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河乡位于玛纳斯县南部山区,是一个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哈萨克民族乡,全乡总面积8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万亩,自然草场74万亩,人工围栏草场5.4万亩,总人口5000人,其中农牧民4535人,辖7个村民委员会。
该乡位于玛纳斯县城46公里的东南部山区,清澈奔腾的塔西河贯穿全乡,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居住着哈、汉、回、维 、东乡、柯尔克孜六个民族,全乡总面积126万亩,其中耕地1.3万亩,自然草场74万亩,人工围栏草场4.7万亩,人口4341人,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哈萨克民族乡。
1、东支渠村是一个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哈萨克民族乡,全村总面积126万亩,其中人均占有耕地1亩,自然草场18万亩,全村有92户,共542人,现有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2名,团员26名,民兵组织由30人组成,妇代组由3人组成,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56元。 2、红沙湾村位于312国道南15公里处,全村总人口356人,共62户,全村耕地总面积2200亩(包括戈壁地),人均分得承包地5.4亩,村上有机动地约300亩,党员8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120元,由汉、回、东乡、哈等四种民族组成。 3、黄台子村是一个以牧为主的牧业村,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人均占有耕地1亩,全村有193户,共1274人,现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6名,预备党员1名,团员27名,民兵组织由76人组成,妇代组由3人组成,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 4、石门子村是一个以牧为主的行政村,全村总人口501口,耕地面积1647亩,村党员21人,2005年牧民的人均收入达到3300元,比2004年增加306元。 5、大草滩村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村,全村总人口744人,142户,总耕地面积4725亩,有党员22人,团员32人,青年284人。年末牲畜存栏8154头(只),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2005年人均收入3650元。 6、西凉户村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多民族聚居村,有113户638口人,其中哈族97户567口人,维族14户65人,汉族1户4人,回族1户4人 ,全村耕地面积2400亩,主要种植番茄、玉米和优质饲草,村两委班子组织机构健全,有党员20人,其中女党员7名,外出务工党员7人,平均党员年龄38岁,团员24人,青年135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840平方公里 | 652324203 | 831100 | 0994 | 查看 塔西河哈萨克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玛纳斯镇 |
玛纳斯镇地处玛纳斯县境中心偏西,为县治所在地。东与头工乡毗邻,南与头工乡、园艺场相邻,西与兰洲湾接壤,北以莫合渠与繁育场为界。玛纳斯镇地势平坦,东通乌鲁木齐,西达伊犁、霍城,交通便利。 全镇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共有13213户35570口人,其中常住人口32862人,有汉、维、回、哈、满、壮等23个民族。下辖178个机关事业单位,11个社区居委会,有26家私营企业,2989家个体工商户,5344名从业人员。2004年,玛纳斯镇政府被评为州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基层建设先进武装部”、“卫生红旗单位”;县级授予“宣传思想文化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综合发展奖”、“环境保护先进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司法所”、“红十字会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救灾救济先进集体”、“残疾人工作三等奖”、“低保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玛纳斯镇共有个体工商户2896家,私营企业26家,从业人员4906人,涉及工业、交通、商贸、服务等行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810万元,完成任务的101%,比去年同期增长4.18%。工业产值4771万元,完成任务的101.5%,比上年同期增长2.34%;增加值8821万元,完成任务的101.4%,比上年同期增长7.27%;实现利润2554万元,完成任务的119.3%,比上年同期增长22.85%。发展医疗、中介、饮服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2个,解决132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拓宽扶贫思路,发展多种养殖业,确定了2户5万元育肥牛羊的信贷资金。". |
乐土驿镇 |
乐土驿镇域属于山前倾斜平原洪冲积扇、扇缘带,海拔高度约在450—1000米,均为第四纪沉积物组成,该带上层下部均有巨匠、厚的第四纪砂砾层,上覆厚薄不等的黄土层,其黄土层厚达30米,该带的地面坡度约在0.5—1%。 乐土驿镇地处区大陆腹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日温差较悬殊,全镇内年平均气温7.8度,最冷月(十二月)平均气温-15.8度,极端最低气温-29度,最热朋(七月)平均气温25.2度,年降水量113.3毫米,年蒸发量2234.2毫米,平均无霜期166天,初霜九月下旬,终霜四月中旬。 乐土驿镇境内河流主要是塔西河,河流水源以降雨和融雪为主,全长120公里,塔西河平均流量7.2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87.1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4立方米/秒,塔西河受降水与气温的影响,流域集水面积小,调蓄能力低,冬季径流小,枯水期长达3—5个朋(11月—3月),塔西河并径流量中降雨融雪量为15788万立方米,占年径流总量69.73%。 乐土驿镇境内地下水较为丰富,埋深在80—120米之间,PH值在7.3--7.8之间属中性水,硬度为9--24,通常靠降水入渗、山前侧渗和河床潜流来补给,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3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963.78万立方米,水质较好。 |
