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黄平县 >> 浪洞镇

浪洞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浪洞镇谷歌卫星地图)


浪洞镇简介

  浪洞,仅从名字来看,就可知道这是一个水乡,一个美丽、富饶的渔米之乡。据《黄平县志》记载,“浪洞旧城北三十里,山势磅礴,下衍平田数千亩,其中一亩竟约数亩,内分二池,清原微勇,四时不竭,芜草平铺其上,临观者可望不可即,略近之,顿足则四隅震动,池水鼓荡不已,拾石投之,锵然有声,其蕴蓄渊涵,变动不测,为一方之胜”——“浪洞”因此而得名。一、乡情概况浪洞乡位于黄平县西北部,东南、东北与旧州镇、平溪相邻,西、西北与黔南州瓮安县永和镇、老坟嘴、小河山乡接壤,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9.3公里,总面积119.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6公顷,林地面积63.5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5012户19554人,其中非农人口1033户2813人。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为3535万,人均纯收入1400元,粮食总产量在8000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浪洞乡现设有公安派出所、信用社、邮政所、电信、教育辅导站、中学、水管站、卫生院等办事服务单位,政府办事机构一应俱全。二、自然资源浪洞乡地形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部逐渐降低,于乡政府驻地形成一个冲积平面。境内最高峰为云雾山,海拔1307米;最低点唐家坪桥边,海拔685米。乡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288天,年平均降雨量1165毫米。乡境内森林覆盖率为53.4%,是黄平县主要林区之一,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药用植物达800余种,其中珍稀和蕴藏量较大的有天麻、灵芝、射干、石斛、白芍、金银花、首乌、苦参、百合、黄精、血藤等200余种。水资源丰富,乡境内有大大小小10条河流,并且落差小,是发展水产养殖的理想场所。由于浪洞特殊的水质,产出的“浪洞油鱼”独具特色,曾传为贡品。境内有铅锌矿、粘土、铁、煤等矿产资源,特别是粘土矿,已探明储量为108.25万吨,具有很高的开采利用价值。三、旅游资源浪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她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黄平县西北部。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从浪洞乡人民政府驻地向西沿黄平——浪洞——老坟嘴——瓮安公路而行,沿途山环水绕,绿树藤蔓,青翠欲滴,自然风光无限,堪称绿色走廊。不过7.5公里处,隔岸30米,一寨依山而居,青瓦木房,比鳞节次,鹅卵石小道纵横交错,夕阳下炊烟袅缈,鸡犬相闻。该寨就是温水塘村大寨,居住着134.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19.22平方公里 522622205 556100 0855 查看 浪洞镇谷歌卫星地图

浪洞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后寨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后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勤龙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勤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云雾山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云雾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花院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花院村谷歌卫星地图
温水塘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温水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平么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平么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冲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大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桦稿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桦稿村谷歌卫星地图
浪洞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浪洞村谷歌卫星地图
松洞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松洞村谷歌卫星地图
管桐村 ·黄平县旅游·黄平县特产·黄平县十大特产·黄平县十景·黔东南 0

----

查看 管桐村谷歌卫星地图

浪洞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州镇

  一、基本概况新州镇系黄平县城关镇,是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东邻施秉县,西接崇仁乡,南抵重安镇,北接旧州镇,距省城贵阳196公里,离州府凯里市54公里。全镇总面积256.8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69个村民小组,36个居民小组,243个自然寨。耕地面积28728亩,其中田21479亩,土7249亩,人均耕地面积0.84亩。全镇总户数为13120户,总人口47242人,其中农业人口34913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890.06万元,国民收入完成3460.5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899.6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3612.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81.7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元,粮食总产量1.34万吨,人口自然增长率5.6‰。境内居住着汉、苗、革、侗、壮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69.8%,以苗族居多。交通便利,湄黄线经北门村、槐花村、罗朗村、太翁村出境。镇东面有新三线304省道经东门村、五里桥村、十里桥村、晒金石村、学坝村、东坡村出境;南面凯黄线经南门村、五里墩村出境。目前全镇有2个村未通公路,1个村民小组未通电,220个小组通自来水,14个村开通移动固定电话,90%的区域通移动电话,电视覆盖率89.3%。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景点有:“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民族风情休闲山庄马家岩“农家乐”以及初步开发的上舞阳中桥河和横坡林场森林公园。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重晶石矿、硅矿等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罗朗、白塘、雷坪、沙井、长岭、水庆等19个村,且储量大、品位高;我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农业总产值占全镇工农业产值的90%以上,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优质水稻为主,盛产油菜、烤烟、西瓜、板栗、金秋梨、白果、花椒等经济作物。其中经果林有柑、梨、桃、柿、板栗等18类41个品种,蔬菜类包括引进品种已有90多种。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农业人口34913人,其中劳动力为17881个,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1.3%。全镇30个村(居)富余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5%左右。地形地貌复杂,海拔在7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差300米以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特征是:雨量充沛,气候分明,年均气温14.7°—15.05°,年降雨量在1174—1300毫米.  

