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永定区 >> 抚市镇

抚市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抚市镇谷歌卫星地图)


抚市镇简介

  抚市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博平岭山脉东南端。东接龙潭镇,南连古竹乡、陈东乡,西与湖雷镇毗邻,北与坎市镇、培丰镇相连,面积133平方公里。1992年撤乡建镇,镇政府设于社前村新街,距县城29公里。2000年,全镇有17个村委会,197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20个),8307户29166人。设完中、初中各1所,小学16所,中心幼儿园1所,卫生院1所。
   民国18年(1929)8月,毛泽东曾在五湖何凹头居住,指导革命斗争。他当年居住的民房,遭-烧毁,新中国成立后已重建,称为“泽东楼”。境内有海拔1035米、闻名遐迩的东华山。山上有“棋盘石”、“交椅石”、“一线天”、“石鼓”、“鲤鱼石”、“鹞婆石”、“仙人凿字”、“燕子岩”等八景,风景秀丽,游人络绎不绝。
   省道福三线纵贯南北,抚适公路横穿东西。村村通公路,村道水泥硬化率达63%。2000年,全镇拥有汽车286辆,农用车63辆,拖拉机115辆。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0.6亿吨,石灰岩储量0.06亿吨,还有大理石、锰矿、铝土矿等。2000年,煤炭产量达80万吨。
   1988年后,该镇先后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企业为重点,市场为导向,各业并进”和“农业立镇、工商富镇、三产强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方针,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大为改善,彩电、洗衣机、冰箱进入寻常百姓家。1997年,全镇基本实现小康,被龙岩市政府授予“小康乡镇”称号。2000年,全镇平均每6人拥有摩托车1辆,每2户拥有电话1部。
   1997年8月,抚市被省建设委员会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随即实施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至2000年,完成长2.3公里、宽32米的福三线抚兴大道改造及路灯架设和绿化,建成路面13958平方米,下水道7680米,建成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形成以福三线抚兴大道为中线,综合市场为中心,商贸区、工业区、住宅区、教育文化娱乐区分布合理的格局,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该镇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1999年11月,中发联合运输有限公司由镇办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次年就成为全镇最大纳税户,年创税40多万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33平方公里 350803105 364000 0597 查看 抚市镇谷歌卫星地图

抚市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华丰村 - -

----

查看 华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联村 - -

----

查看 五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中在村 - -

----

查看 中在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民村 - -

----

查看 新民村谷歌卫星地图
抚溪村 - -

----

查看 抚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桥河村 - -

----

查看 桥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协兴村 - -

----

查看 协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社前村 - -

----

查看 社前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川村 - -

----

查看 龙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贝溪村 - -

----

查看 贝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鹊坪村 - -

----

查看 鹊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湖村 - -

----

查看 五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安村 - -

----

查看 东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中湖村 - -

----

查看 中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基安村 - -

----

查看 基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溪联村 - -

----

查看 溪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里兴村 - -

----

查看 里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抚市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凤城街道

  凤城镇位于县境中部,系县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与西溪乡接壤,西北与金砂乡交界,东、南、西均与城郊乡相连,面积31.6平方公里。镇政府设于南门沿河路。2000年,全镇有12个居委会,159个居民小组,10613户38807人。辖区内有2所中学(永定一中、永定二中)、2所职业中专(侨荣、卫校)、5所小学、2所公办幼儿园,还有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县卫生防疫站等卫生医疗机构。广播影视、图书文物、体育运动等文体设施大体齐全。名胜古迹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孔庙、南门古井、北门古井、涵白师太朝圣地、凤山公园等。    该镇交通区位优越,永岐线(永定—岐岭),永杭线(永定—上杭),抚石线(抚市—广东石市)3条公路穿境而过;龙梅铁路(龙岩—梅州)贯穿该镇,永定火车站设于大洲店上。    1988年后,该镇改变以农为主的经济结构,实施“企业兴镇,繁荣商贸”的发展方针。1988年,该镇工业以国营、集体企业为主,规模较大的有酒厂、水轮机厂、电力公司、自来水厂、食品厂、龙岩卷烟厂永定分厂、瓷厂、永康织布厂、林业制材厂等。通过企业改制,调整产业结构,至2000年,除电力公司、自来水厂(供水公司)、烟厂体制未变外,永康织布厂、瓷厂和食品厂倒闭,其他企业均改制为股份制、私营企业。1988~1998年,先后引进年产液化气20万瓶、产值800余万元的建发高能液化气厂;建成投资500万元、年产12万平方米“永定红”石板材的佳磊石材有限公司;还有县外资本投资企业永侨藤器厂、长江制衣厂以及花艺厂、印刷厂、工艺品厂、玩具厂、厦凤食品厂、皮革厂、编织厂、针织厂、铸轧厂等。至2000年,全镇共有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1200家。各类旅社、酒家、饭店、蔬菜公司、送水公司及各种运输业发展到2000多家,基本形成较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络。2000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67亿元,比1988年的3450.29万元增长3.8倍。其中,工业总产值1757万元,比1988年的382.9万元增长3.59倍;企业总产值1.4亿元,比1988年的1460万元增长8.6倍。.  

坎市镇

  位于永安县北部博山岭山脉西麓,毗邻龙岩市,东连培丰镇,南接抚市镇,西与堂堡乡接壤,北与高陂镇相连。省道福三线和龙坎铁路及即将建成的龙坎梅铁路贯穿境内,可与鹰厦、京九铁路接轨。全镇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1.07万亩,辖1个居委会和6个村委会。人口2.62万人,其中集镇人口1.66万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铁、铝、粘土等品种,其中煤储量1200万吨、石灰石1500万吨、耐火土500万吨。是龙岩地区重点工业卫星镇及永定县经济中心之一。   城镇性质: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资源型、烤烟加工和第三产业为主的闽西第一镇。   规划年限:近期2000年,远期2010年。   人口及用地规模:近期3.4万人,远期5.1万人。规划建设用地为3.78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约74平方米。   规模结构:镇区分为5个组团结构。核心组团(承担镇中心综合职能)、东面组团(铁路客货运及仓储)、北面组团(轻工、烤烟加工及仓储)、西面组团(居住区和文体活动中心)、西南组团(“先富”综合工业区)。   道路系统规划:鉴于省道福三线镇域路段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龙梅坎铁路即将建成,故道路建设重点转向坎市—培丰、坎市—湖雷溪口线,按山区重丘二级公路路面宽不小于12米标准,以及坎市到辖区各行政村道路路面宽至少9米标准建设,并铺设沥青路面。   工业和仓库用地规划:扩大现有“先富”工业开发区用地,形成相对集中的西南工业区;保留北部复烤厂工业用地;保持新罗、洽溪原有工业用地;文馆、秀山为今后建材、石材等资源加工业发展集中地。仓库以保留现状为主,各工业区内部自留仓储用地。在铁路站场前两块9.9公顷,复烤厂对面一块3.7公顷和先富工业区附近、变电站对面占地5.6公顷各一块作为仓储用地。   居住用地:规划总居住用地149.5公顷,在西面组团和核心组团南环路内侧划一类居住用地,控制容积率1.5;东面组团居住区作铁路职工和农民建新村用地;西南组团安排少量居住用地;对核心和北面组团的旧居住地逐步改造,提高居住容积,改善环境。   绿化用地:以河流水域及滨河绿带为纽带,以云山公园与先富工业区滨河公园为重点,结合各组团中心绿地及道路绿化共同构成城镇的绿化系统。道路绿化带宽度按道路断面3~9米、铁路沿线防护绿带10米以上设计。.  