包家店镇 |
包家店镇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边缘,位于玛纳斯县城9千米处,东与呼图壁县、乐土驿镇相连,西与头工乡、凉州户镇接壤,南接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北靠广东地乡和新湖总场六分场。地理位置在东径86°12′—86°29′,北纬43°07′—44°23′。南北长30千米,东西宽23千米,总面积约288平方千米。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无霜期在168~198天之间,辖区总面积约288平方千米,下辖42个民委员会,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5525人,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7个民族,是玛纳斯县最大的乡镇,包家店镇因清代一民在此开设店,并经营杂货,接纳东来西往的商旅而得名。 境内水土资源丰富,有可耕地34.20万亩,境内有年流量6000万立方米的塔西河,其上游建有集蓄水,旅游发电为一体的石门子水库,下游建有上、中、下三座水库。". |
凉州户镇 |
凉州户镇地处天山前丘陵地与玛纳斯河冲积扇交接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坡降为1.5%。土层较薄,多为白板地,保水性能差。全镇有耕地4.4万亩,林地 万亩,荒地约占全镇土地面积的 %。就目前已开发利用的耕地而言,通过采取复播、套种等 方式,土地利用率是比较高的。 气候与水资源 凉州户镇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为6.8℃,七月分平均气温为25.6℃,一月平均气温为-16.9℃,无霜期172天。比较适合葡萄、棉花、番茄、小麦、玉米、瓜果等农林作物种植。 镇区灌溉主要靠筑渠引玛河水灌溉农田,每年可引灌玛河水3.2万立方米。2005年末,有防渗渠道40公里,有机井10眼,井灌面积 亩,占全镇灌溉面积的 %。 1、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按照“种植特色化、畜牧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655.53万元,增长 %;畜牧业总产值4613.78万元,增长 %,占农业总产值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到45%。 种植业紧紧围绕“调优结构、调特品种、调高品质、调多收入”的原则,实现特色化经营,从而形成特色效益,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2005年,总播面积44067.3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060 亩,占总播面积的18%,经济作物32947.3亩,占总面积74.8%,饲草料作物3060亩,占总播面积的6.94 %。2005年全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100%的农作物实现了订单化种植。 畜牧业不断加大品种改良、动物防疫、奶源基地三大体系建设,畜牧规模化已初见倪端。截止目前,全镇饲养量达到8.2万头只,实现产值4610万元,实现利润1012万元,畜牧业为人均纯收入提供1586元支撑。全镇牲畜免疫率达到了98%以上。 林业生产在坚持落实农田防护林建设及退耕还林面积的基础上,加大了庭院经济发展力度,2003年—2005年全镇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710亩,林木成活率均在85%以上。完成庭院经济示范村4个,示范户380户。 2、工业和三产发展较快 2005年底,全镇乡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23家,逐步建立了以棉花加工、屯河番茄、屯河油脂、新实种业、铅合金冶炼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05年全镇完成营业收入1. |
北五岔镇 |
北五岔镇处于玛纳斯河冲积平原北部,海拔在366~407.2米之间,坡降约0.1%。地势较为平坦,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高,镇区地下水位在0.5~3米之间,土壤盐碱严重,干旱缺水属半荒漠带。 北五岔镇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荒漠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酷热,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日温较差悬殊,春季气温变化大,秋季凉爽季水少,平均无霜期为15天,年平均日较差14.5度,7月最热高气温可达43.1度,年较差85.9度,年平均奇闻.2度,7月降水量多,平均7.7毫米,月降水量最少,平均.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于4~8月,年降水量121.8毫米,光照充足,日照2749.9小时,夏季理论照数可达15小时左右,热量丰富,其中7月为318.5,12月最少为115.1小时,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65.9小时,蒸发量大,其中7月份月蒸发量为365.6毫米,1月份最少为7.6毫米,年蒸发量1967.9毫米,无霜期151天,相对湿度分布:4~7月平均相对湿度在41~52%之间,冬季温度大,平均相对温度在72~81%之间。 2005年底,镇区总人口4506人,其中居民人口为2100人,村民人口为246人。 民族构成:汉族4374人,占97%、维族19人,占0.43%,哈族67人,占1.5%,回族25人,占0.57%,其它民族21人,占0.61%,流动人口(赶集人口)约为500人左右。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达到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收入2.01亿元(种植业总收入1.42亿元,畜牧业总收入5900万元),二三产业总收入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8元,比上年增加592元。 2005年全镇有个体工商户226户,私营企业2家,其它所有制企业5家,从业人员600人,二三产业营业收入达1.18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150万元,其中胜利 油田天然气回收站投资800万元,新疆华瑞集团投资250万元,庙沟渠村奶牛养殖场投资100万元。营业收入1.01亿元,工业产值4000万元,增加值1600万元,工业增加值350万元,税金160万元。2004年引进的富城地膜厂除生产地膜外,今年又投资30万元新上常压滴灌带生产线,北五岔商服楼门面全部启用,经营户生意红火,逢九赶集已活跃了北五岔镇域经济,带动了商服餐饮业的发展。. |
