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凯里市 >> 舟溪镇

舟溪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舟溪镇谷歌卫星地图)


舟溪镇简介

  舟溪镇位于凯里市城南19公里,鸭兴公路东侧。1992年,辙销青曼乡、舟溪乡、合并为舟溪镇。舟溪镇方圆115平方公里,聚居着苗、汉、仫佬等民族,苗族人口93.5%,全镇下辖19个行政村,77个自然寨,191个村民小组,人口23871人,耕地面积10575亩,林地面积433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4%。
  舟溪镇民族风情浓郁,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3.6℃至16.2℃之间,年平均日照为1255小时,年降雨量在1140至1290毫米之间。
   舟溪镇山青水秀,民族风情纯朴、独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点-曼洞村,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上万人次;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黔东南最大的民间芦笙堂-甘襄香芦笙堂,有戛醉达溶洞群和文昌阁,苗族花桥遗址;有农民画乡-石青民族风情村;有苗族芦笙制作、苗族芦笙表演及苗族银饰制作村寨-新光风情村。境内里禾河逶施曲折,清澈亮丽,两岸森林茂密,古朴幽深,是旅游度假胜地。舟溪镇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加以培植,挖掘整理民族文化,搞好旅游项目研究,积极招商引资,不断完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2001年,引资500万元在曼洞民族风情点修建民族刺绣楼及附属配套工程,新光民族风情村正在筹建阶段,里禾河的规划、开拓正与客商洽谈,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把舟溪镇建设成为凯里市公园乡镇。
   我镇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文化生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各项事业都蓬勃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万人 115平方公里 522601101 556000 0855 查看 舟溪镇谷歌卫星地图

舟溪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果园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果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师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白师村谷歌卫星地图
苗岭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苗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里禾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里禾村谷歌卫星地图
舟南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舟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曼洞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曼洞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光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新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塘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大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龙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新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青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石青村谷歌卫星地图
枫香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枫香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中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大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平中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平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营盘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营盘村谷歌卫星地图
青杠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青杠村谷歌卫星地图
屯上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屯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情郎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情郎村谷歌卫星地图
青山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青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舟溪村 ·凯里市旅游·凯里市特产·凯里市十大特产·凯里市十景·凯里市 0

----

查看 舟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舟溪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下辖:   522601001001 111 北京西路社区   522601001002 111 龙溪社区   522601001003 111 高溪社区   

大十字街道

  大十字街道位于贵州省凯里市城区中心以南,沿北京路南侧:东起文化北路与洗马河街道相连,西至永乐路与 一角城西街道相接,北面与西门街道毗邻,南部分别与开怀街道和鸭塘街道接壤,总面积7平方公里,辖苹果山社区、永乐社区、金泉社区、市府社区、凯棉社区等5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金井村。截止2010年11月,街道总人口95498人,其中流动人口15129人,农业人口5620人。街道党委下设5个社区党总支、2个机关支部、1个离退休支部、6个非公有制企业支部、5个学校支部及1个村支部,共有党员864名。辖区驻有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74个,是凯里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二五期间,街道将始终坚持把保稳定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帮助和引导金井村农民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和城中村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失地农民收入,不断强化社区治安、环境建设,努力实现公益事业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团结带领全街道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力争在城市管理、综治维稳、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   -   街道工作   街道党务政务服务中心 “窗口”部门有:党政办、党员服务站、财政所、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城管办、司法所、经济发展办、远程教育工作站、农技站、综治办、劳动保障事务所、社会事务办、武装部、信访办、 慰问团委、妇联等15个站办所;办理事项有:出具相关证明、党员组织关系接转与服务、城市低保审查、农村养老保险审核、城镇医疗保险审核、农村养老保险审核、家电下乡、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二孩生育证审核、婚育证办理、城市巷道和居民院落环境卫生管理、党员干部及居民群众教育培训、农技服务指导、安全生产检查、司法调解等内容。本着“勤政、高效、务实、廉洁”的工作宗旨,街道党委、办事处在“服务城市发展、建设平安社区、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街道”工作中,始终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中心,各项工作均取得突出成效。在“保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促发展”等工作中切实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开拓创新,在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平安社区单位创建、人口计生服务、社区环境管理整治、居民劳动就业、城镇社保医保管理、失地农民就业帮扶等工作中,统筹兼顾出实招,狠抓落实抓出实效。2010年共获得综治平安建设一等奖、安全生产工作一等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一等奖、党风廉政建设三等奖、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基层武装部先进单位、综合目标考核三等奖等多项好成绩。   -   街道商业   位于大十字街道办事处驻所以北约0.75公里的牛场坝坡(苹果山)西麓,昔日是耕牛、马匹等大牲畜交易之场所, 夜市故名。自然寨为苗汉聚居,有李、陈、蒋、潘、文、赵、杨、刘、吴等10余姓。252户,931人,以前有木房瓦顶居半,现大部为砖房。坐东北、向西南、沿山脚聚落呈半月状,寨内房屋错落集中、阡陌纵横、巷道众多。寨前有金井河流过,村中有军民路横穿。寨边有企事业单位。寨南边是9组,北边为10组。与牛场坝路相连的州政协巷,是凯里特色小吃的聚集地之一,每当夜幕降临,这两条街巷人群熙熙攘攘,各类小吃飘香四溢,有凯里酸汤米豆腐、麻辣羊肉串、熏烤折耳根辣豆腐、串串香麻辣烫、黄焖炒田螺、卤味全鸭... ...各种小吃让人馋涎欲滴、欲罢不能。这里是各方游客到凯里游玩的小吃品尝目的地之一,打的时只要说“牛场坝”,没有司机不知道的,而且该街巷处于凯里闹市中心,交通、购物极为方便,是了解凯里、解读凯里、品位凯里的绝佳去处!  

