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镇位于林州市南部,距林州市区50公里。东与鹤壁、淇县为邻;南与卫辉接壤;西与临淇镇隔河相望;北与东姚镇相连。全镇面积193平方公里,耕地46860亩,辖27个行政村,6.4万口人。
近年来,五龙镇党委政府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线,以富民强镇为根本,强化工业,发展建筑业,开发旅游业,加速集镇建设和公路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开创五龙工作新局面。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
全镇矿产资源有花岗岩、白云石、石英沙,水资源以淇河为主,属季节河,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辖区内交通便利,两条省级公路——翟阳线、浚南线纵横全镇,四通八达;全镇公路通车总里程200公里,实现了村级道路畅通。邮电通讯便捷,固定电话入户率达5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初步形成锅炉制造、酿酒、造纸三大行业优势。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达2万方米,完成了镇区给水、排水,基本实现这化、美化、绿化。旅游业迈出了新步伐,辖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南部有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525公顷,自然景观有金鸡展翅、五龙洞、天桥等40余处;中部有石阵村保存完好的清代巡抚刘家院遗址和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阳台寺;北部随着盘石头水库的建成,将形成又一“水上乐园”游览胜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6.4万人 | 193平方公里 | 410581110 | 455000 | 0372 | 查看 五龙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陈家岗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陈家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椤棬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椤棬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官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石官村谷歌卫星地图 |
泽下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泽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七峪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七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碾上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碾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丰峪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丰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渔村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渔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蒋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西蒋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中石阵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中石阵村谷歌卫星地图 |
荷花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荷花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上庄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上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岭后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岭后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桑峪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桑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文峪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文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城峪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城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岭南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岭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合脉掌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合脉掌村谷歌卫星地图 |
牛家岗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牛家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长坡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长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马兰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马兰村谷歌卫星地图 |
阳和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阳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沃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南沃村谷歌卫星地图 |
