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烈镇位于三穗县西南部,距三穗县城 15 公里,总面积 158 平方公里,有耕地14010亩,全镇辖17个行政村,183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有6539户25351人,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总工人口的84.3%,其中苗族占 38.5%,有“ 千里苗疆第一门” 之称 ,是湘入黔的门户之一,320 国道及65 号高速公路纵贯镇境(寨头、上坪、台烈、寨滚、寨坝、颇洞村),气候温暖湿润,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温湿性气候,对我镇水稻、玉米、小米、蔬菜等农作物,以及金秋梨 、草莓、甘蔗等果类、糖类种植作物极为有利,宽广的草山草坡及丰富的水域资源,为我镇畜牧养殖业提供有利的资源条件,是集民族风情、自然资源优越为一体的山区农业乡镇。
这里,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以苗族风情独特而被省旅游局授予贵州东线旅游景点之一,命名为“寨头苗族风情”景点,这里辛勤的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这里,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命名为“ 满天星”水库,山清水秀,碧波涛涛,是风景旅游美丽景点,可以集休闲、娱乐为体;上有石坪苗寨,犹如世外桃园;这里的人民热情、豪放,风情浓厚 ,令你流连往返。
台烈镇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有效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进程。.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万人 | 158平方公里 | 522624101 | 556500 | 0855 | 查看 台烈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屏树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屏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寨头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寨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磨王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磨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稿雪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稿雪村谷歌卫星地图 |
绞颇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绞颇村谷歌卫星地图 |
颇洞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颇洞村谷歌卫星地图 |
台烈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台烈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上坪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上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寨塘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寨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台烈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小台烈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寨坝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寨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
魁计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魁计村谷歌卫星地图 |
果介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果介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坪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石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寨滚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寨滚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寨拷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寨拷村谷歌卫星地图 |
贵干村 | ·三穗县旅游·三穗县特产·三穗县十大特产·三穗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贵干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八弓镇 |
八弓镇位于三穗县西北部,地处县城境内,为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最大的乡镇,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贸易中心,与本县长吉乡、台烈镇、滚马乡、镇远羊坪镇接壤,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全镇辖39个村、2个居民委员会、354个村民小组,61851人,其中少数民族22540人,占总人口的39.4%。320国道与304、305省道、65号高速公路纵横镇内,为黔东南交通枢纽。乡镇企业2748个,总产值17926万元,营业收入17048万元,利润总额1097万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988户。全镇耕地面积16215亩,2003年全年财政收入625.68万元。农民主要从事种养殖业及运输、商贸、饮食等其它产业。目前全镇已全面实现“三通”。全镇上下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我镇的工作思路是:以“一区两线”为依托,以县城为中心,以县城周边重点村为补充,构筑青洞至界牌、吉洞至高寨两条经济带,走“12345”经济发展路子,即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经济强镇),抓好两个重点(财源建设、计划生育),搞好三个建设(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城镇开发),实现四个突破(招商引资、私营企业、山区开发、人才引进),实施五个经济开发区(城关片、吉洞片、青洞片、长坡片、泥山片、坪茶片)。 2004年我镇主要工作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农业灌溉网基础,搞好林业工作,实现农村绿色生态建设,加大农村人饮工程力度,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努力推进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加大旅游景点建设,围绕建设贵州东线旅游城镇,实现黔东——湘西旅游线上的“游客中转站,旅游服务城”目标,采取县镇共建办法,加快我镇旅游策划、规划,正在建设的万亩竹林东园、生态植物园、现代立体农业开发,我们将把最优惠的投资政策送给你。. |
台烈镇 |