西门街道

  西门街道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下辖:   522601003001 111 州府社区   522601003002 111 梁子巷社区   522601003003 111 大阁社区   522601003004 111 光明社区   522601003005 111 玻璃厂家委会   522601003006 112 西门居委会   522601003200 112 龙头村   

洗马河街道

  洗马河街道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城东郊,总面积为51.96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5个行 村民种植政村、63268人,辖区内有中央、省、州、市机关、企事业单位108个,是一个以文化教育、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市场贸易、建筑建材、生态农业、旅游业为主导的城乡结合区域,是凯里市的东大门、教育中心,因洗马河贯境而得名。辖区内主要以苗族为主,苗族同胞热情好客,节日较多,有“耗子节”、“吃新节”等,节日期间苗族同胞欢歌乐舞,有歌声悦耳的芦笙舞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洗马河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大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做好招商软环境建设,在服务体系系统化,在服务效率快捷化,在服务方式规范化,真心招商、热心待商、诚心助商,努力为客商营造一个投资效益。使东门居委、桐荫坪等村的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公益事业和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和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增加农民收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   村庄工作   洗马河街道生态环境优雅、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旅游市场的开发,贸易市场逐 文化活动步兴起、饮食服务生意兴隆,许多私营经济相继落户;通过进一步推动党政领导班子开展“四抓四促”活动,兑现公开承诺事项,办了一些实事,引进了一些项目。目前为止,洗马河街道完成了877万元,占总任务1500的58.4%。其中,引进了贵州金口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新建)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目前已投入587万元;引进金龙大酒店培训中心(新建一期)项目、着投资360万元,目前已投入230万元。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罗汉山已被省林业厅及有关部门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填补了凯里没有公园的空白,凯里市唯一的煤炭交易市场和石材市场也在境内,许多建设项目将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商机和发展空间。九寨风景区面积5平方公里,该风景区山水田园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游人到此观光络绎不绝,是一片极具开发价值的处女地。芦笙是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竹管乐器,它具有独特的风格,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宋代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它是苗族人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种民族乐器。每逢年过节,丰收时节、婚嫁、谈情说爱、迎送说爱、迎送宾客,都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湾溪街道

  湾溪街道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下辖:   522601005001 111 龙井社区   522601005002 111 清水江社区   522601005200 112 岩头河村   522601005201 220 平茶村   