下洋镇

  下洋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金丰溪下游。东与大溪乡毗邻,东南与湖山乡、平和县芦溪乡相连,西南与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西河镇相靠,北与岐岭乡接壤,素有“闽西南大门”之称,面积178.9平方公里,镇政府设于下洋村,距县城36公里。2000年,有20个村委会,306个村民小组,9097户36068人。省道福三线贯穿该镇,与广东梅县、潮州、汕头“金三角”相连,村村通公路。   下洋镇地处金丰溪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蕴藏量在3万千瓦以上。2000年,有沿江、百丈 、汤子阁、三 、陈正、昌隆、下溪、西北等水电企业,装机容量1.9万千瓦,占全县小水电装机容量的37%,居全县乡(镇)之首。地热资源有温泉,眼点多,分布广,已开发利用的有下墟、太平、东汤、汤子阁等处。下墟温泉温度高达70℃,流量7升/秒,PH值在7~8之间。矿藏有钾长石、辉绿岩、霏细岩、钨、铜等。   下洋镇是福建著名侨乡。有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7.6万多人,侨眷、侨属5600多户,归侨1050人,每年的侨汇占全县的60%以上。爱国侨领胡文虎,被慈禧太后赐封为“荣禄大夫”的胡子春,全国政协港澳委员胡仙,原新加坡财政部长胡赐道,原台湾当局“内政部长”、现任中国-副主席吴伯雄等人,祖籍均是下洋镇。侨港澳台胞在改革开放后为下洋镇的公益事业捐资近亿元。   该镇完全中学有省重点侨校——侨育中学,普通初级中学有侨钦中学和天德中学,还有16所小学,20所幼儿园。美国布朗大学的应用数学博士苏兆星,缅甸奈温将军的私人医生、博士陈万昌,北京《戏剧报》主编游默,1991年全省高考理科“女状元”曾雪梅都曾是侨育中学学生。1988~2000年,港澳台侨胞在下洋中、小学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奖教金达160多万元。下洋华侨医院是乡(镇)一级甲等医院,多功能综合大楼配备了先进医疗设备。群众文化生活颇为活跃。太平村的国乐社是省芳草计划示范点,三联村的“吉里华乐社”是由华侨创办的管弦乐队。镇区有文化室、老人活动中心、舞厅等设施,太平、中川等村还办有老年活动中心。《下洋乡讯》于1993年元月创刊,是省内乡(镇)唯一的CN级对外出版刊物。.  

湖雷镇

  湖雷镇位于县境中心、永定河中游。东与抚市镇相靠,南与岐岭乡、城郊乡相接,西与西溪乡、合溪乡相连,北与堂堡乡、坎市镇相邻,面积160.9平方公里。1992年撤乡建镇。镇政府设于下湖村,距县城12公里。2000年,有27个村委会,289个村民小组(46个革命基点村),11047户40167人。设完中、初中各1所,小学14所,卫生院1所。省道抚石线、龙梅铁路贯穿境内。永定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湖雷全境,长达20公里。   湖雷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永定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游击队活动的重要地区。民国15年(1926)夏,在-建立了我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0永定支部。民国18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军进驻湖雷,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10月,建立永定县苏维埃政权。曾两次为永定县人民政府驻地(民国19年2月和民国38年6月),是熊兆仁、阮文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现存最早的永定客家土楼——馥馨楼就在境内。   该镇气候宜人,是县粮、烟主产区之一。1988年后,湖雷乡(镇)党委、政府针对该镇田少人多、资源较贫乏的特点,采取“一村一点”、“一村一品”的形式,坚持走特色农业之路。2000年,形成150亩台湾脆桃、1000亩“六月红”芋、500亩野生葛、100亩银杏、300亩生姜、4500亩烤烟、400亩“国强”美蕉、500亩黄栀子和红香蕉、2000亩苦瓜和300亩马铃薯的种植基地。在溪口、莲塘新建2个千头瘦肉型养猪场,全镇瘦肉型猪比率达40%以上。建立全县第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种植新、奇、特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2000年,该镇有民营企业24家,总产值1.4亿元,比1988年191.5万元增长72.1倍。其中招宝珍禽开发有限公司、万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湖雷水电站等企业,创产值2434万元,上缴税利200余万元,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特别是招宝珍禽开发公司,养殖山鸡、黑凤鸡、鹧鸪、绿蛋壳鸡、孔雀等珍禽,还利用珍禽粪便种植食用仙人掌、葛、台湾青枣、台湾脆桃、台湾杨梅等。1998年,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该公司被确定为定点单位,其经营者蓝氏兄弟被誉为全国“珍禽养殖大王”。.  

