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区划调整:国务院批准 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
昭化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南郊,东邻旺苍县,西接剑阁县,南与苍溪县相连,北与利州区搭界。幅员面积1440平方公里,辖9镇19乡1个社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4.2万。
交通发达,通讯便捷。成(都)普(济)铁路、广巴公路横穿东西,国道212线、嘉陵江纵贯南北,区内108公里环线公路连通28个乡镇,距广元飞机场28公里。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开通,长途通讯进入全国联网,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内古迹众多,风景秀丽,是蜀道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景点有秦汉时期的巴蜀第一县址——昭化,古城的秦陶汉砖、费祎 陵墓、鲍三娘陵墓以及葭萌险关等三国古迹;有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云台风光、柏林驿道;有建于东汉至今保存完备的“广善寺”;有巍巍红军山、红军纪念牌、红军练兵遗址、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碑林;有省内仅存,饱含艺术韵味的柳桥红军石牌坊;有南宋名寺蜀北第一丛林“平乐寺”等。
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矿藏丰富,分布集中,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铁、铜、煤、石灰石等10多种,其中金、煤、石灰石等矿藏贮量可观,已被陆续开发利用。气候适宜,生物繁茂,蕴育着丰富的物产资源。种植业、养殖业和中药材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烤烟、棉花、油菜籽、花生等经济作物;林果业盛产猕猴桃、雪梨、柑橘、苹果、板栗、核桃、木耳等。家畜家禽种类繁多,饲养大量猪、牛、羊、鸡、鸭、鹅,并形成一定规模。植被资源丰富,动植中药材资源1000多种,其中20多种销往省内外。
励精图治,一展雄姿。 区委、区政府 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努力践行“-”重要思想,认真实施科教兴区、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势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安居和城市经营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发展。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6.33亿元,农业总产值5.84亿元,工业总产值1.1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51亿元,财政总收入2192万元。
与时俱进,再铸辉煌。24万元坝人民决心在党的-精神指导下,乘改革东风,踏开放大潮,与时俱进,奋力开拓,把元坝建设成为功能齐备、风景优美、设施完善的广元“后花园”。
自然地理
元坝区地形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地质构造体系属米仓山,龙门山和盆北低山三大地貌交汇地带,大部份地区位于米仓山走廊以南,为典型的侵蚀台阶状中低山形。地势北高南低,延缓下降,江河溪沟纵横,山体切割强烈,地表起伏不平,其地貌复杂多样,有河流冲击平坝、后陵、台地、低山、中山等。海拔在400米—1200米之间。
境内大部分地区属白垩系下统城墙岩群地质岩层,是继侏罗系沉积之后又一套河湖相约色碎屑构造、砾岩、砂岩、泥岩呈互层产出,厚在1300米左右,岩性变化较大。剑门关组(K、J)为内陆红色碎屑岩构造,岩性主要为巨层状砾岩,含砾砂最厚,达220米以上。由此向东逐渐变薄,相变情况与莲花口组砾岩相似。境内不尚有侏罗系地层出露,系典型的内陆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呈角度不整合超覆于下寒武统至三迭系地层之上,下统为暗灰色含煤建造,组成岩性为厚层状石英砾岩,岩相变化显著,以金子山一带(元坝区西北部)最后,继而向境内东部逐渐变薄。山地气候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
元坝区地处低山向丘陵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且由东向西倾斜。境内有云台山和牛头山。
云台山位于广元市元坝区大朝乡境内,距剑门关15公里,距昭化古城20公里,相传是魏将邓艾被冤杀后的人头所化而成,故又称“人头山”。人们常见的是雨住天晴,云雾掠身而过的彩霞,出现在山的顶峰,故又名“云台山”。登山远眺,晨观日出,暮看云海,觉有羽化登仙,存自于超然世界的快感。为此,云台山素有小峨嵋之称。《大清一统志》载:人头山在昭化县西四十五里,山岭突出,宛如人头。后唐长兴初伐蜀,王宏贽从白卫岭人头山后,出剑门南,即此也。
云台山巨石矗矗,连卷如云,海拔1254米,是周围诸峰之首,悬崖陡壁,群山环抱,怪石嶙峋,曲径险峻,古木葱郁,株形奇特,劲草丛生,鸟兽栖息。“一线天”异常险峻,又名“才君洞”,传说太上老君在此炼丹。“观音殿”建筑构思新颖,将山石内的泉水自观音像手中玉瓶内引出,断续而有规律地流出,长年累月不断流,凡是登山至此者,都要喝上几口,洗洗脸手,传说此水可消病去灾,兼具美容之特效。
牛头山形似一座巨大的牛头,故而得名。天雄关在其间,所以又称“牛首雄关”。此关四周群峰昂首,与剑门群峰遥相呼应。关上原建关羽庙一座,有大雄殿、牛王殿、姜维殿、娘娘殿等,因历经战乱,庙已被毁。至今只有天雄关石门尚存,14块石碑和一些石柱、石鼓经受了战乱和风霜的考验,依然挺立在山巅之一,似欲证明天雄关的历史古远而悠久。
平坝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矿藏丰富,分布集中,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铁、铜、煤、石灰石等10多种,其中金、煤、石灰石等矿藏贮量可观,已被陆续开发利用。气候适宜,生物繁茂,蕴育着丰富的物产资源。种植业、养殖业和中药材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烤烟、棉花、油菜籽、花生等经济作物;林果业盛产猕猴桃、雪梨、柑橘、苹果、板栗、核桃、木耳等。家畜家禽种类繁多,饲养大量猪、牛、羊、鸡、鸭、鹅,并形成一定规模。植被资源丰富,动植中药材资源1000多种,其中20多种销往省内外。
历史沿革
西周时,巴、蜀、苴先民在今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建立邦国"昔阝"。春秋战国时,为蜀王领地。开明氏蜀王第五世尚“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候”。以葭萌为都邑。秦惠文王更元年九年(公元前316年),因苴、蜀相攻击,秦遂趁机伐蜀并苴。在苴候所在地建置葭萌县,属秦。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改葭萌县为汉寿县。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汉寿县置晋寿县。东晋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改晋寿县置益昌县。西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44年),废益昌县为京兆县。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改京兆县为益昌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改益昌县为益光县。北宋太祖初复改益光县为益昌县。开宝五年再改益昌县为昭化县。
1913年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33年7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元坝镇建立川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嘉陵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4月10日,红四方面军在昭化县境内的白田坝建置-县苏维埃政权。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昭化城。1950年1月,昭化县人民政府在今昭化镇成立,隶属剑阁专署。1953年隶属锦阳专属。1959年3月22日撤昭化县并入广元县。1985年2月8日广元建市,原广元县更名为广元市中区,元坝隶属广元市中区。1986年撤昭化、虎跳、王家、卫子四个小区建立卫子区公所。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卫子区公所建元坝区。且将市中区的元坝、竹园填、马麓、金子山、七佛、建峰、白家、碾子、上寺8乡并入,区人民政府驻地元坝镇,属广元市。1991年将竹园镇和金子山、马麓、七佛、建峰、白家、碾子6个乡划归青川县,将上寺乡划归剑阁县。
2004年辖9个镇(元坝、昭化、卫子、虎跳、王家、太公、红岩、柏林沟、磨滩)、19个乡(射箭、明觉、白果、柳桥、沙坝、文村、陈江、青牛、黄龙、清水、梅树、香溪、张家、丁家、晋贤、大朝、朝阳、紫云、石井铺)。
风土人情
赏荷花景,观荷花艺,品荷花宴,交荷花易。7月28日,元坝区举行了“元坝区柳桥荷花会”。该区农民依托柳桥村和分水村的“藕鱼果”工程,兴建“农家乐”,开发生态观光农业,于去年8月8日举办了“元坝区首届柳桥荷花会”,当天两村的农家接待游客2万余人,消费金额超过10万元,还达成藕交易2万余公斤,荷花也卖到2元一朵,许多农户仅卖荷花收入就有1000多元。今年7月28日,“元坝区第二届柳桥荷花会”又在这里举行。一望无际的荷田里,荷花盛开,清纯袭人,吸引区内外3万余人来此赏荷花景、观荷花艺、品荷花宴、交荷花易。
