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里街道,地处“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省石狮市的中心区,是石狮纺织服装的主要发源地。凤里是石狮商贸中心重要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拥有3万多人口,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达3万多人。随着石狮服装贸易在全国的声名鹊起,商贸成为凤里街道的龙头主业。目前,凤里街道辖区拥有14条商业旺街、1万多个服装百货摊位,一年四季游人如织,人气旺盛,商贸氛围浓烈。凤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源远流长,据史载,石狮的象征-石狮子就诞生在凤里庵。“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凤里童装产业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凤里街道办事处位于石狮市区西部,是石狮市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和商贸中心。1993年9月从原石狮街道分设出来,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大仑、五星、龙华、东村、后花、宽仁、仁里、新华、华南、华仑等十个居民委员会,人口3.3万多人,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台胞6万多人。2010年上半年全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亿,财政收入达到13906万元,各项经济指标皆居全市前列。?
凤里交通发达,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是市区通往各镇及与外地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心,石狮汽车站日客流量达1.2万人次。凤里也是石狮市的金融中心,设有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石狮支行等主要金融机构。凤里经济繁荣,是石狮商业和童装产业发源地,2006年元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童装名镇"称号,凤里街道拥有各类企业1000多家,主要分布在服装鞋帽、联运、金融、酒店、服务等行业,有爱登堡、斯得雅、威敌狼等名牌产品,爱登堡、斯得雅荣获全国驰名商标称号,威敌狼等7家公司荣获省著名商标称号,斯得雅服装发展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辖区内建有侨乡商业城、耀中大厦、中信商场、环球商场、华南童装市场等专业大商场,拥有九二路、八七路、振兴路、灵秀路、群英路、大仑街、城隍街等主要商业旺街和"旅游购物街",共有摊位、店铺等商业网点近5000个,从业人员达几万人;辖区内鸳鸯池布料市场是福建最大、全国四大服装面料专业市场之一,被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授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十佳纺织品专业市场"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最具影响力市场"称号。香江路两侧童装生产基地集聚童装生产加工企业300多家,是全国三大童装生产基地之一。凤里文教卫生设施较为完善,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各类学校共9所,占地200多亩的鸳鸯池公园是石狮人民的重要休闲场所,城隍庙和凤里庵是石狮市的重要文物古迹。凤里街道社会安定稳定,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达到96%以上,居石狮各镇办全列,凤里派出所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凤里司法所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司法所”,凤里工商所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
今后一段时期,以党的-精神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的-精神为指导,在石狮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凤里的发展思路为:坚持发展主题,空间布局上实施"中部改造、南北开发",内涵上突出"推动企业升级、促进市场发展、实施旧城改造",目标是围绕构建"一个中心三个组团"的发展格局,即巩固凤里在石狮商贸中心的地位,发展以鸳鸯池为核心与服装城连片繁荣的现代商贸组团、以改造中的镇中路为主轴的传统商贸组团、以北部童装基地为中心的企业总部组团,以旧城改造、商贸市场整合规范和童装基地发展壮大为主要工作方向,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凤里作为市区,在工业发展上,将以企业的转型升级来提高工业立市的质量,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加快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步伐,下大力气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扶持培植一批著名和知名品牌。努力盘活闲置工业用地,扩大生产规模;在贸商发展上,将充分发挥商贸先发优势,唱响商贸兴市主旋律,加强市场规范整治和诚信建设,改善市场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发展楼宇经济,促进外贸企业发展;在提升城市品位上,将以镇中路旧城改造为突破口,在三至五年时间内打通石狮旧市区唯一南北走向大道,带动片区改造,逐步消除"城中村"现象,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同时,凤里街道将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办事机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中国童装名镇--凤里 石狮市凤里街道聚集了全国三大布料市场-鸳鸯池布料市场、华南童装市场、汽车站服装市场、仑峰路“妇女儿童用品精品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侨乡商业城、中信商场、信义大厦、皇冠商厦、环球商厦等上规模上档次的配套商场与专业市场相拥相衬;“群英中路精品一条街”、“群英北路旅游购物街”等高品位时尚购物中心尽显风姿态;五洲、绿晶、振狮、建联等星级酒店和高档次文化娱乐场所为广大外来客商提供了良好的经商购物和消费环境;美国、伊拉克、利比亚、埃及、约旦等美洲、中东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都慕名前往凤里振兴路等开设办事处或贸易商行。