六户地镇 |
六户地镇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充足,可耕地14万亩,已耕地10万亩,尚有4万亩地等待开发,这里土地肥沃,地势平整,属典型的沙壤地,适宜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多种作物,是玛纳斯县的重要产棉基地。新疆鑫棉公司、新玛实业集团、玛纳斯新众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新众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借助本地及周边团场丰富的棉花资源,从事皮棉加工和棉籽油的加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玛纳斯县是“中国优质棉之乡”,六户地镇是玛纳斯县最大的产棉乡镇之一,年种植优质棉8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30万担以上。六户地镇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达2800—3000小时,年平均气温5℃,≥10℃有效积温3500—4100℃。无霜期180天。独特的气候环境适宜棉花种植,所产棉花色泽洁白,棉纤维长且韧度高,适于纺织高支纱,使生产优质棉的最佳材料。所产优质棉深受国内棉纺企业青睐,棉花远销山东、四川、河南等全国十几个省市。 六户地镇优质番茄种植情况简介 六户地镇地处中温带,属典型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日照时间长,无霜期达180天左右,有着生产番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光热资源,适宜的气候,非产有利于加工番茄红色素的沉着和种植。所种植的加工番茄品质好(主要是茄红素含量高),产量高(一般在6吨以上),成熟期早,且病虫害少,为天然绿色食品。 六户地镇优质晚熟耐贮运西瓜情况简介 六户地镇优质晚熟耐贮运西瓜,品种以红优二号为主,播种期一般在6月初,采摘期为10月初,生育期120天,由于六户地镇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种植西瓜不施化肥,生长期灌水少,决少病虫害,生产的西瓜了绿色无污染,糖度高,口感脆甜,耐贮运。如2—10℃之间贮存,无需保险剂和其他处理措施,一般都可贮存到次年2—3月份。由于六户地镇生产的西瓜属绿色无污染产品,品质佳,深受区内外客户的欢迎。 ". |
兰州湾镇 |
兰州湾镇位于玛纳斯县城西北3.5公里,与广东地乡、繁育场紧邻,南与园艺场、凉州户镇接壤,西以玛纳斯河与石河子市相望,北连新湖七场,农八师一四七团场。 全镇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天山山系依连哈比尔尕山的一段,中部为洪积、洪积平原,海拔在650-320米之间,坡降在0.05%——4%之间,地势较为平坦,北部为准格尔盆地西南缘的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区。 兰州湾镇属于大陆性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2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为42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38摄氏度,年降水量为181.1毫米,年蒸发量为1803.5毫米,年均无霜期为168天,日照时数2886.3小时。 在州、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兰州湾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扬“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兰州湾镇精神,强抓机遇,以党的建设总揽全局,外强素质,内聚人心,以阵地建设为依托,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党的建设,先后有3个村党支部被州党委命名为“州级五好党支部”,有3个站所被命名为州级“十星级”(群众)满意站所;建成州级党建示范室村1个,县级党建示范村2个,县级“五好”电教播放室15个。全镇涌现出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党员致富能手70个;镇党委被县委授予“五好”先进党委光荣称号。 近年来,在州、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兰州湾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扬“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兰州湾镇精神,强抓机遇,以党的建设总揽局,外强素质,内聚人心,以经济结合优化调整为主线,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以阵地建设为依托,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全镇上下呈现出“民风正、民心正、民心顺、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喜人格局。2005年,全镇保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以棉花、番茄、制种玉米和奶牛养殖、牛羊育肥为支柱产业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66.56元,首次突破8000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
