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 旬邑县 >> 马栏镇

马栏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马栏镇谷歌卫星地图)


马栏镇简介

   马栏镇位于旬邑县东北部,地处关中北界,陕北南界,属渭北旱塬沟壑区,东界黄陵、铜川,北接甘肃正宁。总面积792平方公里,属山区半山区地势,平均海拔1480-1750米,无霜期160天,年均气温7℃,年降水量700毫米,日照时数2390小时。我镇由过去的马栏乡、后掌乡合并而成,现辖13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3405户、12955口人,耕地面积56065亩,以粮、畜、果、烟为主导产业,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
   马栏是一块古老的土地。距今已有300多万年历史的黄河剑齿象化石和板齿犀牛化石就出土于我镇西塬村,堪称世界之最,两千多年前的秦第二大国防工程----秦直道从我镇穿境而过,道路兵站遗址至今犹存。蜈蚣村现存蜈蚣洞石窟遗址,相传为周族始祖穴居之地。
   马栏是一块富饶的宝地。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茂密,草场广阔,生态林56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是西安咸阳巨大的“绿色肺”和天然氧吧。这里野生动植物繁多,被誉为“中药材宝库”,其中天然沙棘面积达5万多亩,具有抗癌、消炎、止痛等疗效。境内现有金钱豹、黄羊、鹿、野猪等野生保护动物,地下煤炭、石油等能源储量丰富。这里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环境无污染,适合农作物生长,曾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开创地之一,也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目前全镇种植地膜玉米3万多亩、地膜洋芋近1万亩,栽植苹果10360亩,种植烤烟2600多亩。牛存栏7800头、羊存栏11000只、猪存栏3600头,人工种草1.5万亩,为我县畜牧养殖大镇。
   马栏是一块红色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为延安前哨、陕甘宁边区南大门,这里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人才,素有“小延安”之称。-、彭德怀、-、汪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我镇现存0关中地委、0陕西省委和关中分区机关旧址,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旧址、红26军军部旧址、稍峪沟烈士陵园,1942年由关中地委组织建设的军民大生产展览室、马栏七孔桥至今完好,马栏革命旧址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吸引许多旅游者前来缅怀历史,凭吊先烈,励志明心,发愤崛起。为了发挥其教育功能,将马栏建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各级各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现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马栏是一块投资的乐土。先民们在此拓疆立业,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这里民风纯朴,风景秀丽,交通方便,省级公路306、305线穿境而过,正在规划建设的西旬高速、合凤高速可将我镇纳入到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内。这里的生态完好,环境优美,植被茂盛,气候凉爽,是旅游渡假避暑的好去处,也是投资兴业的理想洼地。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立足镇域实际,按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三大目标,发扬老区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马栏精神”,突出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四个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理念,奋力打造红色马栏,生态马栏,富裕马栏、和谐马栏。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3万人 792平方公里 610429109 712000 0910 查看 马栏镇谷歌卫星地图

马栏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坪里村 ·旬邑县旅游·旬邑县特产·旬邑县十大特产·旬邑县十景·旬邑县 0

----

查看 坪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转角村 ·旬邑县旅游·旬邑县特产·旬邑县十大特产·旬邑县十景·旬邑县 0

----

查看 转角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义阳村 ·旬邑县旅游·旬邑县特产·旬邑县十大特产·旬邑县十景·旬邑县 0

----

查看 后义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神崖沟村 ·旬邑县旅游·旬邑县特产·旬邑县十大特产·旬邑县十景·旬邑县 0

----

查看 神崖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舌头村 ·旬邑县旅游·旬邑县特产·旬邑县十大特产·旬邑县十景·旬邑县 0

----

查看 长舌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塬村 ·旬邑县旅游·旬邑县特产·旬邑县十大特产·旬邑县十景·旬邑县 0

----

查看 西塬村谷歌卫星地图
阳坡头村 ·旬邑县旅游·旬邑县特产·旬邑县十大特产·旬邑县十景·旬邑县 0

----

查看 阳坡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栏村 ·旬邑县旅游·旬邑县特产·旬邑县十大特产·旬邑县十景·旬邑县 0

