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运街镇位于阜康以东7公里距美丽的天池风景区42公里。全镇占地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万亩;辖34个村,16个党支部,有汉、回、维等13的民族,总人口2.1万人。216国道、S303省道、乌甘铁路、阜彩公路、横穿全镇,交通便利。
九运街镇以“加强新村规范、建设精品新村”的理念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步伐,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融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九运街镇多年来依托华西种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现今全镇高效订单作物已占总播面积的95%;畜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亮点,畜牧业增长点年年大幅度攀升,已占到大农业的90%;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借力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有利保证。良好的农业基础带来了工业入住的良机,多年了,九运街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优投招商引资环境,境内已建成众和十万伏发电厂、番茄酱厂等大型企业;同时,自治区工业园区主址选址九运街镇,园区项目给九运街镇带来了勃勃生机。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农牧民群众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全镇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共有文化室33座。广播电视全面普及,电视收视覆盖率100%。不断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设有中心医院1所,村级卫生所 7个,其中有3个正在建设立项中。
2006九运街镇被列为昌吉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新时期,九运街人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紧抓机遇、加快发展,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牧业强镇。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1万人 | 168平方公里 | 652302102 | 831100 | 0994 | 查看 九运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博峰街办事处 |
652302001001 111 博峰社区居委会 652302001002 111 畅岁园社区居委会 652302001003 111 民主路社区居委会 652302001004 111 博北路社区居委会 652302001005 111 有色苑社区 652302001006 111 龙祥社区 |
阜新街办事处 |
652302002001 111 文化路社区居委会 652302002002 111 阜兴苑社区居委会 652302002003 111 百合村社区居委会 652302002004 220 大桥社区 |
准东办事处 |
652302003005 111 军垦路社区居委会 652302003006 220 准东矿区社区 |
甘河子镇 |
甘河子镇位于阜康市区以东37公里,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峰北麓,天龙南山北坡,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四周与上户沟乡相邻。东部与吉木萨尔县毗邻,吐—乌—大高等级公路距镇区3.7公里,S303线横穿全境,乌甘铁路横卧镇南,交通十分便利。是西进东出的重要咽喉,居住着汉、维、哈、回等14个民族,总人口1.2万人,辖区行政区划2.5平方公里。辖区设有两个居委会,总人口为10069人。 甘河子镇域地势南高北低,由中向东西方向倾斜,海拨高度为981-885米,从山区过度为丘陵地带,为山前倾斜带,镇区北部从海拨900米开始以北为戈壁滩,土层较薄,植被稀疏,以荒漠为主。镇中海拨高度930米,向东西侧延伸800米,高度降低10米。 甘河子镇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镇,1955年,经自治区地质大队勘测,发现这里除煤矿外,还有石灰石矿、菱铁矿。1958年,自治区党委选定为实验钢铁厂,1959年,建成并投产,随后钢铁厂不断扩大,人员不断增加。到1961年7月,天龙钢铁厂已拥有炼铁、炼钢、采矿、煤炭、耐火材料、机修、铸造、动力、炼油、基建队、中心实验室、汽车队等16个车间及单位,固定资产1100万元,职工2496名,成为小型钢铁联合企业。乌奇公路穿镇而过,加速了甘河子地区城镇化的发展。1984年,建立了镇人民政府,甘河子成为以天龙钢铁厂、天龙水泥厂、天龙发电厂、天龙锁厂、小龙口煤矿等五家州直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城镇。