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村位于中坝乡东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54户;辖区人口559人,拥有耕地面积352.94亩(其中田146.34亩、土206.6亩)。大坑村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陈二、环路两个自然村寨;村内白菜的销路很好,赶场天拉到县城里卖都能卖个好价钱。
大坑小学的教学质量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读完小学课程。境内的蔓庖至大坑公路保证了村民与外界的沟通,程控电话也正在全村普及。环路村树立着数棵古老的树木,具有历史考察的意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625201 | 555200 | -- | 查看 大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坑村 |
大坑村位于中坝乡东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54户;辖区人口559人,拥有耕地面积352.94亩(其中田146.34亩、土206.6亩)。大坑村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陈二、环路两个自然村寨;村内白菜的销路很好,赶场天拉到县城里卖都能卖个好价钱。 大坑小学的教学质量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读完小学课程。境内的蔓庖至大坑公路保证了村民与外界的沟通,程控电话也正在全村普及。环路村树立着数棵古老的树木,具有历史考察的意义。 |
魏家村 |
魏家村位于中坝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2公里,辖8个村民组260户,辖区人口895人,拥有耕地面积424亩(其中田276亩、土148亩)。魏家村8个村民小组分布在栗子湾、卢家沟、魏家茬三个自然村寨内。 魏家村种植烤烟100亩,有2户农户饲养猪,村里的孩子被安排在杨家坪小学就读。 |
杨家坪村 |
杨家坪村是中坝乡7个二类村之一的村,也是我乡西北部的一个边远贫困村,海拔800余米。辖11个村民小组,254户;辖区人口1200人,拥有耕地面积214.22亩(其中田182.32亩、土31.9亩)。人均耕地0.5亩。前三年平均人均纯收入1200元,人均占有粮食232斤。杨家坪村1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杨家坪、唐沟、张家、马家坳、场上、烂坝沟六个自然村寨内。 杨家坪村以盛产天麻、杜仲而远近闻名,为杨家坪村农户带来不小的收益。由于杨家坪村属高寒地带,森林覆盖率广,因此大部分农户目前正在筹建茶园。曾任过村支书的杨振军在前几年带领4个村民进行封山育林,大力种植马尾树,获得了“省青年红旗手”的称号。 村内有一所杨家坪完小,有7个班(1个幼儿班),共有200多名学生10名教师。 |
官家村 |
官家村位于位于中坝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印江县城15.8公里,属非典型喀斯特地貌。全村有11个村民组,335户1168人,拥有耕地面积524亩(其中田272亩、土252亩)。官家村11个村民小组分布官家寨、八宝湾、三台坡、王泥嘴、孟家寨五个自然村寨。 境内有一所官家完小,有7个班200多名学生8名教师;一条村寨公路通往此村后便延伸至沙树乡、旦家坡;官家村树林成群,以马尾松居多,特别是三台坡、黄泥的风景独好。 村内主抓烤烟种植300亩,完成产量6万斤,产值30万元。300多亩茶叶生产,让村民喜不胜收。村里依靠科学兴农,种植杂交水稻350亩,杂交玉米肥球育苗移栽200亩,做到了稳产高产。并且大力发展养殖业。以生猪发展为龙头,带动牛、羊、鹅的全面发展。 1990年靠官家村群众投工投劳和国家补助5.5万元,修建了从八堡湾至官家村全长4600米的(小Ⅱ型)水利工程,保障了村民的用水用电需求,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更是村里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
罗星村 |
罗星村位于中坝乡西面,东连杉树的新村,北接冉家大罗抵堰塘,南与虹穴、官家为邻,是中坝乡海拔最低、最偏僻的村,辖7个村民小组,199户;辖区人口732人,拥有耕地面积261亩(其中田186亩、土75亩)。罗星村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小槽、长岗、栏木、罗星、王家湾五个自然村寨。境内盛产的橘子、橙子口味甘甜,飘香四溢。长岗组正在计划筹备养羊养殖区,争取年底发展70头羊。 村内有一所罗星小学,共有30多名学生,1名教师。急需教师资源的支持。在长岗有一棵生长了上千年的柏树,具有观赏及历史研究的价值。有一处洞穴颇多的奇地传说是以前神仙坐骑的牛肝马肺,引人入胜。 |
虹穴村 |
虹穴村位于中坝西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201户;辖区人口709人,拥有耕地面积269.14亩(其中田164.14亩、土105亩)。虹穴村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上寨、松子林、中间、枫香堡、环头林、宋家沟、栗子坡、水井堡8个自然村寨,村内农户以种植土豆、红薯、玉米为主。 境内有一所虹穴小学,分别有一至三年级,共有30名学生,2名教师,水井堡存在着风水树木60多根,一直被村民很好的保护着。 |
双龟村 |
双龟村辖4个村民小组,141户;辖区人口476人,拥有耕地面积233亩(其中田146亩、土87亩)。双龟村4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大潮湾、沙木林、草湾、双龟4个自然村寨。 双龟村利用地理优势种植玉米50多亩、水稻60亩。有10户农户正在计划饲养猪,每户饲养2头二元杂交母猪。村支书陈常青带头种植了100亩烤烟,村民纷纷效应,得到良好收成。村内有一所双龟小学共有一、二两个年级40名学生、1名教师。 双龟村的草湾组土星岗和双龟组都生长了大量的枫香树,一到夏季便四处飘香,有清热提神的效果。 |
土岩村 |
土岩村位于中坝乡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20.4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组,133户443人,拥有耕地面积260亩(其中田175亩、土85亩)。土岩村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吴家岩脚、土岩两个自然村寨内。土岩村种植烤烟50亩,农户大部分养猪,村内有一所土岩小学,共有20名学生1名教师。 |