凤里,俨然成为人气日益飙升的东南商贸重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3万人 | 3.2平方公里 | 350581002 | 362000 | -- | 查看 凤里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龙华社区 | ·石狮旅游·石狮特产·石狮十大特产·石狮十景·石狮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龙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大仑社区 | ·石狮旅游·石狮特产·石狮十大特产·石狮十景·石狮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大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五星社区 | ·石狮旅游·石狮特产·石狮十大特产·石狮十景·石狮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五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华仑社区 | ·石狮旅游·石狮特产·石狮十大特产·石狮十景·石狮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华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华南社区 | ·石狮旅游·石狮特产·石狮十大特产·石狮十景·石狮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华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新华社区 | ·石狮旅游·石狮特产·石狮十大特产·石狮十景·石狮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新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仁里社区 | ·石狮旅游·石狮特产·石狮十大特产·石狮十景·石狮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仁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宽仁社区 | ·石狮旅游·石狮特产·石狮十大特产·石狮十景·石狮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宽仁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后花社区 | ·石狮旅游·石狮特产·石狮十大特产·石狮十景·石狮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后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东村社区 | ·石狮旅游·石狮特产·石狮十大特产·石狮十景·石狮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东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湖滨街道 |
湖滨街道在中国的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石狮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均有设立,只是由于地区差异而呈现形态各异的特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为杭州市商贸旅游特色街区,湖滨街道因湖而名,因湖而兴,不仅拥有秀丽的风光,更是一块生机勃勃、文明创业的钻石地段。湖滨街道区域南起西湖大道,北至庆春路,东及中河,西邻西湖,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辖区居民12257户,户籍人口36620人,下辖涌金门、青年路、东平巷、岳王路、吴山路、东坡路6个社区。 一、地理状况与历史沿革 湖滨街道昔日为江海故地,由泥沙冲击堆积而成,辖区紧邻西湖,为杭州市的窗口地段和中心区域,三条市级主要道路(西湖大道、中河路、庆春路)和一面西湖把湖滨分割成长方形,以庆春路为界,与下城区长庆街道分割,以西湖大道为界限,与上城区清波街道分割,以中河立交桥为界,与上城区小营街道分割,以西湖为界,与下城区武林街道分割。湖滨街道成立于1954年,1960年改称上城人民公社湖滨分社,1963年改称岳王路街道,1964年复称湖滨街道。1999年上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撤消涌金街道,西湖大道以南区域和辖地归并街道,成立新的湖滨街道,并将下辖19个居民居民区归并为16个,2000年,街道对社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在区划调整基础上成立8个新型社区。2003年7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下辖社区从8个调整为6个,分别为:涌金门社区、青年路社区、东平巷社区、岳王路社区、东坡路社区、吴山路社区,名称均体现湖滨地区的西湖文化特色。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 二、集聚要素与历史传承 湖滨辖区湖滨辖区交通发达,设施齐全,自然人文景观丰富,辖区生活、创业环境良好,是汇聚高端的所在,杭城不变的中心,辖区内延安路、解放路、平海路、浣纱路、东坡路、湖滨路、中山中路等均为主要繁华道路,辖区金融服务业、证券业、餐饮业、宾馆业、影视、服饰、医药、卫生服务等行业十分发达。