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村位于福鼎市区西北部,两溪(桐山溪龙山溪)上游狭长地带,分别于桐城街道、山前街道、贯岭镇、叠石乡接壤,面积11.2平方公里,全村22个自然村,近三千人口,分别居住着汉、回两个民族,是重点老区基点村,全村基本以农业为主,龙白线从南至北贯穿全境是我村以外界接触唯一通道。
岭头村历史悠久,在村境内现还存有宋明时期碗窑遗址,还是城关通往浙江泰顺两大通道之一,以往大道旁都有小酒店和客栈,以来往客商之便,现大道两边现存大量古迹,北山亭和观音殿被列入福鼎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溪坪石板桥是我市为数不多的石桥,现存还有石丁步。
岭头村是重点老区基点村,解放战争时期,闽浙边区特委书记王明扬、王烈评、郑丹甫、谢秉培等一大批革命先辈长期在岭头领导地下党员与-进行长期的斗争,同时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的出卖闽浙边区特委书记王明扬同志在沙潭牺牲,-血洗柴山,优秀老地下党员黄章兴被砍掉头颅挂在城中,其另一个儿子也在狱中牺牲。在当地群众密切拥护下,刘英领导指挥的青山岭歼灭战中起得大力全胜,痛击了-嚣张气焰,在这时期我村涌现一大批优秀0员,老交通员和接头户为解放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在老一辈先驱的感召下我村现发展有老、中、青0员四十几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品质和传统。
随着改革开放,我村村民的生活也随着提高,但由于地处两溪流域上游,城区饮用水保护区,为了城区十几万人口饮水安生,我村村民只能放弃畜牧业的生产,老区人民又做出了牺牲,现村民主要种植水稻、茶叶、黄栀子、水果。近年来,我村在发展农业基础上大力种植桂花树,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桂花村,八月桂花香满村,农历八月时节,四面八方纷纷而至的游客,赏花摘锥栗,尝锥栗是秋天外出休闲的好地方,工作之余,轻松的好去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绿树成阴的岭头村将是福鼎城关的后花园。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982001 | 352000 | 0593 | 查看 岭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桐南社区 |
福鼎市桐山街道桐南社区地处福鼎市政治、文化中心地带,区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南与桐城街道海口社区交界,北与十字社区相接,东至桐山溪沿畔,西至龙山溪沿河。下辖南大路、古城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南路、江滨政府路、古城西路玉池里六大片区,常住人口总户数3124户总人口9536人,流动人口1600人。辖区内拥有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场服务中心、市供销社、市供电公司、市医院、市信用联社、桐南小学和第三产业1056多家,社区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社区办、桐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市直相关部门的重视关心支持下,围绕“加强社区管理、强化社区功能、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事业”的工作思路,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创建和谐文明社区为目标,不断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强化服务。社区先后荣获福建省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宁德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宁德市文明社区、宁德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宁德市再就业援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社区以文化娱乐特色著称,努力打造和谐社区氛围。社区有庞大的娱乐队伍,其中腰鼓队50人、舞蹈队150人、打拾锦15人,其“打拾锦”系桐南施厝祖传特色文化,此乐曲民间历史文化渊远流长,从东汉末年至今,2008年度被宁德市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江滨露天舞厅每天参加人次有200多人,江滨绿色长廊参加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嗒嗒球场等健身人次达100多人,社区采取“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广泛开展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朗诵演讲、知识问答、书画展览、老年健身表演等大型特色文化活动。 |
福全社区 |
福全社区简介 福全社区位于桐山街道西北部城郊结合处,东与小路、桐北、溪西社区为界,南与桐城街道龙山社区为界,西与桐城街道龙山柯岭村为界,北与岭头、镇西村交界,福全居委会成立于1998年,于2003年11月成立社区居委会;辖区内驻点单位有福鼎一中、金桥中学、气象局、边防大队。福全社区由交通局为牵头单位,局长为-,审计局、药监局、海洋与渔业局为挂点单位。目前社区总户数2029户,人口7142人,其中老年人838人,社区工作人员10人,辖区总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党员55人,社区面积1.2平方公里,有17个居民小组,低保户88户,152人,复退军人41人,现役军人21人,下岗职工620人 |