甘河子的鼎盛时期为1960年至1985年,当时镇内企业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8千万元,年利税占阜康税收的三分之一,1984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设立建制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天龙钢铁厂,天龙锁厂,天龙发电厂相继在2000年破产,现存的天龙水泥厂,在1999年改制为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甘河子镇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国民生产总值达5亿元,工业总产值10054万元,增加值3039万元,上交利税585万元。首次完成了镇区居民收入普查工作,2004年镇区居民年均收入达到5000元,是阜康市的重要工业城镇。 甘河子镇下辖两个居民委员会,光明路居民委员会和振兴路居民委员会,其中光明路居委会3098人,居委会干部5人,振兴路居委会4250人,居委会干部5人。. |
城关镇 |
城关镇地处城郊,216国道,吐-乌-大高级公路横穿辖区,是天池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必经之地,距首府乌鲁木齐57公里,交通便利,具有发展城郊型高效、特色、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林果业为一体的区域性优势。现有耕地面积4.65万亩,农业人口1.3万,人均耕地2.8亩,下辖28个村民委员会。全镇46个党支部,先进党支部18个,党员819人,女党员193人,少数民族党员107人,农村党员581人,其中:从事二、三产业农村流动党员106人。2004年农村总收入1.48亿元,人均收入5036元,2005年农村总收入1.7亿元,较上年增长14.9%,人均增收500元,达到5536元。 城关镇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动力,紧紧围绕""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两大核心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我镇""2116""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我镇的地缘优势,突出畜牧养殖、无公害瓜菜、优质林果、苗木四大产业为主,培育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区,二、三产业化优势投资环境为目标,依托小城镇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全万位开展招商引资吸纳发展资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流通销售等服务业,深化劳动力输出的技能和岗位培训,加大以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一是畜牧业: 按照以牛羊育肥为基础,奶牛养殖为重点,猪禽并举特色养殖为补充的发展思路,以草定畜,加快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全力抓好渔尔沟片区1万亩优质饲料基地建设,全力支持泰昆集团在我镇西树窝子村建设百万有色鸡养殖销售基地,完善三级畜禽疫病防疫体系,保证畜牧养殖的健康长足发展。实现总收入3063万元,占大农业产值的31.6%,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达到1420元,增收290元。 二是种植业: 加大2.2万亩无公害瓜菜基地的建设力度,注册商标,实施品牌化战略,重点扶持以头工村为中心的千亩晚熟西红柿基地; 大西渠村冬瓜基地; 良繁村辣椒基地; 冰湖村红薯基地,加强镇村信息网络建设,依托黄鸭坑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城北蔬菜市场,充分发挥无公害瓜菜协会在流通服务中的中介作用,强化农产品销售流通服务工作。实现总收入5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078元,增收80元。. |
九运街镇 |
九运街镇位于阜康以东7公里距美丽的天池风景区42公里。全镇占地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万亩;辖34个村,16个党支部,有汉、回、维等13的民族,总人口2.1万人。216国道、S303省道、乌甘铁路、阜彩公路、横穿全镇,交通便利。 九运街镇以“加强新村规范、建设精品新村”的理念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步伐,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融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九运街镇多年来依托华西种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现今全镇高效订单作物已占总播面积的95%;畜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亮点,畜牧业增长点年年大幅度攀升,已占到大农业的90%;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借力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有利保证。良好的农业基础带来了工业入住的良机,多年了,九运街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优投招商引资环境,境内已建成众和十万伏发电厂、番茄酱厂等大型企业;同时,自治区工业园区主址选址九运街镇,园区项目给九运街镇带来了勃勃生机。