----

查看 马栏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掌村 ·旬邑县旅游·旬邑县特产·旬邑县十大特产·旬邑县十景·旬邑县 0

----

查看 前掌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栏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街道

土桥镇

  土桥镇位于旬邑县南部塬区,全镇25个行政村,4764户,20273口人。总面积97平方公里。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   近年来,在旬邑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土桥镇党委,政府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市政府确定为市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乡镇”;被县委,县政府21次评为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乡镇。   土桥镇地处彬,旬,淳,耀四县中心位置,211国道横穿东西,地方道路纵贯南北,1993年全镇村村道路砂石化,有线电视,电话,移动通讯等设施齐全,交通十分便利,信息畅通。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集镇辐射半径达30余公里,逢集日上市人数2—3万人之多。4平方公里的城区呈现“回”字型布局,街道宽敞靓丽,高层建筑林立,独具地方特色和现代特色,是沟通陕甘的交通枢纽,既是旬邑县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乡镇之一,又是旬邑县的南大门。   镇区工业基础良好,自然资源丰富。全镇现有公有,民营企业27家,其中建材砖厂14家,联营煤矿2个,年创利润2500余万元;地下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现已探明储蓄量在10000吨以上,石灰石,砂石资源富裕;地上有贮量达3亿立方米木材资源。1.3万亩天然草场和1.4万亩塬面连片种植美国进口紫花苜蓿;总库容量达312亿立方米的旬邑县第一水利枢纽。镇党委,政府2005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计划在211国道土桥镜内建成年生产能力3万吨果汁厂;立足草业资源优势引进资金300万元,建成200头奶牛生产基地。东环路100亩商业街急待开发,热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   农业基础牢固,发展后劲足。镇区耕地面积3.9万亩,形成了以粮,果,蓄,草,药五大支柱经济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以小麦,高粱,糜谷,荞麦,大豆,洋芋,苹果,甜菜和黄芪,柴胡,百合,甘草,板兰根等名贵中药才,且塬面紫花苜蓿种植已达1.2万亩,载畜量可达 10万个羊单位;名贵药材种植品种多达80余种,苹果面积1.5万亩,尤其是苹果连续多次被评为省优水果,1995年获全国农博会四金一银;1997年获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列为全国优质苹果无公害示范基地。投资潜力巨大,汇报丰厚。.  

职田镇

  职田镇位于旬邑县城以东偏北15公里,总面积86.1平方公里,其中宜林荒山荒沟面积57000多亩,耕地面积35980亩,人均1.4亩。全镇辖21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5864户,25759人。2004年人均纯收入1411元。职田镇属旬邑历史古镇,秦汉埋藏为旬邑县古城所在地,70年代曾是敛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乡镇”、“文明乡镇”、“教育强镇”、“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    今年以来,我们立足镇情实际,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加快发展),大力开发两大资源(劳动力、荒山荒坡),着力发展三大产业(果、畜、药)、突出四个重点(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劳务输出),实现五大目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贫困人口减少、社会稳定)的思路搞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突出粮、果、林、草、药、劳、油、烟等八大支柱产业。种植地膜玉米152亩,多次为全省地膜玉米现场会提供了现场。果业生产累计面积达到13500亩,其中挂果面积9000亩,新栽果树4500亩,苹果套袋1亿只以上。烤烟生产按照保基地,保面积、保效益的原则,经镇村干部努力,全镇共种植面积750亩。中药材生产以推广黄芪、黄姜、金银花、板蓝根、黄芩等品种为主,种植面积5100亩。畜牧业生产主要抓建畜牧专业村、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基本形成恒安洲、照庄养牛大村;下墙、青村、武家堡、文家川养羊大村和万寿、新杨、小峪子、职田街养猪大村,全镇大家畜存栏4000头,羊存栏60-00只,猪存栏7000头以上。二是劳务输出产业逐步壮大。建立了劳务输出网络,落实了镇村两级专职人员,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筹集资金16000多元,为劳保所添置办公桌椅、微机、制度牌以、印发资料2万多份,制作劳务信息发布台26个,举办培训班23次,培训劳动力6000多人次,使大部分外出务工者掌握了1-2项技术。今年全镇劳务输出人员4855名。三是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按照“小城镇、大战略、大举措、大动作、大管理”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拉大城镇框架,重点抓好新区建设,共完成投资1500万元,新开街道2条,新修3000米地下排水渠,铺筑宽14米,长700米油路2条,700米长的街道水泥路和临街200间欧式风格商住楼正在修建中。据统计,近年来,镇区已建成两层商业门店500间,拆除破旧临街建筑47座。.  

