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吐鲁番市 >> 鄯善县

鄯善县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鄯善县谷歌卫星地图)


鄯善县简介

    鄯善县位于天山东部南簏的吐鲁番盆地东侧,北与木垒县、奇台县为邻,东经七克台镇连接哈密市七角井乡,西部吐峪沟苏巴什村与吐鲁番市胜金乡接壤,南部经南湖戈壁至觉罗塔格与若羌县、尉犁县为界。全县总面积39800平方公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2.5% 。
  鄯善县地处亚洲腹部。由于远离海洋,群山环绕,地貌复杂,形成了独特的气候。夏热(7月平均气温29.2~33℃,曾出现过48℃高温),冬冷(1月平均气温-10℃~11℃,最低气温出现过-28.7~-29.7℃),春旱干燥(年降水量为17.6~25.3毫米,但蒸发量极大,为2 751~3 216.6毫米),热量丰富(≥10℃积温为4 522.6~5 548.9℃),日照充足(日照时数2 900~3 100小时),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14.3~15.9℃,最大可达17~26.6℃),无霜期长(192~224天)。对于棉花、葡萄和甜西瓜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尤其是对提高葡萄、甜西瓜的品质更为突出。据含糖量的测定,葡萄23度以上,最高达31度;甜瓜12度以上,最高达18度,这就是鄯善的葡萄、甜瓜驰名中外的自然因素所在。
  鄯善县的土壤资源非常丰富,现有耕地、休闲地及农田四周的少数撂荒地共计47万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0.8%;可垦荒地90万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52%。
  全县土壤类型很多。农耕土壤主要是灌耕土,约有26.7万亩,占农田的56.3%,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次为灌淤土,约有8.2万亩,占17.4%。潮土有9.5万亩,占20.2%。风沙土、灌溉棕漠土等有2.88万亩,占6.1%)。
  二、行政区划
  鄯善县辖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鄯善镇、七克台镇、鄯善火车站镇、连木沁镇、鲁克沁镇、辟展乡、东巴扎回族乡、吐峪沟乡、达朗坎乡、迪坎乡。县人民政府驻鄯善镇。
  鄯善镇 代码:652122100 辖8个社区、2个村委会:团结东路社区、鸿雁社区、庭子路社区、卫生路社区、育才路社区、沙园路社区、蒲昌路社区、双水磨社区、巴扎村、铁提尔村。
  七克台镇 代码:652122101 辖8个村委会:巴喀村、台孜村、库木坎儿孜村、七克台村、南湖村、热阿运村、黄家坎村、亚喀坎儿孜村。
  鄯善火车站镇 代码:652122102 辖4个社区:金椅社区、振兴社区、兴业社区、友好社区。
  连木沁镇 代码:652122103 辖10个村委会:连木沁巴扎村、连木沁坎村、连木沁阿斯坦村、库木买里村、尤库日买里村、曲旺尔村、阿克墩村、汗都夏村、苏克协尔村、汗都坎村。
  鲁克沁镇 代码:652122104 辖9个村委会:阔纳夏村、三个桥村、吐格曼博依村、托万买里村、阿曼夏村、赛尔克甫村、迪汗苏村、英夏买里村、沙坎村。
  辟展乡 代码:652122200 辖11个村委会:东湖村、小东湖村、马场村、乔克塔木村、克其克村、树柏沟村、兰干村、英也尔村、柯柯亚村、库尔干村、卡格托尔村。
  达朗坎乡 代码:652122203 辖6个村委会:乔亚村、拜什塔木村、玉旺克尔村、央布拉克村、英坎儿孜村、阿扎提村。
  吐峪沟乡 代码:652122202 辖7个村委会:潘家坎儿孜村、洋海村、吐峪沟村、苏贝希夏村、泽日甫坎儿孜村、麻依增坎儿孜村、吐峪沟克尔火焰山村。
  迪坎乡 代码:652122204 辖5个村委会:迪坎尔村、坎儿孜库勒村、托特坎儿孜村、玉尔门村、也扎坎儿孜村。
  东巴扎回族乡 代码:652122201 辖4个村委会:后梁村、前街村、塔乌村、艾孜拉村。
  三、历史沿革
  光绪二十八年设鄯善县。以汉古国名命名。又称“皮羌”,系维吾尔语,意为“马兰草”。也有认为与唐代“蒲昌”一名有关。“必残”、“辟展”都是维吾尔语名“皮羌”的同名异译。
  西汉时为狐胡国地,东汉时并入车师前国,唐置柳中、蒲昌两县,隶属西州,宋属高昌回鹘王国。元代称作鲁克察克,元末改称柳城,到明代又称作柳陈、鲁陈等,即今鲁克沁。明正统年间并入吐鲁番,称作“必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辟展办事大臣,并建吐鲁番六城,辟展为六城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鄯善县,隶吐鲁番直隶厅。现属吐鲁番地区。
  2000年,鄯善县辖5个镇、5个乡:鄯善镇、七克台镇、连木沁镇、鲁克沁镇、鄯善火车站镇、达朗坎乡、辟展乡、吐峪沟乡、迪坎乡、东巴扎回族乡。
  四、自然风光
  鄯善县地处吐鲁番盆地东缘,由北往南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依次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自然风光,形成天山景区、火焰山景区、库木塔格沙漠(沙山)景区。
  天山景区以牧场风光、高山湖泊、松林峡谷烘托于天山一带。
  火焰山景区从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唐代赤亭起向西延伸,直达县城以西五十多公里与吐鲁番相连。火焰山因《西游记》而闻名中外,它将鄯善分为南北两个绿洲带。