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农牧民群众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全镇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共有文化室33座。广播电视全面普及,电视收视覆盖率100%。不断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设有中心医院1所,村级卫生所 7个,其中有3个正在建设立项中。 2006九运街镇被列为昌吉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新时期,九运街人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紧抓机遇、加快发展,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牧业强镇。 ". |
滋泥泉子镇 |
滋泥泉子镇位于阜康市东部46公里处,地处东经88°27′—88°41′,北纬44°06′—44°25′。南依天山,北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与吉木萨尔县接壤,西与上户沟哈萨克族乡田比邻。平均海拔585米,地势呈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其中南戈壁地带坡度较大,自然坡度在0.2~10%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四季变化明显,年日照时数为2932.7小时,平均气温13.5℃ ,年均降水量248.4mm,年平均蒸发量1553.2mm,冻土深度202mm,无霜期174天。土地肥沃而广阔,历来为阜康的重要产粮区。 “滋泥泉子”地名之产生,顾名思意是依据该地从地表中流出的泉水有一种滋泥味,人们在开发该地生产活动中,依据这种地貌特点,天长日久,开拓者习惯的称该地“滋泥泉子”。 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派遣大军开赴新疆伊犁讨伐准葛尔贵族集团武装叛乱,在战争时期,为适应军事的西部要,在沿途为传递文报,转运军粮,仅从哈密经巴里坤到乌鲁木齐就设台站十九处。滋泥泉子是必经口之一,设白杨驿,在军事行动结束后,转向大量移民,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将为军事服务的台站,裁撤后为地方管理的驿站,来往驿运的车马行人,在今滋泥泉子镇要通过一条南北向的阴沟(今滋泥泉子镇中沟一村)十分困难,过往的行人旅客以该地渗出的泉水有一种滋泥味,故称滋泥泉子,天长日久滋泥泉子就成为固定的地名,人们以“滋泥泉子”替代了“白杨驿”。 1933年6月12日在阜康境内发生的滋泥泉之战,也称为盛马之战,这不仅是阜康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新疆现代历史上重大事件。-新编第36师师长马仲英率主力五千余人二进新疆,欲夺取新疆的统治权。新疆督办盛世才率省军与马仲英部在滋泥泉子(现镇政府以西梧桐槽子一带)展开激战。因天气骤变,马仲英的部队又冷又饿,再加上他的另外一支部队叛变投敌,马仲英部终被盛世才的省军击溃,马仲英率残部一千余人败退吐鲁番。这位17岁就被人称为“尕司令”、曾经横行西北的地方军阀从此一蹶不振。滋泥泉战役后,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马仲英上新疆,滋泥泉子打败仗。草帽子丢下两行,兵败快跑没拿上。 解放后,滋泥泉子地区于1950年建立了区、乡、村人民民主政权,人们当家作了主人。人民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各安其所。. |
上户沟哈萨克族乡 |
上户沟哈萨克乡位于准葛尔盆地南缘,阜康市以西20公里处,吐乌大高等级公路、303省道、石油福彩路、阜滋公路横贯全境。全乡水土、光热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总面积3780平方千米,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东乡等5个民族,总人口11500人。下辖6个行政村,可耕地面积10万亩,2006年有耕地5.7万亩,草场面积440万亩。境内蕴藏着石油、石灰石、煤炭等多种矿产资源,有著名的白杨河、博格达峰、黄山李家湾子、西沟锅底村等自然风景区。境内有丰富的水资源,黄山河、西沟河、白杨河、泉水河、甘河子河等5条河流,年流径量9763.93万立方米。 2005年,上户沟乡为实现农牧民增收,主动把握市场,抓好结构调整,提出“提升品质,提高单产和增加效益”的思路,坚持“攻关创新、优化集成、综合配套、示范推广”的原则,以小泉村、底沟村为示范点,逐村推广落实高效的制种、番茄和棉花订单作物面积。我乡坚持高起点、高质量的标准,在黄山村为主,建设一个规模达72户的肉牛专业村,改良率达55%。出资5万元引进多浪种公羊23只,小畜品种改良5132只,完成黄牛改良1300头。购入优良奶牛125头,发展奶牛养殖专业户2户,全乡存栏奶牛306头,产奶量达810吨。逐步推行舍饲圈养,种植饲草料5000亩。进一步建立健全牲畜防疫体系,保障畜禽畜产品质量安全。2005年我乡农业总产值达到3559万元,人均收入1670元,林业产值达118万元,人均达99元。牲畜最高饲养量达18.3万头(只),年末存栏85918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835万元,实现人均收入1587元。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5080万元,较上年增加2511元,人均收入达4742元,较上年增加409元。我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50户。有乡镇企业家17家,完成总产值7124万元,乡财政收入280.62万元,财政支出230.79万元,协调落实农牧业贷款1500万元。全年共转移富余劳动力338人,创收122万元。季节性转移农牧民1000多人,创收20余万元。 2005年,上户沟乡通过多方争取,市、乡扶持、驻村工作组协助村民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共投入404.6万元,完成5.2公里U型渠、86座桥涵闸、5公里高标准沙石路、16.2公里牧道。. |