旧州镇

  旧州镇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上游,是其十大景区之一。全镇座落于贵州省黄平县西北部,总面积2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84米。北临遵义地区余庆县,西界黔南州的福泉市、瓮 安县,东南与本县一碗水乡、新州镇、土塘乡、浪洞乡、崇仁乡相连。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78公里,省会贵阳市198公里。境内有黄余、黄湄、黄福公路穿城而过,交通便利,市场繁荣,为本县西北八个乡镇之经济文化中心,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齐全,是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旧州镇是贵州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二十个重点保护与建设的民族村镇之一,是“双百”小城镇建设乡镇,第三批综合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是黔东南州五大经济强镇之一。全镇辖30个村,5个居委会,399个村(居)民小组,有1.4万余户,5.2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主要为苗族)占62%;有耕地面积10.5万亩(丈量亩),其中田6.5万亩,土4万亩;有林草地8.6万亩,牧草地10.4万亩;有经济果林1.5万亩。旧州地势平坦开阔,有一展无垠的万亩大坝、是贵州省三个著名大坝之一。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性气候,平均气温15.7℃,年均降雨1211毫米、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历来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红薯、洋芋、油菜、花生、水果、畜禽,自古是贵州东部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禽基地。旧州又是贵州省“泥哨工艺之乡”,其十二生肖泥哨,装饰考究,内涵丰富。民间刺绣、桃花、蜡染、纺织工艺独特。自改革开放以来,旧州的各项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年产稻谷2.2万吨,玉米0.5万吨,红薯2万吨,洋芋2万吨,油菜0.2万吨,西瓜0.5万吨,蔬菜2.5万吨;年产柑桔2万吨,梨子0.7万吨,其他水果0.3万吨;年生猪出栏3万头,黄牛1万头,家禽15万余头;年产各类鱼300吨。乡镇企业、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信、交通、旅游等也得到蓬勃发展。现全镇各类乡镇企业众多,主要制造加工牛肉干、炮竹、砖瓦、皮革、白酒、矿泉水、松脂、粮果等,其中牛王集团兴华食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牛老大”牛肉干品牌是农业部部优产品、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获中国旅游产品“天马”优秀奖,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为中国民航首家配机食品,其系列产品供不应求,享誉全国。有个体工商经营户2000余户;有中小学24所(含高中),教职工520人,中小学在校生10400人,有幼儿园2所。近年来,旧州教育教学水.  

重安镇

  重安镇位于重安江畔,黄平县城南面,东接翁坪乡,南与凯里市湾水镇、大风洞乡隔江相望,西邻崇仁乡、北界新州镇。湘黔公路纵贯其中,黄平至凯里等级公路贯通后,距县城21公里,离州府凯里公路行程34公里。总面积109.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549.05亩。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籽、烤烟叶等,重安镇是贵州省“双百”小城镇试点镇,全镇共辖3个居委会,13个居民小组,27个村委会,228个村民小组,277个自然寨。2002年,全镇共有9324户,3.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2%,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202.44万元,农民人均粮食390公斤,人均纯收入1340元。重安曾是清水江上游最终码头,水陆衔接,建制历史悠久,为贵州东南面物资集散地之一。水陆交通之便利,市场之繁荣给重安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昔有“小上海”之称。水利、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齐全,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处。一、自然资源重安镇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一般海拔在607—1100米之间。年均气温16℃,无霜期270天,年积温5293℃,年降雨量1233毫米。独具热量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等气候特点。重安江生物资源丰富,农作物、畜牧品种繁多,经济林有油桐、油茶、漆树、桑树、茶叶、杜仲、五倍子等,竹类有水竹、金竹、苦竹等。药用野生物品繁多,其中蕴藏量较大的有白芍、金银花、首乌等。重安镇境内有重安江、皎沙河、老羊屯河、淹马河等河流。重安江属长江水系,通沅江,可载重量3吨船只,其码头原为贵州省东南面对外贸易枢纽,重安镇因此商业十分兴盛,为贵州省商业重镇之一。二、丰富的矿产资源重安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现探明储量大,具有开采价值的矿有铝钒土、重晶石矿、铁、煤等,铁厂沟矿点位于镇东南2公里处,交通方便,附近可解决工业用水。含矿面积约4平方公里,铁矿储量C2级134.56万吨,铁厂煤矿可采煤层储量为257.8万吨,落裙王家寨铝钒土矿段位于黄平县城西约30公里处,矿体出露于山腰,矿层覆盖层薄,露采条件好,其中一级品矿石可满足一万吨熟铝土生产10年的需要。交通方便,易于开采。近年来吸引不少客商到矿区投资开发。三、独具特色的旅游优势重安镇位于湘黔公路要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水系十大风景区之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秀丽.  