这次荷花会突出了五大特色。一是举行了“荷花盛会迎嘉宾”的大型文艺演出。整场演出时间近两个小时,来自省、市、毗邻县区及本地近300人演职人员联手为大家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演出;二是“连绵荷花300亩”。目前,柳桥六社、分水村集中成片的荷花300余亩荷花初绽,徐徐清风送来阵阵清香,令漫步荷丛之中的游人流连往返;三是“民俗民风乐民众”。来自该区虎跳镇三宫村的唢呐舞狮表演、昭化平武村的彩船花灯表演令观众拍手叫绝,川北民歌对唱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四是“回味无穷荷花宴”。在柳桥广旺路沿线的40多家“农家乐”摆设了荷花宴,让游人大饱口福,使荷藕的价值倍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一般农家收入2500多元,农家最多收入5000多元;五是“以会招商活经济”。在荷花会这天,区内外的客商纷纷来元坝洽谈业务。据有关统计表明,当日游人消费达50余万元,签订销藕协议250吨。
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八),元坝区将举办首届桂花节,为实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目的,届时将开展系列大型文体活动。重头戏是1700人参与表演的大型广场文化《桂香元坝》,包括《桂香迎宾》、《桂花作证》、《历史幽香》、《奔向花海》四章,节目已在省文化馆舞蹈编排专家的指导下,进入了紧张的排练阶段。此外,还将举办“丹桂之夜”文艺晚会、“广场文化活动”、“桂香月圆”书画摄影作品展、“桂花杯”征文大奖赛、民间民俗文艺展等大型文体活动。其中广场文化活动最为丰富,包括“老年文艺”、“民间文艺”、“大众舞”及“大家唱”,将在城区滨河路通宵表演。届时,全市教育系统男子、女子教工篮球赛也将在该区展开角逐。
经济概况
2005年1至6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92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64万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8137万元,比上年增长28.0%;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27万元,比上年增长35.0%,实现增加值41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5万元,完成预算1260万元的43.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14.3%。
行政区划
元坝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南郊,东邻旺苍县,西接剑阁县,南与苍溪县相连,北与市中区搭界。
Yuanba Qu
510811
648021
县人民政府驻元坝镇
元坝区辖9个镇(元坝、昭化、卫子、虎跳、王家、太公、红岩、柏林沟、磨滩)、19个乡(射箭、明觉、白果、柳桥、沙坝、文村、陈江、青牛、黄龙、清水、梅树、香溪、张家、丁家、晋贤、大朝、朝阳、紫云、石井铺)。
风景名胜
昭化,古称葭萌,是蜀道上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早在两千多前就是苴国都邑,自秦设郡县以来,一直是郡县治所,宋代改名昭化。今为广元市昭化镇,位于广元城之西南30公里的嘉陵江与白龙江汇合处。《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昭化古城,一面临江,三面环山,嘉陵江在城东与白龙江汇合,直通古渝州(今重庆)、金牛道穿城而过,自古也有水陆码头之称。剑门雄关屹立于城之西北,桔柏古渡扼守着城之东南。昔日的昭化,舟船川流不息、车马络绎不绝。她既是交通要塞,又是军事重地。三国时,刘备占据葭萌后,看中了这里的重要战略地位。此城两江汇合,绕城东去,金牛古道穿越而过,剑门雄关,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北枕秦岭,西凭剑阁,南通阆巴,真是全蜀咽喉。虽是弹丸之地,而有金汤之固。他以此为根据地,向西进攻刘璋,夺益州,再向东击败张鲁,取得了汉中,建立了蜀国。蜀汉左将军马超当年在这里降归刘备,大将军蒋琬曾督军于此。魏将钟会、邓艾攻蜀时,被蜀将张翼、关索等长期阻于嘉陵江之东,两军在这里进行过多次争夺战,关索的夫人鲍三娘就战死在昭化附近的土箕坝。
古城昭化,文物古迹颇多,尤以三国遗迹最多,西门有蜀汉大将军费方之墓;城北有蜀将关索之妻鲍三娘之墓;城西5公里的牛头山上“襟剑阁而带葭萌,踞嘉陵而枕清水,诚天设之险”的“天雄关”,而今关门犹存,雄姿不减当年,山顶上的“姜维拜水井”至今尚存。山的右侧还存清代碑林一处,虽经数载风雨,石碑却依然屹立于山巅。这些文物古迹,吸引着无数考古者和“三国研究会”的学者及游人。
昭化古城东门外,嘉陵江和白龙江汇合处的“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咏之地。古时这里是“白天万人拱手,夜晚千盏明灯。”新旧《唐书》所载唐明皇幸蜀“遇有双鱼负舟过津,议者以为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此汇合的白龙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汇合,还各自保持自己的本色,清蚀分明,似两龙交合,形成一大奇观。历代诗人杜甫、杨慎、张问陶等对此都有题咏。至今这一奇观犹如当年,清晰可辨。
历史上对三国蜀汉的兴亡概括为“兴于葭萌,灭于剑门”。把昭化古城奉为发祥之地,因而引起了不少人对她的向往。
在元坝柳桥镇,有一座巍峨磅礴的古建筑群,这就是川北佛教第一丛林—元坝平乐寺。
平乐寺位于广元巴中路旁的元坝平乐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相传该寺始建于宋代绍兴(公元1131—1163)年,距今860余年,现有临济正宗三十六代、三十七代祖师墓碑及始建平乐寺碑记均有记载。旧时殿宇辉煌、香火鼎盛、道场干净、佛法兴旺。该寺在0遭到毁坏。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府为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信仰佛教的人民群众的宗教生活需要。1993年,经所在地县人民人民政府申请,广元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其旧址开始重建工作。
为了有力开展这项重建工作,选择一位有相当能力的,即既持戒精严、修学并重,又懂得古建筑设计与修建两者具备得法师便成首要工作。在人民政府得到申请下,由上级佛协推荐,几经考证,最后正式决定:礼聘彻利法师前来,具体领导这项工作,并主持和统领该寺一切佛事活动。
彻利法师真是法脉龙象,堪为末法时代振兴佛法,担荷如来家业之0器者。彻利法师幼时曾随当代著名大德及武术家海灯法师学习佛法及武功,后出家在陕西终南山拜与海灯法师齐名的净天法师为师,成为净天法师的高足,之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己,又依附中国著名高僧惟贤法师(现为重庆慈云寺方丈,重庆佛教协会会长),潜心佛法,终有所造诣。几年以来,法师身体力行,不怕困难,克服重重障碍,率领全寺40余名弟子,为弘扬广大我佛教化,利乐一切有情恒发无上广大心愿,遍行一切难行苦行,终于在片瓦不存的一片废墟上,建立起了一座庄严的佛教道场。
该寺现有天王殿、观音殿、幽冥十殿、钟鼓楼、讲经堂、茶娱院、玉佛殿、放生池等。天王殿、观音殿里,诸佛菩萨各有姿态,庄严威仪;幽冥十殿,一片地狱景象,肃穆摄众;钟鼓二楼,巍峨对峙,晨钟暮鼓,警醒众人;讲经堂里,法音不绝,声振寰宇;茶娱院内,善男信女,穿梭如织;玉佛殿内,更有缅甸华侨佛界所赠整体玉佛,弥足珍贵,价值连城,寺外龙山环抱,绿荫掩映;放生池内,荷月映池,鱼翔浅底。
元坝平乐寺会期为每年的3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每到此时,善男信女云集于此,烧香拜佛,好一派兴旺发达景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4万人 | 1435平方公里 | 510811 | 628021 | 0839 | 查看 昭化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紫云乡 | 约4900人 | 57.5平方公里 |
---- |
查看 紫云乡谷歌卫星地图 |
元坝镇 | 约3.4万人 | 162.7平方公里 |
---- |
查看 元坝镇谷歌卫星地图 |
卫子镇 | 约1万人 | 51.5平方公里 |
---- |
查看 卫子镇谷歌卫星地图 |
王家镇 | 约1.4万人 | 67.6平方公里 |
---- |
查看 王家镇谷歌卫星地图 |
磨滩镇 | 约1.2万人 | 91.2平方公里 |
---- |
查看 磨滩镇谷歌卫星地图 |
柏林沟镇 | 约9000人 | 49.6平方公里 |
---- |
查看 柏林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
太公镇 | 约9000人 | 43.5平方公里 |
---- |
查看 太公镇谷歌卫星地图 |
虎跳镇 | 约9000人 | 53.1平方公里 |
---- |
查看 虎跳镇谷歌卫星地图 |
红岩镇 | 约6000人 | 45.5平方公里 |
---- |
查看 红岩镇谷歌卫星地图 |
昭化镇 | 0 | 0 |
---- |
查看 昭化镇谷歌卫星地图 |
明觉镇 | 约8000人 | 45.9平方公里 |
---- |
查看 明觉镇谷歌卫星地图 |
石井铺镇 | 约1.1万人 | 82.6平方公里 |
---- |
查看 石井铺镇谷歌卫星地图 |
晋贤乡 | 约8000人 | 53.8平方公里 |
---- |
查看 晋贤乡谷歌卫星地图 |
文村乡 | 约7000人 | 44.3平方公里 |
---- |
查看 文村乡谷歌卫星地图 |
清水乡 | 约1.1万人 | 49.6平方公里 |
---- |
查看 清水乡谷歌卫星地图 |
张家乡 | 约1万人 | 49.6平方公里 |
---- |
查看 张家乡谷歌卫星地图 |
香溪乡 | 约5000人 | 22.3平方公里 |
---- |
查看 香溪乡谷歌卫星地图 |
青牛乡 | 约7000人 | 39.3平方公里 |
---- |
查看 青牛乡谷歌卫星地图 |
陈江乡 | 约5000人 | 39平方公里 |
---- |
查看 陈江乡谷歌卫星地图 |
丁家乡 | 约5000人 | 31.1平方公里 |
---- |
查看 丁家乡谷歌卫星地图 |
黄龙乡 | 约7000人 | 47.9平方公里 |
