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宁德 >> 古田县 >> 吉巷乡

吉巷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吉巷乡谷歌卫星地图)


吉巷乡简介

  吉巷乡位于古田县东北部,与大桥、湖滨、平湖、卓洋、鹤塘毗邻。辖24个行政村、1个林果场,共77个自然村,10个库区村,7个老区村。全乡总户数10592户,36426人。乡政府所在地海拔430米。全乡总面积2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3万亩,林业用地23.2万亩,有林地16.8万亩,生态公益林5.4万亩。境内高岭土、泥炭土、五彩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大。全乡各村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通闭路电视的“四通”目标。全乡有旅外华侨、华人2.46万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归侨、侨眷1.7万人。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3.1亿元,比增7%,其中农业总产值1.3亿元,比增5%,乡镇企业总产值2.35亿元,比增12%,财政总收入5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1元,比增2%,人口自然增长率3.12%。
   一、农业方面。全乡粮豆总面积达6.01万亩,粮播面积稳定在4.7万亩,粮食总产量1.72万吨;水果总面积1.4万亩,主产油柰、水蜜桃、柑桔等名优水果,总产量1.2万吨;现有食用菌生产专用房2600多间,种植了以银耳、茶树菇、猴头菇、杏鲍菇为主的各类菌8900多万袋,总产量5800多吨;蔬菜种植面积9600亩,其中反季节蔬菜3700亩,年产量9800吨;现有5000只以上鸭场2个,500只以上猪场1个,年出栏禽11万 只,猪1.2万只。
   二、道路交通方面。全乡各村均开通了公路,其中石床、昆山、先锋等3个村实现公路柏油化,永安、渭洋、前垅、北墩、梧山、兰溪、韦端、吉巷、薛后、塔洋等10个村实现了村内道路水泥化。永安至渭洋3.2公里实现路面硬化。2004年又铺设了吉巷至山坂洋3.5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面。今年正在动工兴建投资120万元的山坂洋至重峰3.65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并筹备建设上店至长洋村水泥路。
   三、教育方面。现有吉巷中心小学、古田县第十中学和永安中学三所学校。吉巷中心小学下辖22座完小,10个教学点。现有教师238名,学生2800多名。近年来,吉巷中心小学全面推行素质教学,教育成果明显。中心校现开设有英语、电脑课程。梧山小学被列为全县唯一的“小班化”教学试点,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其教学经验已在全县进行交流,被评为全县先进完小校。此外,梧山小学还坚持40年学雷锋,受到全国性的表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64万人 207平方公里 350922201 352000 0593 查看 吉巷乡谷歌卫星地图

