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镇转角村位于马栏镇政府驻地以东25公里处,是马村农场所在地,全村310户、1177口人,3个自然村,其中包括转角(125户、525口人)杨家店(90户、312口人);朱家店(95户、340口人),耕地面积3372亩。以粮、畜为主导产业,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86元。
2008年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125亩,人均1.8亩,亩产800公斤,亩均产值1000多元。地膜洋芋种植面积达到1240亩,人均1亩,亩产1500公斤,亩均产值1100多元。全村大家畜存栏138头,猪存栏695头,羊存栏164只,家禽存栏1331只。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610429109 | 712000 | -- | 查看 转角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坪里村 |
马栏镇坪里村位于马栏镇政府驻地以南10公里处,全村129户、484口人,2个自然村,其中包括坪里(69户、267口人)蜈蚣(60户、217口人),耕地面积2550亩。以粮、畜、烟为主导产业,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85元。是典型的山区村, 2008年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013亩,人均4亩,亩产600公斤,亩均产值7200多元;地膜洋芋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人均1亩,亩产1500公斤,亩均产值1100多元;烤烟面积1520亩,亩均产值1500多元。全村大家畜存栏115头,猪存栏40头,羊存栏30只,家禽存栏1200只。 |
转角村 |
马栏镇转角村位于马栏镇政府驻地以东25公里处,是马村农场所在地,全村310户、1177口人,3个自然村,其中包括转角(125户、525口人)杨家店(90户、312口人);朱家店(95户、340口人),耕地面积3372亩。以粮、畜为主导产业,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86元。 2008年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125亩,人均1.8亩,亩产800公斤,亩均产值1000多元。地膜洋芋种植面积达到1240亩,人均1亩,亩产1500公斤,亩均产值1100多元。全村大家畜存栏138头,猪存栏695头,羊存栏164只,家禽存栏1331只。 |
后义阳村 |
后义阳村共217户、847口人,耕地面积1249亩,其中果园面积444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2333元,村集体收入2.7万元。是2006年度我县新建示范村之一。 该村采取“三个一”(上级支持一点,镇村解决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筹资途径,“三个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工作方法,在抓好南北四条老街改造的基础上,建成一条长400多米街道、入住75户的新村,栽植名优风景树1210株,完成了整修街道、砌筑道沿、油路铺筑等工程。建成垃圾清理点两处,共清理“三堆”288立方米,制作大型宣传牌2个,建成村篮球场1个,购置健身器材15件(套),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拆除门前厕所68间、土围墙578米,新砌砖墙420米,新建新门楼32座,改造旧门楼12座,粉刷墙壁692平方米,砌筑排水渠3200米,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5台,购买绿化苗木2800株,建成花园1处,铺设花砖400多平方米,装设、维修村街道路灯62盏,安装果皮箱20个,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美化了环境。目前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同时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村上通过举办一系列健康文明的文化体育活动,及开展“星级文明户”“卫生示范户”活动等评选活动,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使村民逐步形成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障除陋习,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帮,共同致富,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几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和治安案件,卫生文明、和谐进步的新农村正在不断形成。 制定了详细的新农村规划1份,苹果主导产业每年可收入80万元,覆盖率达85%。户均建设投入资金3.5万元,房屋主要为砖混类型。建沼气池数49口,完成了217户自来水入户,完成通村公路建设2.7公里。村庄主要以中槐、五角枫等苗木及三叶草进行了绿化,栽植苗木达5500多株。村广场建设面积2300平方米,配备了各种健身娱乐器材。全村有1个医疗站,设备齐全,村农家书屋存书3000多册。村小学有教师及学生72名,全村参加合疗802人,村办公室面积194平方米,各种办公设备齐全。全年培训农民3次、400多人,有50户文明户,村民议事14次,新发展党员3人,村务公开4次。在建设中投入项目资金25万元、县上配套4万元、农民自筹210多万元、社会各界和企业帮扶9万元。 |
