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漳州 >> 东山县 >> 陈城镇

陈城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陈城镇谷歌卫星地图)


陈城镇简介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陈城镇,位于东山县东南隅,三面环海,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一;海岸线长53公里,占全县海岸线的30%,海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全镇有31个自然村,13个行政村,人口3.3万;耕地面积1.75万亩,林地面积1.85万亩,70%属沙质地,素有“东海绿洲”之美誉,是东山县创汇农业主要基地,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百强乡镇”、“渔业十强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乡镇党委”等10多个荣誉称号。
  陈城镇矿产资源丰富,优质硅砂矿储量1亿多吨,辉绿岩,花岗岩也有相当的储量;海盐年产量5万吨以上,是东山县海盐主要产区,开发加工潜力巨大。全镇物产丰阜充裕,有1.1万亩的芦笋基地,年产量上万吨;海产品种类繁多,养殖有石斑鱼、鲍鱼、牙坪鱼、虾、蟹、海马等多种品种,捕捞有鱿鱼、吧浪鱼、沙溜鱼等20多种经济鱼类,网箱养殖10000多箱,牡蛎吊养9000多亩,年产量15万多吨,占全县一半以上。有大马力钢质拖网渔船600多艘,水产品加工企业4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16家。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走“公司+基地+农户”发展路子,至今全镇共发展现代订单农业6500亩。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拥有沃角、宫前2个国家一级渔港,岐下国家二级渔港,建有环绕全镇的环镇公路,有11万伏输变电站、3.3亿元风力发电和4.7亿元风力发电二期;拥有一所职业中专学校、一所中学、13所小学、一所卫生院、一所敬老院。目前,全镇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初步形成港口、码头、水、电、通讯、闭路电视、道路等基础设施齐全的良好投资环境。
   陈城镇旅游景观众多。红色旅游重要景点有谷文昌公园和纪念馆,国家级海滨森林公园;自然景观有被称为“海上动物园”的澳角龙、虎、狮、象四座岛屿,形态各异,璀璨夺目;有清康熙年间名将施琅收复台湾的水师集结地一宫前天后宫,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西屿岛像一颗明珠撒在浩翰的海面上,四季如春,犹如世外桃源,海上仙山是都市人逃避喧闹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56平方公里 350626104 363000 -- 查看 陈城镇谷歌卫星地图

陈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陈城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陈城村谷歌卫星地图
宫前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宫前村谷歌卫星地图
澳角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澳角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埕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白埕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东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山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岐下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岐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崎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后崎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姚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后姚村谷歌卫星地图
港口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港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湖塘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湖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口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山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山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黄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南村 ·东山旅游·东山特产·东山十大特产·东山十景·东山学校名录· 0

----

查看 山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城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埔镇

