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西南州 >> 望谟县 >> 边饶镇 >> 新平村

新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平村简介

  新平村位于坎边乡政府东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7公里、东与打易镇毗邻、南与许座村接壤、西与纳望村接壤、北与纳幕村接壤、海拔860米、地形地貌纵横复杂、处于陡峭的半山腰。村级整合后辖5个村民小组(田坝、新平、丁怀、扁袍、中南),11个自然寨;全村总户数338户,人口1897人,劳动力1059人,其中二女户37户148人,独生子女户6户18人,残疾人员58人,五保户2人,低保户158户400人,2009年危房改造户18户,2010年茅草房改造户37户,2011年危房改造户80户,2011年核桃种植7500株,174亩,耕地面积1736亩,其中水田162亩、旱地1674亩;林地3743.9亩,其中油桐林面积1853亩、公益林624亩、退耕还林1266.9亩;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养殖和外出务工为辅,贫困程度深、全村贫困人口275户1536人,占总人口的81%,全村有158户40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来维持生活。年人均占粮不足2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201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全村共有党员3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贫困党员21名,村级组织机构建立建全。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公路情况:目前全村五个组基本上毛路通车、但路况较差、晴通雨堵、车辆行驶不便,不便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
  (二)水利设施情况:农田水利修的中毛水沟,设施比较落后,灌溉用水比较紧张,全村无一条三面光水渠。土渠引水灌溉不能供农田灌溉,绝大田地靠雨水灌溉。
  (三)人饮设施情况:全村11个自然寨中有中南,扁袍、新平、田坝4个自然寨有安全人饮工程,其中新平自然寨因有学校、师生较多、水流量不足、所以用水时断时续,用水呈供不应求现象,其余的7个自然寨均为人工挑水及自筹资金解决生活用水,但群众经济来源渠道窄,饮水设备十分简陋。
  (四)基础设施情况:全村有一所完小学校,有二幢多功能活动室(中南、新平)。
  二、近期和远景目标发展规划:
  为了摆脱贫困面貌、脱贫致富奔小康、经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商谈,分为近期和远期目标发展规划。
  (一)近期目标发展规划
  ⒈产业结构发展规划
  一是25度以上坡耕地治理(还林还草);二是大力发展核桃、板粟、油茶种植面积;三是推行规范化种草养畜、四是分期分批培训科技知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⒉基础设施建设
  (1)争取项目资金解决:中南寨脚沟、边袍沟、新平寨脚沟、田坝当门等四条水渠进行三面光改造。
  (2)要求上级有关领导及部门解决丁怀、新平、山神达丫、旁求、打共、磨向、杉木等8个自然寨的安全饮水工程。
  (3)要求解决新平坝子水窖20口,卡纳5口、田坝水窑20口、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难的问题。
  三、远期目标发展规划
  一是移民般迁,争取项目资金把打共、杉木、磨向三个自然寨般到新平集中就住,把旁求山神般到田坝就住。
  二是输通五个组的公路边沟及实施道路硬化工程。
  三是维修原新平老乡政府宿舍楼;分别在中南、新平、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修建村级卫生室二栋。
  --人口总数:1897人 农业人口:1887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370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田坝,新平,丁怀,扁袍,中南 生产总值: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核桃,油桐 办公所在地:新平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326200 552300 -- 查看 新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坎边村

  坎边村位于坎边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心,30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及上级各部门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及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坎边村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的改善,但经济基础薄弱,因其地理位置特殊,造成各村组经济发展不协调。   一、基本情况   坎边村辖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辖区总人口2686人、(包括学校师生和政府机关单位、外来迁入户),其中:本籍人口264户、1406人,劳动力562个人,平均每年劳务输出120人;贫困户184户,贫困人口920人,享有农村低保户64户、161人。国土面积13.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248亩,其中田面积421.8亩、林草复盖率为70%,现有经济林(油桐)面积528亩,油桐年产量约35吨,大牲畜593头∕匹,生猪800头,人均拥有食粮3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为800元。水资源丰富,境内坎边河横穿坎边村,流域10公里,有丰富味美的原生态鱼;交通主干经坎边村大小院组,上与省道相连,下通安顺地区镇宁县简嘎乡;一条与紫云县四大寨乡接壤。但其他村组有些未通公路或通路但路况差;坎边乡唯一的集市——坎边集市所在地;已建好一座35千伏变电站和在建的新车站。   二、发展思路及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1、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发现和培养后备村组级干部。   加强党的建设,抓好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积   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党注入新鲜血液。   2、更新观念,发展各种产业和优化产业,以集市和主干公路为纽带,带动沿边村民组发展经济。   (二)发展规划   (1)早熟蔬菜400亩,预计投资12万元、总产值80万元。   (2)养黑山羊、安排10户,每户投放20只种羊,预计投入10万元。   (3)养商品猪2000头、需投资6万元。   (4)坡耕地治理工程,一是安排清退坡耕地增田面积,力争完成60亩;发展经果林(板栗)200亩,二是控制25度坡度以上的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二、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观念陈旧;招商引资难、有项目资源而开发落实难;贫困人口多,占总人口的80%,返贫现象占有一定的比重;饮用水困难,部分组水利灌溉供不应求,仍然盼望天水搞种植;产业结构单一且结构不合理,人均收入低。目前增建一座大桥、水利渠道建设及河道需修栏河坝及路面拓宽和硬化各项目经费紧缺。   --人口总数:2686人 农业人口:2600人 非农业人口:86人   --行政区面积:1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院,小院,交朝,向阳平,歇气厂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主,养殖业为辅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大院   

