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镇平县 >> 遮山镇

遮山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遮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遮山镇简介

  高丘镇位于镇平县西北25公里处,西与内乡接壤,南依王岗乡,北邻寺山乡.全镇面积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000亩,共辖19个行政村,2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474人。
  高丘境内的金华山、老虎山、花果山、方山、以天然生成的高品位高储量的硅石、大理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闻名遐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有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县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乡镇企业,拉大集镇框架为主调,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务实重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取得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新成就。在经济建设上,坚持一个中心,培育四个支柱(烟叶、畜牧、湖桑、地毯),实现两个增收(农民收入、财政收入)。一方面,以集镇开发为突破口,围绕闲置集体资产,在盘活上做文章,新建3个专业市场,并在镇南入口处依托地势,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建设集经济、生态、休闲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生态绿化景点——舒心园,并在“舒心园”和“十”字街建不锈钢雕塑两个。另一方面,在努力稳定生产的情况下,抓好了烟叶、畜牧、湖桑、退耕还林的发展。新建养鸡、养羊专业村4个,新发展养殖专业场25个,3000亩退耕还林和3000亩的灭荒任务全部完成。烟叶、湖桑传统产业面积比较稳定。在乡镇企业上,广开门路,大力引进县外资金,2002年引进县外资金420万元,新建旋木厂3家,大型石灰窑1个,盘活企业2个。作为全镇经济工作“一号工程”的地毯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上活机梁486架,实现入库产值680万元。
   高丘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热情欢迎各界人士到高丘投资办企业发展经济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4万人 82.6平方公里 411324107 473000 0377 查看 遮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遮山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马营村 - -

----

查看 马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钟起营村 - -

----

查看 钟起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湾村 - -

----

查看 张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庄村 - -

----

查看 杨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夏庄村 - -

----

查看 夏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魏营村 - -

----

查看 魏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沟村 - -

----

查看 王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朱岗村 - -

----

查看 朱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苏庄村 - -

----

查看 苏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沟村 - -

----

查看 白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罗庄村 - -

----

查看 罗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孔营村 - -

----

查看 孔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韩沟村 - -

----

查看 韩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倒座堂村 - -

----

查看 倒座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善岗村 - -

----

查看 陈善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沟村 - -

----

查看 陈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铁匠庄村 - -

----

查看 铁匠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遮山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涅阳街道

  镇平县涅阳街道办事处位于镇平县城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9.8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12国道、207国道、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穿境而过,距南阳飞机场30公里。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办事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涅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抓城建、强工业、重民生、促和谐、创一流”的工作要求,围绕建设“工业强办”这一目标,抓住“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两个关键,突出“特色经济、商贸流通、城市建设”三项重点,狠抓“工业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四个方面,不断解放思想,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强力实施,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全办事处非公有制企业236家,专业市场8个,工贸小区7个,入住县产业集聚区项目6个,形成玉雕、地毯、服装、建筑材料、交通运输、三产服务等6大支柱产业。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9亿元,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完成2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42万元,农民纯收入9000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乡镇街道前茅,连续保持省、市、县基层党建、财税工作,民营经济,计划生育,社区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项先进荣誉。   

雪枫街道

   雪枫街道位于镇平县城东南部,东临柳泉铺乡,南与安子营乡、候集镇相接,西连杨营镇,北界312国道。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辖泰山路、西环路、南环路3个社区,徐岗、小西营、于盘、南张庄、牛王庙、八里庙、大奋庄、徐桥、泰山庙、五里河、七里庄、八里桥12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办事处驻县城涅阳路东段北侧。全境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为主,多系黄棕壤及砂礓黑土。河流有东三里河、西三里河及一里河、五里河、九曲河、锣鼓河。312、207国道、宛平高速贯穿境内,244省道穿境而过。   [代码]411324002:~001泰山路社区 ~002西环路社区 ~003南环路社区 ~200五里河村 ~201徐岗村 ~202小西营村 ~203于盘村 ~204南张庄村 ~205牛王庙村 ~206八里庙村 ~207大奋庄村 ~208徐桥村 ~209泰山庙村 ~210七里庄村 ~211八里桥村   [沿革]成立于2006年3月2日。彭雪枫出生在辖区七里庄村,办事处由此而命名。   附:城郊乡位于镇平县城四周,312国道过境。境内的汉代安国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1958年建城郊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98.6平方千米,人口5.5万,辖徐岗、小西营、榆盘、张庄、北张庄、五里河、徐桥、秦山庙、尧庄、四里河、安国、唐家庄、十里庄、大刘营、周家、刘家岗、白河、八里庙、牛王庙、五里岗、李殿营、大坟庄、碾坊庄、肖营24个行政村和建设路1个居委会。  

