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桐山街道,地处福鼎城区,地理环境优越,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境内水陆交通方便,是福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区域面积为39.96平方公里。街道下辖6居6村,13个街道直属单位,总人口42265人,其中:农业人口12360人。
今日桐山,景色优美,丰采迷人。东面一条十里长堤,西边龙山绿化长廊,美化城市,既杜绝了历代洪水的肆虐,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又是广大群众的休闲娱乐保健的好去处。地处市中心的农贸市场,为全省最大的城镇集市贸易市场之一,建筑总面积为8279平方米。第三产业兴旺发达。福鼎商城、福祥大厦、京生大酒店、财政大楼、华福安居大厦等高楼拔地而起,城北新区建设蓝图已定,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成为繁华集市。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通过1998年10月撤镇设办后,桐山街道充分发挥当地区位优势,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得到同步发展。成立了治安保安大队,下设11个保安中队,创建五大安全文明片区,创办“个体劳动者文明学校”、“家长文明学校”和“人口与计划学校”。树立了1200多户“五好家庭”820多户各类典型、62所文明学校楼院,涌现出一大批省、地、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单位和个人。十字街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桐南、溪西、桐北、城关等村居分别受到地、市级表彰。计生工作通过省级检查受到省、地计生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认真抓好社区试点工作,成立了4个社区居委会机构,桐南社区试点工作走在宁德市前列。同时,还多方集资300多万元,修建或改建10座公厕,铺设了37条面积达3200平方米水泥路巷。投资近100万元,铺设岙里至岭头老区基点村5公里柏油公路。经济建设方面,街道党委、办事处始终把乡镇企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全街道创办各娄企业达2200家,从业人员达9350多人。同时还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力鼓励创办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佛鼎”牌不饱和树脂和“健山”牌、“博华”牌化油器等3个产品获省优质名牌产品称号,京科化油器有限公司、华益机车配件厂两家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重逐年下降。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先后在古岭、岔门、岭头等村发展淡水养殖、水果、无公害茶园等项目。重视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三年解决112户368人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施了“造福工程”,完成125户538人的“造福工程”搬迁任务。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负面达95.2%。同时,还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三年累计发放保障金63万元,解决了283户619名城乡低收入居民、农村孤老、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争创宽裕型小康迈进了新的步伐,取得了可喜成效。2001年全街道社会总产值1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5.5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61亿元,财政收入达218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86元。城关村被宁德地委、行署授予小康明星村称号,岭头村成为全国绿化先进村。桐山街道先后被宁德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财政收入、乡镇企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在全市开展“乡镇比实力”“上项目、立支柱、创名牌、促发展”和“增收减债、保工资、对形象”三项竞赛活动中名列前茅。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23万人 | 39.96平方公里 | 350982001 | 352000 | 0593 | 查看 桐山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桐南社区 | - | - |
---- |
查看 桐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福全社区 | - | - |
---- |
查看 福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十字社区 | - | - |
---- |
查看 十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桐北社区 | - | - |
---- |
查看 桐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小路社区 | - | - |
---- |
查看 小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溪西社区 | - | - |
---- |
查看 溪西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岔门村 | - | - |
---- |
查看 岔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古岭村 | - | - |
---- |
