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杏滨街道地处西海域沿岸,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辖区总面积21.6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居委会和4个村委会,村与社区沿城区呈扇形分布,常住人口2.5万人,外来人口8万多人。多年来,街道依托台商投资区的开发建设,以富民为目标,一方面加强招商引资,大力扶持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8年全街实现经济总产值1914193万元,同比增长4.09%,工业总产值1835581万元,同比增长3.65%,完成年度计划的88.46%,落后序时任务数11.54个百分点,相差23.9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0381万元,同比增长3.12%;第三产业总产值69355万元,同比增长18%。2008年街道共实现财政总收入8096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1.48%,略低于序时进度8.52%;实现本级财政收入5084万元,同比增长31.27%,完成年度任务的105.92%。合同利用外资总额4405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13%;国内招商引资6049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99%。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就业,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75元,已全面实现小康,正向宽裕型小康迈进。社会各项事业较快发展。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发展文教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营造整洁、有序的社会环境。几年来共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改造,入村主干道硬化率达100%,村内道路硬化率达85%,4个村已通自来水,新建、改建一批环卫设施,每个村居都设有一支保洁队伍,辖区卫生保洁实现了长效管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建成街道文化中心和7个社区(村)文化中心(室),村居都设有图书室、灯光球场,组建街道群众艺术团、前场村曲艺队、马銮阿妈腰鼓队、柔力球队、篮球队等,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1%。几年来,先后荣获了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镇”、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省级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5万人 | 21.6平方公里 | 350211004 | 361000 | -- | 查看 杏滨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三秀社区 | ·集美区旅游·集美区特产·集美区十大特产·集美区十景·集美区 | 0 |
---- |
查看 三秀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康城社区 | ·集美区旅游·集美区特产·集美区十大特产·集美区十景·集美区 | 0 |
---- |
查看 康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西滨社区 | ·集美区旅游·集美区特产·集美区十大特产·集美区十景·集美区 | 0 |
---- |
查看 西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马銮社区 | ·集美区旅游·集美区特产·集美区十大特产·集美区十景·集美区 | 0 |
---- |
查看 马銮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锦园社区 | ·集美区旅游·集美区特产·集美区十大特产·集美区十景·集美区 | 0 |
---- |
查看 锦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集美街道 |
集美街道的前身是集美镇,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著名的“学村”、“侨乡”、风景旅游胜地,也是我区的行政、文化中心。下辖岑东、岑西、浔江、盛光、银亭等5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6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3万人,大学生2.2万人,在面积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省、市、区属行政、企、事业单位300多个,其中大、中专院校10多所。 近年来,街道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明星街道”、“厦门市文化先进街道”、“厦门市平安街道”、“福建省安全生产先进街道”、“福建省2003——2005年度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社区建设日新月异,银亭社区被评为“福建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岑东、岑西、盛光社区被评为“厦门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集美以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闻名海内外,其秀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这里交通便捷,福厦漳高速公路、324国道、厦门大桥、高崎国际机场以及即将交付使用的集美大桥等构成了集美重要的交通枢纽,为港、澳、台同胞及世界各地的侨胞和客商到集美投资、旅游观光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海、陆、空通道,推动商贸、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2007年,街道实现地面财政总收入11291万元,其中可支配收入2821万元,超年度计划12.84%,同比增长40.49%;实现企业总产值107260万元,超年度计划17.5%;合同利用外资2438万美元,超年度计划1119%;实际利用外资157.44万美元,超年度计划57.4%;引进内资3.82亿元人民币,超年度计划9.14%。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奥运会”举办之年,也是街道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集美街道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区委六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围绕构建和谐集美的总体目标以及区委、区0的工作中心和总体安排,进一步强化街道、社区全体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明确方向,把握中心,自加压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力促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
侨英街道 |
