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保定 >> 定兴县 >> 东落堡乡

东落堡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落堡乡谷歌卫星地图)


东落堡乡简介

  一、基本情况
  东落堡乡位于定兴县境北部,县城正西,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公里。北与涞水县接壤,西与高里乡、南与北河镇以北易水河为界,东与定兴镇隔南拒马河相望。全乡总面积39.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人口27662人,耕地 38856亩。
  该乡与县城相邻,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定易公路、京昆高速引线横贯东西,定涞公路与定易公路在此相接,车流、人流、物流活跃。电力设施完善,低压电改及农田电网改造升级全部完成。
  二、特色产业
  种植业:一是定兴县汇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东册上村建设“千亩设施蔬菜基地”,现有高效日光温室60个,占地300亩,年产无公害蔬菜2000吨,年销售额超过420万元;二是以吴村、东相盖村为中心的冬贮秋菜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2800亩,每亩纯收入3000元以上;三是定兴县达仁红薯专业合作社以红薯种植、冬贮为主,常年种植面积15000亩(含周边县、市乡村订单面积7000亩),且规模逐年扩大,有红薯贮藏窑2800多个,冬贮数量2000万斤以上,冬贮红薯每亩增收超过3000元;四是定兴县九丰农牧专业合作社依托保定恒兴食品有限公司,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亩均增收200元。
  养殖业:一是定兴县绿园农牧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50万元,占地100亩,建精品鸡舍20栋,蛋鸡存栏45万只,日产鲜蛋2万斤;二是河北众友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在南引村落户,占地150亩,注册资金450万元,年出栏肉鸡50万只。
  三、发展规划
  倾力打造“三大园区”,建成“七大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壮大升级。
  1、特色高效农业种养区。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窖藏红薯、绿园蛋鸡等特色产业规模,积极申请地理标识认证,逐步打造首都“菜篮子”供应园区。重点发展“四大基地”:一是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巩固建设成果,启动占地700亩的二期工程建设;二是万亩红薯储藏基地。打造红薯品牌特色,继续扩大窖藏规模,积极引进深加工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红薯种植面积确保年增1500亩,贮藏窖年增500个,年贮藏能力突破2万吨;三是蛋鸡养殖基地。积极推进绿园与北京物美集团实施“农超对接”,力争蛋鸡存栏量达到50万只,日产鲜蛋达到3万斤。四是优质小麦种植基地。进一步提升恒兴食品品牌档次,并以此为依托,发展订单农业,两年内全乡优质小麦实现全覆盖,富硒小麦等高新品种达到年增10%以上。
  2、农副产品加工冷藏区。借助交通优势,大力推进三大专业市场(大任红薯批发市场、东册上蔬菜批发市场、南大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对接整合,筹建冷藏库,完善加工冷藏功能,逐步打造成主供京津菜篮子的农副产品中转基地。
  3、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依托南拒马河,抓住“北环”建设的有利时机,打造沿堤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建成京津高消费人群“减压休闲基地”。
  4、提升区域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链条,筑牢东落堡乡文化产业基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39.2平方公里 130626200 071000 -- 查看 东落堡乡谷歌卫星地图

东落堡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小任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小任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大位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北大位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大位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南大位村谷歌卫星地图
吴村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吴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侯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田侯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五里窑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东五里窑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落堡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东落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任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大任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引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东引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陈家庄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西陈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相盖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西相盖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相盖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东相盖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册上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东册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册上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西册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引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南引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田村 ·定兴旅游·定兴特产·定兴十大特产·定兴十景·定兴名人·定兴 0

----

查看 大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落堡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定兴镇

  定兴镇共辖42个行政村,总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8.03万,年社会生产总值12.9亿元。九六年被保定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经济发展已挤身保定十强,该镇地处城区,系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东临京保高速路、处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京广公路铁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汽车站、邮电通讯大楼。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该镇属传统农业大镇,耕地面积6.3万亩。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和   各种蔬菜瓜果。蔬菜生产养殖基地已形成,产业化发展已具规模。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已拥有企业1600多家,形成了以汽车、化工、纺织、食品、建材、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骨干的多门类产品体系。定兴城市历史悠久,元大德十年建筑,慈云阁雄居城中心地带,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兴镇人民聪慧勤劳、民风纯朴,热忱欢迎海内外省内外有识之士前来定兴镇观光考察、投资开发、共创繁荣。.  