广东地乡 |
广东地乡前身是广东地人民公社,1981年建社,1984年建乡。位于玛纳斯县城北5千米处,东与新湖总场四、六分厂相邻,西隔六阜渠与兰州湾镇相望,南与头工乡、包家店镇、试验站交界,北与新湖总场七分场、北五岔镇接壤。南北长16.5千米,东西宽9.7千米,呈南高北低地势。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6-9度,极端最低气温为-38摄氏度,年降水量为181.1毫米,平均无霜期168天,日照时数2886.3小时。主导风向:西南;年最大风速14.3米/秒。总面积0.8万公顷,2004年8月前设有17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8月后通过小村合大村,设有13个村民委员会,总户数1704户,少数民族94户,总人口6261人(少数民族185人),劳动力3923人,其中劳动力年龄内人数3656人。不足或超过劳动力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人数267人,人口出生率千分之8.4,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4.2。2004年,获得昌吉州“异地挂职培训工作先进乡镇”、“反-警示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县“党建经济双目标管理责任制三等奖”、“团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妇联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先进单位”、“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 |
清水河哈萨克族乡 |
清水河哈萨克民族乡属玛纳斯县管辖,在县境的南部山区,距县城以南73公里处。清水河原名固尔班沙济海(蒙古语),为玛纳斯河五源之一,“河源水清,产玉,故曰清水河”。南部以天山山脉的古尔班多博克达山与和静县分界,东与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相连,西与沙湾县接壤,北邻旱卡子滩哈萨克民族乡。国防公路从乡境东西横穿而过,玛纳斯河从西部边界由南向北流去。全乡总面积2970平方公里,有9个自然村,乡政府驻地:原南山林场场部。全乡总户数1437户,总人口8123人,其中农村人口6774人,城镇人口1349人;有汉、哈、维、回、东乡、塔塔尔等6个民族,其中汉族1055人,哈萨克族6890人,回族100人,维吾尔族72人,东乡族3人,塔塔尔族3人;全乡有9个自然村。 清水河山环水抱,自然景观雄奇秀美、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古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全乡地处玛纳斯县南部山区地带,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依次可分后山、中山和前山三个小地貌。后山山峰一般在海拔2800米以上,山势雄伟险峻,多悬崖峭壁,峰谷相间,气势磅礴,这里著名的头道马场、二道马场是放养大畜良好的夏草场;中山山峰均在1500米至2800米之间,夏季多雨,冬暖夏凉,阴坡生长着天然云杉林,为该乡夏、冬季牧场;前山海拔在600米至1500米之间,山势低缓,上面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山间盆地和河谷阶梯发展着部分农业,其余地区多为山地干旱草原,牧草稀疏矮小,现已发展部分人工围栏草场约8万亩左右,是冬季牧草收获的基地。 根据煤窑沟气象站资料统计,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7.7℃,1月平均气温为—10.3℃,7月平均气温为17.7℃,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30℃左右。年降水量为545.5毫米,年降雪量为53.5毫米,日照为2681小时,无霜期163天。主要土种为黄黑土,土类为栗钙土。草原面积为135万亩,全乡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森林以云杉为主,还有白杨、柳树、桦树、花楸、榆树等。有党参、贝母、当归、雪莲等中草药。野生动物主要有马鹿、狍鹿、熊、狼、狐狸、野猪、野山羊等。地下矿产也较丰富,以煤、金、玉石为主。为玛纳斯的“金版玉底”之地。 全乡中山和后山地带交通比较困难,路远山高,交通闭塞,只有牧道;前山丘陵,地区交通方便,玛清公路贯通乡境,区道292东西而过。. |
塔西河哈萨克族乡 |
塔西河乡位于玛纳斯县南部山区,是一个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哈萨克民族乡,全乡总面积8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万亩,自然草场74万亩,人工围栏草场5.4万亩,总人口5000人,其中农牧民4535人,辖7个村民委员会。 该乡位于玛纳斯县城46公里的东南部山区,清澈奔腾的塔西河贯穿全乡,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居住着哈、汉、回、维 、东乡、柯尔克孜六个民族,全乡总面积126万亩,其中耕地1.3万亩,自然草场74万亩,人工围栏草场4.7万亩,人口4341人,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哈萨克民族乡。 1、东支渠村是一个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哈萨克民族乡,全村总面积126万亩,其中人均占有耕地1亩,自然草场18万亩,全村有92户,共542人,现有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2名,团员26名,民兵组织由30人组成,妇代组由3人组成,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56元。 2、红沙湾村位于312国道南15公里处,全村总人口356人,共62户,全村耕地总面积2200亩(包括戈壁地),人均分得承包地5.4亩,村上有机动地约300亩,党员8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120元,由汉、回、东乡、哈等四种民族组成。 3、黄台子村是一个以牧为主的牧业村,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人均占有耕地1亩,全村有193户,共1274人,现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6名,预备党员1名,团员27名,民兵组织由76人组成,妇代组由3人组成,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 4、石门子村是一个以牧为主的行政村,全村总人口501口,耕地面积1647亩,村党员21人,2005年牧民的人均收入达到3300元,比2004年增加306元。 