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宁德 >> 周宁县 >> 纯池镇

纯池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纯池镇谷歌卫星地图)


纯池镇简介

  周宁县辖镇。1958年设纯池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5.2公里。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辖纯池、祖垄、溪尾、禾溪、桃坑、桃园、前溪、林源、莲地、底源、西山、三门桥、福山、豪阳、儒源、庭洋中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铸造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油柰、魔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4万人 208平方公里 350925105 352000 0593 查看 纯池镇谷歌卫星地图

纯池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底源村 - -

----

查看 底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祖龙村 - -

----

查看 祖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溪尾村 - -

----

查看 溪尾村谷歌卫星地图
禾溪村 - -

----

查看 禾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桃坑村 - -

----

查看 桃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桃园村 - -

----

查看 桃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溪村 - -

----

查看 前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纯池村 - -

----

查看 纯池村谷歌卫星地图
莲地村 - -

----

查看 莲地村谷歌卫星地图
向阳村 - -

----

查看 向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山村 - -

----

查看 西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门桥村 - -

----

查看 三门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庭洋中村 - -

----

查看 庭洋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儒源村 - -

----

查看 儒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福山村 - -

----

查看 福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豪阳村 - -

----

查看 豪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溪村 - -

----

查看 后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林源村 - -

----

查看 林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纯池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狮城镇

  周宁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设城关公社,1983年改建狮城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2.9万。辖狮城、南庄、仙溪、洋庄、龙潭、安后、洋尾、坂头、虎冈、前坪、陈凤11个村委会和狮城居委会。工业有铸造、化工、机械、食品加工、印刷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蔬菜、茶叶。.  

咸村镇

  咸村之名始于唐末宋初,传说仕本村李氏宗祖岳王兵败夜过此地。闻村人熟睡鼾声如雷,脱口而成“鼾村”(鼾与咸谐音)而得名。早在新石器时代,咸村就有人类活动。经元衰,明重建,清扩充,几度波折变迁发展至今,当时衙署设在洋中。先始发展乡路要道川中至临溪芝田,后发展至洋中、巷里、宝坑、咸洋,因该区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称桃源八境。   咸村镇明时分属十四、十五、十八、十九都,隶宁德县辖。清初,十五、十八都划入周墩县丞辖治,十四、十九都仍属宁德县。民国时称咸杉乡。民国37年(1948)9月,咸杉乡划入周宁县辖后,析出蒲溪乡的碧岩、樟源,西社乡的枣岭、樟冈、詹家和咸杉乡的咸村、洋坂、桐坑、云芹共9保,设桃源乡。1950年属第三区。1955年9月改称咸村区。1958年8月,改设咸村、枣岭、樟源3个乡(后改称人民公社)。1959年1月,玛坑、沈洋并入成立咸村公社。1961年8月,划为咸村、玛坑、樟源3个公社。1963年3月,又合并为咸村区。1966年8月,分设咸村、玛坑公社。1984年4月建咸村乡。1990年5月8日撤乡建镇,下辖一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104个自然村,镇驻地咸村村。集镇北距县城38公里,距最近樟源村3.5公里,南距蕉城区霍童镇15公里。距川中村2公里,紧邻集镇建设村庄有宝坑、咸洋、芝田、下坂头、洋中村。    咸村镇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周宁县南部温暖气候区,平均海拔105米,年平均气温18.9℃,极端最高气39.3℃ ,极端最低气温-5.3 ℃,年均日照时数1751.9小时,多年降雨量平均1620.7毫米,降雨日数156.2天,主要分布在7~9 月的雷雨季、年均雾日91天,无霜期256天,相对湿度80%,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静风频率24%。   咸村镇位于周宁县南部,地处天山顶与楼坪夹崎的中间河谷地带,东与宁德市赤溪镇为界;西接礼门乡油湾大队;南以霍童溪与宁德市瀛洲、柏步等地隔溪相望;北靠天山与七步镇接壤。 梨外线公路穿镇而过 ,镇域面积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水田面积1.63万亩。咸村集镇位临桃源溪畔,地处五虎山和坪坑岗夹崎的南北走向的山间河谷平原,全县四大溪流之一的桃源溪自北向南贯穿集镇,与樟源溪一并将集镇切割成:船形、带形、柄状三块土地。平均海拔97米,南北向有大片良田,地形平坦,地势由西北倾向东南。.  

