 生产总值:3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白菜,萝卜,四季豆,辣椒,小瓜,豇豆等 |
仰木村 |
仰木村位于镇宁自治县城关镇县城南面,距离镇宁县城7公里,属于一个行政村,辖区3个自然组,总户数121户,总人口560人,总耕地面积459亩,主要发展以农业为主,历史以来,就是布依族村寨,贫穷落后的面貌,文化素质低,改变村里的新面貌,必须提高文化,思想意识,2008年在党和领导的关怀下,给我村规划了人饮水工程项目,但在前任干部的不负责任情况,工程未完工,至今不能使用,但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自己集资,投工投劳,另外修建4个供水池,做的很成功,现在一直在使用,2010年,党和政府领导为了我村更好的改变面貌,实施了农户厕所改造工程项目,家家户户都得到实惠。为我村打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2010年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我村为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1年县委组织部授予我村党支部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此,在党和政府领导的关怀给了我村很多名誉,我们会好好的珍惜。再接再厉,在领导的关怀下,我村支两委代表村前镇向党和政府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口总数:560人 农业人口:56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3 生产总值: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辣椒 办公所在地:仰木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 |
大新村 |
大新村位于镇宁县南面4公里以外的偏僻山区,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小组(含5个自然寨),全村共有305户,人口1278人,耕地面积约有687亩,其中旱地多,水田少,广种薄收,村民平均收入大约在820元左右,村民主要种植粮食为主,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十分单一。近几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的今天,韦加快发展农业化,推进新农村的改革,加快解决农村、农民、支农建设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创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贯彻“-”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平台,以村推进为目标,以村民自愿为前提,以农民爱益为目的,以农民 建设为主体,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为中心。 为此在2006年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怀。给我村引进自来水工程,安装到户,村民得到受益,人畜饮水得到了良好的饮水环境好处。2008年,我村被评为整村推进先进村的称号,同时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引进石莫化工程,荒山造林高绿化,坡改梯建设粮食得到丰化,解度村民生活水平。2010年,我村按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规划,推进我村更化路的建设,便我村得到有力发展,在这各级政府,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我大新村新修通组硬化路二条,全长2800米,修建硬化路二条,全长2000米,修建垃圾池6个,项目建设材料投资概算4.8万元整。这样得到我村广大群众的支持,积极配合,投工投劳,决心,胜利完成这项硬化路工程的任务。真正脱掉了贫困的家乡面,交通便利,极大的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环境卫生有了好的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人口总数:1278人 农业人口:127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8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8 生产总值:1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蔬菜 办公所在地:大新村办公室 |
红花村 |
红花村属于镇宁自治县,距离镇宁县城12公里,行政区面积1500平方米,耕地面积130亩,田50亩,土80亩,人均产值360元,相邻陇怀村、仰木村,山清水秀,林木茂盛,气候宜人,空气好。全村人口数455人,是一个布依族、苗族聚居的村寨。村中除开10户左右为其它姓氏,也韦姓为主。村内主要以石板房和土木结构房屋为主,四面环山,林木茂盛,全村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生姜、辣椒等为主。 --人口总数:450人 农业人口:45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2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辣椒 办公所在地:红花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 |
乔田村 |
乔田村位于城关镇东南部、镇坝公路沿线,距城关镇七公里,是一个偏远落后的村庄。乔田村有三个自然组,分别是乔田、路边和桐木冲。全村村民总户数为86户,354人,耕地面积290.91亩,其中田159.121亩,地131.79亩。近几年来等到上级领导的关怀,乡村公路已经修到各个村民小组,并解决了水、电等群众关心、关系民生的大问题。2010年,我村新建了村活动室,自此,我村的党员群众有了固定的活动和学习场所。 --人口总数:354人 农业人口:35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0.91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名特产品:无 --所辖村:3 生产总值:1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办公所在地:乔田村办公室 |
永和村 |