固城镇

  固城镇位于定兴县最南端,京深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纵贯全境,辖区面积7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总人口4.9万,耕地面积6.5万亩。形成了北太平庄优质林果,北庄头设施蔬菜,陈村营小辣椒,北店优质小麦,久安庄蒜苗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了昌明高科技生态农业园区和荣达畜禽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为促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固城镇以“一园一厂五区三线”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结构调整新突破。    “一园”是指昌明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形成250亩设施水果基地基础上,继续扩大园区规模,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的要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提高昌明果蔬精加工,深加工程序,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坚持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按照公司化标准,市场化要求进行动作,以适应入世需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扩大“昌明”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占领京、津乃至全国市场,争取产吕能够销往国外。同时,积极与河北农大等高校进行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搞好科研、教育、培训工作,使其真正成为集科研、教育、培训、产供销为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农业)园区,年组织销售果蔬菜2000吨。.  

贤寓镇

  【名称来历】据传,战国时期,有于、刘二姓在此定居,因该村靠近运粮河,并设有鲜鱼市,故得名鲜鱼村。后来,清朝拨贡王会吉把鲜鱼村雅化为贤寓。贤寓镇以驻地得名。   【地理位置】地处定兴县城西南部,东邻肖村乡、北河镇,南接固城镇,西邻张家庄乡、姚村乡,北靠高里乡。镇政府驻贤寓村财旺路,距定兴县城25公里。   【政区沿革】该镇辖区1944年属定易涞县四区,1946年属定兴县(路西)四区,1950年属姚村区。1953年1月建先于、常乐富、北幸、南旺(辖南大牛)四乡。1958年9月建先于火箭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姚村、阎台、张家庄三个公社后,为先于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先于乡,1991年撤乡建镇为贤寓镇。1996年贤寓镇与南大牛乡合并成新的贤寓镇。   【政区划分】辖贤寓、常乐富、陈村、龙华、南幸、北幸、西幸、南旺、百楼、南大牛、北大牛、小牛、沽酒13个村。   【人口面积】辖区总人口47107人,12203户。辖区东西最大距离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总面积66.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18.1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地处海河流域平原,北高于南,西高于东,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   【气候】属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1.5℃,无霜期186天,年平均降雨量500至600毫米,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水文】境内主要河道有中易水河,西起沽酒,东至百楼,长4.5千米;另有鸡爪河,途经常乐富村、贤寓村、陈村,长5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6.54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以生猪、肉鸡、蛋鸡为主。辖区内有以华农合作社为龙头的蔬菜基地和旺达合作社为龙头的花生种植加工基地,全镇蔬菜种植总面积5000亩,花生种植总面积15000亩;有以双利合作社为龙头的生猪养殖基地,百头以上养猪户500户;全镇各种专业合作社11家,绿色环保产品有注册商标“隆华”品牌。   【工业】初步形成了以化工、铸造、建材、印刷、食品加工、刺绣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百楼工业小区。   【商业外贸】辖区有商业网点105个;南旺花生市场已成为保北地区第一大专业交易市场和商品集散地。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建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80平方米,艺术表演团体3个,演职人员100人。农家书屋10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1.2万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贤寓调、贤寓古绣、小牛音乐会等,其中贤寓调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贤寓古绣、小牛音乐会均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098人,专任教师50人;小学12所,在校学生2674人,专任教师2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01人,专任教师3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卫生所13家,卫生院1所,拥有医疗床位50张,专业卫生人员73人。   【体育】体育场地15处,5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广播电视】龙华村开通有线电视。13个行政区村支部全部安装了党员远程教育平台。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县级公路2条,总长6.5千米,村级公路总长80千米,13个行政村均实现了“村村通”。   【邮政电信】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25个。   【供电】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主变压器4台,总容量2.375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8.25千米,用电负荷1.65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32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6.5%,供电可靠率99.67%。   