神崖沟村 |
马栏镇神崖沟村共167户、706口人,耕地面积1165亩,其中果园面积633亩,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37元。是2006年全县旧改重点村之一。 该村充分整合使用扶贫、交通、新农村建设、基层阵地建设和群众自筹资金,投资45万元完成了通村公路建设,修筑水泥路1.2公里、7200多平方米,投资128万元进行了旧村改造,新建门楼98座,住宅60间,砖砌围墙470米,排水渠2600米,栽植绿化树木480株,投资9万元完成了村委会建设,投资28万元完成了校舍改造,新建了教室13间,教师宿舍5间,厕所5间,-墙47米。使该村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观,现在的神崖沟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 该村制定了改造规划1份,全村主导产业苹果覆盖率达80%。房屋主要为砖混类型,改灶改厕改圈76户,建沼气池21口,完成了全村自来水入户,建集中供水点1个。村庄主要以中槐、塔柏、红叶李为主要绿化苗木。全村有1个医疗站,设备齐全,有图书室,村小学有教师5人、学生38人,参加合疗704人,村办公室面积200平方米。全年培训农民5次、300多人,村民议事3次,新发展党员1人,村务公开4次。 |
长舌头村 |
长舌头村辖3个村民小组,242户975口人,其中党员30名,耕地面积2237亩,其中果园面积520亩,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236元。 2006年,长舌头村依托扶贫开发移民搬迁项目,统一规划完成了新村住宅建设,铺筑了水泥路。2007年,在原有的建设基础上进行整体完善提升工作,打造了产业、生态、人文三位一体、和谐统一的新农村示范村。苹果、畜牧业、劳务输出为该村主导产业,在大力引导群众强化果园管理同时,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向大中城市年输出务工人员200左右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动员群众发展养畜,从事运输、手工艺等行业,发展多种经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优化人居环境,彻底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完成了街道硬化、道沿化,新村的通电、通水工作,安装了路灯、垃圾桶。建设了文化广场,并购置安装广场雕塑,建设了篮球场,购置了健身器材。建成了村委会、村级卫生室、中心幼儿园、便民超市、公厕。为农户建设了沼气池、卫生厕所,配备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对村庄进行了绿化、美化,进一步完善了新村功能,提升了品味。 制定了详细的新农村规划1份,苹果、劳务等主导产业每年可收入65万元,覆盖率达80%。户均建设投入资金4.7万元,房屋主要为砖混类型。改灶改厕改圈涉及102户群众,建沼气池数65口,建吊炕97个,完成了385户自来水入户。村庄主要以中槐、红叶李、女贞等苗木及三叶草进行了绿化,栽植苗木达3800多株。村广场建设面积1928平方米,配备了各种健身娱乐器材15件。庄基审批手续63户,全村有2个医疗站,设备齐全,图书室存书3000多册,有5户群众接通电话宽带。村小学有教师13名、学生278名,参加合疗1793人,村办公室面积222平方米,各种办公设备齐全。全年培训农民3次、800多人,有78户文明户,村民议事3次,新发展党员2人,村务公开5次。在建设中投入项目资金45万元、县上配套11万元、农民自筹300多万元、社会各界和企业帮扶8万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西塬村 |
马栏镇西塬村共183户、752口人,耕地面积1000亩,其中果园面积350亩,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236元。是2008年全县旧改重点村之一。 该村以整治环境、拆旧建新、绿化美化为重点,精心规划,快速建设,使该村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观。引导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三堆”180多处,拆除沿街道全部土围墙、土门楼、临街厕所,为群众重新规划了晒牛场,改变了以往门前拴牛,街边堆粪的陋习,彻底解决了村上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坚持拆旧和建新相结合,新建门楼65座,围墙850米,硬化道沿3000多平方米,铺盖排水渠400多米,修建了污水池和垃圾处理点,新建卫生厕所32个,吊炕38铺。精心设计建设了700平方米的村中心休闲娱乐广场和44米、13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购置健身娱乐器材及花灯7件,建设篮球场一个,购置安装果皮箱28个。在村内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美化,全村绿化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栽植山萸、红叶李等行道树670多株,刷写标语40多条,绘制壁画70多幅230平方米,制作喷绘20多幅,新建照碑一座,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该村制定了十年建设规划1份,全村主导产业苹果覆盖率70%。新建户户均投资9万元,房屋主要为砖混类型,建筑面积155平方米。改灶改厕改圈32户,完成了140户自来水入户,建设通村公路1.6公里。村庄主要以中槐、红叶李、山萸为主要绿化苗木,同时种植大量花卉。村广场建设面积700平方米,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及休闲设施。新庄基审批35户,全村有1个医疗站,设备齐全,村小学有教师5人、学生69人,参加合疗750人。全年培训农民5次、200多人,村民议事3次,新发展党员2人,村务公开5次。在建设中县上配套资金26万元、农民自筹90万元。 |