---- |
查看 黄龙乡谷歌卫星地图 |
白果乡 | 约7000人 | 85.6平方公里 |
---- |
查看 白果乡谷歌卫星地图 |
梅树乡 | 约7000人 | 51平方公里 |
---- |
查看 梅树乡谷歌卫星地图 |
射箭乡 | 约8000人 | 53.4平方公里 |
---- |
查看 射箭乡谷歌卫星地图 |
朝阳乡 | 约8000人 | 53.4平方公里 |
---- |
查看 朝阳乡谷歌卫星地图 |
大朝乡 | 约4000人 | 46.4平方公里 |
---- |
查看 大朝乡谷歌卫星地图 |
沙坝乡 | 0 | 98平方公里 |
---- |
查看 沙坝乡谷歌卫星地图 |
柳桥乡 | 约7100人 | 57.35平方公里 |
---- |
查看 柳桥乡谷歌卫星地图 |
拣银岩社区街道 | 0 | 0 |
---- |
查看 拣银岩社区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利州区 |
利州区总面积1492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648017。代码:510802。区号:0839。拼音:Shizhong Qu。 行政区划 利州区辖3个街道、7个镇、3个乡:东坝街道、嘉陵街道、河西街道、荣山镇、大石镇、盘龙镇、宝轮镇、赤化镇、三堆镇、工农镇、白朝乡、金洞乡、龙潭乡;雪峰办事处、南河办事处、回龙河办事处、西城办事处、上西办事处、袁家坝办事处、杨家岩办事处。 历史沿革 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元市市中区。2007年更名为利州区。 2000年,市中区辖3个街道、7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6753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东坝街道 79813 嘉陵街道 49582 河西街道 38424 荣山镇 35453 大石镇 20815 盘龙镇 23908 宝轮镇 64187 赤化镇 11359 三堆镇 34056 工农镇 10010 白朝乡 6790 金洞乡 6622 龙潭乡 17510 雪峰虚拟街道 6583 南河虚拟街道 28312 回龙河虚拟街道 8762 穆斯林虚拟街道 4156 上西虚拟街道 16963 袁家坝虚拟镇 4227 2004年,市中区辖3个街道(东坝、嘉陵、河西)、7个镇(工农、三堆、宝轮、大石、荣山、盘龙、赤化)、3个乡(龙潭、白朝、金洞)。 2005年11月31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号)批准,同意将青川县洞水乡划归广元市市中区管辖。同意广元市市中区撤销洞水乡建制,将原洞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洞乡,金洞乡人民政府驻地由洛阳村迁至龙洞村。 2006年,市中区辖3个街道、7个镇、3个乡:东坝街道、嘉陵街道、河西街道、荣山镇、大石镇、盘龙镇、宝轮镇、赤化镇、三堆镇、工农镇、白朝乡、金洞乡、龙潭乡;雪峰办事处、南河办事处、回龙河办事处、西城办事处、上西办事处、袁家坝办事处、杨家岩办事处。 2007年3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元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的批复》(川府函[2007]44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广元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 |
昭化区 |
2013年区划调整:国务院批准 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 昭化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南郊,东邻旺苍县,西接剑阁县,南与苍溪县相连,北与利州区搭界。幅员面积1440平方公里,辖9镇19乡1个社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4.2万。 交通发达,通讯便捷。成(都)普(济)铁路、广巴公路横穿东西,国道212线、嘉陵江纵贯南北,区内108公里环线公路连通28个乡镇,距广元飞机场28公里。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开通,长途通讯进入全国联网,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内古迹众多,风景秀丽,是蜀道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景点有秦汉时期的巴蜀第一县址——昭化,古城的秦陶汉砖、费祎 陵墓、鲍三娘陵墓以及葭萌险关等三国古迹;有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云台风光、柏林驿道;有建于东汉至今保存完备的“广善寺”;有巍巍红军山、红军纪念牌、红军练兵遗址、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碑林;有省内仅存,饱含艺术韵味的柳桥红军石牌坊;有南宋名寺蜀北第一丛林“平乐寺”等。 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矿藏丰富,分布集中,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铁、铜、煤、石灰石等10多种,其中金、煤、石灰石等矿藏贮量可观,已被陆续开发利用。气候适宜,生物繁茂,蕴育着丰富的物产资源。种植业、养殖业和中药材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烤烟、棉花、油菜籽、花生等经济作物;林果业盛产猕猴桃、雪梨、柑橘、苹果、板栗、核桃、木耳等。家畜家禽种类繁多,饲养大量猪、牛、羊、鸡、鸭、鹅,并形成一定规模。植被资源丰富,动植中药材资源1000多种,其中20多种销往省内外。 励精图治,一展雄姿。 区委、区政府 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努力践行“-”重要思想,认真实施科教兴区、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势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安居和城市经营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发展。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6.33亿元,农业总产值5.84亿元,工业总产值1.1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51亿元,财政总收入2192万元。 与时俱进,再铸辉煌。24万元坝人民决心在党的-精神指导下,乘改革东风,踏开放大潮,与时俱进,奋力开拓,把元坝建设成为功能齐备、风景优美、设施完善的广元“后花园”。 自然地理 元坝区地形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地质构造体系属米仓山,龙门山和盆北低山三大地貌交汇地带,大部份地区位于米仓山走廊以南,为典型的侵蚀台阶状中低山形。地势北高南低,延缓下降,江河溪沟纵横,山体切割强烈,地表起伏不平,其地貌复杂多样,有河流冲击平坝、后陵、台地、低山、中山等。海拔在400米—1200米之间。 境内大部分地区属白垩系下统城墙岩群地质岩层,是继侏罗系沉积之后又一套河湖相约色碎屑构造、砾岩、砂岩、泥岩呈互层产出,厚在1300米左右,岩性变化较大。剑门关组(K、J)为内陆红色碎屑岩构造,岩性主要为巨层状砾岩,含砾砂最厚,达220米以上。由此向东逐渐变薄,相变情况与莲花口组砾岩相似。境内不尚有侏罗系地层出露,系典型的内陆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呈角度不整合超覆于下寒武统至三迭系地层之上,下统为暗灰色含煤建造,组成岩性为厚层状石英砾岩,岩相变化显著,以金子山一带(元坝区西北部)最后,继而向境内东部逐渐变薄。山地气候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 元坝区地处低山向丘陵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且由东向西倾斜。境内有云台山和牛头山。 云台山位于广元市元坝区大朝乡境内,距剑门关15公里,距昭化古城20公里,相传是魏将邓艾被冤杀后的人头所化而成,故又称“人头山”。人们常见的是雨住天晴,云雾掠身而过的彩霞,出现在山的顶峰,故又名“云台山”。登山远眺,晨观日出,暮看云海,觉有羽化登仙,存自于超然世界的快感。为此,云台山素有小峨嵋之称。《大清一统志》载:人头山在昭化县西四十五里,山岭突出,宛如人头。后唐长兴初伐蜀,王宏贽从白卫岭人头山后,出剑门南,即此也。 云台山巨石矗矗,连卷如云,海拔1254米,是周围诸峰之首,悬崖陡壁,群山环抱,怪石嶙峋,曲径险峻,古木葱郁,株形奇特,劲草丛生,鸟兽栖息。“一线天”异常险峻,又名“才君洞”,传说太上老君在此炼丹。“观音殿”建筑构思新颖,将山石内的泉水自观音像手中玉瓶内引出,断续而有规律地流出,长年累月不断流,凡是登山至此者,都要喝上几口,洗洗脸手,传说此水可消病去灾,兼具美容之特效。 牛头山形似一座巨大的牛头,故而得名。天雄关在其间,所以又称“牛首雄关”。此关四周群峰昂首,与剑门群峰遥相呼应。关上原建关羽庙一座,有大雄殿、牛王殿、姜维殿、娘娘殿等,因历经战乱,庙已被毁。至今只有天雄关石门尚存,14块石碑和一些石柱、石鼓经受了战乱和风霜的考验,依然挺立在山巅之一,似欲证明天雄关的历史古远而悠久。 平坝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矿藏丰富,分布集中,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铁、铜、煤、石灰石等10多种,其中金、煤、石灰石等矿藏贮量可观,已被陆续开发利用。气候适宜,生物繁茂,蕴育着丰富的物产资源。种植业、养殖业和中药材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烤烟、棉花、油菜籽、花生等经济作物;林果业盛产猕猴桃、雪梨、柑橘、苹果、板栗、核桃、木耳等。家畜家禽种类繁多,饲养大量猪、牛、羊、鸡、鸭、鹅,并形成一定规模。植被资源丰富,动植中药材资源1000多种,其中20多种销往省内外。 