  在鄯善县城南部地区,是神秘的库木塔格沙漠(沙山)景区。库木塔格沙漠区划面积1880平方公里, 这片沙漠具有极为明显的特点:一是沙漠的边缘界线 非常清晰,其北部与辟展绿洲的边界多年来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向外扩展的趋向,一线之隔,一边是大漠风光,沙潮起伏,一边却是江南秀色,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二是库木塔格沙漠的风沙地貌美型齐全,面积虽不很大,但是代表了新疆各大沙漠的风沙堆积地貌类型,而且,这些风沙地貌类型也基本上包括了世界主要沙漠区的风沙沉积地貌类型。如果要看到这样齐全的风沙地貌类型,至少要花几个星期,行程数千公里,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才能做到,而在库木塔格沙漠仅需2--3天,行程数十公里便可饱览无余;三是沙漠周围还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可以向世人展示干旱地区的独特风貌。
  在县城南2公里处库木塔格沙漠的边缘, 鄯善县从90年开始投资建设了一座沙山公园,公园总面积13万平方米,全园为沙漠游览区和绿洲游览区,集沙漠的神奇浩翰与江南秀色于一体。公园建成以来,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
  库木塔格沙漠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旅游市场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目前,鄯善县正在积极努力申报将库木塔格沙漠景区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库木塔格沙漠将是我国第一个以沙漠地质地貌为主体景观的风景名胜区,将为多层 次旅游者提供独具特色的科研、观光、休闲、保健、探险、体育、访古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
  五、文物古迹
  鄯善县自古以来为东西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重要加之境内气候比较干燥,文物古迹众多,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都有存留,主要有:七克台镇南湖的唐代赤亭,东巴扎回民大清真寺,鲁克沁唐代柳中城遗址和清代郡王府,吐峪沟元代千佛洞和穆斯林圣地-吐峪沟麻扎,迪坎中石器时代遗址,汉墩阿克墩唐代烽火台,三十里大墩唐代烽火台,二塘沟唐代古塔和苏贝什战国一号古墓群等。其中吐峪沟千佛洞和吐峪沟麻扎是佛教、伊斯兰教两大文化的交汇中心,鄯善的文物古迹可以称得上是西域历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馆。
  六、独特物产
  鄯善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闻名世界的哈密瓜、无核白葡萄。在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中,鄯善名列第33位。
  鄯善的瓜果品种多、质量优、风味独特。鄯善县葡萄品种已达550个,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葡萄品种最集中、最齐全的地区。依托瓜果发展特色工业产品,开发出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产品-"楼兰"系列葡萄酒和"丝绸之路"巧克力系列葡萄干。鄯善县是葡萄、哈密瓜的真正故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发展特色旅游农业前景十分光明。
  七、民族风情
  在鄯善这片土地上,历史上有众多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上下几千年,形成了独具异彩的浓郁的西域风情。
  以维吾尔、汉、回为主体的民族音乐、歌舞、习俗、手工艺品,构成了丰富的民俗资源。尤其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维吾尔族艺术瑰宝《十二木卡姆》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该县已将它整理出来,鲁克沁镇还享有"艺术之乡"的美誉。
  八、农业文明
  鄯善县境内有众多的坎儿井、葡萄荫房、旧式泥土建筑,这些奇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了火洲农业文明,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与绿洲农业文明并存的典型。
  (1)葡萄干晾房。
  在吐鲁番地区,凡有葡萄园的地方,都能看到蜂房状的葡萄干晾房,晾房多建在宽敞的山坡高处或屋 顶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大异其趣。
  (2)坎儿井。
  坎儿井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南北大运河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是绿洲的生命之源。鄯善县共有418道坎儿井, 其中有最长的坎儿井红土坎儿孜(全长25公里,位于葡萄开发公司东1.5公里处);有竖井最深的坎儿井努尔买提坎尔孜(井深98米,全长20.7公里, 位于吐峪沟乡苏贝希坎村,开凿于1900年)。七克台镇现有的60多道坎儿井,据考证多为林则徐来吐鲁番后新开挖的,当地群众称之为"林公井"。
  九、吐哈石油主战场
  吐鲁番--哈密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三大沉积盆地之一,油气资源非常丰富,1991年2月, 吐哈石油会战指挥部在鄯善成立,近2万石油大军从全国各地 云集火焰山下,拉开了吐--哈石油会战的序幕,鄯善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株罗系油田,属中丰度、低 渗透、中产量油田,也是我国第一流油田。经过几年 的开发建设,目前在鄯善已经形成年产330 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和210万方轻烃处理能力。 鄯善县的戈壁沙滩上井架林立,夜晚的万盏灯火,犹如群星闪烁, 火车站开发区高楼耸立,一座油城拔地而起,成为戈壁奇景。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1万人 39549.45平方公里 652122 838000 0995 查看 鄯善县谷歌卫星地图

