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坳村东邻灯塔办事处柑子冲村,南接万山特区谢桥办事处石竹村,西连万山特区谢桥办事处谢桥村,北毗环北办事处铜江村、熊家屯村,总面积约13.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0.3亩,全处辖12个村民组(木杉冲、铜锣坡、硐老1组、硐老2组、毛坪、上寨、中寨、笔架冲1组、笔架冲2组、土弯1组、土弯2组、干兵田)共366户1562余人,全处共有党员36人,设6个党小组,居住着苗、侗、土家、汉族等民族。
大坳村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花生、蔬菜、碰柑等,近几年来,根据有关精神,大坳村广大群众转变观念,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经果林,全处共有280余户种植户,面积600余亩左右,且在土湾碰柑全市享有一定名气。
根据大坳村实际情况,荒山多,适宜种植果树和发展养殖业,为增加广大农民人均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村两委班子拟定了发展思路,一是进一步搞好大坳村水利和道路设施,重点是人畜饮水工程和修好村组公路。二是结合村实际,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搞好种养结合,邀请种养专业技术人员到大坳村具体指导,让群众学习种植、养殖使用技术知识,帮助群众掌握致富本领。三是加强大坳村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支两委制度,同时加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每年发展党员1—2名,重点培养1—2名后备干部,增强村党支部、村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201002 | 554300 | -- | 查看 大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桐梓巷社区 |
桐梓巷社区是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环北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222010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2201。邮政编码为5543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56 ,车牌号码为贵D。与桂花塘社区、北门社区、两板桥社区、铜江村、熊家屯村、板桥村、北关村、大坳村、梵净山社区相邻。 |
桂花塘社区 |
桂花塘社区是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环北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222010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2201。邮政编码为5543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56 ,车牌号码为贵D。与桐梓巷社区、北门社区、两板桥社区、铜江村、熊家屯村、板桥村、北关村、大坳村、梵净山社区相邻。 |
北门社区 |
北门社区居委会位于铜仁市环北办事处中部,北与两板桥社区居委会接壤,南抵桂花塘社区居委会、市中东门社区居委会,东靠架梁山,西临锦江河,社区面积约0.8平方公里。北门社区居委会前身是北门街道居委会,2003年6月由北门和瓦窑河两个街道居委会整合而成。辖区有10个社区居民小组,3915户、常住人口14414人,有封闭式小区、院落17个,共有社区党员484名,其中北门社区党支部党员83名。 北门社区居委会辖区有省、地、市直单位22个,全区最高军、警机关、教育、文化行政机构、电力、通信部门等均分布在本辖区。金顶酒店、樱花酒店、长城宾馆、军分区招待所等大型酒店宾馆座落于清水大道两侧。二完小,地区民族中学处在辖区中部,有着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 北门社区在社区党支部委员会,社区居委会领导下,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指导思想,加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区党的建设。社会居委会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了人民调节委员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禁毒帮教委员会,残疾人协会,老龄协会,综治委员会等10余个社团组织和工作机构,推动社区各项工作。作为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北门社区党支部随着社区工作的不断开展,社区党支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由原来的10余名增加到现在的82名,扩大了党员队伍,改善了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推进了党员队伍年青化,知识化,促进了社区建设。现北门社区各小区、院落环境卫生整治,治安秩序良好,邻里和睦,居民安居乐业。 |
两板桥社区 |
两板桥社区位于碧江区环北办事处北郊,成立于1989年,在环北卫生院五楼办公地面积0.3平方公里,东、南、北分别与环北办事处北门社区、灯塔龙田村、环北清水村相邻;西面为美丽的锦江河,该社区有2862户,8586人;60岁以上老年人185人,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92人,各种类别残疾人14人,其中重残、重病3人,孤寡老人2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7人,7个居民小组;党支部1个,党员23人,党小组1个。该社区居住着汉,苗、侗、土家、仡佬等民族。有流动人口1260人。企事业单位17个,分别是铜仁学院、地区老干所、铜仁学院附中、铜仁地区实验小学、路桥公司、铜仁职院、特殊学校、铜仁地区实验中学、江华房地产、五寰房地产、金码头小区、九龙小区、铭君华俯、九龙宾馆、龙都大店、火车站、城北客车站。是铜仁市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宗旨: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孝心,让老人舒心;我们愿为天下所有的儿女尽孝心;愿待奉天下所有的老年人安定晚年。 |
梵净山社区 |
梵净山社区是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环北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222010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2201。邮政编码为5543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56 ,车牌号码为贵D。与桐梓巷社区、桂花塘社区、北门社区、两板桥社区、铜江村、熊家屯村、板桥村、北关村、大坳村相邻。 |