台烈镇位于三穗县西南部,距三穗县城 15 公里,总面积 158 平方公里,有耕地14010亩,全镇辖17个行政村,183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有6539户25351人,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总工人口的84.3%,其中苗族占 38.5%,有“ 千里苗疆第一门” 之称 ,是湘入黔的门户之一,320 国道及65 号高速公路纵贯镇境(寨头、上坪、台烈、寨滚、寨坝、颇洞村),气候温暖湿润,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温湿性气候,对我镇水稻、玉米、小米、蔬菜等农作物,以及金秋梨 、草莓、甘蔗等果类、糖类种植作物极为有利,宽广的草山草坡及丰富的水域资源,为我镇畜牧养殖业提供有利的资源条件,是集民族风情、自然资源优越为一体的山区农业乡镇。 这里,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以苗族风情独特而被省旅游局授予贵州东线旅游景点之一,命名为“寨头苗族风情”景点,这里辛勤的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这里,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命名为“ 满天星”水库,山清水秀,碧波涛涛,是风景旅游美丽景点,可以集休闲、娱乐为体;上有石坪苗寨,犹如世外桃园;这里的人民热情、豪放,风情浓厚 ,令你流连往返。 台烈镇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有效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进程。. |
瓦寨镇 |
瓦寨镇所辖东经108°45′-- 108°52′ ,北纬26°49′-- 26°58′,位于三穗县东南部,东与本县桐林镇接壤,南与剑河县南明镇毗邻,西和本县长吉乡相连,北与本县雪洞镇相接 。310省道从西至东贯穿八个村而过,全镇乡村道路5条,以政府驻地为中心呈放射状辐射全镇,全镇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气候及资源状况15℃,一月平均气温4℃,七月平均气温26℃,全年积温5562℃,无霜期278天 ,全镇以稻田土、黄壤为主,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花生、麦类等亚热带农作物,主要矿产有锰、硅矿。 全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4个村民组,有4149 户,人口18437只。其中农业户数3916户,农业人口 17263人,农业劳动力11112人(男 6707人、女4405人),非农业人口1174人,少数民族户数4135户,全镇主要居住着侗、苗、土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532 人,占全镇总人口51.7%。全镇以粮食生产为主导 ,盛产金秋梨、三穗麻鸭与斗笠。2003年末农业生产总值1702万元,其中种植1064万元,林业62 万元,牧业259万元,副业314万元,渔业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9元,粮食总产量55.99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24公斤。 辖区总面积136500亩,其中:林地面积62119,森林覆盖率45.51%,荒山草坡面积225亩,占总面积0.16%,耕地面积9631.31亩(其中含国家基本农田4446.95亩),耕地占总面积7.06%,其中旱地面积2043.32亩,旱地占耕地面积的21.22%、水田面积7588亩(海拔401-600米5035亩、601-800米2533亩、801-1200米20亩),水田占耕地面积的78.78%,1-3百亩田坝10个,3-5百亩田坝1个,5-7百亩田坝2个。人均耕地面积0.56亩,中产田2888亩,低产田3367亩,中产土687 亩,低产土1132亩。应当进行建设治理的坡耕地面积5478.8亩,已建设的面积1080亩,1991年-2002年已建设1028亩。全镇尚有4450.8亩坡耕地需待整治。 瓦寨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处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地过渡段,平均海拔555米。年均降水量1128毫米,年均气温15℃。". |
桐林镇 |
桐林镇位于三穗县东部,距县城28公里,北与雪洞镇和天柱县阳寨、湖南新晃相邻,东和款场乡接壤,南与剑河县南明镇相邻,西接瓦寨镇,310省道穿境而过。全镇辖20个行政村,166个村民组,4535户,18617人,是一个以侗族为主体,汉、苗、土等多民族聚居的典型山区农业乡镇。 桐林镇国土面积133.5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8%,耕地面积11212亩,其中田7942亩,土3270亩,盛产稻谷、玉米、脱毒马铃薯、花生、金秋梨、辣椒、烤烟、药材等农业经济作物。全镇有金秋梨3000多亩,年产金秋梨500万公斤。创办了种草养畜、折耳根、金品水果、优质稻等14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生命活力。 全镇所辖20个村都已通路、通电,村村建有办公楼、活动室、计生室、远程教育宣教室,电视覆盖率达85%以上,方便了群众生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桐林镇是全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党委、政府抢抓这一契机,结合小城镇建设多层次的实施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双赢的目标。目前,共实施搬迁98户,修建了桐林中桥、开发区防洪堤,正在筹建农贸市场、镇政府行政中心大楼,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全镇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教育事业较快发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升学率逐年攀升,各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2003年,财政收入达103万元,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制定了“一禾三穗”旅游度假区设计方案,积极启动旅游开发。计划生育、卫生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桐林镇是三穗县第二大物资集散地,每逢赶场天,街上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该镇以侗族为主,人们生产、生活都散发出浓浓的侗家风韵,农历六月六是该镇传统的民族节日。 ". |
雪洞镇 |
|
长吉镇 |
长吉乡位于三穗县城东部,距县城13公里,东面与瓦寨镇接壤,西面与八弓镇相交,南面与良上乡相依,北面与镇远羊坪镇相邻,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84亩,其中田11606亩,土3278亩,人均占有耕地0.63亩。全乡辖长吉、塘洞、司前、赤瓦、瓦窑、半坡、机寨、贵碑、烧巴、中河、大寨、土冲、四寨、贵秧、新盘、贵晓、地盛17个行政村,186个村民小组,6171户,121个自然寨,住有汉、侗、苗、土家等民族,现有总人口25223人。 长吉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位于三穗县一区两线的战略位置,属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地貌,中热带季风气假。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无霜期270天,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平均海拔575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境内有200亩以上产粮稻田大坝10个,三星、穗晃、长良公路越而过,邛水河、贵秧河交汇于此。