玉都街道

   玉都街道由原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城郊乡划分出来。现辖14个行政村和两个居委会,挂并了石佛寺镇苏寨村,杨营镇刘洼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41500人。办事处辖区内交通四通八达,区位发展优势明显。312国道、宁西铁路横穿东西,207国道、十二里河穿境而过。镇平县工业园区设在玉都街道办事处207国道两侧,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项目40个,总投资规模突破20亿元,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聚集带和重要的财源基地。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壮大也为玉都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  

石佛寺镇

  中州名镇——石佛寺位于豫西南镇平县城西北,东依207国道,南临312国道,北靠伏牛山,宁西铁路穿境而过,赵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库容达1亿立方米的国家大二型水库—赵湾水库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于镇北。镇域面积148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1万人,是一个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的文明古镇,有“玉雕之乡”之美誉,是南阳玉雕的发源地,河南唯一的玉雕产销重镇,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    1、特色产业及企业情况:该镇以玉雕为特色支柱产业,玉雕原料丰富,产品种类齐全。原料主要有南阳独玉、辽宁岫玉、阿富汉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及各类水晶、玛瑙等近60种,产品主要有饰品和摆件两大系列十大类近5000个品种。齐全的品种和多样化的档次,使石佛寺玉雕驰名中外,独领-。全镇现有玉雕、人物、炉薰等种类专业村落14个,专业市场4个,玉雕从业人员近2万人,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4000多家,其中固定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南英玉雕工艺厂、高升工艺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年产销玉雕产品1300万件,名扬全国的石佛寺玉器厂,仅1985年来获省部级优质产品奖的玉器就达196件,其中独玉“万里长城”被誉为国宝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时,玉雕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奇石、古玩、字画、瓷器、骨雕、角雕、铜制品等旅游工艺品的迅速崛起,目前已形成以玉雕为主,其它珠宝古玩为辅的全国最大的工艺品加工销售集散地。    2、玉雕市场:现有石佛寺翡翠玛瑙市场、玉雕、玉白菜市场、玉雕摆件市场、玉雕湾综合市场四大专业市场。其中玉雕湾综合市场是近年来新规划建设建成的融加工、商贸、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玉雕专业市场和政治经济中心,总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由行政区、商贸区、工业园区、别墅区、休闲娱乐区五大部分组成。目前,商贸别墅区草坪绿化、玉文化广场建设、 别墅群建设即将完成;中心商贸区已全部建成,容纳各类珠宝玉雕门店500多家,日休闲、购物客流量5000余人次,日成交额近200万元。.  

晁陂镇

  镇平县晁陂镇位于镇平县城西,全镇总面积50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4316余人。312国道、宁西铁路、省道248线及即将开工的312国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具有丰厚的人文积淀、和区位“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赵湾水库四支渠纵贯全镇,形成了“水跟家转”的农综开发区,农业条件优越。200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2600万元,人均收入2876元.    晁陂镇建镇于1985年,晁陂人以擅长手工业加工及经商著称,传统的玉雕、地毯等产业源远流长,常年在外经商人员达8千余人,具有浓厚的人文优势和产业优势。近年来,晁陂镇坚持“乡镇企业强镇,结构调整富民,镇村建设树形象,党建稳定作保障”的工作思路,以乡镇企业为主导,以集镇市场建设为依托,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农工贸齐头并进,种养加同步发展,工业上抓招商上项目,农业上抓调整成特色,城镇建设上抓管理创“三优”,养殖业上抓公司带农户。目前,工业经济形成了玉雕、石雕、地毯、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附件六大产业;农业经济形成了梨枣、花卉、中药材、畜牧养殖四大支柱;小城镇建设投入加大,框架拉开,功能完善,已建成玉雕工业园区、石雕工业园区、钢铁建材工业园区、汽车附件工业园区四大工业园区,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趋势。先后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被南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城市建设名镇”、“科技示范镇”和“综合改革发展建设试点镇”。    迈入新世纪的晁陂,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这里既是部分加工制造业转移的后方,又是西部大开发的窗口,便利的交通、传统的人文积淀、宽松的投资环境必将成为社会各界同仁和社会有志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晁陂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以优良的作风鼓励人、以真诚的服务感动人,以丰厚的利润留住人”的方针,研究出台了《关于鼓励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工作的有关奖励规定》,制订了一系列实施意见,组建了专门办事机构,殚精竭虑培育了一片沃土,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共同开发玉雕、石雕、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贾宋镇

