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台烈村位于台烈镇南部,距320国道2公里,有11个村民小组,223户,975人,有党员252人,耕地面积1021亩,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以上,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3000元。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使用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农户达55%;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百房电视机拥有量62台,电话拥有量12部;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90%以上。每百户拥有机动机具18台。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7%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5%,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86%以上。计划生育率达10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5%。“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92%以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24101 | 556500 | -- | 查看 小台烈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屏树村 |
屏树村位于镇政府南部,距320国道2.5公里,65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有21个村民小组,672户2980人年,有党员55人,耕地面积1773亩,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以上。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3480元,年人均现金收入865元以下农户比重占全村的9%。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使用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农户达34%;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百房电视机拥有量58台,电话拥有量29部;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86%以上。每百户拥有机动机具16台。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8%,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76%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62%。“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84%以上。 |
寨头村 |
寨头村,位于台烈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距县城18公里,全村共辖17个村民小组,648户,3108人,有党员42名,,耕地面积1119亩。寨头村与上坪村一起合称“寨头”,苗语叫“xeesdaox”,即“贤岛”,意思是苗家各寨之头头,《贵州通志》中记载:“寨头者,苗疆之门户也”,素有“千里苗疆第一门”之美称,其隶属于三穗县台烈镇,南毗剑河,西邻镇远,自古是由湘入黔的驿站,也是全国第二大苗族村寨。320国道、65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寨头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原始古朴,民族文化灿烂悠久,保留比较完整。有隆重而独特的民族节日,如春节、吃新节、月半节、中秋节等,特别是“二月二”禳桥节,节日从农历二月初二开始,到初五六才结束,全寨12房族去久纳老接龙喜庆,有踩芦笙,男女对歌,斗鸡,打花猫等活动,前来助兴的宾朋达数万人,规模盛大,场面壮观;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婚俗。寨头婚俗有两种,即日娶和私奔(日娶,就是说青年男女双方通过玩山对歌情投意合之后,男女双方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各自父母,而且双方父母都同意这门亲事,再通过媒人说亲而成的婚事,故为日娶。私奔,又称跑婚。就是说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男女双方曾征求过自己父母的意见,因女方家不同意这门亲事,女方便跑到男方家去,叫私奔)是日娶也好,是私奔也罢,其婚姻的过程均相同。即新娘进屋不拜堂;新娘挑“喜水”;拦客饮酒对歌;号婿与恭贺;抹黑脸;妻不落夫家等。丧葬。寨头丧葬有两种,即正常死亡安葬和非正常死亡安葬。正常安葬仪式:办理丧事,出丧(柩),圆坟三道程序。非正常死亡安葬仪式为:安葬前,必须将尸体火化后方能安葬;有精巧的苗族手工艺,如:服饰。寨头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女装三种,而成年女装,其上身服为无领,衣门向右肋开通衣襟,左衣襟向上开一尺长衣衩,长齐膝盖,袖细而长,盖于手掌背。肩部和袖端处适当加一层另一种颜色的布料,在布料边上用白花条或浅蓝色3—5根布条镶着隔开。下穿裤子由裤腰、裤裆、裤脚三部分组成。裤脚另加一层别样的颜色布料,布料上端边缘用自挑的花条或浅蓝色布条偏成上衣一样的图案镶着隔开。头包一张长3尺、宽1尺2寸自织自染的青色家机布料,俗称“三角头帕”。有丰富的饮食文化,酸汤、烂菜、俺鱼、醡辣子、腊肉等。还有丰富的自然、历史人物景观,寨头接龙桥、寨头蚩尤庙,芦笙堂,钉耙塘古战场遗址,苗族义军张秀眉的大将万官保牛的英勇事迹和传奇故事。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价值。1994年,寨头被省旅游局列为贵州东线旅游区重要景点之一,命名为寨头苗族风情旅游点。钉钯塘古战场遗址1982年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台烈镇为促进全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三穗民族文化旅游新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千里苗疆门户”——寨头那独树一帜的民风民俗,促进三穗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探索三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加大了对寨头旅游业的开发力度,积极打造了寨头苗族风情园。先后修建了苗家吊脚风情楼(含民族文化陈列室、民间工艺展示厅),寨头芦笙堂寨门。扩建了原芦笙堂到1300多平方米,修建了演出台250平方米,道路辅设花街石200米,修建下水道156米及附属工程86.5平方米和公厕1所,改建了接龙桥、蚩尤庙。修建了垃圾池、停车场、村寨道路等配套设施。钉耙塘古战场遗址修复、万官保牛塑像、纪念亭、民族特色风情街等景点正在抓紧筹备建设中。现在,一个集观光、餐饮、娱乐、民族文化研究于一体,独具特色的寨头苗族风情旅游区已初具雏形。 |
磨王村 |
磨王村,位于台烈镇东部,有5个村民小组,122户550人,有党员10名,耕地面积262亩,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以上,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1640元,年人均现金收入865元以下农户比重占全村的8%。村两委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使用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农户达6%;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百户电视机拥有量68台,电话拥有量32部;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95%以上。每百户拥有机动机具42台。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3%,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95%以上。计划生育率达10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90%以上。 |
稿雪村 |