薛家岗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薛家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河头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河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栗家凹村 | ·林州旅游·林州特产·林州十大特产·林州十景·林州名人·林州 | 0 |
---- |
查看 栗家凹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开元街道 |
河南省林州市开元街道位于林州市市区西北部。以太行路和人民路为界,东接桂园街道,南邻振林街道,西部和北部与城郊乡相连。2007年,面积11平方千米,总人口为31057人,其中农业人口为6820人,辖东门里、小池、开元、瓦窑、仓口5个社区,北关、下申街、水车园、逆河头4个行政村。 - 沿革 2003年1月成立开元街道,总面积11平方千米。2003年,总人口25636人,其中农业人口6417人,辖北关、下申街、水车园、逆河头4个行政村和东门里、兴林、小池、开元、行政街、瓦窑街、仓口街7个居委会。2004年,总人口26017人,其中农业人口6445人。2006年初,将7个社区调整为6个社区,辖开元、兴林、小池、瓦窑、东门里、仓口6个社区,北关、下申街、水车园、逆河头4个行政村。 |
振林街道 |
振林街道位于林州市市区西南部,东与龙山街道相连,南与合涧镇搭界,西与城郊乡相邻,北与开元街道接壤,总面积17.38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于林州市人民街西一巷8号,属振林街道西花园社区。振林街道成立于2003年1月,由原林州市城关镇西南部的李庄村、南关村和城里村的一部分以及人民街、向阳街、商业街、南池、西营、西花园、林隆、闫家台、电厂、常青等10个社区组成,随后城里村部分组成了东营社区,2006年振林街道辖区内的社区进行了组合,人民街社区并入向阳街社区,西营社区并入西花园社区,电厂社区分成两部分并入林隆社区和闫家台社区,后来原人民街社区又重新划分出来,并更名为林虑社区,2015年林州市市区区划调整,原林州市城郊乡的刘家街村、王家池村、槐树池村等3个村和山水甲秀社区划入振林街道,现振林街道下辖南关、李庄、刘家街、槐树池、王家池等5个行政村,东营、西花园、林隆、向阳、商业街、南池、常青、闫家台、林虑、山水甲秀等10个社区,总人口约5.6万人。主要交通要道有长安路、王相路、天平大道、桃源大道。振林街道商业发达,是林州市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
龙山街道 |
龙山街道: 因拥有龙凤山景区而得名。龙山街道位于林州市区东南部,是进入林州市区的东大门,东环路、太行路、龙安路横贯南北,安林公路、天平大道贯穿全境,东距南林高速入口仅1公里,形成了“三纵四横”道路为框架的城市发展范围。辖10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面积30.3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党员1434名。区内龙头山翠柏盖顶,文物古迹点缀其间,山下460余亩的龙湖一年四季碧波荡漾、风景宜人。近年来,龙山街道以建设“富美龙山、幸福家园”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力加快“产业发达的富裕街道、生态文明的宜居街道、安居乐业的和谐街道、党建服务的活力街道”建设步伐,城市功能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功能不断提升,绿化面积大幅增加,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获得“林州市红旗渠精神奖杯”、“林州市五好街道工委”、“安阳市文明单位”、“安阳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2016年,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亿元,较去年增长8%;财政收入完成4220万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亿元,增长20.8%;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1亿元,增长10.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总体良好。 |
桂园街道 |
林州市桂园街道位于林州市城区东北部,东临横水镇,西接开元街道,南连龙山街道,北与陵阳镇毗邻。辖区总面积 12.4平方千米,9000余户,人口36159人,辖东关、红旗、汇丰、桂园、安居、紫薇园、东方苑、京林、湖滨、阳光10个社区,大菜园、小菜园、曲山3个行政村. 区位优势,持续增创。一是交通优势。全市以林(州)长(治)高速建成通车为契机,加快建设了鹤辉高速、晋豫鲁铁路、林(州)桐(柏)高速,形成了“一纵三横”的三重交会,成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中心和枢纽,实现“从省际边缘向中原门户,从交通末梢向三省通衢,从封闭自强向开放包容”三大转变,林州成为了北京、郑州两大都市圈“后花园”,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区的紧密衔接点。桂园街道位于林州市城区东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优越,是全市城市建设的主阵地,展示林州形象的主门户。 二是文化优势。国家级党员干部红色摇篮红旗渠干部学院座落于街道东北角,是一所集学习交流、教育培训、能力培养、实践锻炼为一体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学院建成于2013年8月,占地面积300亩,建筑总面积2.9万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人学习培训。现已举办各级培训班600余期,培训40000余人学员。 三是经济优势。桂园街道承接林州市中心商务区建设。一大批市政建设重点项目落户桂园街道.河南建业百城天地、泰宏国际城、建通酒店、太行国际学校、桂园幼儿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发展前景美好。林州市建筑总部大厦座落于街道,建筑企业总数达到259家,承揽建安总值1200亿元,创劳务收入100亿元,税收(全口径)达到11.5亿元,荣获“中国建筑之乡”称号。街道与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毗邻,林州市产业集聚区先后荣获“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开发区”、“河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等多项荣誉称号。2012年10月,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国家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区规划面积27.0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和电子电器,目前累计引进企业412家。