高陂镇

  高陂镇位于县境北部。东、北与新罗区相接,西与虎岗乡为邻,南靠坎市镇、堂堡乡,面积99.6平方公里。1992年撤乡建镇。镇政府设于睦邻村,距县城40公里。2000年,有11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95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7个),9939户40114人。设完中、初中各1所,小学21所,幼儿园16所,卫生院1所。   高陂是毛泽东、-战斗过的地方。民国18年(1929)5月23日上午,红四军在毛泽东、-率领下,一举攻下龙岩城,下午进军高陂,在富岭村绿竹塘击溃陈国辉残部。当晚,由毛泽东主持,成立太平区革命委员会。   境内有6000多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群落——岐坑生态观光旅游景点和全国现存唯一的塔式妈祖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陂天后宫,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拱桥——高陂桥。此外,还有气势恢宏、形态各异的富岭五凤楼、上洋遗经楼等客家土楼旅游景点。   该镇毗邻龙岩中心城市,距龙岩市区20公里。龙梅铁路和省道福三线穿境而过,境内设富岭火车站。村村通公路,主干道路基本铺设水泥路面。   该镇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0.8亿吨,石灰岩0.47亿吨。此外,还有高岭土、耐火土、硅砂、花岗岩、锰铁矿等,储量大、品位高。2000年,全镇有各类煤矿200多个,煤炭产量达80万吨,石灰厂、灰粉厂20多家,采石场30多个,水泥厂5家。   1988年后,该镇实施“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富镇、三产(第三产业)活镇”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成为永定经济重镇和龙岩中心城市的卫星城镇。曾获“福建名镇”、“龙岩地区首批亿元乡(镇)”、“龙岩地区乡镇企业十强镇”等称号。   1988年,该镇有高雁水泥集团公司、中心桥水电站、矿产公司、西陂轻钙厂、睦邻石灰厂和高桥灰粉厂等一批骨干企业。1990年起,加大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一批工农业项目,主要有酰氨酸厂、伍旗车桥铸造厂、增坑高源电站、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所、西源养殖基地、市水产良种繁育场等。境内福三线路段,云集了闽沪铁合金厂、永富水泥集团公司、啤酒厂、先锋烟场、富岭煤炭发运站等10多家市、县属企业。2000年,形成以煤炭、建材、水电、钢铁铸造为主体的四大支柱工业,民营企业总产值达5.3亿元。.  

抚市镇

  抚市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博平岭山脉东南端。东接龙潭镇,南连古竹乡、陈东乡,西与湖雷镇毗邻,北与坎市镇、培丰镇相连,面积133平方公里。1992年撤乡建镇,镇政府设于社前村新街,距县城29公里。2000年,全镇有17个村委会,197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20个),8307户29166人。设完中、初中各1所,小学16所,中心幼儿园1所,卫生院1所。    民国18年(1929)8月,毛泽东曾在五湖何凹头居住,指导革命斗争。他当年居住的民房,遭-烧毁,新中国成立后已重建,称为“泽东楼”。境内有海拔1035米、闻名遐迩的东华山。山上有“棋盘石”、“交椅石”、“一线天”、“石鼓”、“鲤鱼石”、“鹞婆石”、“仙人凿字”、“燕子岩”等八景,风景秀丽,游人络绎不绝。    省道福三线纵贯南北,抚适公路横穿东西。村村通公路,村道水泥硬化率达63%。2000年,全镇拥有汽车286辆,农用车63辆,拖拉机115辆。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0.6亿吨,石灰岩储量0.06亿吨,还有大理石、锰矿、铝土矿等。2000年,煤炭产量达80万吨。    1988年后,该镇先后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企业为重点,市场为导向,各业并进”和“农业立镇、工商富镇、三产强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方针,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大为改善,彩电、洗衣机、冰箱进入寻常百姓家。1997年,全镇基本实现小康,被龙岩市政府授予“小康乡镇”称号。2000年,全镇平均每6人拥有摩托车1辆,每2户拥有电话1部。    1997年8月,抚市被省建设委员会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随即实施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至2000年,完成长2.3公里、宽32米的福三线抚兴大道改造及路灯架设和绿化,建成路面13958平方米,下水道7680米,建成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形成以福三线抚兴大道为中线,综合市场为中心,商贸区、工业区、住宅区、教育文化娱乐区分布合理的格局,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该镇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1999年11月,中发联合运输有限公司由镇办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次年就成为全镇最大纳税户,年创税40多万元。.  

湖坑镇

  湖坑镇位于永定东南部、金丰溪上游。东与古竹乡、高头乡、南靖县书洋乡相连,东南与平和县芦溪乡接壤,西邻大溪乡,北与陈东乡隔界,面积96.1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土楼旅游区、侨台区、边区、老区。1993年撤乡建镇,镇政府设于湖坑村,距县城38公里。2000年,有16个村委会,166个村民小组,5057户22908人。在“百村千楼新风竞赛”活动中,全镇25座楼受表彰。全镇有2所初中,12所小学,1所中心卫生院。   湖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张鼎丞、刘永生、魏金水、朱曼平、伍洪祥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曾率领游击队在李子岽、仙洞、关山和老吴子一带战斗,在这些地方设立过0闽粤边区工委、闽西特委、永和埔靖县委和金丰区委等机关,素有“小延安”之称。   旅游胜地有新南的秀峰山、南中的岩下山、奥杳的金莲山、湖坑的丰盛庵和实佳的双水庙、宫背的马额宫等。其他自然景观还有“仙人挡石”、“金龟伏印”、“坪顶牧笛”、“石窟鸡声”、“五峰烟雾”、“合溪水色”、“虎豹漏涎”、“马额青草”等。   该镇拥有大小土楼1500多座,其中特色土楼227座,其中振成楼、振福楼、如升楼、福裕楼、环极楼、衍香楼、实佳土楼群等都极为著名,是永定主要旅游景区。1988年后,土楼旅游成为湖坑的支柱产业。该镇先后参与1995年中国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文化观光节、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衍香楼120周年楼庆活动。协助拍摄10多部有关土楼的影视作品,使湖坑走向世界。组建“土楼风味小吃一条街”和“土楼购物一条街”,以旅游带动商贸、服务、信息等行业发展。2000年,全镇从事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工商户有200多家,从业人员2500多人,涌现出一批靠土楼致富的个体户。同年,游客量达15万人次,旅游收入500余万元。   该镇盛产红柿。2000年,红柿产量达4000吨,居全县各乡(镇)前列。针对红柿产量剧增、果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镇政府鼓励广大干部参与红柿加工、营销,较好地解决了产品积压问题,当年为农民增加收入400万元。该镇还有石灰岩储量0.05亿吨。.  