天池村 |
天池村位于中坝乡东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97户;辖区人口358人,拥有耕地面积214.22亩(其中田182.32亩、土31.9亩)。天池村4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天池一个自然村寨内,境内油菜、土豆、红薯生长态势良好,辣椒地有20多亩,是中坝乡的“辣子村”。村内农户正在进行圈舍再次改造计划饲养二元杂交母猪。 境内有一所天池村小学,共有20多名学生,一名教师,村内有蔓庖——天池的公路通过,天池村森林覆盖率广,特别是坳上更是避暑的好去处。 |
中坝村 |
中坝村位于中坝乡政府所在地,距印江县城7.5公里,海拔400米。辖11个村民小组,346户;辖区人口1580人,拥有耕地面积340.49亩(其中田236.79亩、土103.7亩)。 中坝村1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街上、代家槽、燕子岩、王家、龙家坝五个自然村寨;境内交通便利,公路平坦;境内有纸浆厂、砂石场(雄亚砂石厂、燕子岩砂石场、龙老三采石场)、标砖厂三种颇具规模的工厂。村内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2000年由中坝乡初级中学改为中坝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内有初中部9个班,小学年级11个班,共有1千名学生,60多名教师。校内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其特色,升学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中坝村有一个闻名县内外的养猪繁殖厂,共养殖100多头猪,养殖场创办人代恒强曾获得“省级劳模”的荣誉称号,如今他带领中坝村村民正在种植经果林,自家还养了数只品种优良的鸡。中坝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生长,不仅我乡赶场时蔬菜的供应基地,在这里更是存在很大的畜牧养殖商机。村内山势绵直,谷坝相间,岩溶奇秀,矿丰林茂,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女跳崖”、“金盆滴水”等景观更是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有旅游地开发的潜力。 |
蔓庖村 |
蔓庖村位于中坝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8.4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137户;辖区人口653人,拥有耕地面积382亩(其中田133.7亩、土248.3亩)。蔓庖村5个村民小组分布在湾里、大坡、门前坨三个自然村寨。境内共种植水稻300亩,其0有两个养牛、养猪的生态畜牧养殖区,年产量50头,村内有一所蔓庖小学,门前坨古树参天,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
富华村 |
富华村位于中坝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211户;辖区人口773人,拥有耕地面积453亩(其中田263.1亩、土189.9亩)。富华村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岩一、岩二、殷家、湾里、坨里、大田环路六个自然村寨。农户以玉米、土豆、红薯种植为主,村内有一所富华小学,共有四个班(一个幼儿班)50名学生,2名教师,村内的关家岩、龙家坝、岩上树木种类繁多,风景独特适合避暑。 |
陈香村 |
陈香村辖6村民小组,137户人口558人,共有耕地面积398.9亩(其中田176.6亩、土222.3亩)。陈香村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陈香一个自然村寨内。 陈香村年产水稻300亩,大部分农户家中都饲养猪。村内森林覆盖率广,是避暑的好去处。有一所陈香小学,共有20名学生,1名教师。 陈香村与大坑村、魏家村、杨家坪村、官家村、罗星村、虹穴村、双龟村、土岩村、天池村、中坝村、蔓庖村、富华村、堰塘村、大田村、夫子坝村、小河村、土黄村相邻。 |
堰塘村 |
堰塘村位于中坝乡西面,距乡政府1.8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344户;辖区人口1394人,拥有耕地面积629.2亩(其中田249.7亩、土379.5亩)。堰塘村12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皮家山、生基坪、岩弦三个自然村寨。 农户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境内共饲养二元杂交母猪约300头,在堰塘村河边有一座电站给村民供电需求提供了保障。村内有一所村级完小,共有七个班300名学生,10多名教师。境内有印德公路通过,且座落着印德大桥,在地委、行署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乡在大田、堰塘两村实施“三小工程”,掀起了冬春水利基本建设热潮。通过县有关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实施完小山塘、小水池106口(其中小山塘6口、小水池100口),为两村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缓解人畜饮水困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大田村 |