浦源镇

  浦源镇位于周宁县中部,全镇5266户,27323人,辖17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距县城3.5公里、东南与县城接壤,西北以-岭与泗桥为界,西南与李墩相邻,北连纯池镇,有六个行政村被列入县城总体规划区,全镇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800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灌溉便利。   浦源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310省道与周寿线呈“八”字形贯穿而过、交通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全镇十七个行政村都已实现“五通”,即水、路、电、电视、电话,绝大部分还铺设了村道水路和通村公路水泥路,基本实现“浦源镇十分钟交通经济圈”目标。镇有电视与县城并网。农村电网改造了工程全面完成,目前境内还在建设省重点工程周宁水电站。电力充沛,基础设施完善,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浦源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温夏凉,冬长夏短,雾浓雨多,年平均气温15.8 ℃,盛夏平均气温22.7℃,气候凉爽宜人。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2329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3 月、8 月、占全年的76% 。    境内资源丰富。溪流纵横,水系发达,天然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林竹资源储量大。现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钨矿、钼矿、硅矿、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工等,储量丰富,富有开采价值。    粮食作物有水稻、大小麦、甘薯、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茶叶、食用菌、黄花梨、佛手瓜、魔芋、药材、板栗、银杏、油柰等。茶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茶叶。“山高雾浓出好茶”,所产茶叶均具有香清味醇、耐泡爽口的优良品质,其中“官司茶”、“紫云茶”,曾荣获“巴拿马金奖”和“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闻名海内外。农业生产从传统逐步转向现代化,引进并建立了以超大集团高科技蔬菜基地作为龙头,大力发展农业集约经营,目前超大公司还在境内筹建蔬菜加工厂。   工业经济以传统铸造业和茶叶加工为主,由生产型转向了经营型。境内还创建了大桥头工业小区,以利于招商引资办企业,位于3 1 0 省道边,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宽阔,同时,还享受县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浦源村中还有“中华奇观”之一的鲤鱼溪,溪中鲤鱼畅游,人鱼同乐,景区内古木林立,拥有情趣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气候凉爽宜人,是盛夏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七步镇

  七步镇位于周宁县东部,310省道穿境而过,素有周宁“东部窗口”之称,全镇辖20个行政村,面积115平方公里,4613户,1.93万人口,平均海拔700米,共有耕地面积16219亩,其中水田10459亩,旱地5760亩,茶园面积11136亩,水果面积4598亩,林地133640亩,用材林6586亩,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14000万元,财政收入310.17万元,人均纯收入2750元。       七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突出发展主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茶叶、毛竹、果树、反季节蔬菜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和铸造、机砖、加工、养殖四大主导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镇电力资源丰富,电站分布密集,能源供应充足。镇政府所在地七步村距县城只有5公里,310省道穿境而过,另加七礼线、梨外线两条油路和龙电公路,使全镇70%以上的村庄都在油路边上,全镇100%的行政村开通公路。境内电站分布密集,东风、龙一、龙二、闽东电站、九龙电站、以及在建的三湾电站、溪头电站均在境内。全镇95%行政村完成农网改造,为工农业的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镇20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水、电、电话、电视、公路“五通”目标,新村建设初具模型,初步形成七步小集镇,创造了投资软环境。省级名胜风景区九龙际瀑布群坐落境内,旅游、商业发展势头良好。教育、科技、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同步发展,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跨越。工商、税务、企业、土地等部门密切配合,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投资服务。.  

李墩镇

  李墩镇位于周宁县西南部,距县城16公里,东与七步交界,东南与咸村镇相连,西南与礼门乡接壤,西北与政和县杨源乡毗邻,北与浦源相邻。镇政府所在地李墩村位于周宁县第二大平原——六浦洋中心。全镇土地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79亩,辖10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3373户,1.72万人中。境内平均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15.1摄氏度。西北部楼坪村的石门山和“龙井”风景秀丽,别具特色,堪称旅游胜地。主要溪流有李墩溪、吾东溪、芹溪,水能蕴藏量2万千瓦,现有3个水电站,装机容量2000千瓦,年发电量500千瓦时。李墩镇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有十多种,其中紫砂土、辉绿岩、银、铝等极具开采价值。镇内现毛竹6500亩,茶园4000亩,高标准板栗3100亩,立体综合养殖13家,其中2家为省、地副食品直控基地。乡镇企业有铸造、机砖、茶叶精制、活性碳、玻纤、竹制工艺品、银矿及电站等21家,其中镇骨干企业闽东联谊集团公司生产的活性碳产吕出口量占全省同类产品的90%。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总产值1.28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3911元,农民人均收入2820元,工业总产值9959元,粮食产量5230吨。农村基础设施逐年完善,已基本实现村村“十有”:有电、有公路、有自来水、有水泥路、有广播、有闭路电视、有村部、有卫生所、有程控电话、有新校舍。1998年,全镇10个行政村全部通过验收,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纯池镇

  周宁县辖镇。1958年设纯池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5.2公里。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辖纯池、祖垄、溪尾、禾溪、桃坑、桃园、前溪、林源、莲地、底源、西山、三门桥、福山、豪阳、儒源、庭洋中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铸造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油柰、魔芋。.  

泗桥乡

  泗桥原名“泗洲桥”,地处周宁县西北部,距县城3经318公里,与闽北的政和县相毗邻,素有“闽东西大门”之称。乡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海拔900米,全乡共有耕地1.43万亩,下辖12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共有3093户,1.55万人。310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域内有储藏量大、 品质好的高岭土、稀土矿等资源,木材、毛竹蓄积量多,是我县主要林区之一,水稻、食用菌、茶叶是我乡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我乡成功引进台商在我乡发展了500亩的乌龙茶基地,并创办了乌龙茶加工厂,充分带动了我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二级电站-芹山电站座落在我乡境内,为我乡发展库区养殖及发展芹山湖生态旅游提供有力保障。我乡亥窑村还拥有千年历史的亥窑瓷。    2001年我乡实现农业总产值4241万元,粮食总产8175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03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365万元,工业总产值6202万元,完成财税收入73.3万元(其中特产税42万元,工商税31.3万元)。.  