鸭塘街道

  鸭塘镇地处地凯里市西南郊,东临凯里城区和三棵树镇,西界麻江县下司镇,南接舟溪镇,北倚万潮镇,东西长15.3公里,面北宽8.3公里,总面积62.2平方公里。镇内交通、供电、供水十分便利,实现村村通电、通路,90%以上的村寨已修通公路,320国道穿过镇中心,过境15公里,横穿4个行政村。凯麻高速公路过境15.4公里,在中坝村架设大型立交桥,设立西出口,镇内通讯﹑供水﹑供电基础设施完备,建有日产2000吨的自来水厂和11万伏安变电站各一座,手机信号覆盖率达99%以上。全镇辖10个行政村,45个自然寨,105个村小组,2001年未总人口17421人,农业人口14376人,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2001年末耕地面积10667亩,其中田8310亩、土2357亩,农民人均耕地0.74亩。镇內民族风情浓郁,每年的民族节日汇集了斗牛、芦笙、斗鸡、赛马、游方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彩场面,清水江三江苗寨风情、青虎武术村、镰刀湾渡假村等旅游点古朴独特。    鸭塘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有油菜、大葱、黄花菜等;特产有西瓜、桃子、大枇杷、文旦柚等。镇辖区内有部属振华公司210厂、208厂、204厂及州化肥厂、市冶炼厂、市制革厂等中小型企业20余家,乡镇企业有宏泰工业硅厂、黔宇电解猛厂、春林集团、大东工贸公司等。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11608万元,农业总产值356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7250万元,粮食总产量606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元。   ".  

三棵树镇

  三棵树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东南部,是1995年7月经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以[黔府(95)132号]文批准撤销原挂丁镇、开怀乡,合并成立的新镇,是凯里市最大的乡镇,也是黔东南州最大的乡镇,所以又称为“苗岭新都第一镇”。三棵树镇是凯里市“一区两镇”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镇,是贵州省“双百”小城镇建设和黔东南州45个经济强镇建设试点镇和凯里市首批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乡镇。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8′30〃至108°12′32〃,北纬26°28′53〃至26°38′45〃。镇政府所在地距凯里城区9公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320国道、炉榕省道和凯麻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黔东南州府凯里市通往东部9县的必经之地,也是贵州省东出湖南的重要通道。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具有可观的综合开发价值。全镇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32个行政村、243个村民小组,2001年末辖区总人口48751,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人口密度为185。4人/平方公里,是凯里市苗族人口最多的乡镇,史称“南疆腹地”。有“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之说。这里的苗族人民崇尚文明的礼仪风范,创造了浩瀚的口碑文学,其富于哲理的曲艺嘎百福,娓娓悦耳的押调苗歌,内涵丰富的鼓笙曲舞,叹为观止的服饰艺术、手工刺绣、手工银饰、剪纸、庄严肃穆的鼓会-、别具情趣的婚俗礼仪,独特的村寨吊脚楼群等,都是三棵树镇苗族文化的典特征,是我国民间古老流传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之一。.  

舟溪镇

  舟溪镇位于凯里市城南19公里,鸭兴公路东侧。1992年,辙销青曼乡、舟溪乡、合并为舟溪镇。舟溪镇方圆115平方公里,聚居着苗、汉、仫佬等民族,苗族人口93.5%,全镇下辖19个行政村,77个自然寨,191个村民小组,人口23871人,耕地面积10575亩,林地面积433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4%。   舟溪镇民族风情浓郁,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3.6℃至16.2℃之间,年平均日照为1255小时,年降雨量在1140至1290毫米之间。    舟溪镇山青水秀,民族风情纯朴、独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点-曼洞村,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上万人次;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黔东南最大的民间芦笙堂-甘襄香芦笙堂,有戛醉达溶洞群和文昌阁,苗族花桥遗址;有农民画乡-石青民族风情村;有苗族芦笙制作、苗族芦笙表演及苗族银饰制作村寨-新光风情村。境内里禾河逶施曲折,清澈亮丽,两岸森林茂密,古朴幽深,是旅游度假胜地。舟溪镇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加以培植,挖掘整理民族文化,搞好旅游项目研究,积极招商引资,不断完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2001年,引资500万元在曼洞民族风情点修建民族刺绣楼及附属配套工程,新光民族风情村正在筹建阶段,里禾河的规划、开拓正与客商洽谈,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把舟溪镇建设成为凯里市公园乡镇。    我镇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文化生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各项事业都蓬勃发展。.  

