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坊村位于湖洋乡的南片村落,该乡的湖洋、濑溪、五坊、龙山等行政村与之相邻,并从东、南、西面向北环境,绿树林阴,稻苗清翠,环境异常优美。该村有林地5700亩,耕地1040亩。全村有小泮、小迳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有318户,1358人口,其中搬迁到集镇30多户,城区10多户;全村有党员41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8名,占20%,党员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50多岁,目前已发展预备党员2名;该村是少数民族村,全村有少数民族人口500余人,占全村人口的37%,集中在小泮自然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3200 | 364000 | 0597 | 查看 新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湖洋村 |
湖洋村位于湖洋乡集镇,是湖洋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县城9公里,205国道穿境而过。辖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537户2145人,党员54人,其中女党员6名;全村耕地面积1605亩,山林面积8900亩。 |
加庄村 |
加庄村位于湖洋西北边,有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57户(其中低保户7户,五保户4户),全村871人,党员35人,村支委有4人、村委3人,该村主要有林、朱、蓝、赖等姓氏,耕地面积530亩,山林面积3810亩,全村没有村办企业和收入财源,每年只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等补贴收入,每年约1.5万元,基本属于空壳村,但该村的特色是有一定储量的品位好的稀土矿。 |
福全村 |
福全村位于上杭县城西部、湖洋乡北部,距县城约13公里、乡政府约9公里。有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258户,1099人,劳动力600来人,党员32人,村民代表25个。全村山林面积为1900亩,耕地600亩。 1、人均耕地面积少,不足0.6亩,且大都位于偏远地方,没有机耕路,连拖拉机都很难进入,难以实现耕地的大面积流转,难以进行大规模连片种植,有效利用率低。 2、山林大都荒废、闲置,受村财、基础设置及村民自身条件制约,村集体很难组织动员村民去承包经营,也不能引进外来资金,很难利用山林资源进行增收、创收。 |
碧田村 |
湖洋乡碧田村位于上杭县西部,毗邻汀江,在涧头电站上游,为少数民族村和库区村,该村主要姓钟,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380多户1400多人,党员有43人。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由于靠近矿区,一些村民或在紫金矿业公司打工,或在相邻的武平悦洋矿区打工,不少人还在本村企业家钟福鑫的公司打工(在外地有100多人),还有一些人做泥水工,如果是师傅工一天有200元左右收入;全村耕地1000亩左右,但大部分只种单季稻。其他情况:计生工作比较好,因为是少数民族村,大部分的夫妻双方都可生二胎,因此,一般没有超生情况,比较平稳,社会治安情况较好。 |
涧头村 |
涧头村位于紫金山下的汀江沿岸赤面石下,东临该乡的碧田村,西南与临城镇接壤,北与武平中堡、武东相邻,是两县三乡的交界地,交通便利,县道河临线贯穿而过,距离上杭县城10公里,全村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289户,1306人,党员45名,其中女党员6名,林地12156亩,其中生态公益林7236亩,耕地935亩,水电资源丰富,有装机1万千瓦的涧头电站和三个小型发电站,农民纯收入4000元,村财收入约1万元,五保户3户,低保户8户,二女扎户28户,独生子女户48户,查环查孕121户。 |
上埔村 |
上埔村位于湖洋乡东北部,汀江河南岸,距离县城8公里,距离湖洋乡政府12公里,现有1781人,403户,辖1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634亩,人均耕地0.92亩,山林面积2739亩,人均山林面积1.54亩。渔塘养殖面积300亩,全村有规模养猪场4个,养鸡厂4个,完小1所拥有15个班级、168名学生,教师19个,有3所村卫生所,乡村医生3人。现有党员53人,其中男党员45人,女党员8人。 |
水埔村 |
水埔村位于湖洋乡东北部,汀江河两岸,县通临河线穿村而过。西接上埔村,南倚元丰村,北隔汀江河与临城镇玉女村相望,距县城8公里,离湖洋乡政府所在地约12公里。现有人口1158人,总户数265户,下辖14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0人,耕地面积715亩,山林面积1166亩,全村沿河呈长方形地状。 |
寨背村 |
