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武汉市 >> 新洲区 >> 仓埠街道 >> 金岗村

金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金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岗村简介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金岗村地处武汉市东北郊、距阳逻开发区8公里,村境两湖一岗,南靠阳逻金台、五云、洪山、盛咀,北与范咀、周铺村毗连,东与武英高速相连,接倒水河,西靠近杨裴、五湖、武环路,距武汉外环0.5公里,区位独特,交通比较顺利。
  全村版图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0亩,其中水田540亩,旱地43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9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湾,287户,总人口1238人党员41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16人,60岁以下党员2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金岗村地处倒水河畔,有着丰富水资源,2011年大棚养殖南美北对虾是金岗村产业发展一大优势。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20117003 430400 -- 查看 金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金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骑龙社区

  新洲区仓埠街道骑龙社区位于正源路与步行街交汇处。   人口现状:现有居民1288户,总人口4520人,其中城镇低保户150户,共386人,贫困户25户,共70人。辖区单位6个,12个居民小组,社区已注册志愿者有300人,残疾人员30人,青少年720人,离退休人员600多人。   社区组织:社区支部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5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人,60岁以上老党员30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35人。社区委员会班子成员5人,居民代表1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8人。   社区发展概况:骑龙街社区成立于1976年12月,辖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现社区企事业单位6家,民营企业3家。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北省充分就业社区”,2012年被区计生委评为“二孩孕情服务先进单位”、2010被区信用环境创建工程领导小组评为“信用社区”、2008年、2012年荣获新洲区“喜迎-新洲区第三届和第五届‘双百杯’”文艺大赛银奖、2013年荣获仓埠街道“星光耀乡村文艺演出《我心中最美村支书》优秀奖”。在大力加强社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社区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具体表现在:①有健康娱乐团队5支,即威风锣鼓队、腰鼓队、舞蹈队、秧歌队、健身队。每天晚上社区各小区都能见到中老年跳广场舞的身影,曾经在区第三届《双百杯比赛分别荣获银奖》,于2009年在红案县参加威风锣鼓比赛中荣获金关。2010年在黄陂区参加腰鼓队四届比赛中荣获金奖。居民在跳舞的同时,身体得到了锻炼,和谐了居民之间的感情,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幸福。②目前社区有健身器材2套(文化路门前、广场),前来参加锻炼的人络绎不绝,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晴天还是雨天,都有人在坚持锻炼。③我们的老年大学经常到仓埠各老年公寓送文化、送戏曲,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同时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爱。④农家书屋有1500多册,全天候对居民开放,不少居民前来借阅,全社区掀起了爱学习,读好书的新风尚。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文化路社区

  文化路社区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201170030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117。邮政编码为4304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7 ,车牌号码为鄂A。与骑龙社区、武滨路社区、方杨社区、周铺社区、陶园路社区、三山村、井山村、陶山村、孙岗村、淋江村、段岗村、柳茂咀村、八方咀村、陶家田村、项山村、茶店村、墩塘村、松林村、范咀村、丰乐村、福临村、周铺村、洪山村、盛咀村、金岗村、汪坡村、蔡墩村、杨咀村、甘庙村、蔡岗村、独屋村、凉亭村、陈堰村、杨裴村、宋咀村、南湖村、毕铺村、五云村、莲花村、东岳村、马鞍村、西湖村、康乐村、永乐村、陡坡村、方杨村、宝店村、林岗村、前湾村、丛林村、周昭村、吴胜村、胡彰村、彭泗村、方院村、罗院村、林埠村、杨岔村、冯集村、上店村、高陈村、上岗村、伍峰村、叶岗村、靠山村、陶岗村、四分场村、一林场、二林场相邻。  

武滨路社区

  新洲区仓埠街道武滨路社区位于埠街道中心城区的武滨南路。   人口现状:社区有1286户,4486人,党员51人,直管党员64人,12个居民小组。其中城镇低保户105户,共200人,贫困户20户,共60人。   社区组织:社区支部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51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26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20人。社区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居民代表9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6人。   社区发展概况:武滨路社区成立于1986年12月,社区小区面积2.5平方公里。现社区企事业单位9家,民营企业6家。2008-2012年被区计生委评为“二孩孕情服务先进单位”、2012年我社区被区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仓埠街道办事处评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3年我社区开展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真抓实干,运用“四民工作法”实施武滨路社区幸福社区建设项目已完成6项,投入资金20万元,通过①创建幸福社区服务格局,提升社区服务水平;②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居民幸福指数;③营造服务无处不在氛围,感受身边的幸福;④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使惠民项目落到实处,让居民感受到便民、助民、惠民、乐民的幸福感。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方杨社区

  新洲区仓埠街方杨社区位于原方杨乡政府所在地,北临红安,西接壤黄陂,版图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亩,其中旱地200亩;方杨社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社区4个居民小组,4个自然社区,760户,2862人。其中农村低保户20户,城镇低保户40户,贫困户2户,五保户1户。   村级组织: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4人,党员140人,其中主管党员36人,协管党员104人。入党积极份子2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6人。社区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居民代表12个单位。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产业发展:物产经济以粮棉种植、林果开发为主,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社区人平均收入1万元,三年内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周铺社区

