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上杭县 >> 湖洋乡

湖洋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湖洋乡谷歌卫星地图)


湖洋乡简介

  湖洋地处上杭西部,距县城9公里,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全乡面积123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227个村民小组,6923户,30080人。这里资源丰富,人杰地足,民情朴实,是海内外实业者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湖洋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603毫米。光照充足,年均日照1629小时,平均气温19.3℃,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乡有耕地面积2.3万亩,山林面积16.7万亩。其中:竹林面积3万亩,毛竹储量350万株,年立竹量可达55万株。竹、木制品加工前景广阔。全乡山地综合开发前景喜人,速生工业用林基地--巨尾桉经济林2000亩,优质茶园2500亩,年产绿茶近30万斤,产量居全县前列。观音井万亩精品果园已初具规模,3000亩标准化杭梅、脐橙等精品果园已进入早产期。占地3平方公里的三角塘工业小区完成规划,已吸引外资兴建湖龙毛巾厂、铸(轧)钢厂、再生胶厂、编织袋厂等规模企业落户,实现小区年工业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的有高岭土、瓷土、金和铜矿等,铁砂含量丰富,稀土矿品位居全县第一。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道205线穿越我乡四个行政村,是闽西、赣南通往广东梅州的主要通道,县道杭金公路、杭庄公路和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与205线国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程控电话通20个行政村。全乡以元丰电站为龙头的8家小电站装机容量达990千瓦,与35千伏变电站构成了完善的供电网络。湖洋、寨背大边贸市场异常活跃,是上杭西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2002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6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8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01万人 123平方公里 350823200 364000 0597 查看 湖洋乡谷歌卫星地图

湖洋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湖洋村 - -

----

查看 湖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加庄村 - -

----

查看 加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福全村 - -

----

查看 福全村谷歌卫星地图
碧田村 - -

----

查看 碧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涧头村 - -

----

查看 涧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埔村 - -

----

查看 上埔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埔村 - -

----

查看 水埔村谷歌卫星地图
寨背村 - -

----

查看 寨背村谷歌卫星地图
元丰村 - -

----

查看 元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岩头村 - -

----

查看 岩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山村 - -

----

查看 新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古楼村 - -

----

查看 古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濑溪村 - -

----

查看 濑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坊村 - -

----

查看 新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罗村 - -

----

查看 上罗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平村 - -

----

查看 太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通桥村 - -

----

查看 通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乃康村 - -

----

查看 乃康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山村 - -

----

查看 龙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田村 - -

----

查看 三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湖洋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临江镇

  上杭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设附城区,1953年建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建镇,1986年更名临江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3.0万。205国道经过城区北部。辖镇东、镇中、镇南、天山、英明、镇西6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冷作机械厂、水泥厂、纸箔厂、日用竹木加工厂,主要产品有变压器、萤光灯、水泥。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烤烟。1993年被省政府授予“明星乡镇”称号。旧城墙始建于宋端平元年(1234),素有“铁上杭”之称。境内有毛泽东旧居临江楼、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原红四军政治部驻地等革命纪念地,还有保存较好的清代仿宋建筑孔庙、明代王宁仁手书《时雨记》碑刻。.  

临城镇

  上杭县辖镇。1949年设附城区,1958年析设城郊公社,1984年改城郊乡,1986年更名临城乡,1993年建镇。位于汀江中游,县城四周。面积188.5平方公里,人口3.8万。汀江、205国道过境。辖石砌、白玉、古石、新塘、玉女、九州、宫桥、水西、富古、城东、城北、新丰、城南、龙翔、黄竹、土埔、城西、古郊、西南、西陂、六甲、上登、璜岗23个村委会。矿产资源有金、铜、铀、铁、黑色花岗岩等。乡镇企业有水泥厂、矿泉水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农业主产水稻、烤烟、蔬菜。特产上杭乌梅、萝卜干。城北村1990年被省政府授予“明星村”,1995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模范村委会”称号。富古村1993年被省政府授予“明星村”称号。名胜有七峰拥翠、南塔禅钟、驷马樵歌、袍岭朝云、长坝乐耕、石潭秋月、三折回澜、琴岗霁色、虹渡恬波。.  

中都镇

  中都镇位于上杭县西南部(东经116度26分,北纬24度52分),是闽、粤二省四县的山区结合部,东靠上杭庐丰,北连武平,南与下都毗邻;西与广东梅县、蕉岭接壤,是上杭距广东最近的乡镇,它东西宽13公里,南北长24公里,辖区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69%,耕地面积1.9万亩,渔业水面1385万亩。    全镇在2002年未有5174户,18920人,计生率98.9%,人口自然增长率4.92‰,居民以汉族为主,有部分畲族(约5%),流行客家方言,现有20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水陆交通方便,村村通公路,汀江河在本镇东边由北向南流经6个行政村,杭都公路贯通10个行政村,中庐公路全面开通并已基本铺设水泥路面,建成棉花滩库区3个。镇政府所在地设在饶坊村,海拔210米,距上杭城32公里,距广东焦岭48公里,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都是上杭的""乌克兰"",素有""鱼米之乡""和""福建抛秧第一乡""之美誉。是""国家、省、市商品粮生产基地""、""国立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稻基地""镇,2001年,瑞香米业就诞生于此。""瑞香""牌大米饭投放市场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产品供销不应求。       全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投资137万元的全长8.2公里中庐公路已完成水泥路面铺设7.5公里。全镇20个行政村,村道长50.78公里,已完成水泥路面铺设22.2公里。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广播、有线电视已覆盖全镇。       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326万元,人均纯收入2664元。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以粮食综合加工,水力电站建设、胶合板、造纸、机砖生产为主,2002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669万元。       中都是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故土,悠久自然文化遍及乡野。有三元岭、""乐善好施""牌坊、云霄阁、存耕堂、仙姑井、皇庆山、奉宪示禁牌等,民间活动异常活跃,富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队伍庞大,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土壤,有女子舞狮队、五枚拳队、船灯队、龙灯队、香灯队、铜管乐队等。其中五枚拳队晋京参加首届家农运会女子拳表演获武术比赛金牌,参加多届福建省家业运会并获奖。.  

