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塬镇位于千阳县西北部,南接城关镇,东临冯坊河,西与寇家河隔河相望,北与甘肃省灵台县接壤。境内交通便利,有千灵(千阳至灵台)三级公路纵贯南北。村村道路实现砂石化,其中20%的村通油路。通讯设施齐全。全镇辖10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1.2万人,1个办事处,有耕地4.4万亩。镇政府驻地距县城6公里。
张家塬有三山一分塬之称,塬区土地较肥沃,水利条件优越,主产粮食,是千阳四大省列产粮基地,是苹果、奶肉畜、蚕桑、烤烟的主产区之一。北部山区牧草及森林资源丰富,畜牧业为其经济强项,发展林牧产品加工业优势突出。近两年来,张家塬镇畜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镇奶畜存栏10397头(只),其中,奶牛存栏3320头,2002年交售鲜奶501.3万公斤,收入601.6万元,目前境内的寺坡村奶站小区,占地35亩,装有14组机械挤奶设备一套。疫病防治、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等服务设施齐全,使奶畜生产由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养殖模式向工厂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发展。
张家塬镇交通便利,水利条件较优越,发展高效农业前景广阔。境内粮食产量大,可发展粮食购销或饲料加工业;果品产量大,可联营或独资搞苹果、杏运销和深加工。北部山区牧草丰富,可投资兴办肉畜饲养基地,创办肉类深加工企业;林业资源充裕,可发展木板加工、装饰材料加工企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2万人 | ·千阳县旅游·千阳县特产·千阳县十大特产·千阳县十景·宝鸡品 | 610328103 | 721000 | 0917 | 查看 张家塬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千阳县城关镇地处宝鸡市以北,千河川道,东临冯家山水库,南接宝鸡县,西邻寇家河乡,北倚南寨镇,为县城所在地,总面积 120.85 平方公里,镇辖 11 个行政村, 2 个社区居委会, 27445 人,其中农业人口 4321 户 15835 人,山、川、塬各占三分之一,全镇共有耕地 20246 亩,其中水浇地 5111 亩。是县上的三产重镇、蔬菜大镇、奶畜强镇。 城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商贸发达,历史文化悠久。境内陇凤公路,宝中铁路东西横贯,千凤公路南北穿梭,形成十字交汇;辖内有文化史观燕 亻 及 望鲁台、道教圣地龙泉古刹、高洞沟旅游景点区,有“龙泉润稼”之称的优质矿泉水,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发展旅游业和兴办第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城关镇产业兴旺,镇域经济发展迅猛。蔬菜、果品、速生杨丰产经济林、奶畜生产已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全镇蔬菜面积达 13010 亩,建成大、中、小棚 3800 座,沿千河两岸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其中荣获“后稷金像奖”的“千川牌”透心红胡萝卜,“段坊牌”红薯、甘蓝,远销陕、甘、宁及毗邻地区。全镇奶畜存栏 10600 头(只),年交售鲜奶近 5580 吨,产值 4464 万元。全镇种植饲草 5300 亩,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2004 年全镇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 1891 元。全镇形成了以川塬地区发展蔬菜、劳务输出,塬区以发展奶畜、山区以发展果品、牧草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逐步深入,城关镇党委、政府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全面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乡镇载体功能,在水利、交通、能源、通讯、信息、基础建设等领域,突出抓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和工程,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城区建设,构筑新的招商平台。 2004 年先后有百万元以上的五个项目落户该镇,招商引资 1000 万元,到位资金达 467 万元。 城关镇是一块宝地,是您投资兴业的热土,处处蕴藏着商机。我们热忱欢迎各界朋友来城关镇指导考察、传递信息,加强交往,增进友谊,共同发展,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
崔家头镇 |