鄯善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鄯善镇 约4.3万人 84平方公里

----

查看 鄯善镇谷歌卫星地图
七克台镇 约1.4万人 3792平方公里

----

查看 七克台镇谷歌卫星地图
火车站镇 0 0

----

查看 火车站镇谷歌卫星地图
连木沁镇 约3.35万人 2400平方公里

----

查看 连木沁镇谷歌卫星地图
鲁克沁镇 约3.02万人 137平方公里

----

查看 鲁克沁镇谷歌卫星地图
辟展乡 约2.58万人 ·鄯善县旅游·鄯善县特产·鄯善县十大特产·鄯善县十景·鄯善县

----

查看 辟展乡谷歌卫星地图
东巴扎回族乡 0 0

----

查看 东巴扎回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吐峪沟乡 约2.1万人 2000平方公里 麻扎村 查看 吐峪沟乡谷歌卫星地图
达浪坎乡 约1.57万人 1125平方公里

----

查看 达浪坎乡谷歌卫星地图
迪坎乡 约7100人 1.72平方公里

----

查看 迪坎乡谷歌卫星地图

鄯善县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高昌区

  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东经88°5′-89°54′,北纬41°20′-43°35′。东邻鄯善县;西接托克逊县;南抵库鲁克山与尉犁县相连;北至天山分水岭,与乌鲁木齐、奇台、吉木萨尔等县毗连。市区距火车站50千米,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82千米。总面积13689.7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4.9平方千米。总人口254900人(2003年末)。有维吾尔、汉、回等民族。   邮编:838000 代码:652101 区号:0995 拼音:Tulufan Shi 英文:Turpan   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火焰山自西而东横贯盆地中部,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洼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种类型兼有。艾丁湖是我国大陆最低处(海拔-154米)。水资源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儿井水系等。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风。年均气温13.9℃,年均降水16毫米。   行政区划   吐鲁番市辖2个街道、2个镇、7个乡:老城路街道、高昌路街道、七泉湖镇、大河沿镇、亚尔乡、艾丁湖乡、葡萄乡、恰特卡勒乡、二堡乡、三堡乡、胜金乡。共有18个社区、91个行政村。还有2场:红柳河园艺场、原种场。境内有兵团二二一团。市人民0驻青年路。   老城路街道 代码:652101001 辖5个社区:文化社区、信通社区、艾丁湖社区、新城社区、木纳尔社区。   高昌路街道 代码:652101002 辖5个社区:双拥社区、幸福社区、高昌社区、绿洲社区、葡萄沟社区。   七泉湖镇 代码:652101100 辖3个社区、2个村委会:车站社区、红山社区、新域社区、七泉湖村、煤窑沟村。   大河沿镇 代码:652101101 辖3个社区:新区社区、铁路社区、复兴社区。   艾丁湖乡 代码:652101201 辖6个村委会:也木什村、花园村、西热木村、官店村、琼库勒村、庄子村。   亚尔乡 代码:652101200 辖17个村委会:新城西门村、亚尔村、老城东门村、克孜勒吐尔公相村、皮亚孜其拉村、新城东门村、吕宗村、加依村、色依提迪汗村、亚尔贝希村、南门村、上湖村、亚尔果勒村、塔格托维村、恰江村、英买里村、亚尔村。   葡萄乡 代码:652101202 辖11个村委会:巴格日村、葡萄村、木纳尔村、布依鲁克村、拜什买里村、达甫散盖村、英萨村、贝勒克其坎儿孜村、布拉克村、铁提儿村、霍依拉坎儿孜村。   恰特喀勒乡 代码:652101203 辖7个村委会:恰特喀勒村、拜什巴拉坎儿孜村、吐鲁番克尔村、其盖布拉克村、喀拉霍加坎儿孜村、奥依曼坎儿孜村、公相村。   胜金乡 代码:652101206 辖9个村委会:排孜阿瓦提村、色格孜库勒村、胜金村、阿克塔木村、木尔吐克村、开斯突尔村、加依霍加木村、艾西夏村、恰勒坎村。   二堡乡 代码:652101204 辖3个村委会:巴达木勒克村、布隆买里村、阔纳协海尔村。   三堡乡 代码:652101205 辖5个村委会:英吐尔村、台藏村、阿瓦提村、曼古布拉克村、园艺村。   红柳河园艺场 代码:652101500   原种场 代码:652101501   兵团二二一团 代码:652101502   历史沿革   “吐鲁番”之称,最早见于明人陈诚所著《西域番国志》一书。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据《西域同文志》:系回语“蓄水”之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通名大辞典》释为维吾尔语,意为“都会”。曾炳煌所撰《吐鲁番厅乡土志》释:“吐鲁番”系“吐蕃”的谐音。   古称“姑师”(《史记·大宛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汉时期是东师前王庭地。《汉书·西域传》称:车师前国王治交河。西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设置戊已二校尉屯田。东汉和帝三年(公元前91年)戊已校尉驻地由交河城迁驻高昌。晋置高昌郡,北魏属“蠕蠕”(亦称“芮芮”或“茹茹”),称高昌国。唐设安西都护府治,称西州。唐末没入吐蕃。宋号称辉和尔,即畏吾儿。元设畏吾尔都护。元末明初分设柳城(今鄯善县的鲁克沁)、火州、吐鲁番三部,皆设万户府“达鲁花赤”(即长官)。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设吐鲁番领队大臣,始筑广安城(今老城)。光绪12年(1886年)置吐鲁番直隶厅,隶属迪化府,辖今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范围,治所在吐鲁番。民国2年(1913年)直隶厅改为吐鲁番县。1984年12月撤县设市。   2000年,吐鲁番市辖2个街道、2个镇、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51652人,其中:老城路街道 15551人、高昌路街道 26700人、七泉湖镇 11979人、大河沿镇 11081人、亚尔乡 58068人、艾丁湖乡 19328人、葡萄乡 24035人、恰特卡勒乡 27294人、二堡乡 11453人、三堡乡 13669人、胜金乡 22898人、红柳河园艺场虚拟乡 2837人、原种场虚拟乡 2049人、交河西镇兵团221团虚拟乡 4710人。   民族风情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吐鲁番市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市区距乌鲁木齐市184公里。市域南北长约262公里,东西狭窄不规则,最宽处约90公里。美丽的天山下的吐鲁番,风光美丽,市郊有火焰山,千佛洞,苏公塔,葡萄沟,交河故城坎儿井,阿斯塔那古墓等美丽的景观和古迹,市内有博物馆,博物馆里面还有新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呢。市内还有高昌公园,在建的水上乐园和民俗度假区,可谓是民俗古城。   葡萄沟   从吐鲁番市遥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峡谷中距市区约15公里的葡萄沟,却别有洞天,景色秀丽。与沟外形成鲜明的对照。一进沟口,铺绿叠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谷。溪流、渠水、泉滴,给沟谷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桑、桃、杏、苹果、石榴、梨、无花果、核桃和各种西瓜、甜瓜及榆、杨、柳、槐等多种树木,遍布沟中,使葡萄沟又成了“百花园”、“百果园”。春季,繁花似锦;盛夏,硕果累累。沟中藤蔓交织,曲径通幽,串串葡萄,举手可及。葡萄沟南北长约8公里,宽半公里,居住着维吾尔、回、汉三个民族共约6000多人。现有耕地400余公顷,葡萄种植面积即达220余公顷.沟中产无核白葡萄、马0、玫瑰红、比夹干、喀什哈尔、黑葡萄和梭梭葡萄等品种.此外还有果酒厂生产的多种葡萄酒、葡萄罐头等。   