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织金县 >> 自强乡 >> 桥上村

桥上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桥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桥上村简介

  桥上村是织金县自强苗族乡的一个小山村,该村一共有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413户农户,155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64人,劳动力654人。该村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村居住着汉、苗、青等民族。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土质差,水源匮乏,正常年降雨量为1264㎜,无霜期短,全年平局气温在13.4℃左右,全村共有耕地835亩,人均耕地0.6亩。
  桥上村地理位置偏僻,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交通道路条件较差,交通运输不便,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正常年景该村粮食产量为200吨,人均粮食为300公斤。畜牧业虽说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但由于不成规模,并且由于畜牧品种较为落后,经济价值不高,未能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收入,因此该村年人均收入仍然很低。
  由于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老百姓现在仍然靠天吃饭,该村人畜饮水仍十分困难,得不到相应的保障。通讯条件不足,对外界的了解相对较少,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当中。
  --人口总数:1551人农业人口:155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4.2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苗,青,仡佬,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化戛,桥上,牛洞,杉树,中坝,河湾,尖坡生产总值:198.46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无办公所在地:桥上村河湾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4201 552100 -- 查看 桥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桥上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桥上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自强村

  自强村地处织金东北三岔河上游斜坡上,海拔约1440多米,东与自强乡坡头黄家屋基相望,南与二坪村双水井组接壤,西与堰塘村黄泥沟组相应,北面与花落村丫口寨组相邻,   自强村辖10个村民族,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总户数407户,总人口2535人,土地面积为1191亩,人均土地0.62亩,分别由汉、穿青、布依、彝、苗、仡佬组等多个族别组成,该村是离乡政府最近的一个村。   该村有大牲畜存栏153头,生猪存栏有206头,家禽存栏3109只。该村是以种养植业为主,该村无矿产资源同时也缺乏水资源,倘如该村能有水资源的解决,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更加发展种养殖业、大棚蔬菜、还有大面积的发展经果林的必要。   --人口总数:2535人农业人口:1904人非农业人口:631人   --行政区面积:528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布依族,彝族,仡佬族,白族发展口号:农业强村,加快发展,科技强农,脱贫致富   --所辖村:旧院,大冲,街一,街二,老街,大坝,田湾,郭家丫口,牛角井,生产总值:4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名特产品:核桃,杂交早熟玉米,脱毒马铃薯办公所在地:自强村街一组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6℃   

二坪村

  二坪村是织金县自强苗族乡的一个山村,全村无任何矿产资源,地理位置偏僻,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交通道路条件较差,交通运输不便,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畜牧业虽说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但由于不成规模,并且由于畜牧品种较为落后,经济价值不高,未能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收入,因此该村年人均收入仍然很低。   二坪村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村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土质差,水源匮乏,正常年降雨量为1264㎜,无霜期短,全年平均气温在13.4℃左右,全村共有耕地1189.7亩,人均耕地为0.71亩。全村共有11个村民组,423户167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8%,劳动力977人,贫困人口有817人。   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百姓现在仍然靠天吃饭,人畜饮水仍十分困难,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居住条件较差,很多农户仍然住着茅草房、危房。群众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当中。   --人口总数:1671人农业人口:1657人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9.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彝族发展口号:农业强村,加快发展,科技强农,脱贫致富   --所辖村:大田边,二屯,马路冲,上寨,双水井,下寨,皂角丫,支陇,中寨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名特产品:经果林-----核桃,反季节大棚蔬菜办公所在地:二坪村双水井组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4℃资源:山清水秀   

寨脚村

  寨脚村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村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土质差,水源匮乏,正常年降雨量为1264㎜,无霜期短,全年平均气温在13.4℃左右,全村共有耕地850亩,人均耕地为0.7亩。   全村共有9个村民组,332户1210人,其中少数民族758人,劳动力653人。贫困户258户,贫困人口858人。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百姓现在仍然靠天吃饭,人畜饮水仍十分困难,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居住条件较差,很多农户仍然住着茅草房、危房。群众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当中。   --人口总数:1320人农业人口:1210人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彝族,白族发展口号:加快发展以帮扶带动农村农业发展   --所辖村:坝子组,杨家寨组,花洞组,旧院组,洞背组,良子组,加夸组生产总值:37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名特产品:李子办公所在地:寨脚村旧院组   

