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台村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南部、东邻都兰县城、南接上西台村、北连西园村的红山咀、东西长3.9公里,南北长5公里、平均海拔3200米。是一个半农半牧村.村庄依山旁水、树木成荫、土地肥沃、风景优美;碧波荡漾的西台水库、下拉木松山高耸如云。全村共有173户,总人口732人、其中藏族占全村人口的70%、汉族占28%、蒙古簇、土族、回族占2%;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村是察苏镇唯一的半农半牧的村。村里的主要产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优势,种植业主要以小麦、青稞、油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以藏系绵羊、山羊为主,以山羊为优势,全村整合耕地资源,退耕还林还草585.1亩。2008年种植油菜800亩总产达120吨;小麦700亩总产达280吨;青稞109.9亩总产达44吨;近几年来随着优良品种的引进,农作物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广泛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外部增收空间。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力度,使广大农民切实得到实惠。
村文化活动场所共计两亩;其中活动室共计五间,砖木结构为200平方米,活动室设施齐全,有篮球场,舞蹈服装40套、弓箭11把、有文化中心户、有业余演出团体五个60余人。全村每年正月十五举行射箭、跳舞、拔河、打篮球等活动。‘三八’全村妇女相聚一堂载歌载舞.端午节全村老少举行传统背经活动。农历六月十五举行为期六天的大型民族运动会(射箭、跳舞、拔河、登弓、拉把牛、打篮球)等活动。每年七月参加察苏镇‘乡村风’活动节目演出,全村各族人民学习风气浓厚,文化建设领先.全村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阔步前进!
下西台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抓好小型抗旱水源建设、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面上除涝工程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组织村民培训技能,并组织外出打工。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加大下西台村矿车车队的建设.广泛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外部增收空间。筹措资金建设学校、幼儿园、医疗服务站信息服务站等公共设施,建设高标准卫生室,解决看病难的困难。希望建立养殖协会、良种繁育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下西台村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希望建设完成村文化室(大院),建有一个公共休闲或娱乐场所,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购置健身器材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加强“农家乐”的建设,使之发展壮大,开发下西台村的旅游,继续进行村容整治工作,修建良好的排水设施,完善给排水系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632822100 | 817000 | -- | 查看 下西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滩东村 |
上滩东村是察汗乌苏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村庄位于都兰县城北部约3公里,属典型的城郊性农村,交通较为便利。靠近109国道,所以能比较方便的获取新信息及人才、技术支持。交通方便,有利于产品的运输。全村共104户,总人口426人,其中农业兼牧业户32户,其他为农业户。其中汉族380人,藏族46人。有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和山羊养殖习惯和经验。劳动力243人,全村总面积5000多亩,其中耕地2400多亩;由于上滩东村主导产业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上和第二产业上,第三产业比重低。种植结构单一,高产高效的品种少,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急需调整结构,畜牧业是上滩东村的支柱产业,多年来上滩东村畜牧业缓慢或停止不前,需建设暖棚对提高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上滩东村还缺少兽医设施、设备、药物和相关高技术水平的医疗人员,上滩东村已实现自来水入户率达100%,上滩东村现有水泥硬化道路500米,村内目前还未建教学点,少儿入学率问题初步解决,学生们在附近的学校接受教育。村内今年新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及篮球场,文化活动广场。现状村内没有村级卫生设施,村民看病问题尚未解决,相关的医疗设备也没有。 上滩东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今后的发展规划:首先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如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以及垃圾填埋场建设等,美化环境,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解决危房改造和新增农户的居住问题。建立农民增收农产品畅销机制,初步形成多元化的收入格局。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水平,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田间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程度,建立养殖协会、良种繁育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农业产品销售经纪人队伍。建成设施完善的农民培训中心,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实现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2项以上的实用技术。更新农民观念,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完善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的设施建设,在规划的活动场地内,增添体育器材,使之成为休闲、锻炼场所。建设学校、幼儿园、医疗服务站信息服务站等公共设施,九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活跃农村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解决全村上、下水问题,完成卫生厕所改建工作。大力进行畜用暖棚建设。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方面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社会发展全面进步。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改善居住、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有序。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民素质,努力向现代化小城镇的方向迈进。 |
下西台村 |
下西台村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南部、东邻都兰县城、南接上西台村、北连西园村的红山咀、东西长3.9公里,南北长5公里、平均海拔3200米。是一个半农半牧村.村庄依山旁水、树木成荫、土地肥沃、风景优美;碧波荡漾的西台水库、下拉木松山高耸如云。全村共有173户,总人口732人、其中藏族占全村人口的70%、汉族占28%、蒙古簇、土族、回族占2%;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村是察苏镇唯一的半农半牧的村。村里的主要产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优势,种植业主要以小麦、青稞、油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以藏系绵羊、山羊为主,以山羊为优势,全村整合耕地资源,退耕还林还草585.1亩。2008年种植油菜800亩总产达120吨;小麦700亩总产达280吨;青稞109.9亩总产达44吨;近几年来随着优良品种的引进,农作物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广泛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外部增收空间。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力度,使广大农民切实得到实惠。 村文化活动场所共计两亩;其中活动室共计五间,砖木结构为200平方米,活动室设施齐全,有篮球场,舞蹈服装40套、弓箭11把、有文化中心户、有业余演出团体五个60余人。全村每年正月十五举行射箭、跳舞、拔河、打篮球等活动。‘三八’全村妇女相聚一堂载歌载舞.端午节全村老少举行传统背经活动。农历六月十五举行为期六天的大型民族运动会(射箭、跳舞、拔河、登弓、拉把牛、打篮球)等活动。每年七月参加察苏镇‘乡村风’活动节目演出,全村各族人民学习风气浓厚,文化建设领先.全村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阔步前进! 下西台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抓好小型抗旱水源建设、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面上除涝工程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组织村民培训技能,并组织外出打工。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加大下西台村矿车车队的建设.广泛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外部增收空间。筹措资金建设学校、幼儿园、医疗服务站信息服务站等公共设施,建设高标准卫生室,解决看病难的困难。希望建立养殖协会、良种繁育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下西台村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希望建设完成村文化室(大院),建有一个公共休闲或娱乐场所,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购置健身器材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加强“农家乐”的建设,使之发展壮大,开发下西台村的旅游,继续进行村容整治工作,修建良好的排水设施,完善给排水系统。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