寨背村位于湖洋乡西北部,离国道205线3公里,与武平县武东乡、中堡乡接壤,界内多山地和丘陵,土地面积约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1367亩,林地面积约8287亩。有14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642户、2643人,其中18~60岁劳动力约900人。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4人,交叉任职1人;村民代表45人、村民小组长20人、党员66人。村支书陈家福还是县十六届人大代表。村支部和村委会运转基本正常,村民对村务工作比较满意,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本村-现象较少,社会基本稳定。 村民主要从事种养、外出经商务工和矿业开发等,其中外出劳动力约50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55%。村民人均年收入约6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享受农村低保的有53人。 |
元丰村 |
元丰村地处湖洋乡中部,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4亩,山林面积7661亩,人口1451人,辖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两委成员4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全村有党员36人(预备党员2名),村民代表33人。 |
岩头村 |
岩头村位于湖洋乡中部,东与文光村相接,西与寨背、三田村相交,南和乃康、通桥村相连,北与元丰、加庄村相邻。全村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128亩,山林面积7149亩。全村户数338户,1309人,其中贫困户户数37户。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村民代表35人,党员47人 |
新山村 |
新山村位于湖洋乡东南部,东与临城镇新丰村,南与武平县芹寨村,西与本乡太平村,北与本乡古楼村接壤。距上杭县城约14公里,从古楼村至村部的进村水泥路面宽度3米。村里没有小学和幼儿园。全村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52户578人,低保户9户26人,二女结扎户8户,独生子女户23户,连续8年被评为计生合格村;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支委和村委各3人),0党员28人(年龄偏大);有土地面积5646亩,其中耕地面积525亩,山林面积5121亩。由于该村离县城近,村民出于经济发展和小孩读书的原因,纷纷到县城区(主要是临城的石门障、城北、南岗等地)建房、购房,并在县城定居。目前,全村仅有12户40人留在村里,属村里“常住人口”,基本上为生活困难户,无法在城区建、购房。 |
古楼村 |
古楼村系湖洋乡最大的行政村,位于上杭县县城西部,距县城10公里,离国道205线2公里,东与临城镇六甲村接壤,西与本乡濑溪村接壤,南与新山村的寨里相连,北与文光村相连。全村土地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7亩,山林面积7858亩。全村有872户2743人,党员82人,全村五保户11户,低保户21户71人,其中孤儿2人。全村辖9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 |
濑溪村 |
濑溪村位于湖洋乡南部,距乡政府3公里,全村16个村民小组460户2015人,党员70名,山林面积8864亩,耕地面积1532亩。该村人多地少,全村劳动力660多人,靠外出打工为主。 |
新坊村 |
新坊村位于湖洋乡的南片村落,该乡的湖洋、濑溪、五坊、龙山等行政村与之相邻,并从东、南、西面向北环境,绿树林阴,稻苗清翠,环境异常优美。该村有林地5700亩,耕地1040亩。全村有小泮、小迳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有318户,1358人口,其中搬迁到集镇30多户,城区10多户;全村有党员41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8名,占20%,党员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50多岁,目前已发展预备党员2名;该村是少数民族村,全村有少数民族人口500余人,占全村人口的37%,集中在小泮自然村。 |
上罗村 |
上罗村位于湖洋乡西南部,全村面积12640亩,其中山林面积12000亩,耕田面积460亩,宅基地面积约200亩,海拔在580米至1156米之间。总人口733人,户数213户,11个村民小组。党员数26人,其中女党员5人,预备党员1人,流动党员6人,党员平均年龄为49岁。村两委5人。 目前,该村村民95%已搬迁至县城南岗临城镇境内的城南村、土埔村和西南、两坡村及湖洋集市等地定居,仅20户(含8户仅1人的五保户)约40人居住在村中。 |
太平村 |
太平村是湖洋乡最小的行政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428人,党员21人,耕地面积425亩,山林面积约8000亩。90年代开始实施造福工程,现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从老村搬迁到城郊或邻近比较开阔平坦的濑溪等村附近居住。 太平村与湖洋村、加庄村、福全村、碧田村、涧头村、上埔村、水埔村、寨背村、元丰村、岩头村、新山村、古楼村、濑溪村、新坊村、上罗村、通桥村、乃康村、龙山村、三田村相邻。 |
通桥村 |