查看 古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岭头村 | - | - |
---- |
查看 岭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桥头村 | - | - |
---- |
查看 桥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镇西村 | - | - |
---- |
查看 镇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桐山街道 |
福建省福鼎市桐山街道,地处福鼎城区,地理环境优越,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境内水陆交通方便,是福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区域面积为39.96平方公里。街道下辖6居6村,13个街道直属单位,总人口42265人,其中:农业人口12360人。 今日桐山,景色优美,丰采迷人。东面一条十里长堤,西边龙山绿化长廊,美化城市,既杜绝了历代洪水的肆虐,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又是广大群众的休闲娱乐保健的好去处。地处市中心的农贸市场,为全省最大的城镇集市贸易市场之一,建筑总面积为8279平方米。第三产业兴旺发达。福鼎商城、福祥大厦、京生大酒店、财政大楼、华福安居大厦等高楼拔地而起,城北新区建设蓝图已定,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成为繁华集市。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通过1998年10月撤镇设办后,桐山街道充分发挥当地区位优势,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得到同步发展。成立了治安保安大队,下设11个保安中队,创建五大安全文明片区,创办“个体劳动者文明学校”、“家长文明学校”和“人口与计划学校”。树立了1200多户“五好家庭”820多户各类典型、62所文明学校楼院,涌现出一大批省、地、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单位和个人。十字街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桐南、溪西、桐北、城关等村居分别受到地、市级表彰。计生工作通过省级检查受到省、地计生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认真抓好社区试点工作,成立了4个社区居委会机构,桐南社区试点工作走在宁德市前列。同时,还多方集资300多万元,修建或改建10座公厕,铺设了37条面积达3200平方米水泥路巷。投资近100万元,铺设岙里至岭头老区基点村5公里柏油公路。经济建设方面,街道党委、办事处始终把乡镇企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全街道创办各娄企业达2200家,从业人员达9350多人。同时还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力鼓励创办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佛鼎”牌不饱和树脂和“健山”牌、“博华”牌化油器等3个产品获省优质名牌产品称号,京科化油器有限公司、华益机车配件厂两家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重逐年下降。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先后在古岭、岔门、岭头等村发展淡水养殖、水果、无公害茶园等项目。重视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三年解决112户368人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施了“造福工程”,完成125户538人的“造福工程”搬迁任务。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负面达95.2%。同时,还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三年累计发放保障金63万元,解决了283户619名城乡低收入居民、农村孤老、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争创宽裕型小康迈进了新的步伐,取得了可喜成效。2001年全街道社会总产值1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5.5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61亿元,财政收入达218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86元。城关村被宁德地委、行署授予小康明星村称号,岭头村成为全国绿化先进村。桐山街道先后被宁德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财政收入、乡镇企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在全市开展“乡镇比实力”“上项目、立支柱、创名牌、促发展”和“增收减债、保工资、对形象”三项竞赛活动中名列前茅。 |
桐城街道 |
桐城街道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福鼎市。地理坐标为北纬26°52′-27°26′,东经[1]119°55′-120°43′。总面积1526.3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56.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4万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安话,部分地区通闽南方言。 市人民政府驻桐山。全市辖3个街道、10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桐山街道、桐城街道、山前街道、贯岭镇、前岐镇、沙埕镇、店下镇、秦屿镇、磻溪镇、白琳镇、点头镇、管阳镇、嵛山镇、硖门畲族乡、叠石乡、佳阳乡。 桐城街道地理图 - 历史沿革 原为霞浦县的劝儒乡地,清1739年置设福鼎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因县有福鼎山而得名。 