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固原市 >> 西吉县

西吉县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吉县谷歌卫星地图)


西吉县简介

  key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4公里。东距固原行署63公里,北距宁夏首府银川市391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吉强镇,邮编:756200。代码:640422。区号:0954。拼音:Xiji Xian。
  行政区划
  西吉县辖3个镇、16个乡:
  镇:吉强镇、兴隆镇、平峰镇
  乡:新营乡、红耀乡、田坪乡、马建乡、苏堡乡、兴平乡、西滩乡、王民乡、什字乡、马莲乡、将台乡、硝河乡、偏城乡、沙沟乡、白崖乡、火石寨乡。
  历史沿革
  县境曾属北地郡、安定郡、原州、平凉郡。1942年始立县建制。西吉县建于民国31年(1942年),以境内席芨滩演化得名,当时属甘肃省陇东专区,驻穆家营。
  夏商时为“雍州之城”。秦属北地郡,汉武帝分北地郡置安定郡,现西吉县地域属安定郡。三国时今县境南部属曹魏雍州安定郡,西北部被羌胡占领。两晋时仍属安定郡。隋时先属原州,后属平凉郡。唐属原州。北宋时属秦凤路,天禧元年(1017年)在今将台乡火家集置羊牧隆城,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隆德寨。金时升隆德寨为隆德县,今县境东、南及西南部属其管辖,县属德顺州。今县境西北部属西夏的西安州。元代至元年间,隆德县迁治于今隆德县城,今县境西南部属其管辖,隶陕西行中书省静宁州,今县境东北部属开城府。明时属陕西布政使司关西道平凉府固原州隆德县管辖。县境沐家营一带为朱元璋养子黔宁王沐英牧地,新营、旧营一带为朱元璋十四子朱模牧地。清初属陕西,后归甘肃省,属固原、海原、隆德三县辖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硝河城置州判,属固原直隶州。民国初年隶甘肃省泾源道。
  新中国成立后,属甘肃省定西专区。1950年5月改属平凉专区。1953年9月,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属其管辖。1955年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置为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县归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
  1938年—1941年,固海地区三次爆发回民起义,国民党为加强其统治,于1942年置西吉县。当时全县辖3镇6乡63保(城关镇辖10保,新营镇辖7保,三合镇辖6保,白崖乡辖7保,硝河乡辖8保,将台乡辖7保,兴平乡辖7保,平峰乡辖6保,蒙宣乡辖5保)。
  1949年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制,全县分为6区52乡。第一区驻穆家营,辖夏寨、大滩、穆营、万崖、水泉、袁河、马营、小川、大坪、高同、大岔、西滩等12乡;第二区驻新营,辖新营、新克、白城、二府营、红耀、碱滩等6乡;第三区驻党家岔,辖全合、业集、赵坪、田坪、马建、苏堡、羊路、三合等8乡;第四区驻平峰,辖平峰、金塘、民和、高洼、陈滩、兴平、关川、王民等8乡;第五区驻将台,辖将台、东坡、牟谢、张堡、马莲、贯泰、新堡、硝河、隆堡等9乡;第六区驻白崖,辖白崖、沙沟、小坡、旧堡、窑庄、大庄、偏城、鹞川、陶堡等9乡。
  1952年7月,划出平峰区(第四区)的兴平、王民、关川3乡,城关区(第一区)的大坪、西滩、大岔3乡,组建为兴平区,排序为第五区,驻兴平;划出将台区(第五区)的隆堡、新堡、硝河3乡,白崖区(原第六区)的大庄、窑庄2乡,城关区(第一区)的夏寨乡,组建为硝河区,驻硝河,排序为第七区;原第五区改为第六区;原第六区改为第八区。
  1953年12月,将隆德县的兴隆区划归西吉县,置为第九区(辖兴隆、新店、公易、高城、杨河、玉河、四合、北台、张程、杨茂等10乡),驻兴隆;将静宁县单民区所辖的单民、河东、河西3个乡划归西吉县,置为第十区,驻单民。同年兴隆区的张程、杨茂、高城3乡划归单民区(第十区)。
  1954年5月,固原县张易区的什字、官堡2乡划归西吉县。将官堡乡划分为官堡、玉湾2乡,又将兴隆区辖的北台、四合2乡划出,置为第十一区,驻什字。
  1955年6月,撤销城关区的穆营乡,改置为穆营镇。
  1956年,撤销平峰、硝河、单民3个区。原平峰区所属的金塘、民和、高洼、陈滩4乡撤销,辖地并入平峰乡,划归兴平区;原硝河区所属的夏寨乡划归城关区管辖,硝河、大庄、隆堡、窑庄、新堡5个乡划归将台区;原单民区的杨茂乡撤销,并入单民乡,河东、河西、高城3个乡撤销,改置为团结乡,连同张程乡划归兴隆区管辖。城关区撤销大泉乡,并入小川乡;撤销万崖、马营2乡,并入袁河乡;撤销大滩乡,并入夏寨乡。新营区撤销碱滩乡,并入新营乡。蒙宣区撤销张堡乡,并入马莲乡;撤销东坡、牟谢2乡,其所属川区村,划归将台乡,所属的山区村与马莲乡的南坡、北坡、朱家湾村合置为海原乡。白崖区撤销小坡乡,并入白崖乡。什字区撤销四合、玉湾2乡,分别并入什字乡、官堡乡。
  1958年3月,撤销什字区,所辖3乡划归兴隆区;撤销城关区,所属1镇4乡由县直管。10月,人民公社化,区乡建制撤销。原兴隆区所辖的杨河、张程、官堡3个乡划归隆德县组建公社。全县的42个乡组建了政社合一的16个人民公社。8月,公社名称按驻地改名。1961年和1962年调整公社规模,先后增置了7个人民公社。最初组建的16个公社为:城关(原名东风)公社,驻县城,辖15个大队;火石寨(原名卫星)公社,驻火石寨,辖9个大队;新营(原名跃进)公社,驻新营街,辖12个大队;田坪(原名上游)公社,驻田坪,辖8个大队;蒙宣(原名前进)公社,驻蒙宣街,辖10个大队;大坪(原名友爱)公社,驻马建街,辖10个大队;平峰(原名和平)公社,驻平峰街,辖11个大队;兴平(原名前锋)公社,驻兴平街,辖8个大队;王民(原名红光)公社,驻王民,辖10个大队;兴隆(原名五星)公社,驻兴隆街,辖11个大队;什字(原名星光)公社,驻什字街,辖13个大队;将台(原名先锋)公社,驻将台街,辖15个大队;硝河(原名红旗)公社,驻硝河街,辖11个大队;偏城(原名团结)公社,驻偏城街,辖11个大队;白崖(原名红星)公社,驻白崖街,辖13个大队;西滩(原名胜利)公社,驻西滩,辖5个大队。1961年,新组建了马莲(驻马莲街,辖12个大队)、三合(驻三合镇,辖7个公社)、公易(驻公易镇,辖9个大队)、沙沟(驻沙沟,辖8个大队)4个公社。1962年,成立了玉桥(驻玉桥,辖7个大队)、红耀(驻南坪,辖6个大队)、夏寨(驻夏寨街,辖8个大队)3个公社。
  1963年3月,设置兴隆区,辖兴隆、玉桥、公易、什字、将台、马莲、王民7个公社;设置苏堡区,辖蒙宣、田坪、大坪、平峰、红耀、三合6个公社。1964年5月,成立白崖区,辖白崖、偏城、沙沟、火石寨4个公社。未划归区管理的城关、夏寨、硝河、西滩、兴平、新营6个公社由县直管。
  1966年5月,“文革”爆发,23个公社名称又变为革命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但时过不久都恢复了原名;3个区机构撤销。
  1981年6月,析新营公社北部组建白城公社,驻下城子;析夏寨、偏城、白崖、硝河4个公社的部分大队成立下堡公社,驻下堡。
  1982年1月,析城关公社置城关镇。
  1983年6月,城关公社更名为城郊公社;大坪公社更名为马建公社;蒙宣公社更名为苏堡公社。12月,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
  1986年兴隆乡改置为兴隆镇。至此,全县共辖城关、兴隆2镇和城郊、玉桥、公易、王民、将台、什字、马莲、硝河、西滩、夏寨、下堡、偏城、沙沟、白崖、火石寨、白城、新营、红耀、田坪、马建、苏堡、三合、平峰、兴平等24乡。(*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西吉县辖2个镇、24个乡。总人口403209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21730 兴隆镇 17380 城郊乡 27859 新营乡 17687 白城乡 12622 红耀乡 11152 田坪乡 14040 马建乡 20514 苏堡乡 20551 三合乡 11729 平峰乡 15486 兴平乡 19619 西滩乡 12027 王民乡 10204 公易乡 8719 玉桥乡 12293 什字乡 18119 马莲乡 16599 将台乡 21805 硝河乡 15325 夏寨乡 9297 下堡乡 9855 偏城乡 15315 沙沟乡 14625 白崖乡 14398 火石寨乡 1425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地理水文
  全县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平均海拔2400米,分黄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区三类地貌,境内有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三条水系,均属季节性河流。
  经济状况
  资源特点:农副产品众多,主要有马铃薯、白豌豆、胡麻、芸芥(元元)等;矿产资源有油页岩、铜、石膏、泥灰岩等。
  工业:县、乡、村三级工业同步发展。全县已初步形成了淀粉、粉丝、建材、皮革、磷肥、骨粉、地毯、制糖、粮油加工等工业体系,1998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2315家。
  农牧业:西吉县是旱作农业县,现有耕地110万亩,人均2.5亩,水浇地只占18%。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豆类、莜麦、荞麦、马铃薯、胡麻等。大家畜存栏93990头,羊只存栏89948只。
  基础设施
  县内公路纵横交错,累计通车里程达606公里,其中沥青路面155公里;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农户通电率达到88.6%。通讯事业较发达,拥有装机容量1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与国内数字直拨,开通了移动通讯业务。
  文化教育
  县内建有文化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1998年获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全县已有闭路电视用户1.5万家,家庭电视普及率65%以上。有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现有各类学校479所,在校学生7.73万人。其中成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部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90.6%,教育完成率72.9%。
  2009年有4位西吉学生考入清华大学,这是西吉教育历史的一刻,而王宁山夺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高考状元更是西吉人的骄傲!
  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43名,其中中高级职称1180名,西吉中学的语文教师赵柄庭是县唯一的高级教师,也是拿着国务院津贴的教育工作者。1978—1998年共有4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地奖励,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7项。地厅级奖11项。
  县博物馆收-代古钱币和近代革命文物,被誉为“华夏钱币收藏第一县”。
  特色产业
  西吉淀粉、粉丝、裘皮制品和荞麦保健方便面等产品闻名遐迩,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伊玉牌粉丝1993年荣获“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傻傻牌荞麦保健方便面被中国美食家营养学会确认为推荐产品。
  畜牧生产
  顺应农民群众饲养禽畜的积极性,西吉县委、县政府确定了“稳农业、抓畜牧、增收入”的经济发展思路。全县大力发展畜牧生产,扩大养殖量,号召广大群众进行规模养殖。在鼓励养殖业发展过场中,西吉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专业户,县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扶助,帮助联系贷款;对各专业户或养殖大户实行优惠;聘请养殖业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养殖户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经过几年的发展,西吉县的家庭肉鸽、暖棚养鸡、獭兔养殖优良品种的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兴隆镇单家集畜产品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牛羊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在3700万元以上,居中国工农红军将台堡会师纪念碑西北地区村级畜产品市场之首。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5.43万人 3985平方公里 640422 756000 0954 查看 西吉县谷歌卫星地图

