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磨村位于洋港镇的北方,村东北与江西毗邻。土地面积2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850亩,其中林地面积980亩,荒山870亩;耕地面积1682亩,其中水田面积926亩,旱地756亩。人口现状: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399户,1926人。其中低保户57户154人,,五保户9户,以及2个孤儿。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51人,其中正式党员45人,预备党员6人。男性党员47人,女性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高中文化程度6人,初中及以下35人。产业发展:农作物以水稻、红薯、油菜、芝麻、小麦为主,另有金银花300亩,上年人均纯收入3890元。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20222111 | 435000 | -- | 查看 下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洋港街社区 |
洋港街社区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洋港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202221110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222。邮政编码为43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4 ,车牌号码为鄂B。与洋港村、崩山村、田畔村、沙地村、下磨村、泉口村、桂源村、胡桥村、潮坑村、下畈村、洞下村、黄坪村、中罗村、上畈村、小港村、燕窠村、新城村、下栈村相邻。 |
洋港村 |
洋港村位于鄂赣交界处,洋港镇皇城脚下。东与江西肇陈相处、南与江西乐园相连、西与田畔、下栈相依、北与下磨隔河相望。辖12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湾。(西边头、湾子、鄢空、鄢口、黄冲口、石湖、瓦片屋、油榨、白沙口、夏庄昄、下洋港、田墩、大石下、龟湖、北边、五花尖)。全村759户,总人口3403人。其中:0员81人,村干部5人,组干部12人。国土面积16平方公里。可耕面积3000亩。其中:水田1893亩、旱地1107亩。山场面积10438亩。森林覆盖率40%。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666千万,比上一年人均生产总值增107元,人均收入4455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及上一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洋港村实况,积极地加快开放步伐。切实地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徳知识。为早日实现文明富裕安全和谐的新农村而奋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崩山村 |
崩山村是洋港镇最边远的村,与我镇田畔村相邻。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7个自然湾,共220户,总人口1004人,劳力498人,山场面积7800亩,耕地面积880亩,其中水田400亩,旱地480亩。森林覆盖率74%。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210千万,比上一年人均生产总值增160元,人均收入6532元。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党建示范点。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及上一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崩山村实况,积极地加快开放步伐,切实地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徳知识,争取获得湖北省最美乡村称号,为早日实现文明富裕安全和谐的新农村而奋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田畔村 |
田畔村位于鄂赣交界处,四通八达,东接我镇洋港村,与江西省瑞昌市相连,西邻我镇崩山村,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南靠江西省九江市,北通泉口村下栈。田村村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全村拥有月山、绍坑、塘岩、黎家、北山、西畈、田畔、周家、沈家九个自然湾,十五个村民小组,546户,共2546村民,耕地面积1900余亩,其中水田1100余亩,山场面积2.5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2万亩,正在开发的山场0.5万亩,荒山0.8万亩。经济主要来源依靠盛产竹、木、油茶和煤炭资源,其中煤炭资源尤其丰富。以月山生态农业示范园为基地,已建成双千亩高山油茶基地,150亩金银花基地,已成规模养殖专业户三家。如今的田畔村,户户通自来水,组组通水泥公路,截至目前,全村修好水泥公路达20公里。新建田畔完小教学楼一栋,建成田畔村卫生室一所,全村村民参加新农合率达百分之百,参加社会保险已按应保人数完成96%,全村已建成两个新农村建设点(西畈、田畔村六、七组),房前屋后、公路两旁栽桂花树0.8万棵,种植柑橘、李树、枇杷等果树0.3万棵,公共绿化场地主要以村农村建设点为中心,面积约1200平方米,栽种树苗为黄杨、香樟、石楠、广玉兰、红花结木等。 全体村民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响应国家保护环境政策,结合洋港镇创建绿色洋港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环境优美、和谐秀美、惠及民生的绿色村庄。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沙地村 |
沙地村是洋港镇东北角,三面于江西瑞昌交界,一面与洋我镇下磨村相邻。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23个自然湾,共387户,总人口1798人,劳力972人,山场面积1890亩,耕地面积1480亩,其中水田528亩,旱地952亩。森林覆盖率26%。人均收入4100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及上一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沙地村实况,积极地加快开放步伐,切实地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徳知识,为早日实现文明富裕安全和谐的新农村而奋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下磨村 |