支东村

  支东村是织金县自强苗族乡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该村一共有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09户农户,125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72人,劳动力781人。该村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村居住着汉、苗、穿青人等民族。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土质差,水源匮乏,年降雨量为1264㎜,无霜期短,全年平均气温13.4℃。全村共有耕地1125亩(其中旱地1000亩,水田125亩),人均耕地为0.9亩。   支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交通道路条件较差,运输不便,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赖农业和畜牧业,正常年景该村年粮食产量为200吨,人均产量为350公斤。畜牧业虽说是村里的主要产业之一,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发展也未成规模,并且畜牧品种落后,经济价值不高,未能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收入,导致该村年人均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老百姓现在仍靠天吃饭,该村人畜饮水也经常处于艰难境地,交通条件极差,运输极为困难,通讯设备条件不足,使得该村老百姓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空间里。   支东村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种植以玉米、油菜、马铃薯为主,养殖以猪、牛、鸡、羊为主。种植年人均产粮350公斤,养殖生猪存栏212头、牛存栏420头,羊村栏51只、鸡存栏4210头。   --人口总数:1425人农业人口:1412人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728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彝族发展口号:农业强村,加快发展,科技强农,脱贫致富   --所辖村:良子上组,支东组,包包上组,塘包包组,干井组,岩头上组,海麻生产总值:4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名特产品:杂交早熟玉米,脱毒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支东村支东组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5.6℃   

化落村

  化落村是织金县自强苗族乡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该村一共有4个村民小组,326户农户,1087,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48人,占总人口数86%。该村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村居住着汉、苗、穿青人等民族。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土质差,水源匮乏,年降雨量为1264㎜,无霜期短,全年平均气温13.4℃。全村共有耕地646亩,人均耕地为0.6亩。   化落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距乡政府驻地4.5公里,交通道路条件较差,运输不便,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赖农业和畜牧业,正常年景该村年粮食产量为190吨,人均产量为330公斤。畜牧业虽说是村里的主要产业之一,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发展也未成规模,并且畜牧品种落后,经济价值不高,未能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收入,导致该村年人均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老百姓现在仍靠天吃饭,该村人畜饮水也经常处于艰难境地,交通条件极差,运输极为困难,通讯设备条件不足,使得该村老百姓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空间里。   化落村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种植以玉米、油菜、马铃薯为主,养殖以猪、牛、鸡、羊为主。种植年人均产粮360公斤,养殖生猪存栏208头、牛存栏390头,羊村栏51只、鸡存栏4210头。   --人口总数:1087人农业人口:1068人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彝族。发展口号:通过远程教育,助推百姓致富。   --所辖村:化落,丫口寨,猫儿拱,新塘。生产总值:19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名特产品:韩国朝天椒,土烟。办公所在地:新塘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5.6℃   

菜坝村

  菜坝村是织金县自强苗族乡的一个小山村,该村一共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304户农户,107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36人,劳动力847人。该村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村居住着汉、苗、青等民族。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土质差,水源匮乏,正常年降雨量为1264㎜,无霜期短,全年平局气温在13.4℃左右,全村共有耕地739亩,人均耕地0.8亩。   菜坝村地理位置偏僻,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交通道路条件较差,交通运输不便,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正常年景该村粮食产量为130吨,人均粮食为280公斤。畜牧业虽说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但由于不成规模,并且由于畜牧品种较为落后,经济价值不高,未能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收入,因此该村年人均收入仍然很低。   由于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老百姓现在仍然靠天吃饭,该村人畜饮水仍十分困难,得不到相应的保障。通讯条件不足,对外界的了解相对较少,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当中。   --人口总数:1074人农业人口:1068人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彝族发展口号: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沙子坡,龙井,花家寨,坝子,马家湾生产总值:38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名特产品:核桃,金银花办公所在地:花家寨组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4℃资源:无   

大冲村

  大冲村是织金县自强苗族乡的一个行政村,该村一共有8个村民小组,510户农户,180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90人,劳动力1368人。该村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村居住着汉、苗、青等民族。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土质差,水源匮乏,正常年降雨量为1264㎜,无霜期短,全年平局气温在13.4℃左右,全村共有耕地2100亩,人均耕地1.3亩。   大冲村地理位置偏僻,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交通道路条件较差,交通运输不便,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正常年景该村粮食产量为210吨,人均粮食为270公斤。畜牧业虽说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但由于不成规模,并且由于畜牧品种较为落后,经济价值不高,未能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收入,因此该村年人均收入仍然很低。   由于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老百姓现在仍然靠天吃饭,该村人畜饮水仍十分困难,得不到相应的保障。通讯条件不足,对外界的了解相对较少,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当中。   --人口总数:1807人农业人口:1784人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穿青人,汉族,仡佬族,水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冲,小寨,木弄组,石板寨,杉树,龙家寨、上猪桥河、下猪桥河生产总值:246.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李子,办公所在地:大冲村   