新平村

  新平村位于坎边乡政府东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7公里、东与打易镇毗邻、南与许座村接壤、西与纳望村接壤、北与纳幕村接壤、海拔860米、地形地貌纵横复杂、处于陡峭的半山腰。村级整合后辖5个村民小组(田坝、新平、丁怀、扁袍、中南),11个自然寨;全村总户数338户,人口1897人,劳动力1059人,其中二女户37户148人,独生子女户6户18人,残疾人员58人,五保户2人,低保户158户400人,2009年危房改造户18户,2010年茅草房改造户37户,2011年危房改造户80户,2011年核桃种植7500株,174亩,耕地面积1736亩,其中水田162亩、旱地1674亩;林地3743.9亩,其中油桐林面积1853亩、公益林624亩、退耕还林1266.9亩;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养殖和外出务工为辅,贫困程度深、全村贫困人口275户1536人,占总人口的81%,全村有158户40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来维持生活。年人均占粮不足2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201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全村共有党员3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贫困党员21名,村级组织机构建立建全。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公路情况:目前全村五个组基本上毛路通车、但路况较差、晴通雨堵、车辆行驶不便,不便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   (二)水利设施情况:农田水利修的中毛水沟,设施比较落后,灌溉用水比较紧张,全村无一条三面光水渠。土渠引水灌溉不能供农田灌溉,绝大田地靠雨水灌溉。   (三)人饮设施情况:全村11个自然寨中有中南,扁袍、新平、田坝4个自然寨有安全人饮工程,其中新平自然寨因有学校、师生较多、水流量不足、所以用水时断时续,用水呈供不应求现象,其余的7个自然寨均为人工挑水及自筹资金解决生活用水,但群众经济来源渠道窄,饮水设备十分简陋。   (四)基础设施情况:全村有一所完小学校,有二幢多功能活动室(中南、新平)。   二、近期和远景目标发展规划:   为了摆脱贫困面貌、脱贫致富奔小康、经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商谈,分为近期和远期目标发展规划。   (一)近期目标发展规划   ⒈产业结构发展规划   一是25度以上坡耕地治理(还林还草);二是大力发展核桃、板粟、油茶种植面积;三是推行规范化种草养畜、四是分期分批培训科技知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⒉基础设施建设   (1)争取项目资金解决:中南寨脚沟、边袍沟、新平寨脚沟、田坝当门等四条水渠进行三面光改造。   (2)要求上级有关领导及部门解决丁怀、新平、山神达丫、旁求、打共、磨向、杉木等8个自然寨的安全饮水工程。   (3)要求解决新平坝子水窖20口,卡纳5口、田坝水窑20口、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难的问题。   三、远期目标发展规划   一是移民般迁,争取项目资金把打共、杉木、磨向三个自然寨般到新平集中就住,把旁求山神般到田坝就住。   二是输通五个组的公路边沟及实施道路硬化工程。   三是维修原新平老乡政府宿舍楼;分别在中南、新平、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修建村级卫生室二栋。   --人口总数:1897人 农业人口:1887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370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田坝,新平,丁怀,扁袍,中南 生产总值: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核桃,油桐 办公所在地:新平村   