  贾宋镇地处豫西南平原区,临312国道和207国道,辖23个行政村,342个村民小组,5.86万人,总面积51.7平方公里。1992年被省命名为“中州名镇”、“乡镇之星”;1993年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全国1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95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同年,被国务院十一部委确定为全国57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1999年被国家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镇”;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15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近年来,该镇以发展为主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财力增强、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创特色、塑形象为工作标准,倾力打造豫西南小商品之都、乡镇企业强镇、生态城镇和玉兰之乡品牌,以人为本,体制创新,整体工作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目前镇区内有大中企业32家,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苗木花卉面积达15000余亩。   热烈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之士到贾宋兴业发展!.  

侯集镇

  老庄镇位于镇平县城东北15公里处,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镇域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万亩,林地面积10万亩,总人口3.2万.    老庄镇是一个浅山区乡镇,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山川秀美,名胜古迹众多,有千年古刹菩提寺、万亩观光樱桃园、古朴沧桑的楚长城,碧波荡漾的杏花湖等景点;矿产资源丰富,石灰石、花岗岩、麦饭石、金、钼储量大,品位高;宁西铁路近郊而过,207国道纵贯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勤劳聪慧,务实开拓的老庄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生态旅游名镇、林果业大镇、矿产资源开发强镇”三大目标,以万亩樱桃园、杏花湖游乐园、菩提寺森林公园,楚长城“三园一城”旅游网线建设为突破口,以樱桃园观光周活动为载体,扩大宣传,提升品位,突出生态旅游开发。特色林果业规模发展迅猛,形成了南部的万亩樱桃园、北部的万亩生态种养示范为主的林果基地,被南阳市评为“小杂果之乡”。在矿产资源开发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初步形成了南部的杏花山石材开发小区,西部的大水泥矿区,北部的高档花岗岩建材区,拥有各类石材加工企业300家,从业人员4200余人。镇花岗岩开发公司生产的“中国红”系列高档花岗岩板材,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填补了南阳市高档建材的一大空白。    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庄镇党委、政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求真务实的工作姿态全面贯彻-精神,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老庄工作的新局面。.  

老庄镇

  卢医镇位于镇平县西北部,辖16个行政村,204个村民小组,87个自然村,34000人,耕地面积49000亩,总面积52平方公里,近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全镇农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及其它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烟叶、湖桑、畜牧产业成为农业的三大支柱。全镇烟叶种植面积6800亩,年产量100万斤以上,产值达到700万元,成为全县植烟大镇,湖桑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亩,年产鲜茧90万公斤,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畜牧养殖业现有专业村8个,规模养殖场10个,养殖大户120余户,97年被南阳市命名为“黄牛养殖基地”。全镇大牲畜存栏10000头,山绵羊存栏9000只,生猪存栏30000头,家禽存栏260000只,年畜牧业产值达到4500万元以上。同时,花生种植面积12000亩,总产量400万公斤,目前已形成的豫西南花生城,占地40亩,进驻经营业户30余家,收购、深加工产值达1000万元,该市场成为豫西南有一定规模的花生专业市场。    乡镇企业骨干带动、民营主导格局基本形成。现有地毯加工、化工、食品加工、农副产品收购和深加工等10余类企业,产品40余种。   骨干企业地毯厂拥有机梁450架,职工500人,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同成化工厂生产的烟胶、标签胶、筛板网等四个化工产品,畅销6省12个地区,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九六年以来,全镇新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制企业80家,总数达到200余家,个体私营企业年产值2.8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0%。    小城镇建设取得突出成就。集镇现有向阳街、繁荣街等8条主要街道,全长8200米,10个专业市场。九六年至九七年,中国新兴房地产开发公司华东分公司总经理魏仁题先生投资600余万元,硬化了镇通312国道及主要街道12.4公里的路面,提高了集镇达到硬化、绿化标准。1998年卢医镇集镇被南阳市授予“一星级城镇”称号。    2001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从完善集镇功能,强化市场管理方面入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使卢医集镇阔步朝“二星级城镇”迈进。与此同时,全镇教育、卫生、文化、广播事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卢医镇地处南阳盆地腹部,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农业支柱产业明晰,乡镇企业特色显著,集镇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越,是有识之士建功立业的一方沃.  