截至2015年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53亿元,税收收入完成6.5亿元,从业人员11万人。 四是生态优势。红旗渠假日酒店、中州裕丰国际饭店、昆吾园大酒店、朝阳商务酒店等一大批餐饮住宿业领军企业落户。全市最大的蔬菜、水果、粮油、肉类副食品配送基地大菜园菜市场地处兴林路东段。位于龙安路北段的林州市汽车客运中心等城市公用设施完善。2015年,在全市街道中综合实力稳居第一。 城靓区美,生态宜居。以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为目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以全市黄金通道和精品大道建设为依托,对辖区内东环路、红旗渠大道、红旗渠干部学院周边、蜜蜂山山体等重点地段共1000余亩,进行了绿化,助力林州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社区组织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成功运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到位,“党员服务示范街”、居民文体活动场所、共建活动、平安、文明小区、文明卫生示范街巷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效果明显,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蓝天碧水工程、违治整治拆除工作,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全面启动占地200余亩投资5000万元的红旗渠精神主题公园建设。 加强党建,改善民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焦裕禄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庸懒散”专项治理工作,激浊扬清,纯洁党性。同时,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在保障民生中构建和谐,民生事业得到了新改善。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目标高远,前景美好。立足全市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长远目标,加快建设富美林州。街道发展的工作思路是:实施“商贸强区、棚改靓区、民生福区”三大战略,打造“现代商贸引领区、城市建设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区”三个新区,加快实现实力桂园、宜居桂园、魅力桂园。 |
合涧镇 |
合涧镇位于林州市西南部,距市区10公里,东接采桑、桂林镇,南连原康镇,西与山西省壶关县、平顺县相邻,北与城郊乡接壤,是一个农工贸发达的历史古镇。自古商贾云集,日进斗金,素有“六集之首”的美誉。辖31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全镇总面积134.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797亩,镇区建成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人口密度46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4‰。 合涧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发达,跨晋豫的葛嘴公路是晋煤东运的主要通道,省道东南公路纵贯全镇南北,与葛嘴公路形成“十”字交通网,东距京珠高速50公里,北距安林高速10公里,乡村道路硬化率达95%。 3.5万千瓦自动切换变电站,保障着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站连接海外,水利条件优越,有容水2760万方的弓上水库,红旗渠和英雄渠在此汇流,地下水源丰富,为全镇的工农业用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合涧镇矿产资源丰富,西部山区绵延20公里的峰岭沟壑中,石英石、钾长石、白云石、花岗岩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开采便利。 合涧镇旅游资源丰富,洪谷金灯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旗渠、林虑山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五处省级文物,二处市级文物,被誉为“文物宝库”,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合涧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现有工业企业100余家,形成了石英砂开采加工玻璃制品和煤炭储运加工二大支柱产业。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4.1亿元,工业增加值4.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6万元。2003年,合涧镇荣获安阳市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林州市目标管理创先争优第二名;2004年,荣获安阳市“五个好乡镇党委”、林州市目标管理争先创优第一名。 近年来,合涧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全镇面貌日新月异,正在成为一座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区域性中心城镇。. |
临淇镇 |
林州市辖镇。1958年成立临淇公社,1978年改乡,1988年建镇。位于市境南端,面积184平方公里,人口8.7万。辖小岭、胡山坡、孔峪、牛庄、临淇、崔庄、北河、南园、吕庄、杨村、陈庄、联庄、党街、洪泉、石门寺、前寨、小庄、郭家屯、关爷庙、下峪口、邢掌、荒庄、淇阳城、李家寨、后坡、河东、社书、石圪当、付村、张家岗、梨林、秦家岗、苇涧、欠十步、黄洛池、关岭、草庄、龙泉、占元、白泉、东张庄、南河、南庄、西张4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煤矿机械配件、医药化工、木器加工、建材等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 |
东姚镇 |