下磨村位于洋港镇的北方,村东北与江西毗邻。土地面积2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850亩,其中林地面积980亩,荒山870亩;耕地面积1682亩,其中水田面积926亩,旱地756亩。人口现状: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399户,1926人。其中低保户57户154人,,五保户9户,以及2个孤儿。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51人,其中正式党员45人,预备党员6人。男性党员47人,女性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高中文化程度6人,初中及以下35人。产业发展:农作物以水稻、红薯、油菜、芝麻、小麦为主,另有金银花300亩,上年人均纯收入3890元。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泉口村 |
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泉口村,是阳新县的东大门,东与江西省瑞昌市毗邻,南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交通要道十分便利,龙洋公路15公里便是大广高速。全村总人口2200余人,辖16个小组,拥有耕地面积3400亩,山场面积24000亩,这里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和大理石资源。全村10780亩新老油茶面积和4公里的天然溶洞是开发旅游的天然优势。这里民风非常纯朴,这里的干部具有实干精神,这里才是创业者的天地! 一、泉口人的梦: 2011年10月村“两委班子”通过换届后,新的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去寻找泉口人自己的梦。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两委班子”再三到市场中去调查研究,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从思路中去找出路,迅速编织出一个属于泉口人自己的梦...... 1、建设工业园区 按照原始的耕作方式,给农村特别是象我们这里的地理位置,梯田式、低洼田块、冷浸田.....耕作一年根本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只有实施产业转型,以工促农,发展农村产业化,才能切实让我们的村民增加经济效益。 村“两委班子”外出广东、长沙、温州等地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根据我们的有利条件和天然优势,创办“洋港镇泉口工业园”。计划开发面积1000余亩,第一期已经形成可建厂房面积200亩,园区内已形成路通、水通、电通。五年内在这1000余亩的园区可入驻100万以上的企业15家,年产值7500万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为当地村民创造750人就业平台,为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31万元,为群众人平年增收500元。 2、招商引资 工业园区的建设,村“两委”成员统一思想,克难攻坚做了大量的工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在白手起家不等不靠的前提下,借资几十万元打造工业园区第一期工程。目前,借助泉口村在外经商创业的成功人士,邀请他们回乡创业,以优质的服务,让优惠的条件让利于前来投资者。目前,落户于该工业园区的企业有两家,“阳新县三泉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00万元。“无纺布袋厂”计划投资300万元。还有几个100万元的外商投资项目正在洽谈中,我们的招商政策是: <1>优惠政策 (一)配套政策 1、凡规模以上的企业,实行一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一套专班服务、享受重点保护。 2、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准无凭证收费,不准强行向企业摊订报刊杂志、索要赞助捐赠,不准违规向企业强行提供咨询、信息、检测等有偿服务,否则,一律视为“三乱”行为,企业有权拒付。企业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向县企业投诉中心投诉,对涉及一个部门或个别工作人员的投诉,投诉中心要马上进行协调,当场作出答复。对较为复杂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事项的投诉,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3、县、镇供电、供水、电信、市政等部门对投资企业的基础建设工程优先安排水、电、通信及市政等配套设施,并按最-位收费。不准随意对企业停水停电,保证供电、供水、通信畅通。 (二)规费减免 1、进驻企业征地头五年按3元/平方米,五年后每年每平方米逐增1元。 2、凡新办企业,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县、比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增值税准予按规定以外购置固定资产实行税额抵扣;企业所得税按15%的税率征收(新办的交通、水电、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和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以及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镇(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期间免收县级应收的行政事业性规费。建成投产后,除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费、环境保护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及中央、省、市收取部分(按收费标准下限收取)外,免收两年其它规费。 4、对投资1000万元以下工业项目和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以及投资300万元以下的镇(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期间按政策下限减半征收县级行政事业性规费。 