有闻名中外的湖滨国际名品街、南宋御街,也有法国大型超市家乐福、台资企业利星购物广场、百货巨头解百集团、元华购物中心、西湖时代广场、涌金广场、龙翔服饰城等市、区重点骨干企业,杭州市卫生局、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妇幼保健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此驻扎,行知幼儿园、天长小学、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杭州市工人文化宫、胜利剧院、东坡大剧院等教育文化机构云集,属于上城区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也是杭州市、上城区着力打造杭州RBD的中心区域。现有辖区企业1460家,其中行政事业单位251家,大中型商务楼15幢,医院5家,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金融单位16家,其中银行业4家、证券公司1家、保险公司10家、期货公司1家。工业企业7家,房地产开发公司22家,住宿餐饮118家,交通运输业20家,建筑业19家,物业中介企业65家,批发零售企业491家,服务业451家,个体户596家。 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湖滨就在“城”中央,湖滨是杭城历史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区域。从名称由来、历史渊源到辖区街巷路、历史建筑、历史人文景观,都透着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人间天堂的特质。湖滨是西湖的一面镜子——西湖之滨,故为湖滨,西湖旅游著名景点湖滨一至六公园,西湖国际名品街、南宋御街中山路、古涌金门、古钱塘门,是中外游客的必到之地。湖滨历史悠久——南宋时期,湖滨是宋朝最繁华的街市积聚地;清朝时期,属于八旗子弟的旗下营地;民国时期,美丽的西湖一下“搬”进了杭城,西湖与杭州有和唇齿相依之美,一时近代金融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名人、权贵一时倾盖如云。境内解放路与浣纱路交叉的西北角有唐代李泌开凿的相国井,现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与清初、晚清时期为杭州城内名园的“丁家花园”,是杭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点;与庐山“美庐”、上海“爱庐”齐名的蒋介石、-别墅澄庐,也是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路上的中国工商银行羊坝头支行办公房子属原福建兴业银行旧址,基督教青年会旧址均是我省目前保存不多的民国时期中西结合的古建筑,保存良好,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澄庐、丁家花园、盐业银行旧址、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纪念民族英雄岳飞“风波亭遇害”的岳王公园,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址纪念馆,吸引着中外游客为杭州驻足。中华老字号集聚——生产中国六大名牌毛笔之一“芝兰图”毛笔的邵芝岩笔庄;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杭州解百集团,素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 ”雅称的中国十大餐饮品牌企业知味观等都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湖滨辖区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区块众多——有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洽丰里建筑群、泗水新村历史建筑群、岳王新村历史建筑群、思鑫坊建筑群文物保护点、学士坊别墅建筑群、学士路3号建筑、三三医院旧址、蒋抑卮故居、胡藻青旧居、云阁堂、渤海医庐裘笑梅故居,诞生“断肠词人”朱淑真的保康巷等,所有这些,都印证着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称的深厚文化底蕴。湖滨辖区街巷文化底蕴深厚——延安路、解放路、平海路、庆春路、西湖大道、南宋御街中山路、浣纱路、湖滨路、南山路、西湖大道、开元路、将军路、青年路、国货路、吴山路、东坡路、邮电路、仁和路、惠兴路、岳王路、孝女路、学士路、菩提寺路、东平巷、积善坊巷、里仁坊巷、崔家巷、劝业里、思鑫坊、直紫城、板桥路、太平里,无一不透露着杭州老底子的文化特质。 |
凤里街道 |
凤里街道,地处“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省石狮市的中心区,是石狮纺织服装的主要发源地。凤里是石狮商贸中心重要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拥有3万多人口,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达3万多人。随着石狮服装贸易在全国的声名鹊起,商贸成为凤里街道的龙头主业。目前,凤里街道辖区拥有14条商业旺街、1万多个服装百货摊位,一年四季游人如织,人气旺盛,商贸氛围浓烈。凤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源远流长,据史载,石狮的象征-石狮子就诞生在凤里庵。“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凤里童装产业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凤里街道办事处位于石狮市区西部,是石狮市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和商贸中心。1993年9月从原石狮街道分设出来,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大仑、五星、龙华、东村、后花、宽仁、仁里、新华、华南、华仑等十个居民委员会,人口3.3万多人,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台胞6万多人。2010年上半年全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亿,财政收入达到13906万元,各项经济指标皆居全市前列。? 凤里交通发达,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是市区通往各镇及与外地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心,石狮汽车站日客流量达1.2万人次。