东姚镇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境内有丰富的铁矿、镁矿(白云石)、金矿、钾长石、石英砂等,其中铁矿主要分布在翟阳公路西部,面积达72平方公里,白云石主要分布在翟阳公路东部,储量达26.2亿吨;东姚小米、齐家香椿以其色好、味美响誉晋、冀、鲁、豫,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东姚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早在唐贞观23年就已成为林州六大名镇之一。境内有风景秀丽的白云山、历史悠久的白云古观尧帝避暑行宫、千年古刹兴国寺、后秦主姚苌的丹露台、乾隆皇帝巡幸遗迹、鏖战八年凿通的""愚公洞""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2002年以来,东姚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兴工、调农、筑路、造城""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兴工上,突出乡镇工业主旋律,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在全镇形成了机械制造、塑料制品、金属冶炼、焊条制造、彩印包装、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安阳市东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是冶金部紧密型成员单位,主导产品连铸机、拉矫机、喷淋式结晶器等产品畅销宝钢、安钢等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的皮带轮出口香港、日本、澳大利亚及中东等国外市场。林州市特种塑料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PA、P4塑料托辊产品荣获国家专利;在调农上,围绕""壮大基地,调亮特色,培植龙头,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规模种植优质小米2万亩,依托山区优势发展香椿1万亩,完成了两个小米深加工精包装及香椿脱水真空包 装上市工作。""东姚小米""被国家农业部质检中心评为""无公害产品"";建成了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及万只绿色柴鸡养殖基地;在筑路上,完成了翟阳、壶台两条省级公路的拓宽技改工程,完成了鹤林公路、白云山景区道路硬化工程,村村道路硬化,交通十分便利;在造城上,紧紧抓住被安阳市列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历史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管理水平、第三产业发展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东姚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既是一块条件优越的宝地,又是一块可大展宏图的热土。面向未来,镇党委、政府信心百倍,豪气满怀,决心以-精神为指针,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把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政通人和的新东姚全面推向美好的明天!. |
横水镇 |
横水镇地处林州东部,素有林州“东大门”之称,东与安阳县接壤,南与东姚、采桑两镇相接,西与林州市相连,北与河顺、陵阳两镇毗邻。横水因洹河流经境内而得名,地势北高南低,属典型的丘陵地区。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耕地5736公顷,辖50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总人口82293人,其中农业人口79539人,非农业人口2754人。 乡镇企业 乡镇工业初步形成了机械、汽配、化工、建材等多门类工业体系。支柱产业——铸造业依托丰富矿藏资源优势,正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由资源型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镇内工业企业204个,从业人员3401人,2004年,实现产值17.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达到9.1亿元。 建筑业 140支建筑工队遍布全国各地,从业人员3.4万人,劳务收入达2.2亿元。 畜牧业 建有科技协会、养鸡协会、畜禽贸易总公司,建成了锦荣奶业公司和兴华奶业公司两大农字号龙头企业,新兴产业奶牛养殖业正在做大做强。2004年,鸡存栏300万只,生猪存栏36万头,奶牛存栏500头,畜牧业产值达1.8亿元。 林果业 先后建成以下台村为主的杏林基地,以东屯为主的花椒基地,以张家井、郭家窑为主的核桃基地等,林果业年产值450万元。 教育卫生 全镇建有一类初中2所,二类初中3所,达标小学48所;有一级甲等卫生院1处,卫生所48个。 旅游景区 洹河沿岸的虎尖山风景区、丁家沟风景区,山水相依,景色秀丽,风光宜人,正在吸引着四方宾朋。. |
河顺镇 |
河顺镇位于林州市东北部,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全镇辖41个行政村,70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41个,人口6.2万人,耕地37699.67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0人。 一、矿产资源丰富。河顺镇目前已探明或开采的有铁、钠长石、白云石、石英石、方解石、花岗岩、大理石、麦饭石、石灰石等20余个普通和稀有珍贵矿种。 二、农业生产形式稳定。河顺镇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无农不稳的思想,依靠科技兴农,不断更新良种,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高效农业,2004年,全镇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030吨,其中夏粮单产238公斤,秋粮单产252公斤,经济作物产值463862元。 三、林业发展喜人。2004年,共造林5060亩,林业育苗75亩,植树10万株,幼林抚育1000亩,成林抚育500亩,在大力发展林业的同时,药材种植和林果加工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四、牧业生产稳步增长。为了更好地促进养殖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以三黄鸡特色养殖为主导,以养猪为后备,以特种养殖为补充”的畜牧发展思路,完善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牧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使牧业生产稳步增长。 五、工矿企业兴起。全镇有采矿磁选、冶炼铸造、建筑建材、玻璃制品四大优势行业,工业企业114家,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19.6亿元,全镇财政收入达7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4元。2005年,截止8月底,工业增加值完成3.4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98万元。 1992年,河顺镇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5年8月,被河南省命名为“改革发展建设试点镇”,1997年12月被河南省命名为“奔小康科普示范镇”。 河顺是一方古老而充满朝气的热土,勤劳勇敢的河顺人民将继续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建设工业城镇、发展养殖大镇、创建新型城镇”三大发展目标,为全面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新河顺而努力奋斗。. |