北河镇

   河北省定兴县北河镇地处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中心位置,位于定兴县城南7千米。面积33.7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北河店村。   该镇镇内交通便利,107国道、京广铁路纵横南北,北塘公路横贯东西。全镇全部实现道路硬化,通车里程达100余公里。辖区内有两个驻军部队和一个火车站,有全县最大的集贸市场。全镇共有耕地25692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果树以桃、杏为主。全镇三大支柱产业为交通运输、建筑、餐饮服务。全镇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有国办高中、镇办初级中学各一所,小学7所,镇卫生院一所,村卫生室10所。[1]   区划沿革   1953年建北河乡,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辖北河店、郑村、东刘庄、西刘庄、十五汲、耿家庄、红树营、史家庄、红树、仓巨10个行政村。   辖区代码   代码 130626103:~200北河村 ~201仓巨村 ~202西刘家庄村 ~203东刘家庄村 ~204耿家庄村 ~205十五汲村 ~206史家庄村 ~207郑村 ~208红树村 ~209红树营村[2]  

姚村镇

  姚村乡位于定兴县城西南36公里处,西与易县接壤、南与徐水相邻、东靠固城镇、北连张家庄、贤寓镇。乡驻地姚村,相传本地有一砖窑,外来人在窑上做工,逐渐聚集成村。开始称窑村,后改姚村。本乡1948年秋解放并建政属定兴四区。1949年土改,1953年建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归贤寓公社管辖。1961年调整为姚村公社,1984年改为姚村乡。辖西马家庄、侯家庄、辛木、一间房、姚村、仪封、留村、西李家庄、北城9个村。辖区总人口20815人,东西最大距离2.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总面积27.5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地处海河流域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9—34米。东略低于西,村落连接较紧,以姚村为中心呈放射分布。属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雨量500---600毫米,无霜期186天,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经济概况】   耕地面积30886亩,人均1.5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以肉牛、生猪、肉鸡、蛋鸡为主。辖区内以辛木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为龙头,全乡蔬菜种植总面积300亩,肉鸡养殖户18户,百头以上养猪户30户,各种专业合作社8家。建有总投资50万元,占地10亩,年存栏2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基地和占地面积70亩的肉兔养殖基地,年存栏15000只。   印刷业初具规模,建筑业打入京津,皮革制品销往全国各地,柳编制品远销欧美,五合窖酒业系列白酒销往京津及周边各县市区。   【社会发展】   建有文化站一个,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剧院5座,农家书屋7个,藏书1.8万册。成立书法楹联协会,现有会员60余人。全乡有小学7所,幼儿园4所。在校生2538人,教师员工252人。投资245万元新建中心教学楼一座,优化了学校布局和教育环境。乡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所、个体医疗点45个,从业人员78人,医疗设备齐全能够保障全乡的基本医疗就诊。 体育场地5处,5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基础设施】   交通便利,张石高速纵贯全乡。固德高速引线从本乡穿过2.5千米;村级公路30千米,9个行政村均实现了“村村通”。农村客运车辆8辆。辛木至定兴公交2辆5个班次、姚村至定兴公交6辆12个班次、姚村至北京3辆3个班次、姚村至天津1个班次,乡级主干道候车亭3处。 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9个,乡村通邮率100%。全村9个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宽带入户。   