  西埔镇是东山县城所在地,面积34.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西埔村、顶西村、梧龙村、冬古村、亲营村、探石村、双东村、宅山村、石埔村、坑北村、坑内村、西坑村、金石村,4个街道居委会,白石街、东埔街、龙舞街、中兴街。人口4.46万人,是东山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    经济发展情况:农业总产值完成30684万元,比增3%;规模工业产值完成120974万元,比增2.6%;工业海关出口完成15324.2万美元,比增101.8%;实际合同利用外资为8万美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18万元,比增2.5%;项目固投22616万元,比增25.7%;财政收入3852万元,比增35.11%,增幅全县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8832元,比增9.96%。    (一)工业发展情况:2009年西埔镇有企业60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9家,形成了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    西埔镇现有西埔工业区和冬古临港经济区。西埔工业区始建于1995年,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3KM2,2001年被列入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基地,2004年被列入省级水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它地处西埔城区南侧,地势平坦,环城路穿区而过,交通条件及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东山县最具潜力、发展势头强劲的投资宝地。区内有企业26家,其中水产加工业14家,规模工业以上的有9家,其中水产加工规模企业有6家,水产品精深加工占全县总量的42%,出0货值占全县的46%。逐渐形成了“新福”、“顺发”、“东盛”、“东顺”“海之星”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新福”被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评为省级调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顺发”、“东盛”被省乡镇企业局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拥有鱿鱼、蟹肉、虾、罗非鱼、鲍鱼、鳗鱼、贝类等多条加工生产线,培育了“新福蟹肉、顺发鱿鱼、东盛罗非鱼”等品牌产品,其中“顺发水产有限公司、新福水产有限公司、东盛水产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有70多种产品获HACCP认证,其中顺发水产有限公司、新福水产有限公司分别获得欧盟认证。品牌创建实现全新突破,“新福水产”和“顺发水产”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9年工业工作位居全县各镇、区前列。    冬古临港经济区依托冬古港水深优势,规划面积3KM2,是我省建立港口强省的一个港区,现有3000吨级杂货码头(可停靠6000吨级货轮),规划是造一个现代化的码头群,将建有5000吨级码头三个泊位,50000吨级泊位码头3个,100000吨级泊位码头2个,港区内现有的福建能源、东之星、海之星、健弘造船、裕华石化等规模企业。    (二)农业发展情况:被评为第二届福建省科普先进乡镇。有耕地面积8200亩,其中水田3088亩,旱地5112亩。“绿色”产业拥有2000多亩的芦笋基地,6000多亩的蔬菜基地,7000多亩的水果基地等高优创汇农业示范片;“蓝色”产业2009年总产21412吨,其中海洋捕捞14032吨,海水养殖5785吨,淡水养殖1595吨。海洋捕捞船数有357艘,其中:60马力以下小型渔船有112艘,60-150马力以下渔船215艘,150马力以上有12艘。有普通网箱500个8000平方米,工厂化养殖108068M3水体,鲍鱼场40户,鳗鱼场10户,海水养殖产量5785吨。2008年开展农业科技讲座和指导5场次,受训人员200多人次。推广优良芦笋基地300亩,推广胡萝卜良种400亩,引进订单农业1650亩。水产品总量24618吨,比增3%;动物防疫家畜13641头,家禽150614羽。石埔村被确定为省沼气建设示点村。冬古村被确定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顶西村、石埔村被确定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市、县挂钩领导和相关挂钩部门先后到现场调研,形成新农村的发展纲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各项工作开展。    (三)城镇建设情况:西埔镇根据“城市功能要强,生态环境要好,生产生活成本要低,文明程度要高”的要求,做好整个城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坚持做到“三高”(即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三性”(即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按照长远发展的要求对城区建设进行规划,在城区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西埔县城辖区有四个村:西埔村、顶西村、宅山村、双东村、东陂自然村,有农业户口2412户8059人;四个居委会:东埔街、中兴街、龙舞街、白石街,有户口5994户17056人。城区规划面积7.31KM2,人口密度3435人/ KM2。西埔城区公共绿地面积23.25HA,人均5.3M2。坚持规划先行,积极完善“三纵四横”的城市路网框架(三纵即:新城路、东环路和西环路;四横即:西前路、康福路、东西二路、南环路)。“三纵”已有新城路、东环路建成投入使用,西环路建成南半段投入使用,北半段正在筹划中。“四纵”有西前路、东西二路、南环路建成投入使用,康福路西段已完成在筹划中。    基础设施情况:拥有冬古3000吨泊位杂货码头,月供水能力5万吨的自来水厂和11万伏输变电站;环岛路和省道双码线坑北路段贯穿全镇,镇内已实现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拥有宽带接入端口;金融、保险、教育等机构完备;酒店、超市等休闲场所一应俱全。西埔城区有市场3个即中心市场、南市场和东市场,    旅游和资源情况:有全县最高的苏峰山、建于宋代的西山岩坪院和明朝石庙山公园,有梧龙硅砂矿,探石硅砂矿,有全县最大的红旗水库,有美丽的岛礁湾海岸。  

樟塘镇

  樟塘镇地处东山中部,与县城接壤,面积18.8平方公里,樟塘镇地处东山县腹部,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6000亩,耕地面积9500亩,沿海滩涂1.5万余亩。辖17个自然村,9个行政村,有1.6万人。获得“省科技示范镇”、“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示范乡镇”、“省十佳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快捷,西铜景观大道、即将建设的疏港路贯穿我镇。全镇土地开阔,2/3的面积涵盖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大片未开发土地,是城市建设、投资兴业的宝地。   特色物品众多。近海渔类资源、养殖品种丰富。林果业发达,水果面积居全县第一位,户均2.5亩以上,享有“万亩水果镇”之称。年产荔枝、龙眼等水果4万余吨,各类蔬菜、芦笋3万吨。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依山面海,山明水秀,适合规划建设酒店、体育旅游休闲场所。北面的古港海湾,滩长坡缓,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南正院景区,秀丽幽静;南面有著名的金銮湾景区,建有东圣宾馆、金銮湾大酒店、省安度假中心等星级酒店,滨海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工业发展飞速。近年来,樟塘镇紧紧抓住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效应,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已初步形成小五金、塑料制品、水产品深细加工、果汁、芦笋加工、箱包等工业发展格局。现有规模工业企业8家,海魁水产、欧凯金属、佳美食品、恒兴箱包等已成为东山的行业龙头企业。   如今,樟塘镇以崭新的姿态,主动融入海西建设,承接县城东扩,以工业突破、招商引资为中心,以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生态旅游工业强镇”,力争成为东山新区土地资源的储备库,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中心县城的后花园。   