蓝溪镇

  上杭县辖镇。1950年设蓝太区,1960年改蓝溪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71.6平方公里,人口2万。镇政府驻厚里岗。上(杭)永(定)公路贯穿全境。辖黄潭、沈田、湖里、梅永、觉坊、蓝溪、龙丰、载厚、岩华、白水、冯石、岐滩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化工、工艺、橡胶、电子电器、乌梅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烟叶、生猪,兼产食用菌、蚕茧。.  

稔田镇

  稔田镇位于龙岩市上杭县东南部,总面积147.61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6380户,24169人,乡村劳动力13883人。全境地形山峦重叠,丘陵起伏,其中山地占76%,耕地占10%,水面及其它占14%。杭永公路贯穿南北,合丰公路、稔下公路连接东西。水陆交通发达、极为便利。本镇距梅(州)坎(市)铁路26公里,是紧临梅坎铁路的一个重要物资集散地。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3491万元,财政收入3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4元。    稔田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是赫赫有名的闽、粤、赣边区总司令、""游击大王""刘永生将军,炮兵司令刘禄长将军的家乡。全镇有革命基点村22个,其中6个因棉花山电站建设已外迁,基点村已基本实现""五通""。    稔田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山多水阔,全镇土地面积147.61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6.3万亩,其中宜果面积2.65万亩。可开发库湾2000亩。宜果区交通便利,主要分布在杭永公路沿线、梅镇村棉花滩水电站水库两岸,目前已开发8000余亩。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0.3℃,这里物产丰富,是龙岩市烤烟、仔猪、杭梅、松脂、绿竹、蜜柚主要基地乡镇之一,苍山有翠、沃土藏金。稔田镇森林覆盖率达78%。地下蕴藏有瓷土、铁矿、辉绿岩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稔田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这里是龙岩市著名的侨台区之一,是八闽六姓始祖(李、邱、游、陈、刘、黄)的发样地。境内的李氏大宗祠、游氏宗祠程门立雪堂、刘氏宗祠、黄氏宗祠等影响广泛,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大宗祠是全省保存最完好、规模的祖先在这里开基置业、繁衍生息。讫今为止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李氏后裔达200多万人次。    稔田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这里是省重点工程棉花滩电站重点移民乡镇。全镇移民2054户,10686人,稔田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巧抓移民机遇,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取得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巨大成就。    稔田是一片开发的热土。棉电库区储水后,碧水回转、千岛成湖,稔田是龙岩市百花岛旅游规划区龙湖的重要景区。目前,棉电稔田库区百花岛旅游开发正紧锣密鼓筹备,(上)杭永(定)二级公路改造已经启动,生态农业示范乡镇建设已逐步加快。.  

白砂镇

  白砂镇位于上杭县区域的中心,东与溪口乡接壤,南与茶地、泮境两乡相连,西倚临城镇,北靠旧县、蛟洋两乡,全镇总面积 196平方公里,辖区有 22个行政村,280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 11个,有人口 25298人 。我镇气候宜人,全镇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18.5度,年降雨量 1800mm左右,无霜期 270天左右,夏长而不热,冬短而不寒;交通便利,距龙岩市区 60公里,上杭县城 26公里,省道 308线过境 23公里,分别与 205线、319线两条国道相接;通讯发达,电信电缆、有线电视、网络遍布每个村落;供电稳定,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境内有 35KV变电站一座和 3个小电站;历史悠久,公元996年,上杭县府址就设在本镇的碧沙村。   主要资源:    1、木材、毛竹资源。白砂拥有山林面积20。6万亩,丰产竹林5万多亩,山中蓄积了100多万立方米的木材,5万多亩的丰产竹林每年都可以出产2500吨的竹笋和80万根毛竹。丰饶的木材、毛竹资源为竹木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2、矿藏资源。白砂境内蕴藏着多种高品位的矿藏,已探明的稀土有3000吨,硅石有20万吨,白云石295吨,此外钾长石、瓷土储量也较丰富,每种矿藏均极具开采价值。    3、农产品资源。白砂素有“食用菌专业乡”称号,每年生产食用菌400多万袋,鲜菇干菇销向广州、梅州、厦门、福州等各地,其次还盛产青梅,每年可采摘200余万斤,山麻鸭、北京番鸭的养殖也初具规模,每年可出售山麻鸭150万羽,北京番鸭500万羽,出售的电脑化孵鸭苗3000万羽。    4、旅游资源。白砂旅游景点众多,风景独特的双髻山的主峰就在白砂境内,著名的红四军早康会议旧址、天龙寺,茜黄张化孙祖地和客家木偶戏发源地——大金水竹洋,是人们旅游瞻仰和寻根谒祖的好去处。    5、水源资源。白砂境内山林面积覆盖广,林木、毛竹多,从而为人们提供了充裕、卫生可饮用山泉水,目前被独具慧眼的老板已开发的水厂就有三家,分别为:绿泉纯净水厂、嘉益水厂和双髻山山泉水厂。.  