西吉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吉强镇 - 254.8平方公里

----

查看 吉强镇谷歌卫星地图
兴隆镇 约1.7万人 85.1平方公里

----

查看 兴隆镇谷歌卫星地图
平峰镇 约1.8万人 105.1平方公里

----

查看 平峰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营乡 - 282.8平方公里

----

查看 新营乡谷歌卫星地图
红耀乡 - 142.6平方公里

----

查看 红耀乡谷歌卫星地图
田坪乡 约1.47万人 171平方公里

----

查看 田坪乡谷歌卫星地图
马建乡 约2.28万人 174.1平方公里

----

查看 马建乡谷歌卫星地图
震湖乡 约2.2万人 153.35平方公里

----

查看 震湖乡谷歌卫星地图
兴平乡 约4900人 140.1平方公里

----

查看 兴平乡谷歌卫星地图
西滩乡 约1.45万人 122.9平方公里

----

查看 西滩乡谷歌卫星地图
王民乡 - 121.6平方公里

----

查看 王民乡谷歌卫星地图
什字乡 - 112平方公里

----

查看 什字乡谷歌卫星地图
马莲乡 - 103平方公里

----

查看 马莲乡谷歌卫星地图
将台堡镇 - -

----

查看 将台堡镇谷歌卫星地图
硝河乡 约1.56万人 ·西吉县旅游·西吉县特产·西吉县十大特产·西

----

查看 硝河乡谷歌卫星地图
偏城乡 约2.58万人 204.59平方公里

----

查看 偏城乡谷歌卫星地图
沙沟乡 - 191平方公里

----

查看 沙沟乡谷歌卫星地图
白崖乡 - -

----

查看 白崖乡谷歌卫星地图
火石寨乡 - 163平方公里

----

查看 火石寨乡谷歌卫星地图

西吉县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原州区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原州区总面积4965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2003年)。(根据宁夏日报专版·2005年09月15日第4版):城市建成区30.8平方千米,城市总人口15万。   区人民政府驻政府街,邮编:756000。代码:640402。区号:0954。拼音:Yuanzhou Qu。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境内海拔1450—2500米,总面积3506平方公里,辖8镇6乡1个办事处。总人口4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1.1%,回族人口占44.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5元。   原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原州区地处中原农业区与边疆草原区过渡地带,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西塞之口”、“关中屏障”之称。旅游资源景点较多,独具特色。有被誉为“宁夏敦煌”的须弥山石窟,古丝绸之路途径固原,战国秦长城,横穿7乡镇,蜿蜒百里,遗迹仍莽莽犹在。有陈列一万多件文物的固原博物馆,后周出土的鎏金银壶,世界仅存。   交通通讯   交通便利,信息快捷。原州区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交汇处,境内有101省道、312、309国道三条公路交汇,宝中(宝鸡——中卫)电气化铁路贯通,银武高速公路明年境内通车。移动电话覆盖全境,光纤程控、计算机、可视图像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得到了普遍运用。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可通车,村村通电视、通电话。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蓬勃发展。   自然资源   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一片发展的热土。煤矿、石灰岩、石英砂储量丰富,经地质勘探,境内还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境内有木本植物200多种,草本植物36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粮油作物19种,盛产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莜麦、向日葵等,小杂粮、牛羊肉、土豆系列产品、甘草、枸杞、蕨菜、酿酒、铸造等都在宁夏享有盛誉。   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蓬勃兴起。初步形成了煤炭、酿酒、化工、建材、粮油加工、淀粉加工等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2003年,全区工业完成总产值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总产值6.57亿元。清水河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已进入园区企业45家,投产企业6家,引进投资2.48亿元。   行政区划   原州区辖1个街道、8个镇、6个乡:中山街道、三营镇、七营镇、黑城镇、清河镇、开城镇、张易镇、彭堡镇、头营镇、中河乡、河川乡、官厅乡、甘城乡、炭山乡、寨科乡。   历史沿革   固原县古称大原、原州。明正统十年(1445年)置固原巡检司,以“故原州”之名,“讳故而改固”得名。   战国时为秦北地郡乌氏、朝那两县辖地。乌氏县为宁夏地区建置最早的县。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辖21县,郡治高平。十六国时,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在高平县自立为大夏天王。南北朝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今固原置高平镇,后又改高平镇为原州,领高平、长城二郡。隋为平凉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天宝元年(724年)为平凉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原州治。宋以故原州城置镇戎军,属陕西路。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镇戎军为镇戎州。元至元七年(1270年)镇戎州与原州合并改置镇原州,后又改置开城府,开城路;成化五年(1469年),为固原卫治;弘治十五年(1502年)为固原州治,又为固原镇治。清置甘肃省,固原州划属甘肃省。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固原州为直隶州,领海城(今海原)、平远(今同心)二县及硝河州判、打拉县丞。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固原直隶州,改置为固原县,属甘肃省泾源道,之后又改属甘肃省平凉专区。民国25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自陕北西征进入固原县境,在以庙儿掌为中心的地带,成立了固北县苏维埃政府。1938年,固北县撤销。1943年,甘肃省在固原、海原、隆德、静宁、会宁五县边界地区设置西吉县,划固原的硝河、张易等乡村归西吉县。   1949年8月,固原解放,隶属甘肃省平凉专区。1953年,甘肃划平凉专区的固原县及定西专区的西吉、海原两县,组建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955年11月改称西海固回族自治州,驻固原。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撤销,其辖地划入宁夏。宁夏在此设立固原专区,后又改称固原地区,固原县属其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故原城内。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划固原县东部15个人民公社成立彭阳县。   