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天水 >> 甘谷县 >> 大庄镇

大庄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庄镇简介

  大庄镇位于甘谷县东北部,海拔1800米,占地面积10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3785户19858人,共有耕地面积64550亩,果园面积3000多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洋芋、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药材为主,油料作物主要以胡麻、菜籽、油葵为主。2009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377元。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调结构、兴产业;修道路、夯基础;建市场、活商贸;抓劳务、促收入;重民生、保稳定”的发展思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全乡农村农业及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乡党委、乡政府按照“项目支撑、一事一议、社会帮扶”的办法筹集资金,先后硬化村级道路12.5公里,兴修通村公路50多公里,便民桥2座;机修梯田5000多亩;大庄街道及微波站小城镇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使得成为甘谷、通渭、秦安三县交界处最大的集贸市场,年交易收入达650万元,2011年大庄异地搬迁项目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小城镇建设步伐。
  二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城子村,先后投入80万元,兴建14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处,420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大楼一栋;投入90万元衬彻灌溉渠道4000米,有效增加灌溉面积600亩;投入98万元,硬化村庄巷道3公里;投入3万元,栽植行道树3公里,大力开展“三清五改”,实现村庄环境美化、净化;投入90万元兴建养殖小区2处20栋,年存栏生猪1000多头,年创收入100多万元,发展苹果800亩,户均2.3亩;以培训“懂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共举办农民科技文化培训班12期1200人次。新农村建设正在我乡有条不紊的全面进行。
  三是种养业进一步发展。先后建成大庄、城子、小河口养殖小区3处;小河口、城子千亩苹果园基地;松树岔、席家沟、碌碡滩千亩核桃园基地;苏家湾千亩油葵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协会+农户、小区+农户的发展模式,使种养业已成为全乡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四是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好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为目标,通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建设阵地、凝聚人心;加强监督、廉洁执政”,充分发挥党委龙头带动作用和村级党组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使我乡农村经济更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乡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大病医疗救助应补尽补,群众新农合参加人数达95%以上,农村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彻底改善;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450户,建成市级文明村一个,县级文明村6个,2010年我乡被评为“无毒乡镇”,同时兴建综合性文化站一栋,农家书屋4座,实现了农民读书的愿望,全乡呈现出一派团结和谐气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99万人 107平方公里 620523106 741000 -- 查看 大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庄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大庄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大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家坡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杨家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付家河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付家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庄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小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家河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王家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朱权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朱权村谷歌卫星地图
席家局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席家局村谷歌卫星地图
芦家湾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芦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巩家山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巩家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魏家峡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魏家峡村谷歌卫星地图
蔺家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蔺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松树岔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松树岔村谷歌卫星地图
碌碡滩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碌碡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河口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小河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城子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城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苍王山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苍王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席家沟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席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苏家湾村 ·甘谷县旅游·甘谷县特产·甘谷县十大特产·甘谷县十景·甘谷县 0

----

查看 苏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庄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像山镇

  自然环境:大像山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总土地面积5.94万亩,总耕地面积2.43万亩,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降雨量367.8毫米,年均气温11.7°C,全年无霜期234天。   行政区划:辖4个居民委员会,25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4667户,乡镇总人口98750人,乡镇从业人员50912人。   六通情况:25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23个村通公路,19个村通自来水,17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99人,病床20张。有各类学校23所,有教师466人,在校学生11841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1997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447公顷,粮食总产量579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698元;财政收入240万元,财政支出278万元。   名优特产:花岗岩   旅游景点:蔡家寺与大象山、姜维墓为著名的旅游一条线。.  

磐安镇

  磐安镇地处甘谷县渭河川道区。总土地面积10.68万亩,总耕地面积4.19万亩。平均海拔1360米, 年平均降雨量362.5毫米,年平均气温 11.2℃,全年无霜期220天。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52 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5512户,乡镇总人口74418人,乡镇从业人员37377人。六通情况:52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12个村通公路,21个村通 自来水,23个村通有线电视。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52所,在校学生17292人,教师497人。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80人,病床39张。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402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611公顷,粮食总产量10708吨,农民人均纯收人1553元;财政收人208万元,财政支出 239万元。名优特产:有甘谷辣子、珍珠西红 柿、西甜瓜等、还有美国大杏仁、樱桃、 酥梨等。旅游景点:有大像山风景区、尖山寺国家生态公园和南山寺公园。.  