古田镇

  古田镇,位于福建省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处龙岩市新罗、上杭、连城三县区结合部,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又是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    地处交通要塞,北通连城、长汀,连接江西,西南达上杭、武平,通往广东,东连龙岩、漳平、达厦门,交通便利,来往旅客川流不息。   该镇开发较早,宋代即有人家居住,民国期间辟为圩场。建国后,经历年开发建设,已成为繁荣的山区集市。   古田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古田这片红土地上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改名为“曙光小学”。砖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826平方米。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    目前,会址大厅已恢复当年开会的原貌。代表席位、大会会标、 主席台以及墙上的党旗都按原样放着。会址左边有荷花池,右边有红军检阅台,后面竖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背后是茂密的树林。会址对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会议陈列馆。1974年10月开放,占地38151.81平方米,建筑面积11324平方米,馆藏文物7303件,多是闽西革命文物珍品,是福建省收藏革命文物最丰富、规模较大的纪念馆。    1929年12月18日—29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举行中国0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大会由陈毅主持。毛泽东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政治报告、-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作了反对枪毙逃兵的讲话。大会总结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红军的建设经验,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0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才溪镇

  闻名遐迩的上杭“才溪”,其地名演变,饶有兴趣。   七百多年前,才溪一带是深山老林,溪流淙淙,俯拾皆柴。最早在这儿开基的刘姓的老两口,他们叫这地方为“柴溪”。至今这刘家古基,才溪人称为元坑。元者,始也。   过了许多年,一位从语口市(即今旧县)往白石村(即今长汀县城)的陈姓客商,经过“柴溪”的山林腹地,迷失子方向。犹豫之时,人蹲在小溪旁捧水解渴,忽见溪中漂来一片青菜叶,客商大喜,想到“有菜必有人家”,于是沿溪而上,来到一块大乌石头房的刘家歇息。客商认为此地森林茂密,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屯垦开田,必将有利子孙,并将“柴溪”改称“菜溪”,以作纪念。   若干年后,陈姓客商果真弃商经农,带领儿孙重回旧地,安营扎寨开发菜溪。这时,他发现横贯村中南北有一条大溪流,况且“菜溪”名称嫌俗气,遂把这条大溪改称“财溪”,以示发财致富,财星高照。免得音韵相同误喊,又把前几年发现的那条菜溪改为元坑溪。   过了一、二百年,从宁化石壁逐渐搬来不少移民,人烟渐稠,庐舍渐增,最多时达到达24姓人家。那时,财溪村里的年青男女都爱唱山歌。他们以山歌作为通婚联姻的媒介,倾吐相互间的爱慕之情。有一年,溪南村的一位姑娘与溪北村的一位小伙子,以山歌对唱联姻传为佳话,轰动了整个财溪。他们音色圆润,感情真挚。结婚那天,一位秀才给他们新房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才女配才郎结缔良缘青鸾交舞   溪南与溪北联成佳偶紫燕双飞   后来人们取对联开头字各一作地名,即为才溪了。   72年前,才溪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红色苏维埃政权,为革0据地的巩固和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的光荣称号。为总结和推广才溪人民以革命战争为中心,搞好政权、经济、文教等建设的经验,1933年11月,毛泽东同志来到才溪,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他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与苏区干部群众推心置腹地谈心,面对面地交流,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总结了才溪乡政权建设、扩大红军、拥军优属、经济建设、支援前线、文化教育等模范事迹,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为全苏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解决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环境下,根据地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个主要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形成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南阳镇

  南阳镇位于上杭县北部东经117o,北纬26o,是长汀、连城、上杭三县的结合部,东与连城县的新泉乡交界,南与旧县乡相接;西与通贤、才溪毗邻;北与长汀县涂坊相连,镇驻地南阳村。因地势平坦,故而有""洋""之名,美称为阳,该村地处长汀之南,因此有""南""之称。镇驻地海拔302米。全镇20个村委会、268个村民小组、152个自然村,9198户,42279人。全镇区域总面积226.6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山林1.84万公顷,耕地1733公顷.镇境内主要山岭有白云山、杨梅洞、白云岭、观音山和扁岭洞;河流有矶头河,发源于连城县朋口乡,流经旧县至临城与汀江汇合;全年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零下2℃,年降水量1300多毫米。    南阳原属长汀县管辖,1958年1月划归上杭县。当时称三平区,辖黄罗、南阳、涂车、南上4个乡。公社化后分为4个公社,设0南阳工委,1965年4个公社合并为南阳镇至今。   南阳交通便利。205国道横穿境内,南北省道南通长汀。境内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锰矿、希稀土、石灰石、硅石、煤等。现有电站3座,装机容量1800千瓦,年发电量1770万千瓦小时。金桔、生姜、茶叶、木薯是该镇的名优产品,产量居全县之首。   南阳镇市场是闽西四大市场之一,是集三省八县十三乡(镇)经纪人的大圩场,蓬农历四、九为集日,赶集人数平均万人左右,除国营、集体、个体商店外,圩天还有600余个临时摊点和各种农副产品及牛、猪市场,贸易品种齐全。   在土地革命时期,南阳是中央苏区的革0据地之一。老一非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陈毅、邓子恢、谭震林、张鼎承等曾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毛泽东曾率领红四军从才溪经通贤东进南阳,在龙田书院(现龙田中学)亲自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南阳会议""。会上对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决定。通过《富农》问题和《-》问题及《婚姻》法等三个决议案。从此以后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当年,南阳1.4万多人中有25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他们在严酷的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有为革命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罗化城、黄为耀等579位,还有原中央-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共和国将领黄炜华、原民政部副部长黄庆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南阳人民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蛟洋镇