2001年7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设立地级固原市和原州区。以原固原县行政区域为原州区的行政区域。   20世纪初,固原州所辖海城(今海原)、平远(今同心)两县及硝河州判、打拉县丞外,州直接管理的地域有6里3堡(兴上里、兴下里、东昌里、永丰里、在城里、固原里,厅山堡、厅川堡、县归州堡)和5监1屯(清水监、万安监、黑水监、开成监、广宁监,固原屯)。   民国初年,废州改县,固原县行政区划沿用了清时的里堡制,废除了军屯牧地的监屯。民国十八年(1929年)实行区、村制,全县设6个区,即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中区和万安区。1934年,改区村制为乡镇保甲制。全县设附郭镇1镇和大营、张易、硝河、柳营、三营、七营、城阳、草庙、万安等9乡。1936年,设区管乡镇,先设为5个区,后调为4个区。1940年,实行新县制,裁区,划小乡镇,原10个乡调整为城关、王洼、三营、七营、蒿店、黑城等6镇和大营、城阳、万安、大湾、张化、张易、硝河、头营、李俊、附郭等10乡。1943年,硝河乡划归西吉县。1944年,李俊乡划归海原县;海原县的杨郎镇划归固原县。经此调整,全县共辖7镇8乡。后增置4个区管乡镇,其中第一区辖城关镇、附郭乡、大营乡,共30保;第二区辖王洼镇、城阳乡、万安乡共23保;第三区辖蒿店镇、大湾乡、张化乡、张易乡,共30保;第四区辖杨郎、三营、七营、黑城4镇,共27保。   1949年8月,固原县解放。全县重新调整为1市,12区,79乡,291村。城关市驻县城,辖5个街;附郭区驻杨坊,辖11乡;大营区驻彭堡,辖6乡;张易区驻张易,辖7乡;大湾区驻大湾,辖6乡;王洼区驻王洼,辖7乡;三营区驻三营,辖6乡;黑城区驻黑城,辖6乡;杨郎区驻杨郎,辖6乡。   1950年1月,大湾区驻地迁至开城,更名为开城区;附郭、杨郎、黑城3个区撤销,其所辖各乡分别划给三营、七营、大营和开城区。各区辖乡也做了一些调整。此时,全县辖1市、9区、5街、71乡。城关市及张易、张化、蒿店、王洼4个区所辖的5街26乡未变动,即城关市辖鼓楼、解放、东关、同仁、过店等5街;张易区辖张易、毛庄、大湾店、骆驼巷、闫关、观音、什字路等7乡;张化区辖新集、马洼、沟口、上蔡、锅庄、夺底、任河等7乡;蒿店区辖蒿店、瓦亭、峁堡、东山坡、什字等5乡;王洼区辖王洼、店洼、罗洼、石岔、交岔、草庙、河岘等7乡;城阳区在原有阳洼、上洼、杨坪、海巴、上王、野王等6乡的基础上增设了陈坪乡,共辖7乡;开城区辖开城、新庄、大湾、牛营、青石、郭庙、万崖(自附郭区划入)和廿里铺(新增置)等8乡;大营区原辖6乡中,撤销硝口乡,保留吴磨、蒋口、彭堡、堡黎、中河5乡,划入原附郭区的海坪、沈河、上营、明庄、大堡、十里及原杨郎区的石羊、头营乡,新增置了杨中堡乡,共辖14乡;三营区在原辖6乡中,撤销红城、河南2乡,保留老三营、新三营、白垧、铁家沟4乡,由原杨郎区划入杨郎、三岔、大白山3乡,由原黑城区划入黄铎堡乡,新置了杨河乡,共辖9乡;七营区原辖6乡中,撤销了北嘴、张堡、砖窑3个乡,保留双井、七营、四营3个乡,由原黑城区划入黑城、苋麻2乡,新置马莲、南坪2乡共辖7乡。4月,将王洼区的店洼乡改由县直辖。   1953年1月,城关市改为城关区,所辖5街以原名改为乡;增置中河、大湾、礼拜寺、孟塬、炭山5个区;店洼乡划归新成立的礼拜寺区。此时,全县辖15区,乡由71个调整至125个。   1954年6月,张易区的什字路、官堡、尉湾3乡划归西吉县。   1955年5月,平凉县安国区第五乡的吊川村划归固原县。   1956年5月,将七营乡秦家滩村12户划归海原县。11月,撤销七营、中河、大湾、礼拜寺4个区,七营区并入三营区,中河区并入大营区,礼拜寺区并入张化区,大湾区并入蒿店区;孟塬区更名为草庙区;城关区改为城关镇,所辖的5个乡改为居民委员会;10个区所辖的乡由120个调整为72个。   1957年5月,将张易区中寨乡的大小刺沟、菜家沟17户划归西吉县管辖。   1958年3月,将城阳区民乐乡陈坪社209户划归西吉县;镇原县将张岘乡和平社62户划归固原县。4月,撤销大营、开城两区;大营区的吴磨、石羊2乡划归三营区,十里、张洪、彭堡、西梁、中河5乡改为县直属;开城区的青石乡划归蒿店区,开城、团结、羊坊3乡改为县直属。8月,将蒿店区的什字、胜利2乡合并为什字乡;将三营区的黑城、苋麻2乡合并为黑城乡。全县辖8区、1镇、70乡,5个居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区、乡建制,组建为政社合一的42个人民公社。两个月后,调整合并为21个,即城郊、三营、七营、张易、新集、开城、炭山、寨科、河川、罗洼、官厅、双井、交岔、什字、彭堡、冯庄、孟塬、草庙、古城、城阳公社。   1961年5月,撤销城郊公社,增置西郊、南郊、中河、头营、杨郎、黑城、彭阳、红河、沟口、小岔、大湾、蒿店、川口13个公社,全县辖33个公社。设立三营、彭阳两个区级办事处,分管22个公社。三营区办事处管理三营、头营、杨郎、黑城、七营、炭山、双井、寨科8个公社;彭阳区办事处管理彭阳、古城、新集、川口、庆岔、王洼、罗洼、小岔、冯庄、草庙、孟塬、红河、城阳、沟口14个公社;其余西郊、南郊、开城、大湾、什字、彭堡、张易、河川、官厅、蒿店、中河等11个公社属县直管。   1963年4月,撤销两个区级办事处,设置三营、王洼、彭阳3个区公所。恢复城关镇建制;增设红庄、黄铎堡两个公社。三营区辖原三营办事处管辖的8个公社和新置的黄铎堡公社共9个公社;彭阳区辖原彭阳办事处管辖的川口、古城、沟口、新集、红河、城阳、彭阳7个公社;王洼区辖原彭阳办事处管辖的其余7个公社;县直管的公社增加红庄公社,共12个。   1973年8月,成立城郊片办公室,统管原由县直管的12个公社和城关镇。1976年10月,城关镇划归县直管。   1980年3月,三营区增置高台公社;王洼区增置石岔公社。12月,城郊片该置为城郊区。   1983年1月,什字公社更名为什字路公社;双井公社更名为甘城公社。10月,划固原县彭阳、王洼两区的15个公社置彭阳县。同年,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设为乡。   1984年9月增置马渠、程儿山2乡。11月,撤销城郊、三营两区。   1986年1月,三营乡改置为三营镇。至此,全县共辖城关、三营2镇和蒿店、什字路、大湾、开城、张易、红庄、南郊、西郊、中河、彭堡、头营、杨郎、黄铎堡、黑城、七营、甘城、炭山、高台、马渠、寨科、官厅、程儿山、河川等23乡。 (*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固原县辖5个镇、20个乡。总人口470741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62411 三营镇 26797 什字路镇 12808 七营镇 25262 黑城镇 34851 西郊乡 18926 南郊乡 20788 开城乡 15654 张易乡 26075 红庄乡 18754 大湾乡 14523 蒿店乡 7888 彭堡乡 25138 中河乡 23377 河川乡 14228 官厅乡 5271 东郊乡 14749 头营乡 20468 杨郎乡 25542 甘城乡 7596 炭山乡 14810 寨科乡 11931 黄铎堡乡 16430 高台乡 3459 马渠乡 300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3年,将原州区的大湾乡、蒿店乡、什字路镇划归泾源县。   2003年7月25日,原州区召开行政区划调整接转仪式暨总结大会,标志着原州区乡镇区划调整正式划定。原州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从6月15日开始,7月18日自治区政府批复了原州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原州区原有乡级行政建制22个,其中建制乡18个,建制镇4个,共有村委会229个,村民上组1397个,城镇社区居委会17个。按照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原则及要求,将22个乡镇合并为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即8镇6乡1个街道办事处。七营镇、黑城镇、炭山乡、官厅乡、中河乡、河川乡行政区划、政府驻地保持现状,彭堡乡改设为镇,行政区划、政府驻地保持现状。高台乡和甘城乡合并为甘城乡,马渠乡和寨科乡合并为寨科乡,黄铎堡乡和三营镇合并为三营镇,杨郎乡和头营乡合并为头营镇,东郊乡和西郊乡合并为清河镇,红庄乡和张易乡合并为张易镇,南郊乡和开城乡合并为开城镇。撤销城关镇,成立中山街办事处。撤并后除了官厅乡外,各乡镇人员都在1万人以上,人口最多的头营镇达到5.1万多人。   