稿雪村位于台烈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县城20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56户1130人,有21名党员耕地面积796亩,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以上,09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56元,年人均现金收入865元以下农户比重占全村的10.6%。基础设施欠完善,目前,已基本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公路。村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百房电视机拥有量51台,电话拥有量8部;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56%以上。每百户拥有机动机具10台。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6%,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72%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3%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5%。“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86%以上。 |
绞颇村 |
绞颇村位于台烈镇西南部,有9个村民小组,306户1369人,有37名党员耕地面积776亩,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上,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1460元,年人均现金收入865元以下农户比重占全村的11.8%。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宜林地及“四旁”(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基本绿化,村寨基本整洁,庭院美化。使用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农户达55%;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6%,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72%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3%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5%。“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86%以上。 |
颇洞村 |
颇洞村位于台烈镇东北部,距三穗县城10公理,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总土地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6亩。65号高速分公路穿村而过,与320国道相距1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05户,913人,有党员31名,其中妇女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00元。近年来,颇洞村“两委”以黔东(三穗)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的启动建设和土地整理、“一事一议”、蔬菜产业化扶贫等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思路,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颇洞村被县委列为“生态文明富裕村”,同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3——2004年度“文明村寨”,后又被列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结合黔东(三穗)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黔东(三穗)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是我镇委托贵州大学编制规划的,该规划于2009年元月6日通过省级评审,颇洞与寨坝、寨坝、屏树3个村均位于示范区核心区内。示范区筹备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颇洞村“两委”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农业结构调整示范户,积极扩大辐射影响,为推动本地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明显作用。通过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招商引资,颇洞村共引进资金100万元,创建有烤烟育苗和种植基地1个,竹器加工厂1个,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截止2010年底,颇洞村农户创建的上一定规模的种养殖基地共有4个,包括蔬菜种植基地1个约100亩,葡萄种植基地1个约30亩,大棚蔬菜基地1个10余亩,枣子种植基地1个约10亩。同时,颇洞村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为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土地整理、“一事一议”等项目的实施为契机,颇洞村“两委”积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目前,颇洞村通过协助、配合各种项目的组织实施,使各自然寨都实现了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电视,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已经累计修建机耕道3公里、引水渠2.5公里、防洪堤2公里,平整土地300余亩,境内的农田灌溉沟渠也得到了全部维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颇洞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三是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整脏治乱”工作不断加强,“文明村寨”创建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剩余文盲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全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中学入学率达99%,15周岁受初等教育率达100%,全村青壮年非文盲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卫生防疫全面进步,全村免疫接种率达99.5%,儿童免疫接种率达99.5%。 如今,颇洞村“两委”班子正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在修桥改路、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农村建设热朝中,不久的将来,颇洞定会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台烈村 |
台烈村位于台烈镇的中心区域,为镇政府所在地,320国道和65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有19个村民小组,668户,3320人,有党员65名,耕地面积1982亩,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以上,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3300元。村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宜林地及“四旁”(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基本绿化,村寨基本整洁,庭院美化。使用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农户达46%;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百户电视机拥有量68台,电话拥有量63部;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94%以上。每百户拥有机动机具29台。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4%,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91%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85%以上。 |
上坪村 |