下司镇

新华村 ■网友:一天一生 供图新华村革命烈士墓 ■网友:一天一生 供图  下司镇位于麻江县东偏北部,地跨东经107度40分—107度50分、北纬26度29分—26度38分之间。东邻凯里市,西连麻江县杏山镇,南接麻江县宣威镇,北抵凯里市。东西距17.5公里,南北距12.5公里,总面积138.4平方公里,占麻江县总面积的11.52%。下司镇辖20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3.1万人,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   下司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处于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平均海拔724米,其中同兴村海拔为576米,是麻江县海拔最低点。全镇年均气温15.7—17℃,无霜期长达290—301天,年降雨量1291.68mm,年日照时数1070.8小时,土壤多为黄壤,PH值在6.7—7.3之间。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开发资源:下司镇是麻江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开发重镇,分别被列为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风景名胜区,黔东南州经济建设强镇。这里有“此地风情胜皇都”的摆仰苗族风情,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铜鼓农民画,是全省第一个少数民族体育村,多届省民族运动会在这里成功举行;有神奇迷人的老山河峡谷风光和有惊无险的清水江漂流;有太阳岛、桃源岛等休闲度假村;有刺袁英烈张先培壮士故里和讨袁护-上将都督吴传声墓等人文景观。   交通优势:下司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居“三市一矿”(凯里市、都匀市、贵阳市、福泉“磷都”)四大市场中间。西离麻江县城25公里,东抵凯里高25公里,西距重点建设项目—瓮福矿肥(福泉“磷都”)基地51公里。随着贵新高速公路及凯麻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下司已经成为贵阳、凯里、都匀及瓮福矿肥基地实际意义上郊区。湘黔铁路,凯麻高速公路,320国道,司晨公路横越全镇;35千伏国电电网覆盖全镇,光纤电缆和移动通信已经开通,网络覆盖全镇,通讯便捷。从凯麻高速公路下司入口处到县府麻江、州府凯里仅需10分钟,到都匀仅需30分钟,到瓮福矿肥基地仅需25分钟,到省城贵阳也仅需90分钟,交通四通八达。   旅游经济:近年来,下司镇大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反季节蔬菜和优质大米生产已初具规模,下司柚、草莓、金秋梨等优质果品已享有盛名,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多亩,有林地70278亩,森林覆盖率达33.4%;全镇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云江酒楼、古镇大酒店、下司第一楼、思乡阁、临江仙酒楼、望江酒楼,二星级的华凯大酒店等豪华宾馆先后建成并.  

旁海镇

  旁海镇位于凯里市东北部,距市区29公里,其中东临凯棠乡,西接湾水镇,南抵三棵树镇,北靠 ,清水江与凯施公路贯穿全境,并交汇于集镇中心,历来是凯里市水陆中转集镇。全镇总面积96.5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6071户29129人,其中苗族29006人,占99.27%,共有耕地面积19738亩,人均耕地0.7亩,森林面积1341.3亩,覆盖面积率达26.2%。    全镇蕴藏有丰富的重晶石、铁矿、煤矿、石灰石等矿产,建有生姜、大蒜等八大类农业生产基地产品畅销省内外,素有“姜村蒜寨”之美誉。    旁海镇山脉呈南高东低走势,最高系养别高顶峰,海拔1222.6米,最低系两河河床,海拔为532米,境内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5.5℃,最冷1月平均气温5.2℃,最热7月平均气温25℃,无霜期291天,年降雨量1148ml。   ".  

湾水镇

  湾水镇是9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新镇,位于凯里市北面,镇政府驻地距市中心37公里,地跨得安江两岸。东邻旁海镇,南接湾溪街道,西抵龙场镇和大风洞乡,北界 ,镇内有桐木寨站、加劳站两个火车站,水路、陆路交通便利。    全镇总面积78.54平方公里,共辖 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580户,24991人,其中苗族占98.7%以上,是苗族同胞聚居的乡镇之一,贯穿全境的重安江长22 公里,两岸翠柳修竹,江面木船穿梭,水中鱼群闲游。巍巍苗岭树木郁葱,鸟语花香,苗疆的山水使人心旷神怡。美丽的江口大峡谷,神秘的千年麻榔树,玄妙龙凤宫溶洞,温柔的十里浅滩,雄壮的大象饮水石。让人目不遐顾。优雅浓郁的苗族风情,绚丽多彩的民族节日,独具匠心的苗居楼群,古朴多资的芦笙舞,热情奔放的山歌、酒歌、飞歌,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等,教您流离忘返。呵!这颗重安江畔明珠——湾水,是一片等待您开发的神秘处女地。    镇内地域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暧湿润,日照长,雨量充沛,年无霜期 315 天以上,适宜于各种蔬菜、水果生产。镇内盛产蔬菜、水果、香料等,1998年以来先后建立1000余亩优质果品基地。现有5000 余亩,宜林宜牧荒山荒地,山区资源开发潜力大。    本镇经过几年的建设,道路、水电、程控电话和中国移动手机站等基础设施已完善。境内有丰富的煤、铁、铝凡土、重金石、红棉石等矿产资源,镇内生产加工的镰刀、菜刀、砍刀、石磨、镭钵和马尾斗笠等有悠久历史,畅销省内外。是您发展工矿企业的理想场所。    镇党委、政府郑重向社会各界承诺: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快捷的服务,诚招天下朋友到湾水投资兴业。".  

