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辖乡。1950年设第一区,1958年改红专公社,旋改城关、星溪公社,1984年改星溪乡。位于县境中部。面积212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政府驻城区解放街。小浦公路过境。辖东山、念山、东峰、富美、梅坡、林屯、地平、宝岱、樟口、九蓬、长际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材加工、食用菌、制茶等厂(场)。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茶叶、竹笋、锥栗、茉莉花、烟草、油桐,盛产木材。有唐黄巢屯兵处黄念山及练兵坪遗址。富美村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祖母墓。.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5万人 | 212平方公里 | 350725200 | 353000 | 0599 | 查看 星溪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长际村 | - | - |
---- |
查看 长际村谷歌卫星地图 |
九蓬村 | - | - |
---- |
查看 九蓬村谷歌卫星地图 |
章口村 | - | - |
---- |
查看 章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宝岱村 | - | - |
---- |
查看 宝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坪村 | - | - |
---- |
查看 地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林屯村 | - | - |
---- |
查看 林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
梅坡村 | - | - |
---- |
查看 梅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富美村 | - | - |
---- |
查看 富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念山村 | - | - |
---- |
查看 念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山村 | - | - |
---- |
查看 东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峰村 | - | - |
---- |
查看 东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熊山街道 |
熊山街道办事处位于政和县中部、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信息的中心。西部同石屯镇毗邻,东、南、北三面与星溪乡接壤。2006年区域面积2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2公顷,林地面积1373.8公顷,管辖解放、胜利、官湖三个村委会和东门、元峰庄、北门、西门、南门、新南庄六个社区居委会。 1989年底,全街道办事处总户数为6135户,总人口为25610人,其中城区5026户,20090人,农业1109户,1033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15元。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54人。2005年底,全街道办事处总户数为12276户,总人口为35977人,其中农业户口1515户,农业人口601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2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01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9元。 - 历史沿革 宋咸平三年始,熊山街道办事处即为县治所在地。民国时期曾设城厢镇。新中国建立后,于1950年7月、1954年4月、1960年2月、1965年7月4次设为镇,1968年4月属城关公社,1980年恢复为城关镇,1981年7月改为熊山镇,2006年7月25日又改称为熊山街道办事处。熊山街道办事处驻县城关胜利街330号。 - 自然条件 熊山街道办事处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热丰富,四季分明,景色怡人。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7.6℃,年平均气温18.4℃,无霜期262天,平均年降水量1680毫米。七星溪由东向西穿城而过,纵贯熊山街道办事处全境,溪流两岸土质肥沃,农田多属双季稻区,灌溉便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是县内重要的粮食丰产区。县城居民所需的蔬菜等副食品,大部分来自解放、胜利、官湖三个村。熊山街道办事处内拥有七星、飞凤山、塔山三大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家庭旅馆业发达。 - 自然资源 熊山街道办事处森林、矿产、水资源丰富。辖区有林地面积1373.8公顷,林木蓄积量82685立方米。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铁等,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开发前景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年均0.15万千瓦。 |