凤里也是石狮市的金融中心,设有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石狮支行等主要金融机构。凤里经济繁荣,是石狮商业和童装产业发源地,2006年元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童装名镇"称号,凤里街道拥有各类企业1000多家,主要分布在服装鞋帽、联运、金融、酒店、服务等行业,有爱登堡、斯得雅、威敌狼等名牌产品,爱登堡、斯得雅荣获全国驰名商标称号,威敌狼等7家公司荣获省著名商标称号,斯得雅服装发展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辖区内建有侨乡商业城、耀中大厦、中信商场、环球商场、华南童装市场等专业大商场,拥有九二路、八七路、振兴路、灵秀路、群英路、大仑街、城隍街等主要商业旺街和"旅游购物街",共有摊位、店铺等商业网点近5000个,从业人员达几万人;辖区内鸳鸯池布料市场是福建最大、全国四大服装面料专业市场之一,被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授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十佳纺织品专业市场"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最具影响力市场"称号。香江路两侧童装生产基地集聚童装生产加工企业300多家,是全国三大童装生产基地之一。凤里文教卫生设施较为完善,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各类学校共9所,占地200多亩的鸳鸯池公园是石狮人民的重要休闲场所,城隍庙和凤里庵是石狮市的重要文物古迹。凤里街道社会安定稳定,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达到96%以上,居石狮各镇办全列,凤里派出所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凤里司法所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司法所”,凤里工商所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 今后一段时期,以党的-精神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的-精神为指导,在石狮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凤里的发展思路为:坚持发展主题,空间布局上实施"中部改造、南北开发",内涵上突出"推动企业升级、促进市场发展、实施旧城改造",目标是围绕构建"一个中心三个组团"的发展格局,即巩固凤里在石狮商贸中心的地位,发展以鸳鸯池为核心与服装城连片繁荣的现代商贸组团、以改造中的镇中路为主轴的传统商贸组团、以北部童装基地为中心的企业总部组团,以旧城改造、商贸市场整合规范和童装基地发展壮大为主要工作方向,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凤里作为市区,在工业发展上,将以企业的转型升级来提高工业立市的质量,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加快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步伐,下大力气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扶持培植一批著名和知名品牌。努力盘活闲置工业用地,扩大生产规模;在贸商发展上,将充分发挥商贸先发优势,唱响商贸兴市主旋律,加强市场规范整治和诚信建设,改善市场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发展楼宇经济,促进外贸企业发展;在提升城市品位上,将以镇中路旧城改造为突破口,在三至五年时间内打通石狮旧市区唯一南北走向大道,带动片区改造,逐步消除"城中村"现象,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同时,凤里街道将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办事机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中国童装名镇--凤里 石狮市凤里街道聚集了全国三大布料市场-鸳鸯池布料市场、华南童装市场、汽车站服装市场、仑峰路“妇女儿童用品精品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侨乡商业城、中信商场、信义大厦、皇冠商厦、环球商厦等上规模上档次的配套商场与专业市场相拥相衬;“群英中路精品一条街”、“群英北路旅游购物街”等高品位时尚购物中心尽显风姿态;五洲、绿晶、振狮、建联等星级酒店和高档次文化娱乐场所为广大外来客商提供了良好的经商购物和消费环境;美国、伊拉克、利比亚、埃及、约旦等美洲、中东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都慕名前往凤里振兴路等开设办事处或贸易商行。凤里,俨然成为人气日益飙升的东南商贸重镇。 |
灵秀镇 |
镇位于福建省著名侨乡石狮市的西南方,介于石狮市和晋江市的结合地段,是石狮陆上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石狮市的城乡结合部。全镇面积16.27平方公里,人口2.6万,海外侨胞3万多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建镇十年来,灵秀人民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侨台、地理优势和“敢拼爱赢”精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外引内联工作,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了以服装业为支柱产业的新兴侨乡集镇。辖区内共有工业小区8个,各类企业650多家,分别从事服装、鞋业、纺织、塑料、五金等行业,其中以生产运动休闲服装为主的彭田运动休闲服装生产基地,企业规模大,数量多。2002年,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22.4亿元,财政收入达9571万元。. |
宝盖镇 |