  新洲区仓埠街周铺社区(原肖岗社区)成立于1993年,面积3.6平方公里。周铺社区居委会位春兰路北侧,室内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户外面积1800平方米(文化广场),内设便民服务厅、一站式办公大厅、社区老年大学、党员活动室和供居民学习健身娱乐的综合报告厅、电教室、阅览室、棋牌室、农家书屋、乒乓球室、卡拉OK厅等活动场所;设置了便民服务的电子显示屏,可将党的方针政策和便民利民等事项以及社区信息及时公布出来。社区内设有便民角,为居民免费提供各种居家生活常用的服务信息资料和各种服务热线电话。   人口现状:有居民616户,人口2458人,农业人口298人,社区有法定劳动年龄内劳动者总数1356人,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业人员1298人,退休人员508人(含企业,五七工,灵活就业,)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进入社会化信息管理服务。社区有困难就业人员29人,困难就业人员就业29人,占100%。单亲13户,就业43人,全社区共有党员29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正式党员28人,全社区低保47户,享受低保116人.外来就业人员273人。复退军人75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2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   产业发展:社区居委会户外修建了文化广场,(休闲林、健身角和健身场活动地),供居民早晚参加健身活动,社区已成为居民的家。居民们在休闲林中散步、交流;在健身场上互相切磋太极拳,唱歌、跳舞,木兰扇;在健身器械上比试高低;这已经成为社区中一道亮力的风景线。居民们在活动室里读书、下棋、、自娱自乐,陶冶情操。社区艺术团自编自导的节目,演在居民中,深受大家的赞扬。   社区大学是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的教育基地,利用电教社区、观看录象等及时向居民传授科普常识、生殖保健知识以及法律常识等,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质、知识技能和生活品位,   社区的服务承诺:热情为居民服务,范围内工作及时做,范围外的工作协调做,确保辖区邻里和睦秩序稳定,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今年周铺社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幸福社区”构建为宗旨,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着力打造“综合提升社区”。夯实工作基础,着力完善公共配套建设,着力强化社区服务,力争把周铺社区建成一个环境优良、秩序井然、管理规范、人际和谐的新型幸福社区。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陶园路社区

  新洲区仓埠街道陶园路社区位于仓埠街道东南面,东抵阳福路,西接武滨路,南至幸福街,北至仓埠文化广场。   人口现状:社区有876户,2489人,外出务工63人。其中城镇低保户15户,共31人,贫困户3户,共9人。   社区级组织:社区支部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39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0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6人。社区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居民代表5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6人。   社区发展概况:陶园路社区成立于2010年10月,是一个新开发区,社区有小部分居民为原街居民,大部分为周边农村和事业单位居民在此购房迁入。现社区内有4家事业单位,5家居营企业。仓埠文化广场位于陶园路社区,广场健身器材齐全,早晚居民在此健身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三山村

  三山村位于仓埠街北,东与周昭村毗邻,南与井山村接壤,西抵阳福公路,北与靠山村相连。版土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3.2亩,其中水田1200亩,旱地703.2亩。   人口现状:全村有9个自然湾,1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646人。外出务工,356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5户,60人,贫困户30户,30人,五保户9户,9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51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25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8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5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0人。   产业发展:三山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近几年来合理布局农、林、牧渔业。规模以上养鱼户2户,并对传统养殖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现有集中连片鱼池200亩,全部进行精细化养殖升级改造。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井山村

  新洲区仓埠街道井山村位于倒水河的西边,南与陶山村、西抵孙岗村、北与三山村接壤。   人口现状:全村现有1987人,其中劳动力1100人,学生67人,其中小学31人,初中27人,高中9人,留守儿童21人,空巢老人34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62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井山村下设11个村名小组。   产业发展:井山村在武汉组织34家家具公司组成家具协会,安排劳动力就业276人。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陶山村

  新洲区仓埠街道陶山村位于倒水河畔之西、仓埠街之东、北接井山、孙岗二村,南连墩塘、松林,是一个连接周边多村的发展村。全村耕地面积1700亩(其中水田1130亩,旱地1318亩),养殖水面积86亩。   人口现状:全村5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湾,318户,常住人口1245人,其中劳力540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42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陶山村在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在村“两委”引导下,发展家庭养鸡户4家,发展渔业养殖户36家,常年在外搞运输8户,专业耕牛交易3户,常年在外从事建筑服装等行业人员290人,形成了一个各尽所长,多业并举多元化的新型农村。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孙岗村

  孙岗村位于仓埠街东北,北与三山村毗邻,南与陶山村接壤,西抵阳福公路,东与井山村相连,版图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3亩,其中水田667亩,旱地666亩。   人口现状:全村共有973人,其中党员30名。   村级组织:全村有6个自然湾,9个村民小组。   产业发展:主要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农业以水稻和棉花种植为主,工业为煤气加气站。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淋江村

  淋江村地处仓埠老城区以北,全村拥有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1400亩(其中水田900亩,旱地500亩)。   人口现状: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湾,总人口1200人,其中劳动力480人,共有党员35名。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3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   产业发展:全村共有精养鱼池面积300余亩,苗圃基地100亩,全村共有养鸡专业户15户,年饲养蛋鸡30000余只,现有水泥预制厂两户,服装厂一家,年提供劳动力转移100余人,培源肉牛公司养牛户10户左右,在带动农户致富中起着极大的作用。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段岗村

  段岗村位于仓埠街东面城乡结合部,东抵陶山,南与丰乐接壤,北与孙岗交界。   人口现状:全村总人口2217人,11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湾,土地面积1850亩,水田1000亩,旱地850亩。   村级组织:全村0员60名,村委干部5名,组干11名,入党积极分子2人。   产业发展:段岗村村办企业机制石棉瓦厂,始建于2002年,现以合同承包方式租给私人经营,年上交集体资金8万元。经调整产业结构之后,全村有养鸡大户6户,年养殖量30000只。全村养鱼户近20户,养殖面积400余亩。2013年人均经济年收入1.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柳茂咀村

  新洲区仓埠街道柳茂咀村位于仓埠街道办事处所在城区以北,全村面积47.84公顷。   人口现状:全村人口538人,住户126户,其中低保户11户,贫困户2户。   村级组织:村两委会成员3人,全村党员34人,流动党员20人。   产业发展:以交通运输、搬运队、民营企业、种养殖业为主,其中运输业16家,搬运队20人;民营企业1家,吸纳就业人员60人;养殖业8家,蔬菜种植5家,村人均收入1.5万元,全村坚持“以工带农、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向。今后柳茂咀村将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争取达到人均收入两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   村湾建设:柳茂咀村2012年被新洲区评为“村湾环境整治最卫生村”、2012年被区司法局评为“先进调解单位”、书记周建华同志被仓埠街道办事处评为“十佳标兵”、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全村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进一步实现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为村民建设一个整洁、文明、生态、和谐的宜居之村。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八方咀村