东平镇 |
"东平镇有“闽北红都”之称。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政和县第一个0员杨则仕创建了0政和第一个党组织和建(瓯)松(溪)政(和)苏维埃政府,威震闽浙赣边界的陈贵芳跟随过曾镜冰,营救过新四军战士,一家十三人惨遭杀害,其母三陷囹圄遭受惨无人道的-。这些革命志士的事迹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今天,这里修复了“0政和第一支部”旧址纪念馆(图一)、“建松政苏维埃政府”遗址纪念馆、建松政革0据地纪念碑、杨则仕烈士事迹陈列室等。 东平镇有十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在金峰山下的凤头村,有一片我省保护最完整、数量最多的百亩楠木林,林中楠木树龄都在60年以上,棵棵高大挺拔,百余只白鹭常年栖息林间,蔚为奇观(图二)。 改革开放给千年古镇带来勃勃生机,东平人民凭借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出一系列享誉闽北的特色产品,走出了一条“特色富民、名牌兴镇”的东平酱油、高粱酒和白牡丹、碧螺春、白针银豪等茶产品远销国内外。东平镇还十分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全镇有19万亩森林,开发出了万亩毛竹、万亩锥栗、万亩茶园和三千多亩柑桔,一千多亩杨梅及近千亩茉莉花和水蜜桃。据介绍,全镇大小企业达160家,年农业产值7000多万元,乡镇企业产值达两个亿,成为闽北经济重镇。 与松溪河在石屯镇汇合的星溪是闽江源头的分支之一,发源于政和境内的外屯乡黄坑村,由东向西横贯县境流经外屯、星溪、熊山、石屯等四乡镇(图三),全长66公里,集水面积723平方公里,占政和版图近一半,因而被政和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聚集在这里的汉族和畲、回、蒙、满、苗等少数民族同胞共同开发星溪的文明,创造星溪的文化。". |
石屯镇 |
政和县辖镇。1950年设石屯乡,1958年划入红专公社,1968年析置石屯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七星溪下游,距县城10公里。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2万。政建公路经此。辖石屯、工农、长城、西津、洋后、王山口、石门、际下、松源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石板材、冶炼、电力、制茶、木材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盛产茉莉花、茶叶。为闽北茉莉花生产基地。特产政和工夫、白毫银针、白牡丹等名茶。. |
铁山镇 |
政和县辖镇。1950年设铁山区,1961年改铁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梅垄溪西岸,距县城7公里。面积256平方公里,人口3万。通公路。辖铁山、东涧、南涧、凤林、大岭、罗家地、大红、高林、半泮、江上、向前、张屯、岭腰、高山、长垄、前溪、锦屏、西坑、横坑、李屯洋、元山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茶厂、铅锌矿、磷肥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柑橘、笋干、香菇。政和工夫、银针白毫等茶叶为外贸产品。有殷商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址及五代建护国寺。. |
镇前镇 |
政和县辖镇。五代晋设关隶镇,清属十七、十八都。1951年设第二区,1958年改镇前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蛟龙溪上游,距县城28公里。面积234平方公里,人口2.5万。小浦公路经此。辖镇前、梨溪、梨洋、洋厝、南坑、横坑头、里洋、茶溪、宝岩、下园、际头、半源、角坂、湘源、下庄、连坑、筠竹洋、郢地、西溪、齐家洋、蓬岭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茶、木材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柑橘、茶叶、山苍籽。为苹果南移试验点。. |
星溪乡 |
政和县辖乡。1950年设第一区,1958年改红专公社,旋改城关、星溪公社,1984年改星溪乡。位于县境中部。面积212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政府驻城区解放街。小浦公路过境。辖东山、念山、东峰、富美、梅坡、林屯、地平、宝岱、樟口、九蓬、长际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材加工、食用菌、制茶等厂(场)。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茶叶、竹笋、锥栗、茉莉花、烟草、油桐,盛产木材。有唐黄巢屯兵处黄念山及练兵坪遗址。富美村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祖母墓。. |
外屯乡 |
政和县辖乡。1953年设第六区,1958年设跃进公社,后改外屯公社,1961年并入铁山区,1969年复改外屯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七星溪上游,距县城14公里。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1.3万。小浦公路经此。辖外屯、洋屯、溪头、湖屯、稠岭、吴场、下坪、黄坑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茶、木材加工、木珠门帘、竹筷、竹香芯、胶合板、手工地毯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反季节蔬菜,兼产茶叶、松脂、笋干、香菇。为苹果南移试点乡。佛子岩风景区在境内。. |