永和村位于城关镇南片区距离镇宁县城12公里,有168户,625人主要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汉族,前年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村的大街小道已基本打了水泥,硬化路,使我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人口总数:625人 农业人口:62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樱桃,挑子,李子,蔬菜 办公所在地:永和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 |
旧寨村 |
旧寨村位于城关镇西北部,距镇宁县城约6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寨、三个村民组,主要居住着布依族和汉族。现本村有10户村民共同集资开办了养殖场,共养土鸡5000只,鸭子700多只,肉鸡3000多只,还养了几十头生猪。我村成立了养殖协会,由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林任会长,王德怀、王德平两位同志任副会长,养殖协会将规范地管理我村养殖事宜。我村现有艳红桃3亩,年产值3万元。下一步,我村将在果林下尝试林下养鸡。现六镇(六枝到镇宁)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从我村经过。因为位于公路边上,为了改善我村的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我村正在进行景观整治和村庄整治工程。 --人口总数:520人 农业人口:52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3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艳红桃 办公所在地:旧寨村办公室 |
大山村 |
大山村位于城关镇南片区,距镇宁县城13公里,有96户356人,主要民族有布依族,前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村的村内路面本打了水泥硬化路,使我村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人口总数:356人 农业人口:35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2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樱桃,桃子,李子 办公所在地:大山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 |
大木山村 |
大木山村坐落在城关镇的一个边远山区,方圆有几公里,是一个美丽的山村,土质也很好,种的经济作物也很好,就是路不好走,从村到城里7.5公里,是一个很落后的地方,东底乘凉坡和发恰,南底黄果树的交界,西底磨子山和桐木冲,北底候其村,总面积有1380亩,其中田有330亩,地有167亩。总人口有680人,分为4个组,其中大木山有3个组,4组在镇坝路的九公庄,现有6户人家搬到8公庄住。现全村的经济来源,有出去打工,在家的种植,种有果子、思株,生姜、茄子、花生。 --人口总数:680人 农业人口:6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 办公所在地:大木山村办公室 --所辖村:4 生产总值:1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茄子,花生 |
新发村 |
新发村位于城关镇以南7公里处,由镇宁县城关镇政府管辖区,全村分三个组,由三个自然寨,人口532人,居住着汉、布依、苗族,全村耕地面积317亩,其中田171.46亩,地145.54亩,退耕还林面积900余亩(含部分耕地面积)牧草地200余亩。 --人口总数:532人 农业人口:53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玉米 办公所在地:新发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 |
地坝村 |
地坝村位于镇宁自治县城南郊,距镇宁县城0.3公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全村有七个自然寨,四个村民组。主要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全村共有312户农户,1380人,包括近年来迁移到本村的五二河水库移民。本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于种植蔬菜。本村已经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350亩以上,主要种植豇豆、韭黄、西红柿、茄子、小瓜等等,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于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 --人口总数:1380人 农业人口:13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2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公害蔬菜 办公所在地:地坝村办公室 |
王关村 |
王关村位于镇宁县城东一公里处,全村有286户,111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全村耕地面积600多亩,荒山面积3000多亩。王关村长期得到镇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004年在镇领导的关心下,青岛对口帮扶给村里修了一条长300米的基耕道,村委办公室2011年建了一个村卫生室,村连户路基本硬化。进村公路已硬化,2011年林业局为村级荒山栽树绿化(香樟、柏树、老虎刺)2000亩,而且长期管护,直到变成青山绿水,投资达300万元,村里计划重新建修进村公路连户路重修几条基耕道,使村里的农田方便通达,一事一议申请安装75盏路灯达县(节能环保型)因为村民每天早晨3-4点就起床卖蔬菜。王关村是县远程教育转化学用示范基地,村民都是学用成果的受益者,每天为县城提供大量的蔬菜,村里田有300亩、地有320亩,全部用着蔬菜种植的生长,村里的人饮工程基本达标。 --人口总数:1110人 农业人口:111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公害蔬菜 办公所在地:王关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 |
玉京村 |