  八方咀村地处新洲区仓埠街南边,东连报祖寺,西与黄陂区六指街甘棠隔河相望,北与仓埠街城区相连,与新洲二中毗邻,南接汪坡村,全村版图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土地面积384亩,其中耕地面积200.07亩,(水田159.96亩,旱地47.11亩)林业面积100亩,水产养殖36亩,养鸡场面积33.8亩,养猪厂面积12亩。   人口现状:八方咀村有1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湾,共260户,980人,其中农业户122户,456人,非农户138户,524人,无地农民58户。9人享受失地补偿金,全村有低保户12户,党员18人。   村级组织:村两委会成员4人,全村党员23人,流动党员1人。   产业发展:人均制地面积0.14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自然湾,交通便利。凭借交通优势,八方咀村积极吸引外界投资,八方咀村企业蓬勃发展。   村湾建设:2010年获街级“家园建设”模范称号;2011年被仓埠街评为“红旗村”;同年分别获得“环境卫生”模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光荣称号。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陶家田村

  新洲区仓埠街道陶家田村位于仓埠街道办事处所在城区东南部,省道阳福线穿村而过。全村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4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公里。   人口现状:全村人口1027人,住户304户,其中低保户12户,贫困户2户。   村级组织:村两委会成员3人,全村党员16人,流动党员4人。   产业发展:陶家田村地少人多,主导产业以服装加工、农副产品运输销售、蔬菜种植为主。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12700.00元,连续多年居全街前列。   村湾建设:陶家田村在精神文明上富民兴村乐宜居,把全村建设规划合理,环境整洁,乡风闻名。建立了娱乐活动中心,健身器材齐全的小游园,仓埠文化广场;实现了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庭院梅花的宜居村雏形,于2012年3月被湖北省授予“宜居村庄”。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项山村

  项山村位于仓埠街靠山店,北临318国道,西接黄陂,东临109省道。   人口现状:项山村委会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86户,1462人;有党小组3个,党员49人,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12人,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128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40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5人,村民代表5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产业发展:村现有两大特色产业:制管厂和农业,现有制管厂11余家,产品主要销往中部省市。2013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20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茶店村

  茶店村东临倒水河,南与仓埠街范咀村接壤,西临阳福公路,北与松林村毗邻,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   全村版图面积约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00亩(包括湖区),总人口1032人。林地面积550亩(桃、梨、桔),精养鱼池500亩,可开发水面养殖1000多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人口现状:全村10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湾,288户,党员47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19人,60岁以下党员28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茶店村地处倒水河畔,有着丰富水资源,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水产、林业为辅.现有养鸡专业户2家,年养鸡5000只;种植业示范户有5户;外出务工人员400多人,创经济收入200多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墩塘村

  墩塘村两委成员3人,其中支部委员2人。   党支部委员会:主持支部全盘工作,分工党务、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工作;   委员:负责分工组织、青、妇、兵等工作;   村民委员会主任:主持村民委员会全盘工作,分工村级财务管理、农业、林业、水利、村级道路、民事调解、安全生产、农村扶贫、文书、分工财务、统计报表、村印章管理、村档案管理、后勤、村办公室等工作;   民兵连连长:民兵、治保、农电等工作;   妇女主任:分工计生统计报表、妇联、协助办公室卫生等工作。   地理位置:墩塘村东临倒水河,南与仓埠街茶店村接壤,西临阳福公路,北与松林村毗邻,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   全村版图面积约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0亩(包括湖区),总人口1032人。湖田面积32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万元。   人口现状:全村3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湾,851户,党员36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党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5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0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9人。   产业发展:墩塘村地处倒水河畔,有着丰富水资源,发展养鸭示范户,鸭粪养鱼的主体模式,使养殖专业户富起来,以点带面,科学发展。做好教育基地工程林家大湾“抗日英雄烈士陵园”(1996年自筹10万元新建的),2000年被武汉市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宣传出去。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松林村

  松林村地处省公路阳福线22公里处,交通便利。   全村版图面积约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7亩(包括湖区),总人口1270人。林地面积460亩(桃、梨、桔),精养鱼池14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   人口现状:全村8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湾,167户,党员32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11人,60岁以下党员21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花卉、苗木、林果繁植。   2、继续发展养鸡业,扩大养鸡规模,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   3、发展野鸡、野鸭繁殖、养殖业,提高产出效益。   4、加强组织培训力度,增加劳动力的转移数量,输出劳动力达到200人。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范咀村

  仓埠街范咀村地处新洲区仓埠街东南部,倒水河西畔与孔埠街米筛村隔河相望,南邻金岗村,北邻茶店村,西与周铺村毗邻。   全村版图面积约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2亩(旱地559亩,水田643亩),湖区面积850亩,水面240亩。总人口1265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11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湾,305户,党员41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党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9人,60岁以下年轻党员2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范咀村地处倒水河畔,有着丰富水资源,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水产、林业为辅。现有养鸡专业户2家,年养鸡10000只;种植业示范户有3户;外出务工人员300多人,创经济收入150多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丰乐村

  丰乐村位于新洲区阳福公路中段,东抵仓埠街茶店村,西与一河之隔的黄陂区东湖村接壤,南与福临村毗邻,北与段岗村相连。   全村版图面积约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亩,总人口1086人。林地面积1200亩(桃、梨、柑),精养鱼池5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湾,243户,党员41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党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4人,60岁以下党员37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1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丰乐村地处阳福大道丰乐段,拥有苗圃种苗基地2000亩,生态养殖500亩,桃、梨、柑橘是丰乐村主导产业。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福临村

  仓埠街福临村地处仓阳大道西端,西接武汉绕城公路外环线,北与汪坡、丰乐交界,南连独屋村,东与周铺村毗邻。   全村版图面积约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0亩,养殖水面2500亩,林果面积12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人口现状:全村14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湾,349户,1312人,党员50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18人,60岁以下党员3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6人。   产业发展:福临村是传统的农业村,粮棉生产是立村之本,要通过科技兴农,不断更新品种,大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充分利用湖区水资源优势,做好水文章,让水产品养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福临村湖区地处武湖交界,水源方便,适宜水产养殖,但道路不通,根据这一特点,决定硬化湖区道路4公里,通电5公里,装100KVA变压器一台,电杆30根,电线9公里长,改扩建鱼池40口,水面积1000余亩,计划投资200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周铺村