培丰镇

  培丰镇位于县境东北部、永定河上游。东邻新罗区适中镇,西靠坎市镇,南与抚市镇、龙潭镇接壤,北与新罗区红坊、东肖两镇相连,面积102.2平方公里。1993年从坎市分出设乡,1994年撤乡建镇。镇政府设于大排村,距县城50公里。2000年,全镇有11个村委会,239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9个),8268户38597人。居民以讲客家方言为主,部分自然村兼讲“金子学”方言(该地群众自誉为像金子一样宝贵的语言。它不同于客家话、龙岩话以及闽南话,是自成一家的带闽南腔的方言)。有2所初中,16所小学,镇卫生院和矿务局医院各1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培丰是永定苏区的组成部分。民国17年(1928)7月,文溪、孔夫等地人民在中国0领导下,参加了“太平-”。名胜古迹有清凉山、紫云山、燕子岩、寨背炉、东和山、天后宫、吴公庵、汉王宫等10余处。   境内村村通公路,其中文溪、文东、大排、洪源、长流、孔夫、东中、振东等村已铺设水泥村道。坎市—田地、长流—东肖公路连接319国道、福三线,是全镇经济运行的大动脉。有田地—东肖、田地—龙潭、大排—坎市、长流—东肖4条出境公路。   该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是煤炭、石灰岩,其次是铁、锰、铝、锌、铅。已探明煤炭储量0.7亿吨,石灰岩2.38亿吨。2000年,全镇有各类企业1000余家,年产水泥44万吨,石灰岩10余万吨,煤炭120万吨。煤炭、水泥、石灰岩和运输业成为培丰四大支柱产业。拥有培丰、丰田2个车队,有各类车辆2000多部,年运输产值近亿元。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修理、饮食、旅馆、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龙潭镇

  龙潭镇位于县境之东、永定河上游。东接新罗区适中镇,南连南靖县梅林乡,西靠抚市镇,北与培丰镇毗邻,面积78.2平方公里。1993年从抚市分出设乡,1997年撤乡设镇。镇政府设于龙潭村,距县城41公里。2000年,有7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5个),3352户12727人。除联中村居民兼讲“金子学”外,其余均讲客家方言。境内有著名的喀斯特溶洞——仙湖洞。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7所,幼儿园8所,卫生院1所。   该镇是永定的东大门,是永定通往闽南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连接319国道和省道福三线的抚适公路贯穿全境。抚市—适中、龙潭—虞坑、龙潭—枫林3条公路干线和境内矿区公路、林区公路组成交通网络。2000年,全镇有运输车辆500余辆。   该镇矿藏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0.9亿吨,石灰岩储量3.5亿吨,铁、锰、粘土矿开采已有多年的历史。省属龙潭、铜锣坪两大煤矿和昌福山煤田均在境内。2000年煤炭产量100万吨。该镇森林资源丰富,2000年,全镇林木蓄积量1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4%。   至2000年,境内有来自新加坡、澳门、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深圳、厦门客商投资建成的金成、铜联、天山、深闽、东兴、金龙、龙发、第三、龙盛等9家水泥厂,年产水泥100万吨,涌现出“玉象”、“仙湖”、“永吉”等一批畅销厦、漳、泉“金三角”的水泥品牌。全镇有煤矿200多个,采石场40多个。运输、饮食、服务等产业也得以蓬勃发展。该镇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是全县规模最大的运输企业,有车辆400余辆,总吨位1800吨,年运输量150万吨以上,产值5000多万元。依托资源优势,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使龙潭成为永定水泥、煤炭主产地,跻身于市、县新兴工业区行列。.  

峰市镇

  峰市镇位于县境西南部、汀江下游河畔。东与仙师乡隔河相望,南与广东省大埔县相接,西南和广东省梅县桃尧镇、松东镇接壤,北与洪山乡毗邻,面积75.7平方公里。乡政府原设于汀江河西畔的峰市街,1998年迁建于锦西村(移民新集镇),距县城15公里。同年9月撤乡建镇。2000年,全镇有10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85个村民小组(其中7个革命基点村),2045户8658人。有初中1所,小学8所,中心幼儿园1所,中心卫生院1所。    1998年3月,国家“九五”计划(1996~2000)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工程开工,电站水库淹没峰市7个村委会和6个村委会的部分自然村。移民工作从1998年3月开始,2000年12月结束。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外迁凤城镇的有3个村委会(大园、长化、泥角),迁城郊乡的有2个村委会(三峰、书岭)和2个自然村(蛟塘、仙塘背),俄生、黄 、信美3个村委会部分农户也分别迁往城郊乡和凤城镇定居。外迁和就地安置的移民共2946户11885人。原仙师乡锦西村(315户1293人)划给峰市镇作镇政府新址。至2000年底,集镇居住人口达4800人。    龙梅铁路从该镇东南部穿过,省道抚石线贯穿该镇,峰市—长治、峰市—青溪、 头—松东、俄生—桃尧公路贯通广东。水运发达,可直航长汀、上杭。环库公路与乡村公路纵横交织,村村通公路。2000年,全镇拥有机动车1386辆,其中汽车25辆,拖拉机171辆。    该镇有花岗岩、砂金、锰矿、优质河砂、河石、粘土等矿藏。棉花滩水电站坐落在境内,“龙湖”水域峰市境内有22平方公里,水产资源丰富。    1988年后该镇致力于抓好特色农业开发。根据峰市自然资源及棉花滩库区的优势,在锦西、信美、桃泉公路沿线各建立50亩蔬菜基地;在高山、桃泉等村发展万袋食用菌基地;在信美背头坑至 头连塘、黄 至桃泉、鸭嬷坑至增满塘3条环库路带抓好万亩观光果园建设,实施环库绿麻竹种植;在公路沿线及173~200米高程连片种植3400亩绿麻竹;鼓励、扶持群众发展养殖业,培养了大批养殖大户。    撤乡建镇后,镇政府加大集镇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及招商引资力度,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出现一批上规模的加工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商贸批发企业。商贸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果品、蔬菜、禽畜、水产品批发市场与日用商品交易批发市场。.  