新兴镇

   新兴镇位于甘谷县城以北,距县城2.5公里,镇域面积129.4平方公里,东西长27.7公里。镇域内交通便利,商贸活跃,经济文化相对比较发达,素有甘谷“旱码头”之称。全镇共辖1个社区,46个行政村,266个村民小组,23570户1096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01人。总耕地面积81618亩,其中川水地28363亩,山旱地53255亩,人均耕地0.82亩。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县委提出的 “强农、重工、活商、兴教”发展战略和“川区种蔬菜、浅山抓果椒、高山种洋芋、家家搞养殖、户户有劳务”的 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把基础做实、把产业做大、把环境做优”的工作重点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川带山、山川互动、重点突破、整体推动”的工作方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充分结合镇情,努力加快城镇化和产业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1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5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7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88万元,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3元。如今,新兴镇已成为甘谷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   -   农业支柱产业   农业支柱产业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随着新兴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和花卉生产示范区的建立,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北部干旱山区以党参、板蓝根等中药材和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川道区以花卉种植、大葱、蒜苗、辣椒等名优蔬菜和林果业为主;种植面积达23000多亩;姚庄村姚天基精心培育的月季花在1999昆明世博会上获1金6银7铜共14枚奖牌,其种植基地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全国月季花示范基地”;谢家村谢锡文从美国引进的开心果种植成功,填补了我国的空白,现已推广种植800多亩;规模养殖户达1050户,畜禽饲养量达到15万头(只),成了全县肉、蛋和鲜奶的供应基地;全镇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业,每年组织、培训、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1.2万人次。目前,全镇逐步形成了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三大支柱产业,开心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全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2762.1亩,荒山造林11150亩;乡村道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新兴综合市场、朱圉农贸市场、雒家蔬菜市场、渭阳农贸市场等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小城镇建设   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二、三产业再上新台阶。新兴镇是省上确定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镇党委、镇政府坚持“发展抓项目”,争取资金4300万元,扩建了甘谷货场、火车站候车室,新建了东西两座立交桥。投资1500万元,拓宽改造了道北路和新城北路,新建了冀城大道和北甘公路。投资1700万元,对新兴路和火车站站前广场,实施了拆迁改造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以企业、商贸、运输、服务为主体的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境内砖瓦厂、采石厂、木材加工厂、农副产品加工厂和餐饮、文娱、住宿等个体私营企业不断增加,截止2007年底达到880余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2万余人。蔡家寺景点经过整修,年接纳游客1500余人(次)。   -   勤政为民   坚持勤政为民,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农村医疗和计划生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镇域内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2所,教职工1177人,在校学生25069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8.9%;有中心卫生院1所、分院2所,村卫生所182所,医疗卫生人员247人。辖区内通电通公路,电话入户率66.2%,电视入户率88.1%,人民群众的 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07年建成水利提灌12处;新建优质果园4500亩;建成通村水泥路9条29.6公里,沙砾路6条8.8公里;完成渭水峪至颉家6村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开农路42.8公里,建成配套48.7公里,同时新启动了永安、盘石等4村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了天定交通公路征地和渭河堤防建设征地工作;新发展塑料大棚2000亩4000座;建成了西王家、卢家崖湾等5村的安全供水项目。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   规划合理   注重规划,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镇上积极制定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基本思路、建设方法和建设步骤,确定雒家村、卢家崖湾村、刘家村3村委示范村,移家村、史家坪等6村委推进村,邀请兰大设计院对雒家、卢家崖湾两村进行了高标准的村镇建设规划,全镇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完成了一大批道路、渠道、提灌等项目建设,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积极组织实施,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安远镇

  安远镇位于甘肃省天水甘谷县。下辖:   620523103201 220 王马村   620523103202 122 巩川村   620523103203 220 韩家湾村   620523103204 220 厚坪村   620523103205 220 河湾村   620523103206 220 史川村   620523103207 220 王台村   620523103208 220 蒋山村   620523103209 220 后川沟村   620523103210 121 大城村   620523103211 121 西城村   620523103212 121 南城村   620523103213 121 北城村   620523103214 220 董川村   620523103215 220 任山村   620523103216 220 沙滩村   620523103217 220 店子村   620523103218 220 王窑村   620523103219 220 石方咀村   620523103220 220 菜子山村   620523103221 220 黄鹤村   620523103222 220 苏家沟村   620523103223 220 安家坡村   620523103224 220 阳?寺村   620523103225 220 麻池窑村   620523103226 122 北川村   620523103227 220 李家堡村   620523103228 220 山庄川村   620523103229 220 何家坪村   620523103230 220 阳赛村   620523103231 220 -村   620523103232 220 老庄村   620523103233 220 庙滩村   620523103234 220 马坪村   620523103235 220 阳坡村   620523103236 220 阴坡村   