张洪镇

  旬邑县辖镇。1958年建张洪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1.5万。彬(县)旬(邑)公路过境。辖新丰、新冒、府池、秦家屯庄、鹏程、鹏旗、上皇楼、下皇楼、北胡同、陆家胡同、张洪、中街、庆丰、高坪、郭家咀、官道咀、呦子咀17个村委会。工业有农机、化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苹果。是县西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  

太村镇

  太村镇地处旬邑县中部塬区,北与彬县新民镇隔沟相望,南与县城关镇接壤。东西分别与我县职田、郑家两镇毗邻。全镇有32个行政村,32733口人,106个村民小组,镇区有县级部门派驻单位23个,县气象局、县中医院设在境内。全镇耕地面积48358亩,以塬面地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82%;其中苹果面积330OO亩,占耕地面积的69%,人均一亩果。去年人均纯收入1620元。    太村镇面积约2O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11国道、306省道横穿境内,是全县第一大镇和第二县城设新区,是旬邑重要的经贸活动中心。镇内各种信息网络齐全,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传输网络遍布各村。水、电、矿产资源充足,家家通自来水通电,煤碳、天然气等各种矿产资源丰富。人文底蕴厚重,是文夫子的故里,中外名居和旅游胜地唐家民俗馆所在地。全镇农业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粮经比为3:7。苹果3万多亩,形成了以北山果业为龙头的集贮藏、包装、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苹果产业发展链。东河村绿色无公害苹果示范园被命名为省级科技示范园。中药材450O多亩,与成阳步长集团合作兴建的文家蒙芪种子药源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50多亩,为全镇中药材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烤烟、玉米、西甜瓜,畜牧业和饲养业等各种特色产业及社会整体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成姚家店移民新村1个,镇区东大街、太郑路什字、野吉红什字开发建设和唐川路柏油化、野郑路升等改造列为今年的实事和重点建设项目,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等待开工。二、三产业蓬勃发展。各种服务业、加工业、运输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迅猛,全镇有个体经营,1200多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科教文卫事业均衡发展。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不断深化,村级卫生室32个,配有专业医护人员,各种设施齐全,医疗水平得到改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连续三年中学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取得全县第一,小学名列第三的佳绩。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声有色,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走上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轨道。党的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镇有党员623名,下辖35个支部,农村支部32个,机关干部1个,企业支部1个,老干支部1个,一类班子2 1个,二类班子11个,党的建设工作对经济工作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加强,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郑家镇

   郑家镇 郑家镇总面积40平方公里,辖郑家村、马坊村、仁安村、高家湾村、南掌村、席家台村、贾村、王家村、李家村、葛村、葛子堡子村、凉泉村、曹家村、下赵家村、村南村15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4441户,18700口人。境内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911---1261米。贯穿全境的郑野公路是连接彬县百子沟、中达燕家河煤矿、席家山煤矿的和通往彬县的交通要道,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9公里。   郑家镇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镇,农业内部种植结构为粮食、药材、苹果、花椒、杂果等,粮经比例为4:6,全镇粮食作物面积为9000亩,苹果面积1.6万亩,药材面积2100亩,花椒面积1800亩,杂果3000亩。苹果产业是全镇主导产业,总产达1.2万吨,总产值1200万元,红富士苹果在2001年全省苹果展销会上荣获一等奖。全镇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达1622元。   郑家镇地下蕴藏大量煤炭资源,境内有中达燕家河煤矿、席家山煤矿。现镇办企业席家山煤矿是全省优秀乡镇企业,年生产原煤6万吨,年实现产值380万元,年利税可达百万元。同时个体私营企业全面发展,全镇有以马坊砖厂为龙头的建材企业6个,以葛村木器厂为龙头的木器加工企业3个,以神龙气调库为主的果业服务中心一个,个体私营户达640户。   郑家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投资环境治理力度,制定出了《郑家镇投资优惠政策等若干规定》、《郑家镇招商引资奖励规定》等政策规定,筑巢引凤,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湫坡头镇