5、大草滩村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村,全村总人口744人,142户,总耕地面积4725亩,有党员22人,团员32人,青年284人。年末牲畜存栏8154头(只),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2005年人均收入3650元。 6、西凉户村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多民族聚居村,有113户638口人,其中哈族97户567口人,维族14户65人,汉族1户4人,回族1户4人 ,全村耕地面积2400亩,主要种植番茄、玉米和优质饲草,村两委班子组织机构健全,有党员20人,其中女党员7名,外出务工党员7人,平均党员年龄38岁,团员24人,青年135人。. |
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 |
旱卡子滩乡隶属于玛纳斯县,地处天山山脉北支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北麓东侧,距玛纳斯县城27公里,东邻玛纳斯县塔西河乡,南与玛纳斯清水河相连,北望玛纳斯县城,西隔玛纳斯河与“戈壁明珠”石河子市相望,玛南公路横贯全境,全乡土地面积5.6万亩,有六个行政村,4715人,实现财政收入49.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电力充裕,水资源丰富,自然草场辽阔,邮电、通讯畅通,是天山北坡经济开发带的黄金地段。 旱卡子滩乡设6个行政村,由哈萨克、回、汉、维吾尔、东乡等9个民族组成,总户数1278户,其中少数民族782户,总人口4715人,其中少数民族3051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4.71%。非农业人口266人,劳动力1976个。2005年全年出生52人,死亡17人,迁入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6‰。 旱卡子滩乡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5369万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209万元,比上年增加40%;二三产业完成1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有3个村集体创收达到5万元以上。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工业化加速推进,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20%,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达到709万元,比上年增长99.74%,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产值达到4209万元,比上年增长40%,畜牧业发展新观念得到增强,以工业反哺其它产业的思维方式正在形成。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2005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1.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90万元,二三产业实现产值1160万元。这些龙头企业落户及其附属工程的建设,为促进该乡城镇化建设、激活干部群众发展思维方式、解决农牧民劳动就业、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0元,比上年增加408元;全面落实扶贫帮困措施,各级共投入资金8.4万元,帮助困难户220户;加大了农村改水防病工作力度。分别争取和协调资金8万元和20万元为十户窑村新打井一眼,头墩台子村、头渠村、加苏瓦提村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改造。". |
新湖农场 |
新湖农场 652324520400 123 场部 652324520501 220 一分场场部 652324520502 220 一分场一队 652324520503 220 一分场二队 652324520504 220 一分场三队 652324520505 220 一分场四队 652324520506 220 一分场五队 652324520507 220 一分场六队 652324520508 220 一分场七队 652324520512 220 二分场场部 652324520513 220 二分场一队 652324520514 220 二分场二队 652324520515 220 二分场三队 652324520516 220 二分场五队 652324520517 220 二分场六队 652324520518 220 二分场七队 652324520519 220 二分场八队 652324520523 220 三分场场部 652324520524 220 三分场一队 652324520525 220 三分场二队 652324520526 220 三分场三队 652324520527 220 三分场四队 652324520528 220 三分场五队 652324520530 220 三分场七队 652324520534 220 四分场场部 652324520535 220 四分场一队 652324520536 220 四分场二队 652324520537 220 四分场三队 652324520538 220 四分场四队 652324520539 220 四分场五队 652324520545 220 六分场场部 652324520546 220 六分场一队 652324520547 220 六分场二队 652324520548 220 六分场三队 652324520549 220 六分场四队 652324520550 220 六分场五队 652324520554 220 七分场场部 652324520555 220 七分场一队 652324520556 220 七分场二队 652324520557 220 七分场三队 652324520558 220 七分场四队 652324520564 220 二分场四队 652324520565 220 三分场六队 652324520566 220 水管处生活区 652324520568 220 农艺一连 652324520569 220 农艺二连 652324520570 220 农艺三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