康美镇

  康美镇,位于东经117°29′,北纬23°42′,地处东山县东北部,东接铜陵镇,西连樟塘镇,面积20.9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9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0455人,其中农业人口17065人,非农业人口3390人。    一、命名由来    康美镇因驻地在康美而得名。宋时有林氏人在一条通往内海的水坑尾凸出部营建村庄,取名坑尾。明朝崇祯年间,甘肃巡抚林日瑞为雅其故乡之称,改称“康美”,康美方言与坑尾同音,写法秀丽文雅,又有“康山美水”之意。沿用至今。清时属诏安五都三图地,民国时属东山县统一实验乡,解放初属一区,1950年成立康美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康美乡,1992年5月撤乡建镇。    二、人文状况    康美居民大部分属中原移民后裔,其风俗习惯保持着传统的中原风味。镇辖区内有康美古城堡、康美村、美山村的古榕树群,铜钵村的妈祖庙等名胜古迹。康美山水秀丽,人杰地灵,出现了许多的著名人物,如“七星三牢门”之一的甘肃巡抚林日瑞,明未举人杨观吉,-民党-林正杰,现代著名国画家林少丹等。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康美镇旅居海外的侨胞人数多,是东山著名的侨乡,全镇共有侨胞551人,侨眷侨属880户。1950年,-撤出东山时,在康美一带抓走了许多青壮年男子,这当中,有一夜间被掠去147人青壮年男子,而留下闻名海内外的“寡妇村”----铜砵村。据统计,全镇去台人员761人,台属940户。    三、地域景观    康美镇地形地貌呈丘陵状分布,系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这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21.6℃,是旅游避暑的绝佳去处。全镇绿化良好,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镇南北两面频海,境内多天然良港,城安海湾正筹建一个2.5万吨级深水码头,海上交通便捷。省道上西铜公路贯穿全镇,村村通公路,陆路交通发达。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两个月牙形海湾——金銮湾、马銮湾风景致旖旎多姿,以海碧、沙白、树绿、礁奇、空气清新、日光明媚而享誉海内外。宾馆、酒店、别墅、游艇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模大、档次高。有国家级、省市培训疗养中心16个,中信集团开发的海峡论坛,金紫荆旅游项目正在康美迅速堀起。康美的土特产丰富,有芦笋、鲍鱼、鳗鱼、牡蛎、名优经济鱼等品种。境内花岗岩、大理石、壳灰石等矿产储量多、质量高、可开发性强,受到国内外客商的赞赏和青睐。    四、特色经济    镇政府始终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抓实抓好。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年来,共洽谈项目30多个,其中有5个投产, 12个签约,有规模企业7家。主要有投资150万元的丰达包袋、投资120万元的宏国电子、投资600万港元的南利针织、投资30万美元的达升水产和投资2000万元的海旺冷冻水产,共安排劳动力就业 2800人。还有投资26亿元的旗滨玻璃已完成投资2164万元,保税中心、南通华浮造船、兴嘉、东跃、恒通汽配等项目已投资兴建。二是注重加强对远隆、东鑫、陵煌、康力等工业项目的帮扶,为企业做好服务,引导他们加快技改,扩大生产。三是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有力抓手。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我镇旅游、房地产、渔港工业三大特色经济前景喜人。旅游经济方面:重点抓好宏益、金紫荆、海峡论坛三大项目建设,其中总投资达8000万港元的宏益大酒店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一期工程听涛阁和20幢别墅现已投入营业,二期工程也已建设完毕;投资1亿港元的金紫荆旅游项目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于2008年3月20日投建;投资2.5亿元的海峡论坛首期500亩已征地;同时,引导东沈、铜钵、马銮、康美、美山等村村民兴办各类旅游配套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房地产经济方面:投资2000万元的广朋置业房产项目二期工程已投建;投资2000万元的海关大楼,投资1200万元的国家帆船帆板训练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还有舒泰、鑫弘、承益等3个房产项目已征地,将于近期开始建设。渔港工业经济方面:积极配合国家中心渔港和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城安万吨码头周边经济呈复苏的良好势头,水产品加工企业、渔需制造企业纷纷到该区征地,投资建厂,海旺冷冻等企业已开工投产,福勇渔具正在投建,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水产加工、渔需制造、仓储运输等渔港工业经济已成雏形。  

