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武夷山市 >> 新丰街道

新丰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丰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新丰街道简介

   新丰街道办位于武夷山市城关东南崇溪东岸,南连武夷山茶场,西靠洋庄乡,东接上梅乡,北与吴屯乡交界。城东乡地处半山区,地势最高的自然村牛圹海拔为741米,地势最低的行政村崩埂海拔也达252米。
  新丰街道办古时为四隅里和武泰乡(部分区域)的辖区。民国期间,它隶属情献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洋墩乡、胡桃乡的全部和城关镇的部分辖区。1980年8月,城关人民公社分出部分区域成立溪东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城东人民公社。1984年撤消公社设乡,2003年改为新丰街道办,管辖五里、崩埂、松凹、村尾、黄墩、洋墩、里洋7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
  新丰街道办有1所初级中学和31所小学,各行政村均建立医疗站和卫生所。里洋、洋墩、黄墩、松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基点村,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和0崇安县委曾于民国21年驻在黄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82002 353000 0599 查看 新丰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新丰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洋墩村 - -

----

查看 洋墩村谷歌卫星地图
里洋村 - -

----

查看 里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里村 - -

----

查看 五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丰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崇安街道

  崇安街道位于武夷山市区环岛西路,市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又是武夷山风景区最大的旅游服务基地,区域为宋代理学名城,拥有百花岩、文庙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和闽北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珍藏有较多的革命历史文物。   街道总人口数为71715人(2010年普查时居住人口数为48271人,户口在本户未住本户人口数为23444人,其中农村人口数为9193人)。辖区总面积80.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6平方公里(14400亩)。农业生产以种菜、养鱼为主,是全市“菜篮子”生产重要基地。  

新丰街道

   新丰街道办位于武夷山市城关东南崇溪东岸,南连武夷山茶场,西靠洋庄乡,东接上梅乡,北与吴屯乡交界。城东乡地处半山区,地势最高的自然村牛圹海拔为741米,地势最低的行政村崩埂海拔也达252米。   新丰街道办古时为四隅里和武泰乡(部分区域)的辖区。民国期间,它隶属情献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洋墩乡、胡桃乡的全部和城关镇的部分辖区。1980年8月,城关人民公社分出部分区域成立溪东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城东人民公社。1984年撤消公社设乡,2003年改为新丰街道办,管辖五里、崩埂、松凹、村尾、黄墩、洋墩、里洋7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   新丰街道办有1所初级中学和31所小学,各行政村均建立医疗站和卫生所。里洋、洋墩、黄墩、松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基点村,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和0崇安县委曾于民国21年驻在黄墩。  

武夷街道

   武夷街道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中南部,东连上梅乡,南靠兴田镇,西与星村镇接壤,北和洋庄乡毗 邻。崇阳溪纵贯南北,与东面梅溪,北面黄柏溪在角亭村合流,注入崇阳溪。地势较平缓。三分之二属丘陵地带,最高山峰芦峰,海拔927米。武夷街道办名沿袭古代,但辖区略有变化。民国29年曾列为实验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划归第一区,1954年乡建制撤销,与城关地区合并列入第一区(城关区)。1956年与兴田合并为赤石区。1958年撤区成立曙光人民公社,1962年改为武夷人民公社,1984年为武夷乡,2003年元旦,改为武夷街道办事处。现辖樟树、柘洋、高苏坂、赤石、大布、角亭、天心、公馆、下梅、溪洲、吴齐、黄柏等12个行政村和120个自然村、16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71亩(其中水田30235亩)。山林面积224566亩,其中林地166800亩,森林覆盖率54%,林木蓄积量567000立方米。武夷街道与武夷山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和旗山民营工业园区相毗邻,303省道和横南铁路贯穿境内。辖区内地势较平缓,三分之二属丘陵地带,最高山峰芦峰,海拔927米。   -   旅游资源   武夷街道办地处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旅游业发展较快。武夷山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武夷山支社都设在境内。著名的景区天游峰、大王峰、玉女峰、鹰嘴岩、水帘侗、慧苑等也在乡辖区之内。旅游经济蓬勃发 展,包括国营宾馆、中外合资宾馆等共40余家,已在三姑、兰汤两个自然村发展两个宾馆群和旅游服务商店群。 武夷街道办是武夷岩茶的主要产地。下梅村拥有历史悠久古民居三十余座,保存完好的有邹氏家祠、邹氏大夫第、万寿宫、乾井、西水别业等,是晋商万里茶路起点。下梅村2005年被列为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茶中之王“大红袍”的原始母本就在天心村九龙窠。现有茶园4256亩。当年采摘面积3523亩,年产量165.30吨,天心村建有岩茶精制厂,肉桂、水仙为出口创汇的名优产品。生产的武夷岩茶年出口创汇500多万元。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包括国营宾馆、中外合资宾馆等共50余家,已在三姑、兰汤两个自然村发展两个宾馆群和旅游服务商店群。著名的景区天游峰、大王峰、玉女峰、鹰嘴岩、水帘洞、慧苑等也在街道辖区之内。武夷街道办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有老革命基点村58个,民国31年6月17日,震撼全国的赤石-就发生在赤石河的渡口。赤石-烈士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经济社会   武夷街道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先后投入八千多万元,完成和利新村、赤石新村、 京榕小区、角亭民俗风情区、双利小区、公馆新村等6个新村建设,基本形成以武夷街道所在地高苏坂村为中心相互贯通的大集镇发展格局。武夷街道所在地有一个集体育锻炼、休憩与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武夷中心公园,占地3.3亩。一栋供老年人娱乐、阅读、品茶、健身、休闲的文化中心大楼,建筑总面积1200平方米。武夷街道的文化教育事业发达,乡办中学1所,小学12所,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10所,17个医疗网点。12个行政村都建设有“数字武夷”信息站。通过街道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将武夷街道建设成为集高、中档别墅、酒店、旅游投资、公共集市、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中心区。2008年街道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全年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27718.7万元,比增7.8%,粮食总产量16900吨。街道财政收入362(含工资)万元,其中烟叶特产税56.56万元;向上争取资金284.7万元;人均收入达5401元,比增8%。[1]  