吉巷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先锋村 - -

----

查看 先锋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坑村 - -

----

查看 高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永安村 - -

----

查看 永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渭洋村 - -

----

查看 渭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垅村 - -

----

查看 前垅村谷歌卫星地图
奎楼村 - -

----

查看 奎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床村 - -

----

查看 石床村谷歌卫星地图
吉巷村 - -

----

查看 吉巷村谷歌卫星地图
昆边村 - -

----

查看 昆边村谷歌卫星地图
昆山村 - -

----

查看 昆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兰溪村 - -

----

查看 兰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坂中村 - -

----

查看 坂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墩村 - -

----

查看 北墩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店村 - -

----

查看 上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芹溪村 - -

----

查看 芹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梧山村 - -

----

查看 梧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七茶洋村 - -

----

查看 七茶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竹洋村 - -

----

查看 水竹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洋村 - -

----

查看 长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山村 - -

----

查看 前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塔洋村 - -

----

查看 塔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洋坂村 - -

----

查看 前洋坂村谷歌卫星地图
崎坑村 - -

----

查看 崎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薛后村 - -

----

查看 薛后村谷歌卫星地图
韦端村 - -

----

查看 韦端村谷歌卫星地图

吉巷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东街道

  城东街道地处全县中心,交通便捷,202、304省道贯穿全境,距离鹰福铁路25公里,距离福州128公里,即将建设的京台高速公路建瓯—古田—福州路段和宁武高速公路—屏南—古田接京台高速公路支线穿过境内并设置互通口。   城东街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电力供应充足,全国“一五”时期重点工程古田溪水电厂在辖区内,总装机容量26万千瓦。供水充足,正在建设的桃溪水库将确保今后近百年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通讯发达,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全境,电话、宽带网络健全,与国内外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农业基础设施良好,拥有省级农业科技现代示范园和标准化农田,路、沟、渠等生产设施完善,具备了发展高优农业的条件。   城东街道依山傍水,山青水秀,千年古迹与山川景色融为一体,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翠屏湖,水域面积37平方公里,湖中36个小岛星罗棋布,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是“中国十佳旅游线路”之一的“闽东北亲水游”线路的重要景区;有千年古刹——极乐寺,曾连续七届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的圆瑛法师曾在此任住持;有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遗址——魁龙书院,建筑古朴,诗韵犹存。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340-382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16℃,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2400毫米,无霜期300-260天。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特别是环翠屏湖的小气侯优势,产出了享誉国内外的名优特农产品。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走在全国同类乡镇前列,实现了“基地化、工厂化、周年化”生产,年产银耳、茶薪菇等菌类达4万多吨,大量出口国外。水果质优味美,古田油柰、水蜜桃、蜜柚、脐橙被誉为“八闽珍果”,其中油柰、水蜜桃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年产量达3万多吨,供不应求。淡水产品声名远扬,出产的翠屏湖淡水鱼是福建省唯一的“无公害淡水鱼”。   

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是古田县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产物,于2005年3月挂牌成立对外办公。城西街道下辖4个社区、24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辖区面积15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山地面积17万亩,常住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3.5万,农村劳动力总数2.1万,为闽东地区最大的一个乡镇级机构。街道共有在编干部职工112人,党工委下设46个党支部,1个党总支,其中农村党支部24个,党员1528人。   城西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工委办事处精诚团结、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积极构建发展平台,致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城西新区开发建设,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特色农业以及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富有成效,取得可喜成绩。去年工农业总产值8.04亿元,比增7.93%,其中企业总产值5.69亿元,比增6.7%;农业总产值2.35亿元,比增4.1%,粮食总产值1.06万吨,比增3.62%,水果总产量9439吨,比增4.5%,食用菌总产量4372吨,比增9%。街道财政收入60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135元,比增3.12%,农村农民可支配收入3950元,比增6.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在2006年度全县经济综合量化考评中取得第三名好成绩。   

平湖镇

  古田县辖镇。1958年设平湖公社,1983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4.3万。辖溪州、赖砿、玉源、平湖、新舫、乔洋、玉库、溪坂、钱坂、前进、上进、银塔、中陀、院坪、后岩、达才、官州、嵩州、富达、招坑、端溪、南岭、唐宦、端上、山头顶、下嵩州、后梅27个村委会。金矿资源丰富。乡镇企业有水电、造纸、塑料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水果、蔬菜、食用菌。.  