  新洲区仓埠街道周铺村位于仓阳岗上、原周铺镇政府的中心,阳福公路穿境而过,东依倒水河,西邻武汉外环线,南与武英高速接壤,北与318国道相连,耕地面积2750亩,养殖水面积1500亩,版图面积3.6平方公里;周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来是商贾、交通要地。   人口现状:全村16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湾,737户,2868人,外出务工616人。其中农村低保户70户,70人,贫困户50户,50人,五保户9户9人。辖区内有一周铺社区居委会616户、2258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128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40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5人,村民代表5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产业发展:村现有两大特色产业:服装和建材,现有中小工业企业200余家,其中:服装企业39家,服装培训学校6所。拥有各类服装专业设备2600余台(套),从业人员近3000人,年服装生产能力达500万件。产品运销欧美市场及国内10多个省市和地区。建材工业发展至64家,年产值5000万元。2014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70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集体经济年收入80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洪山村

  仓埠街洪山村位于新洲区仓阳岗中部丘陵地带,素有一岗九铺之说的洪山铺就是现今的洪山村。   全村版图面积约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8亩(包括湖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12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湾,337户,1320人,党员57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3人,60岁以下党员44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洪山村地仓阳岗,村两委班子以“选准一个项目、选对一个点、选好一个人,带活一个村,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在洪山村风水岭建一“百亩田园生态养殖区”。造林野外放养土鸡,规模万只,形成立体养殖,创建绿色食品。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盛咀村

  仓埠街盛咀村地处新洲区倒水河西,地邻五云村,北抵武英高速与金岗村相连,东面是倒水河与汪集街金湖村隔河相望,西与洪山村毗邻。   全村版图面积约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0亩(水田1200亩,旱地580亩),水面5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10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湾,350户,1508人,党员37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6人,60岁以下党员21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盛咀村地势三湖三岗,紧靠倒水河边,具有良好的水资源,在丘陵地区是一大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和家禽养殖是发展盛咀村经济的主要途径,2012年实现养鱼年产量200万斤,家禽产量8万斤,确保全村年产值增加210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金岗村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金岗村地处武汉市东北郊、距阳逻开发区8公里,村境两湖一岗,南靠阳逻金台、五云、洪山、盛咀,北与范咀、周铺村毗连,东与武英高速相连,接倒水河,西靠近杨裴、五湖、武环路,距武汉外环0.5公里,区位独特,交通比较顺利。   全村版图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0亩,其中水田540亩,旱地43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9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湾,287户,总人口1238人党员41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16人,60岁以下党员2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金岗村地处倒水河畔,有着丰富水资源,2011年大棚养殖南美北对虾是金岗村产业发展一大优势。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汪坡村

  汪坡村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11700322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117。邮政编码为4304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7 ,车牌号码为鄂A。与骑龙社区、文化路社区、武滨路社区、方杨社区、周铺社区、陶园路社区、三山村、井山村、陶山村、孙岗村、淋江村、段岗村、柳茂咀村、八方咀村、陶家田村、项山村、茶店村、墩塘村、松林村、范咀村、丰乐村、福临村、周铺村、洪山村、盛咀村、金岗村、蔡墩村、杨咀村、甘庙村、蔡岗村、独屋村、凉亭村、陈堰村、杨裴村、宋咀村、南湖村、毕铺村、五云村、莲花村、东岳村、马鞍村、西湖村、康乐村、永乐村、陡坡村、方杨村、宝店村、林岗村、前湾村、丛林村、周昭村、吴胜村、胡彰村、彭泗村、方院村、罗院村、林埠村、杨岔村、冯集村、上店村、高陈村、上岗村、伍峰村、叶岗村、靠山村、陶岗村、四分场村、一林场、二林场相邻。  

蔡墩村

  蔡漖村地处新洲区仓埠街南部丘陵地区,东与凉亭村接壤,南抵东岳村,西抵武汉外环路,北邻周武路,武英高速纵穿蔡漖村腹部。   全村版图面积约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水田面积860亩,旱地390亩,水面850亩,总人口1023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8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湾,286户,党员29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2人,60岁以下年轻党员17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4人。   产业发展:蔡漖村是传统的农业村,粮棉生产是立村之本,要通过科技兴农,不断更新品种,大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充分利用蔡漖村山湖两地优势,使水产养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杨咀村

  杨咀村南抵阳逻开发区,北靠仓埠街杨裴村,东与南湖村毗邻,西与康乐村接壤,交通便利。   全村版图面积约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亩,总人口512人。林地面积220亩,精养鱼池12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7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湾,106户,党员24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党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9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7人。   产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导,以发展水产养殖为经济增长点,通过技能培训,资金帮助,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扩大精养鱼池面积1200亩,由主养四大家鱼转化为虾、蟹养殖为主。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甘庙村

  甘庙村位于阳福路以西,武英路以北,党组织健全,村委一班人富有凝聚力,干劲充足。   全村版图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7.62亩(其中:水田882.88亩,旱地504.75亩),总人口1192人。党员44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4人,60岁以下党员30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导,以发展家禽、疏菜、水产养殖为经济增长点,通过技能培训、资金帮助,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蔡岗村

  蔡岗村地处外环公路、武英高速公路交接处,武英公路、周武公路贯穿全村,交通非常便利。北抵周武公路,南与五一湖靠近,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发展。   全村版图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亩,精养鱼池75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湾,212户,总人口1205人,党员43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27人,60岁以下党员16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蔡岗村属丘陵地带,历年的旱灾给农田耕地带来严重的毁损,2011年在村两委的研究下,以高岗种殖为主建100多亩的果树、花卉、杏子、梨园基地,采取林下养鸡的方法,发展农业,带领农民增收。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独屋村

  独屋村地处周武公路北边,东靠甘庙村,西临陈堰村,南与蔡岗村接壤,北与福临村毗邻,武汉外环横穿而过。独屋村地势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土质中偏重壤,土壤肥力中等以上,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业。   全村版图面积约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0亩,养殖水面5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11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湾,298户,总人口1660人,党员46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16人,60岁以下党员30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5人,村民代表3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导,以发展水产养殖为经济增长点,通过技能培训,帮助,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实现水产养殖产值上升20%,家禽年产量5万斤,确保全村年产值增加260万元,新增劳动力转移100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村级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凉亭村