5、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费按注册资金的0.8%征收;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1亿以下的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费按注册资金的0.4%征收;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免收工商注册登记费。农副土特产品注册商标,免收县级费用。企业改制所需办理的工商、税务登记和各种过户手续,除证照工本以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费。 (三)财税扶持 1、对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享受“两免六减半”的扶持政策,即从投入生产起两年内,县政府按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由县政府当年全额返还该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实施技术改造:第3年至第8年,县政府按其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由县政府按50%返还该企业扩大再生产或实施技术改造。对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项目,享受“两免四减半”的扶持政策:对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工业项目,享受“两免四减半”的扶持政策。 2、凡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落户阳新县的生产性项目,县政府将一次性奖励项目建设启动资金3万元/亩;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县政府将一次性奖励项目建设启动资金5万元/亩。 3、县政府奖励的项目建设启动资金,待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全部到位、竣工投产、投资资产核定达到规定的投资额和投资强度后一次性给予奖励。 <2>优质服务 (1)园区内全面保证路通、电通、水通。 (2)协助办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税务登记、项目申报及项目落实等各种业务服务。 (3)爱商护商是我们的责任,你们经营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我们保护的目标。宁可牺牲我们自己的利益也要保证你们的利益不受任何侵犯。 (4)任何纠纷和矛盾都与投资商无关,你所做的就是赚钱,赚钱,多赚钱! (5)园区范围具备购物、医务、餐饮、休闲等一系列配套设施。 3、开发农业产业基地 (1)种植业 油茶是泉口村一项传统产业,泉口油茶品种经省林科院检测,目前是我省品质最优良、产油率最高的品种。我们村在2010年2月份就成立了油茶产业合作社,自2006年至今,泉口人新开发油茶面积4000余亩,加上原有的老油茶林,现有油茶面积10780余亩。 药材种植同样也是泉口村的天然优势。具有海拔500米的高山上,我们的村民种植“白术”面积500亩,形成了一项可持续发展,切实为群众户平年收5万元以上的致富产业。 (2)养殖业 我们村的养殖业相当落后,现有鱼塘300余亩,养羊专业户1户,养殖山羊150头。养猪专业户1户,年出栏牲猪300头。 (3)食用菌 今年3月份,我们村成立了“农业产业合作社”。主要组织各农户种植香菇,研发“食用菌”系列产品。以合作社牵头,进行技术培训实地操作,用“合作社十农户”实行产品回收统一销售的模式,切实为群众户平年增收3万元以上。目前,全村有120户是合作社社员。 4、新农村建设 受工业园区的影响,周边三个小组的村民看到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景,见识了村“两委”班子的实干精神,自发组织本组区域实施新农村建设。给工业园区美化一份良好的投资环境,给投资商创造一份好心情。从地方上整体的素质,看到了发展中创造巨大财富的希望!同时也是给泉口村在新农村建设上迈开了文明的第一步。 二、实干才能圆梦: 1、园区内的进驻企业 (1)阳新县三泉食品有限公司 (2)泉口工艺厂 (3)富强香菇合作社 (4)南方通讯器材厂 目前已落户企业4家,总投资7000万元,可解决剩余劳动力300余人,年产值可达2600万元,可创利税560万元。 2、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1)林业 以油茶开发为泉口村的林业主体,现有油茶面积10780亩,每年以千亩的发展速度递增。目前,有两家山场流转千亩以上的外商经营大户正在洽谈中,力争五年内基本消灭泉口的荒山,让泉口24000余亩山场成为林业产业的支柱。 (2)田地经营 泉口的田地耕作十分困难,根本不能规模承包,机械化操作,这里基本都是梯田,低洼小块田,冷浸田......。全村耕地面积3400余亩,如实施农田基本改造后,这就是泉口人一块相当可观的“大蛋糕”,创造的经济效益是现在的十倍以上。 (3)药材种植 泉口村的下栈片位于海拔500米的高山上,山坡地近2000亩,是种植药材的宝地。目前,仅两个农户种植,面积近500亩,每户年收入在10万余元。如果把所有的山地利用在药材种植上,效益十分可观。 (4)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虽然不是泉口村的优势,现有水产面积300余亩。我们的水产业一定要走出原来的老模式,在水面上利用周边的绿色环境,精心设计打造“农家乐”集垂钓、休闲、餐饮一条龙服务,形成水产养殖的新格局,发展我们水产养殖的品牌。 (5)其它养殖业 现有养猪专业户1户,年出栏牲猪300头。今年,这个农户新增猪栏500m2,三年内争取上千头以上的规模。为了让泉口村的林地资源产生“第二产业”,特聘请专家指导泉口村发展林地养殖鸡、鸭、鹅等,三年内达到30万只。。我们思路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既为林地除虫除草,同时又是天然的绿色食品。 3、新农村建设 以工促农才能实现农业产业的发展,只要有了产业的规模,才能让群众在产业中获得丰厚的回报。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人们从物质文明中就会注重精神享受,新农村建设,让自己的家园变得美丽而温馨是新时期农村的精神追求。建设新农村在泉口村大势所趋,五年内全面推进泉口村的新农村建设,让我们的土地更加富饶,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温馨。 4、旅游产业 泉口村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这里山青水秀,一座4000米左右的天然溶洞令人流连忘返,山茶花盛开的季节,那万亩油茶花就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新农村建设给我们的旅游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就是泉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紧抓机遇谋发展,开拓创新绘蓝天。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泉口人艰苦创业,用勤劳的双手,用聪明的智慧,用科学发展的目光,利用我们的资源和能源来创造我们共同的财富。五年内,实现工业园区总产值7500万余元,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总产值4000万余元。全面实现全村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化,让群众的基本素质提高新层次,把我们的家园建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我们早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桂源村 |