清乾隆四年(1739)析霞浦县地置福鼎县,历属福宁府、闽海道。1949年6月10日解放,历届福安专区(地区)、宁德地区。1995年撤县设县级福鼎市。 2000年,从前岐镇划出佳阳、后洋、周山、佳头、龙头湾、上庵、三丘田、安仁、象洋、蕉宕、罗唇、双华12个村,设立佳阳乡;佳阳乡人民政府驻佳阳村。2000年,福鼎市辖3街道10镇2乡1民族乡:桐山街道办事处、桐城街道办事处、山前街道办事处、秦屿镇、前岐镇、点头镇、沙埕镇、白琳镇、店下镇、贯岭镇、磻溪镇、管阳镇、嵛山镇、叠石乡、佳阳乡、硖门畲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52107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桐山街道44553桐城街道62660山前街道24907贯岭镇18822前岐镇39264沙埕镇33419店下镇38215秦屿镇50501磻溪镇24615白琳镇40720点头镇41608管阳镇39162嵛山镇5362硖门畲族乡14885叠石乡16608佳阳乡17462龙安开发区虚拟镇8307 2003年,福鼎市辖3个街道、10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桐山街道、桐城街道、山前街道、秦屿镇、前岐镇、点头镇、沙埕镇、白琳镇、店下镇、贯岭镇、磻溪镇、管阳镇、嵛山镇、叠石乡、佳阳乡、硖门畲族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56.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4万 |
山前街道 |
山前街道位于福鼎城东,地处城乡结合部,东倚烟墩山,西邻桐山溪,南接前岐镇,北连贯岭镇,方圆28.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000多户、25000多人,是闽浙边界的重要窗口之一。 山前街道行政地理图沿革 1998年10月前,山前分别隶属桐山镇和桐城镇管辖。1998年10月成立山前街道办事处,为市政府派出行政机构。1999年10月召开0山前街道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0山前街道委员会。 发展 山前地理优越、资源丰富、水陆交通畅便,福宁高速公路、国道104线、省道沙吕线贯穿全境,增坪、灰窑两座码头担负着福鼎城区三分之二以上的海上交通及货物运输任务。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茶叶、水果、水产品及蔬菜等,现已建成闽浙边界蔬菜贸易基地,久负盛名的福鼎槟榔芋原产于山前,俗称山前竽。山前人杰地灵、物宝天华,这里有古代国防标志烟墩山,有福鼎革命烈士纪念碑,有闽东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这里生产的闽东啤酒曾荣获巴黎国际金奖,增坪渔火曾是福鼎城关五大美景之一。现设在山前街道的市直单位6个,市管企业5家,街道乡镇企业52家,汽车维修、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 |
贯岭镇 |
贯岭镇--福建东北门户,地处闽浙交界的福鼎市北部,距市区8公里,全镇总面积78.65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236个自然村,总户数5470户,总人口26021人。 贯岭是闽东主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01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达2.1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1.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5元。104国道、福宁高速公路、拟建的福温铁路、泰温线、普玉线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近年来相继兴建了贯岭边界农贸市场大楼和邮电大楼,村村开通程控电话和调频广播,镇有线电视与市台并网。九八年实现教育"两基"达标。1000吨自来水扩建改造工程和35千伏变电站工程在50周年国庆前顺利完工。水、路、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闽浙边界文明窗口初具雏形。 贯岭传统经济以农为主,盛产槟榔芋、黄栀子等经济作物,其中槟榔芋(又名福鼎芋)蜚名海内外,畅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国家曾荣获国家外经贸部优质出口创汇土特产品称号,2000年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并被推荐为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国宴用品,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在6000亩以上,产量6000多吨,年产值上千万元。特产中药黄栀子既可入药,又可淬取天然食用色素和化妆品原料,十分走俏国内外市场,此外,贯岭还蕴藏丰富的矿藏资源,有茗洋大岗头金矿、西山辉绿岩、贯岭姚岙里闪长岩、松阳矿泉水,发展石板材加工业和天然饮料业极具潜力。 在贯岭这块红土地上,待开发潜力巨大,名优特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捷,投资环境优越,贯岭人民竭诚欢迎有志之士及海内外同胞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届时,我们将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 |
前岐镇 |
