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宝鸡市 >> 凤翔县 >> 陈村镇

陈村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陈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陈村镇简介

  凤翔县陈村镇位于凤翔县城西南13公里处,西邻宝鸡,北连千阳,毗邻宝鸡二电厂,地处千河III级地和沿河沟壑区的过渡带,平均海拔690一725米之间。镇东、镇北地势起伏较大,西侧和南侧地势较平坦,地势特征为东北高,西南低。
  陈村镇现辖12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2.65万人,总面积48142亩,耕地35600亩,西南部地势平坦,为主要的产粮区,东北部的为原区,中部为镇区所在地,凤宝公路穿镇而过,新建的宝中铁路凤翔站距镇区仅1公里。
  近年来,陈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御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开放活镇、企来强镇、城建兴镇、农牧富镇”的工作思路,组织和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狠抓落实,使经济稳步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一是稳固基础,认真抓好农业生产,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实行集中连片建设,发挥电子、酒业、建材、化工支柱产业作用,增加投入力度,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改
  造嫁接传统工业,实行自主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拓宽引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培植骨干龙头企业,发展非公经济,使工业化水平在发展中提高,在改造中发展;三是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结合镇情,突出“一村一品”生产,推动经济发展。紫荆村笊篱,上营村手工挂面,李家堡、料地村的笤帚,家务的砖瓦业,南吴头村的麻花等“一村一品”生产发展不断壮大,为农民增收开发了“洼地”。
  陈村镇1994午被确定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1996年又被确定为省级全镇企业小区之一。镇区布局合理,共分南、北、中三段,北段为外向型电了工业园区,现已建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6个,私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6个。西南段为高新技术生产开发区,已入驻高新技术企业2户,食品、建材股份合作制企业8个。中段为商贸娱乐、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园区。至目前全镇已形成以酒业、建材、电子、商贸流通和加工为主体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白酒、电子元件、胶带、纸箱等,2004年全镇企业产值达到10.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7亿元,营业收入达到了9.3亿元,工农业值实现了10.5亿元;农民人均收总收入2050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7万人 ·凤翔旅游·凤翔特产·凤翔十大特产·凤翔十景·凤翔名人·凤翔 610322108 721000 0917 查看 陈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陈村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陈村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镇

  城关镇是凤翔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23个行政村,7个社区委员会,镇域面积6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耕地5.8万亩。   工业基础优势明显,传统产业特色突出。现已形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服装加工、食品加工等多个生产门类,产品畅销省内外。围绕镇区的“品”字型县城工业园区已出具规模,以关中工具厂、东盛制药厂、恒立包装材料厂、凤翔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万力造纸厂等为代表的入园企业达56户,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11.73亿元。   农业资源丰富充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以陕西宝凤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马家庄乳品厂、石家营大棚蔬菜基地为龙头,带动蔬菜、奶蓄、辣椒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现有设施蔬菜大中棚2600座,蔬菜面积1.8万亩,奶牛、肉牛存栏6700头,2004年实现农业产值5922万元。   商贸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镇区内宾馆、酒店、超市等应有尽有,九条主干街道商铺林立,八大专业市场交易活跃,以餐饮娱乐、客货运输、商品交易、农贸批零为主体的服务业蓬勃发展。   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彩绘泥塑、剪纸刺绣、草编布艺、铜雕皮影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特别是泥塑、泥塑羊连续两次跃上生肖邮票,进一步扩大了六营泥塑在中外的影响,带动了200多农户从事泥塑生产,2004年产值达到180万元。.  