上坪村,位于台烈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距县城18.5公里,全村共辖11个村民小组,445户,1972人,有党员29名,,耕地面积1119亩。上坪村与寨头村一起合称“寨头”,320国道、65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上坪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灿烂悠久,保留比较完整。有隆重而独特的民族节日,如春节、吃新节、月半节、中秋节等,特别是“二月二”禳桥节,节日从农历二月初二开始,到初五六才结束,全寨12房族去久纳老接龙喜庆,有踩芦笙,男女对歌,斗鸡,打花猫等活动,规模盛大,场面壮观;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婚俗。婚俗有两种,即日娶和私奔(日娶,就是说青年男女双方通过玩山对歌情投意合之后,男女双方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各自父母,而且双方父母都同意这门亲事,再通过媒人说亲而成的婚事,故为日娶。私奔,又称跑婚。就是说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男女双方曾征求过自己父母的意见,因女方家不同意这门亲事,女方便跑到男方家去,叫私奔)是日娶也好,是私奔也罢,其婚姻的过程均相同。即新娘进屋不拜堂;新娘挑“喜水”;拦客饮酒对歌;号婿与恭贺;抹黑脸;妻不落夫家等。丧葬。丧葬有两种,即正常死亡安葬和非正常死亡安葬。正常安葬仪式:办理丧事,出丧(柩),圆坟三道程序。非正常死亡安葬仪式为:安葬前,必须将尸体火化后方能安葬;有精巧的苗族手工艺,如:服饰。上坪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女装三种,而成年女装,其上身服为无领,衣门向右肋开通衣襟,左衣襟向上开一尺长衣衩,长齐膝盖,袖细而长,盖于手掌背。肩部和袖端处适当加一层另一种颜色的布料,在布料边上用白花条或浅蓝色3—5根布条镶着隔开。下穿裤子由裤腰、裤裆、裤脚三部分组成。裤脚另加一层别样的颜色布料,布料上端边缘用自挑的花条或浅蓝色布条偏成上衣一样的图案镶着隔开。头包一张长3尺、宽1尺2寸自织自染的青色家机布料,俗称“三角头帕”。有丰富的饮食文化,酸汤、烂菜、俺鱼、醡辣子、腊肉等。 |
寨塘村 |
寨塘村位于台烈镇北部,距320国道1公里,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478户,1920人,33名党员,耕地面积1136.3亩,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以上,无茅草房、土坯房,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2600元,年人均现金收入865元以下农户比重占全村的7.8%。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宜林地及“四旁”(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基本绿化,村寨基本整洁,庭院美化。使用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农户达55%;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百房电视机拥有量54台,电话拥有量24部;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81%以上。每百户拥有机动机具16台。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6%,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83%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5%。“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94%以上。 |
小台烈村 |
小台烈村位于台烈镇南部,距320国道2公里,有11个村民小组,223户,975人,有党员252人,耕地面积1021亩,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以上,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3000元。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使用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农户达55%;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百房电视机拥有量62台,电话拥有量12部;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90%以上。每百户拥有机动机具18台。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7%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5%,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86%以上。计划生育率达10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5%。“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92%以上。 |
寨坝村 |
寨坝村位于台烈镇东部,距三穗县城10公理,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境内交通便利,昆沪高速公路和320国穿村而过。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03户,1902人,有耕地面积1050亩。寨坝村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30名,其中妇女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近年来,寨坝村“两委”以黔东(三穗)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的启动建设和土地整理、“一事一议”、蔬菜产业化扶贫等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思路,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000元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3100元。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结合黔东(三穗)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黔东(三穗)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是我镇委托贵州大学编制规划的,该规划于2009年元月6日通过省级评审,寨坝村位于示范区核心区内。示范区筹备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寨坝村“两委”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农业结构调整示范户,积极扩大辐射影响,为推动本地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明显作用。通过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寨坝村共引进资金140万元,创建有花卉示范基地2个,竹苗示范基地1个,绿化苗木示范基地1个,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截止2010年底,寨坝村农户创建的上一定规模的种养殖基地共有4个,包括蔬菜种植基地1个约200亩,无土大棚蔬菜种植基地1个共8个大棚,绿化村苗培育基地1个40余亩,太子参、水果种植基地1个约20亩。同时,寨坝村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为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土地整理、“一事一议”等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寨坝村“两委”积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目前,寨坝村通过协助、配合各种项目的组织实施,使各自然寨都实现了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电视,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已经累计修建机耕道3公里、引水渠2.5公里、防洪堤2公里,平整土地400余亩,境内的农田灌溉沟渠也得到了全部维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寨坝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三是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整脏治乱”工作不断加强,“文明村寨”创建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剩余文盲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全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中学入学率达99%,15周岁受初等教育率达100%,全村青壮年非文盲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卫生防疫全面进步,全村免疫接种率达99.5%,儿童免疫接种率达99.5%。 如今,寨坝村“两委”班子正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在修桥改路、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农村建设热朝中,不久的将来,寨坝定会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魁计村 |