虎岗镇

  虎岗乡位于县境北部。地处上杭、永定、新罗三县(区)结合部,东与高陂镇毗邻,南与堂堡乡相连,西接上杭县太拔乡、溪口乡,北靠新罗区大池乡,面积126平方公里。1987年从高陂乡分出,乡政府设于虎北村,距县城69公里。2000年,有6个村委会,126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4个),4076户15600人。设初中1所,小学12所,卫生院1所。   该乡海拔1447米、被誉为“高山出平湖”的茫荡洋山,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山上草洋、竹子洋一望无际,雾气缭绕,独特的“倒插竹”使茫荡洋山充满原始的神秘和0。灌洋水库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虎岗是著名革命老区。民国17年(1928),虎岗人民在0领导下,举行了“太平-”。翌年8月,毛泽东参加0闽西“一大”后到虎岗,与-、-、-、罗荣桓、张鼎丞、谭震林等一道指导虎岗的革命斗争。0闽粤赣边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在虎岗设立,并设有彭杨军事学校、闽粤赣兵工厂、闽西工农银行等40个苏区机构。300多名虎岗籍子弟参加红军,其中70多人为革命捐躯。   该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岩、煤、铝、铁、锰、铜、粉石英。其中石灰岩蕴藏量0.28亿吨,煤炭0.2亿吨。1988年后,该乡利用石灰岩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办虎一、虎二、虎兴、怡宏等4家水泥企业,年产水泥20万吨。2000年煤炭生产能力达15万吨。至2000年,共开发灌洋一、二、三、四级4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640千瓦,连同原有的灌洋坑水电站(装机容量400千瓦),境内共有水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8040千瓦,当年发电产值2000万元。充足的电力,支持了虎岗境内企业的发展。   1993年,虎岗开始山地综合开发。至2000年,仅汉洋就建立1500多亩芙蓉李基地.1994年,利用区位和气候优势,在汉洋建立全县第一个反季节蔬菜基地。2000年,吸引麦当劳公司在虎岗进行生菜种植试验,其中2个品种获得成功。同年,该公司在汉洋建立百亩生菜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同年底,全乡建成反季节蔬菜基地3000多亩,是全县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城郊镇

  城郊镇位于县境中部。东与岐岭乡及湖雷镇接壤,西靠仙师乡,南和广东省大埔县相连,北接金砂乡及西溪乡,面积95.4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凤城镇南门街。2000年,有13个村委会,96个村民小组,有2695户10965人。设完中1所,小学4所,卫生院1所。境内有宋代丞相郑清之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梅铁路穿境而过,乡村公路和省道抚石线、县道永湖线构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2000年,交通运输业总产值达1889万元,占全乡社会总产值的13%。   该乡地热资源丰富。东溪箭滩温泉,距县城4公里,建有箭滩金都温泉度假村,是休闲、游泳、洗温泉浴的好去处。2000年9月,县政府发布《关于保护箭滩温泉资源的通知》,加强温泉资源的保护和有序开发。   该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形成郊区农业特色,大部分种植水稻、大豆、甘薯、烤烟和蔬菜。1988年后,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形成古一、古二、东溪等村粮食高产示范基地,龙门村烤烟种植基地。养殖业方面,在东溪、中坑建立瘦肉型养猪场,在龙门村发展特种鱼“倒刺鲃”养殖。2000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48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8万元,比1988年661万元增长4.2倍;粮食总产量5274吨,比1988年3886吨增长35.7%。   1987年,境内有古镇水电站、建筑公司、龙门机砖厂、南 林场、县属林果场5家企业。1988年后,做好山海协作、招商引资和内联外引工作,先后兴建中坑机砖厂及龙门、上下斜 下、箭杆桥、黄竹甲、永定城龙共5处小型水电站,并对龙门机砖厂进行技术改造。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50万元,比1988年109.8万元增长35.9倍。.  

西溪乡

  西溪乡位于县城西北部。东与城郊乡相连,南与凤城镇交界,西与金砂乡接壤,北与合溪乡毗邻,面积35.3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富家村,距县城7公里。2000年,有5个村委会,1个农场,36个村民小组,823户3390人。是全县人口最少的乡(镇)。设有小学2所、卫生院1所。古迹有雷公庵、华灵寺、丝竹庵、马石庵等。旅游胜地有马石山。   西溪是永定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民国17年(1928)建立苏维埃政权。民国24年,0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四联村赤寨成立。民国26年,0闽粤边区党委、党校、兵工厂、医院等设在肖地村芹菜洋。该乡是张鼎丞、谭震林、邓子恢、伍洪祥、刘永生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活动的地方。全乡25个自然村是革命基点村,有革命烈士286人。   全乡公路形成以与永杭线(永定—上杭)相连的乡道为主干线、村道为支线的交通网络,村村通公路。2000年,全乡有机动车627辆。其中,汽车9辆,拖拉机58辆,摩托车560辆。   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辉绿岩、矿泉水、铁矿、稀土等。盛产茶叶、青白梅、竹、木、松脂等。   1988年后,该乡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措施来抓,通过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做活“山水”文章,增加农民收入。山地综合开发、立体化种养业蓬勃发展,建立苗圃基地和罗坑新塘水产养殖示范村;建立离城最近的礼田城郊型农业示范村,为县城“菜篮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发展民营企业,成功引资兴办园头山机砖厂、木制工艺品厂、饮品有限公司、秀山玉工艺品有限公司、罗坑木材加工厂、罗坑铁矿场、七桥水电站、桥子头水电站、茶叶公司等。2000年,全乡工业总产值452万元,比1988年98.6万元增长3.6倍。.  

金砂乡

  永定县金砂乡位于永定县城西6公里,东邻凤城镇和西溪乡,南连城郊乡,西接仙师乡,北靠合溪及上杭稔田镇与上杭县交界,省道309线穿境而过,是永定的西大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永定暴-动”的策源地,是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和区苏维埃政权、中共永定县委的诞生地;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首任检察长、解放后首任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同志、全国十大少年英雄之一的“红色小歌仙”张锦辉的家乡。全乡总面积51.6平方公里,辖有7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31个自然村,人口7300多人。    金砂乡明清时期属永定县溪南里;民国时称金砂联保,金胜乡;建国后,一度为金砂区、金砂公社,后并入城关公社,1984年恢复金砂乡。1928年6月30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率领数千人在金砂出发,举行了福建省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永定暴-动,并建立了溪南苏维埃政府和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首创后来在中央苏区推广的“抽多补少”、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分田经验,并在福建率先进行土地革命。1928年10月中共永定县委在金砂公学成立。这里的革命历史遗址还有: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成立和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金谷寺[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与台湾八卦山的大佛寺颇有渊源],现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永定暴-动”遗址,张鼎丞故居、张鼎丞纪念馆,永定暴-动兵工厂——邹公庙。这里的名胜古迹有:闽、粤边区的武装摇篮、著名的佛教名胜区——高源山;下金村石陂头的张振伊总兵古墓(清朝的有功之臣,康熙16年,广西巡抚傅弘烈授张振伊随征总兵之职、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广西战功卓著,壮烈殉国);张子顺总兵古墓(其父张振伊壮烈殉国后,由副将晋升总兵,统领其父部队,平剿叛乱,收复广西全境,立下赫赫战功);接敬铺水口、古称寒水凹的岩石上留下首任知县王环的题词石刻:“千古乾坤,胚胎永定,成化肇分,万年归正”。    金砂乡交通便利,电力、通信便捷,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0%,是天然氧吧,省级生态乡,并正在申报国家级生态乡。近年来,金砂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大棚蔬菜、美蕉、菜干、地栽香菇、木薯、畜禽养殖业等农业特色产业。福建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古木督”牌美蕉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一村一品”品牌产业;创办于1985年的永定(金砂)菜干厂生产的“土楼”牌菜干作为闽西八大干之一享誉国内外,盛名不衰,曾获得“福建省农业名特优精品展销会金奖”等诸多荣誉。同时,金砂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势头良好,央企华润混凝土(永定有限公司)、龙岩茂源生态园、鑫盛达水泥制品厂、永定县委党校等企业(单位)纷纷落户金砂;目前,已签约的两岸交流服务中心、客家文化研究院已挂牌成立,办公区设在龙岩茂源生态园。    金砂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在新的历史征程,将牢牢把握“老区、附城、生态”等优势,紧紧围绕打造“红色生态的县城后花园”的目标,着力抓好“红色之乡、美蕉之乡、生态之乡、和谐之乡”建设,推进金砂全面发展、跨越发展。  

