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永定区 >> 抚市镇 >> 贝溪村

贝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贝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贝溪村简介

  贝溪村位于抚市镇东部,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现有340户,总人数1400人。2006年6月18日,抚市镇贝溪村遭受特大洪灾,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桥梁冲垮、道路堵塞、河床抬高。灾后新村建设工作在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贝溪村被列为2007年我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9年龙岩市造福工程示范点。
  贝溪村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单位、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着力点,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该村落后风貌。经过四年的努力,现在贝溪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民欢乐祥和、安居乐园。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22105 364000 0597 查看 贝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贝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贝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华丰村

  华丰村地处抚市镇西南部,距离集镇约3公里。东接鹊坪村,西连龙川村,南与五湖村相邻,是抚市镇农业生产示范村。全村现有7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14户,1462人。正式党员46名,预备党员1名。耕地面积748户,全村农民主要以农业和种植烤烟为主。村两委班子团结进取,战斗力强,被推荐位县“十个好班子”。   近年来,华丰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效监督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经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1000余米防洪堤建设,同时完成了95%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村文体活动中心在紧张施工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联村

  五联村地处抚市镇集镇范围的老街,距镇政府500米。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412户,人口1432人,包外来人口2892人。全村党员共48人。耕地面积418亩,山地面积980亩。村民主要以农为主。村两委班子团结进取,有战斗力。   近年来,五联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五联村两委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做了2000米水圳三面光,老年人活动场所,篮球场水泥硬化,老街500米的排污沟,400米老街道路水泥硬化工程,各方面工作群众的好评。   

中在村

  抚市镇中在村地处抚市镇集镇,交通便利。距离永定县城仅31公里,南与社前村相邻,北与协兴村相邻。全村现有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89户,1725人。党员50名。山林总面积1482亩,耕地总面积601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烤烟、水稻、蔬菜为主,大力发展养猪业、运输业、修理厂及餐饮业等。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8518元。村“三委”班子团结进取,战斗力强,2012年7月被永定县委评为“全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中在村在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效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高寨背加高加固、标准化渠道工程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村道硬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村道路硬化。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目前还着手建造老年人活动中心,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民村

  新民村,位于永定县抚市镇西北部,距离镇中心1公里,离县城约33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分别为井头村民小组、永隆昌新楼村民小组、永隆昌老楼村民小组、坝心村民小组、永豪楼小组。全村总住户数296户,总人口1046人。村域面积38.0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67公顷,林地0.83公顷、草地1.1公顷。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烤烟、水稻、蔬菜为主,大力发展养猪业、运输业、修理厂及餐饮业等。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土楼有六座,其中被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是“五凤楼”—永豪楼和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评为世界最高楼的永隆昌。   近年来,新民村在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效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抚溪河南岸防洪堤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村道硬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村道路硬化。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抚溪村

  抚溪村位于抚市镇的东北部,南与本镇的协兴村、新民村、社前村、五联村隔河相望山清水秀,抚溪河穿村而过,背山面水,背靠连绵起伏的万亩林地,面前有贯穿全村的抚溪沿河大道与省道福三线相连,交通便捷。全村有9个自然村770户、2800人,村域面积9.3平方千米,是省级卫生村。抚溪村主要自然资源有耕地1790亩,林地10000亩,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产业主要以农业、运输业、工商业为主。现有水域面积35亩的三角塘水库,村道四通八达且全部硬化,建有抚溪小学、抚溪村部、村级卫生所、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抚溪村留存有历史悠久的方形土楼群,分布在北山坝、坝角、甲华、在前、大坪等自然村,其中有楼名的16座,多为三堂两落的“五凤”楼式土楼,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如北溪楼、北辰楼、致和楼、玉森楼等,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杰出代表。抚溪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许多外出乡贤分布在省、市、县政界、商界,现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增添为抚溪籍。  

桥河村

  桥河村是省造福工程搬迁自然村,现迁在先锋烟场三队,地处高彼集镇于坎市集镇之音。全村现有三个村民小组、135户人、443人,党员16人,林地总面积9289.3亩,耕地总面积398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水稻为主,矿山挖煤为辅,竹具加工是桥河村的特色产业。村两委班团结进取,战斗力强。   近年来,生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质朴的桥河村在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监督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村办公楼以及三条村道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农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目前正拟打造一个农民休闲健身场所,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协兴村

  协兴村位于永定县东北部,离龙岩中心城市43公里,福三线贯穿而过,交通便捷,与本县坎市镇洽溪村相毗邻,拥有耕地面积643亩,山林面积6966亩,有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和深林资源。全村共有366户,人口1413人,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居住较分散,但姓氏却有戴、张、巫、严、黄、罗、苏等七姓之多。“齐心协力,定能兴旺”故定村名为协兴村。   协兴村是红色革命基点村之一,许多老一辈的村民参加革命成为0游击队送信、送粮,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全村共有烈士3人,有五老人员8人,目前还健在的有6人。   