玉京村位于镇宁县城南面,距镇宁县城1.5公里,镇坝公路和镇板公路从本村穿过,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全村辖两个自然寨,三个村民组,主要居住着汉族和布依族,布依族占全村人口的40%。全村实际耕地面积355亩,旱地175亩,水田18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生姜等,人均年收入约为2100元。全村居民总户数214户1011人,其中有23户90人是王二河水库移民。由于本村临近县城,地势优越,居民主要居住在镇坝公路和镇板公路两旁,现有60余户280余外来人员在本村辖区建房发展并长期居住。 --人口总数:1011人 农业人口:101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3 生产总值:21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玉京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
养新村 |
养新村距镇宁县城4公里,所辖2个自然村,小新哨、养志坡,总人口1100人,全村以农业为主。村党支部成员,支书 龚永怀,委员 陈开平 龚登林 龚开友,村委成员主任 刘开祥,文书 徐书记。 --人口总数:1100人 农业人口:110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2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养新村办公室 |
猴其村 |
猴其村位于镇宁自治县南面,地处镇坝公路旁,距镇宁县城6公里,距美丽秀美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仅12仅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8户,总人口761人(常驻人口680人),其中女性320人。主要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汉族等。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扶支持下,猴其村修建了人畜饮水工程,村组道路得到硬化。这些民生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猴其村的人畜似水条件,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为本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本村群众积极行动,实施荒山造林80亩,全村坡地基本绿化,生态环境良好。本村除了种植粮食作物,还大量种植蔬菜(特别是番茄)和生姜等经济作物。2008年全村生姜种植面积达到200亩,番茄种植面积100亩。现在,本村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吸纳会员20户,带动了200多名群众脱贫致富。 --人口总数:761人 农业人口:76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7 生产总值:3.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番茄 办公所在地:猴基村委办公室 --自然条件:位于镇坝路旁,交通便利 |
陇怀村 |
陇怀村属于镇宁自治县,行政面积1500平方米,耕地面积240亩,田160亩,土80亩,人均产值350元。相邻红花村,仰木村,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全村人口总数317人,是一个布依族、苗族聚居的村寨,距离镇宁县城10公里,村内主要以石板房和土木结构的房屋为主,全村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生姜、辣椒等为主,经济林以盛产挑、梨、樱桃、枇杷等。 --人口总数:317人 农业人口:31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2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辣椒 办公所在地:陇怀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
民新村 |
民新村位于镇宁县城西南面,距镇宁县城1.5公里,贵黄公路、滇黔公路从村里穿过,全村方圆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总户数486户,人口2318人,有田680亩,地248亩,山林约1100亩,还有喀斯特风貌的双明洞一个。 在过去,民新村属于玉京乡民新大队,后拆区并乡后属于城关镇,改名为民新村。在城关镇党委政府领导关怀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民新村2001年荣获“城关镇综合治理红旗村”称号,2004年荣获“城关镇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城关镇“森林防火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荣获城关镇信用评定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信用村”称号;2011年7月荣获0镇宁自治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1年1月村级换届以来,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两次,主要学习党在农村的有关惠农扶农政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的义务职责、党员在农村工作中应起的作用和职责等。 --人口总数:2318人 农业人口:231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7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民新村办公室 |
五里坪村 |
五里坪村位于镇宁县城东面,距镇宁县城约五里,因地势平坦,故名五里坪。 五里坪村农户共有372户,1600余人,辖高山、新寨、白基堡、元宝山、老荡五个自然村落。主要居住着汉族,布依族和苗族。 五里坪村属城乡结合部,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怀,由上级党委政府、机关单位牵头,解决了村里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提灌工程,“一事一议”硬化路面工程。 由于五里坪村委的团结合作、积极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各个单位的奖励和表彰,获得了“文明村”、“安全文明单位”、“先进红白理事会”、“安全文明村寨”、“模范村”、“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人口总数:1600人 农业人口:160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5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荸荠、葡萄、脱毒,马铃薯,樱桃 办公所在地:五里坪村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荸荠 |