仙师镇

  仙师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金砂乡、城郊乡相接,南与峰市镇、广东大埔县长治乡相连,西与洪山乡毗邻,北与上杭县稔田镇接壤,面积146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仙师村,距县城14公里。2000年,有16个村委会,164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15个),4543户19024人。设初中、职业中学各1所,小学12所,卫生院1所。名胜古迹有兰岗上万石的金峰庵。   该镇交通发达,从县城到棉花滩水电站的四级混凝土公路和龙梅铁路穿境而过,凹下设有火车站。村村实现公路、通信、供电“三通”。1999年,乡政府抓住兴建棉花滩水电站和龙梅铁路仙师站两项工程的机遇,加强仙师市场集镇规划与建设,增建横街、沿河、殿前、深塘、吾前等5条街道,长达3公里。该乡资源丰富,山地盛产松、杉、杂木及松脂,有锰矿、粘土、高岭土、稀土等矿藏。有110千伏变电所1座,小型水电站5座。   该乡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烤烟、蔬菜、瓜果、“六月红”芋等。1988年后,该乡始终把“稳定农业、发展多种经济”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略措施来抓。结合实际,引导农民种植适应市场的高产、优质二系稻。1998年以后,在全乡范围内推广特优品种——福二优2168、2163,全乡粮食生产稳步发展。1999年,被定为全市8个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乡(镇)之一。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2654亩,总产量10726吨,比1988年增加1120吨;种植烤烟3500亩,总产量357吨,比1988年增加15吨。   仙师的气候和土质适宜芋子生长,种植的芋子比其他地方提早两个月上市,以其质优量多被誉为“芋子之乡”。1995年,全乡种植芋子1500亩,实现产值近200万元。1998年,注册“六月红”芋商标。2000年,芋子销往福州、厦门、汕头、深圳等10多个城市,还与厦门蔬菜公司合作,将“六月红”芋出口日本。2000年,该乡果园面积发展到11702亩,水果总产量1265吨。其中,务田琯溪蜜柚因质优、味美而享誉县内外。建立1000多亩晚熟龙眼、东魁杨梅等名、优、特、新果园基地。同年,首次与香港鹏基有限公司合作,引进马来西亚大果香蕉,并在锦丰村建立200亩试种基地;还引进试种洋香瓜10亩、金苹枣10亩。.  

洪山乡

  洪山乡地处县境西部。北接上杭县下都乡,西邻广东省梅县松源镇,南连峰市镇,东跨龙湖与仙师乡毗邻,是闽粤两省和永定、上杭两县交界地,面积117.6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田梓村,距县城62公里。2000年,有9个村委会,85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2个),2546户9602人。设初中1所,小学4所,卫生院1所。境内巍峨的王寿山与山下棉花滩水电站水库——“龙湖”交相辉映,为一大自然景观,成为旅游热线景点。名胜古迹有祥光寺、棋盘石、半天炉、真武殿等。   该乡水陆交通方便。由棉花滩水电站环库公路接省道抚石线,经洪都公路(洪山—下都)可通上杭;通过洪松公路(洪山—松源)到梅县79公里。此外,还可以通过龙湖水上交通到达仙师乡、峰市镇和上杭县城。全乡村村通公路。2000年,全乡拥有机动车100多辆,其中汽车80辆,拖拉机38辆,农用车20辆。有私人船舶30多艘。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花岗岩矿区,储量达4.5亿立方米。   1988~2000年,该乡红色花岗岩开发迅猛发展,外来投资办厂的客商骤增。至2000年,全乡共有采石场70多个,年产荒料2.5万立方米。境内有石板材加工厂21家,生产线94条,年产板材80多万平方米,产值4500万元以上。由此还带动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食杂、日用、住宿、饮食、美容、修理、营运等个私企业和木、石制品市场。集镇容貌焕然一新,面积由1988年不足0.5平方公里扩大到2000年1.5平方公里。.  

湖山乡

  湖山乡位于县境最南端。地处闽粤两省三县(永定、平和、大埔)交界处。东与平和县芦溪乡交界,西南与广东省大埔县相连,北与下洋镇毗邻,面积124.6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三来州,距县城65公里。2000年,有9个村委会,86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5个),2326户11322人。设初中1所,完小6所,初小20所,卫生院1所。该乡是闽粤边区革0据地,是原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沈仲文的家乡。1993年沈仲文病逝后,县政府在里佳村口为其兴建纪念亭。   湖山是典型的山区。境内多崇山峻岭,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有山林面积12.2万亩,盛产木材、毛竹、柿子、高山茶、土纸及中草药材等,特别是盛产名贵药材巴戟天。1988年,福建省计委批准该乡建立巴戟天基地,至1992年建立1100亩示范园,并在园内套种金柑、柿子等。同年,在三来州兴建1座14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50吨的综合加工厂,生产巴戟天口服液、巴戟酒、巴戟天胶囊及巴戟天原药等系列产品投放市场。   该乡发挥高海拔、地处闽粤两省三县的地域优势,走出一条以增粮烟、发展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和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的路子。2000年,粮食总产6088吨;平均亩产269公斤,比1988年186公斤增长44.6%;烤烟总产231吨,比1988年117吨增长97.4%;反季节蔬菜种植1500亩,亩增值1500~2500元,其效益大大高于粮食作物,深受农民欢迎。养殖业结构调整有明显突破,养猪、养鸡专业户逐步朝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全乡有养猪、养鸡、养鸭专业户100多户。2000年,全乡出栏生猪9084头,存栏生猪6601头,分别比1988年增长332%和79%。   至2000年,完成乡政府所在地三来街道开发改造,集市贸易日益繁荣。彻底改变以往出售产品、购买商品均需前往下洋、芦溪、广东等地而形成罕见的“一年两墟”的落后状况。.  

