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辖乡。1959年从双福划出建新民公社,1984年置新民乡,1985年更名为新平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6公里。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1.1万。峨眉至太和场公路过境。辖新民、万福、仙塘、净安、新建、汪坝、任严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油菜子。特产官溪蜜柚,1995年获得全国优质柚果金奖。.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1万人 | 14.7平方公里 | 511181203 | 614200 | 0833 | 查看 新平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绥山镇 |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绥山镇位于雄伟秀丽的峨眉山东麓,距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佛教名山——峨眉山仅6公里,是峨眉山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镇,系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镇幅员面积56.5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6个党支部。2002年末总人口88652人,其中农业人口23282人。我镇先后被命名为乐山市级双拥模范镇、小康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和喔山梆鼓之乡。镇党委被峨眉山市命名为“六个好”乡镇党委。 [经济发展状况]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2165万元。财政收入达3599169元。逐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4元。招商引资完成8070元。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完成39242元,利润总额完成2451万元,入库税金完成2948万元。计划生育率达99.83%。 [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全镇拥有工业企业300多家,个体工商私营企业2000余家。主要分布在电子设备、冶金轧材、橡胶制品、印刷包装、建筑、建材、家具制造、交通运输、餐娱报务等行业,其门类齐全。旅游、商业繁荣昌盛,独具特色。镇属重点企业有峨眉山市三星包装包装有限公司、峨眉山市佳洁纸业有限公司、八方实业有限公司、峨眉大厦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天和大酒店、华生酒店等,市属重点企业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健康制药厂、啤酒厂、矿泉饮料公司等十多家企业也座落在我镇,二星级以上宾馆9家。 [自然资源]绥山镇是一个城区、平坝、丘陵、山区为一体的乡镇。山区以茶叶、反季蔬菜、水果、中药材为主,平坝盛产各类农作物和优质大棚蔬菜,城区以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旅游商贸活跃繁荣。. |
高桥镇 |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高桥镇因明朝嘉靖二年三月建造一座高达三十米的石拱桥而得名,位于峨眉山市西南方向,世界著名佛教旅游胜地峨眉山脚下,距市区12公里。幅员面积72.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29亩,素有“三山两丘一平坝”之称。全镇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17520人,其中农业人口14488人,集镇人口5000人。 【经济发展状况】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10万元,工业总产值41359万元,利润总额979万元,入库税金380万元,农业总产值3625万元,招商引资1300万元,财政收入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9元。经济指标综合评定名列全市山区镇(乡)第一名。 【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黄茅尾水电站投入50万元立项上马施工;高桥加油站投资200万元改造扩建完工;镇境内的高桥磷肥厂投入400万元新建4、5号炼铁炉;新建粘土加工企业1个、石粉加工企业2个;新培育粘土矿11个、石灰石矿5个、白云石矿2个;煤矿技改投入300万元,全年产煤21.5万吨。全镇企业总数达39个,有限责任公司1个,个体工商户582户;其中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个,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个. 全镇年产花岗石3000立方米,白云石40000吨,石灰石250000吨,硅砂12000吨,煤炭160000吨,产品远销成都、自贡、犍为、云南等地。 【基础设施】镇境内有103国道由北至西纵穿全境,境内公路里程75公里,其中镇、村、组三级公路6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组组有机耕道。 【自然资源】我镇有三大资源优势,一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镇花岗石储量达1.5亿立方米,钾长石储量达1.2亿吨,还有石灰石、白云石、硅砂、煤炭等矿产,储量大、品质优。二是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森林面积58000亩,其中生态丰产用材商品林29000亩,生态公益林17000亩。三是水利资源丰富,储备水量可供电站发电550万千瓦,供8000亩农田灌溉用水,供800吨水产养殖用水,还可为工业生产提供丰富的水源。 【社会事业】我镇有日供水300吨的水厂1 个,还有年发电量达550万千瓦的电站两座。2003年上半年又引进资金530万元新建电站三座。有初中、中心完小各一所,幼儿园4所,村小10所,在校生共计2300多人。还有医院、邮电所、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等设施。. |