前岐镇地处闽浙交界,福鼎市东郊,北与浙江苍南县接壤,与我国矾都矾山毗邻。全镇下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6万人,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沿海有前岐、双岳2个万亩围海垦区,海岸线长18公里,浅海滩涂2万亩,山海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省道沙吕线横穿东西,姚矾公路纵贯南北;海岸建有500吨位的姚家屿码头,年吞吐量30万吨。全镇有一所省三级达标中学(福鼎二中),一所省级园林式示范初级中学(福鼎慈济中学)和18所小学。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着“柚乡菇城水产基地工贸强镇”的建设框架,建立起2万亩四季柚、700万平方尺蘑菇、1万亩水产养殖、1万亩蔬菜等四大生产基地和5000亩蟠桃、 水蜜桃、东魁杨梅等名特优稀水果基地。2001年,四季柚和白色双孢蘑菇获得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全镇现有乡镇企业200多家,其中草编制品总公司生产的马兰草席远销上海、江苏、广东等大中城市,2002年年底从温州引进的福鼎绿星人造板有限公司已开始正式投产,2003年引进的福鼎市康福卫生材料厂投资500万元生产医用敷料项目也已落户正式投产。我镇还引进总投资116万元的福鼎太姥食品酿造厂和投资800万元建立的圣王乳业生态牧场,另还投资100多万元分别对前岐自来水厂、水电站进行技改,对二塑厂进行内部股份改制,新增产值300多万元。 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和边界贸易的繁荣,农贸中心市场、蘑菇专业市场、小商品市场等三大市场年交易额达近亿元。 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2.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93亿,工业总产值1.1亿元;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集镇现有人口2万多人,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前岐已成为闽东一个新崛起的重镇。. |
沙埕镇 |
福鼎市辖镇。1954年为沙埕区,1958年设沙埕公社,1987年建沙埕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26公里,东南临东海,为闽浙海岸交汇处。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3.3万。省道沙吕段始于此。沙埕港是中国东南沿海最优避风港之一。辖流江、澳口、后港、澳腰、南镇、台峰、小白鹭、大白鹭、水澳、官城尾、王谷、敏灶、川石、交椅坪、上黄岐、台山、水生、后澳、和平19个村委会和沙埕、内澳、外澳3个居委会。境内台山渔场是闽东主要渔场之一,盛产黄鱼、带鱼、鳗鱼、墨鱼、虾。农业主产薯类、水稻、小麦。乡镇企业有造船、五金、棕麻等厂。明代郑成功和张煌言曾在沙埕抗击清兵。. |
店下镇 |
店下镇位于福鼎市东南沿海,东临全国著名的沙埕港,西连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太姥山,建设中的福宁高速公路,温福铁路沿边经过,省道沙吕线纵贯全镇,水陆交通便捷,全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6万,面积140.75平方公里,水田2.34万亩,旱地0.72万亩。三面环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境内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达18.2度,土壤属沙质埌土,PH值在5.7-6.1之间,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海岸线总长28.6公里,浅海。滩涂养殖前景广阔。 我镇依山面海,山海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盛产粮食、茶叶、水果、蘑菇、肉鸡、大黄鱼、梭子蟹、对虾、海带、紫菜等农副产品,是福鼎市的农业大镇,素有""福鼎粮仓""之称的美誉。近年来我镇坚持面向市场,立足镇情,抓机遇,山、海、田、园齐发展,初步形成了粮茶、茹、菜、果、水产六大宗生产基地和泰国4号马铃薯、蚕豆、肉鸡养殖,紫菜养殖等特色经济。全镇优质粮布种面积0.8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200万平方尺,水果种植面积7600亩,蔬菜面积6900亩,茶叶种植面积8100亩,紫菜养殖面积2500亩,网箱养鱼0.5万口,年出成品肉鸡60万只,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780元。 在农业结构调整日趋科学,合理化的同时个体、私营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全镇拥有台资、集体、私营等农业企业三十多家,红心铁观音,福鼎大白毫、福鼎四季柚、美国加洲李、元当坛紫菜、对虾等农副产品远销海内外。境内建有宁德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着眼海峡两岸跨世纪的农业产业发展与合作,以国家鼓励的农业利用台资项目和出口创汇为导向,积极引进台资、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发展高优农业。先后已有蔡氏农业新技术开发公司,上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登山石雕茶壶工艺厂,凯欣海上娱乐有限公司四家台商先后落户。蔡氏农业新技术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一套全自动的制茶设备,可生产红心铁观音300吨,示范园区收建成集具有良种繁育,高优农业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销售和绿色食品,生物工程开发的功能区。这里投资环境宽松,是省级""文明镇""。. |
太姥山镇 |
秦屿镇位于福鼎市东南部,是福鼎市域次中心,太姥山旅游服务中心和我省20个小城镇建设中心镇之一是宁德市唯一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争创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的单位。镇区面积116.7平方公里,辖有3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秦屿四季分明,山海丰富,境内拥有太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牛郎岗天然海滨度假区。海陆交能便利,已竣工的小元当千吨级交通码头可与全国各大港口通航,省道沙吕线贯穿境内,兴建中的福宁高速公路和已列入铁道部干线规划的福温铁路均贯穿境内,并设有太姥山互通口和县级火车站。 近年来,秦屿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秦屿人民以建设闽东滨海旅游文明城镇为目标,立足山海优势,提出并实施""海洋强镇""、""工业富镇""、""旅游兴镇""、""文明促镇""这一战略,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长。