星村镇

  星村镇位于市境的西南面,地处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内,距市区18公里。东接兴田镇、武夷街道办,南和西南与建阳交界,北靠洋庄乡,西北与光泽县、江西铅山县毗邻。       该镇古为上仁义乡、下仁义乡的建置,辖有周村里、将村里、节和里、建平里,即相当于该镇所辖的星村、黄村、黎源、澄浒一带。       元至大四年(1311)此处置巡检镇。明洪武初改设巡检司。嘉靖时称星村市。清代曾一度设分县于此。民国期间置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成立区、乡苏维埃政府。镇所辖的田头自然村曾为0建阳县委所在地。程墩、桐木有多处革命基点村,是革命老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星村设乡,1958年9月成立红旗公社,1960年称为星村公社。1984年改星村乡。1985年8月撤乡改为建制镇。全镇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22个自然村,土地面积68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20亩。       星村镇是武夷山市的重点产粮区、林业区和茶果区。农作物以水稻、大豆、地瓜、花生为主。茶业生产历史悠久。清代以来,茶商云集,为武夷岩茶集散地,有“茶不到星村不香”之说。镇辖桐木村所生产的正山小种红茶,于17世纪就畅销西欧,有“桂圆香汤”口味。在全国红茶品类中独占一席。镇产乌龙茶珍种“肉桂”为全国名茶之一。此外,还盛产白术、元胡、厚朴等名贵药材和香菇、笋干、柑桔等土特产。       镇辖桐木行政村是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区。村内的挂墩是采集动植物标本的宝库。       镇辖区内有一线天、虎啸岩、白云岩等主要自然景点和蛇苑等人工景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遇林亭窑址在垦村镇与武夷街道办的交界处。九曲码头,是乘筏游览九曲溪的起点。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有中学1所、小学45所。有保健院(站)等19所。交通发展较快,班车可直达城关和南平、邵武、江西上饶。每天有数十辆班车和旅游专车往返市内外。.  

兴田镇

  兴田镇位于武夷山市南部,东南与建阳县将口乡接壤,西与星村镇毗邻,北与武夷街道办、上梅乡交界。镇所在地兴田村距城关39公里,地势平缓,崇阳溪流经兴田镇与澄浒溪、五夫溪汇合流向建阳。       兴田镇古称丰阳里,因为是闽赣交通驿站,建有黄亭驿,所以村又以驿名,称黄亭市、黄亭街。元代立巡检镇,明置巡检司,设镇。嘉靖年间将兴田水驿迁此,命名为兴田,沿袭至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崇安县第三区。1958年9月命名为卫星公社,1960年改称兴田公社,1984年兴田乡, 1990年为兴田镇。全镇辖14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 225个村民小组。镇境总面积35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123亩,其中水田51362亩。       1978年后,镇办企业发展较快,新办了地板木厂、茶叶精制厂、电石厂、三合一电站,该电站装机容量3200千瓦,为全省最大的乡镇电站之一。       现有中学1所,小学61所,卫生院、卫生所等医疗网点遍及各村。       兴田镇管辖的城村村有古代汉城遗址,建于汉武帝时期,毁干东汉初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夫镇

