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房镇位于麟游县西北部,南傍凤翔县,北依甘肃省灵台县,西与千阳县接壤,属渭北旱原丘陵沟壑区。全乡辖11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2059户、8696人,农村党组织16个,党员324名,村组干部93名,驻乡企、事业单位13个。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乡。全乡总面积174.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3万亩。境内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8.1℃—9.7℃,平均降雨量680毫米,光照时间2100小时,无霜期180天左右,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境内呈一岭两川四面坡地势特征,万家城河、酒房河由南向北流经东西两川注入泾河。
酒房乡文化遗产丰富,位于万家城组的普润县城遗址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花庙村剌台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酒房乡物产丰富,素有“核桃之乡”、“药材之乡”之美誉。产于卞坡、良坡一带的核桃,以皮薄、仁饱、味香而著称。以山桃、山杏、薯芋、黄芩为住的野生药材连年丰产。
酒房乡招商引资和乡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年平均引进资金100万元,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年产值80万元的鸿扬砖场效益逐年攀升。
酒房乡是传统的农业乡,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以布尔羊产业、黄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和以名优杂豆为主的多经生产已初具规模,是农民收入的骨干项目。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51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8.35元。
2006年,乡党委、乡政府立足实际、站高望远,按照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坚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源和加快小城镇建设两轮驱动,积极实施扶贫开发,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三大战略,加快核桃名乡、畜牧大乡、小杂粮基地乡、小城镇示范乡建设步伐,狠抓果、烟、畜、粮、药五大富民产业,认真实施特色产业、路桥工程、改水改厕、人居环境、扶贫脱困、城镇建设六大惠民工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精心打造富裕、平安、文明、绿色、和谐奋进的新酒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袖珍园林式边陲名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74.6平方公里 | 610329107 | 721000 | 0917 | 查看 酒房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九成宫镇 |
九成宫镇位于麟游县城所在地,2001年撤乡并镇时由两乡一镇合并而成。总面积368、69平方公里。东接扶风县和本县常丰乡,南临岐山县,西与风翔县和本县招贤镇毗邻,北和本县崔木镇接壤。有西麟、麟宝、眉麟三条省级公路穿插而过。全镇共有2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6678户,23154人。其中:农业户3705户,农业人口14125人。耕地面积72781亩,人均耕地5、2亩,荒山面积18万多亩,发展林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境内资源丰富,土特产各类繁多。其中肉羊、肉牛、核桃、蜂蜜、杏仁、药材、黄玉米,各种名贵杂豆等享誉省内外。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43元。 全镇属大陆性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2摄氏度,年平均无霜期180天左右,年降水量640毫米左右。本镇地形地貌属渭北丘陵沟壑区,山川残塬相间,平均海拔1271米,千山山脉沿镇南边界蜿蜒东去,有五将山、崛山、青连山、石臼山,四堆山五峰并立,气势巍峨、林木覆盖、郁郁葱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杜水河、漆水河、澄水河三条河流纵横穿境流入渭河,河流沿岸农田平坦,土质松厚肥活,是一个宜林、宜牧、宜农的好地方。 我镇是随唐盛世时的离宫之冠——“仁寿宫”和“九成宫”所在地,镇内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多。有举世闻名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万年宫碑》。其中《九成宫醴泉铭碑》记载为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楷书;镇东4公里处有唐代建的皇家寺院—慈善寺,寺内四尊天佛雕技精巧、栩栩如生;镇西南三十里处有摩崖雕造佛像——千佛院;镇南十里处有唐武则天洗浴潭——玉女潭;还有石鼓峡、凤凰山、石臼山等胜迹网布,而且群山秀丽、诸水蜿蜒、风景宜人,是天然的避暑消夏,观光旅游胜地。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主攻畜牧、壮大林果、发展多经”的经济发展思路。狠调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羊、果、药、烟、菜“五大主导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新一届党政班子提出我镇要按照“44310”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即四镇建设目标、四大推进目标、三大根本转变、十大强镇富民工程),朝着建设省级经济强填的方向迈进。. |