侨英街道 成立于2001年5月16日,辖区东起东安社区鱼池与同安后田村交界,西至杏林湾海田与部队农场、天马华侨农场交界,南至12号规划路与集美街道毗邻,北抵大帽山连接美人山山脊与同安区交界。街道下辖浒井、叶厝、凤林美、孙厝、东安、兑山等6个社区,辖区还包括省天马种猪场。辖区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外来人口近5万人。 街道地处同集经济带的咽喉链节,区位优势明显,蕴含无限商机。经过几年开发建设,辖区各项投资软硬环境配套齐全。随着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启动,按照集美区构筑“三大发展平台”的发展战略要求,辖区重点推进三大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位于福厦公路同集路西侧的工业区已成片开发了4.5平方公里。区内配套建有天马自来水厂、110KV双回路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和液化气空混站。现有100多家各类企业落户,投资以外资项目为主,其中台资企业占70%左右,产业格局以电子和新材料为主,TDK电子、林德气体、虹鹭钨钼、金鹭特种金属、宏发电声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先后落户。北部工业区还成为首个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台商投资区。2008年,侨英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9.863亿元,同比增长4.72%;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39.81亿元,同比增长4.76%,年销售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达到106家。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50089万元,同比增长61.28%;完成街级财政收入4407万元,同比增长68.72%。农民人均纯收入9460元,比增10.12%。一个生态型、环保型和科技型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区基本形成。商住区位于福厦公路同集路东侧,濒临集美东海,规划面积共近410公顷,已开发商住区123公顷,目前唐美房地产、凤麟花园、大学湾房产、嘉庚体育馆等相继落户建设,海湾大道、厦门第二医院、嘉庚体育馆等主要社会事业设施也分布于此。侨英街道也是集美文教区的重要组成区域,华侨大学、环湾路、集美大道等项目开发建设有序推进。 侨英街道,一个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集商住、文教、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城区已初具雏形。在全市上下合力推进海湾型城市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下,侨英街道将紧抓城市发展战略的发展机遇,始终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配合文教区、工业区和新城区建设,努力扶持发展社区经济,深入推进城区综合管理和社区各项建设,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文明富裕、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新型城区,为构建生态型文教旅游区和环保型高新技术工业区的目标做出贡献。 |
杏林街道 |
集美区杏林街道办事处设立于1978年,原为杏林区杏林街道办事处。2003年8月,厦门市实施区级行政区划调整,杏林街道并入集美区。杏林街道地处杏林湾,东南两面临海,经杏林大桥与厦门岛相接。辖区总面积24.7平方公里,下辖宁宝、纺织、曾营、杏北、高浦、杏林、西亭、内林8个社区,总人口约7.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9万人。辖区拥有丰富的海湾、温泉资源,和全球最大的水上园博苑等区位优势。 街道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后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福建省第九、第十届文明单位”,福建省退管工作先进单位、厦门市创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市创建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厦门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厦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万人献爱心”活动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市落实社会治安综治领导责任制达标单位,市文明单位,全市首批29个平安街道之一,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省市区40多项荣誉。 2007年,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5亿元,工业总产值63亿,财政总收入2.18亿元;2008年,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59亿元,比增5.35%,实现财政总收入3.7亿元,比增40.88%,其中街道本级财政收入6019万元,比增17.08%;2009年,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46亿元,其中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41.4亿元,同比下降8.2亿元。完成国内招商3.68亿元,实现外资2200万美元,辖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4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3.15亿元的109.84%。其中实现街道本级收入5827万元,完成区下达任务数5400万元的107.91%。 |
杏滨街道 |
集美区杏滨街道地处西海域沿岸,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辖区总面积21.6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居委会和4个村委会,村与社区沿城区呈扇形分布,常住人口2.5万人,外来人口8万多人。多年来,街道依托台商投资区的开发建设,以富民为目标,一方面加强招商引资,大力扶持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8年全街实现经济总产值1914193万元,同比增长4.09%,工业总产值1835581万元,同比增长3.65%,完成年度计划的88.46%,落后序时任务数11.54个百分点,相差23.9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0381万元,同比增长3.12%;第三产业总产值69355万元,同比增长18%。2008年街道共实现财政总收入8096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1.48%,略低于序时进度8.52%;实现本级财政收入5084万元,同比增长31.27%,完成年度任务的105.92%。合同利用外资总额4405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13%;国内招商引资6049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99%。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就业,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75元,已全面实现小康,正向宽裕型小康迈进。社会各项事业较快发展。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发展文教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营造整洁、有序的社会环境。几年来共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改造,入村主干道硬化率达100%,村内道路硬化率达85%,4个村已通自来水,新建、改建一批环卫设施,每个村居都设有一支保洁队伍,辖区卫生保洁实现了长效管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建成街道文化中心和7个社区(村)文化中心(室),村居都设有图书室、灯光球场,组建街道群众艺术团、前场村曲艺队、马銮阿妈腰鼓队、柔力球队、篮球队等,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1%。几年来,先后荣获了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镇”、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省级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
灌口镇 |
灌口镇位于厦门特区的西北部,厦漳泉“金三角”的中心地段。 324 国道与 319 国道就在灌口镇腹地的中心地段交汇,距厦门岛仅 10 公里 ,距厦门国际机场 13 公里 ,距东渡货运码头 15 公里 ,交通十分便利。镇域面积 70 多平方公里,辖区内有 12 个村, 5 个居委会,常住人口 37634 人,流动人口 26026 人。. |
后溪镇 |
后溪镇是集美区辖下的一个镇,是国务院批准的集美外商投资区的组成部分,享受厦门特区的优惠政策,后溪镇还具有侨乡的优势,全镇旅居海外华侨2293户,分布在新、马、泰等18个国家和地区。 一、 地理位置与气候 后溪位于集美区东北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左右,绝对最高气温38℃,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 二、面积与人口 后溪镇有10个行政村,总人口23015人,面积44.1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