干河村 |
干河村坐落于镇宁县城北,距离镇宁县城1.5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137户,有575人,耕地面积380亩,水田190亩,旱地190亩,是一个比较年青的村寨,只有120年的历史。近年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人畜饮水,电网改造,村村通路,工程得到完善,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 --人口总数:575人 农业人口:57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5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韭黄,芋头,洋芋,辣子,生姜 办公所在地:干河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 |
丁家村 |
丁家村是一个单(汉)民族地区,离镇宁县城4公里,我村耕地面积有800亩,荒山15座,由2个村民组,现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居住89户,有441人,村公路于1990年修通,但没有硬化,每年降雨都要重新维修。于2008年才得到人民政府交通部门的支持铺了一层大沙,但还是免不了一年一度的大雨洗刷,人畜饮水情况于同年得到人民政府水利部门的支持建起了本村人畜饮水提灌站一个,解决了全村几百年的饮水问题,在人民政府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我村农业结构得到解决,今年种植经济作物已达到280多亩,国土局到我村开发土地280亩,增加我村的收入大约10万元 --人口总数:441人 农业人口:44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2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蔬菜 办公所在地:丁家村办公室 |
兴隆村 |
兴隆村人口523人,其中布依族445人,汉族78人,(大中专10人)是两个自然村,民族杂居村寨,汉、布,牛220头,马81匹,养猪15户。全村占有面积1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0亩,其中2003年被清黄高速公路占用兴隆村三组23.6亩,2011年六镇高速公路占用8.5亩,现有耕地面积404亩。育林面积800亩,荒山950亩。 --人口总数:523人 农业人口:52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2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大米,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兴隆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 |
治安村 |
治安村位于镇宁县城东面,属于城关镇城乡结合部。有9个村民小组,687户,1923人,其中包括王二河水库移民。主要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等民族。本村现有耕地面积180亩,其中田98亩,地82亩。 --人口总数:1923人 农业人口:192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黎 发展口号: --所辖村:9 生产总值:1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治安村办公室 |
城南村 |
城南村位于镇宁县南部,为城乡结合部,辖区范围方圆约2平方公里,东至青龙山酒厂,西至交通街沙子坡,北至天主堂门口,南至玉京山八角岩,总面积约8867.1平方米,耕地面积707.29亩。全村由9个村民小组组成,共有636户村民,2136人。其中外来移民101户380人,主要是从王二河水库搬迁移民过来的,主要居住在镇坝路、耗子井、马房、玉京路、粮运路一带。本村民族主要有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 城南村自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届村支两委领导班子的不断努力下,我村村民在运输、加工、饮食、修理、种植、养殖等行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于1997年得到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小康村”荣誉称号,成为当时镇宁县率先脱贫致富的村寨之一。 目前,经城南村村支两委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利用自身的优势着重引进外资,因地制宜开发城南村大牛厂集体土地。该幅土地面积大(约150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水电路三通,是办厂、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山庄的理想之地,欢迎各界仁人志士、创业者前来咨询洽谈。 --人口总数:2136人 农业人口:213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07.29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9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名特产品:牛肉熟食制品 --主要经济产业:运输,加工,饮食,修理,种植,养殖等 办公所在地:城南村办公室 |
岩山村 |
岩山村位于城关镇东南面,距离镇宁县城15公里,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共3个村民组,共108户,437人,其中少数民族108人。耕地面积225亩,田75亩,土150亩。全村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生姜、辣椒等为主,经济林以盛产挑、樱桃、枇杷等。 岩山村在城关镇和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创新思维。 本村QQ号为 343381533,有什么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人口总数:437人 农业人口:43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名特产品:无 --所辖村:3 生产总值: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办公所在地:岩山村办公室 |