喜座村

  喜座村位于坎边乡南面,村委会驻地距乡政府15.5公里,由村级整合前的田坝村纳沙组、坝寨组和喜座村组成,现辖5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喜座组、和平组、高明组、纳沙组、坝寨组),全村国土面积13.6万亩,耕地面积1184.8亩(其中水田444.3亩、旱地740.5亩),分布不均匀,部分组人均水田不足0.3亩,全村共有296户,常住人口1534人、劳动力986人、贫困户90户、五保户5户;适龄儿童180人、现有育龄妇女281人、二女结扎户37户、村“两委”8人、其中村支委4人、村委4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1人、初中文化5人、全村现有党员32人,其中女党员3人、贫困党员18人、村级配套组织基本健全。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   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经济来源渠道狭窄,主要靠油桐。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08年底统计,村民每人均占粮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700元。2010年7月以来,全村共有148户48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公路:目前只有喜座组通车,通路里程达5.5公里,但坡度大、路况差、晴通雨阻。   2、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落后,农业生产用水比较紧张,至今三面光水渠无一条。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全村9个寨子中只有喜座1个自然寨实施有人饮工程、其余8个自然寨均为村民自投解决、但都不正常。   3、其它:有民办小学2所、2个代课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设备落后。村级活动室1栋。村卫生室1栋。   二、村级发展思路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挖通新平至坎寨公路,新平至高明公路;二是解决7个自然寨饮水问题;三是新建一所学校在纳沙组,方便就近适龄儿童上学;四是修建5个大坝5条水渠。   (二)产业发展规划 一是在种植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坡耕地治理工作、努力将25度坡以上的耕地全部退耕;二是在全村范围内推行规范化、产业化养猪、养羊;三是利用现有的农田和气候条件发展冬玉米、辣椒、马铃薯等种植、以解决群众的吃粮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修通纳沙组至坝寨、和平、高明等四个村民小组的主干线公路。2011年1月—3月份坝寨组、和平组、高明组三个组已经投工投劳和集资分别为3.6万元、4.1万元、8.8万元,修通河沟至寨子便道支路。目前纳沙、坝寨、和平、高明的主干线全程2.5公里尚未修通,预计全程修建需8万元左右,村民强烈要求力争修通主干线。为方便群众基础设施建设,现村民已集资4万元,尚欠4万元左右,请求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和部门给予资助。   2、在村委会驻地喜座组修建一栋10个蹬位的公厕。   喜座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人口总数:1534人 农业人口:153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84.8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喜座组,和平组,高明组,纳沙组,坝寨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喜座   

纳望村

  纳望村位于坎边乡东面,村委会驻地距乡政府5公里,由村级整合前的纳望村、拉院和交迈村组成,现辖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纳望一、二组;拉院三、四组;交迈五、六组),全村耕地面积   2376.05亩(其中水田285.25亩、旱地2090.8亩),水田分布不均匀,部分组人均占有水田仅1.5分。现有公益林面积16353.3亩,退耕还林面积1185.9亩。全村共有370户,常住人口2081人,劳力1051人,贫困户93户,五保户3户,其中在家从事种养业的40人,外出务工的有127人。适龄儿童227人,适龄儿童伤残3人,已入学224人,入学率达98.7%。现有育龄妇女138人,二女结扎户55户。村“两委”8人,其中村支委4人,村委4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1人,初中文化3人。全村现有党员70人,其中女党员10人,贫困党员24人,入党积极分子6名,后备干部2名。村级配套组织基本健全。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8%。   纳望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经济来源渠道狭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村民年人均占有粮不足32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2008年7月以来,全村共有246户45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公路:目前只有纳望村一至四组正常通车,通路里程3公里,交迈组已修通,但路况较差,晴通雨阻。   2、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水利设施比粗陋,农业生产用水比较紧张,现仅有三面光水渠1条(1.1千米)。全村6个寨子中只有拉院组、交迈组3个自然寨实施安全人饮工程,其余3个组均为村民个人投资或集资解决。   3、其它:完小1所、村级卫生室1所(国家补助4.3万元),村级多功能活动室3栋。   二、村级发展规划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挖通交迈至喜座通村公路;二是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硬化村内道路;三是争取项目资金修建纳令水渠2400米、纳令至文他水渠3000米、纳建至许林水渠2000米、过怀至边望水渠3000米;四是要求上级解决上纳望二组2个自然寨的安全饮水问题。五是争取项目修建纳望组防洪提;六、争取项目开通拉院坝多年被洪水淹没的出水口。   (二)产业发展规划 一是种植业结合坡耕地治理工作,进一步扩大经果林种植面积;二是在全村大力发展商品猪养殖;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和气候条件发展反季节蔬菜,大力推广冬玉米、辣椒、西瓜等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解决群众的吃粮问题。   三、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修通纳望组防洪提;二是要求上级项目开通拉院坝多年被洪水淹没的出水口;三是修建纳令水渠2400米、纳令至文他水渠3000米、纳建至许林水渠2000米、过怀至边望3000米;四是建交迈组公共厕所1所。   --人口总数:2081人 农业人口:208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376.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76.0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纳望一,二组,拉院三,四组,交迈五,六组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 名特产品:冬玉米、辣椒、西瓜等 办公所在地:纳望   