卢医镇

   卢医镇位于河南省镇平县西北部,辖16个行政村,204个村民小组,87个自然村,34000人,耕地面积49000亩,总面积52平方公里,近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全镇农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及其它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行政区划   卢医镇代码:411324106。2006年,辖16个村委会:卢医街村、东风村、白龙庙村、小魏营村、周堂村、河东村、张沟村、大魏营村、何营村、金佛寺村、田河村、朱沟村、郝沟村、军刘沟村、郭岗村、白杨树村。   -种植产业   烟叶、湖桑、畜牧产业成为农业的三大支柱。全镇烟叶种植面积6800亩,年产量100万斤以上,产值达到700万元,成为全县植烟大镇,湖桑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亩,年产鲜茧90万公斤,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同时,花生种植面积12000亩,总产量400万公斤,目前已形成的豫西南花生城,占地40亩,进驻经营业户30余家,收购、深加工产值达1000万元,该市场成为豫西南有一定规模的花生专业市场。   -养殖产业   畜牧养殖业现有专业村8个,规模养殖场10个,养殖大户120余户,97年被南阳市命名为“黄牛养殖基地”。全镇大牲畜存栏10000头,山绵羊存栏9000只,生猪存栏30000头,家禽存栏260000只,年畜牧业产值达到4500万元以上。   -加工产业   乡镇企业骨干带动、民营主导格局基本形成。现有地毯加工、化工、食品加工、农副产品收购和深加工等10余类企业,产品40余种。   -骨干企业   地毯厂拥有机梁450架,职工500人,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同成化工厂生产的烟胶、标签胶、筛板网等四个化工产品,畅销6省12个地区,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九六年以来,全镇新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制企业80家,总数达到200余家,个体私营企业年产值2.8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0%。   -建设发展   小城镇建设取得突出成就。集镇现有向阳街、繁荣街等8条主要街道,全长8200米,10个专业市场。九六年至九七年,中国新兴房地产开发公司华东分公司总经理魏仁题先生投资600余万元,硬化了镇通312国道及主要街道12.4公里的路面,提高了集镇达到硬化、绿化标准。1998年卢医镇集镇被南阳市授予“一星级城镇”称号。  2001年以来,镇党委、0从完善集镇功能,强化市场管理方面入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使卢医集镇阔步朝“二星级城镇”迈进。与此同时,全镇教育、卫生、文化、广播事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遮山镇

  高丘镇位于镇平县西北25公里处,西与内乡接壤,南依王岗乡,北邻寺山乡.全镇面积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000亩,共辖19个行政村,2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474人。   高丘境内的金华山、老虎山、花果山、方山、以天然生成的高品位高储量的硅石、大理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闻名遐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有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县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乡镇企业,拉大集镇框架为主调,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务实重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取得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新成就。在经济建设上,坚持一个中心,培育四个支柱(烟叶、畜牧、湖桑、地毯),实现两个增收(农民收入、财政收入)。一方面,以集镇开发为突破口,围绕闲置集体资产,在盘活上做文章,新建3个专业市场,并在镇南入口处依托地势,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建设集经济、生态、休闲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生态绿化景点——舒心园,并在“舒心园”和“十”字街建不锈钢雕塑两个。另一方面,在努力稳定生产的情况下,抓好了烟叶、畜牧、湖桑、退耕还林的发展。新建养鸡、养羊专业村4个,新发展养殖专业场25个,3000亩退耕还林和3000亩的灭荒任务全部完成。烟叶、湖桑传统产业面积比较稳定。在乡镇企业上,广开门路,大力引进县外资金,2002年引进县外资金420万元,新建旋木厂3家,大型石灰窑1个,盘活企业2个。作为全镇经济工作“一号工程”的地毯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上活机梁486架,实现入库产值680万元。    高丘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热情欢迎各界人士到高丘投资办企业发展经济 。.  