谷陇镇

  谷陇镇位于黄平县城东南面,距离县城、州府凯里、施秉县分别为28公里,51公里和34公里,地处东经108度0分―108度11分,北纬26度45分―26度55分,东与施秉县,台江县毗邻,南与凯里市接壤,总面积159.53平方公里。镇内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带,平均海拔75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年均温度14.7摄氏度,年降雨量1223mm,无霜期280天,广泛适宜多种生物繁衍。境内交通发达,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凯施公路、湾谷公路和湘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谷陇具有丰富的重晶石、石灰石及硅矿石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C级达1424万吨,D级储量达873万吨,砂页石矿C级储量579万吨,是制造高标号水泥和优质轻质碳酸钙产品的重要原料。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古朴、浓郁,自然风景秀丽,有堪称全国十大少数民族节会之一的“谷陇苗族芦笙会”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飞云大峡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岩门司古城垣”、“大寨苗族风情寨”、“革家风情寨”等。镇辖34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共206个村民小组和5个社区小组,102个自然寨,有耕地面积32394亩,总人口8936户计43360人,其中98%为少数民族。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28所。全镇34个村均以通电,30个村通公路,22个村用上了自来水,32个村安装了闭路电视,移动、联通通信覆盖全镇。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11万元,比上年增长8.5%;乡镇企业总产值3400万元,比上年增长9.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8万元,占年计划的103.5%.“谷陇工业园区”已完成总体规划,园区“三通一平”工程建设已完成,有两家企业已入园生产。谷陇有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和优良的环境,是您观光旅游和投资兴业一片热土。.  

平溪镇

  在黄平县北部。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1.48万,其中苗族占20.9%。辖10村委会。元置平溪上塘长官司。1932年置平溪镇。1942年改为平溪乡。1953年析设平溪、翁岩、红龙、长岭等乡。1958年撤乡建红旗公社。1962年析建平溪、翁岩、长岭等公社。1966年合并。1984年改置平溪镇。多为丘陵。产油桐籽、乌桕籽。有中小学1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平溪,在新州西北27公里,平溪河(余庆河)畔。人口830,有汉、苗等民族。海拔650米。原称平溪坝,俗称街上。为县北部重要农贸集市。有农具修理、酿酒等乡镇企业。镇郊有小水电站。松洞—马屎坳公路经此。.  

野洞河镇

  在黄平县南部。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1.76万,其中苗族占44.3%。辖17村委会。以重胜、仁里各取一字雅化命名。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于郎城置郎城长官司。清中叶迁重兴乡枫香寨。1932年置仁里、重胜、平冶等乡。1942年为崇仁乡。1953年析设崇仁、野洞乡。1958年撤乡建崇仁公社。1961年析建2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崇仁乡。有重晶石矿。有小学16所。乡人民政府驻地仁里村上白果,在新州西南5公里,映山红山南麓,苗里河东岸。人口300,有苗、汉等民族。海拔840米。有上、下2寨。上寨有一大白果树,故名。黄平—上塘公路经此。.  

上塘镇

  在黄平县西部。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1.49万,其中苗族占26.8%。辖17村委会。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置上塘骆家长官司。清设上塘汛。1932年置上塘、龙洞2镇及紫云、红樱、板桥、枫坳、乌梅等乡。1942年并置紫云乡。1953年析设上塘、团坡、白岩3乡。1958年撤乡建上塘、团坡2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上塘乡。境内山峦重叠,有锰矿。产栓皮、生漆、油桐籽、五倍子、银耳等。有小学18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紫云,在新州西23公里,鸡冠岭东麓,拉岔河与里溪河汇合口西侧。人口850,有苗、汉等民族。海拔800米。古名上塘,是滇楚古驿道要站。1932年以附近紫云坡得名。附近多松、杉、竹林。有公路接湄黄公路。.  