六峰镇

  一、地理位置    六峰镇位于甘谷县城东南6公里处,北临渭水,东南与北道区琥珀乡接壤,是蜀汉大将军姜维和清翰林巩建丰的故乡。海拔1230-1350米,渭河流经全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环境优美。    全镇辖15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有30761人。总土地面积2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22亩,其中川水地7963亩,旱涝保收面积8632亩。2002年底,乡镇企业总产值13780万元,工农业产值3026.3万元,粮食总产量4141.0吨,财政总收入340万元,人均产量138公斤,人均纯收入1512元。    六峰镇是中央文明委二00二年十月命名的“全国文明镇”,是甘肃省“文明乡镇”,甘肃省“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乡镇示范点”,甘肃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天水市首批“文明乡镇”。六峰镇党委是县委命名的“六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委组织。    二、配套健全的基础设施    交通便利:东川公路与县域渭川公路相连,接轨316国道,东面通北道区。15条30余公里一纵四横的水泥硬化路面交织成网,各行政村、自然村畅通无阻;镇政府所在地六村3000米路灯配套齐全,分段管理;灌溉方便;通广渠和自开自管的中渠全长20余公里纵贯全镇,5000米中渠自己完成衬砌,70眼机井在干旱缺水时实现全面保灌;电力、电信发展;农电网络已全镇整改,达到标准化,农电、电话、广播电视达到“村村通”,移动通讯覆盖全镇;文化发达:建有428平方米的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大楼,1400平方米的2栋村级科技楼,100余平方米的6门文化室,中心大楼获“全国500强宣传文化示范工程”荣誉称号。.  

金山镇

   金山镇位于甘谷县东北部,东临麦积区五龙乡,东北与秦安县千户乡相接壤,泾甘公路贯穿六个村委,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欠发达。全乡区域面积108.8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193个村民小组,9221户43491人,耕地面积97400亩,人均2.4亩。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13876.6吨,人均纯收入1798元。   -   支柱产业   金山乡具有显著优势的产业为中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的建筑行业。以优质白条党参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培训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农户,建立了相对集中的示范点和示范田,常年种植面积不低于17000亩,户均增收400元;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建筑企业在省、市、县登记注册的达到62家,企业总数超过了126家,年输出劳务15000人次,平均每户1.5人次,每年可完成总产值8000万元,户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   -   教育卫生   金山乡有小学32所,九年制学校3所,小学生6255人,初中生1069人,教师262人。教育教学以创新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为出发点,彻底改变教育教学现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改善办公条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安全知识教育为指导思想,升学率逐年稳步升高,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新修和改建小学12所,为义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金山中心卫生院现有职工13人,床位20张,有领先全县中心卫生院的仪器设备。200毫安-机1台,B超机1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综合产床和综合手术台各1台,无影灯1台,村村建立了卫生所,逐步形成了乡村医疗卫生网,确保全乡人民身体健康。   -   城镇建设   金山乡从2005年8月份以来,积极开展以泾甘公路过境段拓宽改造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同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意识。为了确保小城镇建设的有效实施,专题召开了党委会议,成立了金山镇区拆迁改造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队伍,讨论制定了《金山乡2005年拆迁改造实施方案》和《金山镇区拆迁改造安置补偿办法》,并召开了镇区拆迁改造建设动员会议和广播会议,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舆论宣传,收到了预期效果;二是完成测设放线和街景设计。邀请甘谷县建设局有关技术人员,对泾甘公路过境段进行实地测设,设计街道路幅宽15米,拓宽改造道路全长1800米,道路两边自拆自建宽度为10米,并按设计完成了打桩放线工作;三是单位积极带头进行拆迁改造建设。为了带动拆迁,乡政府带头拆除了2#干部宿舍楼、旧大门及灶房,面积达1100平方米;电影院和食品厂全部拆除,面积3200平方米;乡上借支20万元修建综合市场一处,建筑面积3330平方米,已全部完工;乡计生服务综合楼和商住楼两栋1600平方米已全部完工。四是动员群众积极投入拆迁。泾甘公路过境段即金山加油站至五中门口,道路拓宽改造涉及农户51户,拆迁房屋面积7230平方米,其中土木结构2560平方米,砖木结构4240.4平方米,砖混结构429.6平方米,我们把51户拆迁户全部承包到干部人头,通过艰辛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  