十字社区 |
十字社区基本情况 福鼎市桐山街道十字社区地处福鼎市城区中心,也是福鼎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东起桐山溪、西至溪西小学、北至北市场、南至新时代商厦。社区总面积约0.96平方公里,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共有2598户(含外来常住人口和寄户人口)近7688人。现有居民小组19组、居民代表52人、支部党员53人、社区干部9人(两委6人)。拥有工商银行、人民剧场、文化馆、华山医院、实验小学、幼儿园和第三产业520多家。社区设有文化长廊、建有户外健身场所和露天广场舞池以及配套设施介全的居家养老服务室和离退休教师活动中心,更好更便捷地为社区居民便民利民服务。 |
桐北社区 |
桐北社区简介 桐北社区位于桐山街道北侧,是福鼎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范围是东至桐山溪,西至龙山溪,北至小路社区,南至溪西社区。社区面积0.62平方公里,辖区共有常住人口2686户,总人口近10860人(含华鑫锦绣苑入住人口)。社区工作人员11人,退休2人、党员53人。社区拥有市少年宫、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桐山派出所、市图书馆、市邮政局中山分局、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桐北中心小学、福鼎一中初中部、幼儿园2所和第三产业150多家、企业3家。社区设有文化长廊、户外健身场所、室内老人活动中心、阅览室、居家养老服务站、桐北少年之家、宣传文化教育电化站等一批门类较为齐全的配套设施。便民利民服务项目25项,交通方便,治安稳定,是集商贸、住宅办公、服务为一体的社区。 |
小路社区 |
小路社区隶属于桐山街道,地处福鼎市北城区,属城乡结合部,社区北至镇边,南至三角埕,东至桐山溪,西至华鑫锦绣苑。占地面积约0.4平方公里,居民1200户,约4300人,社区老人约484人,党员34人。2000年成立小路居委会;2005年12月小路居委会撤销,成立社区居委会。辖有3所成人学校(党校、电大、进修校)、1所职业中学、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核电等7家企事业单位,1家大型化油器企业、100多家个体工商户。社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民风纯朴,特别是鼎文化公园现已成为居民休闲晨练的好去处,是广场舞表演和青少年滑轮培训的基地。社区现有干部9人,志愿者服务队5支,设有便民服务窗口、劳动保障工作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和老年学校。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约360平方米,集办公、党员活动、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服务机构。 小路社区居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实事、促发展,“十一S”暖人心活动服务了居民,和谐了邻里;把“改善民生、创新服务”作为宗旨,2012年顺利完成了路灯、自来水管网改造、树枝剪枝、变压器增设、中山支路拓宽改造等一系列民生问题,解决了居民长期困扰的用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社区居民载歌载舞展示才艺,广场舞,轮滑赛等充分展现了社区的文化特色;社区“三进门、五服务、三经常、五满意”党建工作机制及“168、135”社区管理模式进一步得到完善;奠定了社区和谐发展的稳定基础。社区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计生村(居)民自治工作先进单位等。 |
溪西社区 |
溪西社区地处福鼎市老城区,2003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由居委会改为社区。东至桐江溪沿畔,西至龙山溪沿河,南与十字社区交界,北与桐北社区相接,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853户,总人口6964人。辖区内有桐山街道办事处、市总工会、市教委、实验小学西校区、城关卫生服务中心、华益机车部件厂等行政企事业单位等12家,第三产业有230家。 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楼四层,面积360多平方米。一楼为居家养老、残疾人康复中心、图书阅览室、健身房,二楼为社区综合服务大厅、警务室、调解室、计生服务室。社区内还有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户外活动场所。 社区两委成员7人,党员50人,志愿者队伍5支(党员志愿者、计生协会志愿者、妇女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130人。 |
岔门村 |
岔门村地处福鼎市西北部偏远少数民族行政村与管阳镇、叠石乡、桐城办事处相连,全村所辖9个村民小组,有256户,总人口836人,其中畲族人口占76%。 我们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茶叶、林业、农作物以及外出务工,全村人均收入2012年达7000元左右,无村财收入。 |
古岭村 |