高丘镇

  高丘镇位于镇平县西北25公里处,西与内乡接壤,南依王岗乡,北邻寺山乡.全镇面积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000亩,共辖19个行政村,2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474人。   高丘境内的金华山、老虎山、花果山、方山、以天然生成的高品位高储量的硅石、大理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闻名遐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有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县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乡镇企业,拉大集镇框架为主调,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务实重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取得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新成就。在经济建设上,坚持一个中心,培育四个支柱(烟叶、畜牧、湖桑、地毯),实现两个增收(农民收入、财政收入)。一方面,以集镇开发为突破口,围绕闲置集体资产,在盘活上做文章,新建3个专业市场,并在镇南入口处依托地势,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建设集经济、生态、休闲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生态绿化景点——舒心园,并在“舒心园”和“十”字街建不锈钢雕塑两个。另一方面,在努力稳定生产的情况下,抓好了烟叶、畜牧、湖桑、退耕还林的发展。新建养鸡、养羊专业村4个,新发展养殖专业场25个,3000亩退耕还林和3000亩的灭荒任务全部完成。烟叶、湖桑传统产业面积比较稳定。在乡镇企业上,广开门路,大力引进县外资金,2002年引进县外资金420万元,新建旋木厂3家,大型石灰窑1个,盘活企业2个。作为全镇经济工作“一号工程”的地毯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上活机梁486架,实现入库产值680万元。    高丘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热情欢迎各界人士到高丘投资办企业发展经济 。.  

曲屯镇

  曲屯镇位于镇平县西部,与内乡县接壤,312国道和宁西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镇总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45647亩,辖13个行政村,69个自然庄,1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09人。200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9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4元。    曲屯镇农产品丰富,盛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2002年全镇农民粮食总产量17419吨,完成农业产值9500万元。近年来,该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烟叶5000亩,小辣椒5000亩,湖桑3000亩,大红袍花椒1000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4000亩,成为全县支柱产业发展的重点镇。    曲屯镇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已形成汽车附件、医药化工、地毯三大支柱产业,位于曲屯镇东部开发区的中原汽车附件城东西长2华里,占地105亩,总投资800多万元,拥有102家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畅销全国23个省300多个大中城市,2002年实现产值1亿元,税利800万元,是中原最大的汽车附件产销基地,是享誉全国的汽车附件之乡。镇办骨干企业——卧龙制药厂生产的“脚气净”、“脱毛霜”、“洁阴王”等系列产品多次获得省颁部颁金奖,市场前景广阔,产品畅销全国,年产值1000万元,税利超百万元。镇地毯分公司拥有机梁300架,全镇有700多人从事地毯编织,2002年实现入库值252万元,税收28万元,社会效益220万元。    曲屯镇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成“三纵三横”6条街道、镇区面积达2平方公里,是南阳市重点小集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对镇主干道车站路等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提高了集镇的品味。    随着东西大通道宁西铁路的通车,曲屯镇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曲屯镇党委、政府狠抓机遇,紧紧围绕“乡镇企业特色镇、支柱产业重点镇、集镇建设明星镇”三大发展目标,按照“东工西农,区块发展,民营主导,富镇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曲屯建成工农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明星乡镇。.  

枣园镇

  镇平县辖镇。1965年建枣园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4万。枣(园)贾(宋)、枣(园)曲(屯)公路过境。严陵河、黑河流贯乡境。辖蒋刘洼、沟王、绿化、塔梁、山南、东黄、山北张、下户、枣园、杨家、老时营、陈岗、鱼池马、周岗、城隍庙、下辛营、烂银张、岗李、大王庙1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矿产开发、建筑、建材为主。农产小麦、玉米、花生、烟叶、芝麻。饲养桑蚕。.  

杨营镇

  杨营镇地处镇平县中部平原区,总耕地58950亩,辖21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12966户,53875人。杨营镇交通便利,312国道和207国道呈“T”字形在该镇交汇通过,优越的交通条件,加强了对外联系,促进了集镇、商品生产流通和交换。被南阳市政府命名为“小康村”、“科技示范乡”和“乡镇企业强乡镇”,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县一直保持前八名。    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强这一目标,坚持实践“农业奠基、私营主导、集镇拉动”的经济发展战略,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抓好特色农业、乡镇企业、财税征管、集镇建设管理四大工作重点,突出抓好1500亩赵河公园、玉兴路开发、207国道沿线开发、赵河大桥上下游的综合开发、苗木花卉基地、速生杨种植等六件大事,加力促进镇域经济再跨新台阶。    目前全镇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568个,从业人员6000人,主要行业有地毯、玉雕、机械、家具、农业产品加工、丝绸、建筑、建材、运输等,镇办企业产品先后有6个品种获部优、省优奖。镇办玉器厂是该镇的骨干企业,有职工195人,年产值170万元。全镇从事玉雕加工的超七千多人,玉器车2000多台,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镇办排椅厂为我省生产排椅系列产品的专业厂家,产品造型美观,质量上乘,多次获省、地优秀产品奖。全镇有蔬菜、畜牧、手织柞绸、石蜡加工、竹木柳编、白条鸡加工等专业村15个。郭营、潘营等8个蔬菜生产专业村,在发展配套机井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棚膜蔬菜种植,集约化经营,亩产、亩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每个专业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有5000余人常年从事蔬菜生产,年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487万元,纯收入350万元。    特色产业:四川火蒜、美国甘兰及蔬菜产业、畜牧养殖业、地毯加工业、玉雕加工业。.  