境内资源丰富,农物产品多,发展前景好,乡内建有一万亩粮油生产基地,5000亩畜牧水产养殖基地,7000亩优质果品基地(5000亩金秋梨、1000亩大板栗、700亩优质枇杷、300亩桃、李),2500亩农特产品基地(2000折耳根、300生姜、200亩荸荠),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改革开放以来,长吉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全乡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建成了乡政府综合办公大楼,集镇人畜饮水工程,集镇下水道等群众关注的重点工程,通讯网络覆盖全乡各村,村组公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全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全乡呈现一派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长吉乡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人口大乡,是三穗县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全乡96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息耕作着25000多汉、侗、苗、土家等多民族同胞,这里山岚滴翠,绿意盎然,流水环绕,风光旖旎;美丽的“四赛—贵秧—甘桥”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笔直的塘洞坝“林间大道”以及新兴的竹园林休闲渡假山庄为我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旅游风光。 美丽的“四寨—贵秧—甘桥”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四寨—贵秧—甘桥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是近年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特色经济而创办的,它由四寨优质. |
良上镇 |
良上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富民兴乡事业,使我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我乡38位在职干部职工在乡-陈可俊,乡长杨政庭的带领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是一支集凝聚力、战斗力为一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良上乡位于三穗县城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5公里。东与瓦寨镇相邻,南与剑河县接壤,西与台烈镇相连,北与长吉乡交界,乡域是一个长条状。“建并撤”时,由巴冶、良上、稿桥三个小乡合并而成。全乡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达251天,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海拔在760—1470米之间,全县最高峰老山坡位于乡境内。 全乡有15个行政村,128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785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8.16 % ,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乡。全乡总面积132.78km2,有耕地面积7614亩,其中:田5859亩,土地1755 亩,人均耕地0.43亩。有荒山37303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15000余亩。 全乡有中学一所,教师24人,在校学生411人;乡中心完小3所,村级完小4所,村初小2所,教学点6个,在校教师 80人,在校学生2154 人;乡卫生院一所,职工7人;我乡15个村现实村村通电,12个村通公路,电视覆盖率为85%;全乡有团支部16个,团员153人,其中女团员91人。 |
滚马乡 |
滚马乡位于三穗县西北部,与县城相距 10公里,总面积86.96平方公里,东接八弓镇,南接台烈镇,西北与镇远接壤,海拔600 — 1100米,辖12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3137户,13615人,其中:14—35周岁农村青年7635人,共有耕地面积8640亩,人均耕地63 亩。304 省道贯穿白崇、滚马、响水三个村。且村村实现了通村公路和照明用电。 全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气候宜人 ,年平均温度15℃,最高温度32.9℃(七月), 最低温度 -9.2℃(一月)无霜期 247天,年降雨量1071毫米,左右 ,森林覆盖率 57.5%,现探明储藏有铅 、锌、铝、锑等矿物质,仅铅锌储藏量在15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苕、油菜、辣椒,花生等,养殖业和劳务输出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由于人多地少 ,生产力低下 ,加之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使全乡仍处于贫穷落后状态。一九九三年底调查资料表明,全乡有90%以上的群众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粮食仅214公斤,人均纯收入410元,脱贫成了滚马乡人民强烈愿望。为此,在一九九四年,乡党委政府在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确定了 “ 一化、两点、三边”的经济发展思路,即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以财源建设为重点;以东边的滚马、白崇、下德明三个村发展水果业,养殖业;西边的大湾、洞脚等村发展中药材,养殖业 ;北边的响水、岔河等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按照这样一个扶贫攻坚布局,历届乡党委政府与全乡人民一道,在这蕴藏着雄厚开发潜力的热土上致力于全乡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现人均粮食达41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 1400元,已越过温饱线,正朝着小康之路迈进。如今,它敝开山门、以日趋完善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热情欢迎各方宾客前来考察,开发投资,在取得双赢的基础上,共同创建滚马乡美好的明天。". |
款场乡 |
款场乡地处三穗县东部,东、北与天柱县邦洞镇、坪地镇毗邻,南与剑河县南明镇相连,西与本县桐林镇接壤,是三穗开放的东大门。全乡辖10个行政村78个村民组,人口1.36 万人,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4%。地域面积10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95亩(其中田5730亩,土3465亩)。 款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8 ℃,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 ,三穗县就因本乡龙脚村“ 一禾三穗” 而得其名。这种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使得我乡的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有各种果树面积5000亩,其中梨类达4000亩,我乡还盛产红苕、马铃薯,年产红苕8000吨、马铃薯4000吨,这为我乡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全乡各族人民在乡党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乡党委提出的“丁”字发展战略和“135”发展思路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切实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保持了款场乡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