罗目镇 |
一、地理位置 罗目镇仅位于峨眉山市西南方,与高桥、峨山、九里、桂花桥接壤。幅员面积468平方公里,有耕地1047公顷,属山、丘、坝之镇,辖18个行政村,一个社区,总人口24552人,其中农业人口21927人,集镇人口2625人。 二、经济发展状况 2002年,全年实现GDP12437万元,工业总产值42226万元,利润19995万元,入库税金999万元,农业总产值6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8元,财政收入180万元。 三、资源优势 罗目镇境内地质结构呈山区、丘陵、平坝三级阶梯,海拔落差700米左右,临江河自西向穿过全境,境内含石灰石、页岩、粘土矿,山区盛产无污染的苦笋、大蒜、生姜、薤头等农产品。林业资源丰富。青龙豆腐脑、青龙豆腐干、青龙卤鸭子、青龙豆渣巴是自古名食。镇内有中型民营企业4个,市级医药企业1个,建材企业3个,矿产企业13个,年产矿30万吨,是建材企业的主要矿源地。平坝盛产小家禽,属有名的瘦肉型生猪基地。 四、基地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 罗目镇交通便利,103国道逾境2公里,鞠沙公路穿越镇境4公里。村级碎石路283公里,村组通机耕道。境内有国电、地电两套电网,2个大型变电站,光纤电视村村通,建立了移动通讯转播站,镇级中心小学1所,村小17所,初级中学1所,镇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站5个,新建新能源开发项目—罗目秸秆气化站1个,新建商住小区—青龙市场45亩,邮电所1个,自来水厂2个,日均供水量300吨以上。有农业银行、信用社两大金融机构。 五、招商引资 充分利用我镇水利资源、矿产资源、林产资源等这一有利条件,抓住西部在开发机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来罗目镇共同发展。 六、发展思路 走“强农重工兴商,裕镇富民升位”路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发展多种经营,打造产业品牌,营造区域优势。 2005年内,村级公路全部硬化,山区公路实现柏油路,坝区户户通有线电话,加大集镇规划建设,增强城镇综合能力。. |
九里镇 |
九里镇位于峨眉山市东南,距乐山市36公里,距峨眉山市区10公里,地处二峨山麓,紧靠临江河,幅员面积44.448平方公里,每年平均气温17oC,无霜期310天,日照925小时/年,年平均降雨量1600mm,辖一个社区,15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8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05人,农业人口19042人,劳动力13580人。苏九路、峨九路、鞠铜路、九沙路等主要公路通过九里镇,燕岗火车站、九里火车站紧靠相联,交通十分方便,且石化公司输向峨嵋、沙湾区的天然气主管安设途经九里镇,并留有许多安口,矿产资源有铁矿、石灰石、重晶石、石英砂、玄武矿、粘土矿等储量大且品位高,有较高开采价值。九里镇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百家省级小城镇试点集镇,2002年被省政府审核命名为综合性500强乡镇之 一,同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 几年来,九里镇形成了以商贸生活区、工业开发区两大板块为主的特色区域。小城镇建设总投资达6400万元,基础设施投入750万元,城镇建设区面积2.23平方公里,房屋建设面积12.2万平方米,并完善了配套设施,实现亮化、绿化、美化。 九里镇工业雄厚,形成了以川投峨铁公司、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岷江发电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全镇上千家大中小型企业的镇域经济。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8252万元,比上年增加8000万元;入库税金293万元,比上年增加80万元。形成了建筑建材、冶金企业、化工企业、矿产资源、交通运输五大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实现“一、二、五”新格局面,即营业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个,上1000万元的2个,上500万元的5个。 近几年,九里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在山区建成了以八月份收获的辣椒为主的反季蔬菜,在浅丘地区形成了以黄花梨、平菇、蛋鸭 、蛋鸡、毛白杨等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在发展基地的同时,大力扶持营销龙头企业,使农产品实现了产、供、销一条线。农业产业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开放的九里镇张开它热情的臂膀欢迎各界人士来九里镇投资开发!. |
龙池镇 |