任村镇 |
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林州市的北大门,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耕地2.35万亩,总人口4.5万人。 该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西邻能源大省山西,北与河北涉县隔河相望,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省道新河公路纵贯全镇南北,是晋煤东运的重要通道。水资源非常丰富,红旗渠总干渠径流全镇,漳河沿边而过。国家4-风景名胜区——青年洞,就在该镇境内。 该镇盛产花椒、核桃、柿子等林产品,现有生态沟8个,花椒基地5个,年产花椒30万公斤,核桃25万公斤,柿子200万公斤,人均收入的30%来自林果业。我镇的大红袍花椒2001年10月在全国第二届特种养殖种植品种展示交流会上,获得金奖。 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现有工业企业38家,初步形成了精密铸造、汽车配件、石英砂开采加工三大支柱产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完成2.7亿元,利税300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0万元。 任村镇境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乡村公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山区人畜饮水彻底解决;35万千伏的自动切换变电站一处;程控电话普级率达到90%;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境内许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亟待开发,欢迎有志之士前来考察投资。. |
姚村镇 |
姚村镇位于林州市北10公里处,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8万人,5万亩耕地,辖48个行政村,48个农村党支部(2个村级党委),336个党小组,2469名党员。近年来,姚村镇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被省委、省0授予“六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2004年,被建设部、民政部、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4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完成26亿元,较上年增长30%;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增加值完成6.7亿元,较上年增长16%;各项税收完成6166万元,同比增长38%(其中国税完成5652万元,同比增长49.2%,地税完成514万元,同比增长23.9%),镇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65万元,同比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90元,同比增长14%。 经济发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以创建“全国名镇、经济强镇、农业特色镇、小城镇示范镇”为目标,不断加快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工业发展上,以打造全国“经济强镇”和建成全国汽车配件基地为目标,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配产业。同时,聘请有关方面专家,高起点、高标准地对全镇的工业进行了科学规划,确定了发展重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58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全镇可生产十大类型、400余种汽车配件,其中,汽车底盘部件生产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特别是史家河企业集团的“周率”汽配和定角企业集团的“安总”汽配已进入国际市场。2004年,定角实业总公司被省委、省0授予“全省明星民营企业”荣誉称号,李广源同志被授予“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 |
陵阳镇 |
河南省重点镇——林州市陵阳镇,地处洹河之滨,是1993年在陵阳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的建制镇,毗邻林州市区,是林州市“一市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万人;面积25.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2004年,全镇GDP完成16.4亿元,实现税收1.54亿元。 根据2004年全省乡镇综合实力测评,陵阳镇在全省百强乡镇中综合实力排名已跃居第15位。 陵阳镇区位优势明显。是林州市重要工业区,区内有投资1亿元面积8平方公里的洹北铁、钢、材一体化和洹南铸、加、装一条龙两个工业园。 陵阳镇地理位置优越。京广铁路安林分支直通镇区,林河干线公路、姚横公路相交而过,镇区内“三纵九横”道路网络基本形成。 陵阳镇工业基础雄厚。区内有钢铁、水泥、铝型材、金刚石等工业企业50余家,初步形成了钢铁、水泥、建材机械、汽车配件、铝型材等原材料、轻工、高新技术工业群体。 陵阳镇城镇功能完善。建成了装机容量10000门的光纤数字通讯系统,开通了多功能的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和因特网。区内有110KV输变电站两座,220KV输变电站一座。日供水1万立方米的水厂和日供气1万立方的煤气站已建成营运。陵阳镇先后荣获了中州名镇、市级文明乡镇、科技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2000年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2003年4月被国家建设部、科技部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 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灵活宽松的优惠政策,简便高效的优质服务,整洁优美的镇区环境,文明淳正的镇风民风,形成了陵阳独具魅力的投资环境。. |