岐岭乡

  岐岭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邻大溪乡、湖坑镇,南连大溪乡、下洋镇,西与广东省大埔县和县内城郊乡毗邻,北与湖雷镇、陈东乡接壤,面积82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岐岭十字路,距县城24公里。2000年,有14个村委会,133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10个),3162户13959人。设初中2所,小学10所,卫生院1所。该乡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红旗不倒,铁打岐岭”的美誉,全乡有革命烈士104人。境内的金丰大山,重峦叠嶂,地形险要,纵横20余公里,是闽粤边重要革0据地之一。下山村牛牯扑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建有毛主席纪念堂1座。岐岭还是著名侨乡,有侨港澳台胞2.2万人。他们关心家乡建设,1994~2000年,共捐资1000多万元兴办各种公益事业。   岐岭是县交通枢纽,省道福三线和土楼旅游公路永湖线贯穿全乡,日车流量2000余辆,是通往厦、漳、泉和广、梅、汕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捷径,又是永定土楼旅游景点的入口,有“金丰咽喉”之称。   岐岭乡山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有山地10.4万亩,林木蓄积量20万立方米,其中毛竹2.6万亩。县办金丰林场在该乡境内。矿产资源有花岗岩、锰、石墨、钾长石岩等。全乡有水电站9座,装机容量3800千瓦,年发电量近2000万千瓦时。   1988~2000年,岐岭乡大力进行山地综合开发,调整大田种植结构,实施“烟一稻一菜”或“烟一菜一菜”种植模式。林业生产常年坚持“封、管、造”并举。养殖业实施建设万头养猪场、万头竹山养羊场和万只养鸭场,形成“村村有较大养殖场,组组有养殖专业户,户户有人均一头猪”的格局。1993年8月分乡后,加大改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投资4000万元的日辉不锈钢有限公司,首期工程已投产;投资220万元的空下潭水电站正式发电;惠安协兴石材有限公司“黄金钻”石板材厂、客家福果品有限公司、嘉佳果品精制厂、友源竹木工艺厂等一批上规模的加工型企业相继投产。至2000年,共有集体和个体企业593家,乡镇企业总产值1537万元。.  

古竹乡

  古竹乡位于县境东部,东接南靖县梅林乡、书洋镇,南与湖坑镇、高头乡相连,西与陈东乡为邻,北靠龙潭镇、抚市镇,面积60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古竹墟水井下,距县城45公里。2000年,有9个村委会,132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2个),3059户14986人。设初中1所,小学11所,幼儿园5所,卫生院1所。该乡是土楼之乡,有各种土楼760座。其中有美丽壮观的彭坑土楼群,有永定直径最大的土圆楼——井头深远楼,最封闭的土方楼——塘仔五实楼。自然景观有南华山等。该乡地处闽西南金三角腹地,距漳州104公里,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村村通公路。   该乡主产稻谷、烤烟,水果以红柿、西瓜、浸水梨为大宗。已探明的矿藏有锰、稀土、硫磺、高岭土、铅、锌等。   该乡经济以农业为主。1988年后,通过山地综合开发、调整大田种植结构,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1990年开始,根据人多田少、荒山多、剩余劳动力多的特点,制定“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集体办场、分户承包、定额上交、开发与承包一步到位”的办法,进行山地开发,大面积种植当地名优水果——红柿。全乡果园面积由1991年500亩增加到2000年1.66万亩。2000年,水果总产量达5619吨。其中红柿种植面积1.46万亩,总产量4800吨,占水果总产量的85%,名列全县首位。涌现了一大批种果专业户、营销大户。茶叶种植面积1794亩,总产量157吨,亦居全县首位。   乡镇企业以陶瓷和铸锅等传统产业及水资源型企业、果茶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该乡发挥金丰溪水质优良、无污染、电力充足的优势,发展水资源型企业。茂裕食品有限公司和天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酒类、饮料、矿泉水畅销省内外。随着红柿产量连年增长,为缓解红柿鲜销压力,1999年古竹乡与省农大、省农科所、省轻工食品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先后成功研制柿饼、柿酒、柿汁、柿醋、柿酱等系列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全乡有柿饼加工厂20多家,年产柿饼220吨。其中,以三力食品厂为龙头的柿饼加工企业年产量达200多吨,产值200多万元。有商贸服务业116家。2000年,乡镇企业有336家,总产值1.15亿元,比1988年的423.09万元(含高头)增长26倍。.  

堂堡乡

  堂堡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临坎市镇,西接合溪乡,南与湖雷镇相连,北和虎岗乡、高陂镇相靠,面积72.2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村中村,距县城25公里。2000年,10个村委会,129个村民小组,3170户15316人。设初中2所,小学5所,卫生院1所。革命遗址有毛泽东、-的旧居——村中赖屋竹林馆和河坑的居易楼。矿产资源主要有朱罗村的铁矿、香溪村的金矿。境内盛产竹木。   堂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以种植水稻、烤烟为主。1988年后,该乡政府加大农业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山地综合开发力度。特别是1996~2000年,把“增粮烟、兴林果、重养殖、攻高优、增科技、抓加工、促流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确立“烤烟、甘薯、劳务输出、林业、养殖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引进“金山57”甘薯新品种,建立500亩示范基地;利用朱罗村高海拔优势,种植反季节蔬菜250亩;引进瘦肉型种猪,建立320户母猪新品种改良示范户;以乡养兔场为基地,制订优惠政策,实行“公司+农户”形式发展养兔业。抓好竹林垦复,完成山地开发1000亩,低产果园改造500亩。成立劳动服务站,年输出劳动力3000余人,年创收入2000余万元。   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2000年,有注册私营企业16家。其中正盛包装纸厂、下村根雕厂、三堡凉茶厂产品远销深圳、厦门等地。三堡片5个行政村均盛产土纸,特别是香溪、下、朱罗村,年产土纸分别达万片以上,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外市场。上述3个行政村的毛竹基地达1.5万亩以上,每年外销毛竹近百万枝;同时,加工餐筷,生产建筑、生活用具供应市场。土纸、毛竹收入成为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合溪乡