  旬邑县湫坡头镇位于县城的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临旬邑县职田镇,南接旬邑县太村镇,西与彬县新民镇相邻,北和旬邑县底庙镇、甘肃省正宁县相望,全镇地势呈东西走向,长约20公里。全镇共辖19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7925户,25660口人,总面积8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37383亩,其中果园面积15030亩。2004年底,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100万元,粮食总产达到10150吨,财政收入283.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6元。湫坡头镇政府位于全镇中心位置,镇区面积4、8平方公里,居民815 户,6500口人。全镇非农业人口4946人。   一、自然条件良好。   湫坡头镇交通极为便利,211国道从湫坡头镇穿境而过,有14个村沿公路居住,易于接受周围经济辐射和带动。湫坡头镇地处渭北旱原,镇区内沟坡、川道、高原相结合,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 ℃,最高气温36.3 ℃,最低气温-24.3 ℃,年平均降水量为550mm。   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湫坡头镇是个文化古镇。著名的陕北公学(中国人 民大学的前身)于1937年在该镇看花宫村创建,当年学校的遗迹还清晰可见;群众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民间剪纸、刺绣远近闻名,民间的锁呐别有一番特色,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   三、城镇建设发展迅猛。   近年来,全镇小城镇建设按照“临街依街,依路傍路,逐步扩建,加快三产,活跃商贸”的指导思想,按照城镇一体化标准,统一规划,重点建设,严格管理的原则,以解决镇区脏乱差现象严重为突破口,实行建管并重,加强综合整治,提高了城镇档次,增强了品位。一是抓宣传,强化意识。采取多种形式从宣传教育入手,以整治环境为突破口,强化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意识,治理了脏乱差,实现了净化。二是抓整治,拆旧建新。下茬立势,彻底清除乱搭乱建100多处,拆除旧房80余间,新建120间。同时辐射带动了湫坡街新村建设,现已新建居住民宅64户,整修街道1200米,并实现了路面的硬化。三是抓集贸,规范市场。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畜牧交易区、建材区、蔬菜区、饮食区、服饰区等专业市场,彻底改变了过去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的现象。四是抓基础,改善设施。镇政府想尽千方百计共投资32万元,投劳2.6万个解决了街道排水沟修砌,盖板覆盖,街区主干道和道沿硬化、绿化、美化等问题。.  