虢王镇

  近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组织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工业化带动战略,突出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大重点,实施镇区管理、镇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修复三大工程,狠抓红薯、药材、畜牧、设施农业和劳务输出五大产业,不断强化镇村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努力确保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镇域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4年全镇GDP达到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0元。   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9120吨,油料总产量达到4500吨,林、畜、果、蔬产品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镇形成了七个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虢王、江湖两村红薯苗生产示范点,万丰村百亩红地球葡萄示范点,田家村百亩油桃示范点,九家庄村百座蘑菇大棚示范点,汶家村百亩草莓示范点;虢王村猪、鸡养殖示范点,汶家村奶牛养殖示范点。   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到2004年底,全镇发展民营企业16个,个体工商户260个,从业人员1300多人,基本形成了饮食加工、家俱生产、建材制造等10余个行业。2004年企业总产值26310万元,实现利税1342万元。   商业发展,市场交易繁荣活跃。虢王集贸市场历史悠久、每逢集日,凤翔、峡山、陈仓区三县区邻近乡镇客商云集,是远近闻名的物资交流中心。2004年集市贸易日交易额达到3.8万元,年交易额达到234万元,上缴国家利税18万元。    劳务输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发展镇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04年底,全镇在外务工人员已达12000人,主要分布在西安、乌鲁木齐、拉萨、北京、广州等地,以从事建筑业和餐饮业者居多。三家庄村、马洛村、田家村、刘淡村、史家堡村等村年劳务收入已占到农村总收入的二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专业村。2004年全镇共实现劳务收入6520万元,被评为凤翔县劳务输出先进乡镇。   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2240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3574人。全镇有教师277名,其中中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75人,助理级职称104人。文化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  

彪角镇

  彪角镇位于凤翔县城东南隅,南接陈仓区,全镇17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3.3万人,3.7万亩耕地,是凤翔县四大古镇之一。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4.5元,是全县农业大镇、商贸重镇。   彪角镇是凤翔文化古镇之一,历史上曾是汉朝皇家上林苑。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到此狩猎猎,“获一角兽,若镳(读“彪”)然”,武帝回朝,遂将年号由“天朔”改为 “天狩”,彪角由此而得名,沿用至今。   全镇地处渭北旱塬,东风灌区下游,水利条件得天独厚,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迅猛,居全市前列。目前,全镇已形成辣椒、苹果、蔬菜三大农业生产基地和鸡、猪、牛、羊四大畜牧养殖基地。全镇粮食年产量达到15217吨,2000亩果园年产优质苹果6000多吨,4000亩辣椒年产鲜椒3500吨、3000亩蔬菜年产各类鲜莱3200吨。全镇笼养鸡达到15万只,奶牛500头,生猪存栏2万头,年出栏3万多头。.  

横水镇

  横水镇位于凤翔县城东15公里处,东与岐山县城毗邻,西宝北线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79平方公里,共辖22个行政村,203个村民小组,11086户人,43327人,其中农业人口42107人,耕地面积73000亩,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42910.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9000万元,农业产值39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9元。   横水镇是全县粮食、辣椒、苹果、草莓、辣椒、葡萄、甜瓜等种植生产基地。凤翔县高效农业示范园东区及长虹工业园区建在本镇区内,500多座日光温室大栅蔬菜,远近闻名。全镇共成立各种种植业、养殖业协会8个。2004年底,全镇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及民营企业37户(中外合资企业1户),实现总产值90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07万元,镇内建高级职业中学1所,标准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22所。共创建市级文明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村17个。近年来,先后被省、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镇”、“文化先进镇”、“党建工作先进镇”、“计划生育服务先进镇”等。   横水镇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十分便利,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油路总里程达56公里,水、电、林、路、灯等基础设施良好。   横水镇镇党委、镇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建设和谐新横水为核心,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维稳第一责任、党建第一保障,使全镇精神文明、物质大明、政治文明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镇干部群众人心齐、人气旺,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田家庄镇