社前村

  社前地处抚市镇政府所在地,省道“福三线”穿境而过,距永定县城30公里,龙岩46公里,厦门170公里,交通极为方便,经济十分活跃,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700湖,2687人,二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是抚市镇最大的行政村。    社前历史悠久,原名社坛,是一片洋段荒丘,社前的先辈胸怀大志,见识高远,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园1478年)迁到这块群山拱秀,抚溪索绕的宝地定居创业。早在两百年前,这里就是条丝烟之乡,产品远销东南亚,畅销全国,被一代帝王称之为“烟魁”。每年正月十五日的“走古事”在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曾参加-世界客属恳亲会、第十三届省运会开幕式、永定“土楼节”等大型活动,获得殊荣。境内的天后宫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每逢传统佳节,到此祈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社前,祖先相传的“秘书世第,好古家风”激励子孙,代代相传,“传家唯孝友,积业重诗书”成为村民的传家风范,有效地培育出各类人才,历史上有清代的近视赖宏、龙岩农校创办人赖筑岩、-中常委、南京市市长赖琏。新中国成立后,有解放军防化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军级顾问赖胜荣、生物化学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赖东显、海军工程学院教授赖锡锦、国家地质局武汉研究所所长赖锡安、中宣部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赖登铎等等。    改革开放后,社前村两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握自我加快发展,依托优越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仅仅围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主题,走出一条“立足种养业,发展运输业,大搞服务业,加快工贸业”的适应社前特点的发展道路。   文明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合作!   

龙川村

  龙川村地处抚市镇西南部,东邻华丰村,南邻湖雷尺度村,西邻上北村,北邻里兴村。龙川村辖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296户计人口1068人,总面积3.3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8706亩,耕地面积1013亩,村民以种植粮食、烤烟为主,养殖业为辅,个别搞运输。   近年来,我村生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质朴的龙川村在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效监督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多发筹集资金完成了村办公大楼、球场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农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   

贝溪村

  贝溪村位于抚市镇东部,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现有340户,总人数1400人。2006年6月18日,抚市镇贝溪村遭受特大洪灾,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桥梁冲垮、道路堵塞、河床抬高。灾后新村建设工作在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贝溪村被列为2007年我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9年龙岩市造福工程示范点。   贝溪村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单位、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着力点,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该村落后风貌。经过四年的努力,现在贝溪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民欢乐祥和、安居乐园。   

鹊坪村

  鹊坪村地处抚市镇西南部,距集镇1公里,省道福三线和抚石线,抚适线三条公路在村镜内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632户1907人,有党员67人,有完小1所,耕地面积856亩,林地面积5498亩,支柱产业以种植、运输为主,被授予“省级卫生村”。    近年来,“海西春凤行动”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表现在:兴建村自来水厂及配套人饮工程,建设环村沿河路2.2公里,新砌河堤1.6公里,建设标准渠道3公里,机耕道2公里,新建桥梁两座,架设高架路灯46盏、普通照明路灯87盏,建厕所群一处共26间,改厕290多间,建垃圾池18个,配发垃圾桶569个,修建排污沟3公里多,兴建健民游泳馆一座,建造金业亭一座,改造小学校舍及新建多媒体教室一个,村医疗站购置心电仪一台及其他医疗设备,兴建文体活动中心两处,铺设4000多平方米绿化草坪,种植桂花树500多棵,种植绿化树100多亩,建设水口龙腾公园篮球场一处,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和休闲生活。   

五湖村

  五湖村东与东安村紧靠,西与湖雷镇毗邻,北与华丰村连接,南与陈东乡接壤。五湖村辖20个村民小组,分为6个自然村,其中有5个村小组为革命基点村。现有650户,人口2650人。耕地总面积2300余亩,其中水稻耕地1700余亩。森林总面积1800亩,其中有国有生态林3000余亩,竹林面积1800余亩。以村部为终点通往各自然村,村道水泥路已基本铺设好。目前主要以种植烤烟为主,积极发展生态型农业。   

东安村

  东安村北距抚市镇政府10公里,南距土楼旅游群区20余公里,福三线是土楼旅游主干线,从我们村中间经过,我们村11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97人,522户,劳动力987人,党员54人,耕地面积1463亩,山林面积12860亩,人均收入5951元,主要经济来源:运输业、外出打工和毛竹。   东安村头顶着永定第一名山“东华山景区”,0.8平方公里省级森林保护区,毛竹资源丰富,几年来是本县毛竹示范基地村,可称得上是山清水秀,山林覆盖植被保护做好的村。   2012年通过村两委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大大改变了原有的面貌。特别是下半年来,换届选举成立了新一届的村两委班子,两委班子精诚团结,献计献策,广开思路,尽力争取上级资金。通过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两委努力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投资18万元兴修了4条合800余米的标准化水渠。   2、投资3万余元东安村村部地面硬化围墙修复工程。   3、启动投资预计资金60余万元“骨灰存放堂”新建工程。   4、投资10万余元500余米村道硬化拓宽工程。   5、促进“三农”综合保险参保率达95%。   6、新增了“五保户”6人,使本村的-得到了保障。   7、新农合参保率达100%。   8、新农村保险续保率达95.3%  