  蛟洋乡地处上杭县东北部,位于梅花山边缘,是通往新罗、连城、上杭三县(区)的结合部。全乡方圆22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8.4万亩,耕地2.51万亩,辖25个行政村,144个自然村,2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6万,除了两个自然村约300人是畲族居民外,其余人口均属汉族客家居民。平均海拔667米,平均气温摄氏17.1底,无霜期约26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680毫米。境内有风景峻丽的双髻山、建筑奇特的文昌阁、清代著名画家华岩的作画遗址,气候温和,水源充足,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蛟洋乡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苏区。1928年6月爆发了闽西“四大-”之一的蛟洋-,在上杭打响了工农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929年,0“闽西一大”在蛟洋文昌阁召开,毛泽东、谭震林、蔡协民、江华、曾志等同志出席并指导会议。       蛟洋乡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有万亩优质米生产基地,6000亩优质烤烟基地和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木材、毛竹储积量达800多万立方米。盛产桃、李、梨、柿、柑、奈等水果,此外还有状元豆、银杏、香菇、大红菇、早春茶等名优土特产。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锡、钠等,还有辉绿岩、花岗岩、钾长石、萤石、瓷土、稀土等。.  

旧县镇

  上杭县辖乡。1949年设旧县区,1958年改旧县公社,1966年更名红岩公社,1971年复更名旧县公社,1984年改旧县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160.1平方公里,人口2.7万。旧县河流经,205国道过境。辖新坊、石院、扁山、福村、河东、龙溪、全坊、坝上、河西、尧埔、蓝田、铁场、铁东、石圳、角龙、迳美、谷坑、梅溪、水东19个村委会。矿产资源有锰、铁、金、铜、石灰石。铜金矿是国家“八五”期间探明的特大型矿。乡镇企业有发电站、纸厂、铸钢厂和竹木工艺品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烤烟,有冬季复种小麦的传统。境内建有水东、梅溪、河东、蓝田蚕桑基地。特产名茶“金山紫”。.  

下都镇

  下都乡地处上杭县西南部,是闽粤两省五县的结合部。总面积98.8平方公里,2002年全乡总户数2892户,总人口11341人。   1986年,下都从中都乡划出成立下都乡,辖区1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吉安村。现有耕地面积28373亩,林地面积12.4万亩,属南亚热气候,年平均气温19℃,雨量充沛;田间以稻烟、蔬菜为主;牧渔方面以瘦肉型猪、山鸡、鱼花、河渔为主;山头以沙田柚、杭梅、茶叶为主,至2000年止完成万亩沙田柚基地种植目标,年产量达200多吨。       下都乡是重要交通枢纽,距上杭县城46公里,距广东蕉岭城52公里,路面为水泥混凝土,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程控电话,已建立JBM基站。       全乡有供电、胶合板厂、机砖厂、家俱厂等乡镇企业五家,个私企业560多家,2001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2821元。       下都乡矿产资源丰富,五丰村拥有大量石板材,花色品种属永定红,储量达80万方。象栏村有金矿辉绿岩,佛坑村有优质瓷土矿可供开采,具有很好的投资前景。       汀江河贯穿下都,棉花滩水电站的建成,使下都形成了大面积的库湾,目前我乡正在实施工水面库湾养殖和推广网箱养鱼,沿河两岸种植千亩绿麻竹,是开发观光农业、发展旅游业的理想场地。.  

茶地镇

  上杭县辖乡。1949年属茶境区,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析设茶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38公里,距龙岩市城区66公里。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0.9万。上(杭)龙(岩)公路过境。辖千龙、久泰、大燮、高屋、官山、茶地、调和、下科、樟树、翁基、竹马、上连科、下连科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竹木加工、铸钢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食用菌。境内有樟、酸枣、泡桐、檫等名贵树种。.  

湖洋乡

  湖洋地处上杭西部,距县城9公里,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全乡面积123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227个村民小组,6923户,30080人。这里资源丰富,人杰地足,民情朴实,是海内外实业者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湖洋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603毫米。光照充足,年均日照1629小时,平均气温19.3℃,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乡有耕地面积2.3万亩,山林面积16.7万亩。其中:竹林面积3万亩,毛竹储量350万株,年立竹量可达55万株。竹、木制品加工前景广阔。全乡山地综合开发前景喜人,速生工业用林基地--巨尾桉经济林2000亩,优质茶园2500亩,年产绿茶近30万斤,产量居全县前列。观音井万亩精品果园已初具规模,3000亩标准化杭梅、脐橙等精品果园已进入早产期。占地3平方公里的三角塘工业小区完成规划,已吸引外资兴建湖龙毛巾厂、铸(轧)钢厂、再生胶厂、编织袋厂等规模企业落户,实现小区年工业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的有高岭土、瓷土、金和铜矿等,铁砂含量丰富,稀土矿品位居全县第一。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道205线穿越我乡四个行政村,是闽西、赣南通往广东梅州的主要通道,县道杭金公路、杭庄公路和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与205线国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程控电话通20个行政村。全乡以元丰电站为龙头的8家小电站装机容量达990千瓦,与35千伏变电站构成了完善的供电网络。湖洋、寨背大边贸市场异常活跃,是上杭西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2002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6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8元。.  