铜江村 |
铜江村位于铜仁市区南面,全村8个村民组1013户,3400人,有6个党小组、54名党员,人均耕地面积0.08亩。村内座落着铜仁市铜江经济开发区,桐梓巷社区和梵净山社区的居民与村民混杂居住,外环公路和铜玉公路从村内穿越,是铜仁市区的南出口,具有城中村的特点和优势。 铜江村“两委”班子实行能人组阁,年龄呈梯次结构。村党支部按照市委和环北办事处党委对开展“党建创先”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的部署与要求,把发展经济和民主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从铜江村实际出发,抓住区位优势,摆正利益关系,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伙伴,扩大投资项目,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农业发展,积极走科技兴村,人才兴村,开发兴村的经济发展路子,全面推行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村民自治。 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大,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现有建筑公司,预制构件厂,砖厂,液化气站,加油站,小水电站,设备租凭公司,房屋租凭公司等8家集体企业,村集体经济积累800余万元。全村70%的劳动力转移到运输,建筑,商业服务,机电维修,劳务输出,房屋出租等行业,村民们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现全村人均纯收入6210元。 |
熊家屯村 |
熊家屯地处铜仁市城南郊区,属农业村,辖熊家屯、夜背湾、张家、刘家、卜家5个村民组。全村449户,1359人。近年来,由于市政及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土地大量被征用,绝地户达70%。其中熊家屯村民组已基本绝地。 发展提要 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柏油路硬化夜背湾1.5公里,黄泥董公路1.2公里,新建熊家屯文化、休闲、健身场所,改善群众的生产及生活条件。 针对黄泥董片区林广、荒坡面积大的特点,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鼓励夜背湾,黄泥董有土地的农民大力发展现代蔬菜种植。 积极招商引资。采取土地入股方式,吸收劳动力,增加农民和村、组集体经济收入。 转移劳动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成立熊家屯工程运输车队。随着铜仁市的扩容,许多单位及企业落户熊家屯村方向,人口大量增加,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将会迅速发展。 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拓展农民生活出路。 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实施养老保险政策,加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解决贫困、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
板桥村 |
板桥村位于铜仁市城郊北部,成立于1984年4月,西以锦江河为界,东与灯塔办事处龙田村相交,北与环北办事处清水村接壤,南与环北办事处北关村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隶属铜仁市环北办事处,下辖10个村民组,共1507户3240人。现有九龙宾馆、农贸市场2个村级集体企业,总投资300余万元,年固定收入30余万元。由于铜仁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市容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全村耕地不足20亩,村东至南往北2000余亩林地归属板桥村下属各村民组集体所有,全村85%以上的村民属绝地户。 2004年渝怀铁路建成后,贯穿了全村东沿线,铜仁火车站设立在板桥村管辖的东北处。全村现以发展第三产业为经济支柱。 |
北关村 |
北关村位于铜仁市城郊结合部,村居民居住在城镇的东南方,全村下辖6个村民组,共820户,2565人。总耕地面积165余亩,属人多地少的行政村。随着党的富民政策实施,北关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依托城镇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0的带领下,在办事处领导的帮助下,北关村村名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全村辖区内治安秩序井然,村民安居乐业。 北关村与桐梓巷社区、桂花塘社区、北门社区、两板桥社区、铜江村、熊家屯村、板桥村、大坳村、梵净山社区相邻。 |
大坳村 |
大坳村东邻灯塔办事处柑子冲村,南接万山特区谢桥办事处石竹村,西连万山特区谢桥办事处谢桥村,北毗环北办事处铜江村、熊家屯村,总面积约13.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0.3亩,全处辖12个村民组(木杉冲、铜锣坡、硐老1组、硐老2组、毛坪、上寨、中寨、笔架冲1组、笔架冲2组、土弯1组、土弯2组、干兵田)共366户1562余人,全处共有党员36人,设6个党小组,居住着苗、侗、土家、汉族等民族。 大坳村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花生、蔬菜、碰柑等,近几年来,根据有关精神,大坳村广大群众转变观念,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经果林,全处共有280余户种植户,面积600余亩左右,且在土湾碰柑全市享有一定名气。 根据大坳村实际情况,荒山多,适宜种植果树和发展养殖业,为增加广大农民人均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村两委班子拟定了发展思路,一是进一步搞好大坳村水利和道路设施,重点是人畜饮水工程和修好村组公路。二是结合村实际,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搞好种养结合,邀请种养专业技术人员到大坳村具体指导,让群众学习种植、养殖使用技术知识,帮助群众掌握致富本领。三是加强大坳村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支两委制度,同时加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每年发展党员1—2名,重点培养1—2名后备干部,增强村党支部、村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