  新洲区仓埠街道凉亭村位于仓埠街道办事处所在城区以东,全村面积47.84公顷。   人口现状:全村人口538人,住户126户,其中低保户11户,贫困户2户。   村级组织:村两委会成员4人,全村党员34人,流动党员20人。   产业发展:以交通运输、搬运队、民营企业、种养殖业为主,其中运输业16家,搬运队20人;民营企业1家,吸纳就业人员60人;养殖业8家,蔬菜种植5家,村人均收入1.5万元,全村坚持“以工带农、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向。今后凉亭村将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争取达到人均收入两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   村湾建设:凉亭村2012年被新洲区评为“村湾环境整治最卫生村”、2012年被区司法局评为“先进调解单位”、书记甘金才同志被仓埠街道办事处评为“十佳标兵”、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全村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进一步实现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为村民建设一个整洁、文明、生态、和谐的宜居之村。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陈堰村

  陈堰村处于武湖之滨,南、北两向与武湖(北湖)湖滩相连,西与宋咀村接壤,东南北与独屋村、蔡岗村、南湖村、杨裴村毗邻,纯属丘陵地区,土质为黄泥马肝土。   全村版图面积约4.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0亩,水面1000亩,总人口1887人。林地面积100亩(桃、梨、桔),四荒及其它湖滩面积995亩。   人口现状:全村13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湾,450户,党员76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23人,60岁以下党员53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5人,村民代表3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陈堰村在陈堰村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全区农业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要求,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确定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及外出务工的产业模式。1、建立好连片的优质粮、油及其它经济作物生产基地500亩。2、建立好高效的林果业生产基地500亩。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杨裴村

  杨裴村地处仓埠街西湖之滨,东起杨裴街,西接康乐村,北靠陈堰村,南连杨咀村。周武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版图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亩,林地面积200亩,精养鱼池800亩,林地面积2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7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湾,210户,总人口1205人,党员31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1人,60岁以下党员20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1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杨裴村地杨裴地处的中心,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导。   1、建有800亩水产生产基地,扩大200-300亩示范基地。   2、组织养殖专业户外出学习考察,池塘养虾、养鳝技术,2010年建成100亩养螃蟹基地和100亩养鳖基地。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宋咀村

  宋咀村地处仓埠街办事处西南部。是仓埠街的一个边远村,东与陈堰村接壤,西临武湖,与黄陂区隔湖相望。南与三分场、蔡岗农场、陈堰农场、蔡教农场相连,北靠下三垦养殖基地。   全村版图面积约2.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0亩(水田1710亩,旱地580亩),总人口798人。精养鱼池985亩,林地面积62亩,隙地滩涂290亩。   人口现状:全村5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湾,196户,党员48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党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9人,60岁以下党员38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1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宋咀村有优质充足的水资源,在丘陵地区是一大优势,加之有隙地滩涂,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和肉鸭、养鱼一条龙生产是发展宋咀村经济的主要途径。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南湖村

  南湖村位于仓埠街东南边境,武汉外环内,“武英”高速公路从南湖村穿过。   全村版图面积约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亩(含精养鱼池),。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湾,126户,总人口800人,党员18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9人,60岁以下党员9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12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南湖村地处杨裴街边,村土地只能适应粮棉油种植,为改变村民传统的耕作方式,村委会建立好连片的优质粮、油及其它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毕铺村

  仓埠街毕铺村地处阳靠公路之间,阳福大道贯穿全境,武汉外环插村而过。毕铺村中心自然湾——毕铺街有213户,人口1120人,是商贾云集之地。   毕铺村主导产业农、工、商综合发展,这里交通便捷、物产丰富、经济活跃、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全村版图面积约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水面3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21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湾,613户,党员89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37人,60岁以下党员4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3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村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850人,主要种植粮、棉、油,年产值515万元,占总收入的28%;养殖业收入1100万元,占总收入的32%;第二、三产业及打工收入204万元,占总收入40%,全村总产值1200万元,村集体收入15万元,人平收入9400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五云村

  五云村位于仓埠街的东南角,邻倒水河畔,排灌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全村版图面积约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0亩,林地面积145亩,水面养殖15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21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湾,756户,总人口3300人,党员85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28人,60岁以下党员57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5人,村民代表3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五云村五云村临近倒水河,水资源丰富,适宜各种养殖、种植,以万头养殖场为龙头企业,发展家禽养殖规模,实现家禽年产量5万斤,确保全村年产值增加250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莲花村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莲花村地处武汉市东北郊、距阳逻开发区5公里)村境四湖三岗,东接倒水河,南靠阳逻金台,西与周榨、五云接壤,北与盛咀毗连。汉口机场与天河机场分立两翼,距武汉外环3公里,区位独特,交通比较便利。   全村版图面积约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其中渔池面积1700亩,村集体面积10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湾,536户,1736人,党员49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5人,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24人,60岁以下党员2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莲花村属于小丘陵地区,全村四湖三岗,粘性壤土,平均海拔24米,村内湖港交错,水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各种养殖、种植,现有精养渔池1000亩,分散养殖鱼池700亩,耕地1830亩,交通便捷,目前水产、商贸加工、运输已初具规模。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东岳村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东岳村地处阳靠公路以西,五一湖之滨,武汉外环路贯穿东岳村,北与武英路接壤,属阳逻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其区位优势独特,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版图面积约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69亩,渔池面积1260亩,其它面积1311亩。可开发水面养殖1860多亩。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人口现状:全村19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湾,514户,2064人,党员68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6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34人,60岁以下34党员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6人,村民代表3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6人。   产业发展:东岳村渔池面积1260亩,可开发水面冽有1860亩,为实理农业主导产业科学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稳定,东岳村建成高标准无公害精养渔池1260亩,特色养殖300亩,网箱养鳝4000平方米,稻田养虾600亩。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马鞍村