西吉县

  key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4公里。东距固原行署63公里,北距宁夏首府银川市391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吉强镇,邮编:756200。代码:640422。区号:0954。拼音:Xiji Xian。   行政区划   西吉县辖3个镇、16个乡:   镇:吉强镇、兴隆镇、平峰镇   乡:新营乡、红耀乡、田坪乡、马建乡、苏堡乡、兴平乡、西滩乡、王民乡、什字乡、马莲乡、将台乡、硝河乡、偏城乡、沙沟乡、白崖乡、火石寨乡。   历史沿革   县境曾属北地郡、安定郡、原州、平凉郡。1942年始立县建制。西吉县建于民国31年(1942年),以境内席芨滩演化得名,当时属甘肃省陇东专区,驻穆家营。   夏商时为“雍州之城”。秦属北地郡,汉武帝分北地郡置安定郡,现西吉县地域属安定郡。三国时今县境南部属曹魏雍州安定郡,西北部被羌胡占领。两晋时仍属安定郡。隋时先属原州,后属平凉郡。唐属原州。北宋时属秦凤路,天禧元年(1017年)在今将台乡火家集置羊牧隆城,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隆德寨。金时升隆德寨为隆德县,今县境东、南及西南部属其管辖,县属德顺州。今县境西北部属西夏的西安州。元代至元年间,隆德县迁治于今隆德县城,今县境西南部属其管辖,隶陕西行中书省静宁州,今县境东北部属开城府。明时属陕西布政使司关西道平凉府固原州隆德县管辖。县境沐家营一带为朱元璋养子黔宁王沐英牧地,新营、旧营一带为朱元璋十四子朱模牧地。清初属陕西,后归甘肃省,属固原、海原、隆德三县辖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硝河城置州判,属固原直隶州。民国初年隶甘肃省泾源道。   新中国成立后,属甘肃省定西专区。1950年5月改属平凉专区。1953年9月,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属其管辖。1955年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置为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县归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   1938年—1941年,固海地区三次爆发回民起义,国民党为加强其统治,于1942年置西吉县。当时全县辖3镇6乡63保(城关镇辖10保,新营镇辖7保,三合镇辖6保,白崖乡辖7保,硝河乡辖8保,将台乡辖7保,兴平乡辖7保,平峰乡辖6保,蒙宣乡辖5保)。   1949年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制,全县分为6区52乡。第一区驻穆家营,辖夏寨、大滩、穆营、万崖、水泉、袁河、马营、小川、大坪、高同、大岔、西滩等12乡;第二区驻新营,辖新营、新克、白城、二府营、红耀、碱滩等6乡;第三区驻党家岔,辖全合、业集、赵坪、田坪、马建、苏堡、羊路、三合等8乡;第四区驻平峰,辖平峰、金塘、民和、高洼、陈滩、兴平、关川、王民等8乡;第五区驻将台,辖将台、东坡、牟谢、张堡、马莲、贯泰、新堡、硝河、隆堡等9乡;第六区驻白崖,辖白崖、沙沟、小坡、旧堡、窑庄、大庄、偏城、鹞川、陶堡等9乡。   1952年7月,划出平峰区(第四区)的兴平、王民、关川3乡,城关区(第一区)的大坪、西滩、大岔3乡,组建为兴平区,排序为第五区,驻兴平;划出将台区(第五区)的隆堡、新堡、硝河3乡,白崖区(原第六区)的大庄、窑庄2乡,城关区(第一区)的夏寨乡,组建为硝河区,驻硝河,排序为第七区;原第五区改为第六区;原第六区改为第八区。   1953年12月,将隆德县的兴隆区划归西吉县,置为第九区(辖兴隆、新店、公易、高城、杨河、玉河、四合、北台、张程、杨茂等10乡),驻兴隆;将静宁县单民区所辖的单民、河东、河西3个乡划归西吉县,置为第十区,驻单民。同年兴隆区的张程、杨茂、高城3乡划归单民区(第十区)。   1954年5月,固原县张易区的什字、官堡2乡划归西吉县。将官堡乡划分为官堡、玉湾2乡,又将兴隆区辖的北台、四合2乡划出,置为第十一区,驻什字。   1955年6月,撤销城关区的穆营乡,改置为穆营镇。   1956年,撤销平峰、硝河、单民3个区。原平峰区所属的金塘、民和、高洼、陈滩4乡撤销,辖地并入平峰乡,划归兴平区;原硝河区所属的夏寨乡划归城关区管辖,硝河、大庄、隆堡、窑庄、新堡5个乡划归将台区;原单民区的杨茂乡撤销,并入单民乡,河东、河西、高城3个乡撤销,改置为团结乡,连同张程乡划归兴隆区管辖。城关区撤销大泉乡,并入小川乡;撤销万崖、马营2乡,并入袁河乡;撤销大滩乡,并入夏寨乡。新营区撤销碱滩乡,并入新营乡。蒙宣区撤销张堡乡,并入马莲乡;撤销东坡、牟谢2乡,其所属川区村,划归将台乡,所属的山区村与马莲乡的南坡、北坡、朱家湾村合置为海原乡。白崖区撤销小坡乡,并入白崖乡。什字区撤销四合、玉湾2乡,分别并入什字乡、官堡乡。   1958年3月,撤销什字区,所辖3乡划归兴隆区;撤销城关区,所属1镇4乡由县直管。10月,人民公社化,区乡建制撤销。原兴隆区所辖的杨河、张程、官堡3个乡划归隆德县组建公社。全县的42个乡组建了政社合一的16个人民公社。8月,公社名称按驻地改名。1961年和1962年调整公社规模,先后增置了7个人民公社。最初组建的16个公社为:城关(原名东风)公社,驻县城,辖15个大队;火石寨(原名卫星)公社,驻火石寨,辖9个大队;新营(原名跃进)公社,驻新营街,辖12个大队;田坪(原名上游)公社,驻田坪,辖8个大队;蒙宣(原名前进)公社,驻蒙宣街,辖10个大队;大坪(原名友爱)公社,驻马建街,辖10个大队;平峰(原名和平)公社,驻平峰街,辖11个大队;兴平(原名前锋)公社,驻兴平街,辖8个大队;王民(原名红光)公社,驻王民,辖10个大队;兴隆(原名五星)公社,驻兴隆街,辖11个大队;什字(原名星光)公社,驻什字街,辖13个大队;将台(原名先锋)公社,驻将台街,辖15个大队;硝河(原名红旗)公社,驻硝河街,辖11个大队;偏城(原名团结)公社,驻偏城街,辖11个大队;白崖(原名红星)公社,驻白崖街,辖13个大队;西滩(原名胜利)公社,驻西滩,辖5个大队。1961年,新组建了马莲(驻马莲街,辖12个大队)、三合(驻三合镇,辖7个公社)、公易(驻公易镇,辖9个大队)、沙沟(驻沙沟,辖8个大队)4个公社。1962年,成立了玉桥(驻玉桥,辖7个大队)、红耀(驻南坪,辖6个大队)、夏寨(驻夏寨街,辖8个大队)3个公社。   1963年3月,设置兴隆区,辖兴隆、玉桥、公易、什字、将台、马莲、王民7个公社;设置苏堡区,辖蒙宣、田坪、大坪、平峰、红耀、三合6个公社。1964年5月,成立白崖区,辖白崖、偏城、沙沟、火石寨4个公社。未划归区管理的城关、夏寨、硝河、西滩、兴平、新营6个公社由县直管。   1966年5月,“文革”爆发,23个公社名称又变为革命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但时过不久都恢复了原名;3个区机构撤销。   1981年6月,析新营公社北部组建白城公社,驻下城子;析夏寨、偏城、白崖、硝河4个公社的部分大队成立下堡公社,驻下堡。   1982年1月,析城关公社置城关镇。   1983年6月,城关公社更名为城郊公社;大坪公社更名为马建公社;蒙宣公社更名为苏堡公社。12月,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   1986年兴隆乡改置为兴隆镇。至此,全县共辖城关、兴隆2镇和城郊、玉桥、公易、王民、将台、什字、马莲、硝河、西滩、夏寨、下堡、偏城、沙沟、白崖、火石寨、白城、新营、红耀、田坪、马建、苏堡、三合、平峰、兴平等24乡。(*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西吉县辖2个镇、24个乡。总人口403209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21730 兴隆镇 17380 城郊乡 27859 新营乡 17687 白城乡 12622 红耀乡 11152 田坪乡 14040 马建乡 20514 苏堡乡 20551 三合乡 11729 平峰乡 15486 兴平乡 19619 西滩乡 12027 王民乡 10204 公易乡 8719 玉桥乡 12293 什字乡 18119 马莲乡 16599 将台乡 21805 硝河乡 15325 夏寨乡 9297 下堡乡 9855 偏城乡 15315 沙沟乡 14625 白崖乡 14398 火石寨乡 1425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地理水文   全县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平均海拔2400米,分黄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区三类地貌,境内有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三条水系,均属季节性河流。   经济状况   资源特点:农副产品众多,主要有马铃薯、白豌豆、胡麻、芸芥(元元)等;矿产资源有油页岩、铜、石膏、泥灰岩等。   工业:县、乡、村三级工业同步发展。全县已初步形成了淀粉、粉丝、建材、皮革、磷肥、骨粉、地毯、制糖、粮油加工等工业体系,1998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2315家。   农牧业:西吉县是旱作农业县,现有耕地110万亩,人均2.5亩,水浇地只占18%。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豆类、莜麦、荞麦、马铃薯、胡麻等。大家畜存栏93990头,羊只存栏89948只。   基础设施   县内公路纵横交错,累计通车里程达606公里,其中沥青路面155公里;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农户通电率达到88.6%。通讯事业较发达,拥有装机容量1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与国内数字直拨,开通了移动通讯业务。   文化教育   县内建有文化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1998年获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全县已有闭路电视用户1.5万家,家庭电视普及率65%以上。有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现有各类学校479所,在校学生7.73万人。其中成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部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90.6%,教育完成率72.9%。   2009年有4位西吉学生考入清华大学,这是西吉教育历史的一刻,而王宁山夺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高考状元更是西吉人的骄傲!   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43名,其中中高级职称1180名,西吉中学的语文教师赵柄庭是县唯一的高级教师,也是拿着国务院津贴的教育工作者。1978—1998年共有4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地奖励,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7项。地厅级奖11项。   县博物馆收-代古钱币和近代革命文物,被誉为“华夏钱币收藏第一县”。   特色产业   西吉淀粉、粉丝、裘皮制品和荞麦保健方便面等产品闻名遐迩,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伊玉牌粉丝1993年荣获“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傻傻牌荞麦保健方便面被中国美食家营养学会确认为推荐产品。   畜牧生产   顺应农民群众饲养禽畜的积极性,西吉县委、县政府确定了“稳农业、抓畜牧、增收入”的经济发展思路。全县大力发展畜牧生产,扩大养殖量,号召广大群众进行规模养殖。在鼓励养殖业发展过场中,西吉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专业户,县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扶助,帮助联系贷款;对各专业户或养殖大户实行优惠;聘请养殖业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养殖户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经过几年的发展,西吉县的家庭肉鸽、暖棚养鸡、獭兔养殖优良品种的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兴隆镇单家集畜产品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牛羊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在3700万元以上,居中国工农红军将台堡会师纪念碑西北地区村级畜产品市场之首。  