东落堡乡

  一、基本情况   东落堡乡位于定兴县境北部,县城正西,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公里。北与涞水县接壤,西与高里乡、南与北河镇以北易水河为界,东与定兴镇隔南拒马河相望。全乡总面积39.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人口27662人,耕地 38856亩。   该乡与县城相邻,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定易公路、京昆高速引线横贯东西,定涞公路与定易公路在此相接,车流、人流、物流活跃。电力设施完善,低压电改及农田电网改造升级全部完成。   二、特色产业   种植业:一是定兴县汇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东册上村建设“千亩设施蔬菜基地”,现有高效日光温室60个,占地300亩,年产无公害蔬菜2000吨,年销售额超过420万元;二是以吴村、东相盖村为中心的冬贮秋菜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2800亩,每亩纯收入3000元以上;三是定兴县达仁红薯专业合作社以红薯种植、冬贮为主,常年种植面积15000亩(含周边县、市乡村订单面积7000亩),且规模逐年扩大,有红薯贮藏窑2800多个,冬贮数量2000万斤以上,冬贮红薯每亩增收超过3000元;四是定兴县九丰农牧专业合作社依托保定恒兴食品有限公司,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亩均增收200元。   养殖业:一是定兴县绿园农牧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50万元,占地100亩,建精品鸡舍20栋,蛋鸡存栏45万只,日产鲜蛋2万斤;二是河北众友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在南引村落户,占地150亩,注册资金450万元,年出栏肉鸡50万只。   三、发展规划   倾力打造“三大园区”,建成“七大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壮大升级。   1、特色高效农业种养区。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窖藏红薯、绿园蛋鸡等特色产业规模,积极申请地理标识认证,逐步打造首都“菜篮子”供应园区。重点发展“四大基地”:一是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巩固建设成果,启动占地700亩的二期工程建设;二是万亩红薯储藏基地。打造红薯品牌特色,继续扩大窖藏规模,积极引进深加工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红薯种植面积确保年增1500亩,贮藏窖年增500个,年贮藏能力突破2万吨;三是蛋鸡养殖基地。积极推进绿园与北京物美集团实施“农超对接”,力争蛋鸡存栏量达到50万只,日产鲜蛋达到3万斤。四是优质小麦种植基地。进一步提升恒兴食品品牌档次,并以此为依托,发展订单农业,两年内全乡优质小麦实现全覆盖,富硒小麦等高新品种达到年增10%以上。   2、农副产品加工冷藏区。借助交通优势,大力推进三大专业市场(大任红薯批发市场、东册上蔬菜批发市场、南大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对接整合,筹建冷藏库,完善加工冷藏功能,逐步打造成主供京津菜篮子的农副产品中转基地。   3、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依托南拒马河,抓住“北环”建设的有利时机,打造沿堤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建成京津高消费人群“减压休闲基地”。   4、提升区域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链条,筑牢东落堡乡文化产业基地。   

高里乡

   高里乡交通条件优越,定(兴)易(县)公路(省二级路)横贯全乡,与112线和107国道相接,乡村道路全部实行硬化。通讯设施完备,有万门程控交换机和三个无线发射塔,村村有线路,处处无盲区。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定易公路横贯全乡,每天发往北京、天津等地的班车10余辆。张石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全乡80%的农户装有程控电话,通讯便利。[1]   -   区划沿革   1953年置高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初易上乡、沿村乡并入。辖高里店、西高里、东高里、长安城、金台陈村、平罡村、北章,南章、沿村、石柱、古桑、景安、究室、易上、北庄、易上营、王村、辛安甫、韩村、河内20个行政村。  