  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北部,镇域面积175.75平方公里。东与浦城石陂交界,南接建阳徊潭,西靠建阳将口,北与武夷山市上梅乡接壤。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东面荒盘岗,海拔1162.5米;南面笔架山,海拔1028.8米;北面梅岭岗,海拔797.8米。    宋、元两代五夫镇分内五夫里,外五夫里,一直沿袭到清未。清代设巡检司,民国24年为第三区,辖五夫、白水、大将、双梅4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第四区,1958年命名为乐园公社,1962年改称五夫公社,1984年置五夫乡,全乡11i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有3538户,157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7人)。耕地面积31098亩(其中水田30176亩,旱地922亩),林地面积208978亩,茶果园1993亩。农业以稻谷为主,特产有白莲、板栗、杨梅等。    镇办企业有农械厂、家具厂、海绵厂、胶合板厂等。历年来建有电站7座,装机容量442千瓦,水库7座,总容量333.5万立方米。    五夫镇文化发达,宋代以来名人辈出,是抗金名将刘合、吴介、吴遴、刘子羽和理学家刘子翠等人的故乡。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苦读成名,后继续在此和武夷山著书立论达40余年,留下了紫阳楼遗址、屏山书院遗址和五夫社仓等珍贵文物。1988年6月,建阳地区行署、崇安县人民政府出资5万元修复五夫里文化遗址,修缮朱子社仓、兴贤书院。南宋古街等处。    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五夫乡的文教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现有中学1所,教职员工37人,学生440人;小学42所,教职员工172人,学生3053人;幼儿班12所。教师25人,学生412人,有卫生院1所,医疗站1所,医务人员33人。.  

上梅乡

  上梅乡位于武夷山市东部,北靠吴屯乡,东与浦城县石陂镇接壤,南与五夫、兴田两镇毗邻,西与武夷街道办、新丰街道办交界。    宋元两代,上梅乡的区域分属于东乡的上梅里和外五夫里。清雍正年间属五夫开耀乡的乡域。民国25年属双梅乡,民国32年调整乡保区域,白水与双梅合并为白梅乡。1951年白梅乡改为上梅乡,属四区(五夫区)管辖。1954年缩小乡划,从上梅乡分出首阳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上梅乡属乐园人民公社(后称五夫公社)管辖。1972年,上梅乡从五夫公社辖区中划出,成立下阳人民公社,辖下阳、下梅、首阳、金竹、岭山、里江、茶景、荷墩(武夷公社析人)、厅下(城关公社析人)9个生产大队。1976年,设置公社良种场和采育场。1984年9月,下阳人民公社改称下阳乡,乡良种场和采育场改为行政村。1989年12月,福建省民政厅批复更名上梅乡,行政区划不动。    上梅乡地势北高南低,山峦起伏。最高山峰为大王峰,海拔1554米。鹅子山海拔1002米,抗金名将吴介、吴遴的祖墓莽干此峰,北宋工部侍郎柳宜和他的儿子著名词人柳永以及杰出学者刘勉之(朱熹的岳父,胜称白水先生)等均为上梅乡鹅子峰麓的白水村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梅乡是闽北革命活动的中心。民国17年9月,徐履峻、陈耿、徐福元等在该乡后坜村举行了震撼全省的上梅-。民同19年5月1日,在下屯村建立闽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崇安县苏纵埃政府。上梅-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乡总面积226.9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43个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下屯,距城区城东线24公里,距城南线33公里。    全乡耕地面积27398亩,以种植水稻、玉米、甘署、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荸荠,甘蔗等,笋干列为武夷山市四大特产(东笋,西鱼、南茶、北米)之一。建有溪口、里江、岭山、厅下电站4座,装机容量400千瓦,年发电量100万干瓦时。    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4所,乡村两级的卫生院、所。全乡各村均已通车。.  