隆德县

  key   【位置】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端、六盘山西麓   【面积】 1269平方千米   【人口】 22万(2002年)   【代码】 640423   【邮编】 756300   【驻地】 城关镇   【行政区划】   下辖3个镇、10个乡。   镇:城关镇、沙塘镇、联财镇。   乡:观庄乡、山河乡、凤岭乡、杨河乡、好水乡、陈靳乡、神林乡、张程乡、奠安乡、温堡乡。   城关镇 沙塘镇 大庄乡 上梁乡 山河乡 凤岭乡 杨沟乡 杨河乡 好水乡 观堡乡 陈靳乡 城郊乡 神林乡 桃山乡 桃园乡 峰台乡 张程乡 崇安乡 奠安乡 联财乡 温堡乡   地理概况   【地理】   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宁南边陲。东望关陕,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宁朔;襟带秦凉,拥卫西辅。“312”国道纵贯东西, 隆(德)秦(安)省道和隆(德)张(易)县道分别穿越南北。县境西北毗连静宁、西吉,东南直接泾源、庄浪,东北周边与固原接界。关山险阻,水道西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有“关陇锁钥”之誉。跨北纬35度21分至35度47分、东经105度48分至106度15分。县城东距六盘山10公里,北距银川410 公里,西去兰州380公里,东去西安340公里,距固原县城66公里、西吉县城53公里、泾源县城24公里、静宁县城37公里、庄浪县城47公里。清凉河在城南,清流河在城北,二水在城西三里店交汇。城东堡子山(东山堡),北为象山,西是凤山。全县东西与南北之距相当,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41公里,总面积1093平方公里(其中县内985平方公里,隆湖区108平方公里),县境土地总面积148.8万亩,耕地面积62.4万亩,人均3.16亩。海拔在1720-2942米之间,县城所在位置海拔2100米,地势东高西低。 地貌类型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55.70%)、阴湿土石山区(占33.26%)、河谷川道区(占11.04%)。除六盘山外,散处于全县较为有名的山脉是凤太山、牧丹山、峰台梁、清凉山、北象山、蟠龙山等。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渝河、葫芦河、庄浪河、好水河等七大河流。   【气候】   气候属中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性气候,春低温少雨,夏短暂多雹,秋阴涝霜旱,冬严寒绵长,素有“溽暑有风还透骨,芳春积雪不开花”之说。年平均气温5.1度,为全区最低气温,1月份最低,极值为-25.7度;7月份最高,极值为31.4度。 年平均日照时数2228小时,无霜期124天,最少94天。 年均降水量745.4毫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尤以7、8 两个月为降水集中季节。1995年以来,由于连年持续干旱,降水量大大下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大风、干旱、冰雹、霜冻等。   【行政区划】   2005年,隆德县辖5个镇、8个乡,共128个行政村,人口18.8万多人,面积985平方千米(据宁夏日报专版·2005年12月22日第4版)。   历史沿革   隆德县得名于羊牧隆城及德顺军两名之尾首二字。   古为戎狄部落游牧地。秦属北地郡。西汉时置月氏道以安置小月氏降者。隋属平凉郡。唐属原州监牧地。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筑笼竿城(今城关镇),为德顺军治地。天禧元年(1017年)在今西吉县火家集置羊牧隆城,属德顺军。庆历三年(1043年)更名为隆德寨。金皇统二年(1142年)升隆德寨为隆德县,县治在羊牧隆城。元初,隆德县治由羊牧隆城迁至笼竿城,隶陕西省巩昌路静宁州。明初,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静宁州。嘉庆三十八年(1559年)直属平凉府。清属平凉府。民国时期,1913年属甘肃省泾源道。1935年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解放后,属甘肃省平凉专区。1958年3月改隶固原回族自治州,同年10月归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2001年固原地区改为地级固原市。   清末时,隆德县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民国初年,全县设置21堡。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堡置区,龚太、孝义、钱李、丹树、潘河雄、马力妥、岳石、吕庆甫8堡与县城置为第一区;神林、乱柴、屯民、许贤道、上新店、下新店6堡合置为第二区;蒙宣、前邵山、后邵山、张文才、韩沟、将台、马翼7堡合置为第三区。1935年,调整为盘山、沙塘、山河、兴隆、平峰5个区。1941年,撤销区,全县设为4镇9乡。1942年设置西吉县,将平峰镇和蒙宣、兴平、将台3乡划归西吉县。此时,全县辖盘山(驻县城,辖8保107甲)、山河(驻山河,辖9保121甲)、兴隆(驻兴隆,辖6保72甲)3个镇和沙塘(驻沙塘铺,辖10保99甲)、神林(驻神林铺,辖7保87甲)、超农(驻梁家河,辖6保67甲)、屯民(驻杨家河,辖6保57甲)、丹树(驻红土路,辖8保76甲)和邵山(驻张安子,辖6保45甲)等6乡。   1949年解放后,全县设置6个区,47乡,先以数字序号命名,后改为按驻地或地片命名。城关区驻县城,辖盘山、峰台、清凉、陈靳、竹林、陈河、何槐、水磨、城市等9乡;沙塘区驻沙塘铺,辖新民、清北、桃园、清平、锦平、上梁、巩隆、凤岭等8个乡;神林区驻神林铺,辖烽台、双楼、联财、恒平、观音、张程等6个乡;兴隆区驻兴隆镇,辖兴隆、公易、三合、原安、双树、兴堡等6个乡;屯树区驻解家洼,辖杨河、牛河、解堡、大庄、杨磨、北台、新店、杨茂、蔡台等9乡;农山区驻山河镇,辖苏台、山河、石碑、中社、前刘、梁堡、新集、中岭、秦王等9乡。   1950年8月,将农山区的新集、中岭2乡划归庄浪县;将沙塘区的上梁乡划归农山区管辖;屯树区的蔡台乡更名为庙湾乡。1951年4月,在兴山区增置党河乡。   1952年7月,在兴山区增置四合、高城2乡;在农山区增置吕梁、崇安、朱塬、东峡4乡。自沙塘、兴山、农山3个区各划出一部分置原安、巩隆2区。原安区驻齐家原头,辖原安、党河、公易、兴堡、双树、三合6乡;巩隆区驻巩隆寺,辖巩隆、凤岭、梁堡、中社、前刘、上梁6乡;沙塘区划出了上梁、巩隆、凤岭3乡;神林区划入农山区的秦王乡;兴山区除兴隆乡外全划归新设立的原安区,并从屯树区划入北台、新店、杨茂3个乡,新置了四合、高城2乡;农山区划出中社、前刘、梁堡、秦王、上梁5乡,新置了吕梁、朱塬、崇安、东峡4乡;城关区保持不变。   1953年12月,将兴隆区全区和原安区的公易乡、屯树区的杨河乡、牛河乡,神林区的张程乡,沙塘区桃园乡的天桥村划给西吉县。1954年5月,将城关区水磨乡划归屯树区。1955年4月,将原安区划给静宁县。   