古岭村基本情况 古岭村位于桐山街道偏北部,距城18公里,东与岭头村相邻,南与桐城浮柳相交界,西与管阳后溪村和岔门村交界,北与叠石乡竹阳村马尾村交界,辖14个自然村,386户,1290人,方圆15平方公里。 分别居住有汉、回、畲等多民族村,有寺庙3所。即:庆云庵、明月寺、青云寺。石竹坑自然村是本行政村所在地,也是福鼎市南溪水库大坝,坝后发电站建设重地,又是通往南溪、竹阳、茭阳、里湾、杨梅溪、雅中的主道和码头。本村治安情况良好,连续15年无发生一起恶-件,村民善良朴实,是个文明的山区村。 |
岭头村 |
岭头村位于福鼎市区西北部,两溪(桐山溪龙山溪)上游狭长地带,分别于桐城街道、山前街道、贯岭镇、叠石乡接壤,面积11.2平方公里,全村22个自然村,近三千人口,分别居住着汉、回两个民族,是重点老区基点村,全村基本以农业为主,龙白线从南至北贯穿全境是我村以外界接触唯一通道。 岭头村历史悠久,在村境内现还存有宋明时期碗窑遗址,还是城关通往浙江泰顺两大通道之一,以往大道旁都有小酒店和客栈,以来往客商之便,现大道两边现存大量古迹,北山亭和观音殿被列入福鼎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溪坪石板桥是我市为数不多的石桥,现存还有石丁步。 岭头村是重点老区基点村,解放战争时期,闽浙边区特委书记王明扬、王烈评、郑丹甫、谢秉培等一大批革命先辈长期在岭头领导地下党员与-进行长期的斗争,同时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的出卖闽浙边区特委书记王明扬同志在沙潭牺牲,-血洗柴山,优秀老地下党员黄章兴被砍掉头颅挂在城中,其另一个儿子也在狱中牺牲。在当地群众密切拥护下,刘英领导指挥的青山岭歼灭战中起得大力全胜,痛击了-嚣张气焰,在这时期我村涌现一大批优秀0员,老交通员和接头户为解放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在老一辈先驱的感召下我村现发展有老、中、青0员四十几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品质和传统。 随着改革开放,我村村民的生活也随着提高,但由于地处两溪流域上游,城区饮用水保护区,为了城区十几万人口饮水安生,我村村民只能放弃畜牧业的生产,老区人民又做出了牺牲,现村民主要种植水稻、茶叶、黄栀子、水果。近年来,我村在发展农业基础上大力种植桂花树,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桂花村,八月桂花香满村,农历八月时节,四面八方纷纷而至的游客,赏花摘锥栗,尝锥栗是秋天外出休闲的好地方,工作之余,轻松的好去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绿树成阴的岭头村将是福鼎城关的后花园。 |
桥头村 |
桥头村是福鼎市桐山街道北部城郊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福鼎市区北郊,东至原水北村石板桥中间,西至镇西村岙里自然村,南至镇西村镇边自然村,北至贯岭镇透埕村乌溪自然村。我村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户籍人口865人,235户,辖区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美丽母亲河(桐山溪)绕村在而过,清澈见底。村民安分守纪、勤劳朴实、民风古朴、村容整洁。 村中一座清代石板桥,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桥长280多米,63个桥墩。桥头自然村一座历史悠久的惠明寺,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举办庙会,热闹非凡。 桥头村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茶叶、槟榔芋、杨梅、黄栀子等,茶叶是我村支柱产业,年产优质茶叶畅销祖国各地。目前市两大重点项目:环城北路工程项目和名京生态园老人公寓项目落户我村,进展顺利。将快速带动我村经济发展、改变村容村貌。 |
镇西村 |
镇西村简介 镇西村系桐山街道辖下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福鼎市区北部,东至桐山溪畔,西靠悽林古刹,南与小路、福全社区交界,北与岭头、桥头村相接。村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1208户近4659人,辖镇边、西门、福全山、园觉寺、辽代、洋心、小坑、大岗脚、锦云里等9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87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辖区内有市第二自来水厂、桐山中心幼儿园、岙里电站、岙里工业园区等数家单位和企业。村部内共青团、妇联、民兵营、计生管理站、计生协会、综治管理站等群团组织健全,并设有预备役步兵排,多次执行抗洪抢险等遂行任务,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镇西村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温福铁路穿村而过,环城北路绕村而行。 近年来,镇西村各类产业有较大发展,随着岙里工业园区企业的入驻和经济保障房大道、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开工建设,普后桥西新城市地标建设项目工作的开展,将大大促进辖区经济发展,形成规划合理、交通便利、治安稳定、环境优美、资源共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镇西村风景秀丽,人文历史厚重,境内有福鼎望族高氏家族,具有“西门高氏”之称,并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家大墓和高家祖祠园觉寺等让人敬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