迷人的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的火焰山中,这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沿着第一人民渠穿沟而下,潺潺流水声给葡萄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两面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葡萄园连成一片,到处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夏天,沟里风景优美,凉风习习,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游季节,中外宾客,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风景秀丽的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1994年沟里种植葡萄315.6 公顷,生产鲜葡萄8601吨。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0、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其果实呈球形、卵形、椭园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脑,而有的绿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   葡萄沟,是火洲的“桃花源”。沟里四处都有令人向往的地方,一是葡萄沟接待站。这是为中外宾客开辟的游览场所,依山旁水,安静、幽雅,景物天成,数条葡萄长廊深邃、幽静,有的游客信步葡萄架下,仰首尽情观尝珍珠般的葡萄,有的游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尝鲜葡萄。长廊尽头碑石上葡萄沟三个鲜红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游人争先恐后在此照相留念。园内有民族风味的食堂,有卖工艺品的蒙古包,还有划船游玩的地方。二是葡萄山庄。这是葡萄沟里设备齐全、级别较高的度假村。这里有高档次床位120个,有供120人就餐的饭厅,还有卡拉ok厅、游泳池等。三是吐鲁番葡萄展览馆。四是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民俗馆。五是中新公司,该公司是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生产葡萄酒和饮料的中外合资厂家。六是葡萄乡的度假村。   旅游景点   1、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吐鲁番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在古墓0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闻名世界。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2、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最繁华的高昌路西侧,1989年建成,占地9亩,由主馆和巨犀陈列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吐鲁番博物馆设施齐全,有现代化的安全保卫设施,有封闭式大透明展柜,有齐备的讲解员队伍。现有藏品32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5件,二级文物260件,三级文物640件,是目前新疆地州市中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该馆设计风格独特,厚朴凝重,突出了西域地方民族特色和历史沧桑感。全馆根据不同的需求分为接待大厅、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古尸陈列厅、巨犀陈列馆、展览厅、库房等多个部分。   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红色彩陶和素陶为代表的,有着明显地方特征的早期文化遗存;大量的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锦、绢、纱等各类品种,十六国时期的共命鸟纹刺绣、唐代的花鸟纹锦等都是稀世之宝;举世闻名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有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资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书是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珍贵资料。   3、沙山公园   鄯善县辟展乡境内,北侧紧靠鄯善县城,交通便捷。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园是利用库姆塔格北缘绿洲接触带的特殊地里环境建立的一个公园,1990年始建以来已初具规模。公园分南北两部分,以沙山边缘东西向横穿的缓流分界。北部占地500亩,东侧为水上活动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区和葡萄园。西侧为草坪区、植物园。南部区为沙漠,有沙漠活动区、沙疗区和沙漠植物区。   沙山公园南部的沙丘上,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公园内已开辟沙疗区域,不少关节炎等患者前来治疗,再往南去不远,就是大沙丘所在,只见丘锋轮郭清晰,丘脊似线,迎风面沙漠似水,站在沙丘顶端,静候大漠日出的辉煌时刻,目送夕阳西沉染尽天际的自然奇观间,感觉人与自然混为一体,园中的人工湖碧水一漠,倒映湖心岛上凉亭,背衬高大的沙山,景色分外迷人。   4、高昌古城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 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11.5米,周长5.4公里。为夯土板筑 ,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   内城居外城正中;西南两面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长约3公里。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北宫墙即外城北 墙,甫宫墙即内城北墙。这一带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之所在。   内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达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称“可汗堡”,意为王宫,稍西 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可能为宫殿遗址。   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门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占地约1万平方米,由 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大殿内尚残存壁画痕迹。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于贞观二年( 628年)春,曾到高昌国讲经一月余,据即在此寺内。寺院附近,还残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遗址。外城内东南部有一小 型寺院,残存的壁画较上述大寺完美。   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世纪,初称“高昌壁”,为“丝路”重镇。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 火洲等长达1300余年之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1961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交河故城   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西汉时,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前国”的都城。