播东村

  播东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及人文   播东村位于坎边政府西面,属坎边乡红色革命老区,境内有播东洞(又名燕子洞),风景别致,独具一格。全村整合后辖九个村民小组,475户、总人口2377人,其中农业人口2367人,18周岁以上1570人;国土面积3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2.21亩,粮食年产505.85吨,其中秋粮总产480.4吨。人均吃粮425斤,森林覆盖率为44.25%。全村党员47人,其中特困党员15名。小学生入学率99.75%,初中生入学率为49.12%。全村外出务工476人、其中女性186人、计生“两户”51户、二女结扎户45户、独生子女户6名、享受低保106户、受益人口318人。非沿河村组田地灌溉靠雨水,只有播东坝子,边牙沿河部分田块水源免得维持,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农业产值偏低。近两年来在上级各部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解决物资、供技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靠通乡主干公路的一、二组现其他组发展失衡。   二、基础设施建设   播东村交通条次坎边村之后的一个交通稍为便利的一个老村,望谟至岜饶通乡主干公路途经一、二组(播村老村),拉动了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部分组公路虽通但路况差;村级活动室2栋,卫生室1所。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全村仍然有三个组未解决人畜饮水,还靠原始的人挑马驮,喜岸小学未解决学生用水。水渠还有8000米等待解决修建。要求解决水窖30口、其中边牙10口、红岩10口、太平宽10口;要求解决红岩移民搬迁点2个厕所,边牙便民桥100m、发展按树300亩以上。播东一、二组要求发展金银花1500亩、岩山、土壤改良处要求种植黄果或碰杆面积300亩卫生室与活动室的水电也要求解决、太平关要求种草养羊500亩。播村田地主要集中在沿河一线,常被河水浸没,沙化严重,面积逐日递减,需修拦河坝。以上各个项目资金紧缺。   --人口总数:2377人 农业人口:2367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3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32.21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播东,红岩,太平关,喜岸,水井湾 生产总值:15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王米、西瓜等 名特产品:西瓜 办公所在地:播东   

翁道村

  翁道村位于坎边乡政府东南部,村委会驻地距乡政府13公里,是由村级整合前的翁道村和观文村组成,国土面积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0亩,其中水田522.34亩。现有8个村民小组,430户,总人口2197人。人均纯收入不足700元,人均占有粮不足200公斤。目前,全村还有110户靠农低保生活。有关文小学、翁道小学、喜高小学三所学校,在校生总人数240名。   一、主要优势   (一)人文优势 翁道村是一个革命老区,红军长征途经过翁道村石龙关、关文等地时与土匪发生斗争,红军小马在这场斗争中壮烈牺牲并将其安葬在关文,成为坎边乡爱国教育基地。   (二)组织优势 翁道村现有党员73人,其中:男性党员69人,占94.8%;女性党员4名,占5.2%,村支两委文化层次和思想觉悟较高,搭配合理,管理能力较强,能积极为群众办事,深受村民信赖。   (三)地域优势 翁道村与岜饶乡绒春村、坡架村相连,坎边至绒春、坎边至坡架,坎边至岜饶横穿过翁道村,加之,翁道村各自然寨已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四)自然优势 翁道村地势平缓,坝子较多,气候炎热,是花生、油桐主产区,适宜种植早熟玉米、蔬菜。   二、薄弱环节   (一)基础设施方面。   通组公路需要进行扩宽,横穿九洋河的绒春公路、坡架公路、纳建公路、纳坡公路没有建成桥梁,雨季无法正常通车。   (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稻谷、玉米、花生、生猪和打工”是全村的基本劳作模式,无优势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以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   三、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1、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抓好村级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思想;二是抓好党员的发展工作,把有理想、有文化、年青有为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三是认真抓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通过开展“三培两带”工作来培养,使后备干部上任后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四是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党内知识。   2、产业发展:一是结合坡耕地治理工作,在纳力坡种植经果林100亩;二是在全村范围内推行规范化、产业化养猪;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和气候条件发展早熟蔬菜,冬玉米、辣椒、西瓜等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在25度以上的耕地全部退耕,种植油桐、碰柑、花椒、桉树等经果林。五是通过劳务输出,解决部分村民单一务农问题,同时激励全村群众勤劳致富,实现人均收入达到900元以上。   3、社会事业方面。1在三岔河规划市场和村庄,把周边农户集中迁到三岔河两旁居住。把环境恶劣的喜高大小院搬迁到纳赖组居住。2在翁道组建一个村卫生室,解决附近农户和学校师生就医问题。3全村的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4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80%,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村民达到80%以上,畜禽饲养全部达到人畜分离标准。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   4、民主管理规范有效。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作用发挥良好,达到村发展规划由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制定,村重点事项安排由村民决策监督小组决策与实施,村级重大建设项目由村民监事会进行监管,村财务支出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的标准要求。   5村风健康文明。村规民约健全,教育调处机制完善,村民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无刑事案件;计划生育合格率达到100%;村庄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认真开展“平安翁道”创建工作。   (二)发展步骤:   科学制定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村容村貌。着力抓好经济建设,平安建设,增加群众收入,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1计划引进望谟县蔬菜协会,在公路沿线翁道、三岔河、纳建、河坝、纳赖、九洋等坝种植辣椒、茄子,早熟玉米、西瓜等。2引导群众规模养殖商品猪和种植经果林,通过产业拉动经济发展,使群众脱贫致富。   四、目前急需解决的困难   目前急需解决的困难:一是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火烘物资,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通观文至纳建公路,开挖翁道进寨公路;二是争取项目资金新修纳赖坡脚、翁道组坡脚三面光水渠;三是在纳翁修长200固定坝,解决200余亩良田用水困难;四是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水泥,修复石龙关水渠,并加高石龙关水渠栏河坝,在左干渠纳坡段修建5个水泥柱子搭接钢管,确保左干渠正常引水入良田;五是要求上级解决上喜高大院、观文、河坝、纳汉、青杠、纳建、九洋小院7个自然寨的安全饮水问题;六是争取项目修建纳建、纳汉便民桥,解决洪水期间群众、学生安全过往。   --人口总数:2197人 农业人口:219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翁道,关文,河坝,许高,纳建,大院 生产总值:10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殖 名特产品:水稻、王米、西瓜,花生,油桐 办公所在地:翁道   