大桥镇

  古田县辖镇。1958年设大桥公社,1983年建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202平方公里,人口4.2万。为福古、宁古、大镇公路的交叉点。辖大桥、沜洋、苍岩、瑞岩、沽洋、洋中、横洋、中村、钱厝、坑头、潘厝、周厝、银场、梅坪、高洋、潮洋、双桥、石步坑、坵地、兰坦、隆德洋、常洋、葛藤湾、珍山、澄洋、岭南、门里、张洋、牛峰、横坑、广胜、筹洋、明洋、金坑里3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造纸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大豆,兼产水蜜桃、柿子、油柰、食用菌。境内有著名的游览胜地临水官。.   区位概况   大桥镇地属福建省宁德市,位于古田县中部,全镇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3万亩,林地面积21万亩,辖36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总人口4.3万人,海外侨胞8.9万人,为古田县的农业大镇,素有闽东第一侨乡、银耳之乡、水果之乡的美称。  大桥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发达,古宁线、福汾线、古屏线穿越境内。   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盛产林、茶、果、竹等经济作物,油柰、四季柚、 槟榔芋、芙蓉李、无核柿等均为果蔬珍品,“大桥柿丸”更是饮誉东南亚。食用菌产业驰名海内外,普及千万家,有银耳、香菇、竹荪、金针菇、茶薪菇、杏鲍菇等二十多个品种,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是全县食用菌产量最大、品种最全、 从业人员最多的食用菌产区。   行政区划   辖36个村委会:大桥村、沂洋村、苍岩村、瑞岩村、沽洋村、金坑里村、洋中村、横洋村、中村村、钱厝村、坑头村、潘厝村、周厝村、银场村、梅坪村、高洋村、潮洋村、双桥村、石步坑村、丘地村、兰坦村、隆德洋村、常洋村、葛藤湾村、下珍山村、上珍山村、澄洋村、岭南村、张洋村、牛峰村、横坑村、明洋村、广胜村、筹洋村、门里村、溪源里村。   社会经济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奋力前进的一年。该镇在县委、县0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县0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凝聚合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实干求效,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社会 大桥镇旅游   事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继续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1亿元,比2005年增长10.7%;其中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农业总产值1.7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88%和5%;乡镇企业总产值1.81亿元,增长7.75%;农民人均纯收入3856元;自然增长率为5‰,政策符合率91%。  

黄田镇

  黄田镇位于闽江中游北岸、古田县西南部,是水口水电站库区新镇。全镇面积212平方公里,辖18个村(居),人口28300人。1993年,经宁德地委、行署批准成立闽东黄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7.32亿元,增长18%;其中工业总产值4.92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550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358元,增长5%。    根据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镇全力实施西部经济繁荣带战略,充分发挥“四边”优势,福州“远郊”区位优势和库区优势,构筑城郊型经济、库区型经济、外向型经济三种模式,主动接受第二层面经济发展,融入福州经济圈,率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成为古田连接福州的前沿繁荣带。农业经济逐步向城郊型经济转化。工业经济呈现一派强劲的发展势头,桥西工业园区、横山工业小区建设初具规模,古田县黄田库区工业集中区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逐步形成以药业、食品、机械、竹木、铸造为主导的加工型企业基地。全镇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有6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3家。共安排36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兴田商贸区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充满生机,建有农贸市场2个,个体工商户1100多家,年商品贸易交易额达1.6亿元,就业人数达2152人。库区经济进一步繁荣,库区移民安居乐业。三年来,共争取库区资金2800万元,实施83个项目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镇90%的村居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日供水5000吨的镇自来水厂人饮覆盖镇区6个村,与南平接壤的黄田至樟湖的黄樟公路,黄田至巨口的上九公路已开通运行,谷口至黄田6公里水泥路建设已竣工,镇中心及重点库区村街道、村道硬化率达98%以上。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形成规模,山区村人口往镇区转移与聚集步伐加大。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取得可喜成绩,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称号。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效明显,基层组织建设坚强有力,镇党委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全镇社会安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鹤塘镇