张家庄乡

  张家庄乡位于定兴县西南,党委、政府驻地张家庄村,距离定兴县城28公里,东界贤寓镇,西靠易县凌云册乡,南邻姚村乡,北过易水河临高里乡。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全乡共5594户、人口21800人,辖10个行政村,分别是张家庄、西落堡、曹家营、固店、东陶沈、西陶沈、中陶沈、西魏家庄、南营邱、北营邱;全乡设党支部13个,除上述10个村的党支部外,另设乡机关支部、在京创业党支部、在家创业党支部。交通条件便利,北塘公路和张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乡各村均有水泥路相通。耕地面积28471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花生、棉花、鲜切花为主,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张家庄乡近年工作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全市“-”安保、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县计生、卫生、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综治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创新党建成效显著。一是结合流动党员管理,创造性地把党支部建在商会内。2012年在北京成立张家庄乡驻京商会,并在商会建立了在京创业党支部,成为凝聚张家庄乡在京党员力量的战斗堡垒,使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实现“为他乡发展当先锋、为家乡繁荣做贡献”。目前,在京创业党支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展组织建设和组织活动,并在商会会员中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商会招商引资“联络员”作用发挥明显,已先后多批客商来定兴考察。二是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打造红旗党支部。大力实施了张家庄进村西路建设、村卫生室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十项实事。特别是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占地11亩带喷泉等多功能的文化广场,成为乡村一道亮丽风景线。   传统项目优势突出。制毡是该乡的传统产业,通过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花色品种,逐步形成了书画毡、鞋垫加工等拳头产品。养殖业发展态势良好,蛋鸡养殖是该乡的基础产业,是全县重要的蛋鸡养殖基地之一,目前蛋鸡存栏30多万只,日可产鲜蛋15吨。肉牛养殖稳步增长。鲜切花种植规模逐步扩大,菊花、黄莺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改变了以往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旧格局,迈出农业结构调整的坚实步伐。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一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引进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北京高岭印刷项目,改变了该乡没有规模以上企业的历史,厂房、职工宿舍等基础设施全部完工。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可安置就业200余人,增加务工农民收入700万元,预计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整合书画毡、手工刺绣、戏服加工等传统工艺,以及书画名人张虎、文物古迹张爷庙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业乡镇,培树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学校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投资400万元的张家庄中心小学建设,实施中陶沈村标准化小学和东陶沈村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将改善该乡北部5个村的教学条件,构建乡村教育新格局。三是基层办公场所实现新提升。完成财政所标准化建设,乡机关软硬件办公环境全面改善。筹资15万元完成中陶沈、西魏家庄、曹家营3个村的“两室”整体改造工程,村级组织阵地作用得到有效提升。目前东陶沈村“两室”新建、西落堡村改建正在施工。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一是农田水利建设再谱新篇章。新铺设小农水管道2万余米,投资140余万元完成中陶沈、西魏家庄两个村的农网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覆盖全乡所有行政村,结束了群众柴油机浇地的历史。二是利民惠民工程实现新进展。修建公路3.8公里,方便群众出行;完成38户危房改造,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完成1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初步构建起一村一所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格局,方便群众就医;新建3个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启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计划整修田间路19条、打井20眼、架设变压器17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张家庄等7个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开展“四清四化”行动,打造“美丽乡村”。   当前,张家庄乡正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为统领,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增强乡村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促进科学发展能力,改革开放、锐意进取,促进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再上新水平、再跨新台阶。   开放的张家庄乡欢迎你!   

肖村乡

  位于定兴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距县城15公里,西连贤寓镇,北接北河镇,南邻固城镇,东界柳卓乡。面积37.8平方公里,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北塘路穿行而过。辖石象、坊上、北七、东肖村、西肖村、肖村、肖村营、六里屯、尚汲铺、九汲、九汲庄11个行政村,6050户,26000余人,耕地40468亩。全乡地势低洼,是定兴县四大洼地之一。   【历史沿革】   该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相传战国时期,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运粮河,水到此处流势变缓,故取名消停,后改名称肖村。因乡政府驻地肖村故名肖村乡。本乡居民多为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小兴州迁入定居,部分满族为清朝入关后迁居。   该乡辖区,1944年2月属定、易、涞五区,1964年3月属定兴县(路西)五区。至1948年解放,1950年属固城区。1953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建肖村、石象、北七、六里屯(辖肖金庄)4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属(易县)北河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定兴县从易县分出后改为肖村公社,1984年改称肖村乡。   【党组建设】    1943年该乡开始建立中-组织。现乡党委辖14个基层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1个、机关支部1个、教育中心支部1个、中学支部1个,共有党员823名,其中正式党员796名,预备党员27名。近年来,乡党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基层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11年,肖村乡被定为全省农村“两委”换届试点,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认真履行管党职责,严格程序,扎实推进村“两委”换届工作,成效明显,特别是六里屯村村两委换届接受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观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精神文明建设欣欣向荣】   肖村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是定兴县精神文明建设和军民共建的发祥地之一,曾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乡镇,被市文化局命名为小康文化建设先进乡。   【打造品牌大力发展乡域经济】   该乡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把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了“0一线”战略(0:石象千亩蔬菜观光园、九汲设施蔬菜基地、东肖村蔬菜精品园,一线:沿九姚路蔬菜带),进一步加大辐射带动,倾力打造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全乡新增设施蔬菜大棚25座。畜牧业方面,依托北七肉鸡养殖小区、六里屯天翔肉鸡养殖小区、肖村营丰顺畜牧养殖合作社、超越奶牛养殖小区,实施“四面开花”,以点带面,扩大了肉鸡、生猪、奶牛养殖规模,倾力打造畜禽养殖基地。其中“石象”牌蔬菜成功打入北京市场,肖村营“丰顺”畜禽养殖合作社发展成为省级合作社,六里屯超越奶牛养殖小区成为伊利奶源供应基地。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全乡规模服装加工、盔头生产企业52家,从业人员800余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柳卓乡