宝盖镇是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石狮市的重镇之一,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闻名中外的宝盖山——万寿塔(俗称姑嫂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镇土地面积26平方公理,常住人口3.5万人,港澳台及海外侨胞2万多人,外来人口4.5万人,下辖20个行政村(居)。 1993年建镇以来,在各级党委0的领导下,在宝盖镇人民的努力下,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显出四大优势:一是区域优势。宝盖镇北邻“中国休闲西裤名镇——蚶江镇”,南面有年贸易额超百亿元的石狮市鸳鸯池纺织面料市场和正在建设中亚洲最大服装城之一的“石狮服装城”,西有服饰辅料三大市场(石灵路、八七路和塔前三大辅料市场)。宝盖镇区现有盖科技工业园和鞋业工业园两大园区;二是产业优势:目前,全镇拥有各类企业519家,涵盖纺织、服装、服饰辅料、鞋业、电子、机械制造、体育用品、包装等行业。其中服饰辅料369家,产值21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2%,占石狮市工业总产值8%,成为石狮市服饰辅料的主要生产基地,全镇目前拥有“富贵鸟”、“威兰西”、“帝”牌、“华联”等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标,产业结构合理,产业特别是服饰辅料优势明显。三是市场优势。在宝盖镇周边,有石灵路、八七路、塔前三大服饰辅料市场,宝盖服饰辅料在三大市场的占有率为96%,并辐射全国各地及部分出口国外。同时,全镇各企业在国内外设有销售网点,覆盖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成都和东南亚、中东等地;四是人才优势。宝盖是服饰辅料的生产基地,几年来,培育了一支较为全面、素质优良的服饰辅料技术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全镇拥有中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近百人,高级职称17人,大专以上学历800人。此外,辖区内现有泉州育青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石狮教学点、福建电视大学教学点和正在建设中的泉州光电信息学院,培育各类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设置在辖区内的石狮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挂牌运作,福建留学生创业园已完成征地,正在规划和设计中。 伴随着石狮市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完善,石狮纺织服装日益壮大,宝盖镇服饰辅料产业因而更具优势,并形成较具竞争力和独具特色的区域产业板块,2004年,宝盖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预计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2亿元,其中服饰辅料25亿元,全镇税利收入3.8亿元。. |
蚶江镇 |
蚶江镇位于泉州湾南岸,是著名侨乡,享有“中国灯谜艺术之乡”和“北狮王之乡”之称。土地面积38.4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公里,耕地2万亩,人口5万多人,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胞3万多人。 蚶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海滨风光旖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上航标”宋代六胜塔和唐代林銮渡。宋元时期,蚶江是“光明之城”、“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泉州)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石狮申报“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成功,休闲西裤作为主导产业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
祥芝镇 |
祥芝镇位于泉州湾湾口,地处石狮市东北部海滨,东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海陆空交通便捷,距石狮市区仅15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22公里,距石湖港仅5公里;南临厦门港70海里,北距福州港140海里,与台湾高雄港相距165公里。管辖10个行政村(祥渔、祥农、祥运、大堡、古浮、前山、莲坂、湖西、后湖、赤湖村),人口3.08万人,外来人口2万多人,区域面积15.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9公里,是个工、农、贸全面发展的沿海港口渔业城镇,是我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渔业重镇和水产品加工基地。. |
鸿山镇 |
石狮市鸿山镇是1999年9月11日新建制的滨海侨乡新镇,位于石狮市东北部,镇区依山傍海,北靠石狮市海拔最高的洪厝山,东临台湾海峡。全镇面积15.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65公里,管辖11个行政村,人口数三万余人。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2.9亿元,财政总收入3998万元,其中地方级收入14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20元。 鸿山镇基础设施完善,依托贯穿全镇的石祥大道和4公里长的沿海繁荣大道,构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有日供水13万吨的输水管网和日供水4万吨自来水厂,有11万千伏变电站供电,有日供汽230吨的石狮热电厂供热,还拥有5000吨级东埔陆岛交通码头和日处理工业污水4万吨的伍堡污水处理厂。 鸿山镇辖区内有五大功能区:伍堡工业集控区、鸿山科技园区、石祥公路工业走廊区、伍鸿滨海风景区和东埔蓝色产业区。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以纺织染整业为主,服装、电动车、金刚石、运输、陶瓷、钟表和石材加工等行业同步发展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滨海侨乡新城镇。. |
锦尚镇 |