底庙镇

  底庙镇地处旬邑县西北边,陕甘两省、彬县、旬邑、正宁三线交汇处,总面积60平方公里,共有12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20610人。镇政府距县城45公里,211国道、306省道穿境而过,镇区内有供电所、卫生院、财政所、邮政所等12个驻镇站所,信息网络齐全,水电资源充足,人文底蕴厚重。全镇耕地面积3.8万亩,以苹果、烤烟、小麦为主导产业,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52元。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烤烟大镇,市级烟叶收购先进乡镇、教育强乡镇,县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科技示范镇、目标责任制考核争先进位奖等荣誉称号。   优势产业明显。底庙属苹果优生区,苹果面积达1万亩,总产5千吨,产值500万元,苹果个大色艳,硬度大、糖分高,深受客商青睐;烤烟是底庙又一骨干产业,种植面积近万亩,产值1000万元,是咸阳种植烤烟最大乡镇,税收占全县烟税三分之二。底庙沟坡面积大,畜牧业生产得天独厚。全镇先后建成了“西牛福利养猪场”、“房家秦川牛养殖场”、“西庄子村布尔山羊养殖小区”等多家养殖小区。   特色产业凸现。全镇栽植花椒1万亩,属全县花椒生产第一大镇。种植黄芪、黄芹、大皇、牛西、板兰根等中药村达10多个品种。底庙大葱品优价廉,美名外传。西瓜口味纯真甜美,是瓜中珍品,运销广东、湖南等大中城市。   交通方便,商贸发达。211国道、彬底路穿境而过,每逢古历三、六、九集日,正宁、彬县等20多个乡镇群众前来经商,客流量达1000多人(次)。每天有正宁-西安直达客车6趟,可味之交通便利,商贸发达。   城镇功能齐全,社会事业发展。镇内形成东、西、南、北四条主街,宽度达40多米,总面积达2平方公里,商业门店应有尽有达300多间,街道安装路灯50多盏,绿化率达54%,镇区有大小企业50多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建有专业市场2个,中小学校21所,在校学生3000多人,中学升学率多年处全县前矛,镇党委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党委。社会稳定,民风纯朴,群众安居乐业,民富、村兴、镇强。.  

马栏镇

   马栏镇位于旬邑县东北部,地处关中北界,陕北南界,属渭北旱塬沟壑区,东界黄陵、铜川,北接甘肃正宁。总面积792平方公里,属山区半山区地势,平均海拔1480-1750米,无霜期160天,年均气温7℃,年降水量700毫米,日照时数2390小时。我镇由过去的马栏乡、后掌乡合并而成,现辖13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3405户、12955口人,耕地面积56065亩,以粮、畜、果、烟为主导产业,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    马栏是一块古老的土地。距今已有300多万年历史的黄河剑齿象化石和板齿犀牛化石就出土于我镇西塬村,堪称世界之最,两千多年前的秦第二大国防工程----秦直道从我镇穿境而过,道路兵站遗址至今犹存。蜈蚣村现存蜈蚣洞石窟遗址,相传为周族始祖穴居之地。    马栏是一块富饶的宝地。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茂密,草场广阔,生态林56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是西安咸阳巨大的“绿色肺”和天然氧吧。这里野生动植物繁多,被誉为“中药材宝库”,其中天然沙棘面积达5万多亩,具有抗癌、消炎、止痛等疗效。境内现有金钱豹、黄羊、鹿、野猪等野生保护动物,地下煤炭、石油等能源储量丰富。这里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环境无污染,适合农作物生长,曾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开创地之一,也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目前全镇种植地膜玉米3万多亩、地膜洋芋近1万亩,栽植苹果10360亩,种植烤烟2600多亩。牛存栏7800头、羊存栏11000只、猪存栏3600头,人工种草1.5万亩,为我县畜牧养殖大镇。    马栏是一块红色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为延安前哨、陕甘宁边区南大门,这里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人才,素有“小延安”之称。-、彭德怀、-、汪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我镇现存0关中地委、0陕西省委和关中分区机关旧址,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旧址、红26军军部旧址、稍峪沟烈士陵园,1942年由关中地委组织建设的军民大生产展览室、马栏七孔桥至今完好,马栏革命旧址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吸引许多旅游者前来缅怀历史,凭吊先烈,励志明心,发愤崛起。为了发挥其教育功能,将马栏建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各级各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现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马栏是一块投资的乐土。先民们在此拓疆立业,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这里民风纯朴,风景秀丽,交通方便,省级公路306、305线穿境而过,正在规划建设的西旬高速、合凤高速可将我镇纳入到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内。这里的生态完好,环境优美,植被茂盛,气候凉爽,是旅游渡假避暑的好去处,也是投资兴业的理想洼地。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立足镇域实际,按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三大目标,发扬老区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马栏精神”,突出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四个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理念,奋力打造红色马栏,生态马栏,富裕马栏、和谐马栏。   

清塬镇


马栏镇特产大全




马栏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