杏陈镇

  杏陈镇位于东山岛西北部,地处东山、云霄、诏安三县交界,面积31平方公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有宋代磁窑、陈平渡等历史文化遗址,是东山岛的古渡口和古集市之一,也是著名的“侨台乡”。现拥有3个镇级农贸市场,6所小学、2所中学,下辖10个行政村,人口26597人。   杏陈区位优势凸显,国道324线、疏港公路、沈海高速公路东山联络线和规划中的厦深铁路东山支线入口处均在杏陈,镇区距5000吨级和规划建设中2.5万吨级码头15公里,已建设400mm口径自来水管网和11万伏双回路电网,拥有成套DDN专线通讯接入设备,辖区内的大产大桥和八尺门大桥是东山两个进出岛通道,素有“东山门户”之称,交通十分快捷、水电供应充足、通讯设施完善。现有规模企业19家,规划投建面积23平方公里的东山生态产业园区落户杏陈,辖区地势平坦,三面环海,是大念山海经,开发生态和农庄休闲旅游产业的适宜区。2009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4797万元,增长6%;工业总产值58500万元,增长18.6%;规模工业产值48384万元,增长21.1%;工业项目投资1313万元,增长31.4%;地方级财政收入321万元,增长19.2%;农民人均纯收入5876元,增长11%。   杏陈物产资源丰富。耕地面积7665亩,山地面积10996亩,滩涂面积19540亩,盐田面积11219亩。盛产海盐、中华乌塘鳢、青鳗、红鲟、泥蚶、东方螺、文蛤、龙须菜等特色海产,形成“蓝色产业”养殖基地,建立芦笋、优质水果、时令蔬菜,三大“绿色产业”生产基地,适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  

陈城镇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陈城镇,位于东山县东南隅,三面环海,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一;海岸线长53公里,占全县海岸线的30%,海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全镇有31个自然村,13个行政村,人口3.3万;耕地面积1.75万亩,林地面积1.85万亩,70%属沙质地,素有“东海绿洲”之美誉,是东山县创汇农业主要基地,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百强乡镇”、“渔业十强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乡镇党委”等10多个荣誉称号。   陈城镇矿产资源丰富,优质硅砂矿储量1亿多吨,辉绿岩,花岗岩也有相当的储量;海盐年产量5万吨以上,是东山县海盐主要产区,开发加工潜力巨大。全镇物产丰阜充裕,有1.1万亩的芦笋基地,年产量上万吨;海产品种类繁多,养殖有石斑鱼、鲍鱼、牙坪鱼、虾、蟹、海马等多种品种,捕捞有鱿鱼、吧浪鱼、沙溜鱼等20多种经济鱼类,网箱养殖10000多箱,牡蛎吊养9000多亩,年产量15万多吨,占全县一半以上。有大马力钢质拖网渔船600多艘,水产品加工企业4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16家。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走“公司+基地+农户”发展路子,至今全镇共发展现代订单农业6500亩。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拥有沃角、宫前2个国家一级渔港,岐下国家二级渔港,建有环绕全镇的环镇公路,有11万伏输变电站、3.3亿元风力发电和4.7亿元风力发电二期;拥有一所职业中专学校、一所中学、13所小学、一所卫生院、一所敬老院。目前,全镇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初步形成港口、码头、水、电、通讯、闭路电视、道路等基础设施齐全的良好投资环境。    陈城镇旅游景观众多。红色旅游重要景点有谷文昌公园和纪念馆,国家级海滨森林公园;自然景观有被称为“海上动物园”的澳角龙、虎、狮、象四座岛屿,形态各异,璀璨夺目;有清康熙年间名将施琅收复台湾的水师集结地一宫前天后宫,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西屿岛像一颗明珠撒在浩翰的海面上,四季如春,犹如世外桃源,海上仙山是都市人逃避喧闹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前楼镇