1955年10月,撤销神林区并入沙塘区,所辖的峰台、双楼2乡合并置为神林乡,恒平乡撤销并-财乡,清北乡撤销并入新民乡,锦平乡撤销并入清平乡;撤销巩隆区,中社乡划归城关区,上梁、前刘2乡划归农山区,巩隆乡撤销,一小部分并入吕梁乡,大部分并入凤岭乡,吕梁、凤岭2乡划归沙塘区;城关乡所辖盘山、陈靳、竹林3乡分别并入峰台、何槐、城市3乡;农山区的石碑乡撤销,并入山河乡。   1956年3月,撤销城关区,陈河乡并入城市乡;撤销中社乡,大部分并入河槐乡,三道林村划归沙塘区清平乡,李家沟划归农山区上梁乡。峰台、清凉、何槐、城市4乡归县直管。撤销屯树区的解堡、水磨2乡,设置为好水乡;将杨磨乡并入大庄乡。撤销农山区的崇安、朱塬2乡,分别并入苏台、梁堡2乡。   1956年5月,秦王乡划归静宁县;静宁县的桃山、奠安、景林3乡划归隆德县。隆德县将景林乡撤销并入梁堡乡。8月,庄浪县将所辖的温堡乡及通便乡的周王家、徐史家、上梁子、杨家沟、宋家塬5个村,云台乡的岳家湾、南岔村划归隆德县农山区,隆德县将周王家、徐史家、上渠子3个村划归奠安乡,其余村归属梁堡乡;隆德县将农山区的东峡乡划归庄浪县。   1958年,撤销沙塘区所辖的新民、清平2乡,置为沙塘乡;联财、观音2乡分别并入神林、桃园2乡,连同凤岭、吕梁2乡均归县直管。县直属的清凉、何槐2乡合并为陈靳乡;农山区的前刘乡撤销并入桃山乡。同年,西吉县的杨河、张程、观堡3乡划归隆德县。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全县组建为13个人民公社,命名多含政治意义,1959年4月名称改为以驻地或辖地命名。城关(原名高峰)公社,驻县城,辖原城市、峰台及陈靳乡大部分;沙塘(原名先锋)公社,驻沙塘铺,辖原沙塘乡、神林乡;桃园(原名跃进)公社,驻袁家台子,辖原张程乡、桃园乡;凤岭(原名红旗)公社,驻碑窝,辖原凤岭乡及吕梁乡薛岔等5村;上梁(原名东风)公社,驻上梁,辖原上梁乡及吕梁乡齐家岔村;桃山(原名南峰)公社,驻夏家坡,辖原桃山乡及吕梁乡北坡大湾寺等4村;好水(原名北峰)公社,驻红土路,辖原好水乡、庙湾乡;山河(原名五星)公社,驻山河镇,辖原山河乡及陈靳乡民联村;奠安(原名前峰)公社,驻底店子,辖原梁堡乡及奠安乡大部分;苏台(原名卫星)公社,驻苏家台子,辖原苏台乡及奠安乡后沟门村;观庄公社,驻观音店,辖原观庄乡、大庄乡;杨河(原名前进)公社,驻杨家河,辖原杨河乡;温堡(原名建国)公社,驻杜家堡,辖原温堡乡。   1961年11月,由城关公社划置出峰台公社、陈靳公社;由沙塘公社划置出联财公社;由桃园公社划置出张程公社;由观庄公社划置出大庄公社;由奠安公社划置出杨沟公社。1963年1月,划出凤岭公社的杨野河、辛桃李、上短岔、下岔4个大队,联财公社的双村、辛平、岳村、神林4个大队,张程公社的阴洼、观音2个大队和沙塘公社的庞庄大队组建为神林公社。   1983年3月,观庄公社更名为观堡公社,移驻观堡;苏台公社更名为崇安公社,移驻崇安。同年,自治区将平罗县的潮湖地区划给平罗县(?隆德县?)做吊庄移民,并在此设置了潮湖区(仅是当时的安排,行政归属尚无定论)。   1984年1月,公社体制改革,各公社均改称为乡。同时,撤销城关乡,分置为城关镇和城郊乡。   1993年1月,沙塘乡改置为沙塘镇。全县共辖城关、沙塘2镇和城郊、大庄、好水、峰台、杨河、桃园、张程、联财、神木、凤岭、上梁、陈靳、山河、崇安、杨沟、奠安、桃山、温堡等19乡。 (*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隆德县辖3个镇、18个乡。总人口197160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13707 沙塘镇 17678 联财镇 10488 城郊乡 6982 陈靳乡 7386 峰台乡 4603 好水乡 8906 观堡乡 8539 大庄乡 10032 杨河乡 9349 神林乡 11054 张程乡 5985 桃园乡 4262 凤岭乡 8893 山河乡 5952 上梁乡 3901 桃山乡 7604 温堡乡 12355 奠安乡 7501 杨沟乡 4427 崇安乡 4767 隆湖区管委会虚拟乡 2278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人口民族   2001年底,全县共有汉、回、满、藏4个民族,216715人,其中回族人口19880人,占 9.2%;汉族人口196835人,占90.77%;满族人口14人,藏族人口1人。全县人口按性别划分,男性113269人,占52.27%;女性103446人,占47.73%。 按城乡划分,城镇人口19019人(其中县城13477人),占8.7%;农业人口197659人,占91.3%。人均寿命为69岁,人口自增率为7.47‰,县内人口密度198人/平方公里,是全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之一。   自然资源   隆德县境内石灰石、石英砂、石膏等建材资源丰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在黄土高原独具风姿。以耐旱抗寒、繁殖快、根蘖强而闻名的沙棘,为六盘山区特产。其木质坚实,入土不朽,水淫不腐,纹理美观,是制作工艺晶和高档家具的良木佳材。   棘果含有丰富维生素和多种有机酸及糖类。山地野生蕨莱在历史上被列为贡品。六盘山突齿蟾为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品目之一。昆虫中,金斑蝠蛾和褐纹十二羽蛾均属六盘山特产。县产中药材694种,其中常用中药材占全国统一调查的360种常用中药材的33%。适宜六盘山区大面积种植的“三豆”(即豌豆、蚕豆、土豆)、胡麻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已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初步形成规模型生产格局,以其地域资源优势,支撑着地方经济。   经济概况    截至2002年底,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47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63元。工农业总产值8.9亿元,增长5.6%,其中工业总产值6.7亿元,增长3.4%;农业总产值2亿元,增长14%。粮食总产量81487吨,增产20%。农民人均纯收入1230 元,人均有粮417公斤,分别增长8.9%、1.0%。 经自治区1998年12月下旬验收,全县92.2%的农户、92.3%的农业人口达到温饱标准,农村贫困人口由1983年的16万人减少到1.3万人,贫困面由85%下降到7.3%,实现了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2001年有0.57万贫困人口实现基本解决温饱目标,贫困面下降到23%。   文化旅游   九龙莲花池——北联灵湫   宁夏隆德象山园   宁夏六盘山旅游区   古祀祠重地朝那湫寻迹   隆德清凉山寡妇石的传说   宁夏隆德石窑寺   宁夏隆德清凉寺    隆德(瑞典语:Lund)是瑞典南部斯科讷省的一个城市。城市大约建立于990年左右,当时斯科讷地区归丹麦管辖。1103年隆德大教堂矗立起来,并成为大主教驻地,隆德也因此很快成为北欧基督教中心。   隆德也是隆德大学的总部,该校为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教育和研究的机构。城市目前一共大约有74,000居民,其中不包括所有临时的学生。隆德自治区有102 257居民,其中包括了一些周边的小镇和村庄,尤其是东面。自治区包括了达尔比和邻近的达尔比南森林国家公园。   