龙池镇位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后山脚下,距峨眉山市区32公里,距成都170公里,离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65公里。幅员面积196.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24亩,辖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01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18人。 龙池镇农村经济日趋活跃,形成了反季蔬菜种植、中药材生产等六大基地,尤其是黄连种植被省科技厅授牌为“川黄连基地”。2000年工业产值9668万元,财政收入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1元。 镇境内有电站4个,装机容量1万千瓦,可为龙池镇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交通发达,乐(山)西(昌)公路横贯全镇,有乡村公路200多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通讯便利,建成了程控电话交换,开通了传呼及移动电话。农村电网改造工作正加紧进行。矿产资源尤其丰富,有煤矿、石灰石、石膏、铁矿、铜矿、硅砂矿等。森林茂密、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野生动物约30多种,属一级保护的动物有8种,是稀动物小熊猫的栖息地。得天独厚的高山盆湖――龙池湖,面积800多亩,四周风光迤丽,湖内鱼儿成群,1964年贺龙、陈毅两位老总曾在此垂钓。1995年峨眉山市朝会闭幕式在此隆重举行,并在此期间开展了抚贫泛舟系列活动。庵元山的千手观音、河心村的石溪沟溶洞让人留连忘返。 有镇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1所,村小16所。医院、邮电所、百货大楼、农贸市场、招待所等公益设施完善。形成了以镇文化服务中心为龙头,村文化室为基础,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群众文化网络。建有三峰山电视差转台,全镇有线电视户达880余户,目前正在进行光纤电视的安装工作。 龙池镇以党的十五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管理,加强集镇建设,发展第三产业,争创文明集镇,推动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全面进步。龙池人民将充分发挥优势,以灵活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良好的软硬件投资环境,热忱欢迎中外客商来投资开发旅游、矿产和药材,共谋发展。. |
乐都镇 |
乐都镇位于峨眉山市城区向南约15公里,东与乐山市中区、沙湾区相邻,南与沙湾区相接,西与九里镇相连,北与乐山市中区、九里镇隔河相距。成昆铁路、峨(眉)沙(湾)公路横穿境内,全镇幅员面积28.28平方公里。共有7个行政村(山区村个,平坝村6个),5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65户,总人口11373人,其中农业人口11156人,耕地7521亩。 乐都镇矿产资源丰富,石灰岩矿、页岩矿蕴藏量大,纯度高,非常适合生产水泥、石灰等,开发前景广阔。境内有临江河、中汝堰、绥泉堰、龙泉堰、白岩堰等,水利资源充沛,年降水量1500mml,日照时间约150天,气候宜人。该镇有茶园两个,面积达2500亩,年产茶叶200吨,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枣、枇杷、李、葡萄、樱桃、核桃、中药材等发展迅速。. |
符溪镇 |
一、基本情况:符溪镇地处峨眉山市东大门,离成乐高速公路十二公里,乐峨快速通道横穿集镇而过,离峨眉火车站三公里。全镇共有1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辖区总人口2。9万人,人均纯收入3500元,幅员面积44。51平方公里。2000年被列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2002年被确认为四川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镇内各职能部门齐全。 二、基础设施:集镇规划2。5平方公里,已发展1 平方公里。各种功能设施齐全,村村有公路6-8米宽,组组有通道4米宽以上,3条100米宽的河流横穿全镇,地下泉水和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变电站一个,电力充足,全镇各农户进行了农网改造,电话普及率40%,光纤电视普及率达30%以上。 三、资源基本情况:符溪镇是坝丘结合型,耕地面积2。2万亩,浅丘山林近3万亩。根据区域定位只能发展轻工业、无污染的工业和旅游相匹配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四、引资开发项目及相关政策:符溪镇有可开发的河滩地约5000亩,沿乐峨干道两旁的土地资源丰富,可开发与旅游相匹配的产业和项目多。农民的土地由政府控制在2万元/亩左右,征用并负责协助办理一切手续后组织顺利进场,牵涉政府的相关费用能减则减,能缓则缓,能免则免。 五、特色农业与农产品:符溪镇基本构成了集种、养、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框架,农业上的支柱产业:一是草席加工是西南片区最大的集散基地,千家万户的粗加工量达1500多万条,产值达1。3亿元,急需寻求工业化生产的精加工和上档次的创品牌的业主;二是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已申请注册了“仙山牌”商标,苦瓜、黄瓜、茄子、辣椒、蕃茄、花菜被列为无公害蔬菜,年营销额达6500万元,急需寻求蔬菜加工企业;三是依托川南林业局在我镇300亩苗木基地发展花卉苗木业,目前已发展近千亩。四是有万头现代养猪场一个。. |
峨山镇 |