锦尚镇位于福建省泉州湾口的突出部,是我国著名侨乡石狮市东部滨海城镇,地处闽东南经济繁荣带,1999年9月建镇,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4公里,人口2.3万人,旅居海外侨亲1万多人,地域位置独特,人文资源丰富,是石狮东部沿海一片正在崛起的热土。 建镇来,锦尚镇坚持以工贸为主导,以农渔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引进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高产值、高效益的项目和企业,形成了以树脂工艺、服装织造、化工建材等门类为主的产业体系,并向贸易、运输等第三产业拓展。经过建设,锦尚镇已初步形成“一区四园、三大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一区四园”为以漂染、印花、水洗、织造、纺织后加工处理为主导产业的锦尚工业区,分设各具产业特色的染整园、工艺品园、纺织园、科技园;“三大基地”为树脂工艺出口基地,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基地。 在各级部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全镇人民振奋精神、挖掘潜力、开拓进取、乘势而上,盯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发展农渔业,致力开发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新镇区,积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经过共同努力,锦尚镇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建设、工业区建设取得新突破,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发展呈现跃升态势。在夯实基础、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致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热情鼓励侨胞支持家乡建设,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并积极筹建镇行政服务大楼、镇侨联大厦、镇卫生院和镇中心公园等,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经过奋斗,锦尚镇的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三大突破和改旧建新、凝聚民心两大成效,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先后荣获“福建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文明村镇”、“泉州市文明镇”、“泉州市双拥模范镇”、“泉州市宽裕型小康建设先进镇”、泉州市文明乡镇、石狮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石狮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锦尚镇将按照小乡镇大经济、小乡镇大镇区的发展思路,以园区建设为龙头,以镇中心区建设为载体,以绿化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上新台阶,努力把锦尚建成环境生态化、工业规模化、镇区现代化的滨海新城镇。. |
永宁镇 |
永宁镇,为石狮市东南部的著名滨海侨乡,位于闽东南泉州湾与围头湾中部的深沪湾北畔,与台湾隔海相望。距石狮中心市区8公里,北与本市蚶江镇、锦尚镇接壤,南邻晋江市龙湖镇,东距台湾台中港130海里。陆地面积28.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6万人,海外及台、港、澳永宁籍侨亲5万多人。下辖21个行政村(居)委会。永宁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911-1233毫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古镇,永宁镇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历来为闽东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永宁古称“水沃”,唐时称“高亭”,宋时称“凉恩亭”。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外患,与此建水澳寨,称“永宁寨”,寓意永得安宁。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抵御倭寇,朝廷在此设立卫城,以作泉南屏障,称“永宁卫”,下辖福全、崇武、中左(厦门)、金门、高浦5所及祥芝、深沪、围头3个巡检司,鼎盛时期,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为全国三大卫,历史上为抵御海盗、外来侵略和海上交通、经贸往来做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也饱受历史的苍桑考验,如明末清初的“陷城洗街”和抗日战争时期的 “7.16蒙难”,至今仍让永宁人民世代难忘。永宁至今仍保留着非常完整的古街道,两条贯穿东西南北的街道把四个城门分成四个方块,状如鳌鱼卧滩,故又有“鳌城”之雅称。新中国成立后,永宁隶属晋江县。1989年石狮市成立,划归石狮市管辖。 这是一个人文荟萃的著名侨乡,永宁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悠扬的历史为永宁沉积了丰富的文物遗产,赋予了永宁深厚的文化底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文人政客、革命英雄、商界巨子和著名侨领。目前全镇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是:姑嫂塔(亦称万寿塔或关锁塔)和城隍庙;石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分别是:虎岫寺摩崖石刻、永宁卫石刻(镇海石)、李子芳烈士故居、董云阁烈士故居,明代武进士陈有纲墓、慈航庙、“7.16蒙难纪念碑”、岑兜古盐场;其他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古卫城遗址、朝天寺、玉皇阁、伊斯兰教圣墓、观日台、沙堤石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