大田村位于中坝乡西面,处于德江县、印江县、思南县三县交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0.96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665户;辖区人口2551人,拥有耕地面积1630亩(其中田790.9亩、土839.1亩)。大田村13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灯盏水、喻家、涂家、沙坝、大龙、铺子槽、大石窖、干柒、大湾九个自然村寨内。 大田村是我乡的烤烟种植大村,种植烤烟250亩,新型烘烤房3座。村里正在计划修建5个养殖小区用来饲养猪,其中有一个小区已正式投产30头,还有2家农户养牛10头。在地委、行署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乡在大田、堰塘两村实施“三小工程”,掀起了冬春水利基本建设热潮。通过县有关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实施完小山塘、小水池106口(其中小山塘6口、小水池100口),为两村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缓解人畜饮水困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田村有一所大田完小共有7个班(幼儿班一个)380名学生,15名教师。村寨公路经过村委会然后直通干柒组,交通便利,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广,便于发展养殖业。 |
夫子坝村 |
夫子坝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视野开阔,与中坝乡政府隔河相望,距印德公路1公里左右,前有印江河穿流而过,全村18个村民组436户1608人,党员27人,耕地面积786亩(其中田524亩,土262亩),人均耕地0.49亩,主要经济来源是早熟蔬菜、外出务工、畜牧养殖,是中坝乡的二类贫困村。 2007,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加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内在动力,通过党员干部和群众携手并肩,树立和培养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氛围浓厚,观念更新,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典型,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委确定把夫子坝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切实抓好“生态畜牧、反季节蔬菜”两根支柱产业。 夫子坝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发展早熟蔬菜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的尽早摆脱贫困,依托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和县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利用离县城较近,海拔位置低的优势,大力发展早熟蔬菜,扩大特色农产品胡萝卜种植面积,建成蔬菜基地。乡农经站专门抽出技术人员利用大棚育苗,免费向群众提供蔬菜苗,在种植过程中,技术人员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耐心指导,把生产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夫子坝村新农村建设确立了种植早熟蔬菜这根支柱产后,又确立了生态畜牧业这根支柱产业。建成生态畜牧小区,按照“六优化”要求,引进优质二元种猪,示范户商品猪户均存栏达10头以上,年均出栏20头以上,建成仔猪基地村,同时大力发展莱茵鹅养殖,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了全乡生态畜牧业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夫子坝群众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彻底整治村寨环境卫生;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寨治保调解组织,指导群众完善村民自治,建立村规民约,夫子坝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今后五年内,稳定发展生态畜牧业,建设生态畜牧养殖小区,建成仔猪基地,商品猪每户存栏达10头以上,同时,依据水源优势,大力发展莱茵鹅养殖;利用离县城较近,海拔位置低的优势,大力发展早熟蔬菜,扩大特色农产品胡萝卜种植面积,建成蔬菜基地;管护好退耕还茶200亩,建设一个茶叶粗加工厂,使茶叶成规模、见效益;彻底整治村寨环境卫生,鼓励农户改掉陋习,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村民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科学。 |
小河村 |
小河村与中坝乡乡政府所在地中坝村相邻,距乡政府1.5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212户;辖区人口802人,拥有耕地面积383亩(其中田165.8亩、土217.2亩)。 小河村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易安沟和沟家湾两个自然村寨,村内盛产辣椒,在村寨的山洞内蕴涵着自然甘甜的龙洞水。 |
土黄村 |
土黄村位于中坝乡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4.4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208户;辖区人口798人,拥有耕地面积536.55亩(其中田225.65亩、土310.9亩)。土黄村5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石洞坨、平顺、孟经、土黄一组、二组5个自然村寨内。 境内种植烤烟370亩,水稻400多亩。土黄村支书熊森还带头自家饲养了30头牛、5头猪,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如今在平顺组已形成了一个畜牧养殖小区,一处是村民张金刚饲养了27头牛,一处是村民张羽过饲养了20头牛,还有一处是村民张羽江正在计划饲养30头猪。另外在孟经组有2户农户共饲养了25头牛。土黄村是我乡的畜牧养殖大村,也是我乡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烤烟种植村。 村内有一所土黄六年制小学,共有6个年级110名学生6名教师。在平顺组、土黄村一组都生长着大量的古树,历史悠久,土黄村石洞坨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胜似“世外桃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