安字营镇

   安字营镇位于镇平县南部,周围与彭营乡、雪枫街道办、侯集镇、邓州市穰东镇和卧龙区青华镇接壤。总面积73平方公里。我镇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5.4万余人。截至2012年底,工农业生产总值达7.4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收入262万元,同比增长9%。安字营镇经济形势发展较好。省道244线和枣韩路、淇河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在安字营镇交汇,交通便利。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目前,全镇自流灌溉渠2条,机电井1240眼,总灌溉面积达692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4%;全镇共有养殖专业村15个、专业场18个、专业户3000户,以专业村、专业场、专业户为骨干的畜牧养殖链条已初步形成;高效农业进一步扩充,全镇共建立6个区域化、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2万亩。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主要有羊毛衫厂、鑫兴钢管厂、轧花厂等10余家,个体私营经济538家,从业人员16700余人,年产值3.6亿元。其中羊毛衫厂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远销欧美及香港、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字营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集镇面积达3.86平方公里,近年来整修东区下水道800米,新修街道500米,建客运站一个,利用原供销社闲置用地,引资80万元,建成现代化、标准化超市一座。镇区道路铺装率、自来水普及率、垃圾处理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90%、95%、76%和32平方米。镇内现有成人学校1所,中学2所,小学22所,幼儿园17所,在校生5800人。镇卫生院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60平方米,建有门诊楼和住院部,设科室10个,有医务人员6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医师10名,病房床位50个,有大型-机、AB超声波机、电动洗胃机、心脑电图等先进设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镇设有残疾人捐助会、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常设机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安字营镇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目标是:进一步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能源、交通、市场建设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力争到201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以及其他经济指标比“十一五”末翻两翻,镇区面积扩大到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2.5万人,非农业人口达到1.7万人,专业市场达到8个。目前,安字营镇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今天的安子营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明天的安字营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张林镇

  -镇位于镇平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207国道与枣韩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88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38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9.07万亩,120个自然村,17023户,6.7万余人,集镇常住人口3825户,1.2万余人。1962年12月建-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社为乡,2011年2月获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国土绿化先进乡镇”,被市政府授予“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先进乡镇”、“全市农村道路养护示范乡镇”、市信访稳定工作“四无乡镇”等荣誉称号,镇域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以实施“工业强镇”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累计引进投资8700余万元的新星光学、三潭酒业入驻县产业集聚区,年产值2000余万元;2012年又引进投资1.6亿元占地100亩的镇平香江药业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施工建设。目前,全镇共有企业从业人员10860人,年产值2.3亿元。      农业基础设施齐全。-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辖区内耕地利于农业发展,适宜小麦、玉米、大豆、芝麻、棉花、瓜菜等农作物生长。近年来,-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交通便利。农田内沟、路、渠、井、林、配套设施齐全,新修水泥路56条、水渠100多道、林网面积1万多亩、有机电井1236眼、总灌溉面积8.6万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保障。农田内已建有两个8000亩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两个一万亩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示范田,今年又新争取了一个万亩标准示范田,目前正在建设。2013年夏季小麦亩产450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381.7公斤高出17.8%。      特色农业亮点频现。特色农业有:-麻油,是镇平县六大名产之一,年产优质麻油3000余公斤。李慎动无公害蔬菜,以西芹和辣椒为主,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每年可生产无公害蔬菜1000余万吨。赵营养猪厂众兴合作社为全县龙头养殖企业,每年可产“放心猪肉”120万公斤。太平观、华沟等村观赏鱼养殖已成规模,养殖水面达到2340余亩。      集镇建设初具规模。集镇面积已达到4.8平方公里,未来五年将达到5平方公里。集镇内,生活超市、农贸市场、客运站、文化中心、自来水厂配套设施齐全。主次干道全部硬化,架设了路灯,栽植了风景树,给排水系统畅通;购置垃圾车、洒水车,保持集镇干净整洁。目前,投资5000万元的新型社区福源社区正在建设,一期工程已建成住房140套,神奇广场、健身园即将修建,社区建好后将将极大地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拉大集镇框架、亮化集镇面貌。      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集镇内敬老院,卫生院、完全小学、初中等公共设施服务部门齐全,服务质量、教学水平逐年提高。村村都有达标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器材齐全,使群众休闲娱乐条件逐步得到改善。80%的农户使用了沼气池,100%的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电视、冰箱、空调、电器化产品基本普及,电脑、轿车走进了普通家庭,群众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人民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建设实力-、美丽-、幸福-而努力奋斗。   