西二村 |
西二村位于镇宁县城西部,距城关镇政府1.5公里,全村常往人口1406人,农业人口1388人,384户,99%为汉族,主要辖汉西路,凤凰路,一个自然组,行政面积大约225万平方米,现有耕地面积1400亩,主要农作物有生姜、芋头、土豆、及其它绿色蔬菜,山林面积600亩,包括果林,主要产桃、李、梨、樱桃。冬无酷暑,夏无严寒,实益于多种植物生长,多处景观,便于开发农村农家乐,特色产品有牛肉干,主要经济产业有个体企业、经商、养殖、种植业等。 --人口总数:1406人 农业人口:1388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商业 名特产品:生姜,蔬菜 办公所在地:西二村办公室 |
玻琳村 |
玻琳村位于镇宁县的西北面,是一个山高地皮薄的村寨,全村有两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有138户,563人,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党支部书记陈怀有于2011年3月召开党员大会,我村党员10人,有8人参加会议,有2人在城里,没有通知到。主任陈怀彪,每月22日要召开群众大会一次,带领群众把上级交来的各项任务完成。 --人口总数:563人 农业人口:56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小麦,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玻琳村办公室 |
祝英村 |
祝英村是是一个山高地皮薄的村寨,我村有620户,3100人,居住着汉、布依、族等多个名族。每月要召开群众大会一次,带领群众把上级交来的各项任务完成。我村在党的正确领导,在镇党委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群众觉悟进一步提高,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我村面貌焕然一新。 --人口总数:3100人 农业人口:310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蔬菜、花生 办公所在地:祝英村办公室 |
计王村 |
计王村位于镇宁县城北部,距县城4公里,这里居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全村有211户,人口1087人。 --人口总数:1087人 农业人口:108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蔬菜 办公所在地:计王村办公室 |
白马村 |
白马村位于镇宁县城西部4公里处,贵黄公路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人口1183人,农业人口1161人,非农业人口22人,占地面积100亩,耕地面积为田300亩,地250亩。布依族占全村99%,全村分布为3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主要经济产业为种植业,主要生产生姜、辣椒为主,邻村200米有白马湖景点,风景优美,绿水青山,到村寨可以品尝布依族的佳品,油团粑,油团粑是用优质的红薯、糯米、芝麻粉粹成粉,用人工制成球形,放少许香油慢火翻炒而成的精美佳肴,自己有一种民族语言,好学易懂。 白马湖在白马村4组和5组,那里修建了白马宾馆供游客游山玩水,吃住休闲娱乐,宾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那里山清水秀,四面环山,风景独特,是一个良好的旅游景点,湖占地面积1000亩,那里可以钓鱼、划船等各项娱乐。 --人口总数:1183人 农业人口:1161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6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生姜,油团粑 办公所在地:白马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
黄草村 |
黄草村位于镇宁县城西南面320国道公路或侧,距县城1.5公里,距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仅10公里。全村辖1人自然寨2个村民组,总户数145户,人口713人,其中女性283人。举家外出9户,常住人口628人。全村劳动力405人,其中男性238人,女性167人。人均年收入1500元。本村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1.3%。 近年来,我村种植树木286亩,坡地基本绿化,生态环境良好。全村实际耕地面积546亩,其中旱地340亩,水田206亩。本村行政面积2.25平方公里。 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和采矿业为辅。本村大力发展生姜、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2010年生姜种植面积达150亩,年产生姜52.5万斤;玉米种植面积为30亩,多用来养殖生猪。生姜种植带动了300余人脱贫致富。种植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种植的部分粮食用来饲养生猪,现全村生猪养殖规模达600头,同时也养了少量的肉牛和肉鸡。 --人口总数:713人 农业人口:71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办公所在地:黄草村办公室 --所辖村:2 生产总值:10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采矿业 名特产品:生姜,玉米,花生 |
水塘村 |
水塘村位于城关镇的西部距离政府3公里处,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寨组成,2个村庄小组,有173户,共732人,居住汉、布依族。耕地面积为372亩,其中田190亩,地182亩,主要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名称来历因寨前脚有一水塘,故名水塘寨。 --人口总数:732人 农业人口:73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2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地萝卜,生姜 办公所在地:水塘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 |