庐丰畲族乡

  建制沿革 庐丰因“三丰”片(丰康、丰乐、丰济)盛产芦苇而得名。在元、明、清年代属胜运里,1944年6月到1947年9月系中山乡编制,后分安乡、庐丰、横岗三个乡,归属东二区。解放初期,仍以原中山乡范围成立庐丰区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庐丰乡人民公社,1969年改为庐丰公社革命委员会,1982年为庐丰乡管理委员会,1984年为庐丰乡人民政府。1987年12月,庐丰蓝、雷、钟三姓经上级考证批准恢复为畲族,因畲族人口占30%,翌年冬更改为庐丰畲族乡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 庐丰畲族乡居汀江左岸,位于上杭县东南部县城郊区,地处北纬24°54′—25°11′,东经116°28′—116°35′。境域东西宽13.25公里,南北长17.25公里,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19.8万亩,耕地2.5万亩、山林面积14.8万亩。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75~310米,境内最高峰达777.7米。境内交通发达,乡村大道纵横交错,杭永公路、杭岩公路纵贯全境。乡政府所在地距上杭县城16公里,距龙岩市区78公里。    自然条件 庐丰畲族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年日照1971小时,无霜期293天,降水量1894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境内丘陵起伏,土壤肥沃,主要以残积母质和冲积母质为主,森林茂盛,树种繁多,主要以马尾松和杉木为主的常绿针叶林。    风土人情 庐丰畲族乡现辖14个行政村220个村民小组、6508户29560人,其中畲族人口9382多人,属龙岩市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乡内畲汉人口杂居,均属客家语系,讲客家方言。畲族群众有传统的农历三月初三“畲民节”,主要有船灯、舞狮、山歌等颇有民族特色的表演节目。       资源丰富 庐丰畲族乡淡水资源充足,汀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有小㈡型水库11座,棉花滩水电站库区在我乡境内形成多处库湾,总库容量达217万立方,为全县之最。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农田基础设施目益完善,是龙岩市十个商品粮基地乡之一,年粮播种面积3万多亩;是福建省主料烟生产基地,烤烟面积占全县的五分之一,达11000多亩,产质量连居全县第一。.  

太拔乡

  太拔乡地处上杭县东南部。东接永定县虎岗乡,南邻永定合溪乡,西接蓝溪镇,北与茶地、溪口相连。距县城上杭33公里、龙岩60公里。    太拔乡现辖16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人口18936人,其中成年劳动力9500多人。有2个少数民族村(畲族),2个革命基点村。全乡面积140平方公里,境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有5个村属高寒地区,海拔最高村庄鲜水坑900米,最低村庄朱良寨205米。全乡有耕地面积2万亩,占8.9%,山林面积15万亩。占79.9%,属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乡。    太拔乡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素有“春收桃李夏摘瓜,秋卖姜椒冬售薯”的美誉。出产的生姜、淀粉、小米椒质量好、产量高,深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出现了“生姜闯闽南,淀粉下广东,辣椒走四方”的良好销售局面,生姜、小米椒、淀粉质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大力培植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大田种植结构,发展茶叶、西瓜、烤烟、食用菌等产业。其中,特别是茶叶生产,在2004年初引进福建华安一茶叶客商试种100亩铁观音获得成功,所产的茶叶色清、口感、香味都不比原产地差,实践证明太拔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宝地”。今年茶叶生产得到大力发展,现已形成了各村面积600多亩,加工机械6台套的生产规模。今年4月份成功培育30亩茶亩,可满足冬季800多亩的种植需求。太拔铁观音的生产规模正在向千亩茶园迈进。    太拔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云母、锰、铅锌、磁铁、黄金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其中彩霞、丘辉的金矿和梓东的铅锌矿极具开发价值。太拔乡水力资源丰富,素有“小水电之乡”的美誉。境内水电蕴藏量达1.5万千瓦,现已建成电站共19座,装机容量超万千瓦。    太拔的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全乡已形成以“水电为龙头,冶炼为骨干、农副产品及竹木加工为中心”的发展格局。现有规模工业企业26家,其中工业硅厂1家、竹制香蕊厂1家、机砖厂1家、造纸厂1家、纸制品厂1家、木制品厂2家及水电企业19家。太拔作为典型的山区乡镇,土地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林业资源优势及水电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再加上当地政府制定的“亲商、扶商”政策,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溪口乡