柳泉铺镇

  柳泉铺镇位于县城东10公里处,全镇辖19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223个村民小组,312国道、宁西铁路、柳卢公路横穿全境,战备公路贯穿南北,区位优势独特,交通十分便利。向西毗邻县中心城区,东与遮山镇接壤,距南阳不足20公里,南部临近彭营镇,北依老庄镇。全镇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950亩,全境西北部依杏花山,属浅山地带,中部为丘陵区,西南部为平原,山、丘、平各占三分之一。辖区总人口37403人,集镇常住人口7200人,非农业人口3800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4163人,占91%;有回族和蒙族2个少数民族,共3240人,占9%。1958年建柳泉铺公社,由原遮山和柳泉铺组成,1983年改乡,人民政府驻地柳泉铺街,电话区号0377,邮编474262。2011年7月13日,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柳泉铺乡,设立柳泉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改革开放以来,柳泉铺党委、政府确立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保稳定的整体工作思路,务实重干,开拓创新,使乡域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经济工作,依照“东部良田抓植烟,北部建材抓矿山,南部丘陵抓林果,企业放在国道边”的发展方针,大力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建设;农业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确立了烟叶、畜牧、林果三大支柱,植烟3000亩,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养鸡专业村9个,专业场13个,专业户549个。乡镇企业发展上,优化软硬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搞好资源开发,逐步形成了国道和杏花山二大经济小区,培育了杏花山建材开发公司、大山实业有限公司、中德胶合板、信合玉石、弘星建材等多家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机械、轻纺、建材等产业群体,为集镇发展扩充、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和后劲。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转变作风,紧紧围绕建设“实力美丽幸福柳泉铺”的发展定位,着力实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兴镇”三大战略,突出“保增长、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重机制、促落实”的主题,狠抓农业生产、招商引资、集镇建设、财税征管、民生改善五项重点,以“三化”协调发展为方向,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全镇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工业经济日益壮大,农业效益不断显现,集镇建管上档升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年来在全县乡镇综合考核中位于前6位,先后被授予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全市“文明集镇”、“三星级小城镇”、“信访工作四五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篇章,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柳泉铺将继续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撤乡建镇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力争把柳泉铺镇打造成为经济势头强劲、主导产业明晰、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宜居的新型城镇。   

彭营镇

  彭营镇位于镇平县东南部,东与卧龙区潦河镇以潦河为界,南与卧龙区青华镇为邻,西邻安子营镇,北靠遮山镇,距县城17公里,东到南阳市20公里。沪陕高速、二广高速、焦枝铁路、南邓公路在此交汇,已开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中部穿过,全长11.41公里。全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辖19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和1个开发区,25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5.67万人。      近年来,彭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纵深推进“工业立镇、特色强镇、开发富镇、旅游兴镇、和谐稳镇”战略,开创了全镇整体工作争先进,单项工作创一流的新局面。2012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1.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58万元,占县下达任务的111%;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出好趋势、好气势、好态势。      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入驻县产业集聚区的南阳志大毛衫公司2012年完成税收109.8万元,两年来相继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明星企业”,“优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荣誉称号;韩堂新亚油库2012年完成税收280万元,比去年增长180万元。二是特色产业优化升级。2012年全镇植烟面积达2200亩,实现税收84.6万元。建成食用菌大棚120个,注册“鑫益康”商标,通过省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认证,2012年实现产值800多万元,获国家“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协会。三是集镇面貌日新月异。投资150多万元,对集镇进行改造升级,投资1200万元的锦龙农贸市场实现规范经营;投资2630万元高标准规划并实施了祥和社区一期工程;实现三星级文明集镇和撤乡建镇目标。四是旅游开发彰显亮点。筛选了旅游开发依托企业,注册了南阳涅阳岭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完成了1770亩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详规。已投资340多万元,新植核桃林300亩,茶林200亩,景观芙蓉100亩、红叶石楠和马尾松各50亩;新植桃树、梨树、日本樱花、桂花、垂柳、玉兰等苗木1.8万余株;在景区架变压器一台,新建拦河坝2座;完成景区道路整修3.5公里。五是民计民生取得实效。投资350万元完成了韩堂中心小学办公楼、餐厅楼等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了彭营中心小学餐厅楼建设;筹资400万元实施韩堂、范庄、柳园、冯营4个村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2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改造;投资342万元修建水泥路15公里,新架桥梁2座,拦河坝1处。六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投资30万元完善提高标准化村室6个,整顿后进村党支部2个;投资32万元建立平安建设技防平台;投资10万元完善综治信访接待大厅,平安建设、信访工作继续保持市县先进位次。      2013年,彭营要以撤乡建镇为契机,以南阳中心城区建设西延为依托,以潦河旅游开发为突破口,利用运河建成通水、枣韩公路升级省道、涅阳岭旅游项目开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食用菌示范园项目建设、两个千亩烟田示范方等有利时机,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务实重干,再创彭营镇经济社会发展新辉煌!   