一碗水乡

  一碗水乡位于黄平县城北45公里,东邻施秉县牛大场镇,北接余庆县白泥镇,西南连本县的平溪、旧州两镇,省道湄黄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位置重要,素有黄平县“金三角”誉称。全乡总面积91.98平方公里,舞阳河流经乡境印地坝村,乡境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降雨量1307毫米,平均气温14.6℃,全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属典型的农业乡。    乡辖代章、石坡、郎浒等8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苗、土家等2950户,12430人。全乡现有土地面积7761.67亩,其中田5080.5亩,土2681.17亩(税改后的计税面积),主产水稻、玉米、油菜、洋芋、烤烟、中药材等。一直以来,烤烟生产是我乡的支柱产业,每年烤烟生产都稳定在3000母以上,中药材种植稳定5000亩以上,另外在我乡都杨龙坪、引地坝等村都储藏有一定的矿产,主要是重金石、磷矿等。现全乡建哟党支部10个,各村均有村级办公用房,3个村有上万元的集体积累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自2001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各方面工作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提出了“稳抓粮食生产、狠抓林果、养殖、烤烟及中药材种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农产品、半农产品的深加工”的发展思路。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2003年完成财政收入76.4万元,全乡粮食、油菜、烤烟呈稳步增长,小城镇建设启动实施。    当前,全乡人民正紧密团结在县委、县政府的周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1234567”发展思路,高举旗帜,锐意改革,扎实工作,大胆实践,为实现我乡跨世纪的远景目标二努力。   

纸房乡

  纸房乡位于黄平县西北面,距县城67公里。东界余庆县白泥镇,南接本县平溪镇,西与瓮安县松坪、小河山两乡接壤,北同余庆县龙溪镇相邻。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1公里。最高点轿顶山,海拔1367.2米,为全县最高峰,最低点金安村店子边,海拔804.7米,平均海拔970米。全乡土地面积77.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35.9亩(田5595.45亩,土改4440.45亩),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烤烟、大豆等。乡辖12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100个自然寨。有2764户、10634人(男5780人,女同志4873人),居住着汉、苗、土家族等民族。共15个农村党支部,其中机关支部2个,学校一个,村支部12个,党员总人228人,建有学校13所(其中九年制中学一所,完小3所)。目前全乡实现三通(即通电、通公路、通自来水)。建有单位和集体地面卫生接收站45座(其中开路3座)。全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政府所在地建有集贸市场一个,每逢五空四一场,场天人流量3000人左右,边境贸易十分繁荣。纸房乡是一个地处三州三县交界,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商品经济发达的乡镇。这里污染小、植被受破坏小,有其独特、丰富的山区自然资源,经实地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这些资源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而且有相当商的开发价值。充分利用草山、荒坡的资源优势和我乡25度以上占土地总面积90%以上的坡耕地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优势,把眼光转移到荒山、草山、退耕还林还工时的耕地上来,做好“山”字文,念好“山”字经,向同山上要钱,到山上寻找我乡经济发展的路子,全面实行“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和“企业+基地+农户”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我乡经济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提高畜牧业的存栏数,满足市场供求需要和旧州新华食品厂的原料供应;二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业,由于我乡地理位置较高,1-5月份纸房村、永联村、高岩村、背猛村大雾天气较多的气候特点适合在该乡大面积种植茶叶;三是在全乡范围内扩大魔芋的种植面积,魔芋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周期短,适宜我乡种植的可行性产业。以上产业由党委、政府牵头,组织一个村或在一个组以点带面,办出示范,做出样板,形成基地,做到领导检查的群众有学习的情景氛围,为全乡开辟生产门路,拓宽增收渠道。魔芋资源也是我乡一大资源,其繁殖能力强,分布范围广,本乡气候、土壤比较适应其生存发展,目前国内外的需求.  