桂源村位于洋港镇西北方向,龙洋公路穿境而过,与我镇胡桥村、下畈村相邻。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7个自然湾,共600户,总人口2600人。山场面积15000亩,其中材林面积:7000亩,油茶面积:1000亩,造林面积:800亩,荒山面积:6200亩。耕地面积1806亩,其中水田1173亩,旱地633亩。森林覆盖率60%。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610千万,比上一年人均生产总值增160元,人均收入4738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及上一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桂源村实况,积极地加快开放步伐,切实地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徳知识,争取获得湖北省最美乡村称号,为早日实现文明富裕安全和谐的新农村而奋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胡桥村 |
胡桥村位于龙港公路中心地段的胡桥村,东接桂源、西林下畈、南依幕阜山脉、北辖五万尖顶峰,拥有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在这块热土上曾经发生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这里是阳新县龙燕区第八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至今革命遗址保护完整,墙壁上还留下中国0《十大政纲》,壁画、对联。一九七六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一九九八年被列入国保单位。 在这块芳香的红色土地上,盘踞八大自然湾,17个村民小组。聚居800余户,总人口3996人,其中男性1992人,女性2004人,耕地面积2008亩。其中水田面积1208亩,旱地800亩。山场面积11848亩,其中有林地4894亩,荒山6950亩,有待开发。 九龙宫煤矿是胡桥村的支柱产业。年上交村级管理费41.4万元,年度解决村民新农合28.8万元,为村民解决了实质上的问题。 胡桥村拥有党员干部68人,其中党员人数55人。 对此,谨向关心,支持胡桥村一路成长的各级领导和父老乡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潮坑村 |
潮坑村是洋港镇最边远的村,东邻我镇胡桥村,南邻江西,西邻我镇洞下村,北邻我镇下畈村,属于鄂赣边界村。潮坑村共有14个组,有7个自然湾,共626户,总人口2810人口。劳动力1408,山场面积1850亩,耕地面积1397亩,其中水田882亩,旱地780亩,森林覆盖率44%,人均收入2968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新的政策的指引下及上一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潮坑村实况,积极地加快开放步伐,切实地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德知识,争取获得湖北省最美乡村称号,为早日实现文明富裕安全和谐的新农村而奋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下畈村 |
下畈村位于龙洋公路中心地段,有十二个村民小组八个自然湾,500余户,750个劳动力,总面积8000余亩,山场6263亩,耕地面积1737亩,其中水田1101亩、旱地636亩。总人口2500余人。 下畈村交通便利,距离大广高速以及杭瑞高速仅8公里,往西直通黄石武汉,往东直通瑞昌江西。村内山水相依,桂花成林,鸟语花香,村民相处和睦,民风淳朴。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洞下村 |
洞下村是洋港镇的西大门村,与我镇黄坪村相邻。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5个自然湾,386户,总人口1860人,劳力712人,山场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水田810亩,旱地390亩。森林覆盖率26%。人均收入4400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及上一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洞下村实况,积极地加快开放步伐。切实地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徳知识。为早日实现文明富裕安全和谐的新农村而奋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黄坪村 |
黄坪村座落于洋港镇西部,与龙港镇毗邻,桂花河从村子北部穿境而过。全村有黄坪、红林、叶畈、下田铺、上新屋、小溪坳六个自然湾,11个村民小组,297户,人口2193人,村两委班子4人,党员32人,地域面积3.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16亩,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主导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60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上一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立足黄坪村实际,积极地加快开放步伐。切实地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徳知识。为早日实现文明富裕安全和谐的新农村而奋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中罗村 |