炉山镇

  炉山镇位于凯里市西北部,东与凯里市龙场镇和凯里市万潮镇相邻,西接黔南州福泉市,南抵麻江县,北靠凯里市大风洞乡,历史上素有地处“两州三县”交界之称。集镇贸易繁荣,交通便利,湘黔公路、炉榕公路和株六复线铁路贯穿境内,镇中心距凯里城区38千米。全镇总面积190.36平方千米,辖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0个村民小组和5个居委小组。2003年末有6845户。其中农业户6587户,非农业户258户,总人口30300人,其中农业人口27996人,非农业人口2304人。主要有苗、汉、仫佬、畲、革家、西家等民族。耕地面积29.39万亩,旱作土面积13.4万亩,人均耕地1亩。森林面积82.52万亩,森林覆盖率45.2%,以马尾松覆盖全镇。年平均气温14℃,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260天,适宜粮食、经济作物和果园经济林生长,主产烤烟、油菜、葡萄、优质水果等特产.镇内小二型水库三座,主要河流南山河、西河、温鸦河和洛棉河,流入清水江。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铝钒土、重晶石、硅石等原矿。其中煤分布于后庄、良田、尖坡等村组,探明储量960万吨,年可采28万吨;铁矿储量1500万吨,年可采4万吨,为白腊利高坡品位极优,矿源集中;重晶石储量200万吨,分布于新寨、洛邦、伟勇、金银洞等10个村,连续被国家外贸部评为免检出口产品。    境内历史悠久,古文化人文景观扑实,镇中心向北2公里为明代无梁石拱桥、古建筑“石仙山”公园,园林郁葱,主峰海拔高度900米;北门是孙文恭祠堂,石家坪石总兵(石邦宪)墓;向南2公里孙应鳌(孙尚书)墓,其碑文、石柱引目俊俏,慕名前来考查的专家学者络绎不绝,石仙山盛会吸引中外游客每年达数万人。民族节日主要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六月十九石仙山爬坡节、农历四月八新寨白腊看“社”节和东家(畲族)对歌节,还有各村举办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和民族盛会不胜枚举。   ".  

万潮镇

  万潮镇位于黔东南州西部,距凯里市经济中心19公里、面积96.6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全镇人口17300多人,居住着以苗、木、革为主的少数民族。耕地面积14228亩,其中田8670亩。矿产资源以玻璃矿、煤、铅凡土等为主。近年来,万潮镇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使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退耕还林、沼气)乡镇企业等得到了长足发展。全镇15个村全部实现了三通(通电、通水、通路),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群众生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良好,基本实现了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龙场镇

  在凯里市中部。面积95平方公里。人口2.13万,其中苗族等民族占85.4%。3居委会、16村委会。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设乐登堡。1932年置乐登镇、虎庄乡。1942年为龙场乡。1953年析设龙场、狗场、虎庄、华介、箐口等乡。1956年调整为龙场、虎庄2乡。1958年撤乡建团结公社,同年并入万潮公社。1961年析建虎庄公社。1963年龙场、虎庄分置,1984年置龙场镇、虎庄乡。1992年合并置龙场镇。有煤、铁、铝等矿藏。为煤炭工业城镇,有鱼洞、里仁、龙场3煤矿。有中小学1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龙场,在凯里西10公里,龙头坡北麓。人口300,有汉、苗等民族。海拔900米。镇因山名。为凯里市重要农贸集市。虎庄—洛榜公路经此。.  