  鹤塘镇地处福建省古田东部,与宁德蕉城区和屏南、闽候、罗源等县毗邻。全镇23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38400人。是古田东部商品贸易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古田“小苏杭”的美称。    鹤塘土肥地沃,粮丰林茂,资源丰富,耕地面积36230亩,山地250256亩,森林195232 万亩;可供开发的一水力蕴藏发电量为22960千瓦;“鹤塘红”花岗岩储量达8000万立方米。此外,“西洋油 萘”。名闻遐迩,“鹤塘香菇”盛名远扬,“天山绿茶”饮誉玉田。    鹤塘地势由北向南呈梯级降落,海拔高差1025米,最高海拔1305米,最低海拔280米。年平均气温17.3度,积温5675度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萘、李、桃等温带落叶水果极适宜生长的区域。    鹤塘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古宁公路贯镇而过,镇政府所在地,离宁德港口68公里,至古田火车站91公里,每日有客车往返于福州、宁德、屏南、古田、南平等地。    鹤塘文化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饱经沧桑的宋代幽岩寺塔雄姿依在,横跨西洋的“沉字桥”古韵犹存,还有前圪的天然温泉、田地的龙潭飞瀑……这一切无不给鹤塘这座千年古镇增添一份神奇的色彩。改革开放使鹤塘镇重放光彩、焕发生机。鹤塘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镇情,发挥优势。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促使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    鹤塘基础设施完善,程控电话开通7000多门,成为古田县除城关之外率先开通“小灵通”乡镇;镇内公路星罗棋布,23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总长78公里;“五村一体,十里长街”建设规划正在实施,初具规模的鹤塘新区将成为古田东部经济最活跃的中心;全镇拥有完中1所,初中1所,完小23所,集镇整体功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    区域经济立足镇情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得到较快发展。食用菌生产每年保持栽培香菇1000万袋以上,食用菌产量2150吨;全镇水果面积10000亩,其中油 萘6000多亩,年产水果3000吨,经国家工商局注册的“蜜泉牌”西洋油萘,畅销国内各大市场;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现有电站25个,装机容量5000千瓦,总装机4800千瓦的田地一、二级电站正在建设,11万伏变电站建成交付使用。.  

杉洋镇

  古田县辖镇。1958年设杉洋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杉洋、夏庄、远地、梨洋、溪门、白溪、宝桥、松洋、善德、康宁洋、珠洋、浮洋、芹尺、叶洋、东吉、岭里、东双、坂斗、横山、楼下、洪湾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力、竹编、食用菌加工、石板材、茶叶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油柰、桃、李、蘑菇。境内有著名的蓝田书院遗址。.  

凤都镇

  古田县辖镇。1955年设凤都区,1959年改凤都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10公里,人口3.8万。辖凤都、双珠、洋头、溪头、碗厂、东村、梅洋、石坑、上地、石烽、漈面、罗坑、仕坂、坑里、桃溪、双山、村尾、小吉、新建、桃源、上坪、长坑、林场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陶瓷、编织、水电、造纸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蔬菜,兼产瓜类、水蜜桃、油柰。.  

水口镇

  古田县水口镇地处闽江中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东距福州84公里,西距南平89公里,是水口电站库区搬迁的重镇之一,因其有闽江航道、316国道等便利交通运输条件,又有古田南大门之称.水口镇辖6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1.1万多人,村民主要以食用菌生产、网箱养鱼、水果种植等生产为主.因果园经济效益比农田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水口镇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0000亩,其中脐橙3000亩,油奈3000亩,枇杷2000亩,还有橄榄、桃子等,果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甲镇

  大甲全镇土地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18628人,东、北与宁德市蕉城区的洋中镇接壤,南接罗源县中房镇,西邻古田杉洋镇。近年来,该乡全力推进工业平台建设,促使县级工业园区落户,目前大甲工业区规划面积5500亩,其中工业净用地3000亩,主要承接机械制造、冶金塑胶、电机电器、新型材料等产业入驻,已签订入驻项目25个,总投资26亿元,达产后年产值60亿元,税收3亿元。   随着工业区的推进,集镇的发展,大甲成为古田融入环三核心区的桥头堡,作为古田东部滨海工业重镇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体现。2013年3月,福建省政府研究同意赋予大甲乡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政策,2013年5月,省政府批准大甲撤乡设镇。   1963年析杉洋公社置大甲公社,1985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87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辖大甲、小甲、山里、邹洋、漈下、前桃、里桃、林峰、宁洋、璋地、-、国本、村溪、毗源、茶洋16个村委会。工业以水电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蔬菜、食用菌、茶叶。.  