崔木镇 |
崔木镇地处陕西省麟游县城东北22公里的页岭之巅,因隋唐修建仁寿宫、九成宫时在此催运木料而得名。全镇总面积205.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镇政府所在地崔木村海拔1576米,年日照2180小时,年平均气温8.10c,最高气温300c,最低气温零下220c,无霜期167天,正常年份降水量700—750mm。崔木镇是麟游县的东大门,北与彬县韩家乡、我县河西乡接壤;西接本县招贤镇;南与九成宫镇、桑树塬乡相连;东与常丰乡、永寿县永坪镇接壤。西兰路辅线、崔庙常公路、崔丈公路、旬麟路等四条公路交汇而过,交通极为便利。 全镇共11个村、44个村民小组、2005户、8136人(农业人口1979户、7916人)耕地面积45500亩,人均5.7亩,有基本农田20998亩,人均3.1亩。有派出所、工商所、信用社、粮食收储公司等企事业单位13家。有商业零售、旅馆、饭店等个体经营户40余家。有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完全小学四所,初小、教学点十二所。200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96元。. |
招贤镇 |
" 招贤镇地处麟游县城以西27公里处,崔丈公路,崔西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道路畅通,交通十分便利,是麟游县西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要塞。唐朝李世民曾在此设“招贤馆”广招贤才而得名。全镇辖13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46人,其中农业人口10313人,总面积219.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27亩.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招贤镇小城镇建设步代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招贤镇镇党委、镇政府按照“主攻畜牧、狠抓林果、扶贫开发、建设城镇”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使全镇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2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1元,人均产粮841公斤。经过近年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建材制造、销售为主的工业经济和以粮食、牧业、烤烟、蔬菜、干杂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商贸流通日益活跃,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步伐加快,镇域经济持续发展。 一、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1、积极实施“畜牧富民”工程。按照“扩展规模、改育并举,镇抓大村、大户,村抓小户精养”的原则,建起标准化布尔羊示范小区。3个,肉牛育肥合作社1个,布尔羊存栏3.65万只,黄牛存栏1.1万头,畜牧业产值2760万元,形成了多元化养殖、全面发展的格局。 2、依托自然优势,发展干杂果生产。全镇每年可产核桃干果200万公斤,这销到甘肃、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等省市。山杏、山桃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丰收年份可产杏胡20万公斤,依托核桃和山杏适生区的区域优势,以干杂果生产为目标,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5500亩,已成为今后富民强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3、积极实施“双增”工程,做大做好烤烟、药材、小杂粮、蔬菜四大产业,实现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镇烤烟生产面积1360亩,药材2000亩,红罗卜、泮芋蔬菜生产达到了3000亩,培育发展以荞麦,名优杂豆为主的小杂粮生产5000亩,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
两亭镇 |
两亭镇位于麟游县西部,距麟游县城46公里,两亭河自南向北穿境而过,南与凤翔县毗邻,东、西、北分别与本县招贤镇、酒房乡、天堂镇接界。全镇辖10个村39个村民小组,驻镇企事业单位13个,总人口6481人。省道干线凤灵公路(凤翔县至崔木镇)两化公路(两亭至花花庙)在镇区交汇而过,交通便利。是麟游县西部乡镇交通、电力、通讯枢纽和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及农副产品贸易中心。 全镇总面积175平方公里,约占麟游县总面积的1/10。耕地2.3万亩,以刺槐为主的用材林2万亩。宜林荒山18万亩,草山草坡3万亩,发展林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布尔羊、秦川牛、核桃、杏仁、名贵杂豆以及穿地龙、黄芩等中药材享誉省内外。2005年人均纯收入 1292 元。全镇有中小学9所,在校教师120余名,学生1700余人。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街道社会管理及服务功能健全。镇村道路四通八达,镇区拥有35千伏变电站1所,移动通讯基站1座,程控电话与全国联网。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压粮扩经、主攻林牧、扩大烟药、建强城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思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培育布尔羊、干杂果、烤烟、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积极支持兴办个体私营企业,朝着建设“麟游西部四大集散地”目标迈进。止2006年8月底全镇布尔羊存栏2.3万只,牛存栏7800头,年均出售羊只7100只以上。累计退耕还林4151.6亩,建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园1385.7亩。有自生核桃树万余株。镇办砖厂1个,占地面积15亩,年产量200万块。产值15万元。. |
