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田村位于泉口镇以东,距镇政府3公里处,地处明堡地区,行政总面积10平方公里,是汉族聚居村;全村共有4个社,234户,1008人,劳动力615人;耕地面积4308亩,绿化林地面积550亩。
黄田村党支部为州级党建示范点,全村现共有党员20名,女党员2名,新一届村支委成员平均年龄45岁,入党积极分子3名,后备干部3名,党员致富能手4名。目前黄田村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有小学1所,在校学生104名,村卫生室1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村两委班子以“安全创文明,稳定促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成效突出,自1960年至今48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2008年,黄田村经济总收入227.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3.1万元,畜牧业收入81万元,劳务经济收入84.3万元,全年人均纯收入达2166元。黄田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集约化经营条件,为黄田村今后的发展凝聚了充足的后劲。
黄田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一是大力发展集约化经营,2008年黄田村被确定为农业集约化经营示范村,同时由村规模化经营大户注册资金50万元,成立了泉口土地集约化经营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50余亩;二是依托黄田村人力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劳务经济,全村现有4个形成规模的建筑队,一年能吸纳全村30%的劳动力,2008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400余人次,人均创收在4000至7000元之间,劳务经济成为黄田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发展存在的困难:一是人畜饮水问题尚未解决;二是发展集约化经营缺乏资金及大型农机具;三是农民工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就业信息闭塞,导致就业面窄。
黄田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一是大力发展集约化经营,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及政策的扶持力度,提高大型农机具项目补贴力度;二是发展劳务经济,目前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较低成为制约劳务经济发展最大的因素,因此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增强其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成当务之急,其次尽可能多的增加外出务工的渠道和信息。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632221102 | 810200 | -- | 查看 黄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河坝村 |
西河坝村位于泉口镇以北,距镇政府9公里处,属脑山地区,为省定贫困村。全村现有3个自然村,4个社,143户,736人,其中劳动力444人,聚居着汉、回、藏、蒙、土等民族。耕地面积3004.2亩,草场面积16000亩,村内各基层组织健全,建有新型村级活动室1处,党员22名。有小学1所,村卫生室1所、清真寺1个。2008年西河坝村经济收入397.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61.3万元,牧业收入249万元,劳务收入69.4万元,全年人均收入达2024元。由于西河坝村耕地少、草场面积小,因而牛羊育肥,特色养殖、走马驯养贩运及劳务输出是西河坝村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西河坝村两委充分立足西河坝村三个以牧业生产为主的藏族社、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其它民族杂居社的实际情况,在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做文章,以稳定促发展,花大力气培育西河坝村走马驯养、牛羊养殖业等传统优势项目,如今西河坝村呈现出一片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增收致富,形成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西河坝村发展存在的问题:1、近年来,草原退化和鼠害现象严重,再加上草原的承畜量有限,草畜矛盾突出,发展牛羊舍饲育肥是西河坝村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2、西河坝村基础设施薄弱,通村道路和村内道路仍未油化、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尚未实施;3、群众文化生活缺乏场地、设备。 西河坝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西河坝村今后发展方向及需求:一是大力发展牛羊育肥贩运,发展舍饲养殖,提供资金等的支持;二是加大对草原退化、鼠害的治理力度;三是加大对教育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的改造力度。 |
黄田村 |
黄田村位于泉口镇以东,距镇政府3公里处,地处明堡地区,行政总面积10平方公里,是汉族聚居村;全村共有4个社,234户,1008人,劳动力615人;耕地面积4308亩,绿化林地面积550亩。 黄田村党支部为州级党建示范点,全村现共有党员20名,女党员2名,新一届村支委成员平均年龄45岁,入党积极分子3名,后备干部3名,党员致富能手4名。目前黄田村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有小学1所,在校学生104名,村卫生室1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村两委班子以“安全创文明,稳定促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成效突出,自1960年至今48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2008年,黄田村经济总收入227.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3.1万元,畜牧业收入81万元,劳务经济收入84.3万元,全年人均纯收入达2166元。黄田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集约化经营条件,为黄田村今后的发展凝聚了充足的后劲。 黄田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一是大力发展集约化经营,2008年黄田村被确定为农业集约化经营示范村,同时由村规模化经营大户注册资金50万元,成立了泉口土地集约化经营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50余亩;二是依托黄田村人力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劳务经济,全村现有4个形成规模的建筑队,一年能吸纳全村30%的劳动力,2008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400余人次,人均创收在4000至7000元之间,劳务经济成为黄田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发展存在的困难:一是人畜饮水问题尚未解决;二是发展集约化经营缺乏资金及大型农机具;三是农民工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就业信息闭塞,导致就业面窄。 黄田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一是大力发展集约化经营,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及政策的扶持力度,提高大型农机具项目补贴力度;二是发展劳务经济,目前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较低成为制约劳务经济发展最大的因素,因此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增强其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成当务之急,其次尽可能多的增加外出务工的渠道和信息。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