水磨沟乡 |
阜康市水磨沟乡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全乡总面积1465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3556人,有哈、汉、回、维四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哈萨克族占全乡总人口的65%,乡政府内设党政综合办、经济办、农服中心、草原畜牧兽医站、财政所、司法所、广电站;下辖5个行政村,总劳动力1516人。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奇公路、阜彩公路、乌甘铁路都从水磨沟境内横穿而过,交通邮电通讯十分便利。 境内由南至北形成了一条有雪山、草甸、松林、丘岭、冲积平原、沙漠比较完整的自然带。山区风景优美,是旅游、观光、探险、资源开发的理想地区,有众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马牙山、哈熊沟、布尔哈森、刊肯奴士、马鹿沟、吉沿坚岩画与著名的旅游胜地天池联结在一起;中部水磨河谷是理想的农家乐旅游度假带,吸引着众多游客。在水磨沟口有清代修建的为纪念历史著名的药王孙思邈的“药王洞”,香火流传曾百年之久。平原面积广阔,引额济乌水利工程及500水库落脚于水磨沟境内,成为旅游、土地开发、草原建设最有前景的地带;北部有著名的唐朝路,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也是国家的重点保护区,在这里顽强地生长着百年以上的梧桐树,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景观, 水磨沟乡投资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发展前景广阔,我们热情欢迎各界人士来我乡投资开发,共同发展。". |
三工河哈萨克族乡 |
三工河乡地处阜康市南22公里处,位于风景秀丽的天池脚下。 三工河乡是一个以哈萨克民族为主体汉、回、维吾尔、东乡等民族聚居的多民族乡,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72%。全乡总人口4018人,其中牧业人口3920人,现有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193万亩,其中春秋草场30万亩,夏草场20万亩,冬草场130万亩,北部平原草场13万亩。全乡辖5个行政村、1个煤矿、6个部门站所,乡机关干部60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012万元,较2003年增长了6.5%;人均收入4665元,同比增长了7.7%。根据1986年草场资源调查报告,我乡草场理论载畜量基本情况是:冬草场4万个绵羊单位,春秋草场4.6万个绵羊单位,夏草场6.3万个绵羊单位,冬春秋三季草场3.4—3.6万个绵羊单位。我乡草场理论载畜量为 3.3—4万头(只) 地理位置优越:三工河乡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70公里,距阜康市城区21公里。位于驰名中外的天池风景区域内。216国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和贯通欧亚大陆桥的乌—甘铁路横穿中部,交通十分便利。在闻名中外的自然风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三工河乡境内可领略到冰川雪岭的森寒、高山湖泊的奇景、浩瀚松林的幽深、耸立山峰的壮丽,动人的民族神话传说,奇特的地质构造,曲折的历史变迁,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古往今来,游人如织,名人不可胜数。 旅游资源: 位于天池脚下的三工河乡,物藏丰富、风景秀美。上有博格达峰雪山、冰川;中部青松、翠柏、雪莲、雪鸡、天山马鹿等珍禽异兽随处可见;除天池外,白杨沟、南台子、西台子、小黑沟、大黑沟等景点可开发的潜力巨大;景区外还有集三工河谷、广袤草原、浩瀚沙漠、古丝绸之路——唐朝路、名胜古迹于一身的旅游黄金带,辐射庭州内外,延伸天山南北,是开发探险、登山、滑雪、滑翔、狩猎、领略民族风情的理想天地。三工河乡依托天池,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开发高山、草原、大漠三梯级自然景观,建造人文景点,增修旅游服务设施的发展战略。 土地资源: 三工河乡有可开发土地30多万亩,土壤中性,水源充足,水、电、路三通,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目前,国家立项已开发1万多亩土地,修防渗渠道12公里,高压线已架设田间地头,林带300亩,砂石路60多公里,打机井20多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