阳坡头村 |
阳坡头村有村民小组6个、288户、1170口人,耕地面积2970亩,苹果、畜牧业为该村主导产业,苹果面积1600亩,大家畜存栏110头,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62元。 近年来,该村在积极发展粮食、奶畜、劳务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着眼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家园,积极动员,多方筹资,狠抓了新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2007年,该村聘请县扶贫、城建、国土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村庄进行了规划,新村规划占地50亩,计划搬迁群众113户。并通过积极实施扶贫移民、土窑洞和易地搬迁工程,投资40多万元,进行了老庄基回填,建成民宅25户,栽植绿化树木1200多株,购置果皮箱50个,安装路灯55盏,刷写标语、绘制墙画、制作喷绘等200多幅。2008年,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村委会、文化广场、篮球场、科普活动站、文化站、卫生室和便民超市,建成民宅88户,铺筑水泥路3公里,砌筑水渠6000多米,购置休闲健身器材20多台(件),图书1000册,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新村已基本形成。 该村完成新农村规划1份,主导产业覆盖率70%,房屋主要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平均为105平方米,改灶改厕改圈185个, 建沼气池77口,建吊炕67铺。完成了260户自来水入户,通村公路2公里,村庄绿化主要以云杉、中槐、侧柏、红叶李、女贞、海棠等苗木为主,共栽植3600多株。村广场建设面积677平方米,村办公室面积145平方米,各种办公设备,阵地建设齐全。医疗站2个,设备齐全。庄基审批45户,村小学教师10人、学生104人,参加合疗1000人,年培训农民5次以上,平均每次300多人,文明户22户,村民议事10次以上,新发展党员5人,村务公开4次。在建设中投入扶贫移民、土窑洞搬迁、异地搬迁等项目资金80多万元、县上配套36万元、农民自筹740多万元、社会各界和企业帮扶7万元。 |
马栏村 |
马栏村现有310户,1121人,其中回族53户178人。总耕地面积1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36亩,林地10万亩,山区天然草场4.2万亩,人工草场2600亩,2008年人均收入2889元,村集体收入1.4万元。 为了提升马栏村新农村建设水平,彻底改变马栏村落后面貌,在2009年旧改示范村建设工作中,以马栏红色经典旅游为平台,以马栏特色农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商业开发、小城镇建设为出发点,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彰显特色,注重细节包装,突出革命老区风格,与红色旅游景区相互呼应,协调发展,努力将马栏打造为红色旅游胜地、革命教育基地、特色农业产地的明星村庄。完成村委会多功能办公楼,精心设计建设文化休闲娱乐广场和篮球场。完成街道300米水泥路硬化工作。改造和建设沿街道全部围墙、面墙、门楼,人行道全部铺地砖,建绿化带,购置果皮箱和路灯。对街道进行绿化、亮化和美化。建设生猪养殖小区1个,百头以上养殖大户4个,五百头以上养殖大户1个,发展肉牛养殖大户1个。 该村制定了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规划1份,全村主导产业玉米、土豆覆盖率达95%。房屋主要为砖木、砖混类型,改灶改厕改圈20户,建吊炕4铺。完成了110户自来水入户,建设集中供水点2个,村间道路硬化800米。村庄主要以松树为主要绿化苗木,共栽植150株。村广场建设面积1500平方米,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及休闲设施。全村有3个医疗站,村小学有教师2名、学生12名,参加合疗1128人。村办公室面积478平方米,全年培训农民3次、100多人,村民议事3次,新发展党员1人,村务公开4次。在今年建设中项目资金30万元,县上配套资金26万元、社会各界帮扶11万元。 |
前掌村 |
前掌村现有222户,857口人,耕地面积1600亩, 苹果、烤烟为该村主导产业,全村果园面积357亩,烤烟年种植面积300多亩。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2208元,2009年被确定为旧改示范村。完成了便民超市和卫生室建设。对原村委会办公房进行了粉刷、装修。建设了文化休闲娱乐广场和篮球场,配备了健身器材和体育器材,建设了公厕、文化墙。改造和建设了新旧街道全部围墙、面墙、门楼。人行道全部铺地砖、建绿化带,购置果皮箱和路灯,建设垃圾点、污水池。覆盖主街道所有排水渠,对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和美化。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