2001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0.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8 元。尤其是该镇乡镇企业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现已形成水产加工、""三车""配件、石板材加工、服装针织、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加工六大骨干待业的为支柱,机械、建材、食品等各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镇拥有大小企业300多家,其中有3家与日本、香港和台湾客商联营的外向型企业,1家台商独资企业。省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海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与日本、香港客商联营,精深加工红、丁香鱼等特色海产品,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年直接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雄光学有限公司生产望远镜与天文望远镜长期定向销往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年创产值达3000多万元,被列为闽东十大高新科技生产项目之一;永克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引进日本等先进生产技术,新研制的""特氟隆""和""信京滨""等化油器节气阀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7项专利证书,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旅游产品开发企业档次不断上规模,工艺龙头企业郑源工艺有限公司生产红檀、黑檀等系列茶具,畅销日本、美国、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东方板材厂为龙头的石板材加工企业、以友谊针织厂为龙头的服装针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目前该镇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6家,超百万元企业有45家,2个品牌创省级名牌。. |
磻溪镇 |
磻溪镇位于福建省福鼎市西南部,“海上仙都”太姥山西麓,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294个自然村,辖区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磻溪清初属福宁府霞浦县劝儒乡望海里九都,后为鼎邑十三都,民国初设磻溪乡,1949年属白琳区,1950年属点头区,1952年复设磻溪区,1987年改为磻溪乡,1992年撤乡建镇。 磻溪镇溪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充足,雨量充足,年均气温为16.4度。境内群山起伏,森林茂密,层峦叠嶂,清山碧水,被誉为“太姥山下的一颗绿色明珠”。磻溪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茶叶竹木、淡水养殖、水利矿藏资源。 磻溪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山青水秀的九鲤溪,气势磅礴的溪口瀑布,桑园水库的桑翠湖,溪口的后畲宫,磻溪的鲤鱼溪、南广的宋代古窑址、气势壮观的瀑布群等十多处景点。其中以九鲤溪最为著名。九鲤溪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西侧山脚下,是构筑太姥山“山、海、川、岛”旅游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九鲤溪是旅游家的首选生态旅游胜地。游览九鲤溪要乘坐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朴的竹筏,途经九曲十二滩,既可领略优美的、迷人的自然风光,又可体验水上漂流的紧张刺激。桑翠湖是一个人工湖,水环山,山抱水,相互掩映,恍若一个天外的湖泊。 或垂钓于湖边,或漫步林间,或泛舟湖上,伴有赏心悦耳的小鸟鸣声,领略着与山水相伴的乐趣,令人留连忘返。后畲宫始建于明末清初,聚人文与自然之胜景。特别每逢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六月十九等节日,来自罗源、宁德、福安、霞浦、浙南与当地上千名畲族青年身盛装聚于此对山歌,热闹场面闪亮着一道畲家文化风俗独特风景线。在磻溪镇境内有很多瀑布,龙亭瀑布、溪口瀑布、龙须瀑、隐龙瀑、烟雨瀑布。其中龙亭瀑落差136米,是福建省最高的单级瀑布。这些瀑布犹如白练悬空,烟雾飘渺,在山谷中回荡着洪亮的声音。宋窑遗址位于南广村,是当年劳动人民烧制碗皿而留下的遗址,在当地不时能找到几件古碗,据群众传言,还有几个碗窑尚未被发现,无人知晓,这更加使人们想探访之心。 磻溪镇茶叶竹木资源可观。磻溪镇优美的生态环境,适宜发展优质茶叶。磻溪镇生产茶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1958年全国茶业现场交流会在磻溪镇黄岗村召开。. |
白琳镇 |
福鼎市辖镇。著名茶叶产区之一。1950年成立白琳区,1958年设白琳公社,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16.5公里。面积124.4平方公里,人口3.8万。省道沙吕段过境。辖岭头坪、高山、棠园、翠郊、东洋、大赖、翁江、康山、旺兴头、藤屿、白岩、沿州、楩树岔、坑里洋、秀洋、外宅、郭阳、牛埕下、玉琳、下卢等20个村委会和白琳居委会。工业有玄武岩石板材的开采和加工。产茶的历史悠久,“白琳工夫”茶、绿茶和花茶畅销国内外。名胜古迹有三福寺双塔和天王寺。. |
点头镇 |
福鼎市辖镇。1949年设点头区,1958年改公社,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中部,东临沙埕港,距市府10公里。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4万。省道沙吕段过境。辖山柘、西洋尾、果洋、三沙溪、马洋、后梁、大峨、上宅、观洋、江美、柏柳、后井、翁溪、过苋、大坪、舑山、龙田、举州等18个村委会和点头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小麦,兼产茶叶、黄豆、蔬菜。水产有蛎、蛏、蚶、虾、跳鱼等。. |