原康镇 |
河南省林州市原康镇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距市区20公里,辖36个行政村,4万口人,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3万亩。 原康镇自然资源丰富。柏尖山海拔1000余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旗渠·林虑山的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太行山的“蓬莱仙阁”;原康盆地地下水埋藏浅,储量大;源于康王庙的御泉河水质优良,近乎纯净水;主要矿产资源白云岩分布面积广,品位高。 原康镇经济建设长足发展。乡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8家,初步形成了食用酒精、果品加工、玻璃制品、造纸制箱、冲盖五大产业和原康、下园、栗园、南小庄四个工业小区,其中玻璃制品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3.8亿元,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创利税2937万元。畜牧养殖业异军突起,猪、鸡存栏分别达到10万头和85万只,被确立为安阳市畜牧养殖“高新技术示范区”。以山楂为主的经济林年产量达300万公斤,所产山楂个大、肉多、色美、味鲜,被誉为“红果之乡”。 原康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省级干线新河公路纵贯南北,合壑公路直达山西,乡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0%;万门程控电话连接海内外,新建了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台站;35KV自动切换变电站保障着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各种配套设施齐全,街道纵横交错,建筑样式各异,呈现出现代化小城镇的繁华景象。 原康镇-申路平、镇长王广周偕全镇4万父老乡亲,竭诚欢迎社会各界志士仁人,惠顾原康,携手建设原康,美化原康,发展原康。. |
五龙镇 |
五龙镇位于林州市南部,距林州市区50公里。东与鹤壁、淇县为邻;南与卫辉接壤;西与临淇镇隔河相望;北与东姚镇相连。全镇面积193平方公里,耕地46860亩,辖27个行政村,6.4万口人。 近年来,五龙镇党委政府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线,以富民强镇为根本,强化工业,发展建筑业,开发旅游业,加速集镇建设和公路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开创五龙工作新局面。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 全镇矿产资源有花岗岩、白云石、石英沙,水资源以淇河为主,属季节河,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辖区内交通便利,两条省级公路——翟阳线、浚南线纵横全镇,四通八达;全镇公路通车总里程200公里,实现了村级道路畅通。邮电通讯便捷,固定电话入户率达5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初步形成锅炉制造、酿酒、造纸三大行业优势。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达2万方米,完成了镇区给水、排水,基本实现这化、美化、绿化。旅游业迈出了新步伐,辖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南部有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525公顷,自然景观有金鸡展翅、五龙洞、天桥等40余处;中部有石阵村保存完好的清代巡抚刘家院遗址和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阳台寺;北部随着盘石头水库的建成,将形成又一“水上乐园”游览胜地。. |
采桑镇 |
采桑镇位于林州市区东南8公里处,辖28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人口4.7万,党员1568名,耕地面积30478亩,总面积85平方公里。先后被安阳市委、市政府、林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信访工作先进乡镇、畜牧业(瘦肉型猪)特色乡镇、水利建设先进乡镇、建筑劳务先进乡镇、农业工作先进乡镇、科技工作先进乡镇。1995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 |
东岗镇 |
东岗镇位于林州市东北部,东与安阳县都里乡接壤,南与河顺镇为邻,西与任村镇交界,北隔漳河与河北省涉县相望。地势西高东低,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29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260公顷。年平均气温12.7度,年降水量500余毫米。漳河自镇境北端穿过。境内主要公路有林清公路,河东公路、陵东公路、东杨公路。1996年撤乡建镇。25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283个村民小组,13726户,46902口人。乡镇从业人员28204人,其中第一产业12986人,第二产业12321人,第三产业1891人。农作物总面积3529公顷,耕地面积1977公顷。除汉族外,另有白族、苗族、布依族4个少数民族。 土特产品主要有核桃、柿饼、花椒等,颇具特色的大红袍花椒、黄杏、花红、柿子在豫北久负盛名。新引进的名优果品主要日本甜柿、巨梨、冬枣、雪枣等。砚花水村个大肉厚、口感麻、香味浓的大红袍花椒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为“中国林州南天门”商标,由林州市大红袍贸易中心经销的大红袍花椒,已摆在了全国各地超市货架。 境内有丰富的铁矿石和花岗岩资源,全镇已初步形成以汽车配件、花岗岩开采加工、采矿磁选、建筑建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格局。较大的企业有林州市第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林州市第二铸造有限公司。 风景名胜主要有白云洞、万宝山、双龙寺及闻名中外的红旗渠十大工程中的“曙光洞”、“曙光渡槽”等。镇区北部面积达64平方公里的万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人迹罕至,生长有原始森林和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多处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
桂林镇 |