唐代为西州所辖之交河县。唐王圾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后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六世纪的曲氏王朝在此设立了交河郡。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   6、艾丁湖   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南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湖盆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约152平方公里。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43米,仅次于约旦的死海(-391米),被称为世界第二陆上低地。   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还残存很浅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皱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触目皆是银白晶莹的盐结晶体和盐壳,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月光湖"。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和典型的荒漠景观,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摄影、探奇者络绎不绝。   艾丁湖水含大量盐分,据说所蕴藏的盐足够全国12亿人吃一年。此外,湖底还有丰富的煤和石油。艾丁湖畔现建有一座以湖中的盐晶矾、硝为原料的化工厂,为目前吐鲁番地区最大的工厂,产品远销国内外。   艾丁湖湖区气候极端干旱,湖区景观极度荒凉,地表盐壳发育独特 ,构成了一幅未开垦的壮观的原始画面,从而对旅游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7、坎儿井   吐鲁番有着与著名的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的骄傲--坎儿井。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吐鲁番地区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多条,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多最集中,最盛时达1237条,实际使用的853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参观过坎儿井的人,无不为它设计构思的巧妙,工程的艰巨而赞叹。它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的丰碑!倘若到吐鲁番旅游,在乘坐的汽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从高空俯视,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半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地方。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2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为坎儿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是挖掘坎儿井有了可能。其次,吐鲁番盆地与北部雪山有巨大的落差,这就可以沿地势引水,使得北部水源可以按地势向盆地汇聚,确定了水的流向,通过挖掘疏导,自流向盆地.第三个条件是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的土层,是由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没风季时尘沙漫天,成为主要自然灾害,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影响非常小,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坎儿井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逐渐向西传到中亚和波斯。汉代在今陕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术的创造,称“井渠法”。传说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就将“井渠法”取水方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后经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渐趋于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条件的坎儿井。但是,因为"关中"井渠和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很不相同,而中亚的地理条件也没有新疆吐鲁番这么优厚,井渠和新疆坎儿井也有不同,所以,我们支持,坎儿井是本地人民根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说法.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0的倡导和屯垦措施的采用,坎儿井曾得到大量发展。清末因坚决禁烟而遭贬并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则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垦地,途经吐鲁番县城,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   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临渠啜饮一杯“天然矿泉美容水”--坎儿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尝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饮一杯水冲泡的名茶,荡气回肠,妙不可言,到1990年吐鲁番坎儿井(出水)只有700条,流量2.94亿立方。目前,抢救坎儿井,让他恢复作用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8、火焰山   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由于火焰山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   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火焰山有其独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吴承恩将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成天下奇山。游人到火焰山,还能看到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一边看着奇景,一边说起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变得兴趣盎然。   吐鲁番气候   吐鲁番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素有"火州"、"风库"之称。全年平均气温为14℃,夏季平均气温在30℃左右,全年气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平均为99天;高于40℃的酷热天气,平均为28天。   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是:春季短暂,平均为61天,开春早,升温快;夏季漫长,平均152天,高温酷热;秋季更短,平均57天,降温急促;冬季较短,平均95天,风小雪稀,天气晴好,寒冷期短。一年中,以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   