   柳卓乡位于县城东南13公里处,面积3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776亩,全乡下辖12个行政村,25741人。西临107国道,京港澳高速贯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柳卓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特色产业主要有青冢徐氏薯粉、东江设施蔬菜、马村生猪养殖、西江骏枣加工、柳马鲜桃种植等,有马大姐糖厂、万吉门窗、金圣达塑粉、三禾农业等龙头企业5家。近年来,柳卓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杨村乡

  杨村乡位于定兴县城东南15.5公里处,总面积38.6平方公里,辖杨村、卷子、房家庄、北重楼、南重楼、西重楼、南谢、北谢、南寨、北寨、东赵、西赵、吴庄、辛庄、五柳庄、南冬、张里、老里、西里、杨家庄、西各庄、姚庄等22个行政村,总人口31573人,7985户,耕地37279亩,党员1051人。2003年,杨村乡被河北省特色之乡组委会授予“河北省鲜桃之乡”的称号。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围绕建基地壮产业、抓基础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这一中心,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初步形成了鲜桃种植、畜牧养殖、高效设施蔬菜种植三个特色农业基地和弹簧制造、冶金构件制造、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网改造、道路硬化、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相继完成;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效明显。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社会和谐局面持续巩固。围绕夯基础、抓基层、树典型、促发展思路,党的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先后荣获“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实绩突出单位”、“学校撤并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北田乡

  北田乡位于定兴县东南部,南拒马河北侧,面积约60平方公里。西部毗邻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京石高铁纵贯全境,全乡狭长约20公里,呈西北--东南方向,绝大多数村紧靠南拒马河北堤。   该辖2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位于内章一村。目前,全乡总人口39513人,8975户,耕地面积46642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960亩。   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北田乡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传统农业大乡,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五个种养园区”( 以北田、榆林为核心的春秋黄瓜种植园区;以内二村、佟高庄、大佟村、佟北庄、皂马村为核心的高效设施瓜果蔬菜种植园区;以大佟村、北田为核心的麻山药种植营销园区;以章村为核心的肉鸡养殖园区;以小北召为核心的肉奶牛养殖园区)为载体的“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其中高效设施蔬菜、麻山药、肉牛养殖成为全乡亮丽名片。以皂马为中心的高效设施蔬菜产业中心小区,占地360亩,建温室大棚85个,极大地调动了菜农生产积极性,带动了全乡蔬菜产业的发展。为保持蔬菜小区健康发展,在乡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小区注册了“佳和”专业合作社。北田村种植麻山药2000余亩,因种植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被省政府确定为“麻山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基地组建了群联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冀参牌商标。小北召星源科技公司的“托牛所”,牛存栏500余头,日产鲜奶2000公斤,成为石家庄君乐宝集团稳固的奶源基地,也带动了全乡养殖业的发展。据统计,全乡肉奶牛存栏860头,生猪和肉蛋鸡养殖大户分别达到158家、39家,生猪存栏15000头,肉蛋鸡存栏35000只。   在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同时,乡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明珠化工集团实现规模扩张,该企业现有总资产3000万元,年创产值2000万元,企业利税200多万元,成为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企业。西章秸秆青贮饲料厂占地8.6亩,年青贮秸秆3000吨。上述两个项目实现了资源转化利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箱包和服装加工业经过整合重组,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之路,全乡规模化生产网点达150多家,解决就业4000多人。   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交通、水利、电力设施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乡21个村主要街道全面实现了路面硬化,村与村之间实现了“村村通”。全乡实现了农田水电配套,并完成了农网完善改造工程,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投资1560万元的北田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惠及21个行政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提前完工,目前全乡已全部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加大教育投入,投资数千万元完成了并校工程,布局更加合理。现全乡有教学功能完备的中学1所、小学10所,高标准中心幼儿园6所,在校生、在园幼儿近4000人。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先后建成了大佟村医院、北田卫生院、内章卫生院和乡计生服务站,21个村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危房改造等工作扎实推进。   三、促进文化发展,提升精神文明水平。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俗文化挖掘培植相对接,通过组织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组建了12个村的秧歌队、北田灯笼会、曹村剧团等民间文化组织。深度挖掘“太极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协助有关部门成立武术协会,培养武学传人,太极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各种民间文艺组织、 团体演出频繁,内二村戏楼多次邀请省市知名剧团演出,明珠剧团演出30余场,并承办了戏曲协会成立六周年庆典,提高了北田乡的知名度。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乡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和21个村的农家书屋。11个村修建了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在机关单位、学校、家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促进了全乡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内章村是孙氏太极的发祥地,武学文化底蕴丰厚。孙氏武学体系以拳与道合之武学思想为总纲,以易经为理论并参儒释道之学,以孙氏鼎革、完善之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为基础,以体用兼备为特征,以开发、完备人之良知良能为目的之修习体系。第一代传人孙禄堂曾在内章居住,第二代传人孙振川、孙振岱,第三代传人孙雨人都是内二村人。现在全乡有三四百人习练孙氏太极,既陶冶情操又强身健体。   