浪洞镇

  浪洞,仅从名字来看,就可知道这是一个水乡,一个美丽、富饶的渔米之乡。据《黄平县志》记载,“浪洞旧城北三十里,山势磅礴,下衍平田数千亩,其中一亩竟约数亩,内分二池,清原微勇,四时不竭,芜草平铺其上,临观者可望不可即,略近之,顿足则四隅震动,池水鼓荡不已,拾石投之,锵然有声,其蕴蓄渊涵,变动不测,为一方之胜”——“浪洞”因此而得名。一、乡情概况浪洞乡位于黄平县西北部,东南、东北与旧州镇、平溪相邻,西、西北与黔南州瓮安县永和镇、老坟嘴、小河山乡接壤,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9.3公里,总面积119.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6公顷,林地面积63.5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5012户19554人,其中非农人口1033户2813人。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为3535万,人均纯收入1400元,粮食总产量在8000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浪洞乡现设有公安派出所、信用社、邮政所、电信、教育辅导站、中学、水管站、卫生院等办事服务单位,政府办事机构一应俱全。二、自然资源浪洞乡地形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部逐渐降低,于乡政府驻地形成一个冲积平面。境内最高峰为云雾山,海拔1307米;最低点唐家坪桥边,海拔685米。乡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288天,年平均降雨量1165毫米。乡境内森林覆盖率为53.4%,是黄平县主要林区之一,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药用植物达800余种,其中珍稀和蕴藏量较大的有天麻、灵芝、射干、石斛、白芍、金银花、首乌、苦参、百合、黄精、血藤等200余种。水资源丰富,乡境内有大大小小10条河流,并且落差小,是发展水产养殖的理想场所。由于浪洞特殊的水质,产出的“浪洞油鱼”独具特色,曾传为贡品。境内有铅锌矿、粘土、铁、煤等矿产资源,特别是粘土矿,已探明储量为108.25万吨,具有很高的开采利用价值。三、旅游资源浪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她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黄平县西北部。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从浪洞乡人民政府驻地向西沿黄平——浪洞——老坟嘴——瓮安公路而行,沿途山环水绕,绿树藤蔓,青翠欲滴,自然风光无限,堪称绿色走廊。不过7.5公里处,隔岸30米,一寨依山而居,青瓦木房,比鳞节次,鹅卵石小道纵横交错,夕阳下炊烟袅缈,鸡犬相闻。该寨就是温水塘村大寨,居住着134.  

翁坪乡

  一、基本情况翁坪乡位于距黄平县城东南面15.5公里处,地跨东经107°57′—108°03′,北纬26°45′—26°49′之间,东与谷陇镇交界,南与凯里市旁海镇、湾水镇接壤,西南与重安镇毗邻,西北与重兴乡相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属坡谷地带。境内平均海拔890米,最高点为牛岛坡石堆蜂,海拔1344.1米,最低点为满溪河边,海拔为584米,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七月份24.6℃,最低气温3.4℃,无霜期为266天,年降雨量1277毫米。全乡总面积为49.2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寨,3457户,15273人,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98.2%,耕地面积10503.91亩,其中田8220.01亩,土2283.8亩,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集居乡和农业乡。乡境内交通便利,有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横穿乡属的满溪、白洗村、党约村,全乡11个村均已村村通公路,并有班车发凯里、谷陇等地,翁坪乡政府所在地距黄平县城52公里,距州政府凯里50公里。二00三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05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6.7%。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85万元,比上年增长4.5%。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9.25万元,比上年增长5.2%;财政总支出54.2万元,比上年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8‰,同比下降1.2个千分点。二、优势资源1、大坪茶场开发。大坪茶场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坡顶,占地面积800余亩,地势宽阔平坦,气候凉爽宜人,适合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开发价值高。2、满溪草纸加工开发。满溪草纸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其产品畅销州内外。但因是家庭作坊式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需要投资进行开发利用。3、红岩林场综合开发。红岩林场是翁坪乡国有林场,占地2500亩,其间有溶洞,且洞中有河,林场树木郁郁葱葱,适合发展森林旅游综合开发,林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储量达9.6万元吨的重晶石白矿和硅矿需要进行开发。4、犀牛河旅游开发。犀牛河位于翁坪乡东部,与重兴乡、谷陇镇相连距岩英火车站仅200米远,交通十分便利,犀牛河两岸山形地貌多姿,奇特,秀美,河水清澈透底,水流平急,是度假、休闲的好地方。5、计亩水库休闲渡假村。计亩水库位于乡政府驻地北部,凯(里)—谷(陇)公路经过,水库河水清亮,.  


浪洞镇特产大全




浪洞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