鄯善县

    鄯善县位于天山东部南簏的吐鲁番盆地东侧,北与木垒县、奇台县为邻,东经七克台镇连接哈密市七角井乡,西部吐峪沟苏巴什村与吐鲁番市胜金乡接壤,南部经南湖戈壁至觉罗塔格与若羌县、尉犁县为界。全县总面积39800平方公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2.5% 。   鄯善县地处亚洲腹部。由于远离海洋,群山环绕,地貌复杂,形成了独特的气候。夏热(7月平均气温29.2~33℃,曾出现过48℃高温),冬冷(1月平均气温-10℃~11℃,最低气温出现过-28.7~-29.7℃),春旱干燥(年降水量为17.6~25.3毫米,但蒸发量极大,为2 751~3 216.6毫米),热量丰富(≥10℃积温为4 522.6~5 548.9℃),日照充足(日照时数2 900~3 100小时),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14.3~15.9℃,最大可达17~26.6℃),无霜期长(192~224天)。对于棉花、葡萄和甜西瓜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尤其是对提高葡萄、甜西瓜的品质更为突出。据含糖量的测定,葡萄23度以上,最高达31度;甜瓜12度以上,最高达18度,这就是鄯善的葡萄、甜瓜驰名中外的自然因素所在。   鄯善县的土壤资源非常丰富,现有耕地、休闲地及农田四周的少数撂荒地共计47万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0.8%;可垦荒地90万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52%。   全县土壤类型很多。农耕土壤主要是灌耕土,约有26.7万亩,占农田的56.3%,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次为灌淤土,约有8.2万亩,占17.4%。潮土有9.5万亩,占20.2%。风沙土、灌溉棕漠土等有2.88万亩,占6.1%)。   二、行政区划   鄯善县辖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鄯善镇、七克台镇、鄯善火车站镇、连木沁镇、鲁克沁镇、辟展乡、东巴扎回族乡、吐峪沟乡、达朗坎乡、迪坎乡。县人民政府驻鄯善镇。   鄯善镇 代码:652122100 辖8个社区、2个村委会:团结东路社区、鸿雁社区、庭子路社区、卫生路社区、育才路社区、沙园路社区、蒲昌路社区、双水磨社区、巴扎村、铁提尔村。   七克台镇 代码:652122101 辖8个村委会:巴喀村、台孜村、库木坎儿孜村、七克台村、南湖村、热阿运村、黄家坎村、亚喀坎儿孜村。   鄯善火车站镇 代码:652122102 辖4个社区:金椅社区、振兴社区、兴业社区、友好社区。   连木沁镇 代码:652122103 辖10个村委会:连木沁巴扎村、连木沁坎村、连木沁阿斯坦村、库木买里村、尤库日买里村、曲旺尔村、阿克墩村、汗都夏村、苏克协尔村、汗都坎村。   鲁克沁镇 代码:652122104 辖9个村委会:阔纳夏村、三个桥村、吐格曼博依村、托万买里村、阿曼夏村、赛尔克甫村、迪汗苏村、英夏买里村、沙坎村。   辟展乡 代码:652122200 辖11个村委会:东湖村、小东湖村、马场村、乔克塔木村、克其克村、树柏沟村、兰干村、英也尔村、柯柯亚村、库尔干村、卡格托尔村。   达朗坎乡 代码:652122203 辖6个村委会:乔亚村、拜什塔木村、玉旺克尔村、央布拉克村、英坎儿孜村、阿扎提村。   吐峪沟乡 代码:652122202 辖7个村委会:潘家坎儿孜村、洋海村、吐峪沟村、苏贝希夏村、泽日甫坎儿孜村、麻依增坎儿孜村、吐峪沟克尔火焰山村。   迪坎乡 代码:652122204 辖5个村委会:迪坎尔村、坎儿孜库勒村、托特坎儿孜村、玉尔门村、也扎坎儿孜村。   东巴扎回族乡 代码:652122201 辖4个村委会:后梁村、前街村、塔乌村、艾孜拉村。   三、历史沿革   光绪二十八年设鄯善县。以汉古国名命名。又称“皮羌”,系维吾尔语,意为“马兰草”。也有认为与唐代“蒲昌”一名有关。“必残”、“辟展”都是维吾尔语名“皮羌”的同名异译。   西汉时为狐胡国地,东汉时并入车师前国,唐置柳中、蒲昌两县,隶属西州,宋属高昌回鹘王国。元代称作鲁克察克,元末改称柳城,到明代又称作柳陈、鲁陈等,即今鲁克沁。明正统年间并入吐鲁番,称作“必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辟展办事大臣,并建吐鲁番六城,辟展为六城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鄯善县,隶吐鲁番直隶厅。现属吐鲁番地区。   2000年,鄯善县辖5个镇、5个乡:鄯善镇、七克台镇、连木沁镇、鲁克沁镇、鄯善火车站镇、达朗坎乡、辟展乡、吐峪沟乡、迪坎乡、东巴扎回族乡。   四、自然风光   鄯善县地处吐鲁番盆地东缘,由北往南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依次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自然风光,形成天山景区、火焰山景区、库木塔格沙漠(沙山)景区。   天山景区以牧场风光、高山湖泊、松林峡谷烘托于天山一带。   火焰山景区从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唐代赤亭起向西延伸,直达县城以西五十多公里与吐鲁番相连。火焰山因《西游记》而闻名中外,它将鄯善分为南北两个绿洲带。   在鄯善县城南部地区,是神秘的库木塔格沙漠(沙山)景区。库木塔格沙漠区划面积1880平方公里, 这片沙漠具有极为明显的特点:一是沙漠的边缘界线 非常清晰,其北部与辟展绿洲的边界多年来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向外扩展的趋向,一线之隔,一边是大漠风光,沙潮起伏,一边却是江南秀色,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二是库木塔格沙漠的风沙地貌美型齐全,面积虽不很大,但是代表了新疆各大沙漠的风沙堆积地貌类型,而且,这些风沙地貌类型也基本上包括了世界主要沙漠区的风沙沉积地貌类型。