北南蔡乡

  北南蔡乡位于定兴县东南部,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19336人,耕地面积28278亩。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人,盛产小麦、玉米、花生、麻山药、蔬菜等。全乡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实绩突出乡镇”。   地理位置:该乡距离定兴县城25公里,西南临拒马河、与容城交界,东与高碑店、白沟交界,交通十分便利,乡政府驻地北南蔡村。   项目建设:投资1090万元的北南蔡乡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彻底解决了全乡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投资12万元的乡文化站建设、18万元的乡邮政支所建设和110万元的乡中学宿舍楼建设。完成投资近300万元的农田电网改造,全乡耕地全部实现了插卡式电力灌溉。实施“小农水”改造工程,铺设防渗管道近20万米,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产业:成立“定兴箱包协会”,全乡规模箱包加工户4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7000余人。成立“定兴东顺蔬菜种植养殖合作社”,建有设施蔬菜大棚10个,主要种植黄瓜、苦瓜,推广种植特色红薯,效益可观。成立“定兴农益麻山药专业合作社”,将全乡麻山药种植户进行资源整合,提供种植、销售等服务,引领麻山药种植户及经营者融入更广阔的市场,全力打造“万亩麻山药基地”。   文化古迹:全乡民间文化生活有北蔡村小驴会、大留村武虎会、北南蔡村武术、南南蔡村杈会。民间流传“涝不涝谭城庙”之说。谭城是拒马河北的一个村镇,每年旧历六月二十四的庙会。人们说,只要在谭城庙这一天不发水,河套地的秋庄稼就有望了。大留村有金代塔遗址。   

李郁庄乡

  李郁庄乡位于定兴县中部偏东,乡政府驻地在县城东南偏东9.5公里处,全乡人口1.8万,耕地3.1万亩,全乡面积28.7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5个党支部。该乡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东距白沟30公里,西距县城9.5公里,京港澳高速定兴出口位于该乡,京石高速铁路纵穿南北,京港澳高速引线横贯东西。产业特色鲜明,形成了“一园一场四基地”。即以昌利科技园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筑建材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基地、休闲旅游服务基地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昌利文化产业园和彭各庄戏曲为代表的特色文化。   农业蓬勃发展。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25959吨;张百户营建有现代高效蔬菜大棚20座;东陈家庄建有高标准肉鸡养殖小区;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成功落户该乡;集农业采摘、戏曲文化、垂钓、观光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昌利园区也位于该乡。   工业势头强劲。建筑建材和食品加工为两大主导产业,有建顺混凝土制造公司、兴航地板厂、永兴糕点厂等多家龙头企业;成功引进了投资1500万元的天虹纸塑制品厂、投资600万元的老樊农牧合作社项目;傅庄儿糕点和老樊肉鸡成为区域名牌企业。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启动并平稳运行,众多大病患者得到救治,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开展;建成李郁庄中心小学教学楼、教育中心科技楼及附属工程项目,彭各庄、杨各庄、付家庄、古庄营、侯官营5个高标准幼儿园建设通过县级验收。深入开展“亲民爱民”入户帮扶活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李郁庄乡物华天宝,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是一方正在开发的热土,更是创业者建功立业的家园。全乡人民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到李郁庄参观考察,共创伟业。   