大庄镇

  大庄镇位于甘谷县东北部,海拔1800米,占地面积10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3785户19858人,共有耕地面积64550亩,果园面积3000多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洋芋、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药材为主,油料作物主要以胡麻、菜籽、油葵为主。2009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377元。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调结构、兴产业;修道路、夯基础;建市场、活商贸;抓劳务、促收入;重民生、保稳定”的发展思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全乡农村农业及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乡党委、乡政府按照“项目支撑、一事一议、社会帮扶”的办法筹集资金,先后硬化村级道路12.5公里,兴修通村公路50多公里,便民桥2座;机修梯田5000多亩;大庄街道及微波站小城镇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使得成为甘谷、通渭、秦安三县交界处最大的集贸市场,年交易收入达650万元,2011年大庄异地搬迁项目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小城镇建设步伐。   二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城子村,先后投入80万元,兴建14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处,420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大楼一栋;投入90万元衬彻灌溉渠道4000米,有效增加灌溉面积600亩;投入98万元,硬化村庄巷道3公里;投入3万元,栽植行道树3公里,大力开展“三清五改”,实现村庄环境美化、净化;投入90万元兴建养殖小区2处20栋,年存栏生猪1000多头,年创收入100多万元,发展苹果800亩,户均2.3亩;以培训“懂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共举办农民科技文化培训班12期1200人次。新农村建设正在我乡有条不紊的全面进行。   三是种养业进一步发展。先后建成大庄、城子、小河口养殖小区3处;小河口、城子千亩苹果园基地;松树岔、席家沟、碌碡滩千亩核桃园基地;苏家湾千亩油葵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协会+农户、小区+农户的发展模式,使种养业已成为全乡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四是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好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为目标,通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建设阵地、凝聚人心;加强监督、廉洁执政”,充分发挥党委龙头带动作用和村级党组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使我乡农村经济更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乡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大病医疗救助应补尽补,群众新农合参加人数达95%以上,农村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彻底改善;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450户,建成市级文明村一个,县级文明村6个,2010年我乡被评为“无毒乡镇”,同时兴建综合性文化站一栋,农家书屋4座,实现了农民读书的愿望,全乡呈现出一派团结和谐气象。  

大石镇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石乡位于甘谷县西北部,平均海拔1490米,年均降雨量348毫米,年平均气温10℃。全年无霜期165天。年末常用拱地面积4319.67万亩,乡镇行政区城面积9795万亩。   行政区划:辖村民委员会25个,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7535户,乡镇总人口32461人,乡镇从业人员16009人。 甘谷县大石乡地图位置六通情况:通电的村25个,通邮的村25个,通电话的村25个,通公路的村16个,通有线电视的村1个。   经济指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2293万元,粮食播种面积4800万亩,粮食总产量14707.80吨,财政总收入48万元,财政支出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4.27元。   文教卫生:学校总数29所,在校学生总数6351人,教师总数237人。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数37人,病床12张。   名优特产:中药材、水果、草编。   -   基础建设   甘谷县2006年全面启动大石乡的小城镇建设,促进其从一条街、一条路、一处市场起步,按照“拓宽一条街、建设一条路、新开辟一处市场”的要求,该乡城镇进行了绿化、亮化和美化,完善城镇功能设施,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礼辛镇

  甘谷县辖乡。草编刺绣生产基地。    1958年为礼辛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1.9万。礼(辛)毛(家店)公路过境。辖下街、上街、陈家庄、侯家寨子、高家湾、倪家山、魏家窑、石岘子、冯山、水泉湾、贾家山、柏林寺、董家岘、徐家坡、尉家坪、上马坡、董渠、杨家湾、李家门、陈家河沟20个村委会。地处河谷地带,清浮河从境内流出。农业主产小麦、薯类、糜子、谷子,盛产胡麻。乡镇企业从事传统草编及食品加工等。境内有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址。.  

八里湾镇

  甘谷县辖乡。甘谷县粮食生产区,商品薯类生产基地,1972年设八里湾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101.3平方公里,人口2.9万。县乡公路过境。自动电话开通使用。辖八里湾、赵家湾、马耳峪、张家庄、金岘、冯坡、魏家岔、上坪、上岔、大塔坪、徐家岔、寨子山、唐家湾、马家岘、谢家曲、谢家沟、城峪沟、杨家沟、金家湾、陡湾、王家沟、椿树岘、嘴头、红土坡、张家坪2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薯类、党参。.  