如果要看到这样齐全的风沙地貌类型,至少要花几个星期,行程数千公里,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才能做到,而在库木塔格沙漠仅需2--3天,行程数十公里便可饱览无余;三是沙漠周围还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可以向世人展示干旱地区的独特风貌。   在县城南2公里处库木塔格沙漠的边缘, 鄯善县从90年开始投资建设了一座沙山公园,公园总面积13万平方米,全园为沙漠游览区和绿洲游览区,集沙漠的神奇浩翰与江南秀色于一体。公园建成以来,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   库木塔格沙漠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旅游市场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目前,鄯善县正在积极努力申报将库木塔格沙漠景区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库木塔格沙漠将是我国第一个以沙漠地质地貌为主体景观的风景名胜区,将为多层 次旅游者提供独具特色的科研、观光、休闲、保健、探险、体育、访古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   五、文物古迹   鄯善县自古以来为东西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重要加之境内气候比较干燥,文物古迹众多,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都有存留,主要有:七克台镇南湖的唐代赤亭,东巴扎回民大清真寺,鲁克沁唐代柳中城遗址和清代郡王府,吐峪沟元代千佛洞和穆斯林圣地-吐峪沟麻扎,迪坎中石器时代遗址,汉墩阿克墩唐代烽火台,三十里大墩唐代烽火台,二塘沟唐代古塔和苏贝什战国一号古墓群等。其中吐峪沟千佛洞和吐峪沟麻扎是佛教、伊斯兰教两大文化的交汇中心,鄯善的文物古迹可以称得上是西域历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馆。   六、独特物产   鄯善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闻名世界的哈密瓜、无核白葡萄。在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中,鄯善名列第33位。   鄯善的瓜果品种多、质量优、风味独特。鄯善县葡萄品种已达550个,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葡萄品种最集中、最齐全的地区。依托瓜果发展特色工业产品,开发出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产品-"楼兰"系列葡萄酒和"丝绸之路"巧克力系列葡萄干。鄯善县是葡萄、哈密瓜的真正故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发展特色旅游农业前景十分光明。   七、民族风情   在鄯善这片土地上,历史上有众多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上下几千年,形成了独具异彩的浓郁的西域风情。   以维吾尔、汉、回为主体的民族音乐、歌舞、习俗、手工艺品,构成了丰富的民俗资源。尤其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维吾尔族艺术瑰宝《十二木卡姆》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该县已将它整理出来,鲁克沁镇还享有"艺术之乡"的美誉。   八、农业文明   鄯善县境内有众多的坎儿井、葡萄荫房、旧式泥土建筑,这些奇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了火洲农业文明,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与绿洲农业文明并存的典型。   (1)葡萄干晾房。   在吐鲁番地区,凡有葡萄园的地方,都能看到蜂房状的葡萄干晾房,晾房多建在宽敞的山坡高处或屋 顶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大异其趣。   (2)坎儿井。   坎儿井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南北大运河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是绿洲的生命之源。鄯善县共有418道坎儿井, 其中有最长的坎儿井红土坎儿孜(全长25公里,位于葡萄开发公司东1.5公里处);有竖井最深的坎儿井努尔买提坎尔孜(井深98米,全长20.7公里, 位于吐峪沟乡苏贝希坎村,开凿于1900年)。七克台镇现有的60多道坎儿井,据考证多为林则徐来吐鲁番后新开挖的,当地群众称之为"林公井"。   九、吐哈石油主战场   吐鲁番--哈密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三大沉积盆地之一,油气资源非常丰富,1991年2月, 吐哈石油会战指挥部在鄯善成立,近2万石油大军从全国各地 云集火焰山下,拉开了吐--哈石油会战的序幕,鄯善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株罗系油田,属中丰度、低 渗透、中产量油田,也是我国第一流油田。经过几年 的开发建设,目前在鄯善已经形成年产330 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和210万方轻烃处理能力。 鄯善县的戈壁沙滩上井架林立,夜晚的万盏灯火,犹如群星闪烁, 火车站开发区高楼耸立,一座油城拔地而起,成为戈壁奇景。   