峨眉山市辖镇。原为冠峨乡,1951年分置冠峨、惠林乡,1956年并2乡复置冠峨乡,1958年成立峨山公社,1959年川主、净水并入,1961年净水、川主析出,1962年天景析出,1984年复置峨山乡,1988年建镇,1992年天景、净水乡并入。位于市境北部偏东,距市区4公里。面积122.4平方公里,人口3.3万。乐(山)西(昌)等公路过境。辖保宁、万坎、中王、惠邻、冠峨、吴岗、万年、张山、木瓜、茶地、桅杆、报国、龙洞、茶场、黑水、黄湾、新桥、张坝、梁坎、雷岩、大峨、龙门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子、建材、建筑、煤炭、电力等行业,旅游业发达。药材丰富,天麻、黄连畅销全国。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境内有四川中药学校、省计划生育培训中心、生物资源实验站、红珠山宾馆等单位。境内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万年寺等10余座寺庙闻名天下,金顶祥光、象池月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等十大景观为旅游胜地。金顶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为游人所仰慕。万年寺明代无梁砖殿、普贤骑象、《贝叶经》、佛牙、华严塔、卢舍那瓷佛、圣积晚钟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小熊猫、岩鸽、白鹇鸡、苏门羚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珍稀动物有枯叶蝶、胡子蛙、弹琴蛙、大蚯蚓等。峨眉猴群更是峨眉特有奇趣。. |
双福镇 |
双福镇地处峨眉山市北大门,成昆铁路横穿域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境内丘山区和平坝区各占一半,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之一。辐员面积49.62平方公里,全镇现有耕地24031亩,辖19个村(126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6个居民小组),2003年末,总人口2.6万余人。 2003年,双福镇人民政府在党的“-”会议精神的指引下,认真贯彻学习“-”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按照“强农兴工、富民兴镇”的发展战略,继续走“茶业牵头、农业垫基、发展工贸、建设集镇”的路子,坚持“非典”防治与经济发展两手抓,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发展,抓好集镇建设,确保社会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090万元;乡镇企业工业产值24904万元;利润总额1124万元;入库税金212万元;财政收入14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4元;招商引资4090万元。各项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业结构调整见成效。2003年,我镇各村组严格按“一事一议”制度,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积极发动农民通过自愿集资投劳等方式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年维修堰渠30条51公里,维修电灌站46处共1283千瓦;硬化村道4.4公里。全年改植低产园1967亩,新植茶园654亩,新植果园2500亩,花卉种植面积200余亩,大棚蔬菜种植等。全镇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按照“强农兴工”的发展战略,镇政府在“兴工”上大做文章,巩固支柱产业,做好后续服务。本着“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重点抓好引进企业、项目后续服务和协调工作,为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抓好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工作。2003年,双福镇进行了旧城改造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拆迁范围包括河西街、河东街、麻柳街、顺河街、中兴路(双木路口)等5条街道,拆迁户共186户,拆除旧房总面积近2万余平方米,占旧集镇的绝大部分。规划新建和改造街道6条810米,新建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修建河堤保坎600米,对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电管网的地埋。目前,双福镇集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以前“脏、乱、差”的形象。. |
桂花桥镇 |
【基本概况】 桂花桥镇位于峨眉山市区偏东九公里处,幅员面积46.9平方公里,有耕地32214亩,辖19个行政村,192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总人口50325人,其中:农业人口34883人。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1166万元,比2001年增长39.6%,农民人均纯收入3331元,增加157元。连续两年被评为峨眉山市经济实力第一名。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成昆铁路、省道峨九路穿境而过,实现了硬化道路村村通,碎石公路组组通,构成便捷的交通网络。集镇内有日产水3000吨水厂两座;建设了邮电通信网络,安装程控电话4150门;增设了3.5万KVA的变电站和大型网线;天然气日供气量3万m3;大、小电网贯穿整个镇域。境内有乐山市首批农村初中示范学校一所,桂花桥小学被评为乐山市校风示范学校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村小14所,幼儿园9所。