  溪口地处上杭县东南部,是上杭、新罗、永定三县(区)的结合部。溪口东与永定县虎岗乡接壤;南与上杭县太拔乡毗邻;西与上杭县茶地乡交界;北倚双髻山与新罗区大池镇、上杭县白砂镇相接。本区域属主陵地区,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总面积234797亩,方圆160.58平方公里,有山地面积196832亩,占总面积85.10%,有山林面积17.6万亩,竹林3.5万亩,人均林地13.6亩,森林覆盖率70%,耕地面积12901亩,占总面积5.50%。2002年人均耕地1.08亩,复种指数达208%,水土矿产资源已探明有钥、铀、锰、钨、石英石、辉绿岩、钾茧石、瓷土、稀土等,发现有五个温泉点。全乡平均海拔300米,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275天,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旱涝保收,五业适宜、百业可兴。   溪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革0据地,是罗舜初中将、老红军廖海涛、张昭娣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乡共有21个革命基点村。   溪口村庄相对集中,人口稠密。2002年全乡有11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共3432户,12896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将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   交通位置显要。溪口是上杭东部6个乡镇通往龙岩、厦门的交通枢纽,距319国道仅13公里,距龙岩40公里,距上杭50公里,是上杭的东大门。全乡境内主干道22公里都铺上了水泥路面,全乡11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公路。   邮电、通讯、电力快速发展。全乡实现村村通电话和无线传呼、电话装机1160部,开通了5个行政村全球数字移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全乡共有电站3座,装机容量3980千瓦、3.5万千瓦变电站一座、今年装机1600千瓦的峨益水电站和装机1000千瓦的临江亭水电站已破土动工。建成后,全乡的总装机量达到6550千瓦,电力十分充沛。      溪口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全乡共有2个边贸市场,也是上杭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服务机构齐全,全乡20多个乡直(办)企事业单位中有公安派出所、供销、粮站、邮电、银行、信用、工商、国税、地税、医院、农机、农技、烟草、采育场、中学、学区、林业站、工商、保险公司、供电所、建筑公司等21个在市场周围。.  

泮境乡

  泮境乡地处上杭县地理中心,分别与茶地、庐丰、临城、白砂等四个乡镇毗邻,距省道围禾线6公里,距上杭县城21公里。全乡总面积51.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1%,其中耕地面积7250亩、山林面积49850亩,人均分别为1.1亩、8亩。平均年气温19.1度,平均年降水量1780毫米,平均海拔373米,属丘陵山区乡镇。全乡辖7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57个村民小组,共23个姓氏。总户数1629户、总人口6340人,其中农业人口6178人、乡村劳动力3628人、外出从业人员1918人。境内侵入岩分布广,面积42平方公里,因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萤石、高岭土、硅石、锰矿、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10多种,其中萤石储量达300万吨,且品位高,精选粉达国家-标准;高岭土遍布全乡7个行政村,储量达3000万吨,泮境素有“瓷土之乡”之美誉。此外,森林、水力资源也较为丰富,是上杭重点林区之一,现有电站6座,总装机1250千瓦,年发电量900万度。          2005年全乡社会总产值2.3亿元,比增11%,农业总产值3648万元,比增6.5%,企业总产值1.9亿元,比增15%,财政总收入159.6万元,比增13.8%,农民人均纯收入3533万元,比增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6.4%。 全乡农业主导产业为:烤烟、生猪、青梅,共有望梅亭水电公司、高岭土开发公司、矿产加工厂、萤石精选厂等各类集体、私营企业11家。2001年7月在全县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接通省道围禾线的泮境—官将主干道拓宽改造工程2005年底全线完工,达到县道三级公路标准;通往茶地、庐丰、白砂的出境乡际公路均已全线硬化,交通条件便利。全乡已开通电信、移动、联通、小灵通等通讯设施;实施了集镇小区开发、元康革命基点村建设、乌石扶贫综合开发和村容村貌整治;新建了宣传文化中心、信用社营业大楼、卫生院门诊大楼、中学教学实验大楼、中小红鼓楼等办学、办医、办贷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第八届文明乡”称号,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获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综合二等奖,2005年被省委宣传部、省计生委评为“全省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宣部、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红旗单位”,被评为县级“信用乡镇”和“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步云乡

