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子岗村位于新洲区道观河东北部,全村版图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3亩。桐子岗村地处大别山的延伸山脉之中,相对周边地势而言,大多村湾都处在山底下,周边被群山所围绕,但山体并不高,多为高度不超过200米的连脉山丘。山上多以自然生长的松树为主,并伴有自然生长的灌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带。常年雨水充沛,同时受助于道观河水库的便利条件,水渠直通桐子岗村主要农田,灌溉较为方便。因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农田多分布在山脚且呈现出不规则的状态,大多数农田都分布在山路两边以方便收割。现桐子岗村道路以山而建,且都已铺设水泥路,交通比较方便。
人口现状:辖19个自然湾,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33人,262户,有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2名,其中女性党员5人。班子成员4人,党员3人,高中学历以上2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23名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
产业发展:桐子岗村多以种植水稻、玉米、芝麻、油菜为主,受地理条件所限,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多以自给自足为主,经济效益十分有限。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桐子岗村利用当地优质、肥沃的土壤条件、适宜的气候、便利的灌溉设施,形成了小规模化的白灵菇种植,已逐渐成为桐子岗村的主导产业,但因受耕地条件、经济状况、市场环境所限,白灵菇并没有进行二次加工,多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对外销售,没有形成应有的品牌效应。2013年实现白灵菇种植120万袋,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850元,村集体经济达8.2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20117400 | 430400 | -- | 查看 桐子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道观社区 |
新洲区道观河旅游风景区道观社区成立于2005年6月,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3个居民小区,居民住户598户,常住人口2200人,流动人口800人,辖区单位15个,有志愿者队伍3支49人。党支部下辖3个党小组,党员37人,支部委员3名。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于2008年12月。服务中心布局合理、“五务”功能完善、标识齐全、制度上墙。按照“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要求,道观社区全方位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建设,整合各类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强化党务,规范居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党员群众、创新社会管理的功能。在便民功能定位上,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功能,设立了便民服务窗口,为群众办理水费、电费等各类缴费业务;在安民功能定位上,增设了谈心说事室;在乐民功能定位上,设立了多功能活动室、乒乓球台;在育民功能定位上,增设了电教室、农家书屋等。“创先进,为人民,密切干群关系;担责任,树形象,做好党群共建”是社区党员干部的共同承诺。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
王家河村 |
王家河村位于新洲区道观河西南部,全村版图面积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亩,辖3个自然湾,3个村民小组,96户,386人,有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名。党支部委员3名。王家河村主打山林种植,201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8.1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
油麻岭村 |
油麻岭村位于新洲区道观河东北部,全村山林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227亩,辖3个自然湾,5个村民小组,102户,406人,有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4名。党支部委员3名。油麻岭村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农村土特产品,2013年重点发展道观茶油和道观禅茶,成功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900元,村集体经济达8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
汉子山村 |
汉子山村位于新洲区道观河东南部,全村版图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亩,辖11个自然湾,6个村民小组,218户,856人,有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9名。党支部委员3名。村办公活动场所建筑面积260㎡,其中多功能活动室面积78平方米,汉子山村以发展农家乐休闲业为主导产业,2013年新建农家乐示范点2家,全年实现村集体经济8.6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
桐子岗村 |
桐子岗村位于新洲区道观河东北部,全村版图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3亩。桐子岗村地处大别山的延伸山脉之中,相对周边地势而言,大多村湾都处在山底下,周边被群山所围绕,但山体并不高,多为高度不超过200米的连脉山丘。山上多以自然生长的松树为主,并伴有自然生长的灌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带。常年雨水充沛,同时受助于道观河水库的便利条件,水渠直通桐子岗村主要农田,灌溉较为方便。因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农田多分布在山脚且呈现出不规则的状态,大多数农田都分布在山路两边以方便收割。现桐子岗村道路以山而建,且都已铺设水泥路,交通比较方便。 人口现状:辖19个自然湾,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33人,262户,有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2名,其中女性党员5人。班子成员4人,党员3人,高中学历以上2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23名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 产业发展:桐子岗村多以种植水稻、玉米、芝麻、油菜为主,受地理条件所限,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多以自给自足为主,经济效益十分有限。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桐子岗村利用当地优质、肥沃的土壤条件、适宜的气候、便利的灌溉设施,形成了小规模化的白灵菇种植,已逐渐成为桐子岗村的主导产业,但因受耕地条件、经济状况、市场环境所限,白灵菇并没有进行二次加工,多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对外销售,没有形成应有的品牌效应。2013年实现白灵菇种植120万袋,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850元,村集体经济达8.2万元。 信息来源:湖北省委组织部 |
石寨村 |
石寨村位于新洲区道观河西南部,全村版图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9.92亩,辖9个自然湾,11个村民小组,387户,1720人,有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2名。党支部委员4名。村办公活动场所建筑面积240㎡,其中多功能活动室面积80平方米,该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餐饮和运输业,201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达8.9万元。 石寨村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东部山区,距京九铁路6公里,距汉口中心70公里,是道观河风景旅游区中心集镇村。 村内有保存完好的石城墙古寨——保安寨。该寨始建于元末,为农民起义军驻地,鄂东“蕲黄四十八寨”之一;清末,洪秀全余部曾驻守此地,曾国藩率部攻克后也曾在此驻扎;革命战争年代,张体学、漆少川、刘天然等也曾在此战斗。 如今的石寨村,旅游业已初现雏形。水泥路面及彩色步砖整洁明净,鄂东民居风格的餐馆、旅店连绵而立,不少店铺门口,摆放着大别山土特产绿茶、鱼面、腌肉等。村民介绍,他们制造的“东山名茶”茶色翠绿,具有抗癌、延年益寿作用。 10多年前,新洲农民自发组建了“乡巴佬剧团”,在田间地头为乡亲们表演。如今,该团更名为“鄂东民俗艺术团”,被石寨村引进常驻。鄂东小调《闹嫁》、《道观河情歌》、《我爱将军山》、《放牛娃》等曲目,轮番登台,游客到此可一饱久违的“民歌大餐”。 石寨村正处道观河风景区的核心,周边景点众多。 景区有72座秀丽的山峰,其中海拔675米的将军山,是武汉市的最高峰。这里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季风光迷人。道观湖水面达6000多亩,澄碧清澈,湖岸参差,港叉较多,形态丰富。 道观河文物胜迹甚多。商纣时期的烽火台,经年历月,史迹昭然;唐太宗钦赐的“唐敕紫霞”汉白玉匾,珍藏在紫霞寺内;北宋时植下的红杨树,根如盘龙,枝繁叶茂;乾隆皇帝游览过的“奇石牛”,传奇故事引人遐想;当代高僧本焕大师捐资兴建的报恩禅寺,座落于青龙山腰,气势磅礴。 此外,景区的世界宝玉石博览馆,骑建在水库之中,馆内珍藏着世界各地宝石、玉石、化石、矿石和几千件工艺品;武汉电视台建设的影视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布局恢宏,设施齐全;掩映于山林中的野生动物园内,美国七彩山鸡、非洲驼鸟等珍稀动物生活悠然,一派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 石寨村支书曾国民介绍,下一步,石寨村将把主干道打造成仿古一条街,增添文化底蕴;修建农家乐休闲山庄5座,增强旅游吸引力;修建旅游商店一个,带动村内手工制作、特色农副产品经济发展。 曾国民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通过4年努力,石寨村将成为拥有特色鲜明的旅游名村,村内旅游从业人员将达500人以上(占全村人口的1/3),年旅游收入突破1千万元大关,2年后村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记者夏永辉通讯员陶火应程书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