西坪镇

  甘谷县辖乡。    1951年设西坪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设乡。甘谷县商品薯类生产基地。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8.5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1.6万。县级公路与310国道相通。辖石坪、郭家湾、鸡毛峡、姚家山、红凡沟、马家山、马家河、陈家湾、朱阳纁、四方嘴、海子湾、莲花台、颉刘家、燕珍、冯寨、上硬王、董堡、柴家湾、马家湾、湾儿河、石沟2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薯类、玉米,少量种植莜麦、胡麻等。1957年,石坪村出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文物——人面鲵鱼陶壶,泥质红陶墨彩,代表了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风格。.  

古坡镇

  甘谷县辖乡。林畜牧业生产基地。    1949年为古坡乡,1961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古坡、大坪、杨家坪、麻岔子、樊家寺、深岘子、大卜峪、上店子、店子、沟门、瓦泉峪、羌安峪12个村委会。地处山区。惜河发源于西南部山地,山高谷深,气候寒冷阴湿。境内有金矿、石灰岩矿等。乡镇企业有水泥、石料等厂。以饲养马、牛著称。农业主产蚕豆、小麦。森林覆盖面积大,草山面积近2万亩,中国古名山朱圉主峰石鼓山,海拔2635米,有不击自鸣之传说。境内高山峻岭,苍松翠柏,风景秀丽,为旅游胜地。.  

武家河镇

  武家河乡位于甘谷县西南部后山林缘区,东邻白家湾乡,北接十里铺乡,西连金川乡、盘安镇,南靠古坡乡。南北乡13.3公里,东西宽9公里,总面积76.03平方公里.现辖17个村委,66个自然村,78上村民小组,3344户,16110人,劳动力9665人.总耕地面积28965亩,粮田面积26922亩.全乡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2478米,最低1500米,相对高差978米.   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武家河,属黄河支流的渭河水系.河流总长10.9公里,集水面积为45.3平方公里,年均径流450.2万立方米;年均流量0.1秒立方米,自盘安镇三十铺村注入渭河.   武家河位于大陆腹地,又处于东亚季风区内,故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年平均所温,8.1℃,年降水量约602.6毫米,全年日照1907小时,无霜期162天左右.   境内有盘武公路与316国道相连,路长约为10公里,除后山四村外其它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总长达48公里.   武家河现有中学1所,教职工12人,在校学生197人;现有小学17所,教职工49人,其中民办3人,在校学生1849人,适龄儿童1759人,入学率达95.1%,巩固率达到97.5%,毕业率达到100%.   全乡共有卫生所17个,卫生院1所,医务工作者24人。   二00二年底,村村通电,有6个村的119户通了电话。   乡镇企业主要是采石厂,二00二年,年产值达900万元,上缴税金59.3万元,实现利润38.8万元。   目前,勤劳朴实的武家河人民,在乡-侯有全、乡长董德福的带领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紧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为加快稳定解决温饱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家湾乡

  甘谷县辖乡。甘谷县粮食产区,商品薯类生产基地。    1969年设永丰公社,1972年更名为谢家湾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90.4平方公里,人口2.2万。姚(庄)谢(家湾)公路过境。辖谢家湾、白家曲、窝铺岘、西庄、东庄、丁家沟、西崖、马家沟、麻柳湾、鲜家坪、刘家河湾、赵家窑、马家窑湾、阳纁、年家湾、地儿湾、汪家山庄、汪家沟滩、李家沟、张家沟、茨坪、转地、张家大坪、汪坪、永丰、韩家窑湾2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胡麻,并有党参等药材种植。乡镇企业有砖瓦、农机、粮油加工等厂,草编编织加工遍及全乡千家万户。.  

白家湾乡

  甘谷县辖乡。甘谷县粮食和苹果生产基地。    1958年为刘家湾公社,1972年更名为白家湾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63.9平方公里,人口2万。316国道从境内通过。辖白家湾、刘家湾、尹家湾、蒋黄坝、李家湾、小沟门、蒜家嘴、安家湾、狄家山庄、苟家岘、梁家庄、马耳湾、王家新庄、廉家庄、东三十铺、宋家岔、斜坡、李家大山、宋家庄、康家坪、马家河沟21个村委会。盛产苹果,“三红”及黄冠苹果被列为国家出口产品。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盛产胡麻、油菜子。.  


大庄镇特产大全




大庄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