历史沿革 西周时,巴、蜀、苴先民在今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建立邦国"昔阝"。春秋战国时,为蜀王领地。开明氏蜀王第五世尚“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候”。以葭萌为都邑。秦惠文王更元年九年(公元前316年),因苴、蜀相攻击,秦遂趁机伐蜀并苴。在苴候所在地建置葭萌县,属秦。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改葭萌县为汉寿县。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汉寿县置晋寿县。东晋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改晋寿县置益昌县。西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44年),废益昌县为京兆县。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改京兆县为益昌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改益昌县为益光县。北宋太祖初复改益光县为益昌县。开宝五年再改益昌县为昭化县。 1913年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33年7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元坝镇建立川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嘉陵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4月10日,红四方面军在昭化县境内的白田坝建置-县苏维埃政权。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昭化城。1950年1月,昭化县人民政府在今昭化镇成立,隶属剑阁专署。1953年隶属锦阳专属。1959年3月22日撤昭化县并入广元县。1985年2月8日广元建市,原广元县更名为广元市中区,元坝隶属广元市中区。1986年撤昭化、虎跳、王家、卫子四个小区建立卫子区公所。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卫子区公所建元坝区。且将市中区的元坝、竹园填、马麓、金子山、七佛、建峰、白家、碾子、上寺8乡并入,区人民政府驻地元坝镇,属广元市。1991年将竹园镇和金子山、马麓、七佛、建峰、白家、碾子6个乡划归青川县,将上寺乡划归剑阁县。 2004年辖9个镇(元坝、昭化、卫子、虎跳、王家、太公、红岩、柏林沟、磨滩)、19个乡(射箭、明觉、白果、柳桥、沙坝、文村、陈江、青牛、黄龙、清水、梅树、香溪、张家、丁家、晋贤、大朝、朝阳、紫云、石井铺)。 风土人情 赏荷花景,观荷花艺,品荷花宴,交荷花易。7月28日,元坝区举行了“元坝区柳桥荷花会”。该区农民依托柳桥村和分水村的“藕鱼果”工程,兴建“农家乐”,开发生态观光农业,于去年8月8日举办了“元坝区首届柳桥荷花会”,当天两村的农家接待游客2万余人,消费金额超过10万元,还达成藕交易2万余公斤,荷花也卖到2元一朵,许多农户仅卖荷花收入就有1000多元。今年7月28日,“元坝区第二届柳桥荷花会”又在这里举行。一望无际的荷田里,荷花盛开,清纯袭人,吸引区内外3万余人来此赏荷花景、观荷花艺、品荷花宴、交荷花易。 这次荷花会突出了五大特色。一是举行了“荷花盛会迎嘉宾”的大型文艺演出。整场演出时间近两个小时,来自省、市、毗邻县区及本地近300人演职人员联手为大家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演出;二是“连绵荷花300亩”。目前,柳桥六社、分水村集中成片的荷花300余亩荷花初绽,徐徐清风送来阵阵清香,令漫步荷丛之中的游人流连往返;三是“民俗民风乐民众”。来自该区虎跳镇三宫村的唢呐舞狮表演、昭化平武村的彩船花灯表演令观众拍手叫绝,川北民歌对唱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四是“回味无穷荷花宴”。在柳桥广旺路沿线的40多家“农家乐”摆设了荷花宴,让游人大饱口福,使荷藕的价值倍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一般农家收入2500多元,农家最多收入5000多元;五是“以会招商活经济”。在荷花会这天,区内外的客商纷纷来元坝洽谈业务。据有关统计表明,当日游人消费达50余万元,签订销藕协议250吨。 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八),元坝区将举办首届桂花节,为实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目的,届时将开展系列大型文体活动。重头戏是1700人参与表演的大型广场文化《桂香元坝》,包括《桂香迎宾》、《桂花作证》、《历史幽香》、《奔向花海》四章,节目已在省文化馆舞蹈编排专家的指导下,进入了紧张的排练阶段。此外,还将举办“丹桂之夜”文艺晚会、“广场文化活动”、“桂香月圆”书画摄影作品展、“桂花杯”征文大奖赛、民间民俗文艺展等大型文体活动。其中广场文化活动最为丰富,包括“老年文艺”、“民间文艺”、“大众舞”及“大家唱”,将在城区滨河路通宵表演。届时,全市教育系统男子、女子教工篮球赛也将在该区展开角逐。 经济概况 2005年1至6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92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64万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8137万元,比上年增长28.0%;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27万元,比上年增长35.0%,实现增加值41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5万元,完成预算1260万元的43.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14.3%。 行政区划 元坝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南郊,东邻旺苍县,西接剑阁县,南与苍溪县相连,北与市中区搭界。 Yuanba Qu 510811 648021 县人民政府驻元坝镇 元坝区辖9个镇(元坝、昭化、卫子、虎跳、王家、太公、红岩、柏林沟、磨滩)、19个乡(射箭、明觉、白果、柳桥、沙坝、文村、陈江、青牛、黄龙、清水、梅树、香溪、张家、丁家、晋贤、大朝、朝阳、紫云、石井铺)。 风景名胜 昭化,古称葭萌,是蜀道上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早在两千多前就是苴国都邑,自秦设郡县以来,一直是郡县治所,宋代改名昭化。今为广元市昭化镇,位于广元城之西南30公里的嘉陵江与白龙江汇合处。《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昭化古城,一面临江,三面环山,嘉陵江在城东与白龙江汇合,直通古渝州(今重庆)、金牛道穿城而过,自古也有水陆码头之称。剑门雄关屹立于城之西北,桔柏古渡扼守着城之东南。昔日的昭化,舟船川流不息、车马络绎不绝。她既是交通要塞,又是军事重地。三国时,刘备占据葭萌后,看中了这里的重要战略地位。此城两江汇合,绕城东去,金牛古道穿越而过,剑门雄关,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北枕秦岭,西凭剑阁,南通阆巴,真是全蜀咽喉。虽是弹丸之地,而有金汤之固。他以此为根据地,向西进攻刘璋,夺益州,再向东击败张鲁,取得了汉中,建立了蜀国。蜀汉左将军马超当年在这里降归刘备,大将军蒋琬曾督军于此。魏将钟会、邓艾攻蜀时,被蜀将张翼、关索等长期阻于嘉陵江之东,两军在这里进行过多次争夺战,关索的夫人鲍三娘就战死在昭化附近的土箕坝。 古城昭化,文物古迹颇多,尤以三国遗迹最多,西门有蜀汉大将军费方之墓;城北有蜀将关索之妻鲍三娘之墓;城西5公里的牛头山上“襟剑阁而带葭萌,踞嘉陵而枕清水,诚天设之险”的“天雄关”,而今关门犹存,雄姿不减当年,山顶上的“姜维拜水井”至今尚存。山的右侧还存清代碑林一处,虽经数载风雨,石碑却依然屹立于山巅。这些文物古迹,吸引着无数考古者和“三国研究会”的学者及游人。 昭化古城东门外,嘉陵江和白龙江汇合处的“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咏之地。古时这里是“白天万人拱手,夜晚千盏明灯。”新旧《唐书》所载唐明皇幸蜀“遇有双鱼负舟过津,议者以为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此汇合的白龙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汇合,还各自保持自己的本色,清蚀分明,似两龙交合,形成一大奇观。历代诗人杜甫、杨慎、张问陶等对此都有题咏。至今这一奇观犹如当年,清晰可辨。 历史上对三国蜀汉的兴亡概括为“兴于葭萌,灭于剑门”。把昭化古城奉为发祥之地,因而引起了不少人对她的向往。 在元坝柳桥镇,有一座巍峨磅礴的古建筑群,这就是川北佛教第一丛林—元坝平乐寺。 平乐寺位于广元巴中路旁的元坝平乐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相传该寺始建于宋代绍兴(公元1131—1163)年,距今860余年,现有临济正宗三十六代、三十七代祖师墓碑及始建平乐寺碑记均有记载。旧时殿宇辉煌、香火鼎盛、道场干净、佛法兴旺。该寺在0遭到毁坏。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府为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信仰佛教的人民群众的宗教生活需要。1993年,经所在地县人民人民政府申请,广元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其旧址开始重建工作。 为了有力开展这项重建工作,选择一位有相当能力的,即既持戒精严、修学并重,又懂得古建筑设计与修建两者具备得法师便成首要工作。在人民政府得到申请下,由上级佛协推荐,几经考证,最后正式决定:礼聘彻利法师前来,具体领导这项工作,并主持和统领该寺一切佛事活动。 彻利法师真是法脉龙象,堪为末法时代振兴佛法,担荷如来家业之0器者。彻利法师幼时曾随当代著名大德及武术家海灯法师学习佛法及武功,后出家在陕西终南山拜与海灯法师齐名的净天法师为师,成为净天法师的高足,之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己,又依附中国著名高僧惟贤法师(现为重庆慈云寺方丈,重庆佛教协会会长),潜心佛法,终有所造诣。几年以来,法师身体力行,不怕困难,克服重重障碍,率领全寺40余名弟子,为弘扬广大我佛教化,利乐一切有情恒发无上广大心愿,遍行一切难行苦行,终于在片瓦不存的一片废墟上,建立起了一座庄严的佛教道场。 该寺现有天王殿、观音殿、幽冥十殿、钟鼓楼、讲经堂、茶娱院、玉佛殿、放生池等。天王殿、观音殿里,诸佛菩萨各有姿态,庄严威仪;幽冥十殿,一片地狱景象,肃穆摄众;钟鼓二楼,巍峨对峙,晨钟暮鼓,警醒众人;讲经堂里,法音不绝,声振寰宇;茶娱院内,善男信女,穿梭如织;玉佛殿内,更有缅甸华侨佛界所赠整体玉佛,弥足珍贵,价值连城,寺外龙山环抱,绿荫掩映;放生池内,荷月映池,鱼翔浅底。 元坝平乐寺会期为每年的3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每到此时,善男信女云集于此,烧香拜佛,好一派兴旺发达景象。 |