  马鞍村位于阳福线公路边,东与阳逻杨咀村比邻,南与陶山村接壤,西与潘岗村相望,北与毕铺村交界,属阳逻经济开发区的范畴。   全村版图面积约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0亩。其中:水面750亩,旱地41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6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湾,176户,623人。党员25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8人,60岁以下党员17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马鞍村属于丘陵地带,传统的粮、棉油生产一直是马鞍村的主导产业,发展水产养殖是马鞍村的一大优势,全村现有养鱼专业户18户,年产量近25万斤,全村目前已有常年外出务工110人,年创收250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西湖村

  仓埠街西湖村位于仓埠街西南角的武湖地区,东抵五一煤灰场,南邻阳逻街山河村,西与阳逻街新堤村隔河相望,北连二垦湖区,地处黄海高程18米。   全村版图面积约4100亩,耕地面积2860亩,其中水田900亩,旱地900亩,可养殖水面15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7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湾,216户,总人口723人,党员17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01人,60岁以下党员10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2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西湖村地处二垦湖区,有着丰富水资源,因此村两委以水做文章,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主要以“设施化特色”水产养殖为龙头,衍生商业、加工、运输服务的二、三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康乐村

  康乐村位于武汉市东北部,与阳逻的特种养殖基地隔河相望,北临武英高速公路,系上世纪六十年代开恳的湖区,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全村版图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4亩,其中水田1034亩,旱地500亩,鱼塘200亩。村民收入主要以水稻、棉花、养殖、农机作业为主。   人口现状:全村7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湾,105户,405人,党员13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0人,60岁以下党员13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8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康乐村地处五一湖旁,有着丰富水资源,结合当前湖区面积广,劳力少的情况,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村成立了永康农机合作社,通过机耕、机收、机播等,跨区作业,增加新型农业机械,新增劳动力转移。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永乐村

  永乐村位于仓埠街西北湖区,周武公路从村边通过,交通便捷,西与阳逻街隔河相望,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全村版图面积约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8亩(水田2986亩,旱地400亩,渔池22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7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湾,126户,总人口437人,党员20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5人,60岁以下党员1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1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永乐村人少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2008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联合收割机8台,高超插秧机2台,大中型拖拉机3台套,小型拖拉机12台套,微耕机、插种机3台,机耕船10台,是武汉市2009年无耕牛创建村。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陡坡村

  陡坡村地处仓埠街五一湖边,距阳逻开发区0.5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版图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亩,水面面积600亩,总人口498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3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湾,132户,党员20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党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9人,60岁以下党员11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1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陡坡村属丘陵岗地,土地资源、水资丰富,在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开发潜力大,但村民收入低,主导产业效益差,传统的种养模式难以增加集体及村民收入,发展后劲不足。生活方式落后,生活水平不高。村两委班子,结合陡坡村实际,发展蔬菜面积400亩、优质粮棉油1500亩、养殖500亩,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方杨村

  新洲区仓埠街方杨村位于倒水河西岸,北依林埠村,南邻彭泗,东抵宝店,耕地面积1250亩,其中水田670亩,旱地580亩,养殖水面积400亩,版图面积2.3平方公里;方杨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全村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湾,362户,1362人,劳动力508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1户,贫困户5,五保户9户。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党员47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30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38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村里的主要产业是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有18户,平均年收入120万,畜牧养殖主要是养鸡和养猪,养鸡有9户,其中大户2家,养鸡均达8000只,养猪有2家,平均年收入20万元。2013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13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宝店村

  新洲区仓埠街宝店村东临倒水河,西接黄陂,南与318国道相连,北邻红安,耕地面积2200亩,其中种植面积1664亩,旱地545亩,水田1119亩,版图面积2.1平方公里;宝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全村9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湾村民小组9个,户数347个,人口总数1118人,劳动力656人,外出务工317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6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1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村里的主要产业有制管和养殖。养殖有养鱼、养猪等,2014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达15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林岗村

  新洲区仓埠街林岗村位于仓埠街北部,西邻阳福公路,全村版图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亩,属丘陵地区;林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全村4个自然湾,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47人,240户,劳动力52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36户,贫困户18户,五保户6户。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4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13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7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村的主要产业是畜禽和水产养殖以及优质粮棉种植,现有养殖专业户20余户,其中养鸡专业户9户,精养鱼池300亩,水产养殖户11户(其中鱼鸭混养5户)。2013年全村总产值达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另外水泥制管行业在林岗村有一定的规模。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前湾村

  前湾村地处古镇仓埠街东北部,全村拥有版图面积2.9平方公里,占用耕地面积1350亩,其中水田1050亩,旱地面积300亩。   人口现状:全村有4个自然湾,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36户,868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41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1个村党支部,4个党小组。   产业发展:前湾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近几年来合理布局农、林、牧渔业。共有鱼池面积250亩,养鸡专业户2户,318国道贯通全村,交通十分便利。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丛林村

  新洲区仓埠街丛林村东临倒水河,西接黄陂,南与318国道相连,北邻红安,全村耕地面积1651.3亩。物产经济以粮棉为主(旱地821.6亩、水田829.7亩)。版图面积4.1平方公里;丛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其中农村低保户48户,贫困户15户,五保户6户。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6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1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村里的主要产业有制管和养殖。制管厂大大小小有10家,平均年产值过百万。养殖有养鱼、养猪等,2012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达15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新洲区仓埠街丛林村面积5平方公里,村民小组8个,户数382个,人口总数1447人,党员总数53名   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周昭村

  新洲区仓埠街周昭村东临倒水河,西接黄陂,南与318国道相连,北邻红安,耕地面积690亩,其中种植面积580亩,旱地280亩,水田300亩,版图面积3平方公里;周昭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村民小组5个,户数274个,人口总数968人,劳动力356人,外出务工117人。其中农村贫困户9户,五保户4户。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29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1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1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村里的主要产业有种植业和养殖。养殖有养鱼、养猪等,2012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达12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吴胜村