杨源乡 |
政和县辖乡。1954年设杨源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当溪上游,距县城29公里。面积242平方公里,人口1.8万。安嵩公路经此。辖杨源、大溪、岭头、茶林、富坂、桃洋、王大厝、翠溪、上庄、坂头、西岩、洞宫、楼下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木材加工、制茶、陶瓷、电控器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和反季节蔬菜,兼产茶叶、油茶、苹果。洞宫山风景区在境内。1936年,0闽赣省委于大窠树成立。. |
澄源乡 |
¡¡¡¡ÕþºÍÏØÏ½Ïç¡£1913ÄêÉè³ÎÔ´Ï磬1950Äê¸ÄµÚÎåÇø£¬1958Äê¸Ä³ÎÔ´¹«É磬1984Ä긴ÖÃÏ硣λÓÚÏØ¾³¶«²¿£¬ðÕ·åɽ¶«²à£¬¾àÏØ³Ç30¹«Àï¡£Ãæ»ý271ƽ·½¹«ÀÈË¿Ú2.8Íò¡£Í¨¹«Â·¡£Ï½³ÎÔ´¡¢Ç°É½¡¢Ç°´å¡¢ÁÖɽ¡¢ÏãϪ¡¢¸»Ûâ¡¢ÉÏüÕÑó¡¢»ÆÌ¹¡¢ÏÂüÕÑó¡¢»ÆÁë¡¢³àϪ¡¢Ë«Ð¡¢Å£Í¾¡¢Ð¿µ¡¢´óÀæÏª¡¢¿ÓÀï¡¢ÉÏÑó¡¢±±¶·¡¢ÐÇϪͷ19¸ö´åί»á¡£ÏçÕòÆóÒµÓÐÖÆ²è¡¢Ä¾²Ä¼Ó¹¤¡¢Ê߲˱£Ïʵȳ§¡£Å©ÒµÖ÷²úË®µ¾ºÍ·´¼¾½ÚÊ߲ˣ¬¼æ²ú²èÒ¶¡¢ÖÐÒ©²Ä¡¢ÑÌÒ¶¡£.¡¡¡¡[¸ÐÐ»ÍøÓÑ"kyzhou"·ÖÏí´ËÄÚÈÝ¡£] |
岭腰乡 |
岭腰乡地处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东北部,与浙江庆元相接壤,省道(国防战备路)穿境而过,边界贸易历史悠久,素有"旱地码头"之称,是闽北出省重要门户。岭腰乡总面积1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共辖7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68个村民小组,1.2万多人口,平均海拔650米,木材蓄积量25万立方米,竹林面积6.03万亩,年产毛竹100多万根,有"闽北竹乡"美誉。盛产白笋干、仙岩茶、香菇、锥栗、烟叶等农特产品,锦屏仙岩茶,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为皇室贡品,民国时期还作为茶中珍品出口到英国、苏联等地。 境内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锡 岭腰乡、石灰石、钨、铀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风景优美,有千年杉木王、冬暖夏凉的古银矿170洞18坑、百年古茶树,虎头际瀑布、千手观音柳、夕阳杜鹃、天池龙井、官印潭、松林岛,有全县最高海拔1579米的香炉尖和黄巢起义的古战场遗址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闻名遐迩,是难得的旅游度假胜地。岭腰属亚热带气候,极端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8.6℃,年平均气温17.9℃。 岭腰乡自1998年建乡以来,乡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建边贸走廊、做资源文章、扩特色基地、创高效体制"的发展方向。以农民增收为切入点、以科技兴乡为先导,以入闽工业园区为依托,着力培育竹、茶、烟、锥等特色产业,致力打造诚信岭腰,开放岭腰、边贸岭腰、和谐岭腰,兴起把岭腰建成极具吸纳力和扩张力的"金色腹地"。乡村工业蓬勃兴起,入闽工业小区初具规模,已形成了以竹木制品、矿产开发、小水电开发为主的大小企业50余家。边贸墟市十分活跃,边界治安稳定,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岭腰是闽北竹乡,是边界贸易重地,生态旅游胜地。 - 自然资源 岭腰乡总面积1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平均海拔650米,木 岭腰乡材蓄积量25万立方米,竹林面积6.03万亩,年产毛竹100多万根,有“闽北竹乡”美誉。盛产白笋干、仙岩茶、香菇、锥栗、烟叶等农特产品。境内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锡、石灰石、钨、铀等。乐溪流域水资源丰富,有顺发、盛业等几家水电开发公司安家落户。 - 基础设施 1998年建乡时通往各行政村的均是简易马路,随着农村水泥路硬化的不断 岭腰乡推进,至2005年底岭腰全乡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建乡之初,岭腰乡所在地岭腰村只有一条主街,两排民用建筑和政府办公大楼。通过建乡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如今,岭腰村主街水泥道宽敞笔直,与104入闽战备路首尾相接。房屋规划合理,边贸市场筹备建设中,后山变电所有效运行。先后兴建了岭腰乡卫生院、中心小学办公楼、政府宿舍楼,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改善了工作环境。截止目前,完成村级公路硬化30.8公里,建成6个村4个移动基站、1个联通、3个小灵通信号网络发射塔,移动通信网基本实现全乡覆盖;完成广电县乡联网光纤铺设工程,收视信号覆盖岭腰、后山、胡屯仔、周弄坑等村,改善了收视效果;完成岭腰、高山、前溪、横坑、长垅、锦屏6个村人饮水工程,受益人口达50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