吴屯乡

  吴屯乡距城关25公里,东北部与岚谷乡、浦城县交界,南连上梅乡,西与新丰街道办、洋庄乡接壤。境内多山地,北部主岭岗海拔1471米,东部与上梅乡交界的大王山,海拔1554米,主要河流吴屯溪,为崇阳溪支流。    北宋初年以来直至清朝,吴屯乡称为新丰乡(俗称北路)。以后彭、翁、吴、陈、岳五大姓各据一村,各村以姓氏命名,即:彭屯、翁屯(闽王王审知的丞相翁承赞晚年曾定居于此)、吴屯、陈屯和岳屯。吴姓居官显赫,遂称吴屯。宋时,乡人彭路、翁德舆中特科状元。历代该乡中进士者24人。民国24年,吴屯属第六区,区公所驻大浑。民国25年为第二区)公所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屯设第五区公所。1955年10月,第六区岚谷并入吴屯。1958年改制为幸福人民公社,1961年6月,分设成吴屯、岚谷两个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吴屯乡。全乡总面积245.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12.70平方公里,占86.77%;耕地23.99平方公里,占9.28%;村庄、道路2.04平方公里,占0.8%;水域3.17平方公里,占1.51%;其它2.7平方公里,占1.1%,全乡辖17个行政村、179个村民小组、 198个自然村。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特产有香菇、笋干、草纸、顺太纸等。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73所,有乡文化中心站和中心卫生院各1所。    吴屯乡是老革0据地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强老区建设,改变了交通闭塞的旧貌。现在上村、小浑、大浑、岭根、红园等老区基点村都己通公路。.  

岚谷乡

  岚谷乡位于武夷山市北部,东接浦城县,北和西北与江西五府山交界,南和西南与吴屯乡相连,总面积为28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360~990米。呈南低北高的趋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乡。主要山峰为铜钹山,海拔1534.6米。主要河流有前溪、后溪。前溪发源于岭阳关,长35公里;后溪发源于铜钹山,长40公里,两溪于客口汇合,注入东溪,是东溪水库的主要水源。    岚谷乡在宋元明清诸代称为石臼里,眉新丰乡(俗称北乡)。民国时期,称为岚谷乡,先后归属于第九区、第四区、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第六区。1954年并入第五区吴屯。1958年撤区并乡,划分为岚谷、黎口两个乡。同年公社化,划归幸福人民公社的范围(公社驻吴屯)。1961年,幸福公社划出5个大队,连同原属岚谷乡管辖的8个村(大队)共13个大队成立岚谷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岚谷乡,乡辖15个行政村、177个村民小组、181个自然村。全乡现有耕地30840亩,林地360978亩,非林地66801亩。    80年代以来,乡办企业发展很快。全乡现有8个厂(场):木器厂、工艺厂、机砖厂、电坑林场、双岭溪林场、腰岭采育场、回窑林场。外资果场,木器厂的产品有胶合板、宝塔管、地板木、凳子腿、吊板床、棕床、水平尺、木柄类等。工艺厂中的出口创汇产品有漆木碗、碟、卫生筷等。    水利建设方面:建有乌龙坝、太平渠、客溪、坝子头等水库,保证了全乡旱涝保收。1988年总投资100多万元的变电工程,解决了全乡工农业生产的电力不足问题。    崇浦公路经过乡境。自1987年新建的黄尾公路竣工后,乡驻地已与13个行政村通车,与后山、枫溪两个行政村之间也有了机耕路。    全乡现有:1所中学,村完全小学15所,医疗卫生设施普及全乡,有卫生院1所和医疗站等。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工农红军曾在岚谷、染溪、岭阳、齐白等地开展武装斗争,小溪的兵工厂是以后在大安建立闽北兵工厂的雏形。.  

洋庄乡

  洋庄乡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东与崇城镇、新丰街道办、吴屯乡接壤,南靠武夷乡,西南与星村镇毗连,北与江西省铅山、上饶交界。境域总面积473.3平方公里。    洋庄乡境内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为武夷山脉最高处,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之内,主要关隘有闽赣交界的分水关、温岭关、寮竹关、观音关,主要溪流为大安溪,发源黄岗山,与坑口溪会合于该乡四渡村,注入西溪,洋庄乡古称西乡石雄里,民国时期为安庄乡,后改称洋庄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旧日行政区划,洋庄乡为第一区, 1954年改第七区,1957年与武夷乡的赤石合并为赤石区,1958年属曙光公社,1962年成立洋庄公社,1984年为洋庄乡。全乡辖10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154个村民小组。全乡耕地面积34901亩,林地面积64013亩。现有中学一所,小学65所。    从福州到闽赣分界处分水关的福分公路经洋庄、大安,直达江西上饶。行政村都修通公路,历年修建各类型桥梁90座,总长2650米。    洋庄乡为革命老根据地,大安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中国0闽北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时称闽北红色首府。现保存有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北分区委员会、闽北苏维埃妇女联合会、闽北军分区保卫部等革命旧址,坑口村于民国19年就建立苏维埃政权,民国20年1月和7月先后在此成立0闽北分区委员会和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中国0福建省委员会于民国27年曾在此建立,两年后迁离。村头村现保存有0福建省委党员代表大会、0福建省委武夷干校和新四军三支队留守处等革命旧址。.  


新丰街道特产大全




新丰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