通桥村位于205国道旁,交通便捷,离县城10公里,西邻武平县高梧彭寨村,原设有国道“通桥征费”站一个,是典型的上杭西部边界村。乾隆年间建有一座古城德桥,为村庄通径入口,后人易为通桥村,1997年古城德桥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分布6个自然村,分别为店前、邓屋、黄塘、红心-新村、连塘、塘尾-培利,现有人口1700多人,党员65名,配有村两委干部5名。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用于种烟耕地达320多亩,山林面积6900亩,森林覆盖率达73%。2010年建设的永武高速公路在该村黄塘水稻示范基地上方经过。该村村级医疗条件良好,通桥卫生所达国家甲级卫生所标准,所长刘桂荣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市优秀0员、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近年来,通桥村在上级党政的关心支持下,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有、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进行了村容村貌整治,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全村道路基本硬化,2009年全村新安装路灯40盏。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民生活明显提高,干部群众思想意识和作风也大为改变和提升。现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富有战斗力和号召力,能积极有效配合县、乡开展工作,支持国家、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思路清晰,致富带富能力强;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在永武高速公路(通桥段)重点项目建设中,班子、村民积极配合,主动融入,受到上级组织的肯定。村级换届后,党支书、村主任素质较高,带富能力强,工作积极配合,近年来,按照“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优质烤烟、特色养殖业等优势农业产业。目前,村级发展成烟叶、水稻、芋头等优质农业产业专业村,有养鸡大户4户,养猪大户2户,主导产业突出,且具有一定规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洁,农村文化阵地功能齐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运行正常。党员活动载体丰富,效果明显;党员思想意识好,党性观念强、致富和带富能力强,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健全,并坚持做好党务、村务公开和民主听证工作。 |
乃康村 |
(一)乃康村有712人,6个村民小组,32名党员,山林面积3700亩,耕地面积748亩,种烟面积35亩。计生双查对象63个。 (二)村民收入普遍较低。普遍以外出务工为主,部分留在家里从事农业。外出务工者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务经济效益差,没有一户种养大户。 (三)村集体收入差。除转移支付外,村财仅靠18亩公田出租,租金仅3000元/年。 (四)村级班子战斗力、号召力较弱。村书记、主任本身家庭经济条件差,威望不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弱。 (五)计生、信访、治安情况:计生对象部分外出务工,群众计生观念转变不过来。村里治安平稳,无-事件。 |
龙山村 |
龙山村位于湖洋乡西南端7.5公里处,全村由白水寨、八马寨、上下雪脚山、艮子背、塘子下、大仁下、庐溪8个小自然村组成。村中居住着赖、吴、李、林四姓。共有132户,580人。耕地面积329亩,山林面积517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976元。1996年8月8日(农历六月廿四日),龙山村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村里多处出现山体滑坡,山坡断裂,特别是庐溪二个村民小组,后山山坡断层滑坡,造成泥石流,全村31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得以妥善的安置,受灾户分别搬迁至濑溪大迳门口公路坎下18户,五坊茶树下13户。1996年后,随着政府“造福工程”的扶持及在实施“城镇化”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龙山村民陆续向厦门、龙岩、上杭城区和湖洋集镇搬迁,到2007年止,龙山村已无一户人家居住,告别了他们的先辈们曾世世代代居住过的小山村。 |
三田村 |
基本情况:总人口1203人,1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1056亩,林地5400多亩,村两委干部共4人(其中2人交叉任职),40个党员,其中女党员4个,种植烤烟390亩,共3个种植大户,种植果树200多亩,种果专业户3人,有4个小山塘,属村民小组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每年上缴租金200-500元/个。有低保户16户,涉及41人,每月发放低保金2600多元,最低标准45元/人,最高标准120元/人。有育妇数347人,双查对象115人,其中查环78人,查孕37人,二女扎户28人,独生子女户143人,今年出生14人,其中政策外出生1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