朝天区 |
朝天区总面积1618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朝天镇,邮编:628012。代码:510812。区号:0839。拼音:Chaotian Qu。 行政区划 朝天区辖6个镇、19个乡:朝天镇、大滩镇、羊木镇、曾家镇、中子镇、沙河镇、陈家乡、小安乡、鱼洞乡、东溪河乡、花石乡、蒲家乡、西北乡、宣河乡、转斗乡、青林乡、平溪乡、两河口乡、李家乡、汪家乡、麻柳乡、临溪乡、文安乡、马家坝乡、柏杨乡。 历史沿革 2000年,朝天区辖6个镇、1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0298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朝天镇 27828 大滩镇 12115 羊木镇 15874 曾家镇 9980 中子镇 10458 沙河镇 7926 陈家乡 6290 小安乡 3786 鱼洞乡 5221 东溪河乡 9430 花石乡 4410 蒲家乡 4634 西北乡 4834 宣河乡 10285 转斗乡 6228 青林乡 3735 平溪乡 5344 两河口乡 10560 李家乡 8771 汪家乡 7151 麻柳乡 7934 临溪乡 6499 文安乡 5175 马家坝乡 4251 柏杨乡 4265 2004年,朝天区辖6个镇(朝天、大滩、羊木、曾家、中子、沙河)、19个乡(临溪、西北、麻柳、汪家、陈家、转斗、平溪、小安、花石、东溪河、柏杨、鱼洞、青林、宣河、两河口、李家、文安、马家坝、蒲家)。 |
旺苍县 |
旺苍县总面积2976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东河镇,邮编:648200。代码:510821。区号:0839。拼音:Wangcang Xian。 行政区划 旺苍县辖15个镇、20个乡:东河镇、嘉川镇、木门镇、白水镇、尚武镇、张华镇、黄洋镇、普济镇、三江镇、金溪镇、五权镇、高阳镇、双汇镇、英萃镇、国华镇、龙凤乡、大河乡、九龙乡、万家乡、燕子乡、水磨乡、鼓城乡、檬子乡、福庆乡、枣林乡、麻英乡、柳溪乡、农建乡、化龙乡、大两乡、万山乡、正源乡、天星乡、盐河乡、大德乡;静乐寺社区街道、陈家岭社区街道、磨岩社区街道。 历史沿革 原为望苍坝。坝上四望皆苍松翠柏,故名。1942年设县。一说因县四面皆山,其中地势平坦,有宋江和黄洋水环绕其间,四时登眺,望之苍然。又昔时文人以望苍四时,有兴旺之气,故名旺苍。 1950年1月12日,旺苍解放。1952年 5月9日,旺苍县调整区、乡行政区划为9个区、2个镇、64个乡。1953年3月10日,中共广元地委撤销,旺苍县委改属中共绵阳地委领导。1954年4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并报经上级批准,第四区(正源)并入第九区(英萃),合并区称第四区,区治设英萃。第九区改为第八区。 1981年1月3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精神,绵阳地区行署同意将旺苍县城更名为旺苍县洪江镇,为县直属区级镇。1991年冬撤区建镇时又更名为旺苍县东河镇。 1986年8月7日,根据四川省民政厅[1986]41号文件之批复,撤销旺苍县东凡乡,建立旺苍县木门镇。 1992年10月8日,根据川府民政[1992]101号文批复,省人民政府同意我县撤销9个区公所、37个乡,新建12个镇,扩大3个乡的行政区域,保留6个乡,将原来9个区、46个乡、3个镇调整为15个镇9个乡。 2000年,旺苍县辖15个镇、2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591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东河镇 71763 嘉川镇 36333 木门镇 20800 白水镇 23534 尚武镇 12340 张华镇 15650 黄洋镇 21438 普济镇 29934 三江镇 20631 金溪镇 8797 五权镇 15251 高阳镇 9326 双汇镇 9553 英萃镇 8706 国华镇 8596 龙风乡 13657 大河乡 5088 九龙乡 15425 万家乡 4981 燕子乡 6542 水磨乡 6476 鼓城乡 4638 檬子乡 3807 福庆乡 8703 枣林乡 6187 麻英乡 4565 柳溪乡 6142 农建乡 7207 化龙乡 9170 大两乡 6821 万山乡 3857 正源乡 7530 天星乡 6562 盐河乡 4335 大德乡 5015 旺苍县煤铁厂虚拟镇 9759 2004年,旺苍县辖15个镇(东河、嘉川、木门、白水、尚武、张华、黄洋、普济、三江、金溪、五权、高阳、双汇、英萃、国华)、20个乡(龙凤、大河、九龙、万家、柳溪、农建、化龙、大两、燕子、水磨、鼓城、万山、正源、天星、檬子、福庆、枣林、麻英、盐河、大德)。 |
青川县 |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秦岭南麓,白龙江下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青川自西汉置郡至今,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因“其水清美”,唐天宝元年始名为清川。全县幅员面积3216平方公里,辖11镇25乡268个行政村,有蒿溪、大院两个回族乡,总人口25万。 青川山青水秀。青川年平均气温13.7℃,年降水量1027毫米,最高处海拔3837米,最低处海拔491米,气候特征为春迟、夏短、秋凉、冬长,立体气候明显。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3天以上,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2.5万个以上。青川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有“全域山水画、天然大氧吧”和“夏青川、爽天下”的美誉。境内唐家河、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青溪古城、青川县城战国木牍生态文化园4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龙湖闻名遐迩,白龙湖·幸福岛、初心谷·田缘张家、大坝·凌霄花谷3个国家AAA级景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毛寨、东阳沟风光如画。 青川区位独特。青川地处中国中西部交接地带上,是西北连接西南的重要通道,兰海高速、京昆高速、广(元)平(武)高速(在建)和宝成铁路、兰渝铁路、西成高铁三条铁路穿境而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青川可1小时到达绵阳、广元、昭化港和广元机场,2小时到达成都、西安、南充、巴中、汉中、陇南6市,4小时到达兰州、重庆。 青川物产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2.99%,有银杏、珙桐等野生植物1900余种,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440余种,盛产黑木耳、香菇、竹荪等山珍和茶叶、核桃、油橄榄等有机食品及天麻、乌药、青贝等名贵中药材,有青川黑木耳、青川天麻、青川竹荪、七佛贡茶、白龙湖银鱼、青竹江娃娃鱼、唐家河蜂蜜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四川省矿产资源优势县之一。白龙江和青竹江横贯全境,全县总蓄水量15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0多万千瓦。 青川前景广阔。青川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川陕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和“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县。近年来,青川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富民强县”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基础先行、三产联动、城乡统筹、改革引领、法治助推、党建保障”发展举措,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改革全面深化、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青川将继续坚持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建设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县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县”,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青川名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农业试点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