托克逊县

  托克逊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部。北纬41°21′14〞-43°18′11〞,东经87°14′05〞-89°11′08〞。东与吐鲁番市为邻,南与巴州尉犁县相接,西与巴州的和硕、和静县相连,北与乌鲁木齐市毗邻。县城托克逊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62千米。总面积16171.47平方千米。总人口107768人(2003年)。有维吾尔、汉、回等12个民族。   邮编:838100 代码:652122 区号:0995 拼音:Tuokexun Xian   三面山地环绕,西、北面高而东部低,盆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貌特征,地势高低悬殊。有阿拉沟、白杨河等6条河流。属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夏季气候炎热,昼夜温差大,多风,年均气温13.8℃,年均降水7毫米。   矿产资源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克尔碱-布尔碱煤矿区、黑山煤矿区、库米什盆地的东南部甘草湖-乌尊布拉克煤矿区以及县城南部矿区。已探明200米以上煤炭资源量100亿吨以上,远景储量600亿吨以上。   黑山矿区:在103省道以西75公里已探明储量21.9亿吨。另外,在103省道以东30.66平方公里进行勘探,预计:黑山矿区煤炭资源储量约40亿吨以上。   克尔碱-布尔碱矿区:煤层东西走向长度40公里,南北宽8公里,煤田面积约320平方公里。煤质以低硫-中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用煤。该区域做过较详细地质工作,局部地段做过精查、详查,煤炭资源量在32亿吨以上。   库米什盆地:东南部主要有甘草湖矿区-乌尊布拉克-卡赞布拉克煤矿区,个别地段进行过简单的地质工作,据专家提供,该地区煤炭资源量(远景)达30亿吨。   县城南部矿区:位于县城南部,自干沟西侧的可可乃克直至艾丁湖一带,约800平方公里。目前地勘部门正在此范围进行勘探工作。该区域的煤质为褐煤-长焰煤,储量约在30亿吨以上。   四大矿区主要道路均已建成,部分矿区为简易公路,交通较为方便。   水利资源   县域水资源总量为6.839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4.259亿立方米,地表水余量为2.574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余量为3.354亿方。是吐鲁番地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1、白杨河流域   白杨河流域集水面积2050平方公里。峡口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426亿方,最大径流量1.835亿方(1998年),最小径流量1.047亿方(1984年),丰枯比为1.753,是流域内主要水源之一。白杨河流域现有灌注式红山水库一座,总库容0.535亿方,兴利库容0.455亿方。   2、阿拉沟流域   阿拉沟流域集水面积18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29亿方,最大年径流量2.29亿方(1998年),最小年径流量0.717亿方(1985年),丰枯比为3.19。   3、地下水   县域地下水总补给量3.134亿立方米,总开采利用量1.328亿m3。地下水深度200米,对土建基本没有影响。   2003年国土资源厅下达了《新疆托克逊县克尔碱矿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普查阶段)报告书》评审意见。在小草湖至克尔碱矿区,南距县城约37km,西距克尔碱7.5km,面积104.7km2,水深埋位5.17-101.0m,地下水位标高424.25-455.89m。该区域存在大型或特大型地下水库,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D级:650万立方米/米。 县域水资源总量为6.839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4.259亿立方米,地表水余量为2.574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余量为3.354亿方。是吐鲁番地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1、白杨河流域   白杨河流域集水面积2050平方公里。峡口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426亿方,最大径流量1.835亿方(1998年),最小径流量1.047亿方(1984年),丰枯比为1.753,是流域内主要水源之一。白杨河流域现有灌注式红山水库一座,总库容0.535亿方,兴利库容0.455亿方。   2、阿拉沟流域   阿拉沟流域集水面积18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29亿方,最大年径流量2.29亿方(1998年),最小年径流量0.717亿方(1985年),丰枯比为3.19。   3、地下水   县域地下水总补给量3.134亿立方米,总开采利用量1.328亿m3。地下水深度200米,对土建基本没有影响。   2003年国土资源厅下达了《新疆托克逊县克尔碱矿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普查阶段)报告书》评审意见。在小草湖至克尔碱矿区,南距县城约37km,西距克尔碱7.5km,面积104.7km2,水深埋位5.17-101.0m,地下水位标高424.25-455.89m。该区域存在大型或特大型地下水库,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D级:650万立方米/米。      行政区划   托克逊县辖4个镇、4个乡:托克逊镇、库米什镇、克尔碱镇、夏乡、郭勒布依乡、伊拉湖乡、博斯坦乡。县人民政府驻托克逊镇。   托克逊镇 代码:652123100 辖6个社区:英买里社区、阿克塔什社区、琼阔茹克社区、阔纳巴扎社区、扎吾提买里社区、第六社区。   库米什镇 代码:652123101 辖1个社区、2个村委会:库米什社区、柯尔克孜铁米村、英博斯坦村。   克尔碱镇 代码:652123102 辖1个社区、3个村委会:克尔碱社区、克尔碱村、英阿瓦提村、通盖村。   托克逊县石烽镇将于2009年5月1日挂牌成立,该镇是在原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鱼儿沟街道办事处基础上筹备的。   夏乡 代码:652123200 辖12个村委会:巴扎尔村、布拉克贝希村、喀拉苏村、奥依曼买里村、色日克吉勒尕村、托台村、铁提尔村、工尚村、大地村、南湖村、喀格恰克村、色日克墩村。   郭勒布依乡 代码:652123201 辖11个村委会:喀拉布拉克村、奥依曼布拉克村、河东村、开斯克苏村、切克曼坎儿孜村、郭勒布依村、尤库日克喀拉阿什村、萨依吐格曼村、硝尔村、喀拉阿什村、阔什拱拜孜村。   伊拉湖乡 代码:652123202 辖8个村委会:康喀村、伊拉湖村、古勒巴格村、郭若村、安西村、伊里克西村、阿克塔格村、布尔加依村。   博斯坦乡 代码:652123203 辖9个村委会:博孜尤勒滚村、硝尔坎儿孜村、伯日布拉克村、海提甫坎儿孜村、博斯坦村、李毛坎儿孜村、上湖坎儿孜村、吉格代村、琼帕依扎村。   历史沿革      旧称笃进,他古新、托克三等。据《突厥语词典》,“托克逊”系突厥语,意为“九乘十”,即九十之意。   椐史料记载: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山国”就在托克逊境内。南北朝时期为高昌国西镇城,是丝绸之路高昌到焉耆的必经之城。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设天山县,属西州。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吐鲁番六城,托克逊为六城之一,属辟展办事大臣。光绪十二年(1886年)属吐鲁番直隶厅。1913年在托克逊设立分县,隶属于吐鲁番县,1930年设托克逊设治局,1936年置托克逊县。1938年划归迪化行政区,1956年为自治区直属县,1970年归乌鲁木齐市领导,1975年归吐鲁番地区管辖至今。   2000年,托克逊县辖3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215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托克逊镇 16723 库米什镇 1119 库加依镇 2011 夏乡 28083 郭勒布衣乡 18392 伊拉湖乡 15385 博斯坦乡 20437。    托克逊县辖3镇、4乡:托克逊镇、克尔碱镇、库米什镇、博斯坦乡、伊拉湖乡、夏乡、郭勒布依乡。共有7个居委会、45个村委会,50个居民小组、246个村民小组。境内有2个农、林场。   


鄯善县特产大全




鄯善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