碧波镇

  经黔东南州委批准,麻江县2012年10月份已委托凯里经济开发区和炉碧工业经济开发区管理下司镇和碧波乡,2014年12月28日正式移交凯里市。移交后,下司、碧波归凯里市全权负责。   地理风貌:碧波乡,距麻江火车站(白秧坪)5公里,贵新高等级公路、凯麻高速公路与湘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处于东径107°29′—107°41′,北纬29°33′—29°39′。东西与本县的下司镇、杏山镇接壤,西北、北面与福泉市马场坪镇、凤山镇隔河相望,东北与福泉市兴隆乡交界。乡境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2.8公里。辖区总面积为115平方公里。 碧波乡地处山区、属麻江低中山河谷,境内平均海拔9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9℃,日均温稳定10℃,有效积温546.3℃,无霜期283天,年降水量1300mm。境内北部和东北部属碱性黑沙土壤,中部和西南部属酸性黄壤,宜于农作物种植。 自然资源:境内有又诗、柿花、甘溪3条河流,总流域面积80余平方公里,水能资源丰富。 全乡林业用地5854.6公顷,有林地4477.4公顷,疏林地194公顷,在林种结构中,以马尾松为主,森林覆盖率达45%,活立木蓄积量为12.8万立方米。 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重晶石、铁矿石、煤矿等。重晶石储量215.8万吨,主要分布在新牌、岩下、甘溪、王义等地;铁矿石储量533.1万吨,主要分布在甘溪、新牌、相塘等地;煤储量约500万吨,主要分布在相塘、王义、大堡、岩下、甘溪等地;少量硅矿石分布在甘溪与虎场交界处以及先锋等地。 乡情简介:碧波乡辖12个行政村、159个村民小组,5267户,总人口23434人,其中少数民族16800人,占总人口71.6%,民族主要有苗、布依、汉族、仫佬族、畲族等。全乡耕地总面积21717.84亩,其中田13793.08亩、土7203.35亩、人均耕地0.927亩、农业劳动力约1万人。 经济、卫生、教育: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为3138.44万元,年增长8%,农业生产总值1367.8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220万元。乡财政收入15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40元,粮食总产量9578.99吨。 全乡12个行政村均通公路,159个村民小组已有155个组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无线寻呼;己开通移动、联通网站。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12个村均通电、乡内有工业用电110KV变电站一所。目前12个村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建成农村地面卫星接收站682个,12个村有.  

凯棠镇

  凯棠乡位于凯里市的东北面,东与台江县的台盘、革一两乡相邻,北与 的山凯乡隔清水江相望,南与三棵树镇的板溪片区接壤,西与旁海镇相连,地跨东经108°04ˊ——108°09ˊ,北纬26°42ˊ——26°45ˊ,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10.1公里,总面积为51.27平方公里,呈“椭圆”形状。    “凯棠”系片村名,原称凯塘,凯堂。后改写为今名,系苗语音译,意为-场,昔日有名扬四方的节日鼓笙场得名,乡以此得名。驻地在凯棠村阳亚、阳报寨。乡政府所在地距凯里市区有42公里,全乡辖芦笙、火香、梅香、凯棠、大坪、凯哨、养小、白水、龙塘、新村、南江等11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寨。2003年全乡有3684户19298人,全乡99%以上人口是苗族。    凯棠乡东南部为白岩组成的弱岩溶低中山,其余地属于溶岩组成的弱溶龚状低山,其土壤四面属石灰土,中部是黄壤,色土、水稻土相间分布,以黄壤土为多。地势呈南北走向,而凯棠乡为贵州省一类贫困乡镇,经济基础脆弱,条件差。主要有干炸书、别单、报别炸、报别福、坡里康等山峰,以干炸书为最高,海拔1050米。最低点为大坪村清水江边,海拔532米。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为1130毫升,无霜期289天。2003年来实有耕地面积13095亩,其中田0935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森林覆盖率为36%。境内水资源、矿产资源缺乏,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等。    几年来,全乡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按照“-”重要思想要求,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立足乡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农业和农村各项事业得到明显成效。但是相对各兄弟乡镇而言,凯棠乡仍然较落后,各项工作有待于我们去发展,去建设。而凯棠乡为贵州省一类贫困乡镇,经济基础薄弱,条件差,所以衷心希望得到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我们将为建设凯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大风洞镇

  在凯里市西北部。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3.23万,其中苗族等民族占75.2%。辖27村委会。1932年置云溪镇、平良镇及冠英乡、都黎乡。1942年为平良、冠英、都黎3乡。1953年析设大风洞、下寨、都黎、平良、冠英、官庄、梨山等乡。1956年撤销都黎、下寨、梨山等乡。1958年撤乡建高峰公社,1961年后析建大风洞、冠英、平良3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大风洞乡。乡境多林木。有煤、重晶石矿。有中小学26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大风洞,又名云溪,在凯里西北22公里,峡谷岩东麓。人口520,有汉、苗等民族。海拔880米。以村西南里许石灰岩洞穴——大风洞得名。设农贸集市。大风洞、老君洞、虎场坡是当地苗族传统节日芦笙会活动场所。贵鲇公路经此。.  


舟溪镇特产大全




舟溪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