剑阁县 |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它的四周,东邻苍溪县,西界梓潼县、江油市,南连阆中、南部县,北接广元市青川县、利州区、元坝区,108国道、宝成铁路纵贯境内,嘉陵江依县东而流,交通快捷方便。全县辖12区(开发区)57乡(镇),人口67万。县城普安镇(座落在县中部偏北的汉阳山麓、闻溪河畔,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余人,现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交通、水资源等制约因素,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2000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 剑阁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剑阁的先民就聚集、繁衍于斯,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川北农牧文明。东汉末年,剑阁境内即有汉德县建制,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于晋寿县境内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设剑州,民国二年改州为县,因境内有“剑阁道”而称“剑阁”。1949年12月18日剑阁解放,初属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后改隶四川省绵阳专员公署,1985年5月再改属广元市管辖。 县内源出西北山麓的西部、闻溪河、店子河、白龙河纵贯全境,河流总长670公里,皆汇入嘉陵江。气候温和温润,大势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剑阁属四川省松栎林亚区,盆地北部柏林、马尾松疏林小区。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5.06%。这里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较为珍稀的有牛羚、金钱豹、锦鸡、香獐、小熊猫、剑门画眉等。已探明和发现的地下矿藏30余种,其中石英砂、煤、铁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颇具开发潜力。 剑门关距县城30公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剑门关壁立千仞,横亘绵延。若天垒城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中有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极写剑门关之艰、险、难。“翠云廊”古驿道以县城为中心,南至阆中,西接梓潼,北达昭化,蜿蜒三百余里,号称“三百里程十万树”,道旁古柏参天蔽日,多系明代栽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柏群。中有一株奇特树种,松柏枝叶杂生,被命名为“剑阁柏木”,目前发现的仅此一株,被誉为“国之珍宝”。县城鹤鸣山,文物考证系中国道教发源地,以“三绝”闻名遐迩,一是唐代颜真卿手书《大唐中兴颂有序》摩崖碑;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三是北朝晚期与唐代道教摩崖造像,凡二十一窟,石刻技艺精湛,人物逼真传神,内蕴博奥深微,堪称我国道教石窟艺术中的瑰宝。武连镇北武侯山麓觉苑寺现存明代《佛传》壁画,共十七铺173.58平方米,209个故事。画幅宏大,构图奇特,张澜、张大千、邵宇等大师赞之为“艺苑奇珍”。 剑阁是农业大县,在县委、县府制定的“南梨北桃全县桑、南禽北牛(羊)全县猪(兔)”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全县掀起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加工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大,涌现出一批“小康户”、“小康村”。 剑阁工业以小型轻工业为主,有食品制造业、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印刷、文化、建材、金属制品、电力、化学、医药、自来水等20多个门类。其中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剑阁腊肉”、“剑门牌”火腿、蝴蝶猪头,县星王巾被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星王牌”系列巾被、床饰以及县工艺社生产的“剑杖”等均为剑阁特产,被授予省、部级“名牌产品”称号,产品深受消费 青睐,远销国内外。 自然地理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地貌形态差异悬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宽谷低山区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区占40.23%。地貌类型以低山区为主。 剑门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再被凸显,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 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剑阁县城30公里,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又名五指山。古称五华山,笔架山,京兆山,绵亘剑阁县西北界,属龙门山脉。西南--东北走向。西部伸入江油县境,东北与巾子山相连。山有五峰,山体尖圆,高耸入云,锐利如剑,挺然屹立。山上森林繁茂,山峦叠嶂,气势磅礴,数十里外能览诸峰。西河、闻溪河皆源五子山南麓。在五峰之下,各有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洞深莫测,内有怀抱石、黑水潭、鬼门关、阎王碥、一碗水等景点,相传此水能预兆来年丰欠,因名“灵湫”,“龙洞灵湫”时为州县八景之一。 剑州八景之“五子晴岚”,即是指此处。清代杨瞻有诗:“五子屹立五弟兄,擎天摩日两分明。雨雷才向山头过,苍绿无涯处处生。”山上自然风光极为秀丽。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略成“上”字形,长约13公里,宽约1-3公里,总面积近达34平方公里。最高峰为五子山右二峰,海拔1330米,为剑阁县境内最高山峰。 剑门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门山区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剑门山境内各季气候特征表现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风沙;夏季天气较炎热,常有夏旱、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 春季: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换季节,境内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日少,时有倒春寒。元月起,气温上升,温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山间野花烂漫,鸟语花香,满眼春光。 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盛夏时日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气蒸发量大,高温高湿,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险出。但由于海拔高程对气候的影响,多半山底气候炎热,山顶却气候凉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气清新,看彩虹飞架山间,恍若人间仙境。剑门关的梁山寺古为仙人修练之地,今为游人避暑山庄。 秋季:是夏冬过度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退却,境内雾雨日增多。此时山间云雾环绕,景观奇妙,如遇秋雨连绵,或行径山间,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清时剑州知州乔钵有诗云:“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冬季:是境内干冷空气最盛时期,冷冻明显,气候干燥,风日增多。最冷为1月,气温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气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终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顶能看到雪景,远山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张问陶《剑阁遇雪》诗云:“踏平泥鸿旧爪痕,寒云迢递接家村,关山归梦今宵隔,风雪萧萧出剑门。” 剑阁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县人均拥有面积为7.8亩,现有耕地80.34万亩,可利用开发的土地有301万亩,是发展林、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有利地区。全县已探明和发现的地下矿藏30余种,其中石英砂、煤、铁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颇具开发潜力。 森林资源 剑阁县是全省重点林业大县,林业用地面积16.7万公顷,占幅员面积32万公顷的52.2%;有林地15.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91.6%,其中:用材林面积5.9万公顷,蓄积150万立方米;防护林面积8.6万公顷,蓄积330万立方米;薪炭林面积0.5万公顷,蓄积10万立方米;特用林面积0.1万公顷,蓄积11万立方米;经济林面积0.1万公顷。