泾源县

  key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27.3公里。东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相连,南与甘肃省华亭县、庄浪县接壤,西与隆德县毗邻,北与原州区、彭阳县交界,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全县辖4乡3镇,114个行政村。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72%,农业人口占92.5%。县人民政府驻香水镇。   邮编:756400。代码:640424。区号:0954。拼音:Jingyuan Xian。   行政区划   泾源县辖3个镇、4个乡:香水镇、泾河源镇、六盘山镇、新民乡、兴盛乡、黄花乡、大湾乡。   历史沿革   泾源建县始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时名安化县,自华亭县析置。此后,县名及隶属关系曾多次变更。1950年9月,以其为泾河发源地而改今名。   春秋时为乌氏戎居地,战国、秦朝时属北地郡乌氏县。汉承秦制,武帝时属安定郡乌氏县。西晋时属雍州安定郡都卢县,东晋属雍州陇东郡泾阳县。隋时以泾河南北分属安定郡华亭县。宋设安化县,属渭州(今平凉)。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化县为化平县,属平凉府。元初废化平县,并归华亭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明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清初袭明制,同治十年(1871年)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四州县地,置化平川直隶厅,属平庆泾固化道。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平直隶厅为化平县,恢复了900多年前的县名,属甘肃省泾源道,后归陇东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甘肃省于1950年改化平县为泾源县,属平凉专区。1953年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改为泾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5月,又改称泾源回族自治县。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泾源划归宁夏,归属固原专区,更名为泾源县。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泾源县属固原地区。现属固原市。   清末,设化平川直隶厅时,下辖化临(今香水镇、园子乡)、香水(今惠台乡、黄花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东峡乡)4里66村。   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平川直隶厅为化平县时,仍设4里。民国三年(1914年)改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民国九年(1920年)又恢复为4里。1927年,改原4里为4个区,名称不变。1936年改设原4区为1镇(化临镇)3乡(香水、泾源、白面)。之后,又改为黄花、泾北、泾南3个区。1939年3个区合并为2个区,原化临里、香水里地区合并为第一区,原圣谕里、白面里地区合并为第二区。1941年,改2区为面泉(今香水镇)、崇义(今黄花乡)、惠家(今惠台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泾源(今东峡乡)等6个乡。1942年,又将6乡改为白泉、泾南2镇和泾北、黄花2乡,共辖27保、254甲。   1949年8月,泾源县解放。全县设为泾南、泾北、白泉、黄花4个区,下辖16个乡。   1950年5月,撤销白泉区,所辖乡划归泾北、黄花2区。   1955年冬,3个区撤销,并撤销了双营、金家、红峡、西峡4个乡。   1957年,华亭县山寨区的新民、石嘴2乡划归泾源县。此时,全县辖新民、涝池、兴盛、城关、沙塘、石嘴、白面、园子、黄花、惠台、东峡、河北、桥关、红土等14个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原白面、河北、涝池、东峡、新民、石嘴6乡组建为泾河源公社,驻白面;原城关、桥关、园子、兴盛4乡组建为红旗公社,后改为泾北公社,驻城关;原沙塘、黄花、惠台、红土4乡组建为跃进公社,后改为黄花公社,驻华兴。   1961年4月,增置新民(驻羊堡)、兴盛、惠台3个公社。   1967年,泾河源、泾北、兴盛、黄花、惠台5个公社分别更名为红卫、红旗、东方红、东风、星火公社,1970年,恢复原名。   1983年6月,自治区将银川市郊区和永宁县相连的芦草洼划为泾源县的移民基地。12月,泾源县在此设置了铁东、铁西2个乡(仅是当时的安排,行政归属尚无定论)。   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   1990年,撤销泾北乡,分设香水镇和园子乡;撤销泾河源乡,分设为白面镇和东峡乡。至此,全县共辖香水、白面2镇和新民、东峡、园子、黄花、惠台5乡。 (*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泾源县辖2个镇、6个乡。总人口81310人,各乡镇人口: 香水镇 15269 白面镇 13313 新民乡 15135 东峡乡 6746 兴盛乡 8672 园子乡 5183 黄花乡 10925 惠台乡 606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3年,将固原市原州区的大湾乡、蒿店乡、什字路镇划归泾源县。   高原绿岛   泾源县有“高原绿岛”美誉的的泾源,地形、地貌奇特,高山 碧水、风景瑰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老龙潭峰恋叠嶂、幽深莫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屯兵避暑、木兰围猎的凉天峡雄奇秀美、层林蔽日;与西北道教名山崆峒山连接的秋天架奇峰刺天、幽泉涧鸣;有“小九寨”美誉的十里荷廊—荷花苑,更是山含情、水含笑、碧荷含尽诗情与画意。   水文气候   河流主要有泾河等7 条较大河流,均属径河水系。海拔1608米-2942米。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 可分为侵蚀构造石山区,剥蚀构造丘陵区和侵蚀堆积河谷平川区三种类型,分 别占总面积崐的36%、24%和40%。气候属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有春寒无 夏、秋短冬长的特点,年平均摄氏5.7度,全年日照2236小时,无霜期132天。   自然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113.3万亩,其中耕地25.3万亩,占地面积的22.3%;林地面 积45.2万亩,占土地面积39.9%;牧草地面积26.6万亩,占土地面积23.5%;其 它占地16.2万亩,占地面积的14.29%。森林覆盖率39.9%。天然林木材蓄积量 108.5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量115.2万立方米。全县人均耕地面积2.7亩。   县境内已探明的矿藏有铜、铁、 石灰岩、泥岩、油页岩、白云岩、石英 砂岩、水锈石等。其中铜产地西峡、沙南、秋千架,含铜量0.2--0.5%,秋千 架C级金属铜蓄量849吨,沙南C级金属铜蓄量290吨,均有开采价值。石灰岩产 地秋千架,蓄量880万吨,已开采利用。云岩产地秋千架,蓄量162万吨,尚未 开采。锈石产地老龙潭,蓄量3万立方米,可供制盆景、假山及工艺品。   旅游资源   泾源县地处国家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腹地,山翠水碧,风光旖旎,气候宜 人,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区被自治区批准为区级风景名胜区。 距县城南20公里的老龙潭传说是魏征梦斩老龙的地方。这里山高峡深,茂林修 竹,百泉汇流,满目翠色.距县城东北10公里的秋千架,河谷狭窄,柱石高耸 对峙,传说是穆桂英荡秋千的地方。位于县城西南23公里的凉殿峡、气候凉 爽湿润,风景幽美,据传是元太祖成吉思汉曾避署于此。距县城西7公里的荷 花苑,两岸奇峰欲合,松林层层,野荷横生,形成一道天然绿色长廊。其它景 点还有二龙河、香水峡、鬼门关、堡子山等。   民俗文化   作为古丝绸必经之地,这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和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宋代名僧济公修行过的张台石窟、果家山秦汉遗址、唐代制胜关城垣,闻名遐迩;作为回族的聚居地,“踏脚”、“花儿”等回族歌舞及节日庆典,独具特色,令人神往。泾源县境内国家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众多的珍稀动、植物和昆虫,是人们从事科研、考察的理想天地。   地名文化   泾源县的地名美丽雅致。米缸山、圣女川、凉殿峡、老龙潭……单看这些名字就使人心驰神往。泾河支流香水河、胭脂河、暖水河,引人无限遐想。但也还有不少地名蕴含着一段悲壮的历史和心酸的故事。回民反清斗争失败后被安置的外地回民难忘故土,从家乡照搬来了地名。白面镇的涝池、泾河源镇的十里滩,沿用的是陕西渭南故乡村名。渭南秦家滩回民安置地分上、下两个庄,故留下现在上秦、下秦和双秦的地名。泾源县城南、泾河北岸的南营和北营,是当年陕甘反清回民军在此驻扎的两个军营,故名。园子乡的沙南、陈倡村和香水镇的王阁村(现名红旗),是当年陕西大荔县回民迁居地,沿用了原籍村名。现黄花乡政府所在地平凉庄,系甘肃平凉回民迁居地,故得名。黄花乡还有一个崇义村,现改名华兴村,这个村名是因清宣统三年(1911年)回族教主马光烈在此组建回民“崇义军”,故名。   

