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蓬村辖前九蓬、后九蓬、朝阳、宝岭、上国楼、下国楼等6个自然村,共230户,912人。总面积2.45万亩,其中有林地1.03万亩,种毛竹3960亩,锥栗1500亩。村委会驻前九蓬。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25200 | 353000 | 0599 | 查看 九蓬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长际村 |
长际村是星溪乡辖区内最偏远的行政村,辖上山岗、下山岗、梧桐坑、下宅、东坑、水林坑、何氽、石洪坑、后半山、大绍等10个自然村,共363户,1547人。总面积4.3万亩,其中有林地2.6万亩,种毛竹8000亩,锥栗5000亩。村委会驻下宅。 |
九蓬村 |
九蓬村辖前九蓬、后九蓬、朝阳、宝岭、上国楼、下国楼等6个自然村,共230户,912人。总面积2.45万亩,其中有林地1.03万亩,种毛竹3960亩,锥栗1500亩。村委会驻前九蓬。 |
章口村 |
星溪乡章口村辖章口、外洋、上山、歧山、大墘、宝根岭、半山、小绍、冷石等9个自然村,共285户,1013人。总面积2.96万亩,有林地3.11万亩,种毛竹4473亩,锥栗1600亩,茶叶300亩。村委会驻章口。 |
宝岱村 |
宝岱村是省老区基点村——宝岱村隶属星溪乡,位于政和县城关东南方向约5公里,与长际、章口、林屯、东峰、东山村相连,庇邻石屯、外屯乡,与建瓯市川石乡边溪村隔村相望。村部距县城关18公里(其中盘山公路约15公里),下辖的前宝岱、后宝岱、丘氽、前山、山峡子5个自然村,下设7个村民小组,443户,户籍人口1675人。分散座落在政和十大道教名山之一的大凤山(海拔1214米)为中心的20平方公里区域面积范围内,自然村平均海拔700米。林地面积22321亩,生态公益林3670亩,水田面积2100亩。全村盛产毛竹(15000亩)、锥栗(4000亩)、茶叶(400亩)、毛芋(300亩)。地含丰富的金、银、铅、锌、钨等矿产资源。 |
地坪村 |
星溪乡地坪村辖地洋、上圳坑、下圳坑、上余屯、下余屯、上洋、新源等7个自然村,共295户,1153人。总面积1.98万亩,有林地24103亩,毛竹7000亩,锥栗5000亩。村委会驻地洋。 |
林屯村 |
星溪乡林屯村辖林屯一组、林屯二组、下马石、茶岭、岭尾、方元及牛山仔等7个自然村,共522户,1951人。总面积19998亩,其中林地16000亩,有毛竹600亩,锥栗800亩。村委会驻下马石。 |
梅坡村 |
星溪乡梅坡村辖上际、下际、富中、三百洋、杨梅林等5个自然村,共263户,976人。总面积3.86万亩,有林地3.7万亩,种毛竹6800亩,锥栗1460亩。村委会驻富中。 梅坡村:干群和乐新风起 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通讯员 徐庭盛赖家松 19日上午,经过头天雨水冲刷,流经政和县星溪乡梅坡村的赛中溪依旧清澈。 沿赛中溪畔漫步,林木掩映中的村道干净整洁,村民在烟田里施肥,几位老人在村里的廊桥上聊天。 走进村部会议室,“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近30面荣誉牌,谱写着这个村和谐发展的动人乐章。 山清水秀好发展 “山好水好就是我们的发展优势。”梅坡村委主任杨云有指着翠绿的山林,自豪地说。 来到养蜂专业户彭洪灿家,不时看到蜜蜂飞舞。“来来来,尝尝我们的百花蜜。”彭洪灿给我们端来清甜可口的蜂蜜。今年,他又分了70多箱的蜜蜂。 “你的蜜蜂到哪里采花?” “这里水土好,蜜源水源多,几千亩的山场,有的是资源。” 彭洪灿2003年开始养蜂,从最初的10来箱发展到去年的130多箱。去年,他的纯收入有六七万元。 “上个月刚买了近万元的蜂箱,这不,用得只剩下几个了。” 此时,造林大户谢德财刚从山上回来。“看着小树一天天长大,心里就高兴。”他说。 谢德财1993年开始承包山地种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造林大户。 “我们村土地肥沃,树长得又快又大。十几年的树,就有这么粗。”谢德财向我们比划着,“直径有三四十厘米哦。” “到现在为止收入有多少啊?” “间伐了一次,赚了200多万元。剩下的留着,过几年主伐期到了再砍。” “还要不要继续种?” “当然要,我这人就喜欢种树。其实,种树不在于收入多少,在于水土保持,我们村的环境更好了。” 种烟户李华秀正在烟田劳作。她的田就在溪边。李华秀说,这条溪无旱无涝,让她省了不少的心。 梅坡村里田地不多,为了让有限的田地发挥更大效益,村里于2006年找来县烟草站的技术员化验土壤,确认适合种烟,他们便调整出150多亩的烟田。 造林、种竹、种烟、养蜂、养鱼……多种产业一起发展,让梅坡村民的收入稳步增加,从2006年的人均300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6350元。 村务公开好办事 在梅坡村部的村务公开栏前,几位村民正在看栏上张贴的村财收支账。 “每个月村里都会公布数字,我们有空就过来看看,村里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村民梁明富对记者说。 村务公开,让村里少了矛盾和纠纷。 2010年省里开展“四绿工程”,富中小组有700亩砍伐后的迹地需要更新。怎么更新?