林业用地中,集体林16.2万公顷,蓄积600万立方米;国有林面积0.3万公顷,蓄积26万立方米,其中:国有林场0.16万公顷,蓄积13.5万立方米。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8.8万公顷,蓄积362.9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6.5万公顷,蓄积264.7万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627.6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590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5.5%。全县有古树名木2万余株,其中驿道古树8007株。森林覆盖率49.6%。 剑阁县森林植被为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森林植物资源共173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21种,被子植物59科142种,单子叶植物2科10种。主要森林树种为柏木、马尾松、桤木、麻栎等,其余树种多为林下植物、“四旁”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木。 剑阁县以“柏木之乡”著称,柏木林面积、蓄积均居全省首位。境内有柏木5属10种,以柏木为组成树种的林分覆盖县境的80%以上。现存8000余株的驿道千年古柏以县城为中心向西、南、北延伸,巍峨屹立,似三条绿色长龙横亘剑阁大地,是世界古行道树之最和我国秦汉文化积淀最多、保留最完整的一段;位于其中的松柏长青树——剑阁柏为世界仅有。柏树木材纹理通直细密,材质坚韧耐用,是建筑、家具等的优良用材,种子、根、枝叶富含芳香油,是天然香料的优质原料,经济价值较高。我县有可开发利用的柏木资源达6万公顷,蓄积250万立方米,可年产中小径商品木材2万立方米。已建成的林源香料公司已经具有生产1000吨柏木油的能力,生产的柏木油系列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并形成柏木天然香料生产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县的龙头企业。 剑阁县森林面积辽阔,林下生态环境优越,是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的优良场所;我县有较丰富的青杠和松树资源,盛产优质天然木耳、川贝。除此之外,林下植被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森林植物品种较多,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野生动物资源 剑阁县大部份区域内的支物群属次生林灌,农田动物群,经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专业科技人员统计,全县现有各类野生动物 14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4种,2级保护的29种,属省重点保护的21种。两栖类最普遍的有泽蛙、黑斑蛙、中华大蟾蜍,数量皆在10万只以上,有少量大鲵分布;蛇类中分布和数量较广的是黑眉锦蛇和乌梢蛇、王锦蛇,种群数量分别在3—6万左右,有少量玉斑锦蛇、赤链蛇、翠青蛇、日本腹蛇、烙铁头、竹叶青分布;鸟类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绿头鸭、绿翅鸭,种群数量都在500只左右;灰胸竹鸡、雉鸡、红腹锦鸡分布较广,种群数量分别在8千到3千只左右,其余以隼形自鸟类和旅鸟、小型杂食性、食虫性鸟占多数;典型林栖兽类,只保存在少数面积不大的森林中,分布较广的有豹猫、黄麂、草兔等。 历史沿革 因境内有“剑阁道”而称“剑阁”。 剑阁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剑阁的先民就聚集、繁衍于斯,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川北农牧文明。 东汉末年,剑阁境内即有汉德县建制,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于晋寿县境内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设剑州,民国二年改州为县,因境内有“剑阁道”而称“剑阁”。 1949年12月18日剑阁解放,初属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后改隶四川省绵阳专员公署,1985年5月再改属广元市管辖。 风土人情 剑门民间扬戏,全称太上混元演教正一舞扬花戏,形式和内容,属于傩戏。为祭祀戏,以祭神为内容的信愿戏(以许愿必须还愿为信)。敬的神是下三教:川主、土主、药王;中三教:文昌、观音、玄帝;上三教:老君、夫子、释迦牟尼。还有化主、三伯幺婆等三十二位神灵。在演唱扬戏时,诸神都有交代。演扬戏,戴面具。代神发言。演唱过程与《诗经》中《既醉》、《凫鹥》里叙述的相似。 剑门山区沟深山大,有山便多庙,一年四季便有赶庙会的习俗。正月文昌会,二月娘娘会,三月清明会,四月佛祖会,五月青苗会,六月晒绫会,七月亡人会,八月天子会,九月重阳会,十月牛王会,冬月送寒衣,腊月灶王会。此外还有玉皇会、药王会、土地会、观音会等。其中文昌会、青苗会,赶会人众多,声势大。剑门的猪王山,每年二月二十五赶会,凡养猪的人家都会做上面猪拜会。 文昌会,又称“大肉会”。文昌的称谓叫梓潼帝君,其地位跟皇帝差不多。每年出巡一次,驻跸到另一个地方,乡里人称“行香”。确定日期,选出醮主(醮一人或多人),一般由当地乡绅充当。醮主实际就是会首,其出面征粮化钱,凡是许了愿的,都要报告会首,支持钱粮,所化粮钱用于庙会的开销,醮主杀肥猪做大肉。文昌菩萨行香时,由八人扶轿抬着游村,信男善女尾随其后,村里人见到-的文昌菩萨都要“漂香”。各家各户提前烧柏桠枝熏房,如有人、猪、牛、狗、猫生小崽,未满月的要避讳,女人月经期间要回避。菩萨过村后,等于扫瘟去魔,降下吉祥。每家每户用碗盛粮上插焚香,这碗称秋香粮的粮食应交给醮主。 菩萨驻跸到哪里,哪里就有会期,由许了愿的户主,自办一席酒菜,背上来招待护送菩萨的随行人员。 自菩萨出巡期起到回座庙堂,都是会期,主会期为“大肉会”。“大肉会”期间,一次出席50桌,一桌十六碗,四个大肉,每个大肉独盛一碗,四面坠桌,有4公斤重,凡赴宴者,自己带上调料和刀子,用刀子切肉蘸着调料吃,吃半块肉者誉为“强手”。 文昌会必须在有文昌庙的地方举行。文昌分行文昌和坐文昌,行文昌为木雕,坐文昌为泥雕。只有行文昌才举办行香会。剑门关只有一尊行文昌,所以每年赶会一次。 青苗会、牛王会属小范围庙会,哪家遭了天灾-,便出头当个“逗头”,举办一次。 经济概况 剑阁县经济运行总的特点:三次产业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3%、38.3%和9.3%,二产业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作用凸显,GDP增长13.4%中有6.6%来自于二产业。有效供给能力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共同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有效供给方面: 第一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一季度,全现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5095万元,完成增加值12458万元,增长6.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6%,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畜牧业的拉动,畜牧业实现增加值9862万元,增7.8%,对一产业的贡献率达95.5%。 第二产业高速增长,是实现“开门红”的主要支撑力量。一季度,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519万元,增长38.3%,上升22.6个百分点,增速居三次产业之首,为近五年来同期最高速度。在GDP中的份额占到21.6%,提高5.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4%,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贡献最大,是GDP高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1)工业生产创佳绩,占GDP的份额提高2.2个百分点。全县工业完成增加值6169万元,占GDP的份额为12 .7%,提高2.2个百分点。增速达到36.2%,上升24.6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8.2%,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532万元,增长76.1%,上升57.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8.8%,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3654万元,增长17.8%,上升11.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5%,影响GDP增长1.3个百分点。 (2)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直接强劲拉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333万元,增长41.4%,上升21.4%,增速居各行业之首,贡献率为21.1%,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成为与工业一起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5604万元,增长9.3%,贡献率为37.1%,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其中,占据份额大的主导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批发和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发展势头继续向好,分别增长18.1%、13.3%、12.7%、9.9%、9.1%、7.4%、7.3%、5.6%、4.6%。 