  新洲区仓埠街吴胜村位于仓埠街北部,版图面积1.5平方公里,东与丛林接壤,南与前湾相连,西是陶岗村,北靠林岗村。   人口现状:全村3个自然湾,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48户,940人,劳动力690人。其中-残疾人24人,未-18人,共计42人,五保户7户,孤寡1人,低保户27户。   村级组织:村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3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   产业发展:吴胜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以优质棉花及糯稻较为有特色。近几年来合理布局农、林、牧渔业。吴胜村共有水田800亩,旱地300亩,荒地荒坡300亩,水池300亩。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胡彰村

  胡彰村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11700324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117。邮政编码为4304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7 ,车牌号码为鄂A。与骑龙社区、文化路社区、武滨路社区、方杨社区、周铺社区、陶园路社区、三山村、井山村、陶山村、孙岗村、淋江村、段岗村、柳茂咀村、八方咀村、陶家田村、项山村、茶店村、墩塘村、松林村、范咀村、丰乐村、福临村、周铺村、洪山村、盛咀村、金岗村、汪坡村、蔡墩村、杨咀村、甘庙村、蔡岗村、独屋村、凉亭村、陈堰村、杨裴村、宋咀村、南湖村、毕铺村、五云村、莲花村、东岳村、马鞍村、西湖村、康乐村、永乐村、陡坡村、方杨村、宝店村、林岗村、前湾村、丛林村、周昭村、吴胜村、彭泗村、方院村、罗院村、林埠村、杨岔村、冯集村、上店村、高陈村、上岗村、伍峰村、叶岗村、靠山村、陶岗村、四分场村、一林场、二林场相邻。  

彭泗村

  新洲区仓埠街彭泗村位于倒水河西岸,横穿318国道,耕地面积988亩,其中水田420亩,旱地568亩,版图面积0.98平方公里;彭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全村4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湾,301户,1031人,劳动力47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23户,贫困户10,五保户4户。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4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7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32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村的主要产业是种养殖,有养鸡户10家和养鱼户4家,其中2家养鸡大户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形成了集引种、孵化、养殖、疫病防治、销售、复合肥料加工等鸡蛋加工、养鸡自动化设备制造、蛋盘生产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创年收入高达200万。2013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20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方院村

  新洲区仓埠街方院村西与黄陂接壤,北与红安交界,东距倒水河,系新洲区边远行政村,版图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4.2亩,旱地1300亩,水田1000亩,林地700亩,水面700亩。由于地处仓阳脊岗,常年降雨量比周边地区少,但风景气候比周边地区湿润,侵润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也饱含着鲜活的现代人文景点。   人口现状:全村10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湾,总户数478户,1562人。青壮年劳动力900人,辅助劳动力30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58户,贫困户12户,五保户7户。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56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26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11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全村主要以粮、油、药材、林果、桂花、花卉种植为主。全村常年种植面积,水稻500亩,油菜700亩,药材400亩,桂花树1100亩,柑橘300亩,油茶200亩,养殖水面500亩,计划今后几年大量发展林下养殖业,现已养土鸡6000只,养鸭2000只。2012年全村总产值突破1200万元,其中集体收入过5万元,人均收入8000元。依托两大公司打造林业大村,桂花之乡、旅游新村形成以花果山为龙头,发展种林、养殖、休闲游、山庄、农庄、集体闲、养老、居住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正向满足今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努力。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罗院村

  新洲区仓埠街罗院村地处新洲区西北边缘,北与红安县接壤,东与倒水河相邻,属半丘陵地区。全村版土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4亩,其中水田1000亩,旱地614亩,林地60亩,水产养殖面积350亩。罗院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全村10个村民小组,360户,1328人,劳动力69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50户,贫困户12户,五保户4户。   村级组织:村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4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48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4人。   产业发展:罗院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以优质棉花及糯稻较为有特色。近几年来合理布局农、林、牧渔业。现存栏生猪150头,规模以上养鸡户2户,养殖蛋鸡8000余只,并对传统养殖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现有集中连片鱼池180亩,全部进行精细化养殖升级改造。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林埠村

  新洲区仓埠街林埠村东临倒水河,西接黄陂,南与318国道相连,北邻红安,耕地面积1290亩,其中种植面积1200亩,旱地500亩,水田700亩,版图面积5平方公里;林埠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村民小组8个,户数372个,人口总数1584,劳动力656人,外出务工317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48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1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村里的主要产业有粮棉种植和养殖。养殖有养鱼、养猪等,2012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达13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杨岔村

  新洲区仓埠街杨岔村东临倒水河,西接黄陂,南与318国道相连,北邻红安,耕地面积800亩,其中种植面积730亩,旱地330亩,水田400亩,版图面积4.1平方公里;杨岔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村民小组6个,户数155个,人口总数601人,劳动力256人,外出务工117人。其中农村贫困户15户,五保户3户。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2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9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1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村里的主要产业有种植和养殖。。养殖有养鱼、养猪等,2012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达11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冯集村

  新洲区仓埠街冯集村东临倒水河,西接黄陂,南与318国道相连,北邻红安,耕地面积818亩,其中种植面积405亩,旱地545亩,水田413亩,版图面积4.1平方公里;冯集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村民小组5个,户数174个,人口总数729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8户,贫困户15户,五保户6户。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3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1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村里的主要产业有制管和养殖。制管厂大大小小有10家,平均年产值过百万。养殖有养鱼、养猪等,2012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达12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上店村

  新洲区仓埠街上店村东临倒水河,西接黄陂,南与318国道相连,北邻红安,耕地面积1850亩,其中旱地面积660亩,水田1190亩,版图面积4.2平方公里;上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村民小组10个,户数400个,人口总数1447人。其中贫困户15户。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6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1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村里的主要产业有制管和养殖。制管厂大大小小有10家,平均年产值过百万。养殖有养鱼、养猪等,2012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达17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高陈村