中罗村位于朝阳河中部地区丘陵地段,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地灵人杰。全村有7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465户,2498人。耕地面积2125亩,现有党员人数56人。在建村年中,这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无数的老党员老干部,为中罗创建功在当代,利在儿孙,有利于发展中罗建设事业,对后人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 中罗村距镇区路途较远,但交通却十分便利,东可直通洋港镇区,西可直达龙港镇区,且有名的朝阳河重要河段就座落在中罗村。 农业生产一直是中罗村的主要经济收入。全村共有耕作面积2124亩,其中水田面积1599亩,旱地面积525亩。近几年,村领导班子在加快农业发展的前提下,结合中罗村的实际,在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上,下了很大的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筹资10万元,对中罗河堰、河堤进行全面的维修,确保了全村2124亩良田的正常灌溉,保证了全村1800多名村民的饮水问题。 2、改善村级医疗机构。新建一所村级卫生服务站,为全村1800多名村民提供了方便的医疗条件。 3、全面扩建中罗小学,给全村三百多名小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4、完善村办公楼,结束了村干部“游击”办公的历史。 另外,随着各种惠民政策的出台,中罗村在立足农业发展的同时,一方面极力鼓励部分中青年外出打工谋业,他们中有的在外地创业取得可喜的成绩,如罗后东,经过多年在外的拼搏和努力,如今已是广州某船舶公司的老板,家产已达亿元。可以说,现在中罗村有一半的经济收入是他们在外地打工带回的;另一方面,鼓励和帮助部分村民在自家创业,如今罗广仁自己开发鱼塘数百亩,罗克义办起了红砖厂,年收入都达上十万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相信中罗村也会像朝阳河的流水一样,永不退流、永远向前奔流。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上畈村 |
上畈村隶属于阳新县洋港镇,地处镇政府西边,距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东邻小港村,南邻泉口村,西邻中罗村,北邻幕阜山。是2002年由原上畈村和湾塘村合并为一个村,辖14个村民小组,有13个自然村庄,全村有639户3250人。党员53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组长14人。上畈村有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2万亩,拥有林地4000亩;耕地2751亩,其中水田1810亩,旱地941亩,人均耕地0.8亩,主要种植水稻、红薯、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水塘面积150亩。全村公农业总产值1332.5万元,比上一年人均增值86元,人均收入4100元。 在新的一年,我们决心在镇委镇政府正确指导下和借经济局杨局长挂职上畈村-的有利时机,结合上畈村实际,加快发展步伐,争取早日跨进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农村行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小港村 |
小港村是原来的小港村和车梁村于2000年合并而成,位于木洋路与木港交接的第一站,东接江西洪一乡,南连我镇燕窠村,西连我镇上畈村,北接江西边山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共437户,总人口2085人,从业人口1370人,其中男995人,女375人,耕地面积2206亩,水田1401亩,旱地805亩;山场面积9135亩,其中6135亩树林,3000亩荒山。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及上一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小港村实况,积极地加快开放步伐,切实地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徳知识,争取获得湖北省最美乡村称号,为早日实现文明富裕安全和谐的新农村而奋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燕窠村 |
燕窠村位于洋港镇北部,与我镇小港村、洋港村相邻。全村10个组11个自然湾,348户,总人口1886,劳动力680人,总面积11625亩,山场8800亩,耕地341亩,水田806亩。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610千万,比上一年人均生产总值增160元,人均收入4538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及上一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立足燕窠村实况,积极地加快开放步伐,切实地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徳知识,争取获得湖北省最美乡村称号,为早日实现文明富裕安全和谐的新农村而奋斗。 信息来源:阳新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新城村 |
新城村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洋港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2022211121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222。邮政编码为43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4 ,车牌号码为鄂B。与洋港街社区、洋港村、崩山村、田畔村、沙地村、下磨村、泉口村、桂源村、胡桥村、潮坑村、下畈村、洞下村、黄坪村、中罗村、上畈村、小港村、燕窠村、下栈村相邻。 |
下栈村 |
下栈村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洋港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22211121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222。邮政编码为43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4 ,车牌号码为鄂B。与洋港街社区、洋港村、崩山村、田畔村、沙地村、下磨村、泉口村、桂源村、胡桥村、潮坑村、下畈村、洞下村、黄坪村、中罗村、上畈村、小港村、燕窠村、新城村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