天堂镇 |
天堂镇位于麟游县城北60公里处。北与甘肃省灵台县接壤,东、南、西分别与本县丈八乡、两亭镇、酒房乡相临。省道206线——凤灵公路南北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97亩,辖8个行政村,27个村民小组,1123户,4988人。全镇有学校7所,共有教职工32人,在校学生623人,村镇卫生网络健全。程控电话进村率达到62%,移动、联通基站全部开通,信息十分畅通。 近年来,天堂镇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发展镇域经济中镇党委、镇政府立足镇情,坚持“主攻烤烟,强抓核桃,壮大牛羊,发展蔬菜”的战略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优质玉米、布尔羊、核桃、中草药、烤烟为主的骨干产业初步形成。二○○五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927万元,人均纯收入1365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915吨,牛存栏5596头,羊存栏12060只,退耕还林干杂果建园面积12030亩,其中退耕地3091亩。 天堂镇自然资源、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其中砂石、矿泉水、中药材、核桃量大质优,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劳动力充足,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 |
丈八镇 |
丈八镇位于麟游县北部,南与本县招贤镇、西与天堂镇、东与河西乡相邻,北与甘肃省灵台县新开乡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9公里。全乡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共辖丈八、饮马泉、曲家沟、居国寺、豁口、石家庄、桑坪、堡子8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6680人,总耕地面积29000亩。丈八乡主导产业突出,是全县著名的烤烟大乡、体育强乡、文化名乡。丈八乡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是烤烟、干杂果等作物最佳优生区,烤烟生产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06年,全乡种植烤烟3375亩,黄牛饲养量8150头,存栏5320头,布尔肉羊饲养量31000多只,存栏16700只,退耕还林、干杂果建园达到5996亩,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483元。 丈八乡资源丰富,地处麟北煤田中心地带,即将开发的麟北煤田已探明煤藏量15亿吨,闻名全省。 丈八乡历史文化悠久,建造于唐宋时期的寿圣寺铁铸佛像身高一丈八尺,距今近千年,村民俗称为“丈八爷”,寿圣寺也慢慢被称为“丈八寺”,丈八乡由此得名。. |
酒房镇 |
酒房镇位于麟游县西北部,南傍凤翔县,北依甘肃省灵台县,西与千阳县接壤,属渭北旱原丘陵沟壑区。全乡辖11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2059户、8696人,农村党组织16个,党员324名,村组干部93名,驻乡企、事业单位13个。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乡。全乡总面积174.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3万亩。境内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8.1℃—9.7℃,平均降雨量680毫米,光照时间2100小时,无霜期180天左右,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境内呈一岭两川四面坡地势特征,万家城河、酒房河由南向北流经东西两川注入泾河。 酒房乡文化遗产丰富,位于万家城组的普润县城遗址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花庙村剌台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酒房乡物产丰富,素有“核桃之乡”、“药材之乡”之美誉。产于卞坡、良坡一带的核桃,以皮薄、仁饱、味香而著称。以山桃、山杏、薯芋、黄芩为住的野生药材连年丰产。 酒房乡招商引资和乡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年平均引进资金100万元,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年产值80万元的鸿扬砖场效益逐年攀升。 酒房乡是传统的农业乡,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以布尔羊产业、黄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和以名优杂豆为主的多经生产已初具规模,是农民收入的骨干项目。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51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8.35元。 2006年,乡党委、乡政府立足实际、站高望远,按照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坚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源和加快小城镇建设两轮驱动,积极实施扶贫开发,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三大战略,加快核桃名乡、畜牧大乡、小杂粮基地乡、小城镇示范乡建设步伐,狠抓果、烟、畜、粮、药五大富民产业,认真实施特色产业、路桥工程、改水改厕、人居环境、扶贫脱困、城镇建设六大惠民工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精心打造富裕、平安、文明、绿色、和谐奋进的新酒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袖珍园林式边陲名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