  田家庄镇位于凤翔县5公里处,辖13个村,106个村民小组,2.5万人,幅员4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亩,西宝北线和凤麟公路穿境而过。素以“辣椒之乡”、“苹果之乡”、“花炮之乡”享誉省内外,是省政府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   近年来,田家庄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人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围绕“强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和谐小康镇”这一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引企力度。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强基固本,挖潜提效,改进作风,优化环境,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了工农业总值5.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2元。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乡镇”、“双拥模范镇”。“全优民政乡镇”。   田家庄镇农业资源充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镇共建各种田间渠造280多公里,可灌溉面积达到90%以上。现已建成万亩辣棚生产基地,所产的秦椒以条长、色艳、味美而闻名;建成6000亩绿色优质苹果园,通过积极推广苹果四大技术,提升苹果品质,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现已打入北京超市,果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成北小里、大原两个大棚蔬菜基地,发展反季节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上百座。   田家庄镇传统产业长足发展,“民间艺术之乡”绽放新辉。作为“花炮之乡”,凤翔县礼花厂是宝鸡地区唯一通过省安全鉴定的花炮生产企业,其产品飘扬过海,享誉海内外,该厂组织的大型大晚会,曾在新加坡以及国内北京、山东、新疆等地展现风采。申都、北小里花炮生产,按照“公司化管理,工厂化生产”的要求,生产经营活动日趋规范。木版年画后起之秀邰立平曾多次应邀到国外献艺,名扬海内外。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镇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思想,加快发展成为共识。镇党委、政府始终不渝的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努力为各界客商前来投资办厂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便利的条件,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依托北部沿山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集矿山开采、料石加工为一体的大原建材工业园区。目前,已有18户企业落户园区兴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独占优势。   新的形势面临新的挑战。田家庄镇将以良好的发展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开拓创新的崭新形象诚迎四方宾客,共谋全镇发展。   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兴业!.  

糜杆桥镇

   糜杆桥镇位于凤翔县城北部,与麟游县毗邻,辖20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林地5.7万亩,耕地5.5万亩。境内山、川、塬兼备,地势从北向南呈阶梯状分布,省210道贯穿南北,“二纵三横”主干道路网交织,交通便利。镇政府驻糜杆桥村,距县城6千米。宝鸡飞机场跨镇境。210省道凤(翔)麟(游)公路过境。   -   沿革   1961年设糜杆桥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糜杆桥、七家门前、何家堡、十里铺、西白村、曹家庄、北水沟、太相寺、萧史宫、西河、淡家门前、竹园、西关村13个行政村。1997年撤乡设镇。2001年,撤销五曲湾乡并入糜杆桥镇。五曲湾乡并入糜杆桥镇之后,新的糜杆桥镇辖20个行政村  

南指挥镇

  凤翔县南指挥镇位于渭河之北,雍兴河南岸,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农业大镇。全镇有16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35064口人,土地面积72743亩。西宝北线公路穿中而过,土地平圹,交通便利。这里有丰富的士地资源,有全国最大的泰公一号大墓陵园,有底蕴深厚的雍城历史文化,更有勤劳善良、锐意创新的陵区人民。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按照“畜牧强镇、果蔬兴镇、旅游活镇、建筑业富镇”的经济发展思路,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园区带动战略,广泛招商引资,促进了镇域经济的长足发展。文化、教育、通讯、镇区基础设施等建设日新月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跃上了新的台阶。镇上先后荣获省、市、县各种奖励80多项,成为凤翔县城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今的南指挥镇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镇区先后建起了全国第一家由农民集资兴建的秦公一号人墓博物馆,建成了被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的华龙牧业公司和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实验基地”的正阳农业科技示范园。在这里,千亩药用花卉园、千亩辣椒经济园、千亩优质苹果园和千亩葡萄产业园会使你真切地感受到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的雄宏气势。50多座蔬菜大棚,5000多头的奶牛基地为镇域经济的发展筑起了腾飞的平台。   想当年,秦先祖举兵东迁,选定了雍城之南这一风水宝地,历经二百九十多年的财智聚积,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看如今,当代名流必将在此创造出无尽的人间神话,谱写出人生的辉煌篇章。.  