¡¡¡¡²½ÔÆÏçλÓÚ¸£½¨Ê¡ÉϺ¼Ïض«±±²¿£¬¶«ÁÚÁúÑÒ£¬Î÷½ÓÁ¬³Ç£¬µØ´¦¹ú¼Ò-×ÔÈ»±£»¤ÇøÃ·»¨É½¸¹µØ£¬È«Ïç×ÜÃæ»ý133.3ƽ·½¹«Àƽ¾ùº£°Î920Ãס£È«Ïç10¸öÐÐÕþ´å£¬28¸ö×ÔÈ»´å£¬×ÜÈË¿Ú4251ÈË£¬È«Ïç¹²Éè16¸öµ³Ö§²¿£¬Óе³Ô±326Ãû¡£¾³ÄÚÉú̬»·¾³ÓÅÔ½£¬É­ÁÖ¸²¸ÇÂʸߣ¬ÆøºòÒËÈË£¬Îï²ú·á¸»£¬È˳ơ°ÂÌÉ«½ð¿â¡±¡£½ñÄêÒÔÀ´£¬ÔÚÏØÎ¯¡¢Ïظ®µÄÕýÈ·Á쵼ϣ¬ÎÒÏç¼á³ÖÒÔ ¡°-¡±ÖØÒªË¼ÏëΪָµ¼£¬ÉîÈëѧϰ¹á³¹µ³µÄ-¡¢Ê®Áù½ìÈýÖС¢ËÄÖÐÈ«»á¾«Éñ£¬ÈÏÕæÂäʵ¿ÆÑ§·¢Õ¹¹Û£¬Á¢×ãÏçÇ飬Óëʱ¾ã½ø£¬¿ªÍØ´´Ð£¬ÔúÊµÍÆ½ø¸÷Ï×÷£¬ÊµÏÖÁËÈ«Ïç¹úÃñ¾­¼ÃºÍÉç»á¸÷ÏîÊÂÒµ³ÖÐø½¡¿µ·¢Õ¹¡£¾ÝÔ¤¼Æ£¬2004ÄêÈ«ÏçÉç»á×ܲúÖµ17191ÍòÔª£¬±ÈÈ¥ÄêÔö³¤10.2%£¬ÆäÖй¤Òµ×ܲúÖµ13967ÍòÔª£¬±ÈÔö10.9%£»Å©Òµ¼°µÚÈý²úÒµ×ܲúÖµ3224ÍòÔª£¬±ÈÔö7.3%£»Å©ÃñÈ˾ù´¿ÊÕÈë´ï3521Ôª£¬±ÈÔö4.9%¡£½ñÄêÉϰëÄêÈ«ÏçÉç»á×ܲúÖµ9193.67ÍòÔª£¬±ÈÈ¥ÄêͬÆÚ£¨ÏÂͬ£©Ôö³¤13.7%£¬ÆäÖй¤Òµ²úÖµ8165.37ÍòÔª£¬±ÈÔö19.17%£»²ÆÕþ×ÜÊÕÈë72.58ÍòÔª¡£ ¡¡¡¡ ¡¡¡¡ ¡ª¡ªÖñľ×ÊÔ´·Ç³£·á¸»£¬Ã«Öñ¼Ó¹¤ÒµÎȲ½·¢Õ¹¡£ÓÐÁÖµØÃæ»ý17ÍòĶ£¬É­ÁÖ¸²¸ÇÂÊ88%¡£Ä¾²Ä´¢Á¿´ï65ÍòÁ¢·½Ã×£¬Ã«ÖñÃæ»ý½ü10ÍòĶ£¬ÊǸ£½¨Ê¡Ê®´óëÖñ»ùµØÖ®Ò»£¬Ã«Öñî»ýÁ¿´?000ÓàÍòÖ¦£¬Äê²úÉÌÆ·Ã«Öñ½ü100Íò¸ù¡£È«Ïç¹²ÓÐÖñµØ°å¡¢Öñ´°Á±¡¢ÖñÁ¹Ï¯¡¢Öñ¹¤ÒÕÆ·µÈ¸÷ÀàÖñÖÆÆ·¼Ó¹¤ÆóÒµ20¶à¼Ò£¬»ù±¾ÊµÏÖÁËëÖñµÄ´ÓÍ·ÖÁβÀûÓã¬2003Äê´ÓÕã½­°²¼ªÒý½ø700¶àÍòÔªÐ˽¨µÄÃöÔ£ÖñµØ°å³§£¬ÊÇÏçëÖñÁúÍ·ÆóÒµ£¬ÓÐÁ¦´ø¶¯ÁËÏçëÖñ²úÒµµÄ·¢Õ¹£¬ÈºÖÚÊÕÈë½üÒ»°ë¶¼À´×ÔëÖñ²úÒµ. ¡¡¡¡ ¡¡¡¡ ¡ª¡ªÂÃÓÎ×ÊÔ´·á¸»£¬ÂÃÓβúÒµÅ·¢Õ¹¡£¡°Ã·»¨Ê®°Ë¶´£¬¶´¶´Ê®°ËÑó£¬ÑóÑóÊ®°ËÀÀïÀïÓаѽð½»ÒΡ±¸øÃ·»¨É½ÖеIJ½Ôƹ´»®ÁËÒ»·ùÆæÒìÃÔÈ˵ÄÂÃÓÎͼ¡£Öйú»¢Ô°¡¢ÄÏ·½ºì¶¹É¼Ô°¡¢ÂíͷɽÃû˵ÄÖÁµÀ¡°-¡±£¬¶¼ÏíÓнϸߵÄÖªÃû¶È£¬ÎüÒýÁË´óÁ¿µÄÓοÍǰÀ´¹Û¹âÂÃÓΣ»ÕýÔÚ¿ª·¢µÄ ¡°°×ÔÆÉî´¦ÓÐÈ˼ҡ±±ðÊûÇø£»ÉÐÓÐÕý´ý¿ª·¢µÄÌìÈ»ÂÃÓι۹⴦Ů¾°µã¡ªÉñÃØºÌ²Öʯ¡¢Âí·»¹ÛÔÆº£¿´ÈÕ³ö¡¢²½ÔÆÊéÔºµÈ¡¢ÔÆ»ÔÉ­ÁÖÔ¡¡¢¹ðºÍ¹·×ÓÄÔ£»ÒÔ¼°ÁÚ½ü¹ÅÌï»áÒéÖ·ÕâÒ»µØÀíÓÅÊÆ£¬¶¼Îª²½ÔÆÂÃÓÎÒµµÄ·¢Õ¹ÌṩºÜºÃµÄ»úÓö¡£.¡¡¡¡[¸ÐÐ»ÍøÓÑ"»ÛÑÛ"·ÖÏí´ËÄÚÈ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通贤乡