拉稍村

  拉稍村位于坎边乡东面,村委会驻地距乡政府5.5公里,由村级整合前的拉稍村和纳幕村组成,现辖6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寨(田湾、上拉稍、下拉稍、纳幕、大平、华口尖、坟山、喜家屋基),全村耕地面积1724亩(其中水田184亩、旱地亩1540亩),水田分布不均匀,部分组人均水田只有1分。有山林面积4110亩,其他面积3537亩。全村共有336户,常住人口1770人,劳动力1100人,其中在家从事种、养业的有880人。适龄儿童229人,已入学217人,入学率达94.5%。现有育龄妇女139人,独生子女户1户,二女结扎户17户。村两委8人,其中村支委4人,村委4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1人,初中文化2人。全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5人,入党积极分子5名,后备干部2名。村   级配套组织基本健全。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2%。   拉稍村以种植业主,养殖业为辅。经济来源渠道狭窄,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群众年人均占有粮不足2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900元。2008年7月以来,全村共有87户27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公路:目前只有下拉稍正常通车,通路里程4.3公里,上拉稍、田湾两个寨子毛路已修通,但路况较差,晴通雨阻。   2、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落后,农业生产用水比较紧张,有三面光水渠1条,总长2.8千米,能供灌溉面积208亩; 人畜饮水比较困难,全村8个寨子中只有下拉稍、大平、喜家屋基3个自然寨实施有安全人饮工程,其余5个寨子均为人工挑水或村民个人投资解决,设备落后。   3、其它:有完全小学1所,村级卫生室1个(国家补助3000元),村级多功能活动室2栋。   二、村级发展思路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挖通拉稍至塘贯出境公路,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开挖喜家屋基通组公路;二是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硬化通组公路;三是争取项目资金对纳愿沟、纳朝、纳当田三条水渠进行三面光改造;四是要求上级解决上拉稍、田湾、纳幕、坟山4个自然寨的安全饮水问题;五是争取项目修建拉稍便民桥。   (二)产业发展规划 一是在核桃种植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坡耕地治理工作,进一步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将25度坡以上的耕地全部退耕;二是在全村范围内推行规范化、产业化养猪。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和气候先天性条件发展反季节蔬菜,大力推广冬玉米、辣椒、西瓜等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解决群众的吃粮问题。   (三)社会发展规划 修建村级卫生室1栋,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   三、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硬化村级道路1000米;二是要求上级交通部门对喜家屋基组通组公路进行规划、测设;三是延长纳幕至拉稍“三面光”水渠1000米。   --人口总数:1770人 农业人口:177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田湾,上拉稍,下拉稍,纳幕,大平,华口尖,坟山,喜家屋基 生产总值: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主,养殖业为辅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拉稍   


新平村特产大全




新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