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镇平县 >> 遮山镇 >> 陈沟村

陈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陈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沟村简介

  陈沟村位于遮山镇南部,地处丘陵,南邻彭营镇,沪陕高速穿境而过。明朝中叶,陈姓建村,村处洼地,故名。该村辖陈沟、下陈沟两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200人,均汉族。耕地面积1587亩,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其中烟叶作为支柱产业,种植已成规模,年人均增收600余元。同时,在村干部示范带领下,香菇种植也初步形成产业,为该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该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324107 473000 0377 查看 陈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陈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马营村

  马营村位于遮山镇东北部,潦河西岸,二广高速西侧,地处平原。辖马营街。明万历年间,马姓由山西迁此,名马家营,自清乾隆以来,因村内设街道,故称马营街,因村委会驻马营街简称马营。该村辖马营街,10个村民小组,1969人,耕地面积2186亩。在传统种植小麦、大豆、棉花、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加大了蔬菜、烟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借助传统农副产品集散地优势,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逐渐成为遮山镇东部的一个商品流通中心。   

钟起营村

  钟起营村位于遮山镇东部,镇政府所在地,312国道穿境而过,地处半丘陵。清康熙年间,王继统由马家营(今为马营街)迁此建村,因翻土起出一口古钟,故名。该村辖桐树庄、钟起营、水饭店、柳庄4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1857人,以汉族为主。耕地面积1672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烟叶等。其中烟叶生产作为钟起营村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形成了遮山镇最大的烟叶生产示范基地。   该村基础设施完善,文体活动广场一应俱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同时,南阳天森肥业、镇平金贵清真冷库等超千万项目相继入驻该村,为该村今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湾村

  张湾村位于遮山镇东北部,潦河西岸,312国道北侧,二广高速穿境而过。清乾隆初年,张可义由潦河镇迁此建村,聚落西依中心岗,东滨潦河湾处,故名。该村辖张湾、寺湾、老沟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300人,耕地面积1160亩。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该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村北的仲景祠、石佛庙初具规模,村东的潦河是南阳市西郊的主要水系治理工程,也是未来工业、物流、观光旅游等项目的投资热土。   

杨庄村

  杨庄村位于遮山镇东部,潦河西岸,312国道南侧,二广高速遮山站入口处,交通便利,环境优越。明时,杨姓居此,名杨庄。该村辖杨庄、李庄、王庄、高沟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378人,以汉族为主。耕地面积1570亩,主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全村基础设施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先后引进了砖厂、大理石厂、棉花厂、纸箱制造厂等中小型企业,极大的活跃了杨庄村的经济,也为群众增收带来了机遇。   

夏庄村

  夏庄村位于遮山中部,遮山主峰周围。紧邻镇政府,距镇平县城12公里,312国道穿境而过。清乾隆时,赵姓由小河东(今属卢医镇)迁此建村,以地处西鳌山下,名下庄,讹传为夏庄,后成为行政村名。该村辖来沟、赵池庄、夏庄、长溜山、大苏扒、黄楝树、孙刘、王虎扒、李家沟等16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3328人,除大部分汉族外,有少数蒙古族和回族。耕地面积2366亩,主产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烟叶等农作物。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村级文化医疗设施齐全,公共基础建设完备,村容村貌整洁。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数十家企业的相继入驻振兴了夏庄村经济,促进了夏庄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投资26亿元的张仲景国际养生城项目建设为夏庄村的今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魏营村

  魏营村位于遮山镇东部,潦河西岸,地处丘陵,二广高速东侧。明崇祯时,魏姓由大魏营(今属卢医镇)迁此建村,故名。该村辖魏营、赵营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530人,除汉族外,有少数蒙古族人。耕地面积2960亩,主产小麦、玉米,红薯等。该村以农业为主,养殖业兼顾,林业生产兴旺发达,全村植树达10万余棵,面积约1500余亩。公共基础设施完备,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台湾同胞捐资建造学校,出资修建跨潦河的大桥,使魏营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王沟村

  王沟村位于遮山镇东南部,地处丘陵,东滨潦河,南邻彭营镇,沪陕高速北侧。明万历时,王姓由-县迁此建村,地处宽沟中,故名。该村辖王沟、张梅沟、张华岗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270人,均汉族。耕地面积223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和养殖业为主。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建有新农村书屋,方便群众阅读学习,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生态绿化事业成效显著,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稳定。   

朱岗村

  朱岗村位于遮山镇东部,312国道穿境而过,地处岗坡。清初,朱姓由山西迁居于遮山北麓小岗上,故名。该村辖小梁洼、朱岗、大梁洼、岗坡、高小庄等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3283人,除汉族外,有少数蒙古族人。耕地面积2436亩,主产小麦、玉米等。目前,位于该村的朱岗新型社区是我市规划的首批100个新型社区之一,总占地面积588亩,一期50亩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可容纳6000—8000人居住。同时,作为镇平县重点项目的温州机电产业园也位于该村,总规划占地6000亩,已入驻的南阳力神重型机器项目、宁夏青龙管业项目、高低压电柜项目等正在生产,为该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另外,台湾和深圳红十三集团的10个高科技项目也即将入驻该村,朱岗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在文化生活上,该村自己创办《朱岗社情》科技文化简报,极大的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   