  通贤乡位于上杭县西北部,东南与南阳镇相邻。西南与才溪镇接壤,西北与官庄乡交界,北边与长汀县毗邻。最高的山峰锡基岽海拨1146米,通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        全乡方圆72.6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委员会,127个村民小组,4586户,20337人,拥有耕地面积10718亩,林地面积78982亩,人均耕地0.53亩,人均林地4.0亩,水流域面积17平方公里,有丰富的资源,已探明有稀土、锡、铜等矿藏。于1958年5月建乡,同年9月调整区乡体制,合并到才溪乡,1961年6月调整建立通贤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通贤乡。       通贤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在革命战争年代,属于才溪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乡有革命烈士375人,老红军13人,""五老""人员227人。       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56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2元。第二、三产业初具规模。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12个行政村实现了通话工程,通话率达92.3%。       全乡设有1所中学,12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已通过省""两基""检查验收,达到农村""两基""教育要求,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学占地21640平方米,校舍10338平方米,小学占地38950平方米,校舍14600平方米,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100%。.  

官庄畲族乡

  官庄位于上杭县西北端,为长汀、上杭、武平三县交界地。是闽西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北接长汀县宣成乡羊牯乡,西连武平县桃溪乡,东与上杭县才溪镇、通贤乡接壤,南与珊瑚乡山水相依。面积123平方公里,是三县交界的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为上杭县四大圩场之一。距县城58公里,距龙岩市区123公里。      【历史沿革】    建制于元顺宗20年。(1352年)清为平安里,清末改为官庄,因当时清朝在官庄乡蓝屋驿设有接待站,接纳来往-膳宿,故名官庄。1949年至1956年仍旧称平安区。1958年改为官庄公社。1984年复称官庄乡。1988年,经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批准为官庄畲族乡。1987年分官庄畲族乡和珊瑚乡。      【自然环境】    境内为丘陵地形,北高南低。总面积183857亩,其中耕地17441亩,林区141765亩。年平均温度200-220,全年无霜期为31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1900毫升 ,属于亚热带气候。      【矿产资源】    有丰富的大理石、石灰石储量在2亿吨以上,还有品位较高的金、银、铜、铁等金多金属矿。      【人口民族】    2004年末,全乡总人口29985人,其中畲族人口11394人,占38% ;全乡畲汉两族人民世代友好、攀亲结友、共建家园。      【劳动力】    全乡劳动力15335人,转移劳动力8500人,其中县外就业6300人,县内就业2200人。      【村镇建设】    辖区长23公里,宽20公里。下辖蕉坑、上濯、下濯、红石、龙牌、龙角、回龙、朱堡、官庄、福泉、贵和、新风、七里、璜头、德康、树人、新民、曾泗共18 个行政村。其中朱堡、福泉、贵和、新风、七里、璜头、德康、树人、新民、曾泗10个村为少数民族村。 集镇总面积42810平方米,主要街道5条,总长3公里,集镇上有年供水50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      【对外交通】    官庄是汀、杭、武三县七乡交叉点,境内有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为杭庄路,杭庄公路分别与205国道、319国道相通,村级道路路面硬化率达90%,借助于汀江河道,还有发达的水运,境内已形成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珊瑚乡

  珊瑚乡位于上杭县西北部,东邻著名老区才溪镇。南与湖洋乡毗邻,西接式平县中堡镇,北与官庄乡接壤。乡境是呈现出狭长状,从北到南长约10公里,东西境相距4.3公里,面积43平方公里。闽西第一大河汀江贯境而过。全乡辖5个行政村,有5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867户,总人口7750人.    该乡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投资环境较好。贯境而过的汀江为该乡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众多的库湾。目前,该乡建有水电站两座,发电量达216千瓦/小时,在满足自身供电需求的同时,每年还向外送电,为该乡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电能保障,增加了财税收入。该乡还充分利用身处金山库区优势,大力发展库湾养鱼和网箱养鱼,年产量达100吨,极大地提高了该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该乡具有许多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素有""食在圆通山,现在紫金山’之称的圆通山便座落在该乡境内,该山海拔1024米,因圆通寺,圆通塔林,红军演练场等而闻名乡境内外。其中圆通寺及塔林更是著名的宗教圣地。近年来,该乡以大种大养上规模,搞活营销增效益为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充分利用回通山大片的缓坡地,呆取多种引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此外,该乡还具有旅游""红""资源,上珊瑚村胡氏宗祠曾因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此居住过而逐渐又成为一个旅游景点,该乡境内有大量的适合做红砖的土壤,目前,全乡仅有股份制砖厂一家,有待进一步开发。   2002年,全乡粮食播种总面积11754亩,总产量3688吨,全年肉类总产值73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671元,森林覆盖率达80%。药材种植面积1370亩,水果产量99吨。乡镇企业310家,从业人员1800多人,全年总产值4359万元。   基础设施得到健全。集镇人饮工程日趋完善。新建了乡邮电大楼及移动通信发射塔。全乡程控电话800余门,平均10人就拥有一部电话,移动信号覆盖全乡,信号死角少。新修的柏油路使交通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科技文教事业得到加强。近年来,科技普及工作得到发展,年平均举办培训班10余次,内容涉及种养等各方面,乡直各单位、各村委会设了农村实用技术宣传栏,介绍最近农村实用致富技术,群众学科学,用科学意识得到极大加强,新技术、新化肥、新农药、新品种得到推广,求神拜佛,算命等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大为减少。.  


湖洋乡特产大全




湖洋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