  高陈村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11700325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117。邮政编码为4304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7 ,车牌号码为鄂A。与骑龙社区、文化路社区、武滨路社区、方杨社区、周铺社区、陶园路社区、三山村、井山村、陶山村、孙岗村、淋江村、段岗村、柳茂咀村、八方咀村、陶家田村、项山村、茶店村、墩塘村、松林村、范咀村、丰乐村、福临村、周铺村、洪山村、盛咀村、金岗村、汪坡村、蔡墩村、杨咀村、甘庙村、蔡岗村、独屋村、凉亭村、陈堰村、杨裴村、宋咀村、南湖村、毕铺村、五云村、莲花村、东岳村、马鞍村、西湖村、康乐村、永乐村、陡坡村、方杨村、宝店村、林岗村、前湾村、丛林村、周昭村、吴胜村、胡彰村、彭泗村、方院村、罗院村、林埠村、杨岔村、冯集村、上店村、上岗村、伍峰村、叶岗村、靠山村、陶岗村、四分场村、一林场、二林场相邻。  

上岗村

  新洲区仓埠街上岗村地处丘陵,北靠红安,西邻黄陂,耕地面积3001亩,水产养殖面积56亩,上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全村11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湾,526户,2631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9户,贫困户11户,五保户12户。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5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10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24人。   产业发展:村里重点建设的产业有:700亩的大棚葡萄园和1200亩的流转土地。大棚葡萄园以先进的温棚种植技术为依托,采用标准化优质栽培规范,带动了村葡萄种植产业向节约成本、降低劳动强度、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流转土地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经营,缓和了人地矛盾,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2012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35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集体经济年收入36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伍峰村

     伍峰村地处仓埠街西北部,西接黄陂甘棠,北抵红安太平桥。全村版图面积3.5平房公里,11个村民小组,408户,1558人,耕地面积1912亩(其中旱地700亩,水田1212亩),水面100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20元。   全村党员总数58人,其中男性52人,女性6人,高中以上学历21人,初中文凭的19人,初中以下文凭的18人。离职村干部12人,其中党员12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土劳矛盾的日趋显现,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村两委围绕“如何破解农田抛荒、让村级集体经济、人民生活水平能够长足发展;大力开发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制定发展村集体经济规划。   1、围绕仓埠街“精品桂花之乡”品牌,伍峰村香花王园林公司拟投资1600万元,新建和扩建华中地区最大的桂花苗木基地,将五峰村建成“赏花经济”精品中的精品。   2、一至两年内从现有的200亩扩大到800亩,其中新建大棚200亩,流转土地600亩,新建园林区内道路10公里,配套建设生产生活,供水及喷灌设施、配套供电、挖塘购置种苗等。   3、向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为龙头的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以此推动全村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改善村湾环境,发展二、三产业,逐步向旅游新村方向发展,创造多个就业环境,确保全村人均收入每年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2个百分点以上。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叶岗村

  叶岗村位于仓埠街北部,东接陶岗村,南与靠山村相邻,西与黄陂区接壤,北连五峰村,版图面积2.5平方公里。   人口现状:全村共计五个村民小组,197户,人口841人,劳动力394个,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200人,五保户5个,低保户26户,贫困户5户。   村级组织:全村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水田1100亩,旱地400亩,四荒面积143亩,水面面积250亩,党员42人,村干部3人。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   产业发展:叶岗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粮棉种植是主导产业,通过科技兴农,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靠山村

  仓埠街靠山村地处新洲区西北部,阳福公路穿村而过,318国道横贯东西,村部所在地靠山店是武汉市城区连接新洲、红安、麻城,乃至河南,安徽的重要交通要塞。   人口现状:全村有10个自然湾,10个村民小组,412户,总人口1718人,耕地面积2448亩(其中水田1130亩,旱地1318亩),水面86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   村级组织:靠山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一个农业党支部、一个水泥制管协会党支部、一个粮贸公司党支部),党总支成员7人,其中大专学历的2人,中专(高中)学历的4人,初中文化的1人,平均年龄47岁,党员总数96人,   产业发展:靠山村新型产业为水泥制管业,在村党总支书记张勇同志的带领下,党总支一班人,先后分赴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及武汉等中部五省市调研市场,赴江苏杨洲学习先进制管技术。通过市场调研,党总支一班人带头创业、带头创新生产技术、带头改革生产工艺,并且成立了“靠山水泥制管协会”,从而使靠山水泥制管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制管企业由原来的不足20家发展到66家,而且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产值由2003年的不足2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9000余万元(年增长20%左右),利税达到1800余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陶岗村

  新洲区仓埠街陶岗村东临倒水河,西接黄陂,南与318国道相连,北邻红安,耕地面积2178亩,旱地545亩,水田1357亩,版图面积5平方公里;陶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人口现状:村民小组10个,户数358个,人口总数1568人,劳动力756人,外出务工397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8户,贫困户15户,五保户6户。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41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1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村里的主要产业有粮棉和养殖。养殖有养鱼、养猪等,2012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达15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四分场村

  四分场位于仓埠街西南角,居住在五一湖河畔,东靠阳逻老屋村,南接阳逻街山河村,西连西湖村,北抵五一湖,属阳逻经济开发区范围。   全村版图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0亩,精养鱼池5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1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湾,78户,总人口386人,党员15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2人,60岁以下党员13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1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四分场村地处阳逻经济开发区,不断做强禽畜产业,按照政策扶持、能人带动、转变饲养养方式,新建土鸡养殖基地1个,新建养殖水面150亩。结合邻近阳逻经济开发区的优势,认真组织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每年为开发区输送剩余劳力1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00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一林场

  我场两委成员2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   党支部委员会:主持支部全盘工作,分工党务、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工作;   委员:负责分工组织、青、妇、兵等工作;   村民委员会主任:主持村民委员会全盘工作,分工财务管理、农业、林业、水利、场道路、民事调解、安全生产、扶贫、文书、分工财务、统计报表、印章管理、档案管理、后勤、办公室等工作;   民兵连连长:民兵、治保、农电等工作;   妇女主任:分工计生统计报表、妇联、协助办公室卫生等工作。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二林场

  仓埠街二林场位于仓埠街南端,与阳逻开发区接壤,北抵武英高速,东抵外环公路。   全村版图面积约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亩,水田430亩,林地面积140亩(桃、梨、桔),公益林35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种、养殖。   人口现状:全村1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湾,25户,总人口265人,党员12人。   村级组织:村党委班子成员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0人,60岁以下党员1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全场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水产养殖、林果为主。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金岗村特产大全




金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