坡头村

  坡头村是织金县自强苗族乡的一个偏远山村,全村无任何矿产资源,地理位置偏僻,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交通道路条件较差,交通运输不便,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畜牧业虽说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但由于不成规模,并且由于畜牧品种较为落后,经济价值不高,未能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收入,因此该村年人均收入仍然很低。   坡头村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村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土质差,水源匮乏,正常年降雨量为1264㎜,无霜期短,全年平均气温在13.4℃左右,全村共有耕地1628.1亩,其中水田60亩,旱地1568.1亩,人均耕地为0.87亩。   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561户,186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04人,劳动力1326人。贫困户432户,贫困人口1488人,属于我乡一类贫困村。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百姓现在仍然靠天吃饭,人畜饮水仍十分困难,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居住条件较差,很多农户仍然住着茅草房、危房。群众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当中。   --人口总数:1865人农业人口:1850人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960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8.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等发展口号:农业强村,加快发展,科技强农,脱贫致富   --所辖村:坡头,马路大土,黄家屋基,破岩,岩头等生产总值:48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坡头村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4℃资源: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山口村

  山口村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村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土质差,水源匮乏,正常年降雨量为1264㎜,无霜期短,全年平均气温在13.4℃左右,全村共有耕地657亩,人均耕地为0.7亩。   全村共有6个村民组,283户93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38人,劳动力665人。贫困户182户,贫困人口658人。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百姓现在仍然靠天吃饭,人畜饮水仍十分困难,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居住条件较差,很多农户仍然住着茅草房、危房。群众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当中。   --人口总数:936人农业人口:931人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发展口号:以农业生产为主以枇杷种植带动产业发展   --所辖村:山口组,大母猪坝组,小母猪坝组,鱼扒组,纳界河组,大水井组生产总值:47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名特产品:枇杷办公所在地:山口村大母猪坝组   

堰塘村

  堰塘村位于自强乡西部,距乡政府3公里东西与自强村交界,南西与二坪村交界,西面与化起镇隔河相望,北面与桥上村交界,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297户,共有999人,汉族167人、青族573人、苗族156人、仡佬族80人、白族23人、汉族占总人口16%,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4%,是一个少数名族集居的村寨,5个村全部通车路,联户便道全部都硬化完成,全村有大牲畜450头,鸡2200只。   全村有天然林保护区3260亩耕地面积755.3亩,人均耕地0.75亩,我村有自强电站东区的河流一条,是发展畜牧也的优势条件。   全村有党员19名,按月召开支部大会,党小组会议,讨论我村的各项发展工作规划,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宣传落实党委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党在农村的各项优势政府和个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种养殖业的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   --人口总数:999人农业人口:995人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516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5.3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苗族,仡佬族,穿青族,汉族发展口号:农业强村,加快发展,科技强农,脱贫致富   --所辖村:包包寨,老寨土,黄泥沟,夜陇,化嘎生产总值:4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杂交早熟玉米,脱毒马铃薯,核桃办公所在地:堰塘村夜陇组   

桥上村

  桥上村是织金县自强苗族乡的一个小山村,该村一共有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413户农户,155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64人,劳动力654人。该村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村居住着汉、苗、青等民族。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土质差,水源匮乏,正常年降雨量为1264㎜,无霜期短,全年平局气温在13.4℃左右,全村共有耕地835亩,人均耕地0.6亩。   桥上村地理位置偏僻,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交通道路条件较差,交通运输不便,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正常年景该村粮食产量为200吨,人均粮食为300公斤。畜牧业虽说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但由于不成规模,并且由于畜牧品种较为落后,经济价值不高,未能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收入,因此该村年人均收入仍然很低。   由于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老百姓现在仍然靠天吃饭,该村人畜饮水仍十分困难,得不到相应的保障。通讯条件不足,对外界的了解相对较少,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当中。   --人口总数:1551人农业人口:155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4.2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苗,青,仡佬,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化戛,桥上,牛洞,杉树,中坝,河湾,尖坡生产总值:198.46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无办公所在地:桥上村河湾组   


桥上村特产大全




桥上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