崔家头镇位于千阳县最东部,东与凤翔县接壤,西与本县南寨镇、沙家坳乡相邻,南到冯家山水库,北与高崖乡相接。南北长19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面积37.38平方公里。千凤公路东西穿境而过,镇村公路纵横交错。共有耕地21120亩,辖8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591人。 崔家头镇水草资源丰富,现有草坡地1.43万亩。大小水库、坡塘7座,水面面积120亩,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发展林果业条件得天独厚,建有2200亩优质苹果园,年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亩左右。 近几年来,崔家头镇的经济迅速发展,在发展镇域经济中,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坚持"兴水促农、以牧促农、科技兴镇"三条战略。 崔家头镇物产资源丰富,投资环境优越,镇政府制定了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招商引资项目有:围绕畜牧业开办皮、毛、肉深加工企业;可利用境内大面积闲置的水面,发展养殖业;全镇每年可有近3万吨苹果待售,可搞外销贩运或进行果品的深加工。. |
南寨镇 |
南寨镇位于县城东北,千凤公路横贯东西,距宝中铁路千阳车站6公里,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耕地43200亩,辖15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5433户,21046人。 南寨镇地势平坦,面积广阔,交通便利,渠通水畅,有"三端一平"称号(路端、渠端、树端、地平)。农业以粮油、苹果、蚕桑、西瓜为主,为万亩苹果之乡,生产的红富士、秦冠苹果,个大、色好,1997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水果。 近年来,南寨镇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镇政府狠抓了四大基地建设和六个骨干项目,依靠科技,发展节水农业,大面积推广地膜农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粮经面积比由45∶55逐步过渡到50∶50,以桑、果、畜为发展重点,以千凤、南沙路沿线发展果品生产;以南沙路以北发展蚕桑生产;东河沟沿线的益致、樊家塬、什字、刘家坳、尧头发展奶畜生产。 在种植、养殖业发展方面提出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形成规模,发挥效益的思路,初步形成区域经济规模,为农村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对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采取鼓励和扶持的政策,在企业经营用地、用电、资金等方面大开绿灯。 南寨镇水利条件优越,苹果面积大,果质好,发展苹果的深加工业前景广阔,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办厂。. |
张家塬镇 |
张家塬镇位于千阳县西北部,南接城关镇,东临冯坊河,西与寇家河隔河相望,北与甘肃省灵台县接壤。境内交通便利,有千灵(千阳至灵台)三级公路纵贯南北。村村道路实现砂石化,其中20%的村通油路。通讯设施齐全。全镇辖10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1.2万人,1个办事处,有耕地4.4万亩。镇政府驻地距县城6公里。 张家塬有三山一分塬之称,塬区土地较肥沃,水利条件优越,主产粮食,是千阳四大省列产粮基地,是苹果、奶肉畜、蚕桑、烤烟的主产区之一。北部山区牧草及森林资源丰富,畜牧业为其经济强项,发展林牧产品加工业优势突出。近两年来,张家塬镇畜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镇奶畜存栏10397头(只),其中,奶牛存栏3320头,2002年交售鲜奶501.3万公斤,收入601.6万元,目前境内的寺坡村奶站小区,占地35亩,装有14组机械挤奶设备一套。疫病防治、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等服务设施齐全,使奶畜生产由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养殖模式向工厂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发展。 张家塬镇交通便利,水利条件较优越,发展高效农业前景广阔。境内粮食产量大,可发展粮食购销或饲料加工业;果品产量大,可联营或独资搞苹果、杏运销和深加工。北部山区牧草丰富,可投资兴办肉畜饲养基地,创办肉类深加工企业;林业资源充裕,可发展木板加工、装饰材料加工企业。. |
水沟镇 |
水沟镇地处千阳西南,东与本县柿沟乡接壤,西邻陇县东风镇,南靠陇山余脉之千山,北临千河,与古镇草碧相望。地势南高北低,向千河谷地倾斜。境内山川塬皆有,地理差异较大,属典型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辖8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2341户,农业人口9192人,有耕地18765亩,其中水浇地6300亩。 千(阳)陇(县)南线公路和宝(鸡)中(卫)铁路穿境而过,镇村主干路18.3公里全部实现砂石化,交通十分便利。 水沟水利、矿藏资源比较丰富。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境内有横贯东西的千丰渠和跃进渠。矿藏有千山雪山大理石矿,储量达数百亿吨,品位高,是水泥、石灰、石板材的上等原料。森林覆盖面积大,有林地25692亩,成材林达到60%以上。植被保护较好,草坡面积达20140亩。 近两年来,水沟镇依托"蔬菜专家大院",蔬菜产业已具规模,现已建成塑料大中棚691座,日光温室91座,全镇蔬菜面积5000亩以上,总产量近万吨,蔬菜总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 |