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有设施齐备、管理、技术等走在全市前列的镇卫生院、铁路医院各一所,村级卫生室28个。有广播电视站一个,电视收视率100%,现已改造光纤电视3500多户。 【农业方面】 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四果、三菜、两禽”为主的十大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了千亩葡萄示范园和千亩伏季水果示范园。粮经比例达5:5。其中:葡萄、草莓、枇杷、柑桔等水果发展到12400亩,年产量达20700吨;大棚蔬菜、蘑菇、藕等发展到5650亩,年产量达11367吨;水产1300亩,年产量1200吨;优质稻15000亩,年产“仙山”牌优质精米5250吨;蛋鸡存栏120万只,年产鲜鸡蛋21000吨;小家禽48万只,年出售禽肉720吨;生猪存栏3.6万头,年产瘦肉2215吨。2002年农民多经纯收入累计达6180万元,人均达1783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3.5%。二是培育了两大龙头企业。首先是成立了峨眉山市桂花桥葡萄协会,2002年协会销售收入达3400万元,被评为乐山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进单位。其次是修建了一座年贮藏量达200吨的农产品冷藏库,开展水果、蔬菜的保鲜、贮藏工作。以“龙头”作用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改造下湿田4000亩,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 |
大为镇 |
大为镇地处峨眉山市西南,南接峨边彝族自治县,西邻金口河区,北与洪雅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122.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17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境内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度600米到3000米。 该镇交通便利,乐西公路穿境而过,距成昆铁路15公里。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通讯手段较为单一,以电话和通信为主,截至2002年为止有10个村通电话。镇境内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现有大小电站8个,装机容量9000千瓦,正在建设中的高脚坪电站装机容量为720千瓦;矿产资源以石膏、粘土、石灰石为主,现有石膏矿9个,粘土矿1个,采石场2个,年产矿石30万吨以上。镇境内有耕地1.5万亩、林地6万亩、可开发荒山3万亩。 该镇特色农牧产品较为丰富,主要有黄连、黄柏、杜仲、何首乌等中药材,反季蔬菜,蜡虫,干果,茶叶,波尔山羊,西门达尔牛等。目前该镇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并根据自身特点已形成三大产业基地,分别是以巨新、民主、中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面积4500亩,年产值18万元;以桃花、红花、泉水为主的反季蔬菜基地,面积600亩,年产值12万元;以楠香、林家、群达、大为为主的蜡虫基地,面积2100亩,年产蜡虫3000公斤。正在发展以双桥、射界为主的退耕还林、还草养畜基地,面积5200亩;以中山、泉水、合龙、双峨为主的茶叶基地,面积300亩;以泉水、合龙、红花为主的干果基地,面积350亩,预计年产值3万多元。. |
胜利镇 |
一、峨眉山市胜利镇治政方略 胜利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方略是:坚持以江总-“-”要求为行动指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把握机遇,务求实效,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兴镇战略,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力争在5—10年内,将胜利镇建成富裕文明的新型工业园区。 (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突出发展水果、食用菌、大棚蔬菜,形成优质高效的区域特色经济格局;加大优良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力度,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稳定生猪数量,大力发展小家禽;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协会+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路子,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二)全力以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搞好农村电网低压部分改造,二是建成农村电话网络,三是在集镇内完成天然气管网安装,四是实现村村组组通有线电视,五是扩大全镇自来水供给范围。 (三)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紧兴建胜利镇农贸市场、牛羊交易市场和粮食批发市场,将小集镇建成科技园区、工业商贸居住区和高效农业区;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减少投资者的前期投入。下决心大力整治投资环境,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峨眉山市胜利镇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情况 胜利镇地处峨眉山市东大门,距市区2公里,距乐山市城区18公里。