  合溪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与堂堡乡相连,南与金砂乡、西溪乡相靠,西与上杭稔田镇相依,北与上杭太拔乡、兰溪镇相邻,面积110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溪南村,海拔420米,距县城40公里。2000年,有13个村委会,151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8个),3507户16024人。设中学1所,汤湖学校1所(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7所,卫生院1所。名胜古迹有-元老陈立夫题词的汤湖赖氏家庙。该乡溪南村石塘里民居师俭楼,是毛泽东、-在民国18年(1929)率红四军进驻永定时居住过的地方。境内盛产竹木,矿藏有锰矿、铁矿、高岭土、辉绿岩、花岗岩和温泉。   1988年后,该乡把稳定农业和抓好农村工作作为奔小康的战略措施,重点抓好山地综合开发、渔业养殖和劳务输出。至2000年,以汤湖千亩果场及合调板栗基地为示范点,带动各村果林业的发展,全乡果园面积达3516亩,产值达1500万元。渔业养殖面积400亩,其中汤湖温泉养殖基地是全县唯一利用地热资源发展养殖业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外出务工。1994年,外出务工不足500人,2000年增至35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1.8%。他们的足迹遍及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成都、武汉、厦门、泉州等城市,涉及电子、服装、化工、建筑、装潢、饮食等30多个行业,每年务工收入达2000多万元。其中,在外办厂资产达千万元以上的有1人,资产达百万元以上的有10人。.  

大溪乡

  大溪乡位于县境东南。东邻湖坑镇,西连下洋镇,南靠平和县芦溪乡,北接岐岭乡,面积75.2平方公里。1987年从湖坑乡划出,乡政府设于大溪村,距县城31公里。2000年,有8个村委会,82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革命基点村),2844户12467人。设中学1所,小学6所。自然景观有东福山、大湖洞。境内交通方便,与省道福三线相连的永湖旅游公路贯穿其间,村村通公路。   该乡是永定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侨胞2.2万余人。1988~2000年,侨胞捐资1000多万元兴建侨光中学教学楼、教工楼、运动场,太联中心小学伟祥教学楼及学校大门,还有大溪杨英杰医院,开汀中心幼儿园,大溪杨英杰希望小学和一些路、桥等。同时,华侨还出资兴办塑料厂、水电站、红柿基地等经济实体。   该乡地处金丰溪中游,境内水力资源蕴藏量3360千瓦,已开发2600千瓦。至2000年底,有小水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1410千瓦。装机容量1200千瓦的泰溪水电站正在兴建中。   1988年后,该乡通过调整大田种植结构,发展养殖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加大山地综合开发力度,种植适应市场的名、优、特果树,增加农民收入。1988~2000年,开发果园1万多亩。2000年,全乡水果总产量4377吨,比1988年51吨增长84.8倍。其中,红柿种植面积12225亩,总产量3915吨,占水果总产量的89%,比1988年42吨增长92倍。大溪红柿以果大、质优而享誉闽粤市场。果业逐步从鲜果型向加工型发展。该乡有柿饼加工厂5个,烤房13座,年加工红柿150吨。大溪成为县内红柿主要产地和加工基地。.  

陈东乡

  陈东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古竹乡相连,西与湖雷镇接壤,南与岐岭乡毗邻,北与抚市镇相靠,面积68.4平方公里。1993年从岐岭乡划出,乡政府设于陈东村,距县城31公里。2000年,有10个村委会,139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17个),3171户12822人。设初中1所,小学17所,卫生院1所。名胜古迹有金丰-纪念馆、广胜庙。自然景观有双髻岽。   该乡是革命老区,是著名的“金丰-”发源地。全乡有革命烈士71人,涌现出卢肇西、卢其中等革命先烈和卢克、熊奎两位将军。陈东也是侨乡,海外侨胞有2万余人。20世纪90年代,侨胞共捐资160余万元,用于建学校、铺路、筑桥等公益事业。省道福三线经过该乡5个村委会,乡村公路互相交织,村村通公路。   陈东是典型的农业乡,主要作物为粮、烟、果。2000年,粮食产量5066吨,比1993年增长39.29%;烤烟总产量443吨,产值200多万元,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以红柿为主,桃、李为辅的果品产量达4000吨。陈东气候温暖,土质肥沃,雨量适中,为制种提供优良的自然条件。1977年开始制种试验,1992年被定为福建省制种基地。1993年设乡后,每年制种1000亩左右。至2000年,共提供300多万公斤杂交水稻良种,使亩产值翻一番。   该乡注重发展工业,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1993~2000年,共引进县外资金2000余万元,其中新禾农产品工贸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新禾工业园区,已完成一期投资600万元。2000年,有乡镇企业418家(其中集体企业10家,个体企业408家),总产值3452万元,解决近800人的就业问题。.  

高头乡

  高头乡位于县境东南。东邻南靖县,西南与湖坑镇相连,北接古竹乡。该乡于1997年从古竹乡划设,面积35.6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高北村,距县城46公里。2000年,有5个村委会,82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4个),2273户9912人。设完中1所,小学4所,卫生院1所。名胜古迹有金山古寨、银山寺等。   高头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是永定通往厦、漳、泉经济特区的咽喉和捷径。全乡村村通公路,其中铺设乡村水泥路面15公里。矿藏丰富,已探明有金、银、锡等各种金属矿。   高头是著名侨乡,侨港澳台胞热心家乡公益事业。香港永靖同乡会会长江兆文先后捐资完善金丰中学和乡内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至2000年底,他为永定县文教卫生和公益事业累计捐资875万余元。境内土楼景观和旅游资源颇多,有历史悠久的圆楼王——承启楼;土楼博物馆——侨福楼收集了许多有关土楼文化的稀世珍品,其中有300多块墓志铭及各大名家的字画和各朝代的钱币。   1998年后,该乡大力实施山地综合开发,调整大田种植结构。充分利用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在梅花石村建立2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牛角椒、青刀豆等。全乡有连片果园1997亩,水果年产量达2584吨。其中红柿产量1915吨,占水果总产量的74%,是永定红柿主产区之一。还有数个山地示范场,其中有厦门知青陈志强投资兴办的千亩果场,有港胞江浩台投资兴办的2000亩果园,有江忠庆、江良庆兄弟投资的千亩速生林基地及江俊良投资的千亩种果、养猪、酿酒一体化观光农场。在发展高优农业的同时,其他产业也协调发展。主要企业有高北机砖厂、高东水电站、高北水电站、茶厂、服装加工厂等,特别是服装加工厂,其产品大部分销往漳州、厦门等地,效益良好。.  


抚市镇特产大全




抚市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