  前楼镇地处东山县西南侧,面积21.37平方公里,辖岱南、前楼、东英、径里、叶厝、顶上、下西坑七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前楼镇东与县城及国家级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西临诏安湾,南隔西埔湾海堤与陈城镇相接,北接省道双码线与杏陈镇相连,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前楼镇镇域海岸线长达12公里,具有十分丰富的海岛资源条件。辖区内的西埔湾围垦区是全县重要的水产品养殖基地,拥有虾池养殖面积6500亩,海上辖区诏安湾海域拥有浅海滩涂2万多亩,西埔湾巴非蛤和牡蛎两大水产品远近闻名,畅销省内外。全镇目前已发展形成巴非蛤增养殖面积8000亩、牡蛎吊养4000亩、1000亩鳗鱼养殖、1000亩牙鲆鱼养殖、800亩龙须菜养殖、600亩石斑类养殖、500亩东方豚、东风螺和500亩新品种养殖等八大养殖基地。同时,全镇7600亩耕地中,已发展高优水果种植3000亩、优质芦笋种植3200亩,农业综合开发成效十分显著。  近几年来,通过积极开展“工业发展年”活动,自觉接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工业获得跨越式发展,目前镇域内兴办规模包袋企业4家、建材企业2家,在开发区创办“飞地”工业企业2家,初步形成包袋产业群。   -资源   前楼镇镇域海岸线长达12公里,具有十分丰富的海岛资源条件。辖区内的西埔湾围垦区是全县重要的水产品养殖基地,拥有虾池养殖面积6500亩,海上辖区诏安湾海域拥有浅海滩涂2万多亩,西埔湾巴非蛤和牡蛎两大水产品远近闻名,畅销省内外。全镇目前已发展形成巴非蛤增养殖面积8000亩、牡蛎吊养4000亩、1000亩鳗鱼养殖、1000亩牙鲆鱼养殖、800亩龙须菜养殖、600亩石斑类养殖、500亩东方豚、东风螺和500亩新品种养殖等八大养殖基地。同时,全镇7600亩耕地中,已发展高优水果种植3000亩、优质芦笋种植3200亩,农业综合开发成效十分显著。   -名企   近几年来,通过积极开展“工业发展年”活动,自觉接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工业获得跨越式发展,目前镇域内兴办规模包袋企业4家、建材企业2家,在开发区创办“飞地”工业企业2家,初步形成包袋产业群。  金公主饰品有限公司  金公主饰品有限公司地处国家级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间多年专业生产饰品的厂家,拥有优秀的专业设计开发人员、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一批具有丰富手工制造经验的员工。主要生产的饰品类别有:软项链、手链、脚链、钥匙圈、戒指、耳环、发饰品、挂饰、包饰、配件,以及其它金属礼品共计上万种款式,并承接产品开发、来样加工订做等业务。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并以优良的品种、良好的信誉赢得客户的青睐。  福助轻纺有限公司  福助轻纺有限公司地处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公司创办于1995年,属台资企业。通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壮大,公司目前是东山最大的包袋生产企业,拥有2个生产车间,600多名熟练的机车工人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能够承接各类外贸箱包、包袋的加工业务,主要产品全部出口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3000万元。  

铜陵镇

  铜陵镇位于东山岛的东北端,是一座历经六百余年的文化古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万多,下辖11个居民社区、1个行政村、12个渔业公司,是东山县的经济、文化中心。    铜陵镇党委、政府和人民正在东山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发展临港工业、海岛渔业、滨海旅游等海洋经济,全力打造“七张名片”和“五个创业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推进生态港口旅游城镇跨越式发展。    七张名片:    ★ 滨海旅游重镇    ★ 福建商业重镇    ★ 港口经济重镇    ★ 海洋渔业重镇    ★ 历史文化重镇    ★ 福建渔需渔具重要生产基地    ★ 福建对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基地    五个创业基地:    ★ 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 渔需渔具与轻工业基地   ★ 船舶修造与渔业服务基地    ★ 风动石――九仙山景观旅游基地      ★ 屿南湾――南门湾休闲旅游基地   


陈城镇特产大全




陈城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