成昆铁路与乐峨快速通道交汇于集境内,不同等级的公路和村道纵横交错,遍布全境,为胜利镇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交通条件;随着峨眉山市创“世界旅游精品”工程的实施,胜利镇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东大门形象建设整体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实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电力、通讯、光纤电视形成网络,自来水和天然气业已开通,医疗、邮电、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农贸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现有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村小四所,镇级幼儿园两所。. |
龙门乡 |
龙门乡位于峨眉山市西南部,踞峨眉山市城区52公里,全乡幅员面积69.7平方公里,海拔最高1616米,最低490米。辖13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407人。全乡有耕地面积8361亩,宜林荒山面积7000余亩,森林履盖率达55%。 龙门乡属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温度16.7℃,相对湿度77%,全年无霜期长达355天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00毫米;光照条件好,年日照时数1100小时;适宜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 该乡具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获得“无毒社区”荣誉称号。辖区内村村通公路,街道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交通便捷。移动通讯基站及光纤电视网络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煤矿、铅土矿、粘土矿、铅锌矿、硅砂矿、黄砂矿、硫铁矿、金矿和铜矿。除此以外,还有蓄水量90万方的泗河沟水库急待开发。 该乡属典型的农业乡,经济发展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农副产品品优量大,而且无公害。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同时依托退耕还林,大力发展商品用材林和养殖业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2002年底,建成黄莲、白术等中药材基地6000余亩,黄、白姜基地1000余亩,馨竹茶叶基地1000余亩,发展优质板栗、核桃等干果1600余亩,银杏1600余亩,各类水果2000余亩,水柏杨、冷杉等商品用材林3000余亩,食用笋1000余亩,以萝卜、白菜、黄瓜、海椒为主的反季蔬菜3000余亩,油桐1500亩。建成DLY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年可出栏500余头商品猪。全乡年平均出栏生猪1.8万头,出栏羊5000只,出栏牛2000头,出售小家禽1.3万只。. |
川主乡 |
峨眉山市辖乡。1950年分为川主、东岳、太阳三乡,1955年并3乡为川主乡,1958年改公社,1959年并入峨山公社,1961年划出复置川主公社,1984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5公里。面积48.5平方公里,人口0.7万。峨眉至川主公路过境。辖顺河、高河、梧桐、赵河、兴容、东岳、荷叶、太阳、杨河、蔡郎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煤矿、水电、运输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特产茶叶、白蜡、药材。. |
沙溪乡 |
沙溪乡位于东经103度32分至103度29分,北纬29度25分至28分之间,海拔从610米的低谷到1809米的高山,幅员总面积 7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9人。总人口5158人,辖9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年降雨量1400—— 2000mm,年平均气温 13摄氏度,距城区 30余公里。 九沙公路沟通沙溪与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目前全乡乡村公路总长60多公里达到村村通公路,90%的村民小组通汽车。全乡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林业资源,以速生用材柳杉为主。有林地面积6万多亩,森林覆盖率55%,绿化覆盖率95%。人均拥有林地10多亩。目前有煤矿3个、粘土矿4个、玄武岩3个、铝土矿1个。 我乡特殊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林木、茶叶、干果、反季蔬菜的生产。由于我乡生态条件好,无环境污染,被国家列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和茶叶生产基础。现已建立了黄莲、白术、朱砂莲等各村基地5000亩。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奖励方法,实行领导包片包点制度,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乡形成以茶叶、中药材、反季蔬菜、小家禽养殖等各具特色的农业区域经济模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积极开发矿产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完善以个体私营、股份制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框架,帮助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依法管理好矿产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服务,吸引外资,利用“农经网”沟通招商引资信息渠道,落实责任,为投资者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