管阳镇 |
管阳,位于福鼎市西南部,地处闽浙边界三市(福鼎,柘荣,泰顺)交汇点。地域面积197.22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处在高山地带,有大小山峰144座,其中千米山峰有王府山,梨头峙,东山,牛舍尖等四座,以王府山最高,海拔1113.6米,大部分行政村处在海拔600米左右。全镇下辖27个行政村211个自然村,总人口46000人。 1992年撤乡建镇的管阳经济发展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交通便捷。104国道穿境而过,管沈线省际柏油路穿辖区境内,公路村村畅通,镇上还有客运站;二是富有活力。管0有4种优势:气候优势,管阳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无霜期达228天以上,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2040.8毫米;资源优势,境内拥有30万亩林地,木材贮量达13.2万立方米,矿山贮量达1亿立方米以上,同时境内溪流纵横,水资源相当丰富;区位优势,管阳是闽浙交界点,地处福鼎南端,与柘荣和浙江泰顺接壤,邻县交往密切;政策优势,管阳是我市山区龙头试点镇之一,同时又是闽浙边贸镇,可以得到双重优惠政策。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我镇围绕建设繁荣、富裕、开放、文明的新管阳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培育支柱产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扩大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改善投资环境,改变机关作风六大重点,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各项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协调向前发展。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01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3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1.7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0.63亿元,工业产值1.1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562万元。在当年的福鼎市“乡镇比实力”活动中,管阳荣获第二名,财政工作在全市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本镇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已营建了优质稻基地5000亩,锥栗基地500亩,雷竹基地500亩,无公害茶园5000亩,马铃薯基地1500亩,及500亩的新优果树试验片,一定规模的土鸡养殖场和肉兔养殖场。. |
嵛山镇 |
嵛山岛位于福鼎东南海域,是闽东最大的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银屿等十一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28.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12公里。嵛山岛山场宽广、海域辽阔、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岛上有丰富的花岗岩、优质矿泉、草场资源等,海上盛产鳗鱼、带鱼、毛虾、虾苗、七星鱼和鳗鲡等多种海生物;自然景观有“南国天山“的天湖山万亩草场、绝顶之上具有神秘色彩的大小天湖、大使岙百倾金沙、鸟岛、红纪洞等;文物古迹有:大使宫、妈祖宫、天福寺,福瑶列岛的自然景观已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国家级太姥山风景区四大景观之一。 嵛山岛地理位置特殊,扼闽浙海路之咽喉,是南来北往船只的必经之道,战略意义重大。明朝时期为抵御倭寇搔扰,1389年明政府在嵛山岛设置军事要塞,归北路福宁卫烽火寨管辖,1592年改守备为参将、节制水陆,改中军为嵛山游。清代中叶,嵛山列岛是蔡牵海上起义活动的重要根据地。辛亥革命先驱朱腾芬先生也在此组织义军抗清。 改革开放以来,嵛山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山海资源进一步得到开发,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
硖门畲族乡 |
福鼎市辖乡。1958年设硖门公社,1987年改乡,1993年改硖门畲族乡。位于市境南部,东南临东海,距市府30.5公里。面积57.7平方公里,人口1.7万。省道沙吕段过境。辖硖门、东稼、柏洋、斗门头、秦石、渔井、青屿头、瑞云、青湾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稻谷、薯类、小麦,兼产黄豆、蔬菜、茶叶,水产有黄鱼、墨鱼、带鱼、牡蛎、紫菜,硖门是福鼎市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名胜古迹有瑞云寺。. |
叠石乡 |