礼门乡

  礼门乡位于周宁县西南部,与宁、政和相毗邻,乡政府所在地离城关27公里,全乡辖有17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总面积134平方公里,总人口1.67万,乡党委下辖24个党支部,党员481人,其中农村党支部17个,党员358人.乡政府所在地海拔980米,最高的玉山村海拔1100米,最低的后垅村海拔260米,行政村间海拔落差最大值达850米。乡境内以山地为主,其中水田面积8339亩,林木面积9000亩,毛竹面积5000亩,板栗面积6000亩.境内溪流主要有后垅溪、洋头溪,水资源蕴藏量达6万千瓦。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明矾、石泡流纹岩、珍珠岩、铁矿等;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称为“八闽首景”的滴水岩风景区、陈峭鸳鸯溪、近年发现的九龙石窟(蝙蝠洞)和石柱山风景区。我乡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地瓜、马铃薯、板栗、花菇,自然经济特征明显,经济总量小,经济基础薄弱,是重点扶持的老区贫困乡之一,2001年,全乡工农总产值82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32元。.  

玛坑乡

  玛坑乡位于周宁县东南部,东北与福安市康厝乡接壤,东南与宁德市赤溪镇毗邻,西南、西北分别与本县咸村镇、七步镇相接。全乡地域面积73平方公里,设15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全乡人口1.38万人。   该乡距县城39公里,梧玛线贯穿本乡境内。周华路连接福安周华。   玛坑乡旧属宁德县管辖,明时分属十四都,民国时称咸杉乡。民国37年咸杉乡划入周墩县管辖,改为玛坑乡。元末明初玛坑村汤氏祖先迁入玛坑,定居繁衍,至今已有800多年。玛坑乡名人辈出。清朝汤贵玉等人戎马一生,忠贞爱国,无私无畏,功勋卓著,声名远播,为后人所敬仰。明朝举人、直隶同知汤昶等人清正廉洁,彪秉史册。-时期,汤万益、汤雨生等人为革命事业,抛头卢,洒热血。   玛坑乡民风淳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宗教发展历史悠久,境内有著名的“千年古刹”方广寺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公宫。   全乡属低山、丘陵地貌,海拨在100米至8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降雨量192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乡现有水田7920亩,旱地4600亩,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林地面积85071亩,其中毛竹7520亩。建立了生姜、毛竹等农产品基地。玛坑乡是全县主要的产茶区之一,全乡现有茶园1.79万亩,年产干茶3万担。有名优绿茶、乌龙茶、绿乌等茶树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红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马铃薯、生姜、毛竹、茶叶等,水果主要有甜蔗、梨、桃等,土特产有:笋干、地瓜粉、魔芋等远近闻名。   该乡茶、竹、石材、水力、钼矿资源丰富,目前全乡茶叶加工企业21家,依托乡茶场成立“周宁县茗香阁茶业有限公司”推出“云雾翠牙”、“云雾香螺”、“云雾针眉”等十几绿茶名优产品;石材开发加工厂5家,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以芹太丘为龙头,沈洋――溪边、长峰――杉洋为左右翼的石材开发小区;毛竹加工厂6家;全乡有大小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3000千瓦,水电项目加大资源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电力供应保障稳定;钼矿项目――省地质四队对该乡境内首章、溪边一带的勘测已由单个点向多个点延伸,由槽探转为洞探,前景乐观。通讯设施完善,全乡已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15个已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随时可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全乡已实现13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力争2007年实现全乡各村硬化通车;人饮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已全面完成;闭路电视联网已开通32套台。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玛坑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   随着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在农村的不断贯彻落实,玛坑乡这片贫瘠的土地喜结出致富的硕果。2006年全乡工农业产值667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560万元,比增7.8%,农业总产值3115万元,比增5.1%,农民人均纯收入3380元比增8.5%。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5个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通水泥路;通讯设施完善,全乡已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15个已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随时可与国内外通讯联系。完成人饮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闭路电视联网等。   玛坑乡的工业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乡茶叶加工企业近年来新增7家;投入资金186万全面完成长峰电站技改工程;筹建赤洋电站,预计投资500多万元装机容量1600千瓦;沈洋辉绿岩项目、首章钼矿项目完成勘测,准备着手开采;养羊、养兔、养鱼、养鸭、养鸡、养母猪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生姜、毛竹、花生等基地建设也有新的起色。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   文化教育事业也日趋进步。玛坑村农民文化宫建成后,将拥有图书室、阅览室、会场等设施,是玛坑村群众的文化娱乐中心;完成周宁八中、玛坑中心小学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中心校“祖昌”楼,八中“穿校路”改造;各村完小校修整改造完成;目前全乡有一个中学,12个6年制完全小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2005年中考中,八中上一中线达到两位数,创历史最高。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投资30万元新建乡卫生院综合大楼一座,更方便群众就医。   


纯池镇特产大全




纯池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