吉巷乡

  吉巷乡位于古田县东北部,与大桥、湖滨、平湖、卓洋、鹤塘毗邻。辖24个行政村、1个林果场,共77个自然村,10个库区村,7个老区村。全乡总户数10592户,36426人。乡政府所在地海拔430米。全乡总面积2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3万亩,林业用地23.2万亩,有林地16.8万亩,生态公益林5.4万亩。境内高岭土、泥炭土、五彩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大。全乡各村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通闭路电视的“四通”目标。全乡有旅外华侨、华人2.46万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归侨、侨眷1.7万人。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3.1亿元,比增7%,其中农业总产值1.3亿元,比增5%,乡镇企业总产值2.35亿元,比增12%,财政总收入5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1元,比增2%,人口自然增长率3.12%。    一、农业方面。全乡粮豆总面积达6.01万亩,粮播面积稳定在4.7万亩,粮食总产量1.72万吨;水果总面积1.4万亩,主产油柰、水蜜桃、柑桔等名优水果,总产量1.2万吨;现有食用菌生产专用房2600多间,种植了以银耳、茶树菇、猴头菇、杏鲍菇为主的各类菌8900多万袋,总产量5800多吨;蔬菜种植面积9600亩,其中反季节蔬菜3700亩,年产量9800吨;现有5000只以上鸭场2个,500只以上猪场1个,年出栏禽11万 只,猪1.2万只。    二、道路交通方面。全乡各村均开通了公路,其中石床、昆山、先锋等3个村实现公路柏油化,永安、渭洋、前垅、北墩、梧山、兰溪、韦端、吉巷、薛后、塔洋等10个村实现了村内道路水泥化。永安至渭洋3.2公里实现路面硬化。2004年又铺设了吉巷至山坂洋3.5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面。今年正在动工兴建投资120万元的山坂洋至重峰3.65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并筹备建设上店至长洋村水泥路。    三、教育方面。现有吉巷中心小学、古田县第十中学和永安中学三所学校。吉巷中心小学下辖22座完小,10个教学点。现有教师238名,学生2800多名。近年来,吉巷中心小学全面推行素质教学,教育成果明显。中心校现开设有英语、电脑课程。梧山小学被列为全县唯一的“小班化”教学试点,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其教学经验已在全县进行交流,被评为全县先进完小校。此外,梧山小学还坚持40年学雷锋,受到全国性的表彰。.  

泮洋乡

  泮洋乡地处古田县东南部,平均海拔800多米,交通不便,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乡。泮洋乡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全乡食用菌生产从2月份直至年底,全年都可以生产食用菌,2004年全乡食用菌产量1342吨,栽培各类食用菌2650万袋,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泮洋乡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泮洋乡全乡食用菌生产辅料都是由农用拖拉机从古田、黄田等地一车一车的往村里运,路途远、运载量小、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泮洋乡食用菌产业发展。今年随着泮洋至凤竹7.5公里水泥路这条泮洋乡交通主干道的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泮洋乡的交通状况。泮洋乡党委、政府通过市场调研,决定在泮洋村建设食用菌辅料市场,通过宣传、洽谈,为商家解决了仓储场所等问题,以优惠政策吸引商家入住。目前,已经有3家经营食用菌辅料商家入住,仓库面积达700多平方米,仓储能力达500多吨,且价格不比古田、黄田等市场贵,食用菌辅料市场初具规模,此举大大方便了菇农,降低了食用菌生产成本,为农民谋利,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同时,随着食用菌辅料市场的日渐完善,必将促进泮洋乡食用菌产业的长足发展和经济繁荣。.  

凤埔乡

  古田县辖乡。1956年设凤浦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1.9万。辖凤浦、平沙、漈头、苏砿、福全、峦垄、朱砿、官亭、西溪、镇边、东溪、北溪、旧镇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轧钢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油柰、水蜜桃、柑橘。.  

卓洋乡

  古田县辖乡。1957年属鹤塘乡。1963年设卓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53公里。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9万。辖卓洋、林前、秀峰、独蜂、文洋、廖厝、半山、吉洋、前洋、京峰、下地、树兜、曹沪、沽洋仔、洋塔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发电、石板材、电热毯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蔬菜、桃、柑橘、油柰。.  


吉巷乡特产大全




吉巷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