叠石乡位于福鼎西北部,距市区28公里,东北与贯岭镇接壤,西北与浙江省泰顺县雅阳镇交界,东南邻桐山办事处,西南与管阳镇相接。浙江省道汾泰线穿越集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人。 叠石乡属中亚地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846小时,年平均温度16.2oC,极端最高温度38.5oC,极端最低温度-6.7oC,无霜期268天左右,年降雨量2100mm。全乡耕地面积16675亩,农业主导产业有水稻、甘薯、槟榔竽、蔬菜、茶叶等,森林面积69760亩,覆盖率为58%,有乡办万亩里湾林场,草场资源广阔,蕨菜等天然绿色食品丰富,畜牧业较发达。 叠石乡境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华东大峡谷、南溪水库人工湖、会甲溪氡泉、明代古银洞遗迹,宋代古林寺、库口天然溪滩以及畲族小寨、红军遗址等丰富的旅游景观,为这块土地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是一块尚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 本区水力资源丰富,闽东地区六大溪流之一的桐山溪自西而东贯穿全境入注沙埕港。全乡拥有近47500千瓦水电资源,现总装机容量达10800千瓦,还有3000千瓦电力资源尚待开发利用,堪称闽东""小水电之乡""。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交通、电信、广播、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集镇建设已成规模,并实现了村村通水、通电、通路、通程控电话,有完小校、有医疗站等,基本完成了""五改五通""工程,全乡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
佳阳乡 |
佳阳乡于2001年1月设立,新设立的佳阳乡下辖12个村,总人口2.12万人,位于福鼎市东北部,距市区22公里,背靠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天湖山,面临中国天然良港沙埕港。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应发展茶、林、果、水稻、小麦、蘑菇等农作物生产。其交通十分便利,罗唇军民共用码头可停泊万吨轮船,船只通过沙埕港,可直达沿海各港口;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有1000亩的天湖山茶场,驰名省内外“碧螺春”名茶产地佳阳茶场,引进特小凤西瓜、泰国御豆、人参果、兰孔雀等新品种,种植和试养成功发展早盘菜、土鸡等地方特色产业;海岸线长30.8公里,海域面积近10万亩,滩涂面积2000多亩,海水网箱20000多口,养殖品种有大黄鱼、鲈鱼、美国红鱼、石斑鱼、白对虾等十多个品种,2000年全乡水产品产量3000多吨,产值上亿元,海洋产业是我乡经济支柱产业。我乡是畲回等民族的聚集地,少数民族占42%,风俗民情独特,畲族“二月二”会亲节,罗唇畲、汉群众共有的正月十八“冥斋节”,这两个民族传统节日在我国文化界民俗界享有声誉,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打尺寸,曾多次入选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项目。同时也是老区,大革命时期,佳阳群众基础较好,1935年6月,鼎平县委就在周山村成立,是当时闽浙边界唯一的一个公开挂牌工作的红色政权。解放初期被县政府评定烈士110名,评定老区基点村就有3个。. |
龙安开发区 |
龙安开发区地处闽边界,东海之滨、沙埕港西岸。前身为杨岐垦区,1991年围垦堵口成功。1998年12月经福鼎市政府批准,龙安开发区安洋路龙安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1999年6月被宁德地区行署列为地区级开发区,赋予正科级行政管理权限,2003年由华中科技大学规划设计,经福鼎市委、市政府审批通过,确定龙安为港口工业新城,下辖一个居委会和六个行政村,现有人口2.8万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1公里。 龙安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平坦开阔,气候宜人。是沙埕港建造深水码头的最佳建设区。港内风平浪静、水深流缓,避风条件极佳,常年不冻不淤,不受潮汐限制,是全省六个能进出5-10万吨船舶的深水良港之一。南距福州200多公里,北上温州118公里,现建有龙秦二级公路、杨岐5000吨码头等。龙安至八尺门二级公路正在建设中,拟建中的甬台温高速复线贯穿境内并设有互通口,万吨级码头已通过审定,便捷的水陆交通给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自然资源 龙安开发区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水域辽阔,是发展养殖业和特种农业的理想场所,港内可养殖海带、紫菜、对虾、青壳蟹、牡蛎、蛏、蛤贝以及网箱养鱼,垦区内可供养殖的海域面积1800亩,供高优农业开发良田5500多亩。 - 经济建设 龙安开发区基础建设成效明显。投资500万元的3.5万KV扩容改造输变电站,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龙安开发区农贸市场2600平方米的大型农贸市场、2228平方米的管委会办公大楼、电信大楼等即将完工,我市乡镇最宽敞的三十米大街长达2.3公里。 木制象棋业发展迅速。党委、管委会积极扶持和开发,成立象棋协会,实行分工生产、统一销售的办法,提高了木制象棋的质量和价格,又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木制象棋厂由原来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39家,年产值超过600万元,木盒包装的象棋已占义乌市场的80%,一些产家开始由家庭作坊式工厂化、流水线生产转化,涌现出三鑫棋俱有限公司的企业颇具实力的企业。现已开辟两条象棋加工专业街(楚街和汉街),集中生产,形成规模。 - 文化建设 龙安开发区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小学在校生1117人,初中在校生248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达100%,在校生年缀学率控制在3%以内。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四个街道服务站和一个卫生所,取缔非法行医;成立“十户一调解员”制度,加强治安联防网建设,开展一系列文明片区活动,促进了社会文明和治安稳定。 - 工业新城规划 龙安港口工业新城按总体规划分期实行的计划将在十一五末期:高质量地完成5.2平方公里的建设,把新城规划建设成六个各具产业特色区,即商贸住宅区 龙安开发区工业区、对台贸易区、行政文教区、农业示范园区、新兴工业区和码头仓储区。重点完成杨岐5万吨码头开工建设;龙安至八尺门互通口二级公路合格验收;改造自来水设施,扩容龙安自来水厂;建成龙安中学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新建龙安中心文化站、龙安高级中学、龙安医院、杨歧小区等,做好甬台温高速复线龙安互通口的前期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