新平乡 |
峨眉山市辖乡。1959年从双福划出建新民公社,1984年置新民乡,1985年更名为新平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6公里。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1.1万。峨眉至太和场公路过境。辖新民、万福、仙塘、净安、新建、汪坝、任严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油菜子。特产官溪蜜柚,1995年获得全国优质柚果金奖。. |
普兴乡 |
普兴乡位于峨眉山市西北部,是一个新近崛起的气候宜人、风光秀美、物产丰富的山区乡。 全乡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13845人。 普兴乡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现有全国直拨电话200多门,建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手机交换站。已硬化的小悦公路直通双福镇,有村道13条,其中凉风、华龙、张岩等村村道已经硬化成水泥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加上北距成都双流机场150公里,东南距乐山港50公里,东北距成乐高速公路夹江入口20余公里,离峨眉山市城区14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您投资贸易、观光旅游的一方乐土。 普兴乡得峨眉仙山之灵气,境内山青水秀、洞奇人美,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大公园。全乡现有天然林1980亩,森林覆盖率达73.1%(包括作为林业饮料林的茶叶)。位于凉风村的凉风洞,冬暖夏凉,具有旅游与科考价值,素有“小金顶”之称的凤凰顶,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经两次考察后,决定重点扶持乡属凉风村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建设。 普兴乡农业已经步入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全乡拥有耕地面积10662亩,无公害茶叶、优质水果、反季蔬菜等三大主导产业,成为川南重要的产加销基地。茶叶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优质茶叶加工历史,尤其是黑包山出产的仙芝竹尖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曾获1998年布鲁塞尔尤里卡金奖。全乡现有茶叶13560亩,茶叶总产量达160万公斤,销售额达2380万元。1995年以来,全乡先后引进了油桃、金花梨、苍溪雪梨、美国黑李、大五星枇杷等优质水果品种,种植面积达5000亩,1999年,脱贫后的普兴乡大力发展秋番茄、夏白菜、秋辣椒、四季豆、苦瓜等反季蔬菜,其中秋番茄达1500亩。 普兴乡立足优势,把招商引资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引进发展优良茶叶苗圃基地和精制茶叶加工为重点,进一步执行灵活、优惠的政策,加大多渠道的对外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投资环境,吸引各地投资者落户普兴,携手发展。. |
黄湾乡 |
黄湾乡是1997年5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而新组建的风景区乡,地处峨眉山市西侧,位于东经103度29分,北纬29度30分,距市区6.5公里,区域面积182平方公里,全乡16个行政村,118个村民小组,5506户,23094人,其中农业户数4562户,农业人口15155人,劳动力8576人,从事工商经营人员4423人。 黄湾乡位于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景色秀丽,植被种类繁多,全年气候怡人,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交通便利,省道杨零公路贯穿于始终;水资源丰富,水利发达,水利发电站8个;通讯网络覆盖全乡各个角落。1999年按国家政策耕地实行了全面退耕,退耕面积达17177.72亩;现有林地面积119203.5亩,绿化率达100%;水田面积1373.63亩。近年来,我乡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大打“工业强乡、旅游兴乡”总体战。目前全乡拥有企业1527个,总产值达38375万元。由于我乡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齐备,欢迎客商来投资,兴办与旅游相匹配的企业。按照“结构调优、规模调大、经济调活、农民调富”的工作思路,我乡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基地,种植了一些效益较高的经济林木,板栗6458亩,核桃6250亩,现已开始挂果,预计三年后大投产,欢迎客商来兴办产品加工厂;苦竹500亩,茶叶2000亩(是纯天然有机茶),峨参400亩,朱砂莲30亩,人工种植天麻实现了室内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