陈村镇

  凤翔县陈村镇位于凤翔县城西南13公里处,西邻宝鸡,北连千阳,毗邻宝鸡二电厂,地处千河III级地和沿河沟壑区的过渡带,平均海拔690一725米之间。镇东、镇北地势起伏较大,西侧和南侧地势较平坦,地势特征为东北高,西南低。   陈村镇现辖12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2.65万人,总面积48142亩,耕地35600亩,西南部地势平坦,为主要的产粮区,东北部的为原区,中部为镇区所在地,凤宝公路穿镇而过,新建的宝中铁路凤翔站距镇区仅1公里。   近年来,陈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御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开放活镇、企来强镇、城建兴镇、农牧富镇”的工作思路,组织和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狠抓落实,使经济稳步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一是稳固基础,认真抓好农业生产,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实行集中连片建设,发挥电子、酒业、建材、化工支柱产业作用,增加投入力度,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改   造嫁接传统工业,实行自主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拓宽引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培植骨干龙头企业,发展非公经济,使工业化水平在发展中提高,在改造中发展;三是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结合镇情,突出“一村一品”生产,推动经济发展。紫荆村笊篱,上营村手工挂面,李家堡、料地村的笤帚,家务的砖瓦业,南吴头村的麻花等“一村一品”生产发展不断壮大,为农民增收开发了“洼地”。   陈村镇1994午被确定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1996年又被确定为省级全镇企业小区之一。镇区布局合理,共分南、北、中三段,北段为外向型电了工业园区,现已建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6个,私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6个。西南段为高新技术生产开发区,已入驻高新技术企业2户,食品、建材股份合作制企业8个。中段为商贸娱乐、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园区。至目前全镇已形成以酒业、建材、电子、商贸流通和加工为主体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白酒、电子元件、胶带、纸箱等,2004年全镇企业产值达到10.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7亿元,营业收入达到了9.3亿元,工农业值实现了10.5亿元;农民人均收总收入2050元。.  

长青镇

  长青镇辖9村82个村民小组,2.6万亩耕地,26万人。距凤翔县城12公里,距宝鸡市区约20公里,与陈仓区、千阳县接壤,是宝鸡大城市规划中的6个卫星镇之一。全镇总面积48平方公里,县中建设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分为北部电力能源工业区、中部行政商业区、西南部冶炼化工工业区和东南部居住小区四人功能区。镇区电力能源充裕,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园区水资源丰富。区内以投资61.9亿元的宝鸡第二发电厂与总投资40亿元的东岭集团30万吨锌冶炼、70万吨焦化项目为主的人驻企业及工商户已达360户,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00多亿元。2005年全镇完成技工贸收入25.12亿元,GDP8.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24%。   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有:陕西东岭集团10万吨锌冶炼、10万吨焦化项目;投资1.2亿元的宝源集团2×2.5万KW自备电项目;投资l亿元的长青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3750万元的宝鸡威创水务有限公司第三水厂二期工程;投资7300万元的宝鸡市裕银颜料有限公司1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宝源集团工业硅二期项目;投资1200万元的宝源集团劳动服务公司氧气厂项目等。   2003年9月30日经市编委同意成立长青工业园区管委会(副县级),与长青镇党委、镇政府实行三位一体合署办公。内设“一办部四分局”   近年来,园区管委会、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园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被命名为:省、市级小康镇,省、市级教育强镇,省、市级文明镇。   展望未来,长青镇将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服务体系、优惠的政策支持,成为发展电力能源、有色金属冶炼、新型建筑材料等工业项目的理想园区,成为广大客商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至上,环境第一”的服务宗旨,着力打造一个“亲商、尊商、安商、富商”的发展平台,在同区内形戒以宝二电公司为核心的电力能源产业群和“东岭集团ISP项目为核心的冶金化工企业群,努力把长青建成全省最大的电力能源工业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镇和一流的新型工业城市。.  