魁计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60户,1526人,有党员16名,耕地面积839亩,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上,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1300元,年人均现金收入865元以下农户比重占全村的10%。村两委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电话,使用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农户达5%;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95%以上。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3%,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92%以上。计划生育率达10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8%。“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90%以上。 |
果介村 |
果介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437户1783人,有党员21名,耕地面积809亩,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以上,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1256元,年人均现金收入865元以下农户比重占全村的11%。村两委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百户电视机拥有量106台,电话拥有量32部;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85%以上。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3%,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95%以上。计划生育率达10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2%。“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89%以上。 |
石坪村 |
石坪村位于台烈镇南面,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县城20公里,与良上乡巴冶村相接。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68户,1110人,24名党员,耕地面积350亩。村委组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宜林地及“四旁”(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基本绿化,村寨基本整洁,庭院美化。使用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农户达12%;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百房电视机拥有量123台,电话拥有量15部;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86%以上。每百户拥有机动机具14台。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6%,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84%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2%。“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90%以上。 |
寨滚村 |
寨滚村,位于台烈镇西南部,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306户,1336人,37名党员,耕地面积776亩,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以上,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2800元,年人均现金收入865元以下农户比重占全村的16%。村委组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使用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农户达32%;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百房电视机拥有量76台,电话拥有量64部;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88%以上。每百户拥有机动机具16台。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6%,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84%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2%。“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84%以上。 |
寨拷村 |
寨拷村位于台烈镇东部,全共有5个村民小组,146户,643人,耕地面积235.7亩,寨拷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5人,其中女党员2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8人。 几年来,寨拷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村寨便道基本实现硬化,建有卫生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以及精神文化生活和体育锻炼场所。已建成沼气池3口,正在建设5口,全村有线电话实现了户户通。大力发展三穗鸭养殖、金秋梨种植,充分结合寨拷村的土质特点,引导全村发展魔芋种植,促民增收。 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6%,每户劳动力中有1人以上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83%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5%。“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100%。遵纪守法户和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94%以上。 |
贵干村 |
贵干村位于台烈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距县城9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185户,765人,16名党员,预备党员2名,耕地面积279亩。村两委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现通村公路、通水、通电话,村寨内道硬化,宜林地及“四旁”(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基本绿化,村寨基本整洁,庭院美化。建有卫生室、党员活动室、计生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以种养殖业为主,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以集体林场为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