草碧镇 |
草碧镇位于千阳县城西17公里,千陇交界地段。宝平路(省道204线)横贯全镇,南距宝中铁路水沟站4公里。该镇扼关中之咽喉,连接陕、甘、宁三省,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集贸古镇。全镇辖7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1269户,4774人,总面积为49.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605亩。有镇村道路4条7.5公里,其中23.3公里已实现砂石化。 近年来,该镇按照"依靠科技,狠抓多经,搞活商贸,强镇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畜牧、果品、工贸业、蔬菜为特色的主导产业,全镇大家畜存栏1859头,奶畜存栏2519头(只),其中奶牛199头奶羊2320只,肉畜存栏3810头(只),全镇共有水果面积1950亩,其中优质苹果园1280亩,邢家塬套袋红富士苹果个大、色鲜、质优、市场销售看好,被县上列为示范果园,同时又引进了油桃生产。以栽植美国红地球葡萄、布郎李子为特色的华厦公司,座落在该镇屈家弯村境内,建园已三年,今年初挂果。投资130万元的"宝马生物免疫有限公司"在该镇落成投产,带动了群英养殖场等一批畜牧生产企业的蓬勃发展,随着私营小区及一批商贸、宿办楼的建成,小城镇的服务载体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脱水蔬菜公司的建成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升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全镇川道灌区种植蔬菜2100亩,其中辣椒740亩,红薯1200亩,以该镇罗家店村"透心黑"红薯、西瓜、辣椒生产,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畅销陕、甘、宁等地。 草碧镇山、川、塬皆有,开发前景广阔。目前亟待开发的项目有:草碧镇餐饮、娱乐垂钓业、塑料编织、皮革加工等化工业,万亩荒坡及5000亩山坡地开发治理发展生态农业;新建中型肉联厂,消化当地肉牛、猪、羊等,以加速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镇政府已制定了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欢迎有识之士来草碧投资创业。. |
高崖镇 |
高崖镇地处陕甘两省交界的北部深山区,距县城62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584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是千阳县粮食和畜牧生产的重要基地。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与麟游县毗邻,北与甘肃省灵台县接壤,千高公路穿境而过,通达两省三县,是陕西省通往甘肃的重要驿站,素有"二牛耕地跨两省,鸡鸣一声闻三县"的美称。 这里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品种繁多,环境优美 。依托山区优势,建起了陕西境内最大的狩猎场-陕西莲花山狩猎场,形成了以野猪、野兔、环颈雉、石鸡、岩鸽狩猎为主,同时开展动物养殖和休闲渡假、生态观光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这里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全乡拥有耕地30735亩,草坡90000亩,林地50000亩,荒山荒坡80000亩,土地牧草等资源极为丰富,是优质粮食、畜牧、干果、药材的适生区,生产的玉米糁子、牛羊肉、核桃,因品质好无污染,被视为上乘绿色食品,畅销省内外。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依托优势、稳粮促经、兴草强牧、增林扩药、招商引资、富民强乡"的经济发展思路,乡上提出山上种树植干果,坡地种草种药材,川地优质玉米粮的农业布局。远抓干杂果,近抓中药材,常抓畜牧业,逐步形成立体式农业结构。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挖掘我乡丰富的资源潜力,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乡域经济发展,我们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现已吸引河南、户县、宝鸡等地客商投资180多万元,建起两个布尔肉羊示范场,两个千亩干杂果示范园,两个千亩药材示范区和黄姜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现在我乡重点建设项目:万头肉牛基地建设项目、万亩药材基地建设项目、万亩干杂果基地建设项目、千只养鹿场等6个项目已开始实施,除自筹一部分资金外,还需大量的启动发展资金。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热忱欢迎省内外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我乡考察洽谈,投资合作,共建繁荣富强的新高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