柳林镇

  柳林镇区原名柳林铺,街西有一渠流水渭雍水河源头,相传周文王时,凤凰“翔于雍,鸣于岐”时曾饮此水故称饮凤渠,因渠西柳树成林而得名。    柳林镇位于凤翔县城西8公里,现辖16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人,镇域面积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150亩,镇区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驻镇单位22个,西凤酒厂位于镇区东大街,千凤公路穿境而过,是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产地,素有酒乡之美称,凤翔县的四大古镇之一。   柳林自古以酒闻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在此留下诸多胜迹佳文。唐高宗仪风三年(678年),吏部侍郎悲行剑送波斯王回国,途经柳林镇亭子头村,留下了“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的千古名句;境内灵山净慧寺、《西游记》中的晾经寺、凤翔八景之一的“回龙烟雨”等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吸引无数游人怀古咏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柳林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4亿元,是省、市级商品粮、秦椒、秦川牛生产基地大镇和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被授予市级文化先进镇、小康镇、省级文明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姚家沟镇

  姚家沟镇地处关中西部深山区,位于凤翔县县城东北20公里,凤麟公路穿境而过。西北地区最大的民爆企业一一陕西红旗民爆集团公司位于镇区。宝鸡市四大水库之一的白荻沟水库地处我镇亢家河村。全镇有6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5721口人,共中农业人口3667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共中耕地面积37042亩,林地32000亩,草坡3.1万亩,荒山荒地13万亩。   姚家沟镇是远近闻名的“核桃之乡”、“蜂蜜之乡”、“玉米之乡”、"畜禽之乡"。位置远离闹市,得天独厚,盛产的核桃、土蜂蜜、优质玉米和土鸡蛋堪称姚家沟“四绝”。核桃以皮薄瓤饱,不隔不卡为人称道;山间野花、槐花配制的土蜂蜜,以品质醇正,滋补养生久负盛名;一年一熟传统农耕条件下生产的优质玉米因生长期长,日照充分,甘甜爽口享誉西府;当地土鸡散养方式下生产的土鸡蛋以绿色、天然、无公害符合现代人保健需要受到青睐。“四绝特产”价格已卖至普通产品2一3倍,仍供不应求。亟待通过吸引投资走集约化经营来做大做强。   姚家沟镇自然资源丰富,石灰石、镁矿石、板材石料、陶土蕴藏量大,品位高,开采便利。目前开发很有限,诚招各界有识之士加盟开发。姚家沟镇气候温凉湿润,境内林草丰茂,河流纵横,日照充足,风光旖旎,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历史文化景点遍布。现在曹家河皇家上林宛、白荻沟水上游乐中心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已全面启动,正在积极运作之中。   随着姚家沟镇大开放大开发的到来,落后的基础设施愈来愈突现出“瓶颈”制约的负面影响。尽管近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许多地方通过开展扶贫开发和群众筹资筹劳解决了水、路、电、讯等问题,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山区开发的需要,但山区十分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突出表现为:镇村道路砂石化路段很少,油化硬化基本没有;个别村吃水需到十几里处去拉水,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教育事业落后,校舍简陋,相当部分危漏,多数村无学校,学生求学十分不便,造成教育质量不高。.  

范家寨镇

  范家寨镇地处城北十公里处,凤范、糜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乡辖12个行政村,18653口人,总面积106793亩,耕地面积48390亩,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9379万元,人均纯收入1777元。全乡现有中小学13所,教师167名,学生2950人。今年来,依据乡情全力抓好农业经济,大打“特色牌”,已形成苹果、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其中,湫池庙村苹果于96年获农业部名优称号,范家寨、张家沟苹果荣获宝鸡市优质苹果称号。目前,全乡优质苹果10800亩,创经济收入4320万元;牛羊存栏6221头(只),创经济收入1326万元。    招商引资:到2006年9月份全乡合同引资2000万元,现已到位资金690万元。一是投资140万元,新建凤泉纯净水厂一处;二是投资180万元,建办油路铺设厂一处;三是投资120万元,建成凤北刃具加工厂一处;四是投资80万元,新建木炭厂一处;五是投资50万元,退耕还林荒山地2500亩;六是投资70万元,创办机砖厂一处;七是争取国投资金50万元,架设联通线路5公里。.  


陈村镇特产大全




陈村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