十三旗村 |
十三旗村位于镇宁县城西部5公里处,前有县城至果寨的乡村公路,后有高速公路穿过本村。本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有六个村民小组,265户,1331人,人均年收入1200元。全村耕地面积1314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生姜和大蒜。 --人口总数:1331人 农业人口:133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6 生产总值:15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大蒜,樱桃 办公所在地:十三旗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前有县城至果寨的乡村公路,后有高速公路穿过本村 |
土地关村 |
土地关村距离镇宁县城2.5公里,四面环山,青山绿水人杰地灵,是多民族村,其中有汉、布依、苗等民族组成,两个自然村,总人口七百余人,全村有一百多户,在镇党委的关怀和帮助下,在2004年年度中荣获镇党委、政府颁发的“两基攻坚先进集体”及先进基层党支部的光荣称号。 --人口总数:700人 农业人口:70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芋头,折耳根 办公所在地:土地关 |
瓦窑村 |
瓦窑村位于镇宁自治县城关镇西部镇果路7公里处。海拔1140米,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有山地,河流,自然环境优越。本村北抵计王村,东抵客田村,南抵十三旗村,西抵果寨村,群山环抱,弯弯曲曲的河流,终年不息从中流过河两岸有千亩良田。镇果路顺河岸而过,田坝中间有座拔地而起的山,在清同治年间得名(因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故名“独坡屯”那里有抹不掉的历史,古人的提词,百年的古庙“狮子山”,有百年的民族古建筑等…… 瓦窑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全村有五个自然村寨,七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14户,总人口1816人。有,苗族,布依族、汉族、土家族、黎族、仡佬族等六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9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83.5﹪,苗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53.3﹪,布依族人口占17﹪,汉族人口占16.5﹪,黎族人口占10.2﹪,仡佬族占1.8﹪,土家族人口占1.2﹪.6种民族中,苗族人口最多,80%集居于旧堡,有着特殊的民族历史文化。 窑村原名“五星大队”,撤区并乡后才改名瓦窑村,多年来得到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使我村有一个凝聚力,战斗力的班子,自1998年到2010年,连续荣获0城关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综合治理委员会分别授予的“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文明单位”“综合治理红旗村”“综合治理模范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0安顺市委党的工作小组授予的“五好基层党组织”,2011年荣获镇宁县委党的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人口总数:1816人 农业人口:181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土家族、黎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7 生产总值:6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樱桃,蚕豆 办公所在地:瓦窑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海拔1140米,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有山地,河流,自然环境优越。 |
客田村 |
客田村座落城关镇5公里西片区,两个自然村,总户数162户,居住布衣族528人,汉族150人,苗族2人,总人口680人,耕地面积为410.84亩,其中水田304.84亩,旱地106亩,我客田村在党的正确领导,在镇党委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群众觉悟进一步提高,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客田村面貌焕然一新。 --人口总数:680人 农业人口:6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包谷、油菜、小麦 办公所在地:客田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 资源:荒山 |
代家村 |
代家村位于镇宁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5公里,总户数139户,人口598人,耕地面积720亩,有5个村民组。 --人口总数:598人 农业人口:59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5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玉米 办公所在地:代家村办公室 |
西一村 |
西一村位于镇宁自治县城西面,穿城河的下游,原为城西大队,望安桥、回龙井坐落在村中心。西一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384户村民,1846人,占地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0亩。改期开放以来,村里不断有新的发展,曾多次荣获上级表彰。 --人口总数:1846人 农业人口:184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7 生产总值:23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西一村办公室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