中湖村

  中湖村是革命基点村,地处抚市镇中南部,距抚市镇约6公里,相邻溪联村、基安村、鹊坪村、东安村,交通便利,福三线贯穿中部,地域狭长,人口分散,下辖内湖、中湖、外湖、杏坑等四个自然村,共十五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31人,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1426亩,主产稻谷、烤烟,林地广阔,盛产毛竹、杉木及其它水果。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有中湖锂坑煤矿有限公司等十几个矿井,年产优质煤炭约30多吨,汽车运输业发达,全村共有运输专业户126户,大小车辆86辆,生猪养殖业发展迅猛,全村大小养猪场112个,其中上规模23户,,年产生猪3万多头,养蜂专业户30多家,年产蜂蜜2万斤。    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次生矛盾不断涌现,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村两委干部正多方筹资筹劳,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基安村

  一、基本概况    基安是抚市镇的一个辖村,是我县全村都是基点村的少数村之一。由苦竹坑、冷水坑、昌福山、楮树坪和岩前五个基点村组成,分成八个村民小组。座落于抚市南端。东与吴坑相连,东南与南靖县接壤,南与古竹为邻,西南与东华山相靠,西与中湖村相接,北与溪联、上寨、上西、龙潭相近。那里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林木茂密,古树参天,是抚市偏僻的一个山村。现全村农户363户、1344人,总育妇410人,已婚326人,农业劳动力900余个,为革命牺牲的在册烈士4人(不在册45人),被评为革命“五老”(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乡干部)人员14人。耕地面积1384亩,旱地372亩,荒杂地386亩,林地面积26324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比2008年增加1787元,目前,基安村民主要从事种养殖、煤炭加工及运输,有富余的劳动力。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次生矛盾不断涌现,尤其是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造成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困难,农田水利灌溉得不到保证,大量土地抛荒,其次,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村两委干部正多方筹资筹劳,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二、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村域经济实力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总体目标:    用三年的时间,整合本村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通力合作,开拓进取,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依靠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完备,村域经济发达,村民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村容村貌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具体任务: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兴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修复水毁陂圳5公里(楮树坪自然村至苦竹坑自然村坝子前),预计投资35万元,受益人口800余人,灌溉农田面积700余亩。    继续完善道路硬化(坝子庵子前至基中上组荣昌楼约2公里),人饮工程(冷水坑、苦竹坑两自然村)预计投资约60万元。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本村部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村民活动场所大约3000平方米,估计投资约50万元(充分利用闲置的基安小学)。    (2)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倡导科技兴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种植和水稻种植,充分利用山地进行山地开发,扩大毛竹、果树种植规模,引导村民发展第二、三产业,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高村民收入。    (3)生活富裕安康,引导各自然村按照规划建设好新村,电话、宽带安装入户,有线电视入户,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大病统筹机制,健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机制和大力宣传“三农”综合保险制度,多方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组建农村合作互助基金。    (4)民主法治进步,坚持依法治村,实现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实现村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落实社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本村的治安管理,有效控制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5)倡导文明新风,崇尚科学,制止封建迷信活动,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6)人与自然和谐,实施以“三改、三清”(改路、改厕、改灶;清污水、清垃圾、清违章建筑)为重点的环境整治。特别是基中、冷水坑养猪场集中治理污染估算要投资150多万元。大力引导村民建沼气池,解决污染问题,提高生态环境水平和人居质量。   

溪联村

  永定县抚市镇溪联村与本县龙潭镇相接壤,从村部到镇政府仅4公里路程,离县城约33公里,是未来镇域次中心。有三大片区(文溪片、东埔片、大富片)23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731人,有720户,党员62人,平均年龄45岁,党员年龄结构偏大。村两委班子9人。耕地面积1886亩,森林面积15271亩。群众主要靠种植水稻、烤烟、蔬菜,部分搞运输及挖煤为收入,无村办企业,是典型山多田少农业村。    近年来,溪联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在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效监督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精神为指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紧紧依靠省交通厅、省高速公路公司帮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启动南坂新村建设,完成自来水改造、村部装修等工程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村道硬化建设资金投入。   

里兴村

  里兴村地处抚市镇西南部,距集镇3公里,东接中在村,南接龙川村,北接协兴村,西接坎市镇青坑,是较大和特殊的山区行政村。人口1958人,九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同时,又是我市著名的革命基点村。   全村有486户,耕地面积1830亩,正式党员67名,预备党员3名,全村以以农为主,以种植水稻、烤烟为主要农作物。   在上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村两委团结奋进,争取在2013年把主要村道拓宽,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进一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如修水库、水渠等,严格质量规格关,认真细致的把每一件事做好。争取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为群众做好更多实事。   


贝溪村特产大全




贝溪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