苏庄村

  苏庄村位于遮山镇东北部,地处平原,北邻柳泉铺镇。明万历时,苏姓由-县迁此建村,故名。该村辖小苏庄、赵庄、申庄、岳庄、岳李庄、大苏庄等9个自然庄,20个村民小组,3100人,除汉族外,有少数回族。耕地面积4348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烟叶等,农业发展上,该村逐步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过渡发展,规模化种植带来的较高的收益已显端倪。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基础公共设施完备,文化教育事业繁荣。   

白沟村

  白沟村位于遮山镇南部,地处丘陵,南邻彭营镇,沪陕高速北侧。明末,白毅由白庄(今在彭营镇太子寺行政村黑庄村西边的遗址上)迁此建村,地处山沟中,故名。该村辖白沟、葛沟、陈和岗、羊羔岭、东羔庄、苏家沟、西刘家、东刘家等10个自然村,1711人,均汉族。耕地面积3210亩,以小麦、玉米、烟叶、红薯、花生为主要农作物,并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地质标记。其中烟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红薯则以味甘、肉厚、营养丰富著称,目前已注册“白沟红薯”专有商标。   

罗庄村

  罗庄村位于遮山镇东北部,潦河西岸,二广高速东侧,地处半丘陵。明洪武时,罗姓建村,称罗庄。该村辖罗庄、张拔庄、小东庄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998人,耕地面积2000亩。主产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沿二广高速两侧初步建成了500余亩的核桃种植基地。该村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医疗服务设施健全,农民人均收入6980元,位于全镇前列。   

孔营村

  孔营村位于遮山镇政府西南部,三分之二为平原,三分之一为丘陵,南与彭营镇、安子营镇搭界,西邻柳泉铺镇,沪陕高速北侧。明万历年间,孔衍学由孔楼(今属邓县)迁此建村,故名。该村辖孔营、董庄、河当中、大乔庄、小乔庄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1836人,以汉族为主。耕地面积2654亩,主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此外花卉种植和养殖业均已开始形成规模。   

韩沟村

  韩沟村位于遮山镇西南部,地处丘陵,北邻夏庄村,南与倒座堂村接壤。明末,韩姓由韩堂(今属彭营镇)迁此建村于丘陵中洼地,故名。该村辖张庄、大韩沟、小韩沟、苗岗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670人,均汉族。耕地面积2976亩,荒山荒坡面积3500亩。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近年来,烟叶、花生种植和畜牧产业持续扩大发展,进而拓展了烟叶、花生、畜牧业的深加工产业。   

倒座堂村

  倒座堂村位于遮山镇西南部,地处平原,南邻彭营镇,沪陕高速北侧。明万历年时,雷姓由山西迁来,李姓由老鹳窝(今为石佛寺的李营村)迁来建村,村北有倒座堂(相传唐朝年间,有一得道高僧,与人许诺:“此事若非这样,我不再见你。”最后无颜面对,就到此地建一庙堂,坐南朝北,故名倒座堂。),村以堂名。该村辖倒座堂、长营、曹营、高庄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516人,均汉族。耕地面积167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烟叶等为主。其中以烟叶种植为支柱产业。该村公共基础设施齐全,文化教育事业繁荣,群众勤劳团结,社会和谐安定。   

陈善岗村

  陈善岗村位于遮山镇东南部,地处岗坡,南邻彭营镇,二广高速西侧,沪陕高速北侧,距312国道2.5公里。明时,陈善居此,村以人为名,今为李、崔、魏、陈、刘、张、王等姓共居村,无原陈姓,仍沿旧称。该村辖陈善岗、大胡张营、小胡张营、草庙岗、张庵、小王沟等1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430人,以汉族为主。耕地面积3985亩,主产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等。以烟叶为主的支柱产业已开始规模种植。该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备,医疗卫生、文化活动设施齐全,文化教育事业繁荣。特别是投资10亿元的万亩生态公园和内乡永生科技林木项目的入驻,给陈善岗村带来旅游业的发展和独特商机,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得到不断提高。   

陈沟村

  陈沟村位于遮山镇南部,地处丘陵,南邻彭营镇,沪陕高速穿境而过。明朝中叶,陈姓建村,村处洼地,故名。该村辖陈沟、下陈沟两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200人,均汉族。耕地面积1587亩,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其中烟叶作为支柱产业,种植已成规模,年人均增收600余元。同时,在村干部示范带领下,香菇种植也初步形成产业,为该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该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铁匠庄村

  铁匠庄村位于遮山镇西南部,地处丘陵,北邻柳泉铺镇,距312国道2公里,交通方便。明末,一位姓张绰号铁匠的居此,得名铁匠庄。该村辖铁匠庄、侯李庄、郝庄、罗庄、韩家、魏家庄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800人,均汉族,耕地面积2400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烟叶等。近年来,该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文化教育事业繁荣,群众精神生活丰富。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经济支柱的规模化产业,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   


陈沟村特产大全




陈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