天宫寺镇

  天宫寺镇民风朴实,镇域交通条件便利,有京珠高速从镇域中部通过,涞津公路在镇区南侧通过,是以工艺品及食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小城镇。   政区概况   该镇地处定兴县东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1公里。镇域东北部与高碑店相邻,西靠定兴镇,南接小朱庄乡和李郁庄乡。辖区总面积42.71平方公里,总人口38463人。唐朝时,此地建大寺一座,村以此得名,因乡驻地天宫寺村,故名天宫寺乡。2010年11月撤乡建镇。   该镇辖区1945年3月属定兴县。1946年7月属容定县。1948年8月属定兴县。1950年6月属天宫寺区。1953年1月建天宫寺、西黄河2乡。1958年9月成立天宫寺跃进人民公社。1960年原辛保庄乡辖域划入。1961年析出辛保庄、小朱庄、李郁庄三个公社后,为天宫寺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为天宫寺乡。2010年撤乡建镇。   镇辖天宫寺、孙各庄、南马坊、北马坊、谷家村、界河铺、西黄河、老君屯、天边、闫家营、顺河营、李八营、张祖庄、太平庄、辛保庄、高家庄、胡家庄、陶洼、铺头、南王各庄、北王各庄、西王各庄、南斗门、北斗门、中斗门25个行政村。   自然条件   地处海河流域平原,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斗门河自北向南流经本镇东部,多为褐土。属于亚洲大陆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季风性气候特别显著,年平均气温11.7℃,年平均降雨量527.2㎜,70%以上降水集中于六、七、八月份,无霜期186天,平均日照时数2685.8小时。风向以南、西南风居多,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属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水文地质区,底板埋深约20米,向东渐深,含水岩性以砂砾石和砂层为主。地下水流向基本与地形的倾斜一致,自西北向东南,地下水的化学组成以重碳酸钙型水为主,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8.6米。   经济状况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业化进程和项目建设明显加快。   农业方面:以天宫寺、孙各庄为中心的错季蔬菜基地,其中大棚菜800余亩,主要作物为黄瓜、青椒;太平庄的西瓜、“满堂红”萝卜轮种,南王各庄、北王各庄、李八营的红薯种植加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顺河营、北马坊芦笋种植进一步推广,成为新兴特色种植项目。   养殖业:初步形成了淘洼、铺头2个养殖基地。淘洼种猪养殖基地年存栏1500头,出栏9000余头;铺头肉鸡屠宰加工基地年加工50万只,主要销向北京、天津等地。   私营企业:绿源特种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阎家营村。兴源鲜奶加工厂,位于天宫寺村。恒信办公用品有限公司,位于胡家庄村。泰鑫水泥有限公司,位于中斗门村。宏达造纸厂,位于铺头村。洪河养鸡厂,位于南马坊村。   个体加工业:南斗门、中斗门村的牛仔服装加工业,规模较小,经营分散。辛保庄、胡家庄的胶章制作,界河铺村的家具制造。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个。   教育:幼儿园7所,完全小学6所,非完全小学4所,初中1所。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医疗卫生机构26家,其中镇卫生院1家,村级卫生所25家,专业卫生人员38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镇域现有高速公路1条--京珠高速公路;省道1条--涞津公路(112)引线;乡级公路1条(辛杨路,南至李郁庄乡,北与高碑店外环路相接)。紧邻京石快客高碑店站。   邮政电信:邮政网点1个,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1个,固定电话0.7万部,电话、宽带普及。  

小朱庄镇

  小朱庄镇位于定兴县城东南部,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共有人口33415人,耕地4.5万亩,物产丰富,通讯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化,与112线国道相邻,距著名的小商品城白沟只有18公里。2013年底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   该镇以珐琅工艺品的生产闻名全县,素有“珐琅之乡”的美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逐步使珐琅、箱包、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绿色种植等七大产业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支柱。   全镇建有大朱庄奶牛养殖、韦家营无公害蔬菜、臧官营芦笋种植和小王庄胡萝卜四大基地,同时箱包加工迅速发展,已成为该镇主要经济支柱,有利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东落堡乡特产大全




东落堡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