消费需求方面: 1、消费需求旺盛,增速继续高走。消费品市场在去年增长14.3%的较高位平台上继续高走。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40万元,增长15.3%,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对农村各项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以及加快“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有力地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农村消费需求旺盛,实现零售额16548万元,增长15.4%,快于城镇市场0.3个百分点。 2、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强劲。今年是“项目建设年”,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了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思想,一季度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17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倍,其中,5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9952万元,增长3.2倍。投资的强劲增长,有利地支撑了全县GDP的增长。 川黑产业园:黑龙江省对口援建剑阁县的重点项目。以剑门工业园区为基础,规划面积4500多亩,重点发展 制药、家具、机械、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行政区划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 Jiange Xian 510823 648300 县人民政府驻下寺镇 剑阁县辖23个镇(下寺、普安、龙源、开封、鹤龄、东宝、江口、公兴、城北、盐店、元山、汉阳、柳沟、王河、演圣、金仙、香沉、羊岭、白龙、武连、杨村、剑门关、木马)、34个乡(田家、闻溪、姚家、义兴、张王、高观、凉山、北庙、禾丰、摇铃、碑垭、吼狮、上寺、秀钟、碗泉、迎水、高池、毛坝、垂泉、西庙、正兴、圈龙、涂山、长岭、锦屏、柘坝、广坪、店子、国光、公店、江石、樵店、柏垭、马灯)。 |
苍溪县 |
首页 > 中国政区 > 四川省 > 广元市 苍溪县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概况 苍溪县总面积2330.19平方千米。总人口77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陵江镇,邮编:648400。代码:510824。区号:0839。拼音:Cangxi Xian。 行政区划 苍溪县辖22个镇、17个乡:陵江镇、云峰镇、东青镇、白桥镇、八庙镇、五龙镇、永宁镇、鸳溪镇、三川镇、龙王镇、元坝镇、唤马镇、歧坪镇、白驿镇、漓江镇、文昌镇、岳东镇、石马镇、运山镇、东溪镇、高坡镇、龙山镇、禅林乡、亭子乡、白鹤乡、浙水乡、雍河乡、新观乡、中土乡、石门乡、月山乡、白山乡、彭店乡、桥溪乡、龙洞乡、黄猫乡、石灶乡、河地乡、双河乡。 历史沿革 2000年,苍溪县辖24个镇、4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77772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陵江镇 68803 江南镇 25102 云峰镇 14305 王渡镇 8502 东青镇 11658 白桥镇 10308 八庙镇 11894 五龙镇 17989 永宁镇 12149 鸳溪镇 14599 三川镇 11713 龙王镇 11818 元坝镇 22320 唤马镇 13020 歧坪镇 13527 白驿镇 16631 漓江镇 12797 文昌镇 12154 岳东镇 15291 石马镇 20049 运山镇 11042 东溪镇 16329 高坡镇 12673 龙山镇 14295 五里乡 9851 六槐乡 9874 禅林乡 10175 寨山乡 8598 亭子乡 10536 马桑乡 6401 茶店乡 6420 伏公乡 8183 白鹤乡 9781 浙水乡 10933 雍河乡 7391 两河乡 5912 新观乡 9399 天观乡 7628 中土乡 10553 张王乡 8719 石门乡 12174 店子乡 7359 金壁乡 5515 南阳乡 11839 登高乡 9445 土鲤乡 7863 文林乡 9029 月山乡 11290 万安乡 9405 烟峰乡 9643 白山乡 12282 白岩乡 10029 彭店乡 10734 桥溪乡 10792 双田乡 8762 双石乡 10553 龙洞乡 7272 黄猫乡 8710 石灶乡 8312 田菜乡 8617 鞍子乡 6797 金斗乡 8345 河地乡 13036 柏杨乡 11235 双河乡 9361 2004年8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28号)同意苍溪县撤销登高乡建制,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歧坪镇。2004年底,苍溪县辖24个镇(陵江、元坝、歧坪、东溪、江南、云峰、东青、五龙、永宁、三川、龙王、白驿、漓江、岳东、高坡、石马、文昌、龙山、王渡、八庙、白桥、鸳溪、唤马、运山)、40个乡(茶店、伏公、六槐、五里、双石、龙洞、白山、中土、桥溪、双田、浙水、新观、白岩、田菜、店子、禅林、白鹤、天观、月山、张王、柏杨、马桑、河地、石门、石灶、黄猫、彭店、金壁、金斗、鞍子、两河、烟峰、土鲤、文林、寨山、万安、亭子、双河、雍河、南阳)。 2005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0号)批复: 一、原由广元市及苍溪县认可和批准的东溪、文昌、歧坪、元坝、五龙、龙山、三川、东青、城郊9个办事处应予以撤销。 二、苍溪县撤销五里、六槐、寨山、马桑、茶店、伏公、两河、天观、店子、张王、金壁、南阳、万安、烟峰、文林、土鲤、田菜、双石、双田、白岩、鞍子、金斗、柏杨等23个乡和江南、王渡2个镇。 三、苍溪县扩大18个乡镇的行政区域。 将原江南镇和六槐、茶店2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陵江镇。陵江镇人民政府驻烟丛寺。 将原王渡镇和五里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云峰镇。云峰镇人民政府驻烟峰楼。 将原寨山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东青镇。东青镇人民政府驻东青场。 将原两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龙王镇。龙王镇人民政府驻龙王场。 将原马桑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白桥镇。白桥镇人民政府驻白桥坝。 将原天观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三川镇。三川镇人民政府驻三川寺。 将原店子、张王、金壁3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元坝镇。元坝镇人民政府驻元坝场。 将原南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歧坪镇。歧坪镇人民政府驻歧坪场。 将原万安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白驿镇。白驿镇人民政府驻白庙场。 将原土鲤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漓江镇。漓江镇人民政府驻漓江场。 将原田菜、双田2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东溪镇。东溪镇人民政府驻东溪场。 将原双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高坡镇。高坡镇人民政府驻高坡场。 将原白岩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文昌镇。文昌镇人民政府驻文昌场。 将原文林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岳东镇。岳东镇人民政府驻岳东场。 将原鞍子、金斗、柏杨3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龙山镇。龙山镇人民政府驻龙山场。 将原白鹤乡柳池村第四、五、六村民小组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门乡。石门乡人民政府驻石门场。 将原伏公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白鹤乡。白鹤乡人民政府驻白鹤铺。 将原烟峰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月山乡。月山乡人民政府驻姚家坪。 调整前,苍溪县64个乡镇平均面积36.4平方千米,最大的鸳溪镇69.74平方千米,最小的金璧乡14.31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761535人,乡镇平均人口11898人,人口最多的陵江镇69419人,人口最少的金璧乡5285人。 调整后,乡镇平均幅员面积59.74平方千米,幅员面积最大的陵江镇186.19平方千米,最小的双河乡22.97平方千米;乡镇平均人口19526人;人口4万人以上的镇3个,人口2—4万人的乡镇10个,人口1—2万人的乡镇20个,人口1万人以下的乡镇6个;人口最多的陵江镇109528人;人口最少的龙洞乡7195人。 2005年,苍溪县辖22个镇(陵江、元坝、歧坪、东溪、云峰、东青、五龙、永宁、三川、龙王、白驿、漓江、岳东、高坡、石马、文昌、龙山、八庙、白桥、鸳溪、唤马、运山)、17个乡(龙洞、白山、中土、桥溪、浙水、新观、禅林、白鹤、月山、河地、石门、石灶、黄猫、彭店、亭子、双河、雍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