彭阳县

  key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端、六盘山东北端。总面积2529平方千米。总人口25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白阳镇,邮编:756500。代码:640425。区号:0954。拼音:Pengyang Xian。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边隅,六盘山脉东侧,介于东经106.32'—106.58', 北纬35.4'—36.17'之间,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东部黄土丘陵区,海拔1248—2461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县城南北长61.5公里,东西宽50.3公里,总面积2528.65平方公里,西与固原县相连,东、南、北分别与甘肃省的镇原、平凉、环县接壤,全县辖17乡、3镇、170村(居)民委员会,1019个村(居)民小组。   彭阳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原煤工业储量7.2亿吨,且储藏区周围有大量耐火粘土。石灰岩地质储时236万吨,石英砂岩地质储量23万立方米,重碳酸钠镁 (钙)锶型天然矿泉水日涌水量2790立方米。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挂马沟林区的梅花鹿、金钱豹等为国家珍惜保护动物。野生植物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200余种,宜种农作物26种,冬小麦、胡麻、荞麦、莜麦颇具优势。彭阳素有果品之乡的美称,盛产杏子、苹果、梨、核桃、花椒等鲜干果品。土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176万亩,农民人均耕地7.5亩。   彭阳古老而又年轻,距今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自秦止明,历时1770余载,境内均有县制设置,后遂归固原州(县)治辖。1935年,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长征过境,播下革命火种。1949年,任山河战役为宁夏解放扫清了道路。从此,彭阳人民开始了新生活。1983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新设彭阳县。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 的彭阳精神,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1998年基本实现解决群众温饱的目标。19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3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5300万元,第二产业6400万元,第三产业94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1元。   行政区划   彭阳县辖3个镇、9个乡:白阳镇、王洼镇、古城镇、新集乡、城阳乡、红河乡、冯庄乡、小岔乡、孟塬乡、罗洼乡、交岔乡、草庙乡。   历史沿革   彭阳县得名于彭阳城。秦代置朝那县,属北地郡。汉代属安定郡。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废朝那县,在阳晋川(今红河川)置黄石县(今沟口乡境内),为长城郡治。正光五年(524年)在茹河川置白池县(今城阳乡境内),大业二年(60年)改长城县为百泉县,属平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武德八年(625年)百泉县驻地由阳晋川迁至茹河川(今白阳镇境内)。宋咸平六年(1033年)在今县城置彭阳城(相当于县级军事设置),属镇戎军。彭阳之名由此始。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置东山县(今古城乡境内),属镇戎州。元代至元十年(1273年),改东山县为广安县。五年后升广安县为广安州,属开城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广安州并入开城县,属陕西布政司平凉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广安州并入开城县,属陕西布政司平凉府。成化十年(1474年)在今古城乡置广安州。弘治十五年(1502年)广安州并入固原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固原州为固原县,属甘肃省泾源道,后又改属甘肃省平凉专区。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固原,在今县境北部置固北县,1938年撤销。   1949年8月解放后至1983年10月,境内隶属于固原县。1983年设立彭阳县,以固原县东部地区的彭阳、王洼两个区的15个公社为其行政区域。   1983年10月,划固原县的彭阳、王洼2区共15个公社设置彭阳县。当时彭阳区辖彭阳、城阳、红河、沟口、新集、古城、川口等7个公社;王洼区辖王洼、草庙、孟塬、冯庄、小岔、罗洼、交岔、石岔等8个公社。不久,公社体制改革,各公社改称乡。   1985年1月,由草庙乡的何沟、米塬、牛湾、刘塬、王岔5个村组建为刘塬乡;由彭阳乡的崾岘、李岔、阳洼、中庄、丰台5个村组建为崾岘乡。   1987年1月,由王洼乡的北洼、路寨、李寨和城镇2个居民委员会组建为王洼镇;将彭阳乡的彭阳、海巴2村改为姚河村和城镇的2个居民委员会组建为白阳镇。全县辖白阳、王洼2镇和彭阳、城阳、红河、沟口、新集、古城、川口、王洼、草庙、孟塬、冯庄、小岔、罗洼、交岔、石岔、刘塬、崾岘等17乡。 (*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彭阳县辖3个镇、16个乡。总人口230981人,各乡镇人口: 白阳镇 13821 王洼镇 4829 古城镇 23049 新集乡 17273 沟口乡 14714 彭阳乡 14460 崾岘乡 9694 城阳乡 20183 红河乡 21856 川口乡 7930 王洼乡 11097 冯庄乡 9874 小岔乡 6950 石岔乡 10351 孟塬乡 17173 罗洼乡 6824 交岔乡 5987 草庙乡 10300 刘塬乡 461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彭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历史文物   彭阳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文物蕴藏丰富,风景名胜众多,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居住,秦长城,汉城郭,唐宋城堡、明清古塔寺院,故址优存。北魏、两宋的石造像和无量山石窟、璎珞宝塔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藏文物中有20多种选调各国展出,其中北魏石造像、骆驼纹铜牌和白羚羊纹铜牌、三国“大泉两千”、北宋“至和重宝”等为国家一级文物,全国罕见。   


西吉县特产大全




西吉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