二龙乡

  镇平县辖乡。1958年建二龙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城北,距县城28公里。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1.3万。镇(平)二(龙)公路过境。辖王坪、付家庄、下河、东马沟、清凉树、老坟沟、二龙、黄竹笆寺、碾坪、枣子营、凉水坪、四棵树、石庙、三潭14个村委会。矿藏有金、银、铜、锰等。乡镇企业以矿产开发、食用菌开发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水稻、红薯。建有10万亩柞蚕基地。盛产牛黄、全虫、金石桷、南星、杜仲、天麻等药材,特产广洋大枣、黑木耳。.  

王岗乡

  镇平县辖乡。1975年建王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2.5万。镇(平)马(山口)公路过境。辖胡营、谷坡、管刘庄、鄢沟、前裴营、管家、朱庄、靳营、慕营、杜庄、马岗、砚台、东李庄、西李庄、岗西、厚碾盘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地毯、玉雕、建材生产为主。农产小麦、玉米、花生、烟叶、红薯。砚台村阳安寺大殿为明代蒙古族寺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庄乡

  镇平县辖乡。1975年建马庄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2.9万。邓(州)贾(宋)公路过境。辖火龙庙、杨寨、马庄、栗扒、小碾王、黄楝扒、夹河李、白衣堂、尤营、唐营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运输、肉食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红薯、花生。.  

郭庄回族乡

   郭庄回族乡位于河南省镇平县南部,距县城20公里,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是南阳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它西临207国道,南接焦枝铁路,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18.4平方公里,耕地18356亩,辖熊庄村、郭庄村、张庄村、许桥村、白杨葩村、孙楼村、团西村、团中村、团东村9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102人,其中回族5925人,占全乡总人口近一半。   镇平县郭庄回族乡   农业是该乡经济的主体,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有棉花、烟叶、小辣椒等主要经济作物,1996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确立了“强农兴工,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使该乡1.8万余亩耕地全部实现了综合开发,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园田化格局。尤其是地下水资源丰富,全乡共有机电井415眼,平均45亩耕地一眼井,干旱情况下,一周内可把全乡所有耕地普浇一遍,夏粮生产连年丰收,单产位居全县前列。同时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确立了棉花、烟叶、畜牧养殖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全乡已发展棉花面积10000亩;金鱼养殖水面300亩,调整面积达132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2%。2003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2206元。   随着农业的兴起,乡镇企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乡共有集体、股份、个体和私营企业500多家,有百万元以上产值企业2家,有玉雕厂、肉联厂、化工厂、旋木厂、地毯厂、养殖厂等10多家骨干企业。与此同时,乡党委政府又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开放力度,开展横向联合,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绩,再次促进和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工业和农业的蓬勃发展,为集镇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已建成2000米“井”字型四条大街,沿街楼平房2000余间,居民约4000余人,有闻名宛西的粮油购销市场和皮革加工一条街。同时,又在集镇征地60亩,高起点、高标准建一个综合开发市场。目前,集镇沥青硬化,路灯开通,下水道开挖,集镇宽敞、干净、明亮、繁荣。  


遮山镇特产大全




遮山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