村两委问计于民。 有人提议分成几块进行招投标,但有人担心这些山地会流转到村外,只让少部分人获利。讨论不决时,有的村民直接上山去占林地。 眼看山林纠纷就要闹起来,村两委及时提出采取股份制的办法——全组107户,每户出800块钱入股,按照16年后砍伐收益测算,每户每年可收入3000元。村两委的提议得到了村民的认同,大家踊跃入股造林。 村务公开,让村民对村里的事参与积极性高涨,村两委办事也顺畅得多。 黄色外墙的村部大楼非常醒目,可建这座大楼费了不少周折。 几年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就有把旧村部拆除新建的想法,可把这项提议向村民征求意见时,有村民提出了异议:“村里还有基础设施没建好,办公楼可迟点建设。” 2010年,一些村民提议:“现在,村里生产生活的公共设施基本都建好了,可以考虑建村部办公楼了。” 2010年7月,新的办公楼动工。在村民代表大会公开讨论时,有人提出,办公楼工程不能全部招标,这样会多花钱。 结果,经村民代表大会多次讨论决定,采取村里购买材料、施工进行招标的办法建设办公楼,同时成立采购、保管、监督3个小组,让村民参加义务劳动,以节约建设成本。村部办公楼建成后,使原本预算需要85万元的办公楼,只花了46万元。 村务公开,让梅坡村形成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良好氛围。建廊桥,村里出1万元,村民捐了7万元;建农民公园,村民无偿让出两亩多地,还参加义务劳动,预计投资要20余万元的农民公园,只花了10万元。 互帮互助和谐风 “青山绿水梅坡村,交朋聚友富中桥。” 这是梅坡村廊桥柱子上的一副对联。 村民李华秀的丈夫身体不好。今年,她家认了20亩的种烟指标,可没想到,她的双腿患上了骨髓炎,痛得下不了地。村里其他人的烟地都整好了,唯独她家20亩地还撂在那里。 “我们要是不帮忙,华秀家的烟真栽不下去了,有空的都去帮个忙吧!”3月10日,梅坡村支书彭金德一声招呼,乡里挂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等20多人来了,起垄、整畦、施肥、拉膜……大家干了一整天,把李华秀家的20亩地整好了。现在,她家地里的烟叶已长到尺把高了。 “一条人命在那里,我去哪筹那么多钱来赔?”去年9月,村民小孙建房,一名工人在施工中不慎从屋顶滑下摔伤,后来抢救无效死亡。死者亲友来了不少人,村干部进行调解,孙胜友无力赔偿,双方僵持不下。 “大伙给凑一凑,帮助胜友渡过难关。”又是村里的干部为村民作主。村支书彭金德、村主任杨云有带头分别拿出1万元和5000元,其他村干部、党员、村民纷纷出手相援,把钱凑齐,将22万元赔偿款送到死者家属手中。 对弱者,村里都是不遗余力地予以帮助。2007年,村里宋应芳、宋扬阳、余日丹3名学生考上大学,他们家都较困难,村干部发动干部群众捐款1.8万元,解决了他们学费;70多岁的谢子琳患肺肿、心肿病,村干部经常去看望,还给他送慰问金;逢年过节,村里干部都要去慰问80岁以上的老人…… 离开梅坡村,华灯初上,50多盏路灯,把巷道、路口照得亮堂堂的。清澈的溪流,哗啦啦响着。廊桥上,吃过晚饭的村民们聚在一起聊天:“你家春笋卖到哪去?”“今天的竹子价格不错。”“你孩子病好了没?” …… 在梅坡村,时时感到和风拂面,让人神清气爽。 |
富美村 |
星溪乡富美村辖洋尾、林屯、溪洲、横坑垅(洪原)、铜锣丘、高山仔等7个自然村,共497户,1990人。总面积2.5万亩,有林地1.68万亩,种毛竹2560亩,锥栗1500亩,茶叶4000亩,西瓜600亩。村委会驻洋尾。 富美村与长际村、九蓬村、章口村、宝岱村、地坪村、林屯村、梅坡村、念山村、东山村、东峰村相邻。 |
念山村 |
念山村位于政和东部,距县城11公里,最高海拔760米,辖东屯、陈屯、后门厂、余屯、厝角、后山仔、上园仔、北新等8个自然村,8个生产小组,有人口1157人,287户。念山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3人,长期在外4人。念山村土地面积1.32万亩,有耕地1600亩,有林地9995亩,其中锥栗2800亩,毛竹3478亩,果树200亩,茶叶2300亩,其中新品种梅占300亩。近年发展西爪平均每年30亩。念山村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景色宜人,2006年被评定为全省100个旅游名村之一。2009年,被列入佛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景点之一。 |
东山村 |
东山村辖堀丘、池坑、山头、新厝、亭坪、禾垅等6个自然村,共188户,703人。总面积9570亩,其中有林地7767亩,种毛竹1420亩,锥栗430亩,水果227亩。村委会驻堀丘。 |
东峰村 |
政和县星溪乡东峰村地处城郊302省道旁,据县城5公里。辖桥头、庙下、吴屯里、茂林、大布、茶园、范屯洋等7个自然村,总人口2128人,属全乡人口最多的一个村。村党支部现有5个党小组,党员65人,其中超过一半为20年党龄以上的老党员。全村现有山地总面积2.7万亩,其中林地12000亩,种锥栗1500亩,毛竹1000亩,茶叶1460亩;良田2000亩,主要种植水稻、烟叶及各类蔬菜等,2012年仅毛芋种植面积就超过300亩。境内主要企业有水泥厂、茗香轩(际浩)茶叶、范屯洋水电站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