河南省林州市桂林镇位于林州市东南部约15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4万,耕地3.2万亩,镇区面积3.4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 近几年来,桂林镇党委、政府按照林州市委、市政府“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强力抓环境”的总体要求,结合桂林实际,科学分析,确立“培育龙头,发展提速,总量扩张,位次前移,跻身全市先进乡镇”的发展思路,强力实施“工业强镇、开放带动”战略,培育了华帅集团、圆通铸业、光裕实业公司、四通玻璃制品厂等几个龙头企业。形成了机械铸造、农药化工、玻璃制品、彩印包装等几大行业优势,工业企业保持了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目前,全镇经济发展已步入快车道。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58万元,同比增长24%。工业总产值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增加值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7万元,同比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466元,同比增长8%。 -张建民、镇长王元生携全镇4万父老乡亲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惠顾桂林投资开发、建功立业,愿天下有识之士并肩创大业,携手绘蓝图。祝桂林明天更美好!. |
茶店镇 |
茶店乡位于林州市南部30公里处,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01个自然村,3.5口人。全乡耕地面积约2.5万亩。 特色农业引领全乡产业结构调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茶店乡因地制宜,以林、牧、果、药为重点,大力发展林药间作和柴鸡散养,带动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一)、利用6400亩退耕还林地大搞林药间作,种植了柴胡、板兰根等中药材6000亩,建成了胡家沟、李家庄等中药材示范园3个,建成了、李家庄等中药材精品示范点5个。中药材亩收入均在800元以上。 (二)、在大力发展养猪、养牛等传统养殖业的同时,经过科学考察论证,引导群众发展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柴鸡,全乡13个村利用14条立体生态沟实行柴鸡散养,2005年,全乡规模散养达到30万只。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成立的柴鸡散养合作社对柴鸡蛋进行统一收购、包装、销售,推出了 “山凤”牌柴鸡蛋,产品畅销河南、山东等大中城市。 (三)、规划了10条以林为主、林牧结合的立体生态沟。高标准建设了辛店村的韩道沟、茶店村的西沟、郝家窑的金环沟等5条生态沟。全乡每年干鲜果产量可达5000多吨,连续两年荣获“安阳市林果业特色乡镇”。 工业企业有新突破 工业企业稳步发展,截至2005年8月,限额以上企业林州市福利造纸厂、林州市茶店化工厂、林州市精工弹簧厂、林州市天梭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林州市银昌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投资1200万元的凯丽玻璃制品项目,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即可投产;投资400万元的林州市小康铝制品厂、投资350万元的林州市涂布卡纸厂、投资400万元的林州市鑫发宾馆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投资300万元的林州市银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已完成土建工程。. 201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安阳林州市茶店乡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
黄华镇 |
林州市城郊乡全乡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2300公顷,辖30个行政村,136个自然村,总人口5.6万人。城郊乡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科教优势明显。区域内林虑山(太行山)巍峨耸立,红旗渠穿境而过,开天图画黄华山、雄险奇秀天平山、鬼斧神工鲁班豁、天然风貌千瀑沟等景点闻名遐迩。先后引进了国家863科技孵化园、河南省实验中小学分校、林州市一中,是太行山下的一颗璀璨明珠。 近年来全乡经济社会保持平衡较快发展,2015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8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8506元,连续9年入围全省百强乡镇,位居河南省第14名;先后被授予河南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河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安阳市“五好”乡镇党委、“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乡镇”、“农业产业化优秀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新的黄华镇以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示范区为目标,以“特色立镇、产业兴镇、科教强镇、生态靓镇”四大战略为统领,以“五区一城”为抓手,全力打造山水新城、休闲名镇、林州硅谷。一个崭新的生态新城和文化科技、养生养老的风情小乡正在太行山下崛起,热情好客的黄华人民诚邀八方宾客观光考察、投资兴业! |
石板岩镇 |
石板岩镇地处林州市西北部,东与姚村镇相依,东南与城郊乡为邻,西与山西省平顺县接壤,北与任村镇相连。全乡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总面积约114平方公里,共有17个行政村,326个自然村,总人口9040人,总户数3000余户。石板岩乡人民政府位于石板岩集镇西北区,“扁担精神”的发祥地石板岩供销社位于集镇中心。境内的太行大峡谷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旅游区,这里群山拱翠,流水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太极冰山,千古之谜猪叫石三大奇观。有太行之魂王相岩,幽深谷幽仙霞谷,晋普龙洞